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沉與浮教案精選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W

教案是提升教學質量最關鍵的地方,寫教案之前需要對接下來的教學內容做好分析才行,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沉與浮教案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沉與浮教案精選7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沉與浮教案篇1

活動目標:區分上午、下午,並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上午我在幹什麼,下午我在幹什麼?

活動準備:紅、綠各一個小房子

幼兒一日生活圖片

幼兒一日生活的課件

活動重、難點:區分上、下午,並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活動過程:

一、手指遊戲

1、大胖子睡了,二胖子睡了,高個子睡了,你睡了,我睡了,大家都睡了,公雞喔喔叫,太陽出來了,大胖子醒了,二胖子醒了,高個子醒了,你醒了,我醒了,大家都醒了。

2、公雞喔喔叫,太陽出來了,是什麼時候?(白天)

二、談話導入

1、白天小朋友幹什麼?(上幼兒園)

2、上了幼兒園先幹什麼?(上課)

3、上完課了,我們坐的有些累了,我們要去幹什麼呢?(做早操)

4、做完操了,我們要幹什麼去了?(回教室)

5、這時候,我們覺得口渴了,要幹什麼呀?(喝水、看電視)

6、看完電視了,宋佳老師和大家一起幹什麼呢?(唱歌、跳舞)

7、這是,我們覺得肚子餓了,要幹什麼去呀?(吃飯)

8、吃完飯了,我們要幹什麼了?(睡覺)

9、睡醒後我們又幹什麼呢?(喝水、吃午點、滑滑梯、滾皮球)

10、玩的有些累了,我們去哪兒呀?(教室)

11、回教室幹什麼呢?(洗手、洗臉、喝水)

12、這個時候呀,你看誰來了?(爸爸、媽媽)

13、爸爸、媽媽接小朋友回家了,你跟老師説什麼呀?(再見)

二、觀看小朋友一日活動照片

1、小朋友在幼兒園一天的活動,老師把它變在電視機裏邊了,你們想不想看呀?(想)

2、出示ppt,介紹幼兒在園活動情況,並用完整的話説

三、變魔術

1、小朋友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帶來了什麼?(大大的房子)

什麼顏色的呀?(紅色的,綠色的)

2、小朋友在幼兒園又是做操,又是滑滑梯,有這麼多的事,現在呢?老師把它從電視裏變出來,信不信呀?

3、依次出示幼兒一日活動圖片

4、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上午小朋友上幼兒園

上午小朋友在上課

上午小朋友在做操

5、老師呀,告訴你一個祕密,睡午覺以前叫上午(把上午兩字貼在紅色的房子上),那睡午覺以後叫什麼呀?(下午)

6、上午小朋友做了好多事情,下午,我們做什麼了?

下午小朋友在玩皮球

下午小朋友在滑滑梯

下午爸爸媽媽接小朋友回家

7、總結

剛才,我們説了睡午覺以前是上午,睡午覺起來是下午。小朋友説説,現在是上午還是下午?為什麼呢?

四、送圖片

每位幼兒一張圖片(上午或下午圖),先觀察,再説一説,圖片上的幼兒在什麼時候幹什麼?(大生的告訴爸爸媽媽,説對的小朋友把圖片送給爸爸媽媽)

活動反思:

作為新手的我,在教學方面沒有太多的經驗,我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以下是我的幾點認識:

一、充分了解託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認識上午、下午的經驗

託班幼兒的孩子,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帶領幼兒回憶一天的生活情況,上午小朋友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上午小朋友跟老師一起跳舞……;下午小朋友滑滑梯、下午爸爸媽媽姐小朋友回家……學生有一些瞭解,這就是本課的一個知識基礎。

二、幫助幼兒構建知識框架

(1)學生的生活經驗一般是感性的、點滴的,老師需要通過一節課把這些點滴有條理有層次地串聯起來,為學生構建起知識的框架。在這節課中,我以幼兒的一日生活為主,抓住幼兒感興趣的圖片,讓幼兒在圖文並茂的結合下,認識上午小朋友在幼兒園幹了什麼,同時,能用比較完整的語言表達。

(2)在逐步、具體的構建知識框架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幼兒認識下午。通過幼兒對上午的認識,大部分幼兒掌握了其特點,在表達下午小朋友將幹什麼時,不用教師提醒就可以較完整的説出,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讓學生充分體驗“生活數學”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把點滴生活經驗變成系統數學知識目的在於使其更好地運用到生活中去,以幼兒的一日生活為主,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聯繫生活實際,讓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説出自己上、下午在幼兒園分別幹了什麼。

時間概念的初步建立,這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活動中教師説出一個內容,請幼兒説一説是上午還是下午,但是籠統的描述孩子不好接受,感覺到區分上午與下午對於孩子來説有些難度,不能夠很好的進行區分,雖然告訴孩子們在睡午覺之前是屬於上午,睡醒覺之後是下午,但部分幼兒不能夠準確的説出來,所以活動中調整的活動形式,教師出示各種一日生活圖片,請幼兒為圖片區分上午與下午,這樣孩子能夠較容易的分出上下午。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沉與浮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感知滾動。

2、激發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

3、培養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常規至關重要,要能收能放。

2、幼兒已善於在玩中發現、玩中學習。

3、各種形狀的玩具數個。

4、紙板、搓板數個。

5、大筐三個。

活動過程:

第一部份:設置情景,請幼兒自主操作玩具,引入課題。

“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玩具,想不想玩?”

(第一次散花)

1、玩後提問:“你玩的是什麼玩具,是怎麼玩的?”

2、找{}出重點:“滾動”。

(從回答中找出)“滾着玩”。“小皮球、易拉罐都能滾着玩”。

3、教師講解操作皮球、易拉罐條件一樣下的滾動,介紹新詞彙:“滾動”。

集體總結:“我們剛才玩小皮球、易拉罐時,發現了什麼?它們會幹嗎?”

小皮球、易拉罐會——滾動。(用好聽的詞)

第二部分:教師提問,請幼兒帶着問題,第二次撒花,玩玩教具。

a問題:“請你們找找哪些物體能滾動,哪些物體不能滾動?為什麼?”

1、提問(1)“所有的玩具都會——滾動嗎?”

(2)“哪些能滾動,哪些不能呢?為什麼呢?”

2、集體

總結:有角的玩具不能滾動,沒角的玩具能滾動。

b進行分類。

1、一次分類:“現在請你們把能滾動的放一起,不能滾的放一起”。

過程框架:

第一,撒花操作,發現滾動,學習新詞“滾動”。

第二,(1)撒花操作,發現滾動的條件;(2)進行滾與不滾動的初淺分類;

(3)發現滾動物體的特殊情況,總結不同之處,並與二次分類。

第三,(1)球體大小、路面質量、外力一樣,高滾快,低滾慢。紀錄。

(2)球體大小、高度一樣,外力一樣,路面平的快,坑窪的慢。紀錄。

提問結束:高度一樣、路面質量、外力一樣,而球體大小不一,哪個快?

活動準備:

1、球體、圓柱體的玩具佔多數;搓板、紙板數個,支架數個。玩具筐三個。

(操作玩教具不宜過多,與幼兒人數要成比例,且要考慮到幼兒的收放速)

2、常規至關重要,要能收能放,會聽開始與停止口令詞。幼兒已善於在玩中發現玩中學習。(儘量避免幼兒對教學環境、聽課老師的改變增減的敏感度)

過程剖析:

第一部份:集體分散玩教具。找出“滾動”,學習詞彙“滾動”。

玩前: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玩中:首要,保證玩中不亂;其次,幼兒已有善於在玩中發現的意識習慣;最後,教師參與其中,重在觀察、引導。

玩後:提問:“你玩的是什麼玩具,是怎麼玩的?”

(並請回答問題的幼兒師範玩法)

發現:球體、圓柱體它們會——滾。

總結:球體、圓柱體它們會——“滾動”。

第二部分:集體分散,找出滾動物體,歸納滾動條件,並進行分類

(1)滾動與不滾動物體

(2)隨意與不能隨意滾動的物體。

玩前:教師提問,請幼兒帶着問題,去集體分散遊戲。

玩中:首要,保證玩中不亂;其次,幼兒已有善於在玩中發現的意識。

習慣;最後,教師參與其中,重在觀察、引導。

玩後:重複提問:所有的物體都能滾動嗎?哪些能,哪些不能,為什麼?

集體總結:滾動的條件—有角的物體不能滾動,沒角的物體能滾動。

(1)請兩位幼兒來檢查。

(2)找出、發現易拉罐與球的不同之處。

提問:“為什麼易拉罐它不能像皮球一樣隨意滾動呢?”

總結:因為球都是圓溜溜的,而易拉罐有平的地方。

(提問:“兩個東西都能滾動,那碰到牆後會如何?”

教師操作,解答問題。總結:易拉罐碰牆後會停住,而球會往別處跑。)

2、二次分類:“請你們把像小球一樣可隨意滾動的放在一起,像易拉罐一樣

不能隨意滾動的放在一起。”集體檢查。

第三部分:操作實驗——

1、不同高度,滾落速度不同。

提問:“我這裏還有一些紙板,想跟小球一起玩。請你們認真看,看你們能從中發現什麼?”

請幼兒操作撒花,並紀錄結果,教師巡迴指導。

總結:不同高度的滾動速度不同。高架紙板上的球先滾動下來,低架紙板上的球后滾動下來。

2、不同平面條件,滾動速度不同。

提問:“我這有兩塊板,你們看看有什麼不同?”

“你們覺的球會在哪塊板上滾的快?”

請幼兒操作撒花,並紀錄結果,教師巡迴指導。

總結:平面的快,不平面的慢。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沉與浮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説説、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創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愛花、護花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雨中紅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筆,畫紙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課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兒觀看。

2.教師:你們看到了些什麼花?漂亮嗎?

看見花你感到怎麼樣?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觀察: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有什麼用?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説説花的禮物可以用來做什麼。

2.教師小結花的用途

(1)做藥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朵頭箍

提問:這個頭箍是用什麼做的?好看嗎?

2.提出創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

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然後説給大家聽,你想做什麼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造。

四、環保教育

討論: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大大小小的蛋寶寶》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沉與浮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能概括表述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四種圖形的基本特徵。

2、能根據局部判斷整體圖形,並嘗試在組合圖形中找出相關圖形個數。

3、初步感受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樂意玩圖形組合遊戲。

重點難點

重點:能概括表述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四種圖形的基本特徵,並能根據局部判斷整體圖形。

難點:嘗試在組合圖形中找出相關圖形個數

活動準備

ppt、黑板、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圖形(小正方形2個、三角形

2個、長方形2個)共30套,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圖形大卡片各2個。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導入,引出主題。(目標:以情景的形式,引出尋找圖形主題)

t: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誰嗎?

s:功夫熊貓小寶。

t:小寶除了會功夫,還會破案。圖形王國有些圖形寶寶丟失了,我們一起去幫小寶去找找吧!

s:好!

二、出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鞏固已有經驗。(目標:鞏固幼兒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的已知經驗)

1、出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

t:都有哪些圖形寶寶丟失了呢?

s:圓形、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

t:圓形有什麼特點?

s:圓圓的,沒有角。

t:正方形又有什麼特點?

s:四個角、四條邊。

t:三角形有哪些特點呢?

s:三個角、三條邊。

t:長方形又有什麼特點?

s:四個角,四條邊。

t:正方形和長方形都有四個角,四條邊,為什麼一個叫正方形,一個叫長方形,他們有什麼不同之處?

s:長方形有兩條長邊,兩條短邊,對邊長度相同。正方形的四條邊都是一樣長的。

2、出示三幅簡單組合圖形。

t:這四個圖形可調皮了,他們最喜歡和小寶玩捉迷藏了,你們能找到他們嗎?

s:能

t:你找到了什麼圖形?請你來指一指,並告訴小朋友它是什麼圖形。

s:正方形

t:有幾個正方形?(3個)

t:xx,不僅指出了圖形,他還數出正方形的個數。

t:你還找到了什麼圖形?請你來指一指。

s:三角形……

t:三角形有幾個?

s:5個

三、出示遮擋圖形,根據局部判斷整體。(目標:能根據局部判斷出整體。)

t: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這四個圖形太調皮了,這一次他們跑到森林裏去玩捉迷藏了,四個圖形寶寶的身體都被森林裏的植物給擋住了一部分,你們還能幫小寶找出這四個圖形嗎?

t:你找到了什麼圖形?請你指一指。(幼兒依次指出四個圖形,並説出理由)

s:圓形。

t:你怎麼知道的?圓形有哪些特點?

s:圓形圓圓的,沒有角……(幼兒找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教師出示完整的圖形)

四、出示組合圖形,數出相關圖形個數。(目標:能在組合圖形中數出相關圖形個數。)

t:小朋友們真聰明,把被遮擋住了一部分的四個圖形都找出來了。可是這四個圖形真是太調皮了,小寶告訴我他們又跑出去玩了!

t:數數有幾個三角形跑出來了?

s:2個

t:看看是不是跑出來了2個三角形?(教師出示ppt,幫助幼兒數圖形個數)

s:原來還有一個大的三角形。

t:原來除了2個小的三角形,外面還有一個大的三角形,一共有3個三角形。

t:這一次逃跑的是長方形,你知道跑了幾個正方形嗎?

s:4個

s:5個

t:到底有幾個正方形跑出來呢?我們一起來數數。

s:1、2、3、4、5

t:正方形被我們找回來了,花爺爺説長方形又跑出去玩了,你知道有幾個長方形跑出來了嗎?

s:5個

t: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不是5個長方形呢?

s:1、2、3、4、5

t:圖形寶寶又要給我們玩變魔術了,看看正方形會變成什麼圖形呢?

s:三角形

t:變成了幾個三角形?

s:4個三角形

t:原來相同的圖形組合在一起會變成一個其他的圖形。

五、圖形對對碰遊戲,初步感受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目標:初步感受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樂意玩圖形組合遊戲。)

t:你們還想知道這三種圖形在一起還會變成什麼圖形嗎!那我們一起來玩一個圖形對對碰的遊戲吧!

t:一個小朋友一個材料袋,裏面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種圖形,按要求取出圖形,用這個圖形你能組合成什麼圖形。

t:兩個三角形碰在一起變成了什麼形狀?

s:大三角形。

t:你來用兩個小三角形擺一擺。

t:兩個正方形碰一碰變成了什麼形狀?

s:長方形。

t:你來用兩個正方形擺一擺。

t:兩個長方形碰一碰變成了什麼形狀?

s:正方形,長方形。

t:請兩位小朋友在黑板上擺出來,看看是不是和你拼出的圖形一樣呢?六、活動延伸。

t:哇!原來這四種圖形兩個相同的碰在一起會變成其他的圖形。你們想知道還有哪些圖形組合在一起會變成一個新的圖形嗎?待會可以和好朋友一起來玩玩這個圖形對對碰的遊戲,找找還有哪些圖形組合在一起會變成一個新的圖形,下一次我們在一起來分享你們組合的圖形。

活動總結

本堂活動都是圍繞着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長方形這四個圖形展開的,活動分為六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出示功夫熊貓的圖片,激起幼兒興趣,我們今天要來幫小寶找圖形。

第二個環節出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長方形四個圖形,鞏固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長方形的已知經驗,在小班,小朋友已經瞭解這是四種圖形的特點,所以對於剛升入中班不久的這些小朋友,我將本環節重點放在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點上,通過提問的方法引導幼兒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點進行分析和比較,知道正方形和長方形都有四個角、四條邊、但是正方形的四條邊一樣長、長方形有兩條長邊、兩條短邊,對邊長度相同。再出示一些簡單的形拼物的圖片,進一步鞏固認識這四個圖形,也為下一個環節局部判斷整體做鋪墊。

第三個環節我通過出示部分遮擋的圖形,讓幼兒通過觀察和對比這四個圖形的特點,然後根據局部判斷出完整的圖形。這也是為了進一步的鞏固認識這四個圖形的特點,也就有了下一個環節在組合圖形中,能找出相應圖形,並且説出圖形個數。

前面兩個環節都是找簡單的單個圖形,這個環節都是出示的幾個相同圖形組合在一起,對中班幼兒來説數重疊的圖形有一定的挑戰,數圖形個數時很多小朋友都忽略了最外緣的圖形,通過將組合圖形依次分開方法讓幼兒進行自我檢查圖形個數和漏數的圖形,而且前幾個圖形都是平均分的圖形,幼兒能很快的數出圖形個數,我在倒數第二張圖片出示了一個不等分的組合圖形,

這是瞭解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對圖形的辨識度,有的幼兒就會漏數上面兩個小長方形也能組成一個長方形。最後通過變魔術的形式將完整的正方形轉換成平均分的四個三角形,也是為了讓孩子們初步感受幾個相同的圖形可以組合成一個其他的圖形,也就有了圖形對對碰這個遊戲,通過組合圖形的實際操作讓幼兒進一步的感知圖形間的轉換關係,也為中班下學期的圖形間的轉換做鋪墊。通過圖形對對碰的遊戲,幼兒對圖形間的轉換很感興趣,為了保持幼兒的探索興趣,活動延伸我請小朋友可以去外面和班上的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玩這個遊戲,繼續去發現還有哪些圖形可以組合成一個其他的圖形,生活中又有哪些地方有圖形間的轉換。

本堂活動的不足之處有在幼兒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的不同之處時,沒有準備幼兒可以進行正方形和長方形比較的學具,在數組合圖形個數時可以準備一些和ppt對應的圖形卡片,在黑板上進一步幫助幼兒數5個長方形,發現哪幾個小長方形組合在一起能成為一個新的長方形。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沉與浮教案篇5

活動準備

樂器鈴鼓、三角鐵、木魚、碰鈴等若干件,琴一架,大鼓一面。

樂音和噪音的錄音。

重點難點

知道物體通過振動產生聲音,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噪音。

活動目標

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發展幼兒的聽辨能力,能夠對探索周圍世界感興趣。

瞭解噪音的危害,養成良好的説話習慣。

活動過程

一、尋找聲音

(一)、聽聲音,通過遊戲激發對聲音的興趣。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幾樣東西,這幾樣東西能產生聲音,小朋友仔細聽一聽,猜猜是什麼物體發出的聲音?(師在遮布後面,先後敲鼓、搖鈴鐺、拍打響板請幼兒辨別是什麼聲音。)

(二)、瞭解當物體發生碰撞振動時就會發出聲音,並感知不同材料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

1、 出示樂器,幼兒自由實驗交流,怎樣可以讓樂器發出聲音。

2、幼兒分組進行樂器操作,操作後請幼兒回答:你的樂器叫什麼,它是怎樣發聲的?(例如,我的樂器叫三角鐵它是通過敲打發出聲音的)。

3、選擇不同的樂器,感知不同材料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幼兒再次感知樂器是怎樣發聲的,並説出和剛才的樂器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教師小結:物體發生碰撞振動就會發出聲音;不同材料的物體,經過打擊碰撞後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三)、利用實驗遊戲,幫助幼兒瞭解物體振動就能產生聲音,停止振動,聲音也就沒有了。

1、教師報幕:“下一個表演節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為大家表演舞蹈。”教師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動。教師:“咿?花生米不跳呢?怎麼回事呢?你知道為什麼嗎?哦,我忘了,花生米説要大鼓給她唱歌她才跳舞。要怎樣讓大鼓唱歌呢?”(幼兒回答擊打大鼓)教師用鼓槌敲擊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問:花生米為什麼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引導幼兒感知鼓槌必須和鼓面發生碰撞,鼓面振動而發出鼓聲)。

2、先請兩、三名幼兒把一隻手放在鼓面上,師用力敲擊鼓面,説説有什麼感覺?(鼓面在動)_ 兒童網

3、玩遊戲,怎樣叫我的樂器閉上嘴。首先讓樂器發出聲音,然後馬上阻止震動,看看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發現物體沒有震動就沒有聲音,進一步理解聲音是通過振動產生的)。

二、製造聲音

(一)、提問:除了樂器還有什麼物體也能能發出聲音呢?幼兒根據生活中的經驗説説會發出聲音的物品,並説出通過什麼方法讓它發出聲音的。

(二)、請小朋友找一找我們的身體什麼地方能發聲音?你怎樣叫它發聲的?幼兒自由在身體尋找聲音。例如:我的小手會發聲,雙手一拍就出聲。

三、分辨聲音

(一)、分別播放兩段音樂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麼不同的感覺?教師提問:第一段是什麼聲音?(歌曲的聲音,打擊樂的聲音)。第二段是什麼聲音?(也是打擊樂的聲音,很吵)提問:這兩段聲音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幼兒:第一段聲音好聽,第二段的聲音不好聽。)教師:你聽到不好聽的聲音有什麼感覺?(幼兒:很不舒服,耳朵難受你)

(二)、好聽的聲音是樂音,不好聽的是噪音。你們喜歡哪種聲音?為什麼?那我們應該怎麼樣才能避免噪音呢?(輕聲説話,輕輕走路,輕輕拿放物品)

四、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物體都是通過震動和碰撞發出聲音的,有好聽的聲音,有不好聽的聲音,聽多了不好的聲音,有害人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平時要輕輕的説話,輕輕走路,拿放物體輕拿輕放等,在家裏也要這樣,不要把電視、音響開得太響,養成良好的習慣。等下我們把這些減少噪音的方法,告訴其它班上的小朋友好不好?請幼兒輕輕走出教室。

五、活動延伸

户外遊戲《我學小貓悄悄走》。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沉與浮教案篇6

目標

1.體驗手部動作與影子之間的關係。

2.萌發對手影遊戲的興趣。

準備

1.已有做手影遊戲的經驗。

2.掛圖。

3.枱燈若干。

4.故事磁帶。

過程

1.它們是誰。

――幼兒觀察掛圖,自由交流。

――根據幼兒的熱點話題設疑:你看到了什麼?新房子中為什麼總會出現黑影?它們到底是誰?

2.誰是新鄰居。

――幼兒帶着問題,邊看掛圖,邊完整欣賞故事。

――哪些小動物成了新鄰居?

――房子裏的小兔、小羊、大狼是怎麼回事?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沉與浮教案篇7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圖形分家”的操作活動,繼續讓幼兒學習按圖形片的顏色或形狀或大小等特徵進行多次分類的方法。

2、發展幼兒觀察比較、積極思維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二、重點與難點:

用語言進行多維的命名。

三、活動準備:

教師:大轉盤一個,圖形操作材料一套。

幼兒:人手一份圖形操作材料。

四、活動過程:

(一)、初次嘗試遊戲“圖形寶寶分家”

1、觀察分類材料:看看盤子裏有些什麼?(有許多圖形寶寶)

師: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來玩一個“分家家”的遊戲。

2、交代遊戲名稱與規則:

師:圖形的家在哪裏?(處示盤子)分成幾家?(兩家)

師:分的時候有要求,把相同的寶寶放一家,等一會兒把老師給你的圖形寶寶分完,分好了取個名字記在心裏,待會兒告訴老師。

3、幼兒操作“給圖形寶寶分家”。

4、討論:你們是怎麼分的?

(請幾位幼兒走上來,師幫其操作結果貼出來)和他一樣的有沒有?

小結:分家家,可以根據圖形的顏色來分成兩家,可以根據形狀分成兩家,還可以根據大小分成兩家。你們還想再試一次嗎?

(二)、再次嘗試:

1、要求:等一會兒分家家的時候要求不一樣了,再取兩個好聽的名字,要和現在的名字不一樣。

2、幼兒操作提示:第一次怎麼分的,第二次要分的不一樣。

3、討論:第一次怎麼分的,第二次怎麼分的?(請1-2名幼兒)

請幼兒和旁邊的幼兒相互講講自己分的結果。

(三)、提高嘗試:遊戲“大轉盤”

師:老師這裏還有很多好看的圖形。(師分盤子)請你們用小眼睛看,誰的小眼睛亮?看看這些圖形一樣嗎?(不一樣),哪裏不一樣?(形狀、顏色、大小)

1、師:老師要和你們玩大轉盤的遊戲,我們要和電視裏的叔叔阿姨一樣看標記拿獎品,轉盤上的針指向哪個圖形,就請你拿一個和它一樣的。我們先來試試:“快樂大轉盤,大家一起玩。”看看,請你拿什麼樣的圖形呀?(幼兒集體進行3-4次)

2、進行比賽:看誰拿得又快又對?

3、增加難度:看看這個轉盤和剛才有什麼不一樣?(大小)哪些大,哪些小?

拿好了舉在手裏

4、比賽:四個人一個隊,小羊、小兔、小猴、小熊,哪一個隊的小朋友都拿得又快又對,老師送你一朵小紅花。(還要幫隊裏的其他小朋友一起檢查一下,有沒有拿錯的)反覆嘗試4-5遍。

五、活動結束:

師:今天我們玩了圖形寶寶分家的遊戲和大轉盤的遊戲,你們還想玩嗎?(告訴幼兒以後再玩)。

評析:

活動過程中,教師思路清晰,很有條理,這對於一位新教師是難能可貴的。

第一個遊戲建議教師在材料的提供上應給幼兒再多幾份,讓孩子能保留操作痕跡,同時便於幼兒比較後找出新的分類方法,也便於教師幫助幼兒總結歸納幾種不同的方法。

第二個遊戲“快樂大轉盤”,在幼兒對圖形一個特徵有明顯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及時取出另一圖形來比較,並提問“取這個行不行”?幫助幼兒發現圖形的二維特徵,這個手段用得好,通過自己思維獲得發現比直接引導孩子觀察第二種特徵更易於被幼兒接受。不過,建議第二個轉盤設計中作改進,因為出現了“大小”這一第三維特徵,所以設計時應有意識地將有大小區別的同形狀的圖形放在一起,便於幼兒觀察、比較、獲得發現。此外,活動中,可在材料及提問方面多注重給不同的孩子不同的要求,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