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物理教案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5W

我們通過教案的制定可以使教學更加精彩,認真完成一份教案才能從而提升個人的整體水平,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力物理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力物理教案7篇

力物理教案篇1

一、時刻和時間間隔

1.基本知識

(1)時刻是指某一瞬間,時間間隔表示某一過程.

(2)在表示時間的數軸上,時刻用點來表示,時間用線段來表示.

(3)在國際單位制中,表示時間和時刻的單位是秒,它的符號是s.

2.思考判斷

(1)時刻和時間間隔都是時間,沒有本質區別.(×)

(2)飛機8點40分從上海起飛,10點05分降落到北京,分別指的是兩個時間間隔.(×)

(3)20__年10月25日23時33分在西昌成功將第16顆北斗導航衞星發射升空.25日23時33分,指的是時刻.(√)

探究交流

時間的常用單位有哪些?生活中、實驗室中有哪些常用的計時儀器?

?提示】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常用單位有分鐘、小時,還有年、月、日等.生活中用各種鐘錶來計時,實驗室和運動場上常用停表來測量時間,若要比較精確地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有時需要測量和記錄很短的時間,學校的實驗室中常用電磁打點計時器或電火花計時器來完成.

二、路程和位移

1.基本知識

(1)路程

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2)位移

①物理意義:表示物體(質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

②定義:從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條有向線段.

③大小:初、末位置間有向線段的長度.

④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2.思考判斷

(1)路程的大小一定大於位移的大小.(×)

(2)物體運動時,路程相等,位移一定也相等.(×)

(3)列車裏程表中標出的北京到天津122km,指的是列車從北京到天津的路程.(√)

探究交流

一個人從北京去重慶,可以乘火車,也可以乘飛機,還可以先乘火車到武漢,然後再乘輪船沿長江到重慶,如圖所示,則他的運動軌跡、位置變動、走過的路程和他的位移是否相同?

?提示】他的運動軌跡不同,走過的路程不同;他的位置變動相同,位移相同.

三、矢量和標量

1.基本知識

(1)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等.

(2)標量

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質量、時間、路程等.

(3)運算法則

兩個標量的加減遵從算術加減法,而矢量則不同,後面將學習到.

2.思考判斷

(1)負5m的位移比正3m的位移小.(×)

(2)李強向東行進5m,張偉向北行進也5m,他們的位移不同.(√)

(3)路程是標量,位移是矢量.(√)

探究交流

温度是標量還是矢量?+2℃和-5℃哪一個温度高?

?提示】温度是標量,其正、負表示相對大小,所以+2℃比-5℃温度高.

力物理教案篇2

一、全反射

當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達到90時,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這種現象叫做全反射全反射臨界角:(1)光從光密介質射向光疏介質,當折射角變為90時的入射角叫臨界角;(2)光從折射率為n的介質射向真空時

臨界角的計算公式:

產生全反射的條件:

(1)光必須從光密介質射向光疏介質;

(2)入射角必須等於或大於臨界角.

二、光導纖維

利用光的全反射,可製成光導纖維。光從光導纖維一端射入後,在傳播過程中經過多次全反射,最終從另一端射出。由於發生的是全反射,因此傳播過程中的能量損耗非常小。用光導纖維傳輸信息,既經濟又快捷。

12、(3)一個等腰直角三稜鏡的截面如圖所示,一細束綠光從ac面的p點沿平行底面ab方向射入稜鏡後,經ab面反射,再從bc面的q點射出,且有pq∥ab(圖中未畫光在稜鏡內的光路).如果將一細束藍光沿同樣的路徑從p點射入三稜鏡,則從bc面射出的光線是__

a.仍從q點射出,出射光線平行於ab

b.仍從q點射出,出射光線不平行於ab

c.可能從點射出,出射光線平行於ab

d.可能從點射出,出射光線平行於ab

答:c;(3分)

單色光

b

a

o

061.北京西城區20xx年5月抽樣15.如圖所示,一束單色光沿半圓柱形玻璃磚的半徑垂直ab面入射,有光線從ab面射出。以o點為圓心,將玻璃磚緩慢轉過角時,恰好沒有光線從ab面射出。則該玻璃磚的折射率為(b)

a.b.c.d.

太陽光

b

a

小水珠

054.08年北京市海淀區一模試卷16.彩虹是懸浮於空氣中的大量小水珠對陽光的色散造成的,如圖所示為太陽光照射到空氣中的一個小水珠發生全反射和色散的.光路示意圖,其中a、b為兩束頻率不同的單色光。對於這兩曙光,以下説法中正確的是(b)

a.單色光a比單色光b的頻率高

b.由水射向空氣,a光發生全反射的臨界角大於b光發生全反射的臨界角

c.在水中a光的傳播速度小於b光的傳播速度

d.如果b光能使某金屬發生光電效應,則a光也一定能使該金屬發生光電效應

力物理教案篇3

力彈力教案 蘇科版物理

教學課題:

一、力彈力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驗,知道彈力是由於物體發生形變而產生的力;

2、通過探究物體形變大小與外力的關係,領悟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通過觀察和對比,認識彈簧測力計構造和方法,會使用它測量力的大小;

知道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

4、通過觀察,知道發生形變的物體具有彈性勢能。

[教學重點、難點]:

觀察和練習使用彈簧測力計是本節的教學重點

[教學用具]:橡皮筋、彈簧、木塊、鋼尺、大鈎碼一盒、握力計、微小形變演示儀、多媒體;

彈簧、彈簧測力計、橡皮筋、鈎碼(共26組)

教學程序:

[新課學習]:

一、形變和彈力

1、在外力作用下,物體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形變。

2、發生形變的物體能產生力。物體由於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彈力。如:拉力、壓力、支持力等

二、彈簧測力計

1、原理:在一定範圍內,作用在彈簧上的外力越大,彈簧伸長長度越大(外力大小與彈簧伸長長度成正比)。

2、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測量超過量程的力;

調零:將彈簧測力計按測量時所需位置放好,調整指針指在零刻度處;

測量時使彈簧測力計內彈簧伸長方向與所測力方向一致。

3、簡單介紹其它測力計:圓筒測力計、拉力計、握力計。

三、發生形變的物體具有能量

思考: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能量嗎?

演示:鋼尺形變後能將木塊彈起

結論: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彈性勢能。

學生舉例生活中類似的現象:跳板跳水、橡皮筋反彈、撐杆跳、射箭等。

用心愛心專心 1

力物理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參觀或看錄像等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獲得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面的知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瞭解聲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加對科學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生活中利用聲的例子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教法與學法:閲讀自學法、討論法

五、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1)自由説出所瞭解的利用聲的現象;

(2)觀看相關的錄像;

(3)討論對以上的應用例子怎樣歸類

在此基礎上,老師綜合學生所舉的例子和初步的分類方法,進行總結性的講解。

1、聲與信息

計算:小明向較遠的高山大喊一聲,經過1.2s聽到回聲,請問:小明距離高山多遠?(當時氣温是15℃)

學生算出結果後,清楚回聲可以測出距離。

(1)介紹蝙蝠採用回聲定位來確定目標的位置

(2)介紹聲吶技術產生的背景以及現代聲吶技術的應用方面

(3)介紹b超在醫學上的應用

(4)超聲波測出金屬內部的傷痕

2、聲與能量

介紹超聲波清洗精細機械;

超聲振動除結石。

超聲波潔牙。

課堂小結:

聲可以應用在哪些方面?

課後作業: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相關內容

力物理教案篇5

一、教學總目標和總的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學習物理學的初步知識及其實際應用,瞭解物理學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精神,結合物理教學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指導思想

本教材是經教育部直接領導由課程標準研究小組反覆的研討而完成的,在使用這套教材時,就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在新的物理課程理念中倡導"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學中就要關注每個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與人格養成,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與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聯繫的教學,不要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教學,從而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

三、教材分析

教科書採用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以學習發展水平為線索,兼顧到物理知識結構的體系。這樣編排既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教科書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學生當作第一讀者,按照學習心理的規律來組織材料。全書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實踐活動和物理科普講座,每章開頭都有幾個問題,提示這一章的主要內容並附有章節照片,照片的選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啟發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學習時心中有數。章下面分節,每節內都有些小標題,幫助學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課題、講述知識、歸納總結等環節,以及實驗、插圖、練習中,編排了許多啟發性問題,點明思路,引導思考,活躍思維。許多節還編排了"想想議議",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討論的問題,促使學生多動腦、多開口。

四、學情分析

1.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處於積極狀態,經過認真的觀察、實踐、思考,才能體會物理現象中藴含的規律,產生探究物理世界的興趣,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獲得相應的能力。

2.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瞭解他們的知識、能力基礎,從實際出發進行教育,並且根據他們的反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安排。

五、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初步認識物質的形態及形態及變化,物質的屬性及結構等內容,瞭解物體的尺度,新材料的應用等內容,初步認識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關係。

b、初步認識聲光電等自然現常見的現象,瞭解這些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c、初具瞭解物理學及其相關技術中產生的一些歷史背景,能意識到科學發展歷程的艱辛與曲折,知道物理學不僅物理知識,而且還包科學的研究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2、過程和方法:

a、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的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徵。有初步的觀察能力。

b、能在觀察物理現象或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的能力。

c、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信息處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能保持對自然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對大自然有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

b、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的喜悦。

六、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處於積極狀態,經過認真的觀察、實踐、思考,才能體會物理現象中藴含的規律,產生探究物理世界的興趣,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獲得相應的能力。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願望,鼓勵他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指導他們學會適宜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瞭解他們的知識、能力基礎,從實際出發進行教育,並且根據他們的反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安排。由於學生的基礎差異比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七、教改具體措施

1、鼓勵科學探究的教學

在現代社會和科學工作中,個人之內與團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學生這方面良好素質的形成。

2、幫助學生儘快小入自主性學習的軌道。

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自己進行知識模地的構建,而不是去複製知識,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才是至關重要的。

3、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與日常生活,技術應用及其他科學的聯繫。

由於物理學與生活、社會有着極為深密和廣泛的聯繫,困此在實際教學中,要結合本地實際,進取學生常見的事例,儘可能採作圖片、投影、錄像、光盤、cai課件進行教學。

力物理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學習動能、勢能、機械能的基礎上引入的,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比較注重聯繫生活、社會實際能使學生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發展科學的探究興趣,從而使其產生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為下一節“內能與機械能的相互轉化”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對內能一無所知,本節首先通過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做功的能量來源問題引入新課,然後通過與機械能的類比,建立內能的概念,再結合分子動理論説明物體內能與温度的關係,最後通過學生活動展示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認識過程,思路比較順暢,有助於學生逐步建立內能的概念。通過類比的方法使學生更形象的認識和理解內能。

教學目標:(課件展示)

1、知識與技能

●瞭解內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温度和內能的關係。

●知道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放出)熱量,温度升高(降低),內能改變。

●瞭解熱量的概念,熱量的單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增加和減少的一些事例。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找到改變物體內能的多種方法。

●通過演示實驗説明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增加和減少。

●通過學生查找資料,瞭解地球的“温室效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使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並使學生通過實驗理解

做功與內能變化的關係。

●鼓勵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課件展示)

重點:探究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法。

難點:內能與温度有關。

教學器材:、

教材、燒杯、開水、冷水、紅色墨水、多媒體及幻燈片,

展示分子間勢能隨分子間距離變化而變化的曲線

教學課時:

1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

複習機械能的知識。通過事例説明物體怎樣才能具有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要特別強調由於地球和地面上的物體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體具有重力勢能。

(二)、情景導入

裝着開水的熱水瓶有時會把瓶蓋彈出來,推動瓶蓋的能量來自哪裏?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引入新課——內能。

(三)、新課教學

?提出問題】:運動的分子是否具有動能?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是否具有勢能?(課件展示圖片)

?教師講解】:同一切運動的物體一樣,運動的分子也具有動能;由於分子間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間還具有勢能。

(1)物體的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單位:焦耳(j)

(2內能和機械能有什麼區別?

一般來説:機械能與整個物體的機械運動情況有關。內能是指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與物體內部分子的熱運動和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情況有關,所以內能是不同於機械能的.另一種形式的能。那麼物體的內能跟什麼有關呢?

(2)內能的變化:物體內能既然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那麼當分子運動加劇時,物體的內能也就增大。上節課我們曾進過:物體的温度升高,其內部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加劇。今天我們以實驗的方法來證實上面的論斷。

實驗演示:取三隻燒杯,分別倒入冷水、温水和熱水,然後分別向三隻杯內緩慢地滴入幾滴墨汁,觀察比較三隻杯內墨水擴散的快慢。(視頻播放)

實驗結果表明:温度越高,擴散過程越快。擴散得快,説明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度大,即分子無規則運動劇烈。

因此:物體的內能跟温度有關。温度升高時,物體的內能增加。

温度降低時,物體的內能減小。正是由於內能跟温度有關,人們常常把物體的內能叫做熱能,把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叫做熱運動。

(3)一切物體都有內能。這是因為物體內的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着。熾熱的鐵水,温度很高,分子運動劇烈,它具有內能。冰冷的冰塊,温度雖低,其內部分子仍在做無規則運動,它也具有內能。

(4)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

?提出問題】:怎樣才能使一根鐵絲温度升高?看看誰的辦法多了。讓學生交流歸納小結。

?教師總結】:歸納出熱傳遞的特點和熱量的概念;

熱傳遞:使温度不同的物體互相接觸,低温物體温度升高,高温物體温度降低,這個過程叫做熱傳遞;

熱量: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內能的多少叫做熱量;

?提出問題】:除了熱傳遞之外,還有什麼途徑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學生交流】:引導學生從生活現象或經驗來思考回答。(課件展示圖片)

?教師總結】:做功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課件展示圖片)總結:做功和熱傳遞都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並且在作用效果上的等效的。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加,物體對外界做功的,物體的內能減小。

課堂小結:

(1)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一切物體都有內能,同一物體温度越高,內能越大。

(2)熱傳遞:温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低温物體温度升高,高温物體温度降低的過程。

用熱傳遞的方法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高温物體內能減少,低温物體內能增加。

本質:是能量的轉移。

(3)用做功的方法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物體對外做功,物體本身的內能會減少,温度降低;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加,温度升高。

本質:是內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的相互轉化。

(4)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

板書設計:

第二節內能

一、物體的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

1、內能不同於機械能

2、一切(運動、靜止、高温、低温)物體都有內能

3、內能與温度的關係

二、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

1、熱傳遞熱量:傳遞內能的多少

2、做功

作業:p---126頁1---4題

力物理教案篇7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人所任教的班級,通過上期期末統考成績和上課情況來看,學生成績參差不齊,尖子生少,學困生較多,兩級分化較突出。上課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需要教師在教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上作進一步改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思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二、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教學工作核心,以紮實開展課程改革為教學工作重點;不斷更新教師教育觀念、轉變教師與學生的學習方式,優化教學管理,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真正做到學生在玩中學,找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三、教改措施:

在新課程的指導下,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與人格的養成,加強與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相聯繫的教學,將學習內容與學習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聯繫貫穿於整個教學之中。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初具瞭解物理學及其相關技術中產生的一些歷史背景,能意識到科學發展歷程的艱辛與曲折,知道物理學不僅物理知識,而且還包科學的研究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b.具有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會使用簡單的實驗儀器和測量工具,能測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c.會記錄實驗數據,知道簡單的數據處理方法,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會用科學術語,簡單圖表等描述實驗結果。

2、過程和方法:

a.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的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徵。有初步的觀察能力。

b.能在觀察物理現象或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的能力。

c.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信息處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

e.學習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嘗試應用科學規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f.能書面或口頭表達自己的觀點,初步具有評估和聽取反饋意見的意識,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能保持對自然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對大自然有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

b.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的喜悦。

d.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不態度,不迷信,具有判斷大眾傳媒是否符合科學規律的初步意識。

e.有將自己的見解分開與他人交流的願望,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書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於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

f.有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意識,有理想,有報護,熱愛祖國,有振興中華的使命和責任感。

五、具體措施:

1、鼓勵科學探究的教學

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通過有目的探究活動,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體驗到學科學的樂趣,瞭解科學方法,獲取科學知識,逐步樹立科學創新的意識。

2、幫助學生儘快步入自主性學習的軌道。

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自己進行知識模式的構建,而不是去複製知識,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才是至關重要的。

3、加強與日常生活,技術應用及其他科學的聯繫。

由於物理學與生活、社會有着極為深密和廣泛的聯繫,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結合本地實際,進取學生常見的事例,儘可能採作圖片、投影、錄像、光盤、cai課件進行教學。

六、課時計劃:

第六章:電壓電阻6課時

第七章:歐姆定律6課時

第八章:電功率6課時

第九章:電與磁7課時

第十章:信息的傳遞4課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