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W

實用的教案應該結合實際的教學時間和學科要求,合理安排教學任務和學習進度,教案的實施需要教師具備靈活的教學策略,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2024年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2024年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篇

2024年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1

全冊教材分析

一、班級情況分析

從上學期的期末學習檢測來看,學生的基礎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部分學生的綜合素質較差,綜合能力有待提高。

經過前三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適應了課堂學習方式,有小部分學生養成了課前預習、課後認真練習鞏固的良好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養成了上課認真聽講,注意傾聽他人發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時向老師和其他同學請教,會通過獨立思考、同桌討論、小組交流解決學習中的難題。大多數學生學習習慣較好,能獨立思考問題,按時完成作業,書寫工整,讀書、寫字姿勢正確。

數與代數這部分知識:90%學生都掌握了10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以及表內乘除計算,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義,能夠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但整體上的估算意識較薄弱,同時個別學困生計算速度較慢,出錯率也比較高。對於空間與圖形的這一大部分知識掌握的比較好,而統計方面的知識,學生已體會到統計的必要性,會收集數據、簡單處理數據,會看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並對統計活動具有較濃的興趣。

二、本學期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除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餘數除法(商是一位數)。結合分物的實操活動,是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把一些物體 2

平均分後有時會有餘數,進一步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和正確求商,體會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並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第二單元《混合運算》(乘加、乘減、除加、除減、加減混合以及兩步有括號式題)。結合實際情境,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能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也使學生體會到要遵循“先乘除,後加減”及“有括號的先算括號裏面”的運算順序,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在運算中的作用,並掌握相應的運算。

3、第四單元《生活中的大數》,感受大數的實際意義,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使學生體會驗到“一千”、“一萬”有多大,能結合實際,對萬以內的數進行估計,能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認識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會讀、會寫萬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

4、第六單元《加與減(一)》、第八單元《加與減(二)》。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加減的口算,探索計算萬以內數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估算意識,並能運用估算對計算結果的大致範圍進行確定,形成習慣。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三單元《方向與路線》,藉助實踐活動,認識八個方向;能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認識簡單的線路圖,能根據線路圖説出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第五單元《測量》,通過動手測量操作和實際活動,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長,以及千米、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能根據具體情景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3、第七單元《認識圖形》,通過生活情境認識角,會藉助三角尺辨認直角、鋭角和鈍角三種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設計圖案

(三)統計

第九單元《統計》,認識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並能完成相應的圖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做出簡單的預測。

另外本學期的學習,還安排了一系列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瞭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三、教學具體措施

1、加強學生的口算能力。採取課前速算、聽算、對手互考等形式.

2024年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發展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勇於探索的精神和熱愛數學的感情。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教學準備:

flash 課件、小棒、計數器

教學思路: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培養其創新意識與合作能力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這節課中,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學生自己操作、小組合作、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養成自主與合作學習的習慣。1、複習舊知:使學生熟練對以往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通過用豎式對進位加法的計算,加深用豎式計算時“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要點。2、引入新知: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學校圖書館的畫面,提高學生的積極性。3、教學新知:通過學生看畫面發現問題,並同桌交流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列出算式,並在教師的引導下,小組交流採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勇於探索、不怕困難的精神。4、課間休息:讓學生唱一支高興的歌,放鬆學生,讓他們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5、鞏固新知:通過深化練習,使學生會正確地用不同的方法計算,體驗成功的喜悦。

教學設計:

一、複習舊知

教師通過多媒體出示以下習題,學生口算:

13-7 15-8 16-9 28-6 20+6 10+7 30+7 25-4

用豎式計算:

26+7 17+8

指名板演(強調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二、引入新知

師:在我們學校的圖書館裏有許許多多的圖書,有故事書、連環畫、兒童畫報等等,同學們想不想去瞧一瞧呀?現在我們就隨小小攝影師去看一看吧!

2024年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3

教學內容分析

教材首先用文字説明了儲蓄的意義,介紹了本金、利率、利息的意義以及三者之間的關係,然後通過例4讓學生掌握計算利息的基本方法。

教學目標

1.知道儲蓄的意義,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義。

2.掌握計算利息的基本方法。

3.經歷收集信息的過程,培養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難點:正確理解概念,能解決與利息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思路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鞏固應用,提升能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5分鐘)

1.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一定很喜歡過年吧,因為過年不僅有好吃的,好玩的,還可以得到不少壓歲錢。你們的壓歲錢是誰在保管着呢?(引導學生想到儲蓄比較安全,並且能夠得到利息)

2.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瞭解儲蓄嗎?關於儲蓄有哪些知識呢?這節課我們瞭解一下儲蓄的知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鐘)

1.引導學生自學教材第11頁關於儲蓄的知識。

(1)出示自學提示:

①儲蓄的好處。

②儲蓄的方式。

③什麼是本金、利息、利率?

④利息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2)檢驗自學成果,引導學生找出下題中的本金和利息。

課件出示:明明20xx年11月1日把100元壓歲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1年,到20xx年11月1日,明明不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還可以得到銀行多付給的1.5元,共101.5元。

2.用儲蓄的知識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例4,引導學生讀題並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組織小組討論:求2年後可以取回多少錢,就是求什麼。

(3)組織學生嘗試解題。

(4)組織全班交流,明確解題思路。

思路一:先求利息,最後求可取回多少錢。可取回錢數為本金+(本金×利率×存期)。

思路二:把本金看作單位“1”,先求出本金和2年的利息一共是本金的百分之幾,再求可以取回多少錢。可取回的錢數為本金×(1+年利率×2)。

三、鞏固應用,提升能力。(10分鐘)

1.完成教材第11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頁第9題。

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5分鐘)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引導學生回顧總結。

2.計算利息時,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計算時所乘的時間單位應是年;存款的利率是月利率,計算時所乘的時間單位應是月。

板書設計利率

例4方法一5000×2.10%×2=210(元)

5000+210=5210(元)

方法二5000×(1+2.10%×2)

=5000×(1+0.042)

=5000×1.042

=5210(元)

答:到期時王奶奶可以取回5210元。

培優作業1.劉亮有20xx元,打算存入銀行2年。現有兩種儲蓄方法:第一種是直接存2年,年利率是2.10%;第二種是先存1年,年利率是1.50%,第一年到期時再把本金和利息合在一起,再存1年。選擇哪種儲蓄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第一種儲蓄方法:20xx×2.10%×2=84(元)

第二種儲蓄方法:20xx×1.50%×1=30(元)

(20xx+30)×1.50%×1=30.45(元)

30+30.45=60.45(元)

60.45t;84,選擇第一種儲蓄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提示:在累計存期相同的情況下,一次性存款比其他存款方式所獲得的利息要多一些。

2.趙伯伯把一筆錢存入銀行5年,年利率為2.75%,到期後取得275元利息。趙伯伯存入銀行多少錢?

275÷2.75%÷5=20xx(元)

答:趙伯伯存入銀行20xx元。

教學反思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為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正確運用公式計算各種情況下的利息問題。

微課設計點教師可圍繞“利息的計算方法”設計微課。

2024年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充分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對含有小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進行脱式計算。

2.理解和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3.引導學生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規範脱式計算的格式。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規律。

教學難點

運用運算規律進行脱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小括號的知識。

你還記得58-(14+6)它的運算順序嗎?

58-(14+6)

=58-20

=38

學生在進行脱式計算時,提醒學生注意,用橫線標出第一步的計算內容。把不參與運算計算的部分落下來。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也與小括號有關。(含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

二、探究新知

(一)獨立嘗試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7×(7-5)(77-42)÷7

(二)根據學生板演,進行集體講解。

總結運算規律。

這兩道算式有什麼相同之處?

1都有小括號;都是兩級運算;有乘除法,也有減法。

2含有括號的算式,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計算的呢?

算式裏含有小括號的,我們一定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再計算括號外面的。

在脱式計算時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落下沒有參加計算的數和運算符號,在第二行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等號要對齊。

三、鞏固練習

1.對比練習,發現小括號的作用。

課件出示練習題。

7×5-2 7×(5-2)

=35-2 =7×3

=33 =21

(1):左、右兩題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2)小括號在這裏起到什麼作用?

講解:左面的算式沒有括號先算乘法,再算減法;右面的算式有括號,先算小括號裏面的減法,再算括號外面的`乘法。

小結算式裏含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通過比較發現小括號的作用可以改變計算結果不同,小括號還能改變運算的順序。

2、先填空,再列綜合算式。

在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基礎上,設計有層次性的練習。在練習中不僅凸顯小括號的作用,而且訓練學生列綜合算式的能力。這樣既鞏固了新知,也為下一節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024年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5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104頁例3、“做一做”及第106頁練習二十的第9題。

內容簡析

例3安排瞭解決問題的內容,意在鞏固學生已經建立的1千克的質量觀念,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量能力。題目要求比較簡單,但越簡單可能越覺得無從下手,要引導學生轉到對蘋果個數的關注上,由此喚起學生已有的稱量的經驗。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感受質量單位,建立千克與克的質量觀念,牢固掌握克與千克之間的關係。

2.學生在實踐、觀察和推算的活動中,能夠根據物體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量能力。

3.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通過估量解決問題。靈活運用估量的方法解決問題,形成估量策略。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學生應用已學的質量單位的知識,通過估量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鞏固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而且培養學生的估量意識,幫助學生積累估量的經驗,形成估量策略。

2.本課時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與他人合作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承前啟後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

猜謎語法:衣服有綠又有紅,味道酸酸又甜甜,多多和它做朋友,小臉紅紅人人愛。猜一猜這是什麼水果?(蘋果)大家經常吃蘋果,蘋果有大有小,誰能估計一下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老師這裏有20個蘋果,大家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

?品析:猜謎語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老師藉着學生的興奮情緒,提出估計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的問題,為新授做好了引導。】

實踐體驗法:老師帶來幾個蘋果,它們有大有小,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台掂一掂,估計幾個蘋果大約有1千克。學生用手掂一掂蘋果,交流蘋果的.輕重大小,估計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然後教師出示例題3:王奶奶摘了20個蘋果,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進入新課教學之中。

?品析:學生積極參與實踐體驗法,通過討論交流,確認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為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估一估。

(1)對比自己熟悉的物品質量,估一估1千克蘋果的個數。

(2)學生彙報。

2.稱一稱。

(1)小組活動:稱1千克蘋果並數一數個數。

(2)彙報各小組稱重的結果,教師記錄。

(3)觀察記錄的數據,從數量上發現規律。

(4)討論:同樣都是1千克蘋果,為什麼稱出的個數會不一樣呢?

3.提出問題。

(1)出示例3:王奶奶摘了20個蘋果,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

(2)學生讀題後彙報發現的信息。

(3)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估量。通過“知道了什麼?”環節理解教學,注意突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估計。

師:要想知道20個蘋果大約有多重,你可以用什麼方法去估量?

預設一:

生:估一估每個蘋果有多重,再算出20個蘋果的質量。

師:這是一種辦法。你估計一下一個蘋果有多重?

生:200克。

師:那20個蘋果就有20個200克。你認為計算起來怎麼樣?

生:用加法算比較麻煩。

師:那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預設二:

生:先估一估1千克有幾個蘋果。

師:以你的生活經驗,1千克一般有幾個蘋果?

生:5個。

師:那就可以每5個蘋果放一堆。(用電子筆將5個蘋果圈一圈。)這樣的話,就是求什麼?

生:20裏面有幾個5?

4.解決問題。

(1)通過閲讀“怎樣解答?”兩個學生的對話,突出了估計的方法,即運用前面建立的1千克的質量觀念作標準估出結果。同時,通過答案的文字呈現突出了估計的標準。

(2)引導學生按蘋果大小的不同列式推理出20個蘋果大約重多少千克。

(3)分組解決問題。

第一、二兩組解決如果蘋果1千克4個,20個大約重多少千克;第三、四兩組解決如果蘋果1千克5個,20個大約重多少千克。

(4)彙報交流。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掌握用豎式書寫表內除法和有餘數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結合具體操作,理解豎式中每一步的含義,能對除法豎式作出合理的解釋。

3、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除法豎式的正確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豎式中各個部分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用小棒擺正方形,今天我們繼續擺一擺,請同學們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看看結果怎樣?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1)能分幾組,有剩餘嗎?(能分3組,剩1根)

(2)怎樣列式表示?13÷4=3(組)……1(根)

(3)回憶一下,我們在學習加法、減法和乘法的時候,除了列橫式之外,還可以怎麼列式?(豎式)

沒錯,除法和它們一樣,也可以寫成豎式的,那麼,怎麼寫除法的豎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3,出示除法豎式。

1、這道除法算式可以寫成這樣的豎式。(結合教材圖片)像漢字“廠”的符號表示除號,除號裏面的是被除數,一撇的左邊寫除數,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數下面寫除數和商的積,橫線表示相減,最後是餘數。

也就是:4……商

除數……413……被除數

12……43的積

1……餘數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豎式,你知道豎式中的每個數的含義嗎?

預設:

(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幾根,3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終分成的份數。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積,1表示餘下的一根小棒。

師生總結:除法豎式的一般寫法分為三步:一除二乘三減。

2、指導學生練習書寫豎式,師巡視訂正。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學的除法豎式,大家會寫了嗎,我們是怎樣寫除法豎式的?我們回顧一下。(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説一説寫豎式的步驟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師: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結果怎樣?豎式怎麼寫?

學生動手分小棒,然後集體討論,反饋信息。

預設:

(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沒有剩餘。

(2)可以寫算式16÷4=4(組)

(3)它的豎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來寫,被除數換成16,除數不變,商是4,除數和商的積是16,這裏沒有餘數,相當於餘數是0,表示沒有餘數。

4

416

16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2題。

指導學生分別拿出11、12根小棒,每3根一組分一分,根據分得的結果,確定商和餘數,然後書寫除法橫式和相應的除法豎式,先寫在書本上,然後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十四”第3題。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寫一寫豎式,師根據學生反饋板書,然後指名説説豎式中每個數的含義。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的收穫是什麼?

[板書設計]

認識除法豎式

4……商

除數……413……被除數

12……43的積

1……餘數

2024年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認識和掌握看鐘表的方法,認識時間單位“小時、分”及其進率,培養初步的時間觀念。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包括學生自己動手製作鐘面模型)和閲讀課本的能力。

3、使學生知道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提高抓緊時間、勤奮學習的自覺性。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1、聽錄音。

師:新課前,請大家聽一段錄音(播放音頻:時間的腳步)。誰能聽出這是什麼聲音?

生:這是鐘聲。

師:對。這是時鐘行走時發出的聲音。我們要學習時間單位,就要認識鐘面。

2、師:下面介紹三好學生小芳姐姐每天主要的學習活動內容及時間安排。(分別出示圖片"起牀圖"、"上課圖"、"活動圖")

請大家仔細觀察,按順序説出每幅畫中小芳姐姐在做什麼?她是在幾點鐘開始的?(教師在學生每回答完一幅圖後,作出必要的補充和更正。)

(1)小芳姐姐每天上午6時半起牀,一分鐘也不拖拉。

(2)小芳姐姐上午8時正準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認真學習。

(3)小芳姐姐每天下午4時參加課外鍛鍊,增強體質。

師:大家要向小芳姐姐學習,更好地安排和掌握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做時間的小主人。

二、學習新課

1、師:人們為了掌握時間,做時間的主人,發明了時鐘。

2、觀察時鐘。教師在黑板上掛出一個時鐘(或演示動畫"認識鐘面"),用投影儀出示放大了的鐘面投影圖,要求學生結合自制的鐘面模型,觀察、瞭解鐘面上各個部分及其名稱。

請學生自由發言,要求知道:鐘面上有1~12共十二個數,以及它們各自的位置。每個數之間有5格,一共有60格。鐘面上有兩根指針,長的是分針,短的是時針。

3、觀察、思考和討論。

(1)鐘面上這兩根指針是怎樣走動的?

教師演示,得出分針和時針在鐘面上是同時、同方向、不同速度地行走。

(2)分針與時針是怎樣表示時間的?

教師指導學生閲讀課本第61頁末段。理解“時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一小時,分針走一格是一分鐘”的結論。

(3)兩針行走時它們的關係怎樣?

2024年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藉助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先乘除後加減”。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正確理解和運用含有兩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2、理解規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一、導學質疑

1、説出下列每題計算的第一步。(出示幻燈片)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將在上節課的基礎上繼續學習混合運算。

二、互學釋疑

1、探索混合運算的順序。

(1)理解題意,解決問題。

出示主題圖,請大家仔細觀察,你從圖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想一想: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怎樣列式計算?

(2)學生嘗試計算並交流。

小組交流:是先算7+3還是先算3×4?

7+3×4

=7+12

=19

師:請大家回過頭來想想“蹺蹺板樂園裏面一共有多少人?”可以用這個綜合算式計算嗎?為什麼?

比較:4×3+7的運算順序和7+3×4,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當綜合算式裏有乘加時,無論乘法在前還是乘法在後,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完成“做一做”

請説説是什麼樣的混合運算,它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呢?應該先圈哪一步?

三、測學提升

1、根據剛才的混合運算順序,想一想,它們都是遵循什麼運算法則呢?

齊讀幻燈片兩級運算的運算法則。

2、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板書:

兩級運算

7+3×4

=7+12

=19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