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錦7篇 "數學下冊六年級教案精選"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W

本文收集了六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內容涉及數的認識、四則運算、面積、比、分數等知識點,適合作為六年級數學教學的輔助教材。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錦7篇

第1篇

我所教的學生有104人,我們雖然地處甘肅,可因為嘉峪關地下水相對豐富,就目前而言學生還沒有感覺到水資源的缺乏,但是學生的節水意識還比較強。

綜合應用節約用水是結合前面學過的量的計量、統計等知識設計的。旨在通過測量等操作活動,一方面讓學生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另一方面促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科學地認識日常生活中水資源浪費的問題。此外,還可讓學生積累節約用水的方法,加強環保意識。

1、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了解一些我國水資源知識,感受水資源的.寶貴,培養學生節約能源的意識與習慣。

2、能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解決一些有關的實際問題,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解決一些有關的實際問題,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1)學生交流討論展示信息,説説各自從報紙、網站上查找的有關水資源的資料。

使學生樹立節約用水的意識,認識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

課前同學測量了一下水管的滴水速度大概是每分鐘滴60毫升, 那我們就用這個數據來具體計算一下,究竟一天能滴多少,把你們計算的結果填入老師發下來的表格上,同時根據統計表繪出一個相應的統計圖。(生分組進行,師巡視觀察。)

(1)同學們計算一下,假設按每個人一年浪費一個水龍頭的滴水量計算,我們全市30萬人一年將會浪費多少升水?

(2)如果平均每噸水價為1.5元,一共要支付多少水費?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錦7篇

第2篇

教材首先用文字説明了儲蓄的意義,介紹了本金、利率、利息的意義以及三者之間的關係,然後通過例4讓學生掌握計算利息的基本方法。

3.經歷收集信息的過程,培養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難點:正確理解概念,能解決與利息有關的實際問題。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鞏固應用,提升能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一定很喜歡過年吧,因為過年不僅有好吃的,好玩的,還可以得到不少壓歲錢。你們的壓歲錢是誰在保管着呢?(引導學生想到儲蓄比較安全,並且能夠得到利息)

師:同學們,你們瞭解儲蓄嗎?關於儲蓄有哪些知識呢?這節課我們瞭解一下儲蓄的知識。

(2)檢驗自學成果,引導學生找出下題中的本金和利息。

課件出示:明明20xx年11月1日把100元壓歲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1年,到20xx年11月1日,明明不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還可以得到銀行多付給的1.5元,共101.5元。

(1)課件出示例4,引導學生讀題並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組織小組討論:求2年後可以取回多少錢,就是求什麼。

思路一:先求利息,最後求可取回多少錢。可取回錢數為本金+(本金×利率×存期)。

思路二:把本金看作單位“1”,先求出本金和2年的利息一共是本金的百分之幾,再求可以取回多少錢。可取回的錢數為本金×(1+年利率×2)。

2.計算利息時,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計算時所乘的時間單位應是年;存款的利率是月利率,計算時所乘的時間單位應是月。

培優作業1.劉亮有20xx元,打算存入銀行2年。現有兩種儲蓄方法:第一種是直接存2年,年利率是2.10%;第二種是先存1年,年利率是1.50%,第一年到期時再把本金和利息合在一起,再存1年。選擇哪種儲蓄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提示:在累計存期相同的情況下,一次性存款比其他存款方式所獲得的利息要多一些。

2.趙伯伯把一筆錢存入銀行5年,年利率為2.75%,到期後取得275元利息。趙伯伯存入銀行多少錢?

教學反思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為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正確運用公式計算各種情況下的利息問題。

微課設計點教師可圍繞“利息的計算方法”設計微課。

第3篇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方法。

2、使學生能綜合運用比例尺知識,解決有關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教師巡視課堂,瞭解解答情況,並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根據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可以例比例式解答。

根據圖上距離除以實際距離等於比例尺,得出:實際距離等於圖上距離除以比例尺。

通過討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在繪製平面圖的時候,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縮小,再畫在圖紙上。這時,就要確定;圖上距離和相對應的實際距離的.比。

學生練習活動時,教師巡視課堂,瞭解學生解決問題的情況,記錄存在的問題。

第4篇

1.通過觀察、操作,體會比例尺產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擴大或縮小的實際意義。

2.通過圖形的放縮,結合具體情境,感受圖形的相似。

1.談話引入:小紅一家外出旅遊,照了許多照片,小紅把幾張照片放大後,掛在家裏,把幾張照片縮小後,放在夾子裏。你知道相片放大縮小的原理嗎:

④教師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看法:笑笑和淘氣畫得最象。

②教師巡視課堂,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引導他們觀察圖形的.長與寬的長度變化情況

②教師小結:只有長與寬都按相同的比來畫,畫得才象。

2. 分別説説b(4,0),c(6,2),d(6,6)各數對中的數字所表示的意義。

3. 把表示點e、f、g、h、i、j的數對填入相應的空格。

第5篇

1.使學生在掌握稍複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利用其數量關係列方程解答稍複雜的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

2.在分析解答的過程中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確定單位1,理清題中的數量關係。利用題中的等量關係用方程解答。

(2)提問:這兩道題有沒有相同的條件?(有,都已知吃了這袋大米的

不同的地方在哪兒?(前者已知一袋大米的重量,求還剩的重量,後者已知還剩的重量,求這袋米的重量。)

(3)我們把這道題也用線段圖表示出來,應從哪個條件入手找單位

(5)上道題是已知單位1的重量,求還剩的重量,這道題呢?誰能把條件和問題標在圖上?

(6)對比兩道題的線段圖説一説是怎樣變化的。(條件和問題互相轉化了。)

(7)無論誰為條件,誰為問題,題中所涉及的數量關係變了嗎?(沒變)

(8)説一説上題在解答的過程中涉及到哪些數量關係?(總重量-它

(9)現在買來大米的重量是未知的,根據這個等量關係可以用什麼方法解答?(列方程)

通過剛才的分析解答,你認為這兩道題實際上什麼相同。(數量關係相同。)

(解答方法不同。單位1已知,可根據數量關係用算術方法解答;單位1未知,可用x代替,運用數量關係式列方程解答。)

①從這個條件可以看出題中是幾個數量相比?(兩個數量相比。)

追問:哪兩個?(四月份實際燒煤量和四月份計劃燒煤量。)

我們應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為什麼?(把原計劃燒煤量看作單位1。因為和它相比,以它為標準,所以把它看作單位1。)

②畫圖時我們要用兩條線段表示兩個數量,先畫誰呢?(先畫原計劃燒煤噸數。)

指名回答:把計劃燒煤量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9份,實際比計劃節約的燒煤量相當於這樣的1份,即節約的燒煤量佔計劃燒煤量的

③指圖提問:計劃燒煤量與實際燒煤量之間有什麼樣的等量關係?

計劃燒煤噸數未知怎麼辦?(設計劃燒煤噸數為x,用方程解答。)

今天我們學習的例6、例7與前邊學過的分數應用題相比有什麼相同點?有什麼不同點?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習了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根據稍複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使學生掌握解題思路,學會用方程解答。

由於新舊知識聯繫很密,因此本節課在教案設計上抓住了數量關係相同,通過複習題的分析解答,讓學生找出熟悉的數量關係,再把題進行改動變化。在畫圖分析的過程中抓住數量關係相同,只是已知和問題發生了轉化,引導學生利用數量間的等量關係用方程解答。

在邊畫圖、邊分析的過程中,溝通了知識間的聯繫,便於學生理解和思維,促進了學生分析思維能力的發展和綜合運用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6篇

1、通過複習使學生能熟練掌握長度、面積、體積的計量單位,質量單位,時間單位等。能正確使用學過的計量單位解決實際問題。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篇由“小馬虎”同學寫的數學日記。(請一名同學讀日記)

今天是20xx年4月29日,早上從睡夢中醒來已經7:30了,我立刻從牀上爬起來,馬上穿衣、洗臉、刷牙,不知不覺中已經過了20小時。該吃飯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飲而盡,又吃了200千克麪包和一個煎雞蛋。吃過早餐,我便衝出家門,步行500千米到達學校!進校門的時候鈴聲剛剛響起!

師:同學們觀察還真是仔細,我們學習就應該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其實在我們日常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經常要接觸到各種量,並且進行各種量的計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複習國小裏面學習的一些常見的量和它們的計量單位。(板書課題:量的計量)

師:那請同學們找找這則日記中有哪些常見的量呢?(時間、長度、質量、體積)

師:我們還學過哪些量?它們各有哪些計量單位?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對我們所學過的量和計量單位進行分類整理。

2、教師引導學生列表整理,並巡視課堂進行個別指導。

各小組派代表上台充當小老師,講解計量單位的進率和意義。並適當板書,老師作點撥處理,強調各單位間的進率和意義,並鼓勵學生對發言同學提出建議或者意見。(每個小組彙報一種量)

(2)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用字母如何表示?(千米、米、分米、釐米、毫米)

(3)1釐米有多長?1分米有多長?1米呢?(用手比劃比劃)

(4)它們之間的進率是什麼?(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米=100釐米)

(1)什麼是面積。面積:物體表面(圖形)的大小。

(2)我們學過哪些面積單位?(平方千米、公頃、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平方毫米)

(3)我們的'教室面積大約是多少?用什麼單位最合適?

(4)它們之間的進率。(1平方千米=100公頃1公頃=10000平方米

(1)體積: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容積:容器所能容納的物體的體積。

(2)體積計量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3)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

(4)進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整百數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閏年,如1900年雖能被4整除,但不是閏年。)

(補充時和小時的概念區分。時是時間點,小時是時間段。)

教師補充:季度、旬、星期。每月分三旬:上旬(1至10日);中旬(11至20日);下旬(21日至月底)。

第7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4~65頁的例3和“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十三的第6~8題。

1.使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反比例的量的過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成反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係,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數學模型,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從生活現象中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意識。

1、怎樣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用字母怎樣表示正比例關係?

3、單價、數量和總價之間有怎樣的關係?在什麼條件下,兩種量成正比例?

如果總價一定,單價和數量的變化有什麼規律?這兩種量又存在什麼關係?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和認識這種變化規律。

(1)表中列出的是哪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引導學生觀察例3和“試一試”,説説它們的共同點。啟發學生思考: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反比例關係可以用怎樣的式子來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x×y=k(一定)揭示板書課題。

先填表,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判斷,明確: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長和寬成反比例;長方形的周長一定,長和寬不成反比例。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問?課後你能與同學相互出題進行練習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