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的科學教案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W

實用的教案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促進良好的師生關係和學習氛圍,教案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掌握教學進度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個性化,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泥土的科學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泥土的科學教案5篇

泥土的科學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徵,學習簡單的記錄。

2、初步瞭解蚯蚓的生活習性及用途。

3、培養幼兒細緻觀察的習慣,體驗發現的樂趣,產生探究的慾望,萌發愛護蚯蚓的情感。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有關於蚯蚓的生活習性的介紹)

2、兩、三條蚯蚓放置在大盤中,放大鏡、鑷子、小刀、筷子若干。

3、有關蚯蚓的圖片若干佈置在牆面上。

4、記錄用的紙和筆。事先學習觀察記錄表格。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幼兒觀察蚯蚓的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來的一個彎彎曲曲的動物朋友,你們猜一猜是誰?引起興趣。教師在白板上倒序地畫出蚯蚓、再畫泥土、最後畫泥土上種植的樹。

2、引導幼兒細緻觀察、想象、並互相質疑。(它像蛇,但沒有眼睛;它像毛毛蟲,但沒有腳。)

二、通過觀察瞭解蚯蚓的外形特徵。

師:那我們來看一看蚯蚓到底長得什麼樣子。請小朋友觀察桌上的蚯蚓你能來説説它長的是什麼樣子?請大家把觀察蚯蚓的樣子請小組長在記錄紙上記錄好嗎?

1、每組記錄(教師注意巡迴觀察,並注意引導、幫助引導一些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的,鼓勵幼兒互相交流。)

2、代表性的孩子講解自己的記錄。(教師引導幼兒認真傾聽,並鼓勵幼兒提出自己的問題、質疑別人的觀點。)

3、將幼兒記錄的表格以視頻形式展示給幼兒。

4、小結:蚯蚓的身體是細長的、一節一節的、彎彎曲曲的,頭部有點尖,便於鑽土,最在最前面,沒有眼睛、鼻子、耳朵、腳。他靠皮膚來感覺,靠“蠕動”來“行走”。

三、初步瞭解蚯蚓的生活習性以及用途。

師:那蚯蚓生活在哪裏呢?(泥土裏)它吃什麼呢?看讓我們來看一看蚯蚓是怎樣在泥土裏生活的。看ppt(圖一),讓幼兒講述。你們知道蚯蚓有一個什麼特殊的本領?(鬆土)蚯蚓有用嗎?觀察ppt(圖二)

(引發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你喜歡蚯蚓嗎?為什麼?小結蚯蚓的用處。

四、拓展知識經驗。

1、什麼時候會出現許多蚯蚓呢?(下雨過後)。為什麼下雨天會有這麼多蚯蚓。觀察ppt(圖三)拓展幼兒的知識經驗。

2、激發幼兒扮演小蚯蚓的興趣,模仿蚯蚓爬以及鬆土的遊戲!

【活動延伸】

帶着工具到户外去挖蚯蚓。

最後讓幼兒看着大哥哥姐姐手拿小工具外出挖蚯蚓的情景圖,再次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慾望。

【活動反思】

?綱要》中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今天的科學活動中我的教學掛圖一出示出來,孩子們就開始大聲嚷嚷起來:“蛇!快來看呀!好大的蛇啊!”“不對,是蚯蚓呢!”“是蚯蚓,蚯蚓比蛇小好多的。”…… 由此可見,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還是挺多的。這個活動不僅使孩子們觀察到了蚯蚓的外形特徵,瞭解了蚯蚓的生活習性,使他們掌握了蚯蚓的作用,還知道了蚯蚓的一個神奇的本領。

相信孩子們對蚯蚓還只是表面上的瞭解了一些相關知識,所以今天我給孩子們佈置了一項任務,就是週末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户外去找一找蚯蚓,在做進一步的觀察,並要求他們親自操作通過自己的觀察去了解蚯蚓的再生本領,希望能得到家長們的配合。

泥土的科學教案篇2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區分泥土,石頭,瞭解它們的性能用途。

2.通過嘗試,激發幼兒觀察、瞭解大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石頭、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動過程:

區分泥土和石頭

1.幼兒嘗試區分泥土和石頭。

師:這是什麼?請你們試着把他們分開。

2.老師巡迴指導:瞭解幼兒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區分?

3.引導幼兒邊分邊講,鼓勵幼兒講述。

4.説一説你是怎能麼發現這裏有泥土和石頭的。

5.老師歸納小結不同的區分方法。

6.讓幼兒再嘗試的分找泥土和石頭。

一、給泥土石頭洗澡

1.師:給石頭洗澡,看看石頭有什麼變化?

2.試説給石頭洗澡後的結果。

3.給泥土洗澡,觀察泥土的變化和洗後的結果,引導幼兒將兩種物體作比較,並小結。

二、做泥團

1.能不能試着把泥做成團?

2.引導幼兒嘗試泥幹了怎麼辦?濕了怎麼辦?

3.説一説自己是怎樣成功地把泥團起來的?

4.觀察泥土在水裏的變化。(變混合)

三、介紹泥土和石頭用途

1.請幼兒試説石頭的用處。

2.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造橋、鋪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請幼兒試着説出泥土的用處。

4.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種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大家都知道石頭和泥土的本領。等我們長大,我們要讓石頭和泥土為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泥土的科學教案篇3

設計意圖:

我們是一所農村幼兒園,孩子們從小就和泥土親密接觸,身上手上整天都是灰濛濛的,沒有乾淨的地方。在玩的過程中他們喜歡用小樹枝劃出一道道痕跡,有時堆出一個個小山,有時表現為毫無目的。本次活動就是利用並挖掘了這一教材的潛在價值:"迴歸生活世界"。讓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目的的進行探索、研究,以發現泥土的特徵,感受泥土帶給他們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實踐,引導幼兒區分幹泥和濕泥,瞭解他們的性能用途,感知他們的不同特性。

2、增強幼兒玩土的安全和衞生意識。

3、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玩過挖土:尋找過泥土裏有什麼。

2、玩土區;塑料小鏟子、水、模具若干;套袖、鞋套人手一副。

3、活動背景:輕音樂。

4、手機電話一部,老師佩帶的小型麥克風一部。

活動過程:

一、介紹活動任務,引出活動。

先穿戴好套袖鞋套後,帶入場地--玩土區。

1、引入活動:通過接聽蚯蚓先生的電話,交待今天的任務:找泥土的祕密。

2、討論:"我們在找泥土祕密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3、交待規則:看誰先找到泥土的祕密,聽到電話鈴響後,快點回來告訴泥土的好朋友--蚯蚓先生。

(評價: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次活動由找祕密引出,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促進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慾望。活動一開始我以接聽蚯蚓先生的電話內容,為幼兒佈置任務,開始了今天的活動。因為幼兒在玩土時常常處於無休止的狀態,所以我通過以蚯蚓先生為主線貫穿活動始終,來引導幼兒進行活動收放各環節的銜接。)二、感知幹泥土的特徵。

1、自由探索。

"請小朋友們帶上工具去玩一玩,看看你能發現泥土有什麼祕密?"(1)為什麼用玩具小熊做出來的小熊一碰就沒有了呢?(2)兩處的(翻過的泥土和沒有翻的)泥土有什麼不同?(軟、硬)(3)泥塊為什麼用手拿就沒有了?(易碎、鬆)(評價:幼兒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教師細心地觀察,根據幼兒的操作及時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幼兒從無目的地玩到有目的的探索答案解決問題,由此,幼兒對泥土的"硬、軟、鬆、易碎"的特性,在自己的親身感知後也有了基本的理解。)2、幼兒講述。

師問:"你發現了什麼祕密?"(蚯蚓先生來電話了,我們一起來告訴蚯蚓先生。引導幼兒集中。)我發現乾的泥土很鬆。

我發現泥土很軟。

我發現那邊有的泥土很硬。

我用鏟子輕輕一敲,泥土就碎了。

三、感知濕泥的特性。

1、自由探索。

請小朋友們往乾的泥土裏加一點水,你會發現什麼?水到哪裏去了呢?我問:加了水的泥土怎麼樣了?為什麼會粘在手上?你繼續加水,再試試看,泥土又是怎樣呢?

(評價:本環節主要引導感知濕泥的特徵,由幹泥到濕泥的變化,誘發幼兒去探索。在我一邊和幼兒玩一邊引導幼兒的過程中,完全抵消了幼兒的緊張和顧慮,幼兒在輕鬆的環境中探索,尋找祕密,正如《綱要》中所説"教師應該為幼兒創設平等寬鬆的氛圍",同時教師的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身份及幼兒是活動的主人也相互融合、互相促進。)

2、幼兒講述。

師:你發現了什麼祕密?(蚯蚓先生來電話了,我們一起來告訴蚯蚓先生,加水後泥土的祕密吧。引導幼兒集中。)泥土會吸水。

泥土中加水後會變的軟軟的,很有黏的。

全粘在我的手上了。

加水後,我把塑料的螃蟹拿起來,螃蟹還是好好的,泥土沒有鬆。

加水後,泥土會變形,想做成什麼形狀的都可以。

四、瞭解泥土的作用。

1、討論:小朋友在生活中見過泥土有什麼用嗎?

2、請幼兒講述。

可以泥土種植花、草。

可以用泥土種樹。

泥土可以種莊稼。

泥土可以可燒成磚瓦蓋房子。

泥土可以捏成泥人,還可以做玩具,我們家有的。

泥土還是小蟲子的家。

五、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清洗玩土時用的工具。

活動總評:

本活動在選材上,充分考慮了幼兒的興趣,適合幼兒的年齡特徵,有利於幼兒的身心發展。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改變了以往玩土時缺乏目的性的狀態,在整個活動中教師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把時間、空間大量的留給幼兒,讓幼兒通過操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幼兒們在相互交流、操作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中構建積累經驗,完成了活動目標。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泥土的科學教案篇4

活動背景:

最近這段時間,我們的晨間活動一直在幼兒園大門口的小樹林裏面玩遊戲,發現很多孩子喜歡玩地上的泥土,有的小朋友把泥土挖在小碗裏面,把它當作“飯”、“菜”;有的小朋友喜歡用小樹枝劃出一道道痕跡;有的小朋友堆出一個個“小山”……孩子們手上、身上玩得灰濛濛的,不亦樂乎!

幼兒科學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認知興趣和探索慾望。而本次活動的探索對象:泥土,對孩子們來説是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的。在他們眼裏,隨處可見的泥土是那麼的神奇又是那麼地有吸引力。於是特生成本次活動,旨在通過觀察、比較、操作中探索和發現泥土的特徵,感受泥土帶給他們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發現幹、濕泥土的各種特徵,並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2、知道泥土很寶貴,與人、動物、植物關係密切,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已帶幼兒挖過泥,尋找過泥土裏面有些什麼。

2、物質準備:小水桶5個裝些水、雨鞋幼兒自己準備10雙、一次性手套10副、各種塑料小鏟子、模具等若干、放大鏡6個、音響和輕音樂;事先尋找一塊較為乾淨的泥地;植物、小動物家制作的ppt。

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玩泥土的工具,幼兒進行第一次探索。

(1)師:前一段時間我們一直在這個小樹林裏面玩泥土,請小朋友來説一説你是怎麼玩的?在玩泥土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幼兒自由講述)

(2)師: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工具,我們再來玩一玩泥土,看看你會有什麼新發現呢?(播放輕音樂,幼兒自選工具進行第一次探索)

(3)互相交流:你是怎麼玩泥的,你發現了什麼?(通過摸、搓、捏、戳等方式來感知幹泥的鬆、硬、粗糙、易碎等特性。)

2、投放水,幼兒進行第二次探索。

(1)師:往乾的泥土裏面加點水,你又會發現什麼呢?(幼兒自由探索)

(2)互相交流:水到哪裏去了,這説明泥土是怎麼樣的?(泥土會吸水)你還發現了什麼?少放一些水,泥土變成什麼樣子了?多放一些水泥土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小朋友再來玩玩看。

(3)師小結:泥土中加了水以後會變得軟軟的、有黏性,會變形,有韌性。水少放一點就變成了爛泥、多放了就變成了泥水。

3、出示ppt,感知泥土的作用。

(1)師:剛才我們發現關於泥土的好多祕密,那你知道泥土有什麼作用嗎?

(2)播放ppt,幼兒欣賞。

(3)小結:泥土可以種花、種草、種莊稼,是小蟲子的家。泥土很寶貴,沒有它,植物就不能生長,人和動物就沒有食物吃,有的動物也會沒有家。我們要珍惜土壤、保護土壤。

泥土的科學教案篇5

活動目標

閲讀理解故事,感知蚯蚓視角里的世界。

會選擇一篇日記重點閲讀,用記錄、交流等方式表達對畫面的理解。

初步分辨是非好壞,體會幽默詼諧的畫面帶來的樂趣與感動。

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閲讀的習慣,激發閲讀興趣。

活動準備

課前瞭解有關蚯蚓的知識;

?蚯蚓的日記》電子版大圖書(ppt,網上直接下載);

?蚯蚓的日記》大圖書分頁佈置在教室四周(網上下載,打印塗色);

幼兒人手一份紙筆(紙片剪成小雞心形狀);記錄表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分享對蚯蚓的已有經驗

師:你知道蚯蚓嗎?把你瞭解的關於蚯蚓的知識來和大家説一説!

二、播放電子大圖書,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1.觀看電子大圖書,記下一篇最有趣的日記。

師:有一條小蚯蚓,他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就是喜歡把自己看到的、經歷的或者想到的一些事用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他會記錄哪些事呢?讓我們一起來分享《蚯蚓的日記》吧!注意一邊看,一邊聽,一邊記下一篇你覺得最有趣的日記!

2.通過提問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師:你覺得哪一篇日記最有趣?記錄了一件什麼事?

三、分散閲讀

用記錄、討論、交流等方式幫助幼兒歸納並理解

1.猜測蚯蚓記錄日記時的心情。

師:蚯蚓的日記有趣又精彩,那你覺得蚯蚓在記錄每一篇日記的時候心情都一樣嗎?有些什麼樣的心情?(高興、得意、難過、傷心、害怕、沮喪、擔心……)

2.幼兒分散閲讀,選擇一篇自己喜歡的日記重點閲讀並做好記錄。

師:日記裏到底記錄了哪些高興、得意的事,哪些難過、傷心的事呢?請大家仔細去看一看、讀一讀、找一找,並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一篇你最喜歡的日記。

3.討論記錄的方法。

師:怎樣記錄才能讓自己或別人一看就知道是你記的,記錄的是哪一篇日記呢?(引導幼兒討論在記錄時用最簡便的方法:即記錄日記的日期,記下自己的姓名或學號、標記等)

4.出示記錄統計表,彙總閲讀後記錄的情況。

師:我們用表情符號(微笑、難過)分別表示蚯蚓不同的心情,看看你閲讀記錄的那篇日記是蚯蚓開心的事還是難過的事,就貼到相應的表情符號後面。

5.分享交流各自的記錄,師幼共同分類歸納蚯蚓在不同心情時記錄的不同的事。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記錄的喜歡的日記是哪一篇?説説為什麼喜歡?它是蚯蚓高興的事還是難過的事?

四、深化理解,初步分辨是非好壞

1.尋找蚯蚓日記中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和需要我們提醒他改進的地方。

師:在蚯蚓的那麼多高興和難過的日記中,你覺得哪些地方他做得很棒,讓我們感動並值得我們學習?哪些地方還有些小問題或小缺點,需要我們提醒他改進?

2.記錄統計表上增添符號“大拇指、問號”,分別表示“值得我們學習、有問題需要改進”,請幼兒分辨是非,將先前彙總的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匹配。

3.出示最後一篇日記,組織幼兒討論。

師:“作為一條蚯蚓,也有不好過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很小,有時大家甚至忘了我們在這裏……”小蚯蚓有擔心的事嗎?擔心什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更好地保護他們?

五、延伸活動

1.區角活動:將圖畫書放到圖書區,引導幼兒進一步閲讀書的前後環襯中一張張有意義的相片,觀察小蚯蚓使用的桌椅、如何握筆等可愛的形象,加深幼兒閲讀的興趣,深入理解體會《蚯蚓的日記》帶給我們的快樂和思考。

2.遊戲活動:會用手偶在表演區中表演《蚯蚓的日記》故事情節。

3.家園共育:繼續閲讀《蚯蚓的日記》,在家長的指導下用實際行動來保護大自然中對人類有益的小動物;在家長的指導下嘗試將自己每天或每週有意義的事用圖文的方式記錄成日記。

活動反思:

教學過程中,我先指導孩子細細品讀了其中的三篇日記:蚯蚓教蜘蛛鑽地,蜘蛛教蚯蚓倒立行走,蚯蚓和螞蟻打招呼,從而引發孩子對閲讀繪本的強烈興趣,也滲透了一定的寫日記的方法。接着讓孩子們自己閲讀繪本,説一説讓自己印象深刻的內容,從中可以知道如果哦我們學寫日記可以仿照蚯蚓寫哪些事情。從中提煉出可以寫“家裏的事”,“學校的事”,“朋友間的事”,甚至是“做夢夢到的事”等等,可以寫傷心的、高興的、難過的、失望的、丟臉的等等。在此過程中,由於我選取了很多孩子們的生活照進行引導,因此孩子們思維很活躍,想到了很多很多我甚至之前沒有設想到的寫作題材。本週二我進行了初次的日記寫作練習。孩子們寫的內容也很豐富多彩,而且也能做到格式正確、語句通順、內容真實,這讓我非常欣喜。

孩子們喜歡這本繪本,並能通過這本繪本學習到技能,我覺得我這堂課的目的就圓滿完成了。我以後也會更多地選取一些特定繪本進行教學,希望也能像《蚯蚓的日記》一樣,在孩子的心中開出美麗的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