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説課5篇 《穿越海峽的生命通道》:一次生動的跨界體驗

來源:巧巧簡歷站 6.49K

本文介紹的是一篇關於兩岸醫務人員援助的文獻——《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文章通過分析文獻內容和作者意圖,探討兩岸醫療合作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説課5篇 《穿越海峽的生命通道》:一次生動的跨界體驗

第1篇

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台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牀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着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中國台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中國台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文章告訴我們,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中國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緊扣課題展開教學,以讀,以讀促悟,以情助讀,情景交融,讓學生在不斷讀書的過程中,得到情感體驗,與文中人物產生強烈共鳴,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1、老師出示板書《跨越海峽的橋》: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情景?

2、橋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毛主席曾在一首詞中寫到“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而我們這篇課文的題目卻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生命橋是什麼意思?圍繞海峽兩岸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讓我們一齊讀讀課文,從課文中尋求答案吧!

3、交流初讀所得: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初讀課文,你對“生命橋”一詞是怎樣理解的?

4、這座生命橋聯接着大陸和中國台灣,讓我們跟隨作者手中的筆,一同走進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完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並説説為什麼要這樣讀。

2、當我們從甜美的夢鄉中醒來,打開窗子,燦爛的陽光灑在身上呼吸着帶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氣,你會油然產生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⑴ 老師範讀,請同學們閉着眼睛想像一下:在這樣的一個早晨,城市的各個角落會有哪些我們熟悉的生活場景呢?

同學們所描繪的這些畫面,使我們感到生活是多麼美好,然而這一天,對於小錢來説意味着什麼呢?

⑴ 第2自然段,學生用準確詞語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入。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這個充滿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充滿生機,而小錢,卻只能躺在病牀,命運對他是如此的殘酷,讓十八歲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歲,多麼美好的年齡,文中把十八歲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歲太年輕了,今後的路還很長很長,然而可惡的白血病卻要使這朵含苞的花“即將凋零”。感情朗讀這段話。

假如小錢沒有得白血病,此時此刻,他會做些什麼呢?

當同齡人吃過晚飯後,攜着父母的手在綠蔭道上漫步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在球場上奔跑追逐,為每進一個球歡呼跳躍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的腳步走過祖國各地,盡情瀏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時,然而小錢……

⑶ 合適的骨髓對小錢來説那麼寶貴,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徑,然而找到合適的骨髓,容易嗎?

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係,大約在十萬人裏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

⑷ 朗讀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認為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錢有沒有一線希望獲得重生呢?

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最後一句話。有的同學可能會發出感歎,小錢真幸運呀;有的同學可能會提出疑問:小錢怎麼會在中國台灣找到合適的骨髓呢?在這裏我們必須提到一個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正是因為有了像李博士這樣熱心公益的人,還有許多自願捐獻骨髓的熱心人,才會使像小錢這樣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讓我們發自內心地向他們表示敬意!

同學們,這場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是否能夠成功?小錢最終能否獲得新生?海峽彼岸又發生了哪些驚心動動魄的故事?下一節課,我們將把鏡頭切換到祖國寶島台灣,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相信你對“生命橋”這個詞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上一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並通過品讀課文,感受到小錢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適的骨髓對小錢的重要性。我們在為小錢感到惋惜的同時,也為他感到慶幸,因為在海峽彼岸,有一位中國台灣青年,正無私地為小錢捐獻骨髓,來挽救他十八歲的生命。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吧。

1、默讀3~6自然段,瞭解海峽彼岸的中國台灣花蓮慈濟醫院所發生的一切,請你用一個詞來談談你的感受。

2、為一個毫無關係的陌生人捐獻骨髓,對於這件事,你是怎麼看待的?

學生談自己感受,老師引導:幫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3、捐獻骨髓的事例,並不止這一件,而作者卻單單寫了這件事,那這件事例有什麼特別讓人感動的地方?請找出來並作上記號。

──這例骨髓移植手術跨越海峽兩岸,有着深遠意義。

4、有那些句子讓你感受到餘震的可怕?找出來讀一讀。

5、同學們,我們可以想像餘震每一次發生時的情景:大地顫抖,房屋搖晃,玻璃破碎。人們驚慌失措……這一切讓人感到多麼可怕,而此時,中國台灣青年和李博士反應如何呢?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學生更深入體會台灣同胞不顧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險來幫助小錢的精神的可貴。

7、中國台灣青年的愛心和骨肉同胞的親情,伴隨着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帶到海峽彼岸,給小錢帶來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1、齊讀課文最後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橋”一詞的深刻內涵。

2、我們完全可以設想,小錢在進行骨髓移植手術後,他的身體一天天恢復健康,蒼白的臉也紅潤起來了,生命之花傲然綻放,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錢,你想説些什麼呢?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説課5篇 《穿越海峽的生命通道》:一次生動的跨界體驗 第2張

第2篇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人間真情專題欄的一篇課文。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台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學生體會李博士和中國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中國台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捨的血脈親情。

?新課程標準》在中年級閲讀教學要求中明確指出:學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

根據上述要求結合教材與學生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貴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為: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這一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採用自讀自悟的教學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去想去説,從而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

1、播放1999年中國台灣地震視頻,師緩緩敍述:1999年的9月21日,中國台灣發生了百年首見的大地震,造成了2000多人的死亡。9月22日早晨,受災地區到處是倒塌的房屋和受傷的人員,當地氣象局警告説,未來兩週內還將不斷有里氏5級以上的餘震發生,中國台灣還處在餘震的威脅中。然而,就在這天早晨,在中國台灣花蓮慈濟醫院,卻要開始一場特殊的手術。為什麼説它特殊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這次地震有關的一個真實的愛的故事《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生活在非地震帶上的孩子們對於地震沒有直接的生活體驗,缺乏具體直觀的感受。我利用1999年中國台灣地震時房倒屋塌,人員傷亡的情境導入,旨在充分利用這些語文學習的資源,引導學生在大語文的背景下學習語文,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進一步理解中國台灣青年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質和李博士的高尚醫德作鋪墊)

這裏我設計了兩個問題,1、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2、課文是按什麼順序講述這個故事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整體把握課文,感知敍事文章的寫作順序。這個環節我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和社會經驗,計劃相機讓學生展示他們課前蒐集的有關白血病骨髓移植中國台灣等方面的資料,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做好準備。

2、品讀、感悟重點語句,把品讀後的感受注在書旁。

(讀書有法,但無定法。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讀書方法,在老師的提示下,學生自能選用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自己去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精妙,體會字裏行間如詩如歌的愛,這樣做更能突出學生的自主性。)

2、教師點撥引導體會,並激情指導朗讀,隨機教學:

a、在這場災難中,病牀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抓住轉折詞後面的語句,指導激情朗讀。導語設置為:在最危險的時刻,人們大多想到的是自己最親近的人,然而這位中國台灣青年,為了救和自己非親非故的杭州的小錢,沒有顧及家人的安危。這是一種多麼可貴的精神啊!讓我們用心地再讀讀這段話吧!

b、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使針頭從肌膚裏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抓住餘震中中國台灣青年和李博士的表現,引導學生體會他們的偉大和高尚。指導朗讀導語設置為:餘震隨時發生,危險隨時降臨,但他們兩個竟能表現得如此從容鎮定,就是因為他們心中有同一種信念:那就是救杭州的小錢!誰能懷着對他們的敬佩之情把這段話讀一讀?老師也被他們這種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也想讀一讀?還有誰想讀?

另外,在涉及到這部分內容時,我會利用文本的空白,引導學生想像:中國台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牀上,但他的內心會平靜嗎?此時此刻,他的心裏會想些什麼呢?讓學生寫一寫,然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以加深學生對中國台灣青年高尚品質的認識。

c、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着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抓住奔波連夜等詞引導學生感悟李博士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醫德。設置點評:桃花潭水深千尺,中國台灣人民對我們的情又有多深啊!

(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作為一個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對同一個文本的感受各不相同,作為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想法。對於學生的不同感悟都要給予積極的肯定,並引導他們用朗讀表達自己感悟到的內容。這樣做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1、教師小結: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後,生命在人們的無私的給予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同學們,課文學完了,請你談一談對課題的理解。(通過前面環節的充分閲讀感悟,教學難點自然得以突破。)

2、組織討論:如果人人獻出一點愛,那麼我們的班級、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將會變得怎樣?

3、欣賞歌曲《愛的奉獻》。在播放歌曲的同時,老師深情朗誦以下詩歌:愛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温暖;愛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愛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萬物的成長;愛是熊熊的火炬,點燃生命的希望。是啊,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讓學生在《愛的奉獻》的背景音樂中欣賞着老師的朗誦結束此課,昇華了情感,使課堂教學得以有效延伸。)

第3篇

設計意圖:這節課的學習流程包括六個環節:1、檢查預習情況,導入。2、自主學習,探索新知。3、合作交流,解決疑難。4、課堂檢測。5、學習小結。六、整理學案。理論根據:一是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學情設計學習流程,讓學生先整體感知課文,瞭解課文大意,接着讓學生理解自然段意思,最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樣可以體現語文學科的特色。二是滲透讀、思、批、劃和從事實材料中看品質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三是圍繞對課文的理解精心設計問題,使問題環環相扣。四是緊扣殷都區主體多元雙向五環高效課堂基本模式設計,符合主體多元雙向五環的教學理念。北蒙國小四年級語文導學案 姓名: 班級小組: 編號:

課題: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使用時間:2010、12、13 課型:自學探究課 主備人:王春鋒 審核人:李君 備課時間:2010、12、9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蒼白、紅潤、談何容易、幸運、中國台灣、襲擊、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暫停、骨肉同胞、血脈親情。 2、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理博士和中國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課前預習: 1、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蒼白、紅潤、談何容易、幸運、中國台灣、襲擊、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暫停、骨肉同胞、血脈親情。 2、自讀課文三遍以上,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3、我知道課文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4、把課文中使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劃出來。 學習流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導入 1、聽寫詞語,對子互改、糾錯、訂正。 2、對子合作朗讀課文一遍,互相糾錯。 二、自主學習,探索新知 1、學生朗讀1—2自然段,思考填空:( )年()( )日早晨( ),在美麗的( )的一家醫院,一位叫( )的青年得了( ),生命垂危。只有進行( ),才能挽救他的生命。 2、學生朗讀3—6自然段,思考填空:在同一時刻,在中國台灣的( ), 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證準備從一位中國台灣青年身上( )。中國台灣青年躺在( ),她不顧地震帶來的( ),顧不上了解家人的( ),他只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一位青年需要他的骨髓。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不顧地震帶來的( ),冷靜沉着地站在( ),經過( ),終於完成了手術。又不顧手術後的( ),經過( ),趕到( ),為一位叫( )的青年作了( )。從這件事我感受到李博士、中國台灣青年( )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 )。 學法指導及反思 自學: (1)朗讀課文,邊讀邊思邊在書上批註,並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從事實材料中看品質:讀文章、抓事實、看品質 合作交流:對子交流感受,解決疑難問題。 3、學生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思考填空: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是 。小錢得救的原因是 。 4、我知道課文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從這件事我感受到李博士、中國台灣青年( )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 )。 三、合作交流,解決疑難 四、當堂檢測 1、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並填空:如果有一天小錢見了那位捐骨髓的中國台灣青年,他會對他説( ),中國台灣青年會説( )。 2、我最喜歡的句子是( ),我喜歡的原因是( )。 五、學習小結。(對課堂學習情況小結,使優點發揚光大;提出問題,以便今後更正)。 六、整理學案(批註易錯點,重難點,保管好學案)

點評:這節課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學情設計學習流程,讓學生先整體感知課文,瞭解課文大意,接着讓學生理解自然段意思,最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體現語文學科的特色。同時圍繞對課文的理解精心設計問題,使問題環環相扣,因此導學案的導學性較強,便於學生自學,學生學得很好,學習效率也高,出色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第4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生命橋”的含義。

1、昨天我們學習了第22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請大家回憶一下課文講了個什麼故事?

(課文講小錢患了白血病,一位中國台灣青年冒着生命危險為他捐獻了骨髓,最後小錢得救了。)

相機板書並介紹李政道博士:小錢、李博士、中國台灣青年。

2、讓我們穿越時光的隧道,回到那個令人難忘的日子──1999年9月22日,這天,陽光灑滿了美麗的杭州市,小錢──一位剛滿18歲的年輕人,靜靜地躺在病牀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因為他患了嚴重的白血病,他的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他的生命還會有救嗎?這節課讓我們繼續關注這位年輕人的命運,讓我們繼續學習第22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請同學們打開書,小聲地讀讀課文,讀完後説説自己的感受。

治療白血病,目前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進行骨髓移植。(板書:骨髓移植)(交流“骨髓移植”的資料)但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並不容易,請大家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告訴我們找適合移植的骨髓並不容易,用 “──”劃出來。

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係,大約在十萬人裏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中國台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師:為了找到適合的骨髓,醫務工作者有可能去過哪些城市?去找過哪些人?(北京、上海、廣州、香港……工人、農民、教師……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都找遍了,真不容易呀!這就叫“談何容易”,這就叫“幾經輾轉”!

1、是的,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中國台灣找到了這樣的人。他的生命有救了!讓我們一起去認識這些拯救小錢生命的好心人吧。請大家默讀課文第3~6自然段。邊默讀邊用橫線劃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

⑴ 在同一時刻,海峽彼岸的中國台灣花蓮慈濟醫院,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

師:“同一時刻”指的是什麼時候?“步履匆匆”又是什麼意思?

⑵ 在這場災難中,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師:此時此刻,這位青年的內心一定是極不平靜的,他在想些什麼呢?讓我們閉上眼睛用心去貼近這位中國台灣青年的心,聽一聽他會想些什麼。

小錢和這位中國台灣青年素不相識,但是,這位中國台灣青年知道,此刻,病魔正在侵襲着小錢的身體,癌細胞正在他身體中不斷的擴散。對小錢來説,每過一分鐘,他離死亡就又接近了一步。這位中國台灣青年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這真是海峽兩岸心連心,不是親人勝親人呀!

⑶ 針頭向皮膚剌去,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使針頭從肌膚裏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師: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大地震過後又一次餘震發生了,大地開始顫抖,房屋開始搖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來了,身體下的病牀吱吱作響……此時此刻,唯有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難道他們不知道會有危險嗎?他們明明知道有危險卻不跑出去保全生命,那麼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師:是呀,他們知道,就在這海峽的對岸,同胞小錢正焦急地等待着他們去挽救他的生命,此時此刻,在李博士和這位青年的心中,救助大陸同胞生命的力量已經使他們顧不得考慮自己的安危了。這需要多大的勇氣,這需要多大的決心!

過渡: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台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⑷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着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師:由於歷史和原因,中國台灣和大陸現在還沒有直接通航,中國台灣當局不允許飛機直接飛到大陸,所以只能到香港進行中轉。為了防止骨髓的凝結,影響細胞的活性。在飛機上,醫護人員們小心地呵護着骨髓箱,每隔一小時要上下左右晃動,他們知道,這裏面裝着的可是小錢的生命啊!

1、同學們,小錢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運的。如果你是小錢,你會第一個感謝誰?為什麼?(指名説)

2、師:小錢應該中國台灣青年,因為他為自己捐獻了骨髓,小錢也應該感謝李博士,沒有他,就沒有小錢的第二次生命,小錢還應該感謝其他所有為他默默奉獻的醫護人員們,一句話,是這些人的愛,給了小錢第二次生命。是愛,讓一朵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綻放。

3、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獻骨髓的中國台灣青年相遇了,他們會説些什麼呢?

過渡:現在你知道“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指的是什麼了嗎?

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一定會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

第5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引導學生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

1、回顧前兩天的地震事件,當時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心裏怎麼想的?

2、1999-9-21,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中國台灣地區,它給中國台灣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展示圖畫。

3、9月22日,餘震繼續發生,大地仍在搖晃,然而,在中國台灣蓮慈濟醫院裏卻靜靜地躺着一個健康的青年,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2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默讀,也可以放聲讀,可以個人想感受,也可以小組討論),畫出特別感動你的句子,並在旁邊寫上感受。

⑴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② 這句話把年輕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開放就即將凋零,讓我痛心地看到,正值如花年華的年輕人,如果不進行骨髓移植,就將結束短暫的生命。

③ 唯有……才……,讓我們清楚地意識到骨髓移植的緊迫性和必要性,齊讀。

⑵ “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小錢靜靜地躺在病牀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

① “蒼白”“紅潤”一組反義詞足以説明小錢生命垂危,缺乏生命力,因而奄奄一息地躺在病牀上。

② 中國台灣青年並非因為缺少生氣而不得已躺在病牀上,他在持續不斷的餘震中,不顧自己的安危靜靜地躺在病牀上,是因為他知道大陸18歲的小錢正期待着他的骨髓,指名讀並評議。

③ 猜想他可能在想什麼?他為了海峽彼岸的小錢不再“靜靜地躺在病牀上”,而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把地震的危險棄之一邊,反映他內心堅定沉着。

④ 兩個“靜靜地”,更突出中國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無私奉獻的精神,齊讀。

⑶ “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使針頭從肌膚裏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① 如果你是中國台灣青年,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呢?

③ 體會中國台灣青年與小錢不是親人,但彼此勝似親人,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多麼令人感動呀!個別讀,齊讀。

⑷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暫停的間隙,中國台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② 聯繫自己在醫院打針的情景,想象中國台灣青年所付出的。

③ 雖然困難重重,危險多多,可抽取骨髓沒有中斷,這濃濃的情,這深深的受,豈能不叫人感動。齊讀。

⑸ “李博士帶着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③ 聯繫第3自然段“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體會他一心只想救人,不顧個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醫德。

① 出示中國台灣地圖,祖國寶島台灣與大陸雖然被中國台灣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② 這座橋唱響的是愛的讚歌,在《愛的奉獻》樂曲中齊讀最後一段。

1、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髓的中國台灣青年相遇,他們會説些什麼?小組裏練習後請一對同桌上台演一演。

2、中國台灣和大陸本是同根生,都是中華兒女,彼此心連心,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愈燃愈烈,經久不熄,世代相傳。請同學們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中國台灣與大陸友好往來的資料。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台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我在教學時,主要圍繞以下幾點展開教學:

1、以情入手,展開課文最動人的場面來教學,讓學生感悟到課文的感人之處:

在初讀課文時,讓學生談談心中的感受,多數學生認識到課文內容令人感動。再讓學生找找課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動,把學生帶入情感中,還讓學生説説為什麼訟你感動。此時的討論交流和引導一方面讓學生理解小錢生命的垂危,骨髓移植對他的重要及迫切,另一方面感受到中國台灣青年冒着生命危險,在餘震中救助遠在大洋彼岸的陌生人小錢,從而體會到海峽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即理解課題的褒義。

2、以讀為主,“讀是語文課上最經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

一開始的初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接下來的彙報讀,把學生帶進了課文的情感,引起學生和作者的共鳴。尤其是第3至6自然段,教師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仔細研讀,認真感悟,大地震剛過後,中國台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牀上”,沒有考慮家人是否平安無事,沒有考慮是否延期手術,沒有選擇空曠安全的地方等細節,從反覆讀中體會中國台灣青年一心只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質。李博士抽取骨髓時的鎮定沉着,運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緩,植入骨髓時的不分晝夜,從讀中體會李博士不顧個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醫德。兩個“靜靜地”,讓學生對比朗讀,使學生在讀中進一步提高認識。最後,飽含深情地讀題,則是情感的昇華。

教學中,以“讀”做肉,以“情”注血,讓學生在人文關懷下感受語文課堂教學的魅力,讓學生在情感的薰陶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