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4篇 拓展教學思路,優化冀教版五年級上冊教學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3W

本文將圍繞“冀教版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展開探討,重點反思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提供一些有關課程教學反思的思路和實踐經驗,旨在幫助教師不斷思考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

冀教版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4篇 拓展教學思路,優化冀教版五年級上冊教學

第1篇

?金蟬脱殼》這篇課文敍述了“我”揭開金蟬脱殼祕密的經過,富有情趣,學生很感興趣。課文條理十分清楚,因此在指導學生理清文章結構時讓他們按“脱殼前——脱殼時——脱殼後”的順序來分,學生覺得十分輕鬆。

在讀了課題之後,我讓學生觀察課文中的幾幅插圖,然後讓他們説説你找到金蟬了嗎?有的孩子把蟬殼説成了金教學這一課時,我採取以“脱殼過程”為一條內在的主線,對文本進行重新的組合。一節課時間是有限的,而文本的內容又非常地多,所以教學時我集中精力讓學生感悟脱殼時的情景。而對前面的1-2兩節,只是提取了“肥肥的,……”這一句,讓學生感知了脱殼前蟬的樣子即可。然後就細緻地引領學生感悟脱殼時,讓學生清晰地、深入地、形象地、感性地把這複雜的脱殼過程映在自己的腦中。接着又有重點地感知“翅膀的變化”以及整體地感知顏色的變化。最後採取師生合作的形式感知了脱殼後的變成成蟲的蟬及殼。

在這個過程中,在這個主線進行的同時,我還有一條暗線,那就是儘可能引領學生感受“奇特”突出“自然的神奇”。

第四、五自然段,先讓學生反覆朗讀,感受那奇特動人的情景,圈出有關詞語,與同學交流閲讀感受,且邊讀邊想象金蟬脱殼的過程。特別是蟬尾脱殼的情景,學生相應找出了“抖動”、“伸着”、“仰”、“撲”、“抓”、“抽”這些動詞,並能試着模仿蟬兒的這些動作,使得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儘管課文中對金蟬脱殼的情景描寫得十分細緻,但畢竟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離得較遠,根本沒有學生親眼目睹那神奇的情景,比較抽象。因此,教學中,我相機播放了金蟬脱殼的畫面,由此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維。由於畫面不是動畫,過程不夠生動。

在此基礎上,追問:作者為什麼能發現並用細膩的筆觸表現出“金蟬脱殼”的情景呢?通讀全文,學生不難發現——是觀察,讓我揭開了金蟬脱殼的祕密;是觀察,讓我捕捉到了金蟬脱殼這奇特動人的情景。可以説,觀察揭開祕密、發現美好的鑰匙。怎樣才容易發現美呢?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三種觀察方法:一是有順序,二是有重點,三是有感情。學生不僅欣賞到了金蟬脱殼的神奇有趣、奇特動人,還學到了觀察的方法。整堂課的學習應該説還是較滿意的。

“殼”這個字在課文中有兩種讀音:qiào和ké,但究竟在什麼情況下讀qiào,在什麼情況下讀ké,一開始我也拿不準,於是查了字典,還翻閲了一些語法參考書,知道ké有口語色彩,所以書上除了“金蟬脱殼”中的殼讀qiào,其他都讀ké。

冀教版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4篇 拓展教學思路,優化冀教版五年級上冊教學 第2張

第2篇

這篇文章主線清晰,文章的教學重點比較好把握,整篇文章通過對林沖、洪教頭動作、語言以及心理的描寫突現了個性鮮明的形象。在課堂上,我以“林沖、洪教頭各是什麼樣的性格”作為主線組織學生朗讀課文,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詞語或句子,品味語言,感悟文字藴含的情感。總體來説,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林沖、洪教頭的主要性格特徵,初步瞭解在描寫人物時的對比手法。他們也在潛移默化中知道了做人的道理。對重點語句的品讀上比較到位,學生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節課上也暴露我的一些問題。

備課時我把重點放在對文章的解讀上,查閲了有關資料,對林沖、洪教頭,尤其是林沖的性格把握較準。我反覆朗讀課文,仔細研究課文內容,推敲文中林沖的語言、動作,反覆揣摩語句的含義。設計時我也把對人物性格的分析作為教學的重點,整個教學環節緊湊,關注三維目標的滲透。但是我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對他們的活動的設想不夠。所以當學生的學習活動與我的設想出入較大時,我有些手忙腳亂。雖然一直知道一名老師備課時必須要做到備教材過程,但是常常備的是教材和教學過程,而學習的主體——學生備的不夠。這給我一個提醒:備課時學生的學習需要一定要用心去備。學生會出現哪些情況,他們會從哪些方面解決遇到的問題,如果他們的理解出現偏差老師該如何引導等,這是我在以後備課的時候需要加強的。

課堂上學生的理解和老師的預設不同是在所難免的,老師應該怎樣處理反映出的是老師的智慧智問題。在我的課上,我有兩個地方的處理特別失敗。我想,如果我能夠抓住那兩個問題的話,學生理解的一定會更深刻。一處是在分析洪教頭的時候,洪教頭比武之前“脱了衣裳,獨耍了一陣”,從這裏應該能夠看出洪教頭的目中無人,自以為是,但是有一個學生找打這段説洪教頭“威武”。如果我能夠追問一下:他認為洪教頭威武,你呢?從文中找處你的理由依據和他辯論。這將是一個多麼好的教育契機,但是我卻讓它過去了,只簡單説了一句就讓學生坐下來去了。二是在學生找出洪教頭“挺着胸脯,歪帶着頭巾”,我也沒有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只是説出洪教頭不尊重別人,沒有透過外表分析洪教頭的狂妄與自以為是。

總之,我覺得想把這篇文章教透,就要好好研讀《水滸傳》,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才能條分縷析,自己也才能讀透文章。

第3篇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是一個感歎句:“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傑作!”感歎句當然是適合有感情地朗讀的,於是,我讓大家齊讀一遍。學生拖長聲音讀了一遍,毫無感歎的味道。我提醒學生:“注意標點,請大家再讀一次。”學生又讀了一次,強調了傑作。我説:“聲音能大一點嗎?”學生放開聲音又讀了一次。雖然我要求了三次,學生也讀了三次,但我的內心有一杆秤:這個句子是作者的感歎,不是學生髮自內心的感歎,當然讀不好了。好,那就等等再説吧。

學到作者的感受部分時,學生分別找到了“舒服極了”“灌灌活力”“挾來生機”,這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呢?我放開視頻,頓時,黃果樹瀑布那訇然作響的聲音充滿教室。我請學生看着雄偉壯觀的瀑布,聽着氣勢非凡的聲響來讀一讀這段話:聆聽着訇然作響的瀑布聲,只覺得胸膛在擴展,就像張開的山谷,讓瀑布飛流直下,挾來大自然無限的生機。學生的激情終於迸發了,彷彿他們是主唱,而瀑布在為他們伴奏。這時,我順勢讓學生再來讀一讀第一自然段,那感覺,才真正像發自學生內心的讚歎!

此時,我感歎道:“黃果樹瀑布啊,我終於看到了你,你是那樣雄偉壯觀,氣勢非凡!如果我是一位畫家,一定拿起手中的畫筆,畫下你壯觀的容顏!”我環視教室,問道:“同學們,如果你是一位音樂家、詩人……你會怎麼做?”這本是一個疑難點,我打算等一兩分鐘,沒想到馬上有學生舉手。

生1:“如果我是一位音樂家,一定為你譜一支雄壯的樂曲。”

生2:“如果我是一位歌唱家,我一定為你高唱一首歌。”

生3:“如果我是一位詩人,我一定為你作一首美麗的詩。”

生4:“如果我是一位攝影師,我一定……”他説不上來,有人替他説“我一定為你照一張最美的相片。”

沒有人發言了。我説:“我們都是朗誦者,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一段,來表現它的大氣磅礴。

這一下子,所有人的激情達到了高潮,讀得我的內心都有點激動了。

第4篇

走出教室,我的腳步輕鬆多了,不是因為我的課上得有多麼精彩,也不是教導和聽課的老師誇了我幾句,而是因為我認為在今天的課堂上給了孩子們最需要的,因為自己有了進一步探尋農村有效閲讀教學的衝動。認真回顧本節課,認為有幾點可以值得繼續發揚的:

一、將朗讀落到實處。從最初的讀準字音,讀順課文,到後來的有感情的朗讀,抓住重點句段悟讀,層層推進,避免了盲目的讀。

二、實實在在教學生字。結合學生拼音基礎差的特點,我採用了讓學生看漢字標拼音和看拼音寫漢字兩種做法,讓學生充分掌握生字的拼音,在碰到難寫難認的字時,讓學生採取書空和通過部首辨字的方法,讓學生牢記這些生字。

三、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把生詞帶到課文句子當中,聯繫上下文理解。

五、運用“百變課堂”環節,讓學生快樂地將故事內容精彩呈現,積極打造“快樂語文”課堂。

一、板書過於凌亂,不夠公正。沒有體現文章的精髓。

二、教學生字時教師沒有放手讓學生充分自學,引導所用時間過多,以至於後面拓展閲讀環節沒有完成。

四、對於“複述故事”這個目標沒有完成得很好,如能在表演完之後讓學生們同桌之間講講這個故事就更好了。

五、“結合現實生活談寓言給我們的啟發”環節過於簡單,沒有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