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5篇 《輕鬆掌握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要點》

來源:巧巧簡歷站 7.47K

本教案整合了教育部最新的課程標準,針對教材內容特點,制定了簡單易懂、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旨在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引導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互動中感受,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和方法。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5篇 《輕鬆掌握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要點》

第1篇

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感知生活中兩條直線互相平行的現象。 認識平行線,學會用合適的方法做出一組平行線。學會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出示一根直的鐵絲,直插在一張畫有一條直線的紙上)

師:我們把這根鐵絲看作一條直線,那麼你們觀察這條直線和紙上畫的直線是什麼關係?

(1)讓學生觀察教材上的一張照片。説説這些照片上的場景,分別在哪裏見到過?

板書在黑板上,問:這些在同一平面上的直線可以怎樣分類?為什麼?

讓學生仔細觀察,並動手畫一畫,延長兩條直線,看看有什麼變化?(為什麼可以延長)(同桌互相説説)儘量讓學生在討論中發現兩條直線是平行的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

為什麼要説在同一平面內呢?如果沒有這句話對嗎?舉反例説明。)

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不準確的表達,讓學生在交流中體會平行的兩條直線應該在同一平面內。

①想想做做的第1題。在圖中找出哪些是相交的,哪些是平行的?

讓學生拿出長方形紙照着樣子對摺兩次,這幾條摺痕互相平行嗎?量出每條摺痕的長度。你有什麼發現?

要求學生找出平面圖形中平行的線段,然後讓學生説一説每個平面圖形裏個有幾組相互平行的線段。

用小棒、方格本或其他工具做一組平行線。最後同學間互相交流一下,完善各自做的平行線。完成後組織全班交流,讓學生把不同的平行線進行展示。進一步體會平行線的特點。

(2)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演示畫平行線的方法,當學生平移三角尺不穩定時,再讓學生想一想有什麼好辦法,使三角尺不移動?

⑴讓學生仔細觀察課本上是怎樣畫平行線的。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畫平行線的方法(兩把尺要緊靠,直尺不能動。)

(a)沿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畫一條直線;(b)用直尺的一邊與三角尺的另一直角邊重合;(c)平移三角尺後畫出另一條直線。

讓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然後組織交流。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演示操作方法。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然後組織交流。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演示操作方法。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5篇 《輕鬆掌握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要點》 第2張

第2篇

1.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各種計算工具,對算盤和計算器有一定的瞭解。

課前參與:查找有關計算工具的資料,準備一下,把你所認識的計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紹給大家。

前面我們瞭解了數是怎樣產生的,隨着數的產生,就會出現數的計算,為了計算方便,人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計算工具,課前同學們進行了有關資料的查詢,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所瞭解的計算工具?

(二)老師根據學生介紹的情況補充介紹計算工具的發展歷史

計算工具的源頭可以上溯至20xx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古代中國人發明的算籌是世界上最早的計算工具。在大約六、七百年前,中國人發明了更為方便的算盤,並一直沿用至今。許多人認為算盤是最早的數字計算機,而珠算口訣則是最早的體系化的算法。

計算尺的出現,開創了模擬計算的先河。從岡特開始,人們發明了多種類型的計算尺。直到20世紀中葉,計算尺才逐漸被袖珍計算器取代。

從17世紀到19世紀長達兩百多年的時間裏,一批傑出的科學家相繼進行了機械式計算機的研製,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萊布尼茨和巴貝奇。這一時期的計算機雖然構造和性能還非常簡單,但是其中體現的許多原理和思想已經開始接近現代計算機。

我國春秋時期出現的算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工具。計算的時候擺成縱式和橫式兩種數字,按照縱橫相間的原則表示任何自然數,從而進行加、減、乘、除、開方以及其它的代數計算。負數出現後,算籌分紅黑兩種,紅籌表示正數,黑籌表示負數。這種運算工具和運算方法,在當時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隨着計算技術的發展,在求解一些更復雜的數學問題時,算籌顯得越來越不方便了。於是在大約六、七百年前,中國人發明了算盤,它結合了十進制計數法和一整套計算口訣並一直沿用至今,被許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數字計算機。

一般的算盤大都是木製的,算珠也是木製的。後來發展到用銅等金屬製作算盤。高檔的算盤用玉製作。算珠除了圓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為菱形的算珠。的算盤有幾米長,最小的只有幾釐米。

算盤可以進行加減乘除各種運算。時至今日,用算盤計算加減法的速度毫不遜色於計算器。

算盤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動,可以使計算者直觀的看到加減乘除的運算過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與橫檔的碰撞發出的有節奏的聲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計算進行曲”。計算者從聲音中體會到計算的愉快。這些愉快的感覺反映到俗語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賬”。

利用算盤進行計算時,不僅要用手指不斷的撥動算珠,還要用眼睛看數,同時要不停的動腦筋。這是非常典型的手腦並用,對提高智力,開發右腦是一種好方法。有學者指出,學珠算練手指是開發智力的有效途徑。

由於用算盤計算有這麼多的優點,所以這個在中國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計算工具,現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廣泛應用。在受中國文化影響比較深的日本、韓國、東南亞,珠算技術的傳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視。日本的國小生把讀書、寫字、打算盤列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處於地位。日本全國的算盤學校高達35,000所。韓國的珠算教育近年來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即使遠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聯盟,每年進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賽。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國珠算支部,美國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學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盤正成為美國的一種數學教學工具。

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不斷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計算機1秒鐘能計算幾十萬億次。計算機的大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大約有一間房間那麼大,現在有台式電腦、筆記本電腦,還有掌上電腦。

■1946年發生了人類歷一件劃時代的大事人類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了。

■以使用電子管為特點的第一代電子計算機在20世紀40年末和50年代初獲得重大發展。

■第二代電計算機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間問世以晶體管代替電子管並增加浮點運算。

■19xx年ibm360系統問世它成為使用集成電路的第三代電子計算機的代表。

■模仿人類大腦功能的神經計算機已經開發成功它標誌着電子計算機的發展進入第六代。

剛才同學們介紹了許多的計算工具,其中算盤是我們中國所特有的,現在在許多地方還能見到。你認識算盤嗎?對算盤有哪些瞭解?

算盤的長方形的框內裝有一根橫樑,樑上鑽孔鑲上小棍數根,稱為檔。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盤子兒或算珠。

常見的算盤是兩顆算珠在橫樑上,每顆代表五;五顆在橫樑下,每顆代表一。計算時按規定的方法撥動算盤子兒而得出計算結果。

在撥數時要先定好數位,規定哪檔是個位,然後再撥數。(規定從右往左數第三檔為個位)

左邊的算盤是中國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

後來算盤發展到日本,逐漸演變成右邊這樣,上面變成了一顆珠子。

原因是:原來是中國採用的是16進制,滿15進1,所以算盤每檔上是15;進入日本後,採用的是十進制,所以算盤的上面剩下1顆珠子。

顯示屏、時間鍵、日期鍵、清除鍵、開關及清除屏鍵、存儲運算鍵、括號鍵、數字鍵、運算符號鍵、等號鍵等。

(2)讓學生看課本自學,邊看自己的計算器邊看書,然後小組交流。

計算器的使用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的方便,通過使用計算器,你覺得計算器如果具備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們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備這種功能的計算器,該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學們能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明出更好的計算工具。

1.繼續查找有關計算工具的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如果能根據計算工具的發展史將其羅列就更好了。)

第3篇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課文第33頁的內容及第34頁的“練一練“)

1、使學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

2、能與同學交流自己估計的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品格,形成積極、主動的估算意識。

教師:你知道這是什麼建築物嗎?你有什麼感想?你想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1、 讓學生認真觀察體育場座位排列情況,估一估這個體育場能坐多少人。

(2) 小組交流,讓每個同學都在小組中説一説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結果數據。

由於圖中沒有具體數據信息,也沒有呈現體育場的四周看台,所以學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較準確的數據結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師就應該予以肯定。

學生1:從圖中看出每小塊看台大概有50個座位,這個體育場可能有30個看台,大約有1500個座位;

學生2:把體育場分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每個方位大約坐1000人,4個方位,大約坐4000人;

學生3:體育場的每一排座位數大允是20xx人,估計這個體育場有30排,大約共6000個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師都應該予以肯定和表揚,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悦。

這個體育場共有28個看台,如果每個看台的座位數相同,你能估計出這個體育場的座位數嗎?

②每個看台有多少個座位(根據課文插圖,説出準確數)?

(4)小結:一般情況,估算時是根據“四捨五入”法把數據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數,方便計算。

題中要求估計一張報紙一個版面的字數,學生有多種方法,可以將報紙折一折或圈出一塊,在知道這一塊的字數的基礎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數,也可以數一數某一行的字數與總行數,然後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數。

第4篇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了解直線、射線、線段、角的概念,並引導學生對這些概念進行辨析,使學生進一步明晰直線、射線、線段、角的聯繫與區別,建立知識的網絡結構。

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活動能夠區分線段、射線與直線,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徵。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1.體會線段、涉嫌與直線的區別與聯繫,會用字母準確讀出線段、射線和直線,會數簡單圖形的線段。

師:同學們,這是什麼?如果説我把這根彎曲的線拉直,你可以看成我們以前學過的什麼?

師:哎,線段,好了,老師把整個它記下來。線段是我們以前碰到過的,對吧?那誰來説説看線段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説出線段有兩個端點、線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無限延伸)

師:誰來畫一條線段。抽生黑板上畫線段其他同學認真觀察看他在黑板上是怎樣畫的。

生2:他是先畫了一個端點,然後畫的一條線,最後在另一個地方畫的端點。

師:哎,他是先畫了一個端點,然後畫的一條線,最後在這個地方畫另一個端點。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先畫兩個端點,然後畫線連接兩個端點。因為,我們一般讓點來確定我們需要畫線的位置,兩點確定一條線段。

師:哎,到現在我們就只知道這些有關線的知識了吧。那現在請大家看大屏幕。

師:這是兩條直直的線,給它們表上號,上面是1號,下面是2號,哎,仔細看這兩條線,幾號線是線段?為什麼你叫1號線為線段?

生:因為1號線有兩個端點, 有一條直的線,不能無限延伸。

第5篇

2.通過對一些特殊角的計算和探索,為以後有關角的性質作鋪墊。

3.小組合作,通過驗證得到相等的角,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

昨天我們複習了角,並求了角的度數,下面我們先來做一道練習

因為∠aob是一個平角,∠cob是一個直角,所以∠aoc必定也是一個直角。

∠cob和∠aoc都是90°的角,它們是一組相等的角,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新知識。出示課題:相等的角。

師:兩條直線相交會形成幾個角?在這四個角中有什麼小祕密嗎?

例:如圖,兩直線相交,得到的角分別為∠1,∠2,∠3,∠4,如果∠1=30°,∠2,∠3,∠4這三個角中哪一個角能馬上知道度數了,為什麼?

∠3是不是等於∠1的度數呢?能不能用我們已有的本領去想想辦法能證明呢?四人小組討論。

小結:有的同學先利用平角求出了∠2的度數,再根據∠2與∠3的關係求出了∠3的度數;也有的同學是先利用平角求出了∠4的度數,再根據∠4與∠3的關係求出了∠3的度數,不管從什麼角度去思考,最終的結論是一致的,∠3=30°。

兩條直線相交會形成兩組相等的角,這個結論是否帶有普遍性呢,還是僅僅是偶然?下面我們把這一題的條件做些變化,請你再一次通過計算,看看是否存在兩組相等的角?

例:如圖,兩直線相交,∠2=145°,請你通過計算驗證一下∠1和∠3,∠2和∠4是否是兩組相等的角。

兩人一組動手操作,用兩把一樣的三角尺擺一擺相等的角,對你的同桌説説理由。學生操作演示。

小結:要擺出一組相等的角,我們首先要找到三角尺中兩個一樣大小的角,將這兩個角部分疊放,沒有重疊的部分所形成的兩個小角它們必定是一組相等的角。

這節課我們找了圖形中相等的角,知道了當兩條直線相交時會形成兩組相等的角;還知道了將兩個相等的角部分疊放在一起時,沒有重疊的部分所形成的角也是一組相等的角。

在你的生活周圍有沒有相等的角,請你找一找,並向你的夥伴們説一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