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教學反思7篇 從“熟讀唐詩三百首”到“快樂閲讀”——國小語文教學變革的探索與反思

來源:巧巧簡歷站 8.86K

國小語文教學的反思是對過去教學方式是否合理與有效的重新審視,旨在為教學實踐提供更加科學的指導。本文將深入分析國小語文教學的現狀和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探索優秀教學模式,以期提高國小生語文素養水平。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7篇 從“熟讀唐詩三百首”到“快樂閲讀”——國小語文教學變革的探索與反思

第1篇

?村居》展現的是在草長鶯飛、楊柳依依的春光中,兒童放學歸來,放飛風箏,自由自在的村居生活,這首古詩表達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

本節課,我引領孩子三個階段的朗讀:一讀,初讀古詩,做到讀準音、不丟字、添字把詩讀正確、流利。這樣做,有利於複習漢語拼音,也有利於學生克服依賴思想,提高朗讀水平。自讀後,指導個別學生大聲朗讀,讓學生相互評議,讓他們糾正、指導讀錯的字詞。二讀,感悟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在本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帶着問題朗讀,結合課文的插圖展開想象,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讀出感情,從中感受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慢慢進入意境。三讀,變換多種朗讀形式,如個別讀、分男女讀、小組讀、全體讀、輕聲讀等,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直至朗讀成誦。這樣,大多數學生能熟讀成誦,當堂背誦已不成問題。就這樣將朗讀貫穿古詩教學過程,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的`進行朗讀訓練,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利用圖文結合,隨文識字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走近古詩,體驗春天的美,感受村居生活的情趣。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7篇 從“熟讀唐詩三百首”到“快樂閲讀”——國小語文教學變革的探索與反思 第2張

第2篇

經過bpmf的教學,讓我感觸較深的一點就是肢體語言的運用,這也是在學生身上找到的閃光點,我想我也有必要來學一學。

事情緣起是我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記住字形而要求學生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像bpmf。這時很多小腦袋都開始動起來了,也舉出了很多有意思的例子。這時,我們班一個小朋友站起來説:“老師,我能把這幾個字母寶寶都給表演出來。”多有意思的.想法啊,我立刻請他上來表演。他就用自我的肢體來比劃出字母的形狀,贏得了班級其他小朋友的掌聲。我以前想過讓學生在課堂上用肢體語言來加強字形的記憶,但卻沒有實施。這天,我的學生他們自我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性,給我的課堂帶了活力。經過那位同學的表演,其他小朋友也都躍躍欲試,在自我的座位上比劃起來。我想,自我實踐過的事情是最容易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時候做的比説出來的更能到達良好效果。

受到小朋友的啟發,我在要求他們讀聲母時要注意輕短便不再用語言來提醒了。我用調節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來表達,學生一看便明白了。在我做這個手勢時,他們便明白我的意圖。我想,無論在教學上還是管理班級方面,有時候肢體的運用往往比語言更有效,所謂“無聲勝有聲”,想必就是這個道理,而且手勢的運用還能增強我和小朋友之間的默契,何樂而不為呢?

第3篇

這篇課文是一個讓學生學習寫作説明文的很典型的教材,文章從教學生從各個角度來觀察事物,並運用了許多説明方法,其中,想象尤為突出。如第10自然段圍繞“神態各異”作者對兵馬俑的神態進行了細緻地觀察,並進行了豐富而合理的.想象。考慮到學生對戰爭的場面不太熟悉,學習第10自然段時,我出示6張典型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想象,讓學生模仿書上的句型“有的……好象……”進行説話訓練,這樣,既給了學生一個台階,又真正把網絡教學和語文訓練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學中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大膽動口説出自己的看法,既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知識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第4篇

在《識字7 亭停聞鳥鳴》中,由於二年級的孩子年齡小,形象思維比較活躍。當他們看到自己學的這些生字竟和一幅幅圖有着極其相似的地方。一個字就是一幅圖,一個字就是一幅圖的意思,感覺真是獨特。在圖與字的對照學習體驗中,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原本乾巴巴的漢字中隱藏着的.趣味。這樣的漢字學習,已不再是單調枯燥的,而是有滋有味,樂在其中。在教學中,我依據形聲字的特點,先出示基本字,然後再和不同的偏旁組成不同的生字,引導學生理解不同的偏旁地字所代表的不同含義。這個環節中,教師運用孩子喜聞樂見的講故事的方法,給予識字教學一定的童趣。孩子們在聽聽、看看、説説、想想的學習體驗中,充分感受到了漢字的“妙”——這哪裏是在學習生字,簡直就是在玩魔術。一個字搖身一變就是幾個形狀極其相似,但意思又相差甚遠的生字。這樣的教學,大大調動孩子們學習生字的興趣,降低了識字的難度,提高了識字的效率。

第5篇

在學習這四個後鼻韻母時,學生編的兒歌能脱離開畫面,想到畫面以外的東西,語言同時也在提高:小羊小羊吃青草;我又一盞小枱燈;雄鷹高空展翅飛,我是一名小英雄,哇,我贏了!我有一台小鬧鐘,他是我的好朋友。早晨讓我早早起,按時上學不遲到。

學習句子“老師教我們用計算機畫畫。小文畫了一朵紅花,小青畫了一制白鵝。我畫了一條美麗的彩虹”時,學生通過朗讀,感到學到本領後,是非常快樂的,因此應該用高興的語氣去讀。這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語感的訓練感怎樣進行,需要老師走進學生中去,有時就把自己當作一個小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我們會感到語言充滿了味道。

第6篇

今天我很幸運的教學了《尋找幸運花瓣》一課的第一課時,課上得並不出色,但是,因為很珍惜這次授課的機會,也覺得自己在授課的過程和其他老師評課的過程都收穫了很多,所以,我也及時反思自己,記錄下了自己反思之後所得。

因為是要教學第一課時,沒有太多第一課時授課模式的積累,所以,也一直在思考,到底第一課時給怎樣教,教些什麼?怎樣把握?儘管想了又想,也根據自己的一些想法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但是,在後來的授課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目標還是過多地從自己教學的角度出發,沒有更好地把握《新課標》中年級段的教學要求,也沒有真正站在五年級學生的學情角度來制定和推敲,以至於在授課過程中把過多的時間花費在了孩子們自己就能過解決的生字新詞問題上。而後來的讀課文,整體的感知課文便顯得非常的倉促,整堂課上下來,層次結果也不夠清晰。我想,如果在我的備課過程中,如果再更多地考慮一下學生的學情,問問自己,本課中,哪些是學生自己能吃透的,哪些是真正需要我的幫助才更透徹理解的,可能,在今天的教學中,孩子們學到的東西會更多些吧?

就像張老師説的,不光課堂的整體環節上要有重點和詳略,其實,每一個小環節的設計上,都應該有一定自己的側重點的。今天,我在教學《尋找幸運花瓣》第一課時的時候,教學字詞部分時,沒有更好地把握本課生字的重點,如字形的重點,字音的重點難點以及字詞含義的重點,片面的,泛泛的來抓,例如其中的“着實”“究竟”等詞語,都反覆利用一種方法,讓學生找到文章中的句子,指名讀句子,分析意思等來理解,雖然面面俱到,但是,其實這些詞完全可以放到第二課時,學生感悟到這一部分的時候再來進行理解的。所以,在字詞教學這方面沒有重點難點的.區分,在讀課文時,又因為時間的不足,使得這一環節雖然發現了學生的不足,卻沒有緊緊抓住,指導學生真正的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所以,整堂課下來,自己也覺得課堂的點很散亂,教學重難點不夠突出。

在這堂課中,我覺得自己在提問題的時候,很多語言不夠規範、清楚,常常要説好幾遍。如:讓孩子們看着題目質疑,我先問了“你想提什麼問題?”(不夠明白)然後又接着問了“你有什麼疑問?想知道些什麼?”還有在引導學生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時候,我問“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些什麼?”其實,學生當時的回答是正確的,只因為我所提出的問題不是很明確,所以,我才又問“誰來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內容?”繼而加以引導。這樣的情況反思起來還是很多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要不斷的規範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爭取能更加準確、細緻地提出問題,更加規範自己的語言,使課堂變得更加的流暢、緊湊。

這堂課今天結束了,留給我的反思和收穫卻仍在繼續,我在想,也許,就像課文《尋找幸運花瓣》一樣,我們每一位老師不斷教學研究,不斷反思總結的過程,都像是在尋找自己的“幸運花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有“興致勃勃”“興奮不已”也會有“悻悻離去”“懷疑”“失望”,但是,我們還是“樂此不疲”,因為我們都相信,滿懷希望尋找之後,我們也會得到“發現”的驚喜與快樂。就像金波老先生在《尋找幸運花瓣》的結尾寫道的“幸運也許是一種心靈感受。當你心中萌發了一個希望的時候,與此同時,你又有了一種實現這一希望的力量,繼而你為之努力,終於把希望變成了現實,這時候,你就可以對自己説:我,是一個幸運的人。”所以,今天,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您呢?

第7篇

?風娃娃》是新課程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我在上這堂課之前的教學設想是,通過熟字換偏旁或是加偏旁的方法讓學生識記“抽、續、駛”等生字,通過交流識記方法讓學生體會識字的快樂。會寫“吸、極”兩個形近字。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藉助想象、表演、找重點詞語等手段讓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通過朗讀使學生感悟到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挖掘文本的空白處,訓練學生的想象説話。但是,上完課後我還有幾個教學目標沒有完成,為此,我針對這堂課進行了反思。

在這堂課中,我認為自己的成功之處是我滲透了新課程的理念。

首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的作用。如:

1、在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我通過讓學生結交新朋友來引出今天的學習內容,然後,讓學生親切的叫一叫風娃娃,同時讓學生對風娃娃的到來説幾句歡迎詞。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想拉近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會因為喜歡風娃娃而去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

2、在指導學生朗讀風娃娃在田野裏和河邊兩個小節時,我先向學生們提了一些問題:(1)風娃娃來到哪裏,看見什麼?(2)他怎麼做?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學習這個段落,這樣做效果不錯,許多閲讀能力比較差的同學也能答得上來。

1、閲讀的形式多樣化。在教學《風娃娃》這一課時,我通過讓學生讀一讀、演一演(表演大風車慢慢轉動的樣子、風娃娃使勁吹風的形態)、説一説(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如大風車被風娃娃一吹後速度加快,風車會對風娃娃怎麼説?田裏的秧苗喝足了水也會對風娃娃説什麼?縴夫得到風娃娃的幫助又是怎麼的呢?以使得學生體驗到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

2、重視學生良好閲讀習慣的培養。新課程指出:第一學段閲讀應達到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朗讀要在“正確”的基礎上逐步達到“流利、有感情”,要有輕重起伏,力戒唱讀和一字一頓地朗讀。。如;在教學的第二個環節中,我安排了自由地讀課文,然後是檢查詞語。原以為學生能夠很快且準確的完成這一環節。但是,問題出現了,很多學生站起來都讀不準詞語。特別是一個學生在讀“行駛”這個詞語時,讀了幾次也不能把這個“駛”的第三聲讀準,但我並沒有這樣過去了,我通過學生幫助、教師範讀等方法終於使他糾正了讀音。雖然這樣的做法使我浪費了很多時間,但我個人認為這樣做很值得,因為只有讀準了詞語才能正確地讀課文,如果連正確都做不到,談何有感情地朗讀呢。同時,我相信這個學生再讀課文的時候他肯定不會讀不準這個詞了。

3、注重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我個人認為,低段的學生教師應教給她們一些朗讀的技巧。比如,在教學“風娃娃來到田野,看見一架大風車正在慢慢轉動,抽上來的水斷斷續續地流着。”句子時,我在讓學生感悟大風車在轉動時很吃力後,問學生詞語“慢慢轉動”應怎麼讀?學生回答説:讀得慢一些。對啊,這就是朗讀的技巧。低段的學生不知道怎樣才叫有感情地朗讀,僅僅靠感悟是不夠的。我們教師應通過感悟後再教給他們一些朗讀技巧。如感悟到傷心時,語速可以放慢;感悟到着急時,語速可以快些;感悟到快樂時,語速可以輕快些等等。然後,再讓學生劃出這些重點詞,目的就是讓學生注意在朗讀時應注意這些重點詞語。這樣才能有感情地朗讀。

當然,這堂課上我的自身語言不夠精練,有時不斷的重複學生的話,導致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不太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