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共3篇 創意無限的教學設計:探索西江月夜與黃沙道中的魅力

來源:巧巧簡歷站 9.54K

本次教學設計將以清華大學王大珩老師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為素材,設計一堂充滿詩情畫意的課堂。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深度解讀其意境與情感內涵,提高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和文學素養。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共3篇 創意無限的教學設計:探索西江月夜與黃沙道中的魅力

第1篇

2、反覆誦讀,感悟詞中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情感。

3、培養學生對大自然、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藉助語言文字,充分展開想象,感悟詞中景、心中情。 課件設計:pp四張抒情音樂一段 教學過程:

①指名誦讀。②簡評。③齊誦,可變換方式。④練背。

3、4)補充辛棄疾詞《南鄉子》《破陣子》,師生齊誦。 板書設計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共3篇 創意無限的教學設計:探索西江月夜與黃沙道中的魅力 第2張

第2篇

2、自學生字新詞,理解句子裏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話説出詞的意思。

3、根據詞意,藉助圖畫,展開想象,品味詞的意境美。 教學重點:

能用自己的話説出詞的意思。藉助圖畫,展開想象,品味詞的意境美教學難點:根據上闋詞意,自學下闕詞意。體會詞的意境美。 教學方法:

憑藉“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件,通過自學,小組合作和師生互動、討論,達到理解課文內容。 課前準備: 電腦課件

1、板書課題,導入新課,。通過老師寫課題,你發現了什麼?你對它有什麼瞭解?學生交代:這是一首詞,“西江月”是詞牌,“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

(1)你從課題上讀懂了什麼?(夜,點明時間;行,點明動作;黃沙,點明地點。)

(2)用自己的話説出題意。(夜間行進在黃沙嶺的道路上。)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卓越的愛國詞人,出生時家鄉已被金人佔據,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統一中國。本詞寫於他遭貶閒居江西上饒之時,作者對黃殺嶺較熟悉。(設計意圖:既複習了舊知識,又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1、學習詩詞首先要做到讀準字音。板書:知音看課件,聽老師朗讀,你發現了什麼?見:讀xiàn ,同“現”。讀對節奏,如: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二)再讀課文,理解上闋詞的意思。字音讀準了,我們還要明白詞意。板書:明意

3、交流上闋詞的意思。(1)指名讀第一句,並説説這句的意思。出示動畫,理解“別枝”的意思;出示課件作選擇題:“別枝”現在有三種解釋,①離開枝頭。②斜枝、樹枝;③另外一枝。在本詞中選哪一種?(2)指名讀第二句,並説説這句的意思。(3)齊讀

三、四句。 討論: a.是什麼送來一陣陣稻花香?b.是誰聽取蛙聲一片?c.是誰在説豐年?把詞句補充完整。指名説説

三、四句的意思。(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突破本課理解上的難點。)

(三) 體會上闋詞的意境。明白了詞意並不是最終的目的,而需要我們進一步領悟詞的意境。板書:入境老師伴樂朗讀,學生閉眼想象:皎潔的月光,帶着稻花香的清風,微微吹拂在臉上,烏鵲被驚醒,拍動着翅膀離開了枝頭,蟬兒不停的鳴叫着,農民在稻田邊談論着豐收的景象,青蛙在不停的唱着歌??提問: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 想到了什麼?心情怎麼樣?(板書:看

想)這些景物美嗎?有這麼多的美景陪伴着作者夜行,帶着你的感受讀一讀。學生配樂朗讀。

1、自由有感情地朗讀上闋詞,用心體會景物的美麗。

2、指名讀,齊讀並評議。(設計意圖:指導學生朗讀,讀出韻味,進一步感悟作者複雜的感情。)

(五)我們通過學習上闕,已經學會了學習詩詞的方法,下面我們就用我們剛剛學到的方法自己學習下闕吧!

2、彙報學習成果:(1)説詞的大意。(2)知道讀出節奏。強調: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3)體會感情:在山野中夜行遇雨,倉皇之間,你什麼心情?(着急)後來又發生什麼事情了呢?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學生理解“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夜行遇雨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經歷也是一種難得的人生樂趣呀!(4)帶着這種感情讀一讀吧!

1、蘇軾和辛棄疾同是豪放派詞人,也寫過兩首《西江月》,(出示課件)這是其中的一首,讀一讀吧!

3、師小結:是呀!好一個愁字了得!作者不同,境遇不同,心情不同,所作詞作當然不同,所以我們再讀詩詞時,一定要了解詞人,悟出詞情。

(七) 作業你能不能把這首詞,變成一首現代美文?自己動筆寫一寫吧!(設計意圖: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工具性與人文性並重。) 板書設計:

第3篇

2.、簡介作者:辛棄疾:南宋著名詞人,文武雙全,力主抗金,卻受奸臣排擠,被罷官後來到上饒,開始隱居田園的生活。上饒縣西四十里有一座黃沙嶺,嶺下有兩股泉水,水自石中流出,可灌溉田地十餘畝。這一帶不僅風景優美,也是農田水利較好的地區。辛棄疾在上饒期間,經常來此遊覽,寫下了很多吟詠田園風光的詩詞。今天我們學習其中的一首。

1、指讀課題,提問:為什麼中間有停頓?(詞牌名、題目)

(事情發生的時間:夏季夜晚、地點:黃沙嶺、事件:散步、行走)

1、你們以前是怎麼學習詩詞的?(相機板書“讀”) 我們的老祖先早就總結了一種非常好的學習古詩詞的辦法,想知道嗎?就一個字:讀!(板書)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先來讀第一遍。

2、先自由讀,然後指讀。(正音,正節奏。) 你覺得他讀得有問題嗎?

注意“見”的讀音。如讀對,則表揚,並追問字義; 如讀錯,則教師範讀,請生注意異同,並提問字義。

想不想比老師讀得還好?這節課就來學習讀會這首詞,讀懂這首詞。

我覺得他前兩行讀得最好,説説,你為什麼讀得這麼慢? 【先來讀前兩行。你從老師的讀中聽出了什麼?(讀得很慢)】 知道為什麼這麼慢嗎?(看題目,夜行黃沙道中,“行”是什麼意思?怎麼走?為什麼走這麼慢?)

(明月怎麼樣?鵲為何受驚?受驚後是什麼樣子?風什麼樣?蟬怎樣叫?)

把這些內容組合起來,就成了一幅美妙的畫卷:月亮悄悄的升起來,月光灑滿大地。山鵲被明亮的月光驚動了,撲着翅膀飛離樹枝,在空中盤旋;夏夜的清風徐徐吹來,送來陣陣蟬鳴??

你覺得景色怎麼樣?這麼美的景色已經把作者陶醉了,他怎麼捨得快走呢?

你在讀的時候,腦子裏要想着畫面,要讀出被這景色陶醉的感覺! 指讀,齊讀。

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讀好這一句的? (板書:畫面,感情)

1、自己讀後面的句子,選擇你喜歡的兩句,想象畫面,讀出感情。

?相機點撥:通過評價,引導學生理解詞的意思】 【主要問題:他讀得怎麼樣?哪裏不合適?為什麼? 讀得好的,你為什麼要這樣讀?】 a、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讀着這句詞,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你聞到了什麼?【聽過稻花的香味嗎?會是什麼樣子的(淡淡的,飄飄渺渺,連綿不絕??)】

聽到了什麼?誰在説?説什麼?) 作者的心情怎樣?誰能把這種喜悦讀出來?

師:多少年來,與農民朝夕相處的辛棄疾,看到黃沙嶺這喜人的豐收景象,他能不高興嗎?男生齊讀!

師:“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農民豐收多不容易啊!辛棄疾怎能不為農民高興呢?女生齊讀!

師:這裏不僅有稻花飄香,更有辛棄疾心頭漾起的興奮和愜意!再讀!

同學,你知道這句是什麼意思嗎?(天外有七八個星星,山前落下兩三個雨點。)

按現在説話的習慣應該怎麼説:天外七八個星星,山前兩三點雨。為什麼把“七八個星星”和“兩三點雨”放到前邊?強調什麼(“天外”“山前”)?(遠處還是星光閃耀,眼前細雨已經來臨,天氣變化之快,讓人措手不及)作者是什麼樣的心情?

為了強調某個意思,故意把詞語的順序倒過來説,這叫“倒裝”。這個倒裝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讀出來!趕緊找避雨的地方啊。找到了嗎?怎麼知道? c、“舊時茅店社林邊??”

你讀這句時,眼前出現了怎樣的情景? (或者:此時,急於避雨的詞人會怎麼做?) 引導:

眼看就要下雨了,作者會怎麼想?(得趕緊找個避雨的地方啊。) 找到了嗎?在什麼地方?

為什麼用“忽” 見?(因為道路曲折,樹林茂密;因為天黑看不見,心情焦急;因為被美景陶醉??)

此時,我們的眼前出現了這樣的情景:作者順着彎彎曲曲的小路,急急忙忙往前走,在小路的轉彎處,走過溪流上的小橋,抬頭一看:社林邊的茅屋忽然出現在眼前!此時,詞人的心情怎樣?(高興、驚喜、欣喜、大喜??)

一個“忽見”寫出了急尋避雨地,突現舊茅屋的歡喜; 一個“忽見”寫出了陶醉於美景,重返現實的欣喜; 一個“忽見”寫出了峯迴路轉,豁然開朗的驚喜;

一個“忽見”寫出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大喜;

現在我們通過想象畫面,體會了詞人的思想感情。我們一起跟着他重温一下這次夏夜之行。

夏夜,黃沙嶺的小路一片寂靜。詩人漫步在山間小路,欣賞着美麗的鄉間夜景??

聞着淡淡的稻花香氣,聽着陣陣蛙鳴,想象着豐收的年景,詞人心中充滿了喜悦??把詩人的高興之情再讀的濃烈一些!??

就在詩人被這鄉間夜景陶醉之時,一片烏雲遮住了天空?? 這可怎麼辦啊,趕緊找個避雨的地方吧。

一次多麼有趣的夏夜旅行啊!恬靜美妙,波瀾不驚。讓我們伴着音樂,再來吟誦一遍這首千古絕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