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禮儀故事7篇 華夏禮儀:傳承中華文化之優雅風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2W

中華禮儀故事乃華夏文明的瑰寶,藴含着中國人自古以來崇尚禮儀之風。這些傳統故事以人物形象為主線,講述了君臣之間、子孫之間以及朋友之間的互動,展示了中華民族獨特的風俗習慣和價值觀念。通過這些故事,我們能夠深入瞭解中國人民對待他人的禮貌態度和尊重傳統文化的珍視之情。

中華禮儀故事7篇 華夏禮儀:傳承中華文化之優雅風采

第1篇

從前,有個叫司馬光的孩子,很聰明。有一天,他跟幾個小朋友在院子裏做遊戲,他們玩兒得很高興。院子裏有一個大水缸,裏面裝滿了水。突然,有一個小朋友掉進水缸裏去了。孩子們都嚇壞了,有的大喊大叫,有的還哭了出來。只有司馬光很鎮靜,他想了想就跑了出去,過來一會兒,抱着一塊石頭跑進來,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被砸了一個大口子,裏面的水都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裏的那個孩子得救了。這就是著名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遇事千萬不要慌張,一定要沉着冷靜,多動腦筋,這樣才能想出好辦法。同學們,讓我們向司馬光那樣,學會做一個遇事不慌、聰明、果敢的孩子!

中華禮儀故事7篇 華夏禮儀:傳承中華文化之優雅風采 第2張

第2篇

張良,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後,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張良在下邳閒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衝着張良説:“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着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説:“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着,讓張良給他穿好後,就笑嘻嘻地走了。那老人走了裏把路,又折身回來,對張良説:“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材的。五天後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裏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説:“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裏了,見了張良很生氣地説:“和老人約會,怎麼遲到了?以後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説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裏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説:“怎麼又掉在我後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説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説:“這樣才好。”然後拿出一本書,指着説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成功了。”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覆地學習,研究。

第3篇

從前,有個叫司馬光的孩子,很聰明。有一天,他跟幾個小朋友在院子裏做遊戲,他們玩兒得很高興。院子裏有一個大水缸,裏面裝滿了水。突然,有一個小朋友掉進水缸裏去了。孩子們都嚇壞了,有的大喊大叫,有的.還哭了出來。只有司馬光很鎮靜,他想了想就跑了出去,過來一會兒,抱着一塊石頭跑進來,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被砸了一個大口子,裏面的水都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裏的那個孩子得救了。這就是著名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遇事千萬不要慌張,一定要沉着冷靜,多動腦筋,這樣才能想出好辦法.同學們,讓我們向司馬光那樣,學會做一個遇事不慌、聰明、果敢的孩子!

遇事不必驚慌,開動腦筋想辦法一定會解決,有道是: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聰明的你一定也會和身邊的夥伴們像司馬光那樣做一個沉着冷靜的人!

第4篇

漢明帝劉莊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几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着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牀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常言道: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古往今來,尊師重道的故事比比皆是,漢明帝做了皇帝后仍對自己的老師以禮相待。

當你徜徉在閲讀和書寫的快樂中,可曾想過:是誰,指點着書本教會你讀第一個拼音,把着你的小手在紙上寫下第一道稚拙的筆畫;當你愉快地唱起動聽的樂曲,當你盡情揮舞起五彩的畫筆,又是誰,引領着你一步步走進藝術的殿堂……是老師,她把自己的.愛無私地給了你們。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做起,讓尊師重道的氛圍在我們的身邊永遠傳遞下去。

第5篇

黃香小的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父母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牀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儘量讓父親少操心。冬夜裏,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户家裏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一天,黃香晚上讀書的時,感到特別冷,捧着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麼冷的天,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黑不能好好地睡覺。小黃香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變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裏,給他鋪好被,然後脱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裏,用自己的體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温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誇獎黃香。9歲的小黃香就是這樣孝敬父親,他長大之後,人們説,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的愛百姓,愛自己的國家。事情正是這樣,黃香後來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負眾望,為當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傳。

第6篇

藺相如是春秋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他很有見識和才能。在“完璧歸趙”、“澠池相會”兩次外交鬥爭中,捍衞了趙國的尊嚴,地位在名將廉頗之上。這使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説:“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為趙國立下了赫赫戰功。藺相如不過是憑一張嘴巴,説説而已,有什麼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頭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藺相如聽説後,儘量不跟廉頗會面,每次出門,避開廉頗,有時甚至裝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藺相如外出,遠遠看見廉頗的車馬迎面而來,連忙叫車伕繞小路而行。

藺相如手下的人對他這樣卑躬讓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紛紛要求告辭還鄉。藺相如執意挽留,並耐心地向他們解釋説:“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哪個厲害?”眾人都説:“當然廉將軍不及秦王了。”藺相如説:“對啦,天下的諸候個個都怕秦王,可是為了趙國,我敢在秦國的.朝廷上斥責他,怎麼會見到廉將軍倒反而害怕了呢?你們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們想過沒有,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兩人的緣故。如果兩虎相鬥,勢必兩敗俱傷。我不計個人恩怨,處處讓着廉將軍,是從國家的利益着想啊。”聽了這番話,大家都消了氣,打消了告辭還鄉的念頭,反而更加尊敬藺相如了。

後來,有人把藺相如的話告訴了廉頗,廉頗大受感動,慚愧萬分,覺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狹窄,實在對不起藺相如,決心當面請罪。一天,他脱下戰袍,赤身揹着荊條,來到藺相如的府第,“撲”地跪在地上,老淚縱橫,泣不成聲地對藺相如説:“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見識淺薄,氣量短小,沒想到您對我竟這麼寬容大量,我實在無臉見您,請您用力責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願。”藺相如見到這情景,急忙扶起廉頗,兩人緊抱在一起。從此兩人消除了隔閡,加強了團結,同心協力,保衞趙國,強大的秦國更加不敢輕易地侵犯趙國了。

第7篇

“千里送鵝毛”的故事發生在唐朝。當時,雲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向太宗貢獻天鵝。

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特使把天鵝從籠子裏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特使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特使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説:“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特使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長安,特使拜見唐太宗,並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個精緻的綢緞小包,便令人打開,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覆聖天子,可饒特使。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特使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説:“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個故事體現着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今天,人們用“千里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