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裏的五角星》補充習題答案6篇 "解鎖謎題:揭祕蘋果中隱藏的五角星"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7W

本篇文章將為《蘋果裏的五角星》一文補充習題答案,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內容。《蘋果裏的五角星》是一則温馨感人的童話故事,通過蘋果裏的五角星和其他水果的交流,傳遞出生活中的真善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篇美好的文章!

《蘋果裏的五角星》補充習題答案6篇

第1篇

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在教書匠和教學藝術家之間,最大的區別恐怕就是具有教學的創造性了。教學是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在《蘋果裏的五角星》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以其樸實而又新穎的教學方式,激活學生探究的慾望,在學習語文的同時,讓學生去發現課文和生活中的五角星。這一堂課力求訓練紮實,生動活潑、富有創新意識,主要體現在:

是選擇適應教學的學生,還是選擇適應學生的教學,這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指導思想。這節課打破教師習以為常三課時教一篇課文的常規,通過講練結合的方式,用兩課時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設計便於操作,簡約而有效。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取得最大的收效呢?有效的做法是:1、精心設問,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究的時間。

本課教學,刪去了三方面的問題:一是明知故問的問題。揭示課題時,主要將對課題的質疑改為檢查預習效果。這一處理就是提高教學效率的舉措。學生預習過課文和沒有預習課文的教學設計是不一樣的。我們設想通常情況下學生讀了課題後會產生哪些疑問呢?如課題為什麼加雙引號?五角星指什麼?蘋果裏為什麼會有五角星?學生只要預習過課文,就都能解答。在導入課文的問題,重點放在怎樣才能發現蘋果裏的五角星,它給人們哪些啟示上。這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點。二是學生讀了課文以後就能弄懂的問題,如小男孩經常到我家來幹什麼?小男孩是怎樣向我炫耀他的新發現等。無意義的問題缺乏思考價值,不能開掘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學生的思想認識也不可能得到提升。三是刪去了和本課教學目標無關的問題。如國標本教材已刪去課題中五角星上的雙引號。本節課,教師是否需要引導學生弄明白作者修改的意圖?長期以來,人們將語文教學比作一個筐,什麼東西都往裏裝。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教學目標定位不夠準確,忽視了語文教學本質的東西。一節課中,我們所教的知識不可能面面俱到。本堂課在問題的設計上圍繞一個主線就是蘋果裏只是藏着五角星嗎,為什麼千百年來人們沒有想到蘋果裏藏着五角星,進而引導學生感悟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法。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精講精練,給學生提供學用結合的空間。學習語言是一個由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我們總是習慣於以理解課文內容為主線來組織教學結構,用教師的分析講解來擠佔或取代學生的主體感知。本課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去接觸課文中豐富多彩的言語,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沒有忽視字詞的訓練。如第一課時,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體現了書不讀熟,不開講的理念。在字音的指導上,突出易讀錯的多音字,並且巧妙地引導學生根據字義判斷多音字的讀音,幫助學生尋找規律,達到舉一反三,自主學習的目的。字形的教學,重點提示易錯筆畫,這有助於強化記憶,消滅錯別字。分析字形之後,再讓學生描紅,及時鞏固所學的漢字。對四年級的學生,教師仍不能忘提醒學生寫字的姿勢,習慣培養滲透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細微之處見真情。對詞語的理解上,則隨課文適時點撥,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會譴詞造句。如魅力一詞的教學,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從人、美景、運動、遊樂項目等方面進行發散思維,準確使用魅力一詞。

活是撥通基本教法的金鑰匙,是教學技藝走向成熟的標誌。它基於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和對學生的瞭解。在教學課文1-3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讀好人物的對話,採用了補提示語的做法。這一設計有助於學生想象人物説話時的動作、神情、心理活動……朗讀時能準確地表達人物的情感,此時學生的情感是發自內心的體驗,不是矯揉造作的附和。教師引導學生感悟提示語的用法,也為説和寫好人物的對話打下基礎,可謂一舉多得。

靈活的教法也表現在為學生提供了有效的合作交流機會,激發了學生探索的主動性。在課堂上讓學生橫切蘋果和豎切蘋果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為什麼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循規蹈矩地切蘋果。學生在交流中體會到正是因為傳統的切法好拿、好吃、好切、好分,人們才會被老經驗束縛,進而也錯過了發現創造的機會。由於課堂給學生提供了動手切一切,用眼看一看,動腦想一想的機會,學生在觀察和交流中才會產生了新的衝動:橫切梨子會出現什麼圖案?生活中換一種思維方式,會有哪些收穫?教學即將結束之時,學生的興奮點已不僅僅停留在蘋果裏的五角星上。他們又有了新的思考、新的發現……教師巧妙地引導,不正激活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嗎?

靈活的教法還表現在適時、適度地對教材進行改編和補充。第4段的教學,我設計了一個填空題,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擴充。學生在對比兩種不同切法的同時,進一步感悟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第二課時的補充閲讀和練習,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蘋果裏的五角星》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所以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我把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於初讀整體感知,即瞭解兩種切蘋果的方法;小男孩是個什麼樣的小男孩;對於蘋果里居然有五角星,你們有什麼想法。,並以此滲透朗讀指導。

基於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我把第二課時的教學主體目標定位於內化文本式的有序表達訓練,同時力求滲透情趣性訓練意識。抱着這樣的預設理念,我在四(2)班進行了第一次試教,以觀實效——特別是教學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因為這是本次校級大語文組第一次專題研討課的主題。

實際教學時,我發現新課導入環節學生就與我的預設不合拍,而且個別地方顯得有點畫蛇添足。隨後,我就快刀斬亂麻,以自己的講述很快切入下面的教學環節。漸漸地,教學實施也如我設想的那樣越來越順利——學生參與積極,特別是鋪墊式的説話訓練、點撥式的寫話訓練,有效突破了文本的教學難點。尤其是教學時間,也剛剛好。這説明第二課時教學預設大體是符合學生學情的,有效性還是顯而易見的。

課後,我與年級組幾位老師進行了交流,大家一致認為新課導入環節的預設有問題,我自己也覺得很迷惑——是不是別班學生與我有生疏感、還是問題指向較模糊,所以才出現了學生答非所問、東拉西扯的尷尬局面。帶着種種猜測,我找來我四(1)班幾個層次不一的學生,按導入環節預設的那樣提問——讀了課題,你覺得怎樣?我這樣提問的意圖是讓學生體會到課題很有意思,然後讓他們再次齊讀課題,讀出這種有意思。誰知,回答令我瞠目結舌:有的説,課題很有創意。有的説,起名字的作者真了不起,怎麼會想到起這個課題的。聰明的學生更是用眼神不住揣摩我的內心想法,可就是不輕易表態。通過試驗,我一下子頓悟了:開頭導入環節的預設,我只是從我執教者本人角度去設想,也就是説犯了三備的大忌——只關注到備教材、備自己,而忽視了備學生。認識到這一點,我果斷地把導入環節進行了修改。

第一次預設:一、由題導入,激趣暢談: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教師指板書,學生齊讀課題)——《蘋果裏的五角星》。2、學生齊讀課題後,教師問:你們覺得題目怎樣?(有意思)那我們就再大聲地讀讀課題,要讀得有意思。3、 通過上一節課的初步學習,對於蘋果里居然有五角星,你們由此產生了哪些想法?[設計意圖:在激趣的基礎上,一方面是瞭解學生的學情,另一方面是作為精讀環節自然過渡的前奏,同時為後面的預設教學作好滲透;]

第二次預設:(一)、由題導入,質疑激趣: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教師指板書,學生齊讀課題)——《蘋果裏的五角星》。2、學生齊讀課題後,教師問:讀了課題,你們有什麼感覺?(那就帶着這樣的感覺再來齊讀一下課題吧!) [設計意圖:以課題質疑激趣,作為精讀鋪墊環節自然過渡的前奏,導入簡潔自然。]

新課導入環節預設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年級組黃靜靜老師還真誠地建議我,説老師演示切蘋果的環節,不如改為指名兩位學生上台去演示切蘋果,這樣更有利於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及激發他們積極參與的學習興趣。説實在話,當初這個環節的設想,是準備讓全體孩子每人帶兩個蘋果,親自實踐兩種切蘋果的方法。可考慮到種種原因,覺得這樣實施負效應遠遠大於正效應,於是黃靜靜老師、曹雨花老師還有我,我們三人一致否決了這種設想。接下來,我出於私心,省得麻煩,決定上課時自己切蘋果。而且採取攔腰切蘋果的方式,課前我也偷偷切好用保鮮膜裹好了,目的只有一個擔心——萬一攔腰切蘋果,切不到五角星怎麼辦?現在,黃靜靜老師居然提議我,還是指名讓學生切,這可真讓我為難。是採取保守的教法,還是採取民主大膽的教法,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以後,我決定拋卻私心的顧忌——大膽的讓學生去實踐吧,因為有時候不完美的教學細節本身也許就是一個教學資源。

縱觀整節課,除了課堂實施細節再注意點外,似乎也沒什麼可再商議的了。可我把整個教學過程在腦海裏放電影似的反覆過了幾遍以後,我不禁嚇出了一身冷汗。要知道,朗讀感悟是第二課時精讀環節的主旋律,特別是朗讀的指導,可謂閲讀教學的生命。可我的這節課,只想到文本內容較簡單,所以整個心思只考慮文本內化式的有序表達及滲透情趣性訓練,卻忽視了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朗讀的提升,何況融朗讀與感悟於一體,兩者則能和諧共生,互為促進。想想真覺得好笑,差點聰明反被聰明誤。捕捉到這一失誤,由此我又展開了積極的思索:通過上學期語文期末抽測,眼下中年級段的主要教學目標應通過常態課着重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聯繫這節課,我決定在試教的基礎上,重點扣住清晰、果然、魅力這幾個詞,再進行理解詞語方法的滲透指導,特別是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方法指導及能力訓練。由於整節課我的設計理念是滲透情趣性訓練意識,所以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及朗讀指導等方面的預設滲透的調控也往往是和諧交織在一起的。

實例一(朗讀感悟和諧共生、品詞析句及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滲透訓練):1、弄清楚了這兩種不同的切法,下面老師想請兩位學生到前面來演示一下切蘋果的兩種方法。(1)、一位學生用通常的切法來切,另一位學生用小男孩的切法來切,切好後放於實物投影儀上。(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説説你看到了什麼?2、交流:看到了什麼? (1)、五角星看得清楚嗎?(2)、師點撥:看得很清楚、看得十分清楚我們就可以用課文中哪個詞語來形容?——清晰。3、過渡語:難怪作者要驚呼——相機出示課件5齊讀:真的,從橫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蘋果核果然像一顆五角星。(1)、能不能給清晰找個近義詞?那文中為什麼不用清楚這個詞呢?(2)、指導造句:你們平時清晰地看到過哪些東西?(我們還可以説:某某老師講課思路清晰;某某同學回答問題思路清晰;某某説話清晰。)4、(下面老師把這個句子改了一下,你們來比較比較,有什麼不同。)相機出示課件6對比讀:真的,從橫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蘋果核果然像一顆五角星。真的,從橫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蘋果核像一顆五角星。(1)、聯繫上下文體會果然。(2)、(師評價語):説得真好,其實剛才你們已經不知不覺地運用上了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那通過上面一句話,你從中體會到作者當時什麼樣的心情?特別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3)、能通過朗讀體現嗎?誰來試一試?(4)、聽了某某的朗讀,你有什麼感受?(5)、下面就讓我們齊讀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實例二(朗讀感悟和諧共生的滲透訓練):1、(師過渡語):是呀,難怪作者也有這種新奇的感覺,讓我們再次與作者分享這份驚喜。2、超接鏈結到課件2指名讀:我見過許多人切蘋果,他們對切蘋果都不生疏,總是循規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們一切兩半,卻從未見過還有另一種切法,更沒想到蘋果裏還隱藏着五角星! 3、聽了某某的朗讀,你們分享到作者的這份驚喜了嗎?(最好請班級中讀得好的學生讀,起到正面引領的功效。)4、你們認為他哪兒讀得特別好?為什麼?(結合感悟卻從未見過、更沒想到,作者新奇的感覺越來越強烈)5、那就帶着這樣的體會再來讀讀這句話吧!

實例三(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滲透訓練):1、作者對這件事最深的感觸是——相機出示課件8齊讀:使我深有感觸的是,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2、什麼是魅力?字典裏怎樣解釋的?(能吸引人的力量)3、那你們能不能再次運用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來説説你對這句話中魅力的理解。(如學生對要求不太懂,可進一步點撥:也就是從課文中找出具體語句來説明蘋果裏有五角星的確吸引人、魅力大。)

3、總結過渡:是的,這個祕密不知從什麼地方傳到男孩的幼兒園,然後又由他傳給我,現在我又傳給你們大家,這個祕密傳給你們大家後,你們還會傳給……這真是一傳十,十傳百,廣為流傳,這就是魅力! (板書:魅力)

第一次試教,的確讓我反思多多,收穫多多。同時,通過年級組成員的交流,也第一次讓我享受到直言不諱所帶來的那種久違的喜悦,內心深處更是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由於第二次的預設在第一次試教的基礎上作了精心修改,再加上本次執教是在本班實施教學,所以3月19日下午第二節課我滿懷信心地實施了校級第一次專題研討課——《蘋果裏的五角星(第二課時)》(教學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實施以後,總體感覺較好,這證明第一次試教靠集體的智慧進行的第二次預設調控是成功的。為什麼説感覺較好,而不是非常滿意,因為我感覺學生參與的活躍氣氛遠沒有在四(2)班那麼濃。各位老師評課的時候,我一直在納悶——這節課,研究的主題是教學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那有效性如何呢?當我帶着這樣的疑惑焦急地詢問教學上具有豐富經驗的李春俊老師時,他笑眯眯地説:你這節課,當然有效啦,而且是相當的有效。你看,語言文字訓練多紮實呀!可是,我總感覺課堂熱烈氣氛不如在曹雨花老師班上執教的好!我又迷惑不解地詢問到。這時,李老師鄭重其事地點撥到:一節課,不能只盯着外顯性,還應關注內隱性。比如你那個説話訓練——創造力,往小處説,就是換一種 的方法。比如我有一次 。,也許有些學生確實沒有這樣的生活經驗,他怎麼會説呢?還有,有些學生不説,不代表他不會,也許他認為自己這個不值一題,後面的寫話訓練也證明學生其實已懂了。關鍵是第一個説話者,發言就不是那麼精彩,從某一方面來説,沒有激起小孩子爭強好勝的鬥志——我的例子一定比你精彩。……聽了李老師的一番話,我心裏不由為自己片面狹隘的思維而汗顏。同時,我又反思性地徵詢大家的意見:你們覺得我這節課,學生參與氣氛不是那麼十分熱烈,是否與下午教學效果不如上午好有關。另外,下午都是體育、音樂什麼的課,現在我佔了他們的課(執教老師這周暫時調不開來課),他們是否不願意呢?我上課時,就發現有些學生注意力很不集中。從大家七嘴八舌地交流中,我又深深體會到課堂實施外部因素的重要性。

較為有趣的是,在學生演示切蘋果的環節中,結果還真出現了預想中的尷尬局面——採用攔腰切蘋果的女同學李星,一連切了三個蘋果才切到一個清晰的五角星,這是我不想遇到的局面,更是李星同學沒有預料到的。好在上課前,我就做好了這樣的思想準備。當時,我記得李星攔腰切開第一個蘋果時,傻眼了。她的表情告訴我——呀,怎麼沒有五角星?,於是在聽課老師自然流露的笑意中,我坦然地説道:看來,這與蘋果的形狀有關。接下來,李星小心翼翼地攔腰切開了第二個蘋果,結果更令她大失所望——她的表情充滿了焦慮。我適時解嘲道:真令人着急,可是誰更着急呀!沒關係,咱接着切!第三次,李星攔腰終於切到了一個五角星,她也舒心地歎了一口氣。這個短暫而又漫長的過程,對於師生雙方都是一個考驗,尤其對於李星同學。於是,我也欣喜地趁熱打鐵——同學們,看來成功不是這麼輕易就可以得來的。就這樣,一場意外風波化險為夷了。看來,意外也並不是總那麼可怕,相信這個意外至少一定會珍藏在李星同學與我的內心深處,回味無窮。

從課堂實施有效性角度來説,這節課可謂是高效的。但從大家的評課中,我也敏鋭地意識到:這節課如果再從鄰居家的小男孩活潑、可愛、充滿好奇心的角度去滲透,這能很好地促進同齡孩子創造的萌芽——因為好奇心是創造力的基礎。當然創造,有成功,也有失敗。這一點如果加以滲透,則比較符合孩子的心理。

通過這節課,大家普遍認識到:一節課,不管從哪個角度去設計,就要藉助文本踏踏實實的滲透語言文字訓練,哪怕是一點,就一點訓練到位,切忌訓練點 蜻蜓點水式的到處飛,這樣只能使教學浮於表面。

的確,課堂是歷練的舞台,課堂是反思的搖籃,課堂是成長的沃土。

《蘋果裏的五角星》補充習題答案6篇

第2篇

師:今天我想給小朋友們講一故事,不知你們是否喜歡?

師:什麼故事呢?就是關於韓國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沒有講故事之前,我想問問小朋友,你們是否見過賣報紙,想一想他們是怎樣賣報的?誰能來學學賣報的過程?

兩個小報童在車站賣報。一個報童賣報沒有什麼與眾不同,賣出一份報紙,收回一份報款,賣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個報童的賣報的方式卻大不一樣,他不停地把手中的報紙一一往候車乘客的手中塞,而並不急於收受報款,等手上報紙沒了,他再一一回收報款。同樣是在車站賣報度日,不同的賣報方式似乎決定了兩位報童的不同的命運。這後一個報童不僅在車站贏得了更大一塊“蛋糕”——成為國際知名大企業的老總,他就是韓國三星集團的創始人李秉哲。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章與這個小故事很相似,(師大聲説)蘋果裏的五角星(板書課題)

[李秉哲的這一故事是很感人的,也孩子們很容易理解的生活化素材。而李秉哲的這種賣法,當前的中國賣報中還沒有出現,雖然沒有必要學習李秉哲的這種方法,但孩子們完全能夠理解李秉哲從小就善於動腦思考(沒有思考就沒有這種特殊的賣報的方法),這也許是這一課應該讓每個孩子懂得的。從課堂上可以清楚的看出,這一故事把全體學生吸引過來了,所有的學生都有一種驚訝,從他們的目光中可以感覺他們感觸到了李秉哲賣報的聰明智慧。這想這是筆者在這篇課文教學過程中為孩子們敲的第一聲鑼聲]

師:請同學們自由閲讀課文,可以大聲讀,可以小聲讀,可以默讀……讀完幾遍後,感覺自己沒有閲讀障礙了,再試試提出一些問題。

生4:我不理解“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這句話,特別是魅力一詞的解釋。

生5:我不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説,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為什麼説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創造力?

[沒有孩子們自由的讀,就沒有孩子獨立的獲取。通過學生自由式的多讀課文,其實是老師對學生的相信。許多老師這一步驟教學是不放手讓孩子自由讀的,不給學生十多分鐘甚至更長時間的如此閲讀,而在一些公開課上,這一時間多是被許多閲讀花樣佔據,的確看得出十分熱鬧,其實好多學生,特別那些特困生是難以受益的。所以,筆者堅持放手讓每個孩子自由讀,而我也利用這一時間重點地指導那些特困生。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我們可以讀出孩子們已經理解了什麼,還有哪些需要幫助,還有哪些獲得能夠共享……]

師:請同學們拿出蘋果,四人一組練習切。請同學們不要一齊切,最好先切一個,觀察觀察再切第二個,再觀察再切第三個、第四個。

生1:我第一次攔腰切沒有切出(該生舉起第一次所切),因為切的偏頂了。

生2:我第一次攔腰只切出了四角星(該生舉起所切的蘋果),因為位置也不好。

師: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蘋果,繪製一張圖譜,説明什麼是攔腰切?怎樣才能切出蘋果。

[通過學生的親身實驗,他們明白了“攔腰切”的腰應該指的是什麼地方。許多學生第一次切,是找不準腰的,所以我讓他們小組一個一個切,觀察後再切。筆者對此做過多次嘗試與測量,最好的蘋果高的黃金分割點上才能切出好看的五角星。而讓學生繪製圖譜也有利於學生從動手實踐的角度深刻理解這種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與一般的切法形成對比。讓孩子動手繪製也是給學生敲的第二聲鑼]

師:怎麼理解“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

[全體學生進入思考狀態,因為魅力這個詞不好解釋,而本課學習,如果每個孩子不能真實的理解這個詞,孩子也很難理解什麼是本人作者告訴學生們的創造力。所以在這點教學上,我沒有忙着讓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們反覆讀課文,小組之間進行討論,當然也允許學生藉助有關手段來理解這個詞]

生1:辭典中説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我結合課文與辭典中的解釋,感覺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攔腰切蘋果發現到五角星,是許多人沒有發現,所以特別吸引人。在第5段中“這個祕密不知從什麼地方傳到那男孩的幼兒園,然後又由億傳給我,現在我又傳給你們大家。”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

生2:從“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説,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這句話中,可以讀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創造力。

生3:讀完這篇文章我知道,那種從頂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沒有魅力的,是不要傳的,而因為攔腰切的人太少了,而攔腰切又能發現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才有魅力。

師4:我反覆讀了第1、2、3自然段,從鄰居家的小男孩顯示顯示他學會的新本領,並且還要切親自切蘋果來顯示,可以看出蘋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經感染了這個小男孩。

師5:從第4、5自然段中作者發自內心的話,可以讀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現在我又傳給你們大家”。

師:聽了你們的説法,看得出你們已經解決了許多問題。怎麼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説,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請同學們自讀第四自然段,我想你們一定能夠自己理解。

[在這一環節教學中,我沒有讓任何一個同學來説自己的理解,因為我想讓孩子有一份屬於自己理解的祕密。其實也不是什麼祕密,因為孩子們閲讀幾遍後不需要老師的講解都能理解作者所寫的這句話,這也就是“恍然大悟”]

師:我想請同學們用研究的方法來解決“這個五角星最早是由誰發現的?一般人為什麼不攔腰切蘋果?”兩個問題。

[因為參考書中沒有告訴這個五角星是由誰最早發現的,而瞭解這一問題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意義的。而在課前,我也沒有刻意準備,所以就有了如下的上網搜索過程]

(學生們在搜索引擎中鍵入“蘋果裏的五角星”,回車後,很容易找到世界第一個發現這個五角星的人,孩子們非常高興,他們知道這個人是美國迪·恩·帕金斯的兒子。此時我問:“你知道他的兒子叫什麼的嗎?”學生繼續上網查找結果沒有找到答案。雖然沒有找到,但孩子們仍然是高興的,因為他們已經在前面的閲讀欣賞中領略到這個孩子的創造力)

通過學生反覆的研究與不斷的切蘋果觀察思考,孩子們有着下面的説法:

生1:不攔腰切好看。我們把從頂端切到底部的蘋果放在盤子裏,就比攔腰切的蘋果美觀。

生2:不攔腰切能體現公平。如果幾個人來平均分一個蘋果,因為蘋果不是一個圓柱體,攔腰切可以一眼看出大小,誰願意吃小的,誰好意思直接拿大的吃,而一般切法切出的蘋果大小往往一樣,不存在公平的問題。

生3:不攔腰切也是一種習慣,人們習慣了,也感覺到這種方法順手。

生4:人們不會想到切蘋果還會有什麼創造,怎麼方便怎麼切。

師:(此時的我坐不住了,我的靈感來了,我大聲説)親愛地同學們,太感謝你們了!我聽出來了,因為好看、美觀,人們發現不到醜拙之中也有美;因為公平,人們少了發現;因為習慣,人們缺少了思考,少了創造發明……我被你們創造性的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説,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感動了。我想請你們根據自己的發現的喜悦之情,用你特殊的那份感情,重讀這篇文章。

[這是本課之中學生自己敲的最響的鑼聲,是震耳欲聾的鑼聲。在學生重讀之中,孩子們陶醉的時刻,80分鐘的鈴聲響了,我沒有説話,悄悄地離開教室,這是一節沒有再見的課堂,在回辦公室的路上,孩子們那高聲誦讀沒有停止……]

第3篇

這是一篇記敍文,記敍了鄰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兒園學到的橫切蘋果的有趣發現傳給“我”的事,告訴人們: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課文故事發生在生活中,但學生平時可能缺少這方面的觀察和思維習慣。因此,學習本文,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小男孩的這種打破習慣思維的舉措。從而認識到創造力來源於打破習慣思維方式。

情義目標: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樹立創造意識,激發創造潛能。

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會用“清晰、魅力”造句。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致內容,學習字詞。

第二課時:從小男孩的舉措中體會什麼叫創造,受到感染,啟迪。

1、今天我想給大家們講一故事,不知你們是否喜歡?什麼故事呢?是關於韓國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講故事之前,我想問問大家,你們是否見過賣報紙,想一想他們是怎樣賣報的?誰能來學學賣報的過程?

兩個小報童在車站賣報。一個報童賣報沒有什麼與眾不同,賣出一份報紙,收回一份報款,賣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個報童的賣報的方式卻大不一樣,他不停地把手中的報紙一一往候車乘客的手中塞,而並不急於收受報款,等手上報紙沒了,他再一一回收報款。同樣是在車站賣報度日,不同的賣報方式似乎決定了兩位報童的不同的命運。這後一個報童不僅在車站贏得了更大一塊“蛋糕”——成為國際知名大企業的老總,他就是韓國三星集團的創始人李秉哲。

3、從這個故事中你發現什麼?(老師為什麼先講這個故事?)

1、請同學們自由閲讀課文,可以大聲讀,可以小聲讀,可以默讀……讀完幾遍後,感覺自己沒有閲讀障礙了,再試試提出一些問題。

如:一般人為什麼不攔腰切蘋果?我想知道這個五角星最早是由誰發現的?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説,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為什麼説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創造力?

能提出問題也是一種學習方式。愛因斯坦説:“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提出了問題,才促使我們去解決問題。)

3、問題暫時留到下節討論。先説説你讀後知道了什麼?(能説出課文主要內容。)

(課文記敍了鄰居家的小男孩一次來我家玩時,把他在幼兒園學到的橫切蘋果的有趣發現傳給“我”。他的切法是攔腰切蘋果。)

4、這件事為什麼給我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初步説一説原因。

2、思考提出的問題。回家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切蘋果,看看能發現些什麼。

説説你回家切蘋果的情況,你是怎樣切的,分別看到了什麼?

3、一般人為什麼不攔腰切呢?你想過沒有?(思維定勢作用 或是出於方便 出於公平 想不到切蘋果還需要創造性思維 )

4、“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理解 “魅力”。文中指什麼? (小男孩的喜悦,傳遞祕密的遠。)

5、“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説,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為什麼説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創造力?

(所謂創造,就是要打破思維定勢,用他人沒有用過的方法,發現新祕密。自己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有時需要自己提出問題等。)

(1)、 好奇心是學者的第一美德。——(居里夫人)

(2)、 我最怕/人們睜開眼睛/毫不驚奇/對白晝習以為常/活着/不追求童話的幻想/而出入 ——(羅日•傑斯特文)

7、 説説你從小男孩切蘋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麼。安排練筆。寫一寫,再交流。

8、把你感悟最深的語句多讀幾遍(最後一節),建議背一背。

學了課文,你想探索什麼?(想知道第一個發現這祕密的人是誰嗎?還想探索其他嗎?)

第4篇

今天我所説的是蘇教版第八冊《蘋果裏的五角星》,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鄰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兒園裏學到的橫切蘋果的方法傳給我的事,告訴人們: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全文內容淺顯,敍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給人啟迪,是適合學生朗讀的好教材。根據教材編寫的意圖和新課標的有關要求,結合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我將制定以下一些目標。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注意“魅”字的讀音,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清晰”“魅力”造。情感目標:能從課文內容中得到啟示: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其中能從課文內容中得到啟示: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為了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重點和難點,上課前佈置學生帶幾個蘋果到學校,在上課的時候讓他們親手操作一下,親自感受一下。把課文第5自然段的內容打印出來。

第一課時我採用以讀為主線,採用三個層面的朗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通過學習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以自主形式正確朗讀有關詞語,並嘗試理解課文。通過初讀,再讀,感知讀等形式來理解課文。用韓國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哲買報的故事導入新課,然後提問:從這一故事中,你們發現到什麼?對於學生的回答老師不做評價,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把句子讀通順。在初讀課文時指導學生讀準“魅”。再讀課文時要求學生感覺自己沒有閲讀障礙了,再試試提出一些問題。感知讀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課文圍繞切蘋果展開的,哪些段落是講切蘋果前的?哪些段落是講切蘋果時的?哪些段落是講切蘋果後的,指導學生給課文分段。在第一教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精讀課文重點段落,採用同學間合作探究的方式領悟課文內容。

接下來,我將重點對一下第二課時做如下説明。我將採用複習導入,抓重點段動手操作,練説解讀,研究研究,佈置作業4個環節來學習課文。

在複習導入時,我通過“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這一問題導入新課的學習。

在第二環節的教學中,第一段我抓住重點詞:兩個“新”字,展開教學。然後通過感情朗讀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然後直奔重點段——第二段來教學。我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蘋果,四人一組練習切。關照同學們不要一齊切,最好先切一個,觀察觀察再切第二個,再觀察再切第三個、第四個。然後請學生彙報剛才切蘋果的情況。估計到許多學生第一次切,是找不準腰的,所以我讓他們小組一個一個切,觀察後再切。我事先對此做過多次嘗試與測量,最好在蘋果的黃金分割點上才能切出好看的五角星。所以等他們彙報完後,我讓他們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蘋果,繪製一張圖譜,説明什麼是攔腰切?怎樣才能切出五角星。而讓學生繪製圖譜也有利於學生從動手實踐的角度深刻理解這種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與一般的切法形成對比。通過這樣的動手操作,讓學生了解什麼叫攔腰切。

接下來我就直奔第5自然段,在這一段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這一句話,我出示第5自然段的內容,並且這一句話用紅色顯示,引導學生多讀。因為魅力這個詞不好解釋,而本課學習,如果每個孩子不能真實的理解這個詞,孩子也很難理解什麼是作者告訴學生們的創造力。所以在這點教學上,我不急於忙着讓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們反覆讀課文,小組之間進行討論,當然也允許學生藉助有關手段來理解這個詞。同時“魅力”這詞用紅色顯示。在學生交流的時候加以點撥指導。

怎麼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説,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請同學們自讀第四自然段,我想學生一定能夠自己理解這一自然段的內容了。在研究研究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向學生提了兩個問題。同學們,老師有兩個問題沒搞清我想請同學們幫老師來解決“一般人為什麼不攔腰切蘋果?這個五角星最早是由誰發現的?”兩個問題。可以嗎?用這一富有鼓動性的提問來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探索:一般人為什麼不攔腰切?組織學生以四人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從剛才觀察學生切蘋果中估計到學生會回答:不攔腰切好看,不攔腰切能體現公平,不攔腰切也是一種習慣,人們習慣了,也感覺到這種方法順手。

人們不會想到切蘋果還會有什麼創造,怎麼方便怎麼切……估計學生會有這樣的回答,所以我設計這樣一番總結語:親愛的同學們,太感謝你們了!我聽出來了,因為好看、美觀,人們發現不到醜拙之中也有美;因為公平,人們少了發現;因為習慣,人們缺少了思考,少了創造發明……我被你們創造性的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説,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感動了。我想請你們根據自己的發現的喜悦之情,用你特殊的那份感情,重讀這篇文章。

關於這個五角星最早是由誰發現的?這一問題參考書中沒有告訴這個五角星是由誰最早發現的,而瞭解這一問題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意義的,所以就佈置學生課後藉助計算機上網查找這一活動性作業,激發他們主動探索的精神。

以上所説是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預案,但我的教學設計很難預見到課堂教學的全部,我的教學設計不可能事無鉅細地羅列出所有的細節,許多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知識都是在師生互動中自然生成的,我將在具體的教學中將根據學生情況不斷調整,力求有所突破。

第5篇

昨天在四(2)班上語文課,教的課文是《蘋果裏的五角星》。文中小男孩攔腰切蘋果,切出了一個新發現:蘋果核像一顆五角星。我讓學生也切一切,果然發現了一顆五角星。學生很興奮。我趁勢問他們:

因為這樣切蘋果比較穩妥,蘋果不會滾動,也就不會傷手。

因為我們經常看到爸爸媽媽這樣切蘋果,所以總學着他們的做法。

是呀,蘋果裏的五角星早就藏在那裏了!為什麼我們不能夠發現呢?那是因為我們總是循規蹈矩,那是因為我們早已習慣了!總是沿着一條路走,肯定發現不了新大陸。就像當年把魯班拉破手的茅草早就長出來了,可我們沒有發現,魯班卻發現了,因而發明了鋸子。就像萬有引力早就存在了,我們沒有發現,而牛頓卻從人們熟視無睹的蘋果落地的現象中發現了這個祕密。事實上,世界上無數個發明都有着原型啟發,都有着一剎那甚至是一種錯誤的動作。就是因為許多人少了那麼一點,就與創造發明擦肩而過。

蘇教版把這篇文章選入教材真是獨俱匠心啊,想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示: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只要我們換一種思維、多一個角度、變一種方式、也許就會發現一片新的天地。創造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像蘋果星的五角星早就藏在那裏,就等着我們用攔腰切斷的方式來發現。

創造力是學生探索世界,獲得成功的一把金鑰匙。培養孩子的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保護孩子創造萌芽,肯定孩子的獨到想法、鼓勵孩子大膽嘗試……這是我們老師和家長的一種責任!

當然,讓學生手中擁有一個攔腰切着的蘋果,不是學習一篇文章就能夠做到的!但是我們的生活中需要換一種切蘋果方法。

第6篇

今天我所説的是蘇教版第八冊《蘋果裏的五角星》,課文主要講了鄰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兒園裏學到的橫切蘋果的方法傳給“我”的事,告訴人們: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全文內容淺顯,富有兒童情趣,敍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給人啟迪,是適合學生閲讀的好教材。

根據教材編寫的意圖和新課標的有關要求,結合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在第一課時初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我把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引領學生聯繫上下文或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和句子,同時着力培養學生的有序表達及有效讀悟能力。2、滲透情趣性訓練意識,促進學生有效內化文本,逐步感悟和領會“創造”的真正含義,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課文第五自然段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該段結尾“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説,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這句揭示文本主旨的話,卻是教學的難點所在。

由於本次是專題性研討,其主題是“教學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而我本人也嘗試開展了一項“常態語文課堂教學中情趣性訓練實踐研究”的校級課題研究,考慮到兩方面的主題研究不但不衝突,而且還和諧統一,所以第二課時預設時我力求滲透情趣性訓練意識,有效促進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讀讀、想想、畫畫、説説、議議、寫寫的情趣氛圍中有效內化文本,同時讓學生“有序表達”、“有感情地朗讀”及“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能力也能得到紮實的訓練。

根據教材特點、重點和難點,我採用循序漸進的突破法進行教學,滲透情趣性訓練意識。以 “循規蹈矩”一詞為切入口,通過文中語言文字的描述對比及指導朗讀,促進學生有效內化文本,體會文中切蘋果的兩種不同方法所產生的不同結果。以“魅力”為催化劑,引領學生逐步感悟和領會“創造”的真正含義,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學生通過質疑激趣、聯繫生活、畫畫説説、品品讀讀等一系列簡單易行的教學方式,語感、理解、表達、朗讀等方面將會得到有效的促進。

實施教學時,我將採取五個教學環節來引領學生學習,其步驟依次是:一、由題導入,質疑激趣;二、由句扣詞,聯繫生活;三、比較做法,初悟“創造”;四、讀悟魅力,深悟“創造”;五、活用板書,名言勵志。

第一個環節“由題導入,質疑激趣”其實就是複習導入的環節,我採用開門見山的簡潔方式——學生齊讀課題後,讓學生談談讀了課題有什麼感覺?然後再帶着這樣的感覺再次齊讀課題。這一環節設計的意圖是:以課題質疑激趣,同時作為精讀鋪墊環節自然過渡的“前奏”。

在第二個環節“由句扣詞,聯繫生活”的教學中,我緊跟着第一個教學環節自然過渡:對於蘋果裏的五角星,作者也覺得特別新奇,因此他有這樣的一番想法——課件相機出示語句:(我見過許多人切蘋果,他們對切蘋果都不生疏,總是循規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們一切兩半,卻從未見過還有另一種切法,更沒想到蘋果裏還隱藏着“五角星”!)齊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説説“循規蹈矩”一詞的意思並聯系生活説説哪些做法屬於“循規蹈矩”的做法?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以 “循規蹈矩”一詞為切入口,激活生活經驗,同時作為實施後續讀悟環節的“藥引子”。

第三個環節是“比較做法,初悟創造”。我以“循規蹈矩”一詞為切入口,通過文中語言文字的描述對比,促進學生有效內化文本,體會文中切蘋果的兩種不同方法,同時初步感悟“創造”。首先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循規蹈矩”與“不循規蹈矩”不同做法的相關語句,並以蘋果示意圖指名讓學生用紅粉筆演示兩種切蘋果的方法。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避免單調機械的講解式教學,以直觀形象的圖示法來創設趣味性的情境,同時檢測學生獨立解讀文本的能力。接下來,借交流評議契機讓學生了解這兩種切法的其他不同説法。在此基礎上,提供一些詞語,讓學生連貫地説一説這兩種不同的切法。這樣設計的意圖是:以學生畫的兩種切蘋果的圖示方法為載體,促進學生更透徹的理解文本、內化文本,同時有效培養學生的有序表達。弄清楚了兩種不同的切法,我就指名兩位學生上台演示兩種切蘋果的方法,讓學生觀察並説説看到了什麼?相機出示文中句子:“真的,從橫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蘋果核果然像一顆五角星。”以這個句子為載體,進行品詞品句及朗讀訓練。接下來稍作小結後,相機進行有序表達的訓練,即“對於這兩種情況,誰也能用連貫的話來説説自己的感受,最好也能用上“卻”這個詞。”學生有序表達的基礎上,再出示文中相關語句,激發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樣設計的意圖是:以學生演示進一步激發大家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直面文本,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同時通過一系列情趣性訓練交織於讀悟的各環節,紮實訓練學生口頭表達內化文本及有效讀悟的能力。如果説上面的教學環節是鋪墊,那下面的環節則能有效滲透,引領學生初悟創造。我讓學生説説“喜歡哪種切法?為什麼?”,相機引導滲透“不循規蹈矩切蘋果,也就是攔腰切蘋果,發現裏面有五角星,這其實就是創造的結果。”這樣設計的意圖是:擴散學生的思維,把學生思維逐漸引向深入,藉機提煉文章的主旨。

因為課文第5自然段是課文教學的重點,而文末最後一句話“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説,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又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因此我在“讀悟魅力,深悟創造”這一環節以“魅力”為催化劑,逐步引領學生感悟和領會“創造”的真正含義。首先我讓學生從第一次這樣切蘋果的人談起,相機揭示作者的感觸,並出示這句話:“使我深有感觸的是,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談談對“魅力”的理解,進一步得出這魅力不僅僅是蘋果中五角星的魅力,更是創造的魅力,從而引出教學的難點,並出示:“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往小處説,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教師舉實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説話訓練:“創造力,往小處説,就是換一種 的方法,比如我有一次 。”學生自由練説的基礎上,教師追問:“那從小男孩切蘋果的方法中你想到了什麼?把想到的寫下來。”交流的基礎上,點撥滲透:創造力,往大處説其實就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以“魅力”為催化劑,滲透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訓練,實施文章重難點的突破。並以親身經歷進一步促思,以寫話交流進一步促悟,引導學生逐步感悟和領會“創造”的真正含義,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最後一個環節我將藉助板書,進行總結。同時讓學生齊讀三則有關“創造”的名言,以此為基礎,再激qing談話勵志。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不言而喻,就是以情趣性板書為載體,總結全文,以名言強化文章主旨的價值引領,激勵學生積極創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