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孝的作文26篇 "至孝之道:家庭情繫,愛心無邊"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W

孝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之一,代表着對父母的尊敬與關愛。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孝在中國人的價值觀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本文將圍繞孝這一主題展開,探討其深刻內涵和現代意義,希望能引發讀者對孝的思考和傳承。

關於孝的作文26篇

第1篇

常言道,百善孝為先。《弟子規》中亦有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可見,“孝”對一個人的品學修養來説,至關重要。“孝”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人本能地產生感恩父母的思想和報答父母的行為。“孝”是一根教鞭,教人懂得感恩,鞭策我們在精神追求中不斷進步。“孝”能促使人積極向善、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有“孝”伴身,我們在漫漫人生道路上必能走得更遠、攀得更高。

東漢末年的陸績,小時候到袁術家裏做客,臨走時偷拿了幾個橘子,被袁術發現。卻原來,他是要帶回家給母親吃,袁術也被其感動。後來他發奮讀書,求取功名,終有所成。“孝”或許不是他取得成功的絕對因素,但絕對是其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

古時候,有一個叫閔損的人,他的生母不幸去世,父親就娶了繼母。後來繼母又有了兩個孩子,繼母偏愛自己的孩子而冷落他。數九寒冬,父親讓他驅車,但因瑟縮發抖而韁繩脱手,父親以為是他怠慢了,就用鞭子打他,卻見蘆花紛飛。原來繼母給他做的棉衣用的是蘆花,而給自己孩子做的所用是棉花,知道原委後,父親便欲休掉繼母,閔損卻苦苦哀求父親留下繼母,這樣兄弟三人才不會都受凍。這節操何嘗不是捨己為人的最美詮釋啊!

漢文帝劉恆,在母親重病卧牀後,仍能百忙之中親自侍奉母親。母親的湯藥在他親自嘗過後才放心地餵給母親喝。他的仁孝感動天下,遂天下大治。而他貴為九五之尊,究竟是什麼讓他屈尊在母親牀前精心侍奉呢?是什麼使得國泰民呢?是他的“仁”,是他的“孝”,是“孝”讓他名垂青史。

“孝”,不侷限於古時,縱在當今現代亦被人詮釋的淋漓盡致。新中國的開國大將軍許世友曾經四跪慈母。身為一方將領,在探親時仍能給母親磕頭問安,可見他對母親的真摯感情。他的孝心不僅在軍中廣為傳頌,更是為廣大人民羣眾樹立了精神楷模。

縱觀歷史長河,無論平民百姓亦或是王侯將相,但凡有所成就者,無一不有“孝”之品行。“孝”是一種精神象徵,是發自內心地對父母的感恩回報;“孝”是一種積極的精神引導,引領我們在茫茫大海中乘風破浪,在坎坷人生路上披荊斬棘。

堅定我們的“孝”心吧,那既是對父母生養恩的回饋,也是對我們的人格要求。讓“孝”口常開,“孝”心常在。知“孝”者,海納百川;為“孝”者,“孝”傲天下!

關於孝的作文26篇

第2篇

從小到大就聽大人們説“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這文明的社會裏,我們習慣了被父母寵愛,卻忽視了我們應該孝敬父母。

我們每個人的記憶都是從五六歲的時候開始的,然而那些之前的事情我們卻毫無記憶。當我慢慢長大,漸漸到了叛逆期,開始和父母作對,不聽父母的話等等。有一天,當我又和父母爭吵過後,奶奶語重心長的帶我到一邊對我説:“你的父母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為了你好,而你卻經常跟他們作對。”然而我卻沒什麼表情,奶奶看到這就對我説:“算了,給你講一個故事吧。你小的時候有一天晚上發了高燒,那個時候已經是凌晨的時候了,你爸摸了摸你的頭髮現你發燒了,就趕緊把你送到醫院。趕到醫院的時候醫生對你爸説要是再晚一會這孩子就不行了。但是幸好最後把你救回來了,那幾天你爸媽幾乎都沒閤眼,一直在一旁守護着你。”聽過這個之後我心裏感覺酸酸的,雖然這個不是那麼驚天動地,但卻體現了父母對我無私的愛。再想想之前與父母的爭吵,真覺得我自己做錯了,眼淚不禁就留了下來。這麼多年,父母一直給予我們關愛,這種愛是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父母親為了我們時刻操勞。他們是我們的啟蒙老師;他們是我們的.避風巷;他們是我們遮風避雨的大翅膀。

現在想想,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悦的,是父母。生活並非想象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在生活上可以少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當父母生病時,我們是否應擔起責任,照顧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麪,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

我們應該行動了,孝心無價。因為人是很容易衰老的,也是很容易慢慢記性不靈,行為遲緩,需要照顧的。理所當然的,我們這顆樹苗長大了,也要懂得為父母這顆漸漸老去的樹遮風擋雨。風霜的欺壓,夏雷與冬雪,這棵老樹,有了我們的保護與照顧,有了我們的回報和感恩。應該得到了些許的安慰。快樂。要懂得,我們的生命由父母中來,自然也要守護他們的生命。

第3篇

良好的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文化精神風尚,是一筆無形的財富。“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沐浴着傳統美德,承載着長輩期望,我們在成長的路上陽光滿滿。

我家是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生活過得安穩而平和。爸媽常給我講些讀書做人的道理,它讓我在耳濡目染之中,播下了善孝的種子。

“動天之德莫大於孝,感天之德莫大於誠”。我的爺爺已到古稀之年,白鬢蒼蒼,身上有病,偶爾還會發脾氣。但家裏人從不會頂撞他,每週定期幫他換洗衣服,每天為他做好三餐,打掃房間。爸媽總教導我們,要多體諒關心老人,百善孝為先,要好好傳承孝道。現在我們週末一放假回家,就會回老家爺爺那兒報到。給他講講近來發生的趣事,拉拉家常,陪他下下棋,練練毛筆。跟我們在一起,爺爺似乎忘記了身體的'不適,話也多了起來。屋子裏不時飄出笑聲,爺爺沉浸在天倫之樂中。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從母親身上體悟到了這句話。我們老家村裏面有好幾户留守兒童,都是父母在外地上班,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顧的,老人家帶孩子總會沒那麼周到。媽媽每週回到老家照看爺爺時,都會包上些餃子或蛋糕什麼的,她也給那幾户小孩子送上幾碗熱騰騰的餃子。每當我們敲門送東西的時候,那些小孩子眼裏彷彿放了光。他們很開心地吃起餃子,看到孩子們滿足的笑容,媽媽也笑了起來。他們吃完餃子後,我和表弟常會留下來陪他們玩一玩,或做遊戲,或教他們識字等。跟小孩子在一起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到了跟他們説再見的時候,他們常常睜着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不捨地問道:“大姐姐,你們什麼時候還會再來啊?”每當這時,我都是於心不忍,留戀地看着他們,最後才依依不捨地道了別。我體會到了母親幫助別人的快樂,儘管自己並沒有得到什麼實質性的回報,卻能從中獲得了心靈上的滿足和精神上的慰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她教導我要多做善事的話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坎裏。它使我樂意幫助他人,濟人於急,也讓我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

善愛潤心田,家風恩澤長。長輩的教育如春風化雨,潤物成長。它塑造着我的靈魂,也營造了家庭和諧的氛圍。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只有家風純正,才能以家風正民風,以民風樹世風。願純良家風盛行,讓傳統美德在新時代不斷綻放光彩,譜寫文明和諧新篇章!

第4篇

孝敬父母,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可是真正能孝敬父母的又有幾人?不是不想孝敬父母,就是整天説沒有機會,沒有時間去孝敬父母,難道這些就能做為藉口嗎?

記得在深圳市展華實驗學校的時候,有這麼一位工作人員:

她叫李傳梅。李傳梅阿姨為了照顧婆婆,不惜自己有多麼勞累,十幾年如一日,她無時不刻,無微不至地照顧着她那又聾,又瞎,又啞的婆婆。由於她的婆婆腿腳不便,於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李傳梅阿姨都要揹着她的婆婆。在來到深圳的火車上,她的婆婆將分泌物拉在了褲子上。李傳梅阿姨因不希望婆婆被人笑話,於是連夜將婆婆的褲子脱下來洗了,再為婆婆換上乾淨的,乾的褲子。

李傳梅阿姨曾説過這樣一句話:“不論我有多苦,有多難,只要婆婆開心,我就開心。”

也許你會説這是假的,是李傳梅阿姨裝給別人看的。那麼,我不得不説,你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要是她真的是裝的的話,那麼李傳梅阿姨就不可能瞭解她的婆婆,就不可能知道她婆婆的各個動作都表達着什麼樣的意思了。

也許你會問:“難道像李傳梅阿姨那樣才算孝敬父母嗎?”

不,不是的,只要你有那份要好好報答父母,照顧父母,關心父母的心便是孝。但光在心裏有孝還是不夠的,你得在行動上將它表達出來。因為孝敬父母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父母開心,高興,讓父母生活得更好。其實很小很小的一個動作就能傳達孝。如:你努力學習,取得優異的成績,讓父母十分高興,這便是孝;你在父母下班回家時,將拖鞋遞到父母跟前,這便是孝。你在父母忙碌了一天後,為父母端上一杯熱茶,這便是孝;你在家裏時,多幫父母分擔些家務活,這便是孝;哪怕你在父母生日時沒有禮物,只有聲祝福語,這也是孝。

即使再小的`事情,只要你有那份心意,那麼那件事情的意義也會變得重大。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讓我們用行動傳達孝的信息,讓我們用行動將中華民族的這種美德傳承下去;同學們,讓我們用行動,為孝撐起一片新的藍天,我們的孝心,絕不能被時代的潮流所沖走;我們的孝心,只能與時俱進,變得更加堅固!

第5篇

借古人的一句: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一語道破了孝的重要。是啊,如果我們對自己最親的人不善,那麼還能對誰好了?何況我們生活在這個以孝為名的城市,孝更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事情。按照《弟子規》的説法,孝有如下幾點:

小孝孝身:從字面上解釋就是在生活起居上孝敬父母。如:平時幫助整理家務,洗衣服,疊衣服等。這些聽起來不難,可是真正能堅持下來的就很少了。對此,我有深刻的體會。國小時,老師佈置過一項任務,回家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的事情,減輕父母的負擔,我就選擇了幫母親洗菜,淘米。雖説是簡單,可是我洗出來的菜,淘出來的米多多少少還是有些雜誌,人需母親再幹一般,可以説是幫了倒忙。漸漸地,我洗菜,淘米的技術越來越好,無需母親再次費力,可是,與此同時我也開始厭煩這項枯燥乏味的工作,母親也沒有督促我,我也就停止了這些工作。時至今日,我還有些愧疚。在今後的日子裏,我會重新將此事進行下去,不會止步!

中孝孝心,就是讓父母在心感到你是愛他們的。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總是總是處處為兒女着想,可到頭來好心當成驢肝肺。一個陌生人的微笑,可能會讓我們感動不已,而父母的一個微笑,我們卻熟視無睹;朋友的一個幫助,可以使我們永生難忘,而父母的幫助,我們卻認為是理所應當。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個相交幾個月的朋友,我們可以為他們兩肋插刀,在所不辭;而與我們相伴十多年的父母,我們可以當黃牛使喚,毫無顧忌。在如此之大的反差面前,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將父母的愛當成理所應當。在物質生活質量猛增的今天,我們有必要向古人學習,學習他們的孝心。

在最近很火熱的電影《摔跤吧!爸爸》,這片子之所以口碑好,是因為其中有很多直擊人心的鏡頭。比如女兒不滿父親的説教,將壓抑心中以久的不滿發泄在打鬥之中,小時候我爸對我特別拐,叛逆的我沒少捱打,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他就不打我了,還才慢慢發現是他老了。與其毫無目的刷微信,贊朋友圈,不如放下手機多陪陪父母!生我愛我的人!

第6篇

世界之大,人海茫茫,説孝的人太多,懂孝的人卻真的太少。中國有二十四孝,為人所傳唱。所有人都在感慨懂孝之人多麼高潔、偉大,可他們卻忘了時刻提醒自己,今天,我行孝了嗎?

如今,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的腰包也鼓了,但孝德卻也減少了。報紙上、電視上、廣播裏,隨處可聞子女為了財產而與老人勢不兩立,甚至有的人顛覆了良心,對父母大打出手。錢財彷彿是他們心中無比渴望的女神,而父母不過是兩個目光呆滯的小丑。他們忘了,是誰曾賦予他們生命,讓他有機會認知世界;是誰曾含辛茹苦,讓他有機會讀書受教育;是誰曾在每個寒冬提醒他們多加幾件衣裳,讓他們有強壯的體魄面對新的挑戰……他們忘了。在那一刻,他們用最高尚的品質與最齷齪的物質做了衡量,於是,他們丟下了良心,用最犀利的語言謀殺了自己的靈魂。他們不知道,在他們背離人性的那一刻起,這世間的美好也再也不屬於他們。

我深呼吸,盡力讓這些骯髒的畫面從自己的腦海中消失。空氣很新鮮,於是,我立刻想起了一個人,他是田世國,在他身上,你找不到一點陰暗的.地方。他曾極力隱瞞母親,只為讓她的身體好起來。她的身體裏有他的血液在流動,這樣的力量使他們不會為了利益而反目,更多的是一種感恩、付出與回報。

我也在不停地思索,為什麼有的人為了利益可以忘了情誼,有的人卻可以為了這一“孝”字而獻出自己的健康,甚至是生命。也許是人的素質、認知程度有高低,但這並不是主要的。關鍵是,有人把“孝”當做是一種責任。在每一個危急關頭,每一個需要他的時候,他總會站出來。金錢誘惑不了他們,名利迷失不了他們。愈是艱苦他們愈是堅守,這便是“孝”之極致。但可惜,能做到的人太少。

當你累了的時候,請你朝家的方向看看吧,那裏有愛你的家人,他們會聽你訴説,陪你難受,體會你的辛苦;當你累了的時候,請你看看老師的辦公室,他們還沒停歇,是為了讓我們學到更多知識;當你累了的時候,請你看看身邊的朋友,他們仍在對你微笑,對你不離不棄……這世上,還有什麼比得上這些事。“孝”的概念,早已不是片面的對父母而言,它是對我們身邊的所有人的愛護。

親愛的朋友,請擦亮你的雙眼,別再讓名利矇蔽它們。

第7篇

有人説,愛如茉莉,清雅潔淨;也有人説,愛如玫瑰,熱烈奔放。在我眼中,愛是一杯清香四溢的綠茶,透露着絲絲暖意,令人心曠神怡……

今天早上,我早早地起了牀,一走出房間便聞到了一股清香,來到院子裏一看,外公正在打太極拳,一旁的石桌上放着一杯香氣四溢的綠茶。我走到石桌旁,靜靜盯着杯中的綠茶。淺綠色的茶水中,片片茶葉如同身着綠色紗裙的少女,時而浮起,時而沉下,時而舒展,時而合攏,在這杯曼妙的綠茶水中飄逸、盪漾。清新的香氣撲面而來,頓時令我神清氣爽。自從外公來我家小住後,泡綠茶便成了媽媽的必修課。這,也一定是媽媽給外公泡的吧!望着這杯綠茶,我的腦海中漸漸映出了一幅幅温馨的畫面……

外公剛來時,媽媽就養成了每天早上給外公泡茶的習慣。於是,每天早上,外公都能喝上一杯香氣撲鼻的綠茶。當時我很羨慕外公,也很想嚐嚐綠茶的味道。可每當我想喝綠茶時,媽媽總會把我攔下來,對我説:“這是給你外公喝的`,你可別貪吃!”每當這時,我只好吐吐舌頭,溜到一邊。可漸漸的,我見得多了,也明白外公是長輩,便不再對綠茶垂涎三尺了。而媽媽還是每天泡一杯綠茶給外公,於是每天早上,我都會在一陣清新的茶香中醒來。

前段時間,外公生病了,每天躺在牀上挺寂寞的。媽媽便找來了幾本外公最喜歡的毛澤東詩詞,每天下班後就讀給外公聽,有時還會找來幾張報紙,陪外公一起看。有一次,媽媽感冒了,卻還要堅持給外公讀詩詞,聽着媽媽沙啞的聲音,我偷偷心疼地勸媽媽快休息吧,媽媽笑了笑,説:“我多讀一會兒,沒事,只要你外公高興就好!”讀完詩詞,媽媽又忙着給外公端來洗臉水,洗腳水,等外公洗完後,拿起髒衣服去衞生間搓起來。

是啊,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孟宗哭竹生筍,丁蘭刻木示親……這一個個孝子的故事一直激勵着我們,孝心無價,讓我們將孝愛的火炬傳遞下去,讓孝愛的花朵在心中華麗綻放!

“喂,孫女,還沒聞夠茶香啊!”我這才意識到我盯着茶很久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但視線卻還離不開那杯飄逸着幽香的綠茶。哦,是啊,孝愛就像綠茶一樣,温暖、美好……

第8篇

中國的漢字文化課文博大精深,一個普通的漢字就有獨特的含義。例如,孝字;它是由一個老字和一個子字組成的,老字在上,子字在下,這就代表着孝就是孩子把老人放在心上,關心愛護。那麼,擁有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國是怎樣看待孝的呢?

當今我國要建設文明和諧的現代社會。可是現代社會是什麼?古文有所介紹。鰥寡孤獨皆有所養;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但是,現在中國有幾十萬的留守老人和空穴老人無人噓寒問暖。我國政府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採取了許多行動,可是都收效甚微。那到底應該怎麼辦呢?我認為應該分三步。

第一步是先對我國國民進行關於孝的思想教育,並且把教育重點放在中國小生身上。這是因為思想是一切行動的基礎,沒有思想的奠基,一切行動計劃都是浮雲。中國小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而且較成人來説容易教育,再加上中國小生的行為會對他們的家長造成一些影響,這樣一來就相當於又間接教育一部分成人,所以就事半功倍。我認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國家通過教育部在國小和國中開設道德教育課。其他方法也不少,比如:製作關於道德的動畫片,在網上建立相關網站或發佈相關公益廣告……

第二步是斷絕過命的後顧之憂或者説是藉口之源。很多人都以工作忙沒時間等理由掩飾,不想回家看望父母。可是,你們又沒有想過父母為我們犧牲了他們最寶貴的青春年華,甘心為我們做牛做馬,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大他們有沒有吝嗇一點時間起我們於不顧?為了杜絕這種人找藉口,國家應設立孝日,來給國民孝敬父母的時間。

第三步是孝敬父母的事例進行表揚。最好的方法就是開展關於孝的.評選活動。例如現在的中國十大孝心少年。可是,這遠遠不夠,我們應加大評選範圍:每鄉每鎮都評選孝心國民,並進行獎勵,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不過如果國家這樣做可能會讓外國人恥笑:中國國民孝敬老人還需要國家鼓勵獎勵?太可悲了!因此,大家還是自覺些吧。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但是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是大海汪洋,我們何以為報?也只有常回家看看、常陪在父母身邊才能讓我們的心不在愧疚吧。

第9篇

孝,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有一句俗話説的好:“百善孝為先”。今年春節,我就做了很多孝事。

初八早上七點多,剛結束了惠州之行的爸爸媽媽都還沒起牀,姥姥也出去鍛鍊身體了。“哈哈,天助我也!”我想“可以順利實行我的孝順計劃之a計劃了。”a計劃,就是給爸爸媽媽做早餐。我悄悄地關上他們房間的門,走進了廚房。做什麼好呢?左思右想,蒸幾個雞蛋吧。我打好了雞蛋,兑入適量的`水,攪拌開後,放入了蒸鍋,等着雞蛋蒸熟。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我滿腦子都是爸爸媽媽看到我做好了早餐後高興的模樣,別提多高興了。

二十分鐘之後,雞蛋蒸好了,我加了點香油,便把它擺上餐桌。接着走進爸爸媽媽的房間,一下子撲倒媽媽身上,媽媽被嚇了一跳,我欣喜地對她説:“媽媽,快起來看看,桌上有什麼?”媽媽似乎聞到了雞蛋的味道,笑着説:“韜韜給我們做飯了是吧,呵呵,真棒!”聽見媽媽一連串的誇讚,我心裏真是高興地無法形容。

爸爸媽媽吃完了我為他們準備的早餐,又誇了我幾句,就去上班了。

接着該實行b計劃了。正準備“開工”,姥姥回來了,不過姥姥剛回來就又出去了,我長吁一口氣:“真險,差點被發現了。”姥姥剛走,我又“忙活”起來,洗了抹布,把家裏的桌子、櫃子、椅子都擦了一遍,然後拿着掃帚把地掃了一遍,又拖了一遍。“哎呀,不清不知道,一清嚇一跳,屋裏到處都是‘陳年老灰呀’。”我感歎到。累的我是腰痠背痛,可想而之,媽媽平時做家務得多累呀。不知不覺中,蒸米飯的時間到了,我往電飯煲里加了幾碗大米,放上適量的水,插上電源,只等米飯蒸熟了。

過了一會兒,爸爸媽媽回來了,他們看我蒸了米飯,和乾淨的地板、桌椅板凳,誇道:“韜韜長大了,會幫爸爸媽媽做家務了,真乖,真孝順!”“我都十一歲了,幫爸爸媽媽幹活是應該的。”媽媽一下子把我攬入懷裏,我心裏比吃了蜜還甜。

到這裏,我的孝順計劃都完成了,我心裏也很滿足,很高興。我希望大家都有一顆孝心,這樣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諧。

第10篇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俗話説:有孝的家,貧寒也温暖,無孝的家,富足也缺憾。

父母為我們傾注了一生的心血,都説母愛是偉大的,而我也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在她的懷抱中我享受着濃濃的.愛意。至今母親生下我已經有十六個春秋了。聽爸爸説,媽媽懷我三個月的時候就不再吃零食了,每一天只吃着沒有味道的粥飯,為的是能讓我生長的更健康。五六個月的時候,媽媽吐的厲害,不能吃飯,每一天只能考打吊水來維持營養。媽媽懷我是多麼辛苦啊!

其實,這還不算什麼,媽媽是剖腹產的,把我生下來後,四天都不能動彈,還不能吃東西。飢餓的難受和手術後的疼痛使媽媽四天四夜未曾閤眼。

聽到那裏,我的淚水悄悄濕潤了臉龐,真沒想到我的誕生給媽媽帶來這麼多的痛苦和折磨!

我漸漸長大,很快我上國小了,媽媽每一天都早早的起牀為我做早飯,中午一回到家,我就能夠享受着媽媽準備好的美味佳餚,媽媽卻還在吃我早上生下來的稀飯。可那個時候,我太小了,還不懂事,不明白媽媽的良苦用心,有時候還鬧事,甚至取笑媽媽,當媽媽悲痛的流着眼淚時,我還在一旁幸災樂禍。此刻,有時想起那時的傻事我常常偷偷地流着眼淚,以贖曾對媽媽犯下的錯誤。

記得有一次,媽媽特地為我做了一盤紅燒魚,我津津有味地吃着,媽媽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説:“慢點兒,別卡到了。”我邊吃邊點頭,但還不忘問媽媽一句:“媽媽,你不吃嗎?”“呵呵,媽不吃,我不喜歡吃魚,你先吃吧!”我當時也沒多想,吃完就匆匆上學去了,但回來拿鑰匙時發現媽媽正在吃我吃剩下的魚湯,並在湯水中尋找着細碎的魚肉,我看這一幕,我的淚水忍不住地流了下來,走在路上,淚水更加肆意的流淌,恨自己為什麼當時沒想到母親是捨不得吃而特意留給我吃的呢。

此刻,我已經長大了。懂得如何去孝敬父母了,媽媽累時,我會幫媽媽按摩,幫媽媽做家務,好吃的東西會和媽媽一起吃。爸爸累時,我會給爸爸錘錘腿,他口渴時,我會給他倒水……

“羊羔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義”白雲裝飾藍天,是因為懂得報答,小草離不開大地,是因為它不想讓大地媽媽孤獨。自然界的動植物都懂得報答,我們又何嘗不能報答父母,做個孝順的好孩子呢?

第11篇

它,是古代文人墨客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是人類經歷千年繁衍至今的最高標準;它,是炎黃子孫心中永恆的信念。不管世界如何變化,它依舊是人們心中的精神食糧。

因為它,唐代孟郊留下了千古傳頌的詩篇——《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純樸素雅的詩,千百年來引起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到了清朝又出現了“父書空滿筐,母線索我褥。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這般感人的詩句。

這便是從古至今人們所尊奉的“百善孝為先”,這便是千百年來文人墨客、歷代君王所推崇的孝道。

曾經有一次出門遊玩,風很大,我們都靠在山邊休息。抬頭遠望,看到一隻老烏鴉趴在一個山腰上已經奄奄一息了,當時我想,它一定會餓死的。這時,飛過來一隻年青的烏鴉,它將嘴裏的食物餵給老烏鴉吃,喂完之後又飛走了,這樣來回幾次,年青烏鴉不辭辛勞地餵食老烏鴉。

老烏鴉得救了,我也得到了教育,即使是被人們認為“不祥物”的烏鴉,都能懷有反哺母鴉的本能,何況身為人類,擁有高級智商,並推崇文明社會的我們。

當你登上了一個高峯,俯望山峯下的一切時,你不可以自傲,更不要得意忘形,要知道,你之所以可以登上山巔,不完全取決於你自身,不能忘記那些曾助你一臂之力的朋友、親人、甚至是陌生人。有了他們,才有了今天的`你,懷着一顆赤子之心去對待他們。

也許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便是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去孝順他們,去感恩他們,畢竟,與親人相聚的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當你發現你的父親已是滿頭白髮,行動變得遲鈍,不再具有驚人的體力時,當你發現你的母親已是滿臉皺紋,失去年輕的光澤,對周圍的一切開始不那麼覺察的時候,你應該明白,他們已經開始老了,他們已經慢慢走向人生的盡頭……

不要再留下遺憾,那將是你心中永久的陰霾,那是一種痛不欲生的感覺,你無力迴天,那時你才會發現人是那麼渺小、無能。

事實是那麼殘忍,那麼無情,既然我們無法改變,那就抓緊每分每秒,超越命運吧!

第12篇

他是家族中最小的孩子,同時也是最聰明的孩子,所以母親格外疼他,總把最好的東西給他。他慢慢長大,有一天,他告訴母親,他要做大事。他需要母親的支持,母親二話不説,傾其所有。他確實長大了,需要的越來越多,母親一如既往,來者不拒。可是有一天,母親累倒了,跟他説咱能不能停一下,讓母親歇一歇。他説這怎麼能行?我不能不能不發展呀?

這個傢伙大家一定都認識。他就是我們人類。而母親就是那個我們認為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地球。我們口口聲聲宣揚孝道。的確,中國自古繁華,一向自稱文明禮儀之邦。千百年來,無不在宣揚着孝道。以孝治國,以孝養家。“孝”已經成為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可是,我們光講對父母孝,對長輩孝,對國家孝。我們何曾對地球母親“孝”過。我們從母親那裏拿得最好的東西,還給她的卻是些什麼呢?垃圾、廢物以及肆無忌憚的破壞。我們用母親給我們的.東西換來了美好幸福的生活,可我們何曾善待過已經千瘡百孔、苦不堪言的母親?着難道就是我們提倡的孝道嗎?這難道是文明禮儀之邦國民因給做的文明嗎?

都説人類是聰明的,面對日益惡劣的環境變化,我們是否可以好好清醒清醒?

連綿不絕的地震,逐漸擴大的泥石流,隨時咆哮的海嘯,還有神出鬼沒的瘟疫。人類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頻發災難。都説科技發達了,醫療改善了,可是這一切着母親發怒的時候,人類這個頑童根本就無能為力,只能任憑母親抱怨、發泄。

世界上有哪位母親不疼自己的孩子?可是如果意味的疼愛,只會是溺愛,最中毀了孩子。母親隨時隨處會教育他的孩子。只是這個自認為聰明的孩子能聽懂嗎?

讓我們像愛我們的母親一樣愛地球吧。這也是我們的“孝”。

第13篇

俗話説得好,“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孝都是做人之根本。

古時候,有一個人叫王祥,母親死後,他父親又娶了一個繼母,繼母對他非常不好,但他還是很孝敬她,有一次繼母生病了,想吃活的鯉魚,可是當時天寒地凍,哪裏有鯉魚呢。王祥就去河邊,解開衣服,卧在冰上,過了一段時間冰融化了,躍出了兩條鯉魚,繼母吃過後,病就好了。

從上面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王祥的孝,知道了何為孝。對“孝”字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孝”字上老下子,子承老也。

現代社會中也不乏孝的事例。趙文龍,年僅十三歲卻支撐着一個家,他的母親患有尿毒症,父親走了,他就承擔起了每天照顧母親,做飯,收拾房間的責任。他的母親每週都要做一次透析,每次透析,趙文龍都會推着媽媽去。他幾乎沒有玩耍的時間,每天都忙着照顧媽媽,學習,撿垃圾。或許命運對他太不公平,但他仍以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

孝,並不是要驚天動地,只要默默付出;孝,並不是要説出來,而是要做到。

在這個追求物質生活的時代,大多數人整天都在想着如何賺錢,早已忽視了自己的父母,你是否看到了他們斑白的頭髮,是否感受到了他們對你的思念。不要説你現在掙錢是為了讓他們以後過得更好,你可知他們只想讓你有空多陪陪他們。

還記得多久沒回家見見父母了嗎?記得多還久沒打電話回家了嗎?還記得多久沒關心他們了嗎?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們撫養長大,為我們操碎了心,而我們又是怎樣回報他們的呢?有多少老人因子女不願撫養而進了養老院,甚至有的老人流浪街頭!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去哪了呢?立人之根本消失了嗎?

我們是否應該沉思,何時我們變了,變得這麼冷酷無情,何時我們變了,失去了立人的根本?

孝感動天、親嘗湯藥、齧指痛心、百里負米、蘆衣順母、鹿乳奉親等一個個“二十四孝”故事,警醒着人們何為孝,怎樣孝,不斷的讓人們反思。

在我們慢慢長大的同時,父母也一天天的`變老了,當看到他們粗糙的雙手,斑白的髮絲,微駝的脊背,是否感到了感動,是否感受到了他們的付出?

孝的沉思,讓我們感受到了孝的意義。行孝,不能等待!

第14篇

歲月的長河,源源流長,經無數次的奔流,翻騰,洗刷……流下的便是上下五千年的博大精髓。而孝無疑是其中一顆流光溢彩的明珠。但,何為孝?

每個人對孝的看法都是不盡相同看法,因看法的迥異,便有無數種盡孝的方式。但孝的本質卻是統一的。

孝是一則加法,它等於愛加感恩。古時有一個人,家裏一貧如洗。他以乞討為生。人們就笑稱他為楊乞兒。每一次他乞的飯菜都拿回家供奉父母。他忍着飢餓讓父母先吃,而自己則在一邊像小孩一樣又蹦又跳,使父母高興。是什麼能讓他拋卻尊嚴做到如此地步?那便是一顆懷有愛和感恩的心。或許這便是孝。

孝是一則減法,它等於理解減埋怨。小時候,父母在我們心中是一無所不能的存在。我們無所顧忌的崇拜着他們,依賴着他們。可漸漸的,我們長大了,與父母的戰火便就此拉開序幕。我們埋怨他們的不理解,埋怨他們的落伍,他們的.囉嗦?我們很難注意到他們的頭髮已不再烏黑,他們的背已不再高大,他們的皮膚已不在光滑……我們給陌生人尚能以耐心和理解,可唯獨他們,我們卻選擇了忽視。因為愛來的太理所應當,我們便少了那去莊嚴對待的心。以莊嚴的態度去對待,加以理解和耐心,或許這便是孝。

孝是一則乘法,它等於幸福乘滿足。記憶猶新的是有朋友曾對我説:我從未懼怕過黑夜,因為我的心中始終有一股幸褔和滿足。她總是迎着凜冽的冬風離家,踏着清冷的月光回去。幾十分鐘的山路,漆黑的夜,搖曳的孤獨,她走出了一條孝道。因為她知道家裏年邁的奶奶在等她,她是無所畏懼的。並非是一種包袱,而是能在其中收穫一種幸福和滿足。或許這便是孝。

孝是一則除法,它等於真心除冷漠。有一個大學畢業生不願撫養他的父母。他説: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努力,與他們無關,我為什麼要撫養?

是啊,為什麼?孝是不需要理由的。它要以真心的種子種在我們的心地深處。不需要理由。或許這便是孝。

在我心裏孝便是以愛建成的一艘船,而我,便是撐船人,載他們渡過歲月的河。無關責任,只為真心。

第15篇

百善孝為先,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將我們從一個咿呀學語的嬰兒撫養成人,看似一個簡單的過程中,殊不知,他們為我們付出了多少愛,多少關心。可你是否為父母撐起過一片天地?在我國古代,孝為基本禮節,也是人們平常最看重的道德準則。在那時,兒女吃飯時要等到父母先動筷,坐的位置也有講究,一定要比長輩低一些,表示尊敬。每天清晨,要比父母起得早些,立於父母卧室門外,奉茶,給父母請安。父母之言,在那時猶如帝王給其臣民的聖旨,不可謂不聽。

這種行為雖然有些不妥,可是在這些生活細節中,無不體現着“孝”這個字眼。在我國古時有孔融讓梨,黃香温席,卧冰求鯉……這些都是孝的典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儒家學派實現最高理想的過程。修身,修養的是自己的品德。可是,一個人如果連感激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的話,其品行又能有多好呢?如此一來,修身都達不到,更何況成大事呢?在二十四孝的過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岳飛,南宋湯陰人,幼年家貧,父親早亡,事母至孝。岳飛謹遵母命,刻苦習文,又學得一身武藝。十九歲應募從軍,不久,守父喪還鄉,後應募抗金。起初,岳飛因母親需要照顧,作為家中獨子不肯遠行。母親對他説:“一個人應盡忠,也應盡孝。如忠孝不能兩全,二者只能取一時,理應盡忠,盡忠也是盡孝。”岳母為使兒子記住這番教導,在他的背上刺下“盡忠報國”四個宇。岳飛謹遵母命,毅然應徵,以軍功授秉義郎,後升為統制。後岳飛作為主帥,統兵北伐,他率領的“岳家軍”能征善戰,收復大片失地。“盡忠報國”的岳飛,也被譽為忠孝兩全的名人。

可見,孝並不是只讓父母衣食無憂即可,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精神上得到滿足與快樂。縱觀古今,“孝”處處皆是,在吉林省長春市有一個叫李根的小女孩。李根的爸爸因患重病而長期卧牀不起,媽媽不堪重負,悄然離家出走。從此李根只能靠自己稚嫩的雙肩托起全家的負擔。因為爸爸半夜要咯血、扎針、吃藥。所以李根想了一個好辦法:用一根泥龍繩,一頭系在爸爸的牀頭,一頭系在自己腳腕。這樣,爸爸就可以拉動繩子,叫醒她了。孝,百善之首,做人的根本之道。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

第16篇

古人有云;百山孝為先。羊跪乳,牛反哺,知恩知善,孝方為人。的確,作為中國歷史悠久,藴意深厚的美德之一;‘孝’早已成為中國的代言詞。

孝道,古亦有道,今亦有孝。古有古人對孝的感知;今有今對孝的回報。孝道,千百年間,流轉回蕩在各色人物之間。停駐在每個的心裏,印刻在每個人的靈魂深處。孝看似無法觸及其邊,其實似千千萬萬條小溪江匯聚而成的蓬勃不息的海洋。由身邊不起眼的小事拼湊而成的。亦如年幼時期的吳猛,為父不在受蚊蟲叮咬之苦,使身為餌,餵飽蚊子,自身卻受到數不清的蚊包傳來的疼痛。但他仍在笑,是在關為心父親做的這種行為成功而感到喜悦的吧!

孝,百善孝為先,功名利祿也無其重要。古代孝兒朱壽昌大人曾為尋找多年以前的.母親而毅然放棄奮鬥多年的職位,放棄誘人的高官厚祿,一人獨自踏上尋親路。也許,在他的心裏任何東西都比不母親的地位吧。

‘孝’亦為‘笑’當爸爸媽媽不開心時,為爸爸媽媽分憂,使爸爸媽媽快樂是我們身為兒女的本份。‘老菜子’就是我們的榜樣,看到爸爸媽媽在大堂上鬱鬱寡歡的樣子,他便開始想辦法讓爸爸媽媽親快樂,於是便有了著名的孝事-戲綵娛親。老菜子真正做到了孝與笑混在一起的‘孝’,他不愧為孝子。

孝,古今皆有,但又各有千秋。古之孝,亦有愚孝。而今更多的是理孝。

孝,在今天更加倍受關注,也更受人們的推崇。如‘最美孝心少年’的舉辦以及其他一些活動等,活動中那些孝敬爸爸媽媽和長輩的少年們,他們是我們的小榜樣,他們值得我們學習。

孝親敬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傳遞正能量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需要。

孝要把握當下,如同曾説過-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我們不能等到親不待時才欲養。

談孝,讓孝住進我們心靈深處;讓孝伴在我們的生活左右;深深吸一口那藏匿在我們身邊小事中的孝,仔細品味,你會發現其中的甘甜與美味以及那暖暖的笑帶來的滋養。

談孝,讓我們盡孝。以小事彙集為浩蕩的大海,讓生活處在孝親的暖陽裏。

第17篇

母子三人從城裏來,母親感情失敗來到這個村子,並從此不喜言語。耐不住歲月的考驗,母親終於還是風華逝去。兄弟二人一直照顧母親。哥哥個性懶散,不願勞動卻愛慕虛榮。與哥哥不同,弟弟體貼入微,母親生活的大部分由弟弟照顧,哥哥卻是大孝子。

村中人都知道她有個大孝子,她很幸福,卻不知道她的煩惱。哥哥因虛榮裝模作樣,弟弟不聞不問一心一意照顧母親。家中一直維持着弟弟暗裏哥哥明裏,直到有一天平衡被打破。

‘你給我滾出這個家!我沒你這個兒子!’母親提着掃帚將大兒子掃地出門了。街房鄰居都來觀望發生了什麼。只見大兒子坐在街上,小兒子和母親站在一塊,面露兇相,一臉厭惡。

‘去找你那個死老爹吧!我不是你媽!’説完氣沖沖的回家了。一向温順的弟弟也投來鄙視的目光。什麼也沒説就走了,頭也不回。

鄰居扶起哥哥,關切的問:‘發生什麼矛盾了?’哥哥一把甩開鄰居的手,大喊道:‘你別後悔!我這就走!’鄰居趕忙攔住勸説。哥哥道:‘在城裏的父親寄信來説發了財,要母親回城裏享福,母親偏不,你們説哪有有福不享受的人。’一聽到這,鄰居不再勸説,只一句‘哦,那你走吧!你弟弟還在這呢。’

周圍人很費解,紛紛圍過來問緣由。鄰居歎息道:‘這孩子咋就變了呢?不記得是他爸趕他和她媽媽出來的了嗎?哎。’話音一落,人羣便開始騷動,大家都議論紛紛。

‘也許是他想給他母親更好地生活呢!’開口的.是哥哥的好友。哥哥本就是大家眼裏的孝子,有這麼一個理由,大家便不再懷疑,反而讚不絕口。

就這樣,哥哥走了,很久都沒回來。大家會時不時來問,哥哥有沒有給母親寄錢之類的問題。每次都是失望而歸,漸漸地,哥哥淡出了大家的生活。又恢復了平靜。

一走就是好幾年,母親已經去世了,下葬那天,哥哥沒來。

又幾年後,村中來了一個流浪漢,善良的村民卻沒人願意收留他,這個人就是哥哥……

孝,是發自內心的,是子女應盡的,不是為了給別人看,讓別人誇讚。這樣的孝不是真正的孝,是偽孝。

第18篇

時代日新月異,漫漫歷史長河中的文化經過時間的錘鍊,沉澱出文化的精髓,不可否認的給我們的發展和生存帶來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積攢的底藴是不可估量的,而這些中的精華更是無價之寶。這其中備受人們推崇的,自認是“孝”了,最著名的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二十四孝:孝感動天的舜,親嘗湯藥的漢文帝劉恆,齧指痛心的曾參和百里負米的仲由等等,他們做的一切極其平凡卻又如此發人深省。

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經時代的流轉輾轉於各路人,經久不衰的傳承,但卻不乏有些不識道的人,每每談論起便笑的'花枝亂顫。

其中有如此一則:戲綵娛親,年過七十高齡的老萊子,時常身着一襲五彩繽紛的服飾,拿着孩童時代玩耍的撥浪鼓,每天像年幼的孩子般逗父母笑。一天,他端水去給父母喝,卻在門檻處絆倒了,摔在地上,地上也出現了水漬,為了不讓父母傷心,索性在地上學起了小孩的哭鬧,二老見此就無擔心,開心的笑了。這樣的孝道,試問你們,我們可以做到嗎?或許有許多理由,可以去做,但是並不需要啊。對於這種現象,就更覺可悲了,我們都沒有發現父母內心的需求。

當你為此不屑一顧的時候,當你因此哈哈大笑的時候,當你認為老萊子幼稚愚笨的時候,又可曾想過你小時候父母是哪般逗你開心的?

時間是最具有智慧的,他把糟粕丟棄在歷史長河中,把最好的金子,代代相傳,二十四孝,亦是如此,它所存在必有道理,或許有些並不切合實際,不夠真實,但它所要傳揚的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

大多數人在聽到卧冰求鯉的時候,所想的第一個想法,不是他的孝,而是在感歎,他竟然沒有落入湖中;聽到恣蚊飽血的時候,想到的是吳猛的愚和笨,卻看不到那閃閃發光的品質。

大家都在笑着談論,嗤之以鼻雨庚黔婁為了知曉父親的病情去嘗父親的糞便以求結果的做法,不知道是為了什麼情況而開懷大笑,為他們的愚笨亦或其他,我卻不知道有什麼資格去展開笑顏。他們所做的種種無一不是愛至深處的孝的表現,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們樹立榜樣。在歷史中山鎖着攝人心魂的光芒,指引我們前行的道路。

孝,乃是傳統美德,它所要發揚的遠非故事那麼簡單,那是一種精神,不是一笑置之就可以體會的。

第19篇

“有句老話講,百善孝為先,父母操勞一輩子,就圖個膝下盡歡顏,一聲叮嚀囑託,聊聊家長裏短,講過多少遍老故事,咱靜下心去聽完。”每聽到檀歡的《百善孝為先》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被觸到,淚水也如同決堤的洪水。“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的愛是崇高的愛——只是給予,不求。不溯既往,不討恩情。父母是弓,兒女是箭,弓因箭而彎。

論語中有這麼一則是説“孝”的: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能在雙親健在時盡孝,才不會當他們生命風華幻滅後,才發現有好多無處表達的懷思和傷感。對我來説,父母的愛是無與倫比的偉大力量,這種愛凝聚成我的勤奮和毅力,它永遠閃耀在我青春的之中。

古有朱壽昌棄官尋母;曾參齒指,董永葬父。一個個都是讓人難忘的事,也成為了人們口中千古讚頌的榜樣,我們在家中應尊重長輩,也要孝敬父母,若沒有父母,我們怎會有機會來用心觀察世界。

孝是最容易的,也是最難做到的。為人子女,必須盡孝,必須學習長輩的優點,遵從長輩的正確指導,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你的品行代表了你的教養,你的父輩們你的知識是由他們那豐富的閲歷總結得來。但是,這並不代表。為人父者,不可事正確,故子女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才是真正的孝。當今,有些子女忙於工作,疏於最父母的關心,而我也不例外,由於在外地學習,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便少了,沒有盡到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反而事事要父母為心。

在一些家庭中因種種原因,幾歲的孩子承擔起照顧全家的責任。它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在古代,都説重要,可朱壽昌,棄官前往陝西尋母,發誓不見母親不返回鄉,最終找到母親,歡聚而歸。由此可見,雖重要,但在親情面前,又有多重要?我應在學習之餘也要好好的孝敬父母。

孝,既然是傳統美德那我們就因當將其更好傳承。父母的愛是治我頑劣的一劑良藥,我會用我的行動去父母。用心去傳承這一美德,因為有孝,因為有愛,我才能更好的成長。

父母的愛,如鬆,雖有時了你,但你應知他們是愛你的,他們的愛是常在的,是不凋落的。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我會用心愛父母,用心行孝。

第20篇

孝敬父母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黃香温席到魯迅寄書慰母,再到如今生活的點點滴滴。在我國上千年的歷史發展長河裏,這一美德不斷被傳承,這一品質不斷被髮揚。

陳強斌,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小人物。自母親患上老年痴呆症開始,就將母親綁在身後,騎着電瓶車每週往返於30公里的山路中去工作,堅持照顧母親,不離不棄。其實,陳強斌做的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他只是將而是母親為他做的都在母親需要時再做一遍罷了。但,這件事卻觸動我們每個人。孝,其實很簡單,就是待之以禮。但正是這千千萬萬個待之以禮換來了一個個解決人口老齡化相關問題的大愛。

我國從建國以來就不斷就養老問題進行創新改革,想盡一切辦法解決養老問題,孝敬每個老人,讓每個老人老有所養。不光是這樣,我國還十分重視孝敬老人的宣傳工作,樹立尊老愛老的風向標,構成“孝敬老人,人人有責”的社會氛圍,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孝敬老人,雖然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但不是我們的專利。德國偉大的思想家恩格斯,因為怕母親悲痛生氣,不與兄弟爭奪財產,依然選擇放棄。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曾為歌頌母親寫過無數個詩句。孝敬父母在國外也很常見,雖然我們有着不一樣顏色的皮膚,但孝是不分國界的,因為我們善待老人的心是一樣的。

但,這世上總會有些特例。某個人,年輕的時候放蕩不羈,目中無人,從不把長輩放在眼裏。直到老的時候,兒子也向他對待自己父親的方式對待自己,嚐到被自己孩子嫌棄的滋味的時候才明白當時的自己是多麼無知,才明白孝敬長輩是多麼重要。沒有一個人願意在無助中孤獨離去,沒有一個人願意讓自己所愛的人嫌棄自己。我們總青春不再,鬢髮發白的時候。所以,我們理應善待每一個老人,用自己的真誠幫忙他們。

“百善孝為先”,孝是對長輩的回報,也是對社會的回報,僅有孝敬老人,讓這一傳統美德流傳下去,我們才不會有老無所養,老無所依的一天。

孝,很簡單,它可能是一句問候,一個動作,一個眼神。

孝,又很難難到沒有幾個人能夠堅持,難到讓一個國家手足無策。

第21篇

古時候的孝是奉養與順從;現代的孝是精神與物質雙重給予;孩子所認為的孝是故事中的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父母所認為的孝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而身為高中生的我認為,懂愛懂家方為孝。

如今的地球轉得飛快,高樓噌噌的拔地而起,剛上台的演員們嘩嘩的`如潮水般奔湧而去。我們交流用的是短信、微信、電話;出門坐的是“奔馳”“寶馬”;買東西用的是網絡淘寶;連小小的濺一濺眼淚都是通過各種綜藝節目。在這個鋼筋水泥的世界中,我們跑得飛快,追逐着各種不知名,卻把最重要的東西落在了爪窪國。

我們總是對着別人説:我愛這個世界,他是如此美麗;我愛那個偶像,他是如此帥氣,我愛……可是,你真的懂愛嗎?如果你真的懂愛,那為什麼當你在微信上與陌生人聊得哈哈大笑的時候,卻不願意打個電話回家問一句吃飯了嗎;為什麼當你飛奔出門的時候總是少了一句“我走了”;為什麼明明你買的用不到的東西堆積如山,卻總是忘了給父母買一雙寒冬的手套呢?哪怕是最廉價的。又是為什麼,當你對着別人的故事淚如雨下的時候卻“害羞”的不説一句“我最愛我的爸爸媽媽,因為他們也愛我”呢?説到底,是因為你不懂愛,是因為你把愛丟了。

所以,趕緊拋下一切“紅塵俗世”,去想一下什麼是愛吧,因為愛是一切的基礎,更是孝的基礎。只有懂得了愛,你才會明白愛要付出,才會感動於父母的付出;也只有懂得了愛,你才會明白愛需要回報,才會羞愧於自己的理所當然。

懂得了愛,只是孝的基礎,更近一步的,我們需要懂家。

什麼是懂家?懂家就是當你漂泊在外,無意間瞟見那一輪明月時,會生出一種“千里共嬋娟”的愁思;懂家就是無論你去哪裏,最後的目的地都是那個叫做家的地方;懂家就是無論那個地方是大別墅還是小平樓亦或是蝸居你都會覺得那是最好的地方,是“歸宿”。懂家,就要知道想家,就要知道回家,就要拼盡全力去守護這個家。套用一句最俗套的話:家,是每個人避風的港灣。這句話雖俗,卻一點也不錯,因為家裏有親人,家中有親情。因為父母窮盡一生,為的就是這個家。

懂愛是孝的基礎,懂家是基於孝的回報,當你懂得了愛,懂得了家,你便也懂得了孝,因為懂愛懂家方為孝。

第22篇

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褃的長輩以及先人的良心意願,使他們不至於行差踏錯,是一種穩定倫常關係表現。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

你從哪裏來,在哪裏,在誰的哺育下成長?也許,會有許多人異口同聲回答:“父母,或祖母,外祖母。”那麼,這便是我們孝的對象。其中,母親,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最先接觸到的偉人。她們懷胎十月,忍受着上天給予女人最艱難的考驗,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我們就是她們的心頭肉,自打我們出生後,她們便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不論是多大的風雨,她們總是用她們稚嫩的肩膀為我們遮擋,哪怕是遍體鱗傷。漸漸地,我們長大了。她們又要為我們是否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否受到較好的教育而擔憂。於是,為了我們,她們又開始了日夜不休的工作,即使再累。但她們卻把快樂留給我們,苦難,辛酸卻藏在心裏……難道,我們不應該孝敬她們嗎?

時間流逝,漸漸地,我們長大成人了。我們為了自己的理想,離開父母,奔往不同的城市,為了自己的明天奮鬥,這是可以理解的。有的兒女,儘管她們沒有太多物質上的滿足,卻給了父母精神上的最大安慰。就如近期報道的:一個兒子,因為沒錢,但為了滿足年邁的母親去天安門看看的願望,騎着三輪車,踏上了這漫長的路途,吃的是媳婦在家煎好的餅。但問起母親,她只是笑呵呵,彷彿是坐的加長林肯。但有的兒女,雖然物質上的滿足無可置疑,但精神上,卻很少,即使是節假日。所以,近期有些法侓糾紛,便是這。還有“你幸福

嗎,幸福是什麼”,當問一些老人時:“幸福是兒女常回家看看”

在逐步進入老齡化的中國,我們一定要思考,我孝嗎?

第23篇

孝能體現一個人的自身修養。在實際生活中,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事蹟,當你聽見這些事蹟的時候,它是否走進了你的心裏呢?

在人心底,永遠都記得週一至週五,早上做幾過小時農活回來吃過飯,九點鐘又趕到學校教書的大伯。由於伯母走得早,家裏的許多事都是大伯做,把兩個兒子養育大了,自己的母親又達到了高齡,他又承擔起了贍養母親的責任。夜晚有空閒時,他會和大奶奶一起看電視,聊聊天,使大奶奶不會感到孤單。這就是關愛子女,孝敬母親的大伯。在我心底,還有許多大伯的事蹟。

記得有一天下午,奶奶在地裏種玉米,我便在田坎上拔草。火紅的太陽掛在藍藍的天空上,讓我一點也不擔心。低下頭,又做起了自己該做的事,慢慢地,越來越入迷。我和奶奶都忘卻了再仰望一下藍天,誰知這天説變就變,一丁點兒時間烏雲會佈滿天空,直到手上有了多滴雨,我和奶奶才察覺到。不過像這樣的小雨,我們已經習慣了,並不在意,於是我和奶奶又忙起了手中的活。可這雨不像往常一樣,下一會兒,太陽就又出來了。而是越下越大,越來越快,逼得我和奶奶拿起鋤頭揹着還未栽完一半的玉米苗急忙跑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見離眼前不遠處的另一條路上有一個模糊的身影,我問奶奶那是誰?奶奶説:你大伯你都不認得了嗎?我還不相信,擦掉眼睛上的`雨滴,再看看,出乎我所料,那的確是大伯。從他手撐着一把傘,另一隻手拿着一把傘,低着頭快步向另一條路上跑去,我知道他是去送傘,只是不知道他為誰送傘,會是誰呢?我心想着。我腳踏在回家的路上,眼睛依舊注視在那條小路上,終於,在拐彎處我看到了我所期盼的那張面孔和那令人感動的一幕:大伯跑到大奶奶面前,急忙撐開另一把傘,然後遞給大奶奶,大奶奶用被雨淋濕的手接過傘頂起,雨再也打不到大奶奶了。雖然大奶奶這時身上已被雨淋透了,臉上也沒表現出什麼,這也是許多農民所表現出來的面孔,但我想,大伯這把小傘已感動了她,温暖了她的心,讓她忘卻了被雨淋濕的冷。

在這場雨中,不僅是大奶奶收穫了來自兒子的愛與孝心,也讓我收穫了感動。這已成為我心中不可忘卻的風景,它讓我明白不能忘記什麼,要回報什麼,該怎麼做。

第24篇

俗話説得好,“百善孝為先”,每一個人都有父母,在真個是上父母絕對是我們摯親摯愛的人,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更是他們讓我們成長為一名真正的人。

還記得小時候的我們總是依偎在父母的懷中,嘴上叫着“爸爸、媽媽”,那時的我們總是單純的享受着這份純真的感情;可漸漸地,隨着年齡的增長,這份純真的'感情也發生了改變,我們的知識在不斷擴大,思想也在逐漸豐富,“懂”的也是越來越多。

就這樣,我們不再依偎在父母的懷中,取而代之的則是知識與年齡上的代溝。

事實上,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絕大多數人都是覺得自己是孝順的,可以幫父母分擔家務什麼的,可事實呢,我們總是笑臉留給家中以外的人,甚至是一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可到了家中,留給父母的卻一副“苦瓜臉”,甚至是連一句話都懶得説,更別説去幫助父母做家務了;更有甚者,竟然天天在埋怨父母,埋怨他們父母沒有給他們物質上應有的支持,埋怨他們的父母給他們丟了人……難道這就是他們口中所説的“孝”嗎?

現在想想,這確實挺可“笑”的,暫且不説父母給予了你生命,就光你父母從把你生下來一直養育到現在,他們又付出了多少時間、多少精力,我們帶走了他們的青春,他們不埋怨;他們付出了所有,他們也不埋怨;他們做的,只有默默的為我們付出。我們有什麼理由埋怨他們呢?而我們每一次的埋怨又使他們感到多少難過。甚至是不知所措。

實際上,“孝”不需要多麼的複雜與華麗,現在的我們或許還不能夠為我們的父母提供物質上的幫助,但是隻要我們一個簡簡單單的“笑”,我想,我們的父母應該就很滿足了,因為在他們眼裏,我們的快樂就是他們的快樂,而他們快樂了,不就做到“孝”的真正意義了嗎。

再看這個“孝”字,上面一個“老”,下面一個“子”,我們或許可以理解為父母一直保護着我們,但我想,我們還可以理解為:等父母老了,我們給他們撐着。

隨時隨地都給父母一個笑,父母累了,我們笑着給他們捶捶背;等父母老了,我們笑着為他們撐起一片天。用你的“笑”來盡你的“孝”,不要讓自己與父母感到遺憾!

第25篇

在漫漫的人生旅程中,孝,在悠然的午後陽光中感動;孝,在靜謐的午夜時光中品讀;孝,在微明的晨曦中徹悟。

落葉帶走了秋的氣息。白雪飄走了冬的消息,嫩芽又一次報出了春的生機。季節輪迴,流年暗換,在我們成長的歲月中,他們給我們的愛是那樣醇厚,給我們的情又是那樣真誠,他們用自己的心哺育着每一位兒女,用他們的愛傾注着我們的一生。

安靜的走在陽光之下,心也不由得和天空一樣澄明起來,思緒在難忘的過往中沉澱。沐浴在和煦的微風裏,聽深藏心濤,始終記得在成長迷茫的父親的教誨,也不曾忘父親沉默背後迸發出來的温暖。

還記得父親那晚窗口的背影,也還記得父親身邊的香煙頭。明明知道着一切的我卻又不能言語,我害怕的看着窗口,卻不經意地對上了爸爸的目光,爸爸熄滅了香煙,走到我的'身邊,沙啞也聲音對我説:“你知道了嗎?”我輕輕地點點頭,害怕地縮起來,我想着放棄,我想着退縮,但是爸爸卻彷彿明白了我心中所想,對我説:“既然知道了,那就不要放棄,也不要害怕,都還沒有嘗試這做過,你又怎麼知道你不行呢?”

一霎時,父親的話語瀰漫了我的整個世界,看着父親額頭上歲月的痕跡,藏在烏髮裏的幾縷銀絲,逐漸隱去的颯爽的英姿,我頓悟了:孝,不一定是亭台樓閣,也許是茅屋一舍;孝,不一定是鮑魚龍蝦,也許是小菜一碟;孝,不一定是貂皮大衣,也許是暖語一句。

沒有不謝的花,沒有不暗的星,沒有不散的席。當這時來臨的時候,他們留給我們的是無法報答的恩情,永久長遠的懊悔和難以了結的恩情。

百善孝為先,莫到後悔時。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法彌補。孝不需要金錢,不需要回報,更不需要精美的語言,需要的只是一顆感恩的心,一份真誠的愛。不要忘了時間的殘酷,不要忘了人生的短暫,我們要及時行孝,用孝去回報他們的愛。

孝,不需要褒獎,愛,無需言傳。孝比天高,愛比地厚,無論時空變幻,無論滄海桑田,愛與孝同在,孝與愛同行。

第26篇

那是一個寧靜的夏天,蟬停鳴了,只有沙沙的樹葉在寂靜里長吟,隨着一聲驚天動地的碎裂聲,一隻幼小的雛鳥,探出了腦袋,多麼寧靜的世界啊!這是唯一一隻完好無所的蛋,也只有他活了下來,他有兄弟姐妹,但他們有的被小孩掏走了,有的被老鷹吃掉了,有的自己碎了……

最後只剩下他一個蛋了,爸爸媽媽拼死才保住了他,爸爸為了保護他,被獵人用槍打死了,媽媽在他出生後和獵狗決鬥時,翅膀折了。但她還是不停的尋找食物,因為他在哭,他在餓肚子,漸漸地,她飛不動了,他也長成了一隻健康的小鳥,到以後,覓食的不再是她,一隻弱不經風的老鳥,一步在尋覓、而是一隻強壯年輕的小鳥,他能夠覓尋到更多的'食物,每次找到食物之後,他不會一人獨享,他會帶回去,全部都帶回去,因為他還有一個飛不動的老母親在受餓,他喂她就像她喂他、仔仔細細,一口一口,如果你告訴他不用這麼仔細的話,那麼他一定會告訴你們:我小時候,爸爸媽媽就是這樣餵我的!

鳥亦如此懂得‘百善孝為先’這個簡單的道理,跟何況是我們這些我們這些擁有高智慧的人類呢!

但是當代人一些人的某種做法,實在是令我們蒙羞。不説遠的,可就是前一年,一個17歲的男孩卻親手殺死了自己寵愛有加的父母。呵,天吶! 實在是太令人震撼了,誰有能想到原因只是他的父母不給他還債……這件事引起了公憤,是啊,難道自己親人的生命比金錢還要重要嗎?錢只不過是一個‘副產品’,又有多少人説錢比一切重要呢?有錢就是快樂?有錢就是幸福? 有錢能使我們改變一切?荒唐、可笑、愚蠢的人才會這麼想!

父母為我們的一生無怨無悔,從不抱怨的人,就是他們,我們的父母啊!!!在我們受傷時,他們來安慰我們;我們生氣是,他們跟使我們的‘出氣筒’‘在我們累的時候,捶腿按摩、端茶送水,那個不是他們的活。在這樣下去的話,我們長大為他們跪下贖罪的機會都來不及了,因為他們老了,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了,為我們這些不孝之子、不孝之女太勞累了。

讓我們在最後一刻、為我們的父母祈禱,不要那麼累了好不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