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兒的教學反思3篇 大班幼兒教學反思:啟發性互動與有效引導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6W

本文主題為大班幼兒的教學反思,探討教育者如何更好地滿足兒童在身心發展方面的需求,提高幼兒園教學質量。本文將從不同角度深入探討。

大班幼兒的教學反思3篇 大班幼兒教學反思:啟發性互動與有效引導

第1篇

暑期安排了突如其來的培訓還讓我滿懷不滿,不過僅僅才三天的學習,我就已經確定,如果沒有來,我真的會後悔!

昨天交流討論時,有老師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幼兒園上課的主體本應是幼兒,可是如今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現實是,老師主導一切,老師控制着課堂的一切,為這個問題,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工作一年時已經發現了,每當有公共課時,不管是我自己上課,還是在聽別人的課,我都感覺講台上的人似乎在自己表演,而幼兒,本應為課堂主體的幼兒,卻扮演着為老師充當綠葉的角色,於是有一天……

那天,我沒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讓孩子們集體行動。當我來到教室時,有的三五成羣地在書櫃前看書,談論着什麼;有的站在新貼出的環境創設“花兒朵朵”前,尋找着自己的名字,議論着誰的紅花最多;有的乾脆走到桌前,翻閲起老師中午備課時留在那兒的書。我沒有打擾他們,因為孩子們都在做着有意義的事情,説着感興趣的話題。幼兒園生活要有紀律,同時要讓孩子生活得輕鬆,給他們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自己決定先幹什麼,後幹什麼,這對他們今後主動適應社會生活,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形成一定的時間觀念,有着更深遠的意義。我決定在以後的日子裏,要讓孩子們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讓他們生活得更輕鬆些。

在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變化,對教師在一日生活中過多地組織集體活動有了一些思考,並嘗試着減少對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幼兒園的孩子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歷來由老師安排,好像是天經地義。為了照顧好孩子,我們要求他們一切行動聽指揮,很多活動都得集體進行。當然,班級裏孩子多,排隊、等待就難免。孩子們消極、無奈地等待着,他們的時間被白白浪費,他們的主動精神被逐漸磨蝕。為了不“亂”,老師必然要規定“排好隊’,“不要隨便講話”,一些控制能力差的孩子,活躍的孩子,主動性、自主性強的孩子耐不住這無聊的等待,會經常不斷地影響紀律。從而招致老師的批評。過多的批評,造成幼兒與老師的關係緊張;過多的指責,又使得他們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進心。可見,過多的集體約束會影響幼兒的主動發展,應該儘早改革。老師率先行動,嘗試把自主權還給孩子。給孩子們自己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根據情況決定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學習合理地使用時間,安排自己的活動,做一個有頭腦的、主動的人。這種鍛鍊,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動的個性品質。它不但為幼兒今天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有趣創造了條件,而且為他們今後從容地面對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希望我的反思能給同樣對這個困惑的老師帶來想法,也希望各位同行姐妹都能放開對孩子們的束縛,讓他們更自由,更快樂的學習!

大班幼兒的教學反思3篇 大班幼兒教學反思:啟發性互動與有效引導 第2張

第2篇

?區分左右》是一節比較成熟的數學課,首先從教材和幼兒學情分析上來看,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來看,幼兒的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為主並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他們的頭腦中已經積累了許多生活印象。喚醒幼兒的原有經驗。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把握是在讓幼兒區分並説出自身的左手和右手和自己與物體的左右關係並且辨別物體與物體之間的左右關係。

活動中,應該充分發揮孩子自身的作用,給幼兒充分互動的空間、時間與機會,達到提高幼兒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的目的,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本課的目標是通過律動、遊戲等活動,感知以主體為中心區分左右。並能正確説出自己的左邊和右邊。激發幼兒與同伴交流的關係,能準確的説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在活動剛開始時,我帶領孩子們跳了一段《健康歌》,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引起小朋友們的注意,拉近了幼兒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在短時間內消除了由於初次見面所帶來的陌生感。在導課部分能夠充分調動小朋友們的積極性,使幼兒能夠注意傾聽。本次活動強調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和學習,重視讓幼兒親身體驗,因此我利用幼兒已有的經驗及充分挖掘現場課程資源來啟發幼兒進行學習,並採用各種有趣的小遊戲來調動了幼兒積極性,讓幼兒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在遊戲和操作中認識和體驗左右。

在活動中我發現多次運用遊戲的形式讓幼兒感知左右,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使幼兒在玩中學、樂中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孩子們的參與意識。通過幼兒的參與,讓孩子們用眼觀察、用口表達、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學進行下去。孩子們始終在我創設的具體場景之中輕鬆愉快的學習。在練習鞏固的環節,我通過《找朋友》這個遊戲進一步讓幼兒分清自己的左邊右邊,讓孩子們瞭解左右對生活的重要性。最後在活動延伸部分,我運用和小朋友握手,既了握手的禮節,同時為下節課所要學習的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左右做了很好的鋪墊,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從課堂氛圍上來看,“按摩”遊戲中的幼幼互動使活動推向了高潮,幼兒能在愉悦的心情下感受數學的有趣,真正在自主、快樂的氛圍中學習。

活動中仍有不足之處。因為和孩子們是做反動作,所以我在示範中,有些小失誤。老師在做示範時,應是規範的,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孩子。在活動過程中幼兒非常投入,“找出自己身體上的好朋友”這一環節幼兒過於吵鬧,每個孩子都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我應該採取一些有效的互動來引導幼兒進行學習。

只有在仔細深入的反思之中才能找到完善的教學途徑,這就是我對《區分左右》整個活動的反思。

第3篇

1、將數量為4的雪花片分別分成兩份,探索各種不同的分法。

3、嘗試運用不同方式,如數字、標記等、記錄自己分雪花片的結果。

教師:現在老師要和小朋友做問答遊戲,老師問,小朋友答,你們會嗎?(教師組織幼兒進行遊戲。)

教師:小朋友的桌子上有許多雪花片,現在請小朋友們每次取出四片分成兩份,每次分的數目不能相同,並把分的結果記錄在本子上,分一次記錄一次。

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並給予提示。提醒幼兒每次分的要和前面不一樣,分出來的兩部分數量合起來要和原來的數量(四片)一樣多。分好後及時記錄分的結果,記錄的結果要和分的結果相同。

教師:小朋友們是怎樣分的?幼兒説出每一種組成形式,教師要用數字在黑板上有順序的記錄下來。

教師展示幼兒的記錄單,並讓個別幼兒説一説他喜歡哪一個記錄單,為什麼?鼓勵幼兒學習同伴比較清楚的記錄方式。

(1)教師引導幼兒運用記錄下來的4的各種組成形式進行分析,比較和思考。

教師:小朋友仔細觀察黑板上老師的記錄,你們能發現什麼:左邊的一行數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逐一遞減)再看右邊一行數有什麼特點?(逐一遞增)

(2)教師小結:分出來的兩個數一個數減去1,另一個數就增加1,但總數不變。我們再來比較第一和第三組的分法,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它們都有1和3只是互換了一個位置,1和3,3和1合起來都是4。

2、教師讀題:請用畫圈的方式把4個蘋果分成兩份。每排答案都不能相同。

這節課,我投計了時以活動為主,讓幼兒在遊戲和玩中學習,使幼兒瞭解4的組成,讓幼兒的學習興趣更高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