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黃羊》教學反思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祁黃羊教學反思4篇 從“抽象”到“豐富”——《祁黃羊》教學反思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W

本文主要針對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識字教材《祁黃羊》進行反思,分析其教學效果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方案,旨在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祁黃羊》教學反思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祁黃羊教學反思4篇 從“抽象”到“豐富”——《祁黃羊》教學反思

第1篇

?祁黃羊》這篇課文,敍寫了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祁黃羊,為了國家的利益,不計私人恩怨,不避個人親仇,兩次為國舉薦賢才的故事,表現了祁黃羊出以公心、正直無私的高尚品質。本篇課文的故事情節簡單,人物的形象鮮明。全文緊緊圍繞“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這句話展開的。通過品味語言文字,感受祁黃羊是一個一心為國,做事公正的人。

教學一開始,我先通過複習詞語,瞭解課文內容入手,以“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為切入點,接着回顧課文3——7自然段是“外舉”部分,8——11自然段是“內舉”部分。這樣理清課文層次就水到渠成。

文章的對話比較淺顯,學生也能在朗讀中體會意思。在學習晉悼公與祁黃羊的第一次對話時,通過學生充分閲讀了人物的'對話,並注意人物的提示語,聯繫上下文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鄭重”,引發學生的想象,嘗試透過文字體味人物內心複雜激烈的矛盾鬥爭,從而體會人物當時的心理。之後,我創設情境,和學生穿越歷史隧道,重回當年舉薦場景:全國百姓得知祁黃羊推薦仇人解狐為中軍尉時,朝野上下震驚了,議論紛紛,祁黃羊的親人會説些什麼呢?解狐會説些什麼?激起學生對話的慾望,並竭力拓展對話的時空,組織生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在對話中逐步理解、體驗、並有所感悟,再次感受祁黃羊“公私分明”的品質。指導研讀後,充分激勵和相信學生,

“授之以漁”,採用學法遷移,放手讓他們自學第二次對話,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在交流“內舉不避親”時,除了抓“只有”“鄭重”和人物對話外外,也同樣創設情境,模擬當時情況,讓學生感受當時祁黃羊所感受的壓力,從而感受他的出以公心.

接着讓學生思考:你想用那些詞句或名言讚頌祁黃羊?學生們把一些能用在他身上的好詞全搬出來了:出於公心、秉公辦事、正直無私、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祁黃羊》教學反思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祁黃羊教學反思4篇 從“抽象”到“豐富”——《祁黃羊》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祁黃羊》這篇課文,敍寫了春秋時期,晉國中軍尉祁黃羊,為了國家的利益,不計私家恩怨,不避個人親仇,兩度為國薦賢的故事,表現了祁黃羊出以公心、正直無私的高尚品質。教學重點為:能用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出以公心”等重點詞的意思。教學難點為:通過品味語言文字,感受祁黃羊是一個一心為國,做事公正的人。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重點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學習重點段3——11自然段時,分成兩個層次進行,重點指導學習3——7自然段,“外舉”部分,然後放手讓學生用前面的學習方法學習8——11自然段,“內舉”部分。學習“外舉”部分時,我先挑起學生認知上的衝突,“祁黃羊竟然舉薦他的殺父仇人擔任中軍尉這一職位,老師非常不理解,認為他是一個非常不負責任的人。”學生表示不同意,“能説服老師嗎?”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慾望。然後讓學生找出關鍵的詞語或句子進行品味。以讀為主線,進行點撥,並讓學生大膽想象當時人物會怎麼想,怎麼説,如:“祁黃羊想了想,他當時想到的是什麼?沒有想什麼?”層層深入,將學生的體驗不斷引向深處,使其充分領悟到文本的內涵。此外,教學這部分課文內容時,我有意識地教給學生一些積累詞語的方法,如“悼公聽了祁黃羊的.話,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嗎?我們可以用學過的什麼詞來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頓開”。最後進行學法遷移,自學習“內舉”部分。

學生對文本有了深層的感受後,進行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讓學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黃羊的親友,當你聽説他推舉了解狐,你會對他説什麼?” “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當你得知他推舉了自己的兒子祁午,你會説什麼?”再次點擊中心。

通過對重點語句的反覆誦讀,以及巧妙的“與古人對話”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人物內心世界,為突破課文重難點開闢了一條捷近。

第3篇

蘇教版教材第八冊課文《祁黃羊》一文介紹了祁黃羊讓位薦賢的故事,表現了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崇高理想境界,表現了祁黃羊出以公心、正直無私的高尚品質。教學難點是通過品味語言文字,感受祁黃羊是一個一心為國,做事公正的人。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抓住對話,朗讀與想象相結合。

一、以“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為切入點,練習分段

這篇課文的重點段是3——11自然段時,可以分成兩個層次進行,引導學生找出3——7自然段是“外舉”部分,8——11自然段是“內舉”部分。課文中“祁黃羊舉薦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為一個線索貫穿全文。故事正是緊緊圍繞“舉薦人才”展開。於是在讓學生理清文章層次、練習分段時,我先讓學生找找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到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品讀相關語句,體會。最後師生確定3——7自然段是“外舉”部分。而後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找出8——11自然段是“內舉”部分。由此,課文的分段水到渠成。

本文主要以人物對話來展示人物品格特徵的。但在人物對話的背後,有許多空白之處,在教學時,我就抓住了幾個值得學生探究的空白,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説話,效果還不錯。學習“外舉”部分時,我先挑起學生認知上的衝突,“祁黃羊竟然舉薦他的殺父仇人擔任中軍尉這一職位,不但悼公感到意外,解狐也非常不理解,你覺得他會怎麼想,怎麼説,怎麼做呢?”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慾望。然後讓學生找出關鍵的詞語或句子進行品味。以讀為主線,進行點撥,並讓學生大膽想象。有的説:“解狐很快知道了祁黃羊舉薦他的事,他想:我與他有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難道他忘了嗎?”有的説:“解狐心想:祁黃羊在解狐面前舉薦我會不會別有用心呢?他不怕我當上中軍尉以後謀害他嗎?”……學到這兒,我又拋出一個問題:如果你是祁黃羊,你怎麼來説服解狐呢?層層深入,將學生的體驗不斷引向深處,使其充分領悟到文本的內涵。此外,教學這部分課文內容時,我有意識地教給學生一些積累詞語的方法,如“悼公聽了祁黃羊的話,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嗎?我們可以用學過的什麼詞來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頓開”。最後進行學法遷移,自學習“內舉”部分。

學生對文本有了深層的.感受後,進行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讓學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黃羊的親友,當你聽説他推舉了解狐,你會對他説什麼?” “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當你得知他推舉了自己的兒子祁午,你會説什麼?”再次點擊中心。在此我引入課外資料《祁黃羊的故事》等,學生在瞭解、討論中知道了祁黃羊的為人,從而被他一心為國、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所感動,從中獲得有益的啟迪。

在這節課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做法,我讓學生進行想象説話,使學生的個性在課堂飛揚,學生的生命在課堂成長。正是有了這樣的引導,因此學生的回答相當精彩,教學效果也很理想。

第4篇

?祁黃羊》是一則根據歷史故事改編的課文。着重講祁黃羊讓位薦賢的故事,表現了他“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崇高思想境界。這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也是編者的意思。但在課堂教學中卻出現了意外:

生:祁黃羊是一位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了不起的中軍尉。

生:祁黃羊是對國家的興亡、安危特別負責任的一個人。

師:是的,讀完這篇文章,我們是能看出他的大公無私。

生:我覺得祁黃羊最終目的是為了推自己的兒子當中軍尉,他知道解狐大病在身,就先推了仇人解狐,解狐死了,他就舉薦了兒子祁午。(老師大吃一驚!但猶豫了一下後,他馬上把問題拋給大家)

師:請大家仔細讀課文,邊讀邊認真思考,祁黃羊真是這樣陰險的一個人嗎?

生1:我覺得説得不對,課本是不會教我們學習私心的。

生2:祁黃羊先舉薦他的仇人,再舉薦自己的兒子,這樣別人就不會説閒話了。不過,從“當時,晉國的軍事力量比較強大”和“多年的征戰中”這些話中,我覺得祁黃羊不僅有軍事才能,而且對國家是非常忠心的。

生3:“‘看來只有祁午能擔當此任了。’祁黃羊想了又想,又鄭重地説”中的“祁黃羊想了又想”説明祁黃羊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生4:我覺得中軍尉是個有生死危險又關係國家安危的職位,祁黃羊舉薦自己的兒子沒有私心。

生5:老師,我的想法錯了。祁黃羊推薦人,是拿才能作標準的。

師:同學們説得很好!祁黃羊是一個沒有私心的人,我們反覆讀課文後,一定能感受到這一點的。

生1:我覺得祁黃羊這個人做事出於公心,很值得推崇。

生2:“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祁黃羊這個人很有謀略,他在軍中多年,他對每個人的情況都很熟悉,他怎麼可能不知道解狐大病在身。他這麼做完全是為了討晉悼公的歡心,以達到順利推薦兒子的目的。

師:這位同學的觀點很獨到。同學們繼續閲讀課文,然後結合自己知道的春秋戰國方面的故事對這位同學的説法展開討論。

(全體學生繼續閲讀這篇課文,許多學生停留在第3自然段,特別是“你在軍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適的人選”一句。)

生3:祁黃羊應該知道軍中的事情,特別是解狐的事情,因為解狐是一個有名的人,能殺祁黃羊父親的一定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生4:如果我是中軍尉,我肯定知道的,解狐有病也是一件大事,作為一位中軍尉應該清楚。

(此時老師好像被這些學生同化了,越來越感覺這些孩子是有道理的)生5:我看過電視劇《春秋》,看到許多人太陰險了,會用計謀殺人。

生6:我星期天與爸爸到新華書店,看到書架上有一本《厚黑學》,爸爸説《厚黑學》就是寫厚臉皮黑心腸的一本書,其中很多是春秋戰國時的例子。讀這篇課文我發現祁黃羊可能真有這種預謀。師:你閲讀面真廣,説得有一定道理。

生7:老師,我想問你一個問題,史書上所説的是不是全部是真的?

(看得出這位老師很難回答這個問題,想了好久才回答。)

師(誠懇地):這個問題我真的回答不出來,課下我們一起研究,好嗎?今天每個同學説得都有道理,希望同學們以後繼續發揚這種精神。

師: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則歷史故事。大家先讀幾遍課文,然後到網上查找有關資料,再與課文對照自學,怎麼樣?

(生自讀課文,老師巡視輔導,在學生讀完課文後,引導學生上網查找資料。學生很快從《呂氏春秋·去私》找到下面一段文字:

晉平公問於祁黃羊曰:“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祁黃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孔子聞之曰:“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

師:請同學們將這段資料與課文結合起來閲讀,看看你能發現什麼問題?

生1:課文怎麼與《呂氏春秋》中所寫的不一樣?生2:《呂氏春秋》中的這段記載沒有説解狐大病。生3:晉平公是不是晉悼公?

生4:祁黃羊是推薦解狐為南陽令,課文怎麼寫成了中軍尉,到底課文正確還是《呂氏春秋》中所寫的正確?

生5:課文中“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是晉悼公説的,《呂氏春秋》中則是孔子所説。究竟是誰説的?

生7:我感覺呂氏春秋中的祁黃羊真的是一個大公無私、一心為公的人。而課文中的祁黃羊好像是有計謀的。

生7:因為課文中寫到祁黃羊在軍中多年,又是中軍尉,解狐卧牀不起,他肯定知道。所以祁黃羊應該清楚解狐身體不行無法勝任了,他的兒子自然而然就能順利當上中軍尉。師:你的意思是説課文中的祁黃羊也公也私了?

(全體同學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該老師沒有對這些答案做出結論,卻對學生的思考給予了鼓勵。)

這三位老師的`教學片斷比較成功,可以説是不同教學理念之下三種類型的課堂形式。

片斷一中,雖然孩子產生了那種與課文不一致的想法,老師也沒有打擊這位同學的思考,但最終卻將孩子們引回到課文的中心內容上。這也是大多數課堂嚴格遵循教材思想的一種模式。

作為一個沒有結論的討論,片斷二是一節敢用自己的思維去評判文章的課堂。雖然課堂上,老師的為難使得課無法進行下去,但這是一節十分真實的課,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課上到這裏,我們的學生需要進一步努力,才能搞清楚課堂上一個又一個問題。片斷三則迸發了語文綜合實踐課的思維,體現了一定的新課程教學理念。我不敢説,所有的課文都要這樣教,也沒有這種必要,但讓學生儘可能多地利用信息來思考文章內容,一定會使學生具備傳統教學所培養不出的素養。但許多老師認為他們是不會這麼上的,也沒有這種心理準備。

我感覺前兩個片斷是深入的過程,第三個片斷是淺出的過程,從某種角度上説,只有跳出前兩種教法,我們才能運用好第三種方法。在簡單可行的第三種方法中,學生學習的興趣特別濃,他們主動的參與也是我們的課堂教學所需要的。這也許是素質教育的真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