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點兒教學反思7篇 思考雨點兒教學的啟示:從細節中發現教育真諦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3W

《雨點兒教學反思》是一篇來自教育領域的反思文章,通過對教學中的種種問題進行剖析和思考,旨在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對廣大教師具有極大的借鑑意義。

雨點兒教學反思7篇 思考雨點兒教學的啟示:從細節中發現教育真諦

第1篇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更關注教與學的過程。體驗是教學過程的顯著特徵。要達成“三維”教學目標的整合就要加強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體驗,感悟和反思。我在教學《雨點兒》一課時,媒體助學,讓學生理解課文。如在學習課文的最後的一個自然段時,我充分利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

大雨點和小雨點所到過的地方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在文中找到答案後,在充分地想象後,我運用了多媒體,將大雨點和小雨點所到過地方發生的變化直觀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的'各種器官都被調動起來,激發了朗讀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孩子看到了花更紅、草更綠、看到了光禿禿的地上出了紅的花、綠的草,聽到了悦耳的音樂,情感再次達到高潮,此時,大自然的美通過朗讀再次呈現出來。

在《雨點兒》這節課上我抓住了低年級孩子的興趣點,通過朗讀,接受情感的陶冶和薰陶,同時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得到了激發。一節課下來,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習,情感在讀中得以體現,輕輕鬆鬆成為學習的主人。

雨點兒教學反思7篇 思考雨點兒教學的啟示:從細節中發現教育真諦 第2張

第2篇

有位老師上一年級新教材《雨點兒》一課。前面採取多種形式朗讀了雨點兒的對話後,為了讓孩子們深刻感受雨後的變化,她別出心裁地創設了一個開放的課堂。比如:喜歡唱歌的學唱《小雨沙沙》;喜歡繪畫的則在大展板上描繪雨後美景;喜歡錶演的可以帶上頭飾演演課本劇。學生們看似都按自己的個性愛好各就各位去活動準備了,但你很快會發現沒多久,唱歌組的同學聲音越來越輕,無精打采起來;繪畫組的看似從頭到尾饒有興趣,忙個不停,但除了彩虹就是小花小草,色彩與形狀也無多大變化,畫有否美感是不敢恭維;表演的同學雖然帶上了頭飾,但顯然進入不了角色。這樣大約過了二十分鐘,學塵們終於捱到了時間,然後就來了個“綜藝大觀”,效果如何自然是不必多説的了。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教師的教學創意不錯,可是她沒有把孩子們的真正需要放在首位,學生無非是在被動地執行命令,不能夠積極、熱情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試問他們的個體得到了多少發展。

學生到底需要什麼,並不是我們教師僅憑個人意願可以猜測的。陶行知多次告誡教育者:“我們必須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謂“會變小孩子”,我的理解就是教師要儘量使自己具備“學生的心靈”——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用“學生的需要”去選擇!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出示一些生動形象的畫面,引導學生練習朗讀,學生不但興趣濃厚,而且更容易理解語境,如在教學《雨點兒》一課,通過圖片展示雨過天晴的畫面:滿眼是紅豔豔的花,綠油油的草,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種子開始發芽、長葉、開花,田野裏冒出各種野花,讓學生看着畫面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適當範讀,引導學生讀出意境,讀出韻味,將內心對雨點兒的喜愛、感激情感表達出來。

國小生的表現慾望一般都比較強,角色朗讀能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學生會努力使自己的朗讀更符合角色特點,如教學《雨點兒》一課,教師有意創設一些情境,讓學生戴上頭飾表演,小花、小草得到雨兒的滋潤,它們會對雨點兒説什麼?分角色朗讀課文對話後,並相互評價,哪裏讀得好,為什麼要這樣讀,如:“你要到哪裏去”這一句,不同的理解完全可有不同的讀法,可以讀出大人關心小孩的語氣,也可以讀出焦急的語氣,還可以讀出好奇的語氣等等,讓小朋友根據自己的理解,認為應該讀怎樣的語氣,就怎樣讀。

實踐證明: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讀出自己的不同感受,這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自由去探索、研究,真正實現自我發現和發展,這樣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所以朗讀不是機械的見字讀音,而是學生個人情感的宣泄。

想象力是創新活動的根本。想象是人們通過觀察所得到的表象和已掌握的知識相結合的結果,也是人腦對已有的表象的再造加工而形成的創造新形象的過程,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就是加強了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多媒體融聲、光、情、景為一體,具有聲像並茂的特點,多媒體教學能借助文字、圖像動畫、音樂等信息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表象,形成堅實的想象基礎。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激發情感,以疑活思,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領域,激活並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

又如,人教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一冊有這樣一篇課文《雨點兒》,講述的是小雨點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裏的各種形態。課上,我分別演示了雨點在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裏“睡覺”“散步”“奔跑”和“跳躍”的動畫。精美的畫面,給了學生美的享受。在教學最後一個環節時,我讓學生展開想象,“假如你是小雨點,你會到哪兒去,做什麼?”學生紛紛各抒己見,有的説小雨點落到小花上,親吻她美麗的小臉蛋;有的説小雨點落到小朋友的花雨傘,開心地滑滑;還有同學説到小雨點落到臭水溝裏,嗚嗚地哭泣;小雨點落到沙漠裏,很快被吞噬了……這樣具有創新氛圍的課堂,是動態的、充滿樂趣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提高了課堂效率,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課堂上交換思想的過程,它的運作方式是課堂上學生間的互相討論、互相切磋。這是構建和諧課堂生態的一種很有效的手段。首先,在生生互動中,每個學生都處於一種相對放鬆的心理狀態,不用擔心説錯,特別容易激活思維為每個學生提供了“暢所欲言”的機會。我們在學習《雨點兒》一課時,一個學生提出:“大雨點兒,小雨點兒為什麼不到同一個地方去?”這本身是作者擬人化的寫法,按常理講,下雨的面積大不可能雨都落到同一個地方。我正想解釋,這時學生説了:“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所以大雨點兒選擇了沒花沒草的地方,小雨點選擇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講得多精闢啊!這完全是對生命的感悟!全班同學不由自主地為他鼓起了掌。

〖在學習過程中,營造開放的空間,讓學生去玩、去動、去演

我在教學《雨點兒》時,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讀了課文,誰來問一問,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同桌分角色朗讀文中的對話,並相互評價:哪裏讀得好,為什麼要這樣讀。(如你要到哪裏去?這一句,不同的理解完全可有不同的的讀法,可以讀出大人關心小孩的語氣,也可以讀出聲音大而急的焦急的'語氣,還可以讀出好奇的語氣等等。)可以通過圖片或電腦課件展示雨過天晴,滿眼是紅豔豔的花,綠油油的草,水珠在花瓣、葉片上滾動,蜻蜓、蝴蝶在花叢中飛舞。種子開始發芽、長葉、開花,田野裏冒出了各色的野花,嫩綠的小芽的畫面。讓學生看着畫面內容,感情朗讀第五小節。教師適當範讀,引導學生讀出意境,讀出韻味,將內心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於朗讀之中。可以戴上頭飾表演:小花、小草得到雨點兒的滋潤,它們會對雨點兒説些什麼? 先請小小組合作排練,再選一、兩組向全班小朋友交流,最後集體評價。

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多彩,使課堂顯出勃勃生機,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教學《雨點兒》一課,在指導學生品讀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看一個畫面,親自感受一下雨點兒給大地所帶來的這些變化。(出示動畫:春雨絲絲、萬物復甦的情景)然後老師提出問題,引發思考:看了畫面,你最想説什麼?讓學生説出自己獨特的感悟,在此基礎上老師進行引導:雨點兒不僅是大地的好朋友,還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下面我們一起把這段話美美地讀一遍,表達我們對雨點兒的喜愛之情。在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後,老師進一步啟發:你覺的這段話哪些地方寫的特別美?誰能夠一邊讀一邊做動作?在教學中,通過朗讀訓練,學生與語言充分地面對面接觸,品嚐語言的“原汁原味”,對課文中藴涵的情感的感悟也就更加深刻、更加全面了。在真切感受基礎上的品讀,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瀉,洶湧澎湃;或如置身桃園,鳥語花香,於人於己,誰能説這不是一種真正的享受呢?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它是用直觀的藝術形象打動人的心,而且美術在啟發人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如學習《雨點兒》一課可以配上動聽的音樂,加上教師優美動聽的語言:“滴答、滴答,飄飄灑灑。雲媽媽的孩子來了。小朋友,你們看看是誰來了?”教師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畫出張着嘴巴“説話”的大雨點和小雨點。有趣的畫面逗得孩子們露出笑臉,學習的情緒馬上高漲起來。教師趁熱打鐵説:“它們説什麼呢?請小朋友們快去讀讀課文,告訴你的小夥伴吧!”孩子們想學愛學的情感波瀾馬上掀起來了。

遊戲是最受兒童歡迎的教學組織形式。寓知識於遊戲中,不但可以調節氣氛,陶冶學生情操,更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教學課文《雨點兒》這篇課文的生字時,由於雨點兒是從天上落下來的,於是我就在每個孩子的課桌裏藏了些雨點卡片,背後寫上一兩個詞語。開展“讀雨點的話”遊戲時學生異常興奮,因為遊戲規則是誰讀的最多、最正確。就能得到最多的落葉。不同的學習內容可以組織不同的遊戲。如:找朋友、開火車、猜字、舉字、摘蘋果、打擂台、插紅旗。”等等。深受同學們喜歡。在孩子們喜歡的遊戲中進行教學,能保證孩子們在輕鬆、歡樂、有趣的氛圍中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3篇

本文是一篇科學童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課文用了擬人的方法,通過大雨點與小雨點的對話,讓學生感悟雨點能給大自然帶來無限生機,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

在識字教學中,我通過變換多種形式識字,結合語言環境識字等,把識字、解詞、讀句、學文有機結合起來,學生識記起來效果不錯。

雨,孩子們大多不喜歡,因為它帶給孩子們更多的可能是無法到户外去活動的煩惱,學生學完了這篇課文,小朋友對雨的喜愛會多一層。但是,由於這節課在朗讀對話部分耽誤的`時間過長,造成後面的發散思維的部分一筆代過,時間調控不好,前鬆後緊.而且在最後的一個發散思維的環節中,讓學生説説:“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會對大小雨點説些什麼?”學生只是會説簡單的謝謝兩個字,説明學生的語言的表達能力不行,以後還要多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4篇

這是《雨點兒》一文第一、二課時的課堂實錄,相對而言這兩課時的任務各有側重。第一課時側重於學生的閲讀實踐,第二課時側重於學生的識字過程。但總體來説,教師均能緊扣教學目標,教師大膽地“放”,讓學生全員參與,主動發展,絕大部分的時間,都給了學生去朗讀、識記,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第一課時的教學,教師注重引導學生整體感悟,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採用多種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採用了讀一讀,畫一畫,貼一貼等手段,增添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快快樂樂學習語文。

第二課時的`識字教學,教師不進行繁瑣的字形分析,而是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與生字反覆見面,進而從整體上把握字形。同時在課上注意滲透一些識字知識和識字方法,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認識漢字,培養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學生與漢字反覆見面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本課會認,過渡到其他語言環境也能認識,體現了學習語文與生活的聯繫,使學生認識到了識字是有用的,從而更主動地到生活中識字。

第5篇

充實而又忙碌的兩週又這樣悄無聲息地過去了,從優課展示周帷幕的拉開,到優課的選拔、展示,作為這次活動親身實踐者之一的我,感受頗多!

在活動的過程中,師傅以及其他的老師都能給與幫助和指導,讓我感覺到濃濃的團隊合作的氛圍。我想,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正是促我們青年教師健康成長的源動力。課後,我也對自己在這次活動中執教的《雨點兒》進行了認真地反思,明顯地感覺到有以下的不足:

首先,在教學的設計中,我原先設想着以品和悟貫穿始終,讓學生有滋有味地品讀詞語,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想象中品味詞語,學會運用詞語。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忽視了對學情的分析,不同班級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和習慣,這種學習方法的養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靠的是平時的嘗試和積累,因此,我要考慮的不應該是讓他們能夠如何熟練地去運用,而是怎麼樣讓他們瞭解並接受這種對他們來説全新的學習詞語的方法,並且在原有的基礎上能夠有一定的提升,或者乾脆選擇更具可行性的字詞教學的方法。

其次,在各個環節的銜接上,雖然比較自然順暢,但是,整堂課下來,感覺就像捧着一張白紙,沒有一點立體的味道。有好些環節的落實上,都是浮在表面,挖得不夠深,不夠透。比如學習雨點兒的對話,我現在的思考是希望能夠達到這樣一種效果:第一目標,學生能嘗試着課文裏的對話,第二目標,能夠加上自己的一些語言和動作,在這樣提升的過程中,讓學生能有一種閲讀能力的提高,能夠想象得到雨點兒相遇的情景,不同個性的孩子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説很着急的,或者慢悠悠的,而且在他們自主想象的對話中會有所體現,或者表示那兒已經幹得怎麼樣了,如何需要他們……這樣一來,不僅能使學生對文章的研讀上升到一個高度,而且又能讓學生在不自覺中經受到一次情感的薰陶,讓閲讀中的想象在不經意間悄然開花。

在學生感悟雨點兒的好處這一環節的引導,我覺得也很不到位。讓學生説説為什麼喜歡大(小)雨點?學生沒有從真正意義上了解雨點兒對於大自然來説究竟有多大的意義,如果沒有雨的話意味着什麼?因此在課堂中,我們看不到他們對雨點兒的依依惜別,也感覺不到他們對水的重要性的讚歎以及我們要節約用水的'感悟,因此在圖片的展示中,他們就自然沒有為缺水的現象而擔心,也沒有為在雨水滋潤下的大自然的清新而欣喜,可能有的就僅僅是對畫面效果的一種讚歎吧!或許他們最高限度也不能達到我所期待的高度,但是,至少我希望通過這樣一堂課的學習,讓他們在情感上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一個量的遞增。

這些只是我在課後的略微思考,我希望自己能夠不斷地加強自己的業務能力,包括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包括教學的設計與運用,尤其是課堂調控的能力以及教學機智的閃現,我希望在我和孩子們的語文課堂中,我們都能經常享受到語文的魅力,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奧妙,想到這兒我又彷彿看到了孩子們一張張活潑而又生動的笑臉……

第6篇

一、為充分激起學生閲讀、探究的興趣,首先我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如果發生興趣,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和強烈的求知慾。教學開始,我用親切的語言對孩子們説“雲媽媽給我們帶來了一羣可愛的孩子,他們特別愛唱歌,滴答滴答,沙沙沙,猜猜他們是誰啊?引入課題。

利用板書“雨點” 再加上“兒”字,在説話中注意引導學生將“雨點兒”這個詞讀正確,化解兒化音的讀音難點。

語言的學習應該突出層次性,從詞到句到段,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才可以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地學透。

結合課文特點,我以調動學生朗讀興趣為目的,採用了多種教學策略,使“以讀為本”這一理念落到實處。具體做法如下:

1、適時指導學生邊讀邊想,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詞語“數不清”,以想帶讀。

2、恰當藉助實驗,再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理解“飄落”。

3、巧妙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悟,以悟促讀。讀出其中的韻味。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不知不覺進入課文情境。

4、通讀全文後,由淺入深,一步步的分析指導,最終讓學生理解了雨水和植物的生長有着密切的關係。

5、加入《小雨沙沙》的歌曲,讓學生們進行簡短的'課間休息,再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識字要和認識事物相結合,和寫字相結合,學生才能紮紮實實地識好字,所以在最後環節,我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本課的生字都是獨體字。教學時,我注意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筆畫高低長短,強調主筆的作用。

第7篇

今天終於上完了公開課,感覺心裏一塊大石頭瞬間落下。放鬆的同時,我也在思考,在反思,怎樣的語文課才是精彩、完美又紮實的語文課呢?

試教了2次,感覺和真正上公開課的時候又不一樣了。所以,人總是要慢慢地反思,慢慢地成長。聽了幾位老師的評課,感覺到了自己身上的許多不足,當然也學到了不少,多鍛鍊,多成長吧!珍惜每一次開課的機會,好好備課、磨課,上課,進步一定離你不遠!

?雨點兒》是一篇科學童話,文章採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之間的對話,讓孩子們感受到雨點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有了雨水的滋潤,才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象。

這篇課文,我主要是在認識掌握生字詞的基礎上,再深入指導第1自然段的朗讀。總體來看,態度認真,素質可以,不足的`地方也無處不在:

1、有重視生字教學的意識,可是沒有很好地展開生字教學。例如“飄落”一詞,應該讓學生説説什麼東西從哪裏飄落下來,作為一個語言訓練點來抓。還有應該讓學生明白,飄落是輕的東西飄落下來,指導輕輕地讀。生字教學節奏太慢,以至於後面的對話沒能展開,以後應該要抓緊速度,設計好環節,快速地進入課文的朗讀和學習。

2、缺少朗讀指導。例如第一句話:數不清的雨點兒,從雲彩裏飄落下來。在適當的齊讀,範讀之後,應該指名學生個別讀,畫出重音和停頓後,再反覆地讀,小組賽讀,開火車讀,男女生賽讀,師生賽讀,切實抓好朗讀指導,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

3、習慣的養成有待提高。例如: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數不清?學生只回答了“人,樹葉,鉛筆”我匆匆而過,沒有引導他們説完整的話,也沒有做很到位的引導,應該加個適當的語境進去“如,商店裏的鉛筆數不清,廣場上的人數不清等等。這是以後教學中應該特別注意的地方,習慣養成好了,一切都會順暢起來。

4、教學細節方面不夠注意。例如“點”字的四點底,第一筆是左點,後三點是右點;“風字旁”還是“風字邊”還沒搞清楚;識字教學方式單一,應該引導他們用“加一加、減一減,編一編”等多種記憶方法記憶生字;“雨點兒”和“地方”中的兒化和輕聲也讀得不到位。以後應該從細節抓起,爭取讓每一個環節都無懈可擊。

感謝各位的老師的點評和指導,相信在你們的幫助下,在不斷磨課的過程中,我會成長!繼續奮鬥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