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教學反思6篇 電視教學:探索與改進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W

本文將就“看電視教學反思”展開討論,探究電視教學所帶來的利弊與爭議。隨着電視媒體的普及與發展,以電視為教學平台已成為一種常見教學方式。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時,我們也應對電視教學加以反思,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教育作用,幫助學生獲得更有效的學習體驗。

看電視教學反思6篇 電視教學:探索與改進

第1篇

新教材中很多文章在結束時,都讓一位學習夥伴提出了一個使課文得以延伸,學生的個性得以發展的問題。這種小問題不僅可以使學生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想象空間,把自己的個性想法表達出來,而且發展了創造力,又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例如:在學完《看電視》一課以後,學習夥伴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的爸爸媽媽,最愛看什麼節目?”當老師把這個問題面向全體學生提出後,請學生在小組中進行交流,過一會再請學生髮言,有的學生説:“我的爸爸媽媽愛看新聞聯播。”有的學生説:“我的爸爸媽媽愛看焦點訪談”,另外還有一大部分學生表示自己並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喜歡看什麼節目。

老師順勢引導:“那你的爸爸媽媽知不知道你最喜歡看什麼節目呢?”其中有一位孩子站起來自豪的、大聲的説:“當然知道了。”“為什麼呢?”老師接着問道。“因為我的爸爸媽媽特別的愛我,每到動畫片的時間,我爸媽就主動給我換頻道,而且有時他們還會和我一起看,給我講其中動畫片中我看不懂的內容,時間長了哪個台演什麼動畫片,什麼時間開始,他們都知道的很清楚。”“是啊,你的爸爸媽媽真愛你,擁有別人的愛是件很幸福的事,我們都羨慕你有這麼好的爸爸媽媽,同時我也替他們感到惋惜(學生驚訝的表情),他們如此的愛你,可是他們為你付出的愛似乎沒有得到迴應,你連他們最喜歡看什麼電視都不知道,你自己認為你做的怎麼樣?應不應該讓爸爸媽媽也感受到你的愛了?”只見他低下頭小聲的説:“我爸爸媽媽愛看什麼節目,以後我會留意,讓爸爸媽媽問樣感受到我的愛。”“是啊,在生活上在學習上,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無盡的愛,而作為孩子的我們做的怎麼樣呢?老師覺得大家都是懂事的好孩子,會用我們自己的方式來回報深愛着我們的父母的,課後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一次大討論:我為爸爸媽媽做點什麼?下次班會課的時候進行彙報。

通過類似這樣的活動,使學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增強了要愛父母的觀念,同時通過討論發言等形式增強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看電視教學反思6篇 電視教學:探索與改進 第2張

第2篇

?看電視》是一首短小的詩歌,它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感人場面,巧妙的將家庭的温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主要體現了一家人互相關愛,互相謙讓,互相體貼,和睦相處的主旨。

作者以“奇妙”為線索貫穿全詩,開頭、結尾兩次提到我家看電視有些奇妙,中間三小節則具體寫到我家看電視的奇妙之處:放棄自己愛看的節目,換成家人愛看的頻道。為了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體會文章的內涵,陶冶道德情操,我巧妙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基本能夠達到預想的教學目標,但是也留下了不少遺憾和值得深思的地方。

課堂上由題目入手,採用趣味猜謎語的方法,極富激情地讓學生進入課文學習的角色中。引入題目後,我讓學生學習本課的生字詞,小組討論採用何種方式記住本課的生字,找出能夠採用同一種方式記住的生字。學生積極討論,積極發現,展示自己。然後我讓學生把生字詞放入課文中自由讀課文,思考“這家人看電視,到底奇妙在哪裏?”學生通過讀課文,大部分能夠找到課文中相關的語句,但是部分學生不能整體把握,只能説出一個地方。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再一個小節一個小節的讓學生讀、思。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引導學生理解家人之間的互相關愛。學習最後一小節時,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來思考“祕密是什麼?”在理解課文的接觸上,學生很容易就能找到這個祕密,那就是“愛”。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用自學討論法去讀書、思考、討論,解決問題,並注意保護學生的發現,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我覺得一年級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學習的潛能是巨大的。

當然,這堂課也有許多不足,它給了我今後如何進行課堂教學一個啟示,告訴我課堂上要針對學情變化發展靈活組織教學。學生還小,把課堂都放給學生還不是很合適,部分學生能夠很好的自我控制,參與小組合作,積極展現自己,但是仍有些學生不能控制住自己,不知道該學什麼,所以對全班的掌控還不能做到遊刃有餘。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做到抓放適當,使更多的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

第3篇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五課《看電視》是一首短小的兒童詩,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感人場面,巧妙地把家庭的温情和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課文十分貼近學生的家庭生活,可以使學生感到真實和親切。

在課文的開始,我以謎語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當學生猜出謎底為電視時,我接着問學生都喜愛看哪些電視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哪些電視節目,這很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於是氣氛也被調動了起來。接着我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觀察圖畫上的人物,學生就感到特別親切,因為畫面上的內容都是他們所經歷過的。之後,讓他們自己讀一讀課文,我覺得這比齊讀更有效率,因為每個學生的理解、接受水平並不在同一個層面上,齊讀後某些能力好的學生能夠找到答案,而接受能力較弱些的學生就不明白了,所以我乾脆讓他們自己讀,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和閲讀習慣去尋找答案。在自己熟讀的過程當中,慢慢地學會了課後的生字新詞,讀熟後讓學生採用比賽的方式,如小組比、大組比和男女生比賽等,並讓學生評選出自己喜歡的朗讀者,這樣不論對於讀的學生還是對於評的學生都是一種鍛鍊,評價和被評價者都能得到一種滿足。第二課時的上課前先進行生字詞的複習,再解決上節課留下的問題:這家人看電視發生了怎樣奇妙的事情呢?採用同桌互讀的形式,或在四人小組中展開討論,學生彙報。當學生讀到“身為足球迷的爸爸愛看球賽,卻關掉球賽,換成京劇”、“還有奶奶不看電視只看我們,和我們一起拍手歡笑”等句子時,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麼,學生通讀上下文後很快找到了答案,再將互相關愛美德引申到課外,讓學生運用在生活實處。在本篇課文中,我還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來造句,以及課外的延伸遊戲“摘蘋果”,摘蘋果的遊戲設計在即將下課之時,主要是為了緩解學生的疲勞而設定的,我覺得這樣做既可以鞏固學生的知識又達到了一個放鬆的效果。

這次課給了我啟發,我覺得朗讀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在讀中激發了學習興趣,在讀中自學了生字詞,在讀中理解了課文,在讀中獲得了自己的感悟。朗讀,使學生嘗試了自我學習;朗讀,也讓我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第4篇

?看電視》是一篇充滿温情、充滿愛的課文,如果能正確引導學生好好領會其中的內涵,學生愛家的情感將會得到一定的昇華。但是,這只是我在上課之前的預想,或者説是幻想!我還是先分享一下我的教學片段然後再説明吧。

在學生讀通課文後,我問學生:“為什麼爸爸把自己愛看的球賽換成了奶奶愛看的京劇?”我以為他們會很快就説出我要的答案,結果,在幾個九不搭八的回答之後終於有一個比較像樣的答案了,“因為我們要尊老愛幼,所以爸爸把球賽換成了奶奶喜歡的京劇。”“好的,那為什麼奶奶又把京劇換成球賽呢?”我繼續問。結果,一個個回答令我啼笑皆非!“因為奶奶的眼睛不好,所以要休息一下!”“因為奶奶累了。”等等。最後,我忍不住了,我開始了我的“家庭情感教育説教”。“我們平時經常説爸爸媽媽愛我,我愛爸爸媽媽,家愛我,我愛家。為什麼這家人喜歡把電視節目換來換去呢?因為啊,他們都想讓自己親愛的家人能夠看到自己喜歡看的節目。爸爸愛奶奶,想讓奶奶聽聽她最喜愛的京劇,所以把節目換成京劇;奶奶愛爸爸,也就是她的兒子,所以把節目換成球賽;我們愛媽媽,想讓辛苦了一天的媽媽放鬆一下,所以把節目換成音樂。”説完後,我看到孩子們一臉茫然的樣子,於是我換一種説法:“你們想一想,平時你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是不是會買一些你喜歡的東西給你?是不是陪你做一些你喜歡的事情?”他們這下明白了:“是!”“為什麼啊?”“因為他們愛我啊!”這個孩子們倒是很清楚。於是,我趁機問:“那麼,你知道課文最後説的祕密是什麼了嗎?一個字!”幾個比較醒目的孩子馬上領會了:“愛!”其他同學也恍然大悟地點頭了。“對了!”我覺得有點累了,他們終於有點明白了。最後,我小結的時候,説道“祕密”的時候,還是有個孩子説:“到底是什麼祕密啊?”我有點想暈倒的感覺!

我明白,要國小一年級的孩子領會書上那種温情確實是有點難度,又或許是我不會引導,但是我在一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發現,現在的孩子確實是缺少這種愛的教育。孩子們覺得長輩愛他們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他們卻不懂得怎麼去愛。這是家庭教育的失誤還是學校的教育的缺失呢?我想,我們還是先做好學校教育要做的事情。

曾經在一本書上看過:“學科教學滲透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之一,各科教師應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內容和過程之中。”愛家人的情感培養也應該是心裏健康教育的內容,而我們語文學科則是大面積地涉及這一方面。通過今天的一課,我深深地覺得:學生讀不懂這篇課文並不是大問題,因為還可以慢慢教。但是學生不能領會其中的感情,我們就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了!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藉助教科書中一篇篇充滿温情和愛的文章,滲透各種情感教育,讓孩子的心理得以健康成長。

第5篇

上午第二節課,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第二冊第五課《看電視》。整篇課文都在寫“我”家看電視的“不正常現象”──每個人都主動放棄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換成別人愛看的頻道,字裏行間藴含着一種濃濃的情、深深的愛。但授課中發生的事情卻使我的心異常沉重。

課堂上,講到文中情深之處,我問學生:“球迷爸爸為什麼不看精彩的球賽,而換成了奶奶愛看的京劇?”有的同學搶着回答説:“可能比賽輸了,爸爸不願看了。”有的説:“可能爸爸困了。”當我問到“奶奶為什麼又把京戲換成了球賽”時,有的同學説:“奶奶累了,不願看了唄!”……總之,沒有一個孩子涉及到“愛”的內容,哪怕一個字眼!孩子們的表情是天真的,這確實是孩子們真實心靈的再現,沒有摻雜任何偽裝的成分。在他們的小小心眼裏首先想到的是個人的意志,幼小心靈的概念裏還沒有滲透進給予他人愛的意識。可見,平時“愛”在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裏是多麼貧乏!

課後,我陷入沉思。可以説現在的家長給予孩子的愛太多太多,千般呵護,萬般疼愛,豈不知父母只是機械地單向地去愛孩子,而從不曾教孩子如何愛他人;孩子們則一味地接受、索取愛的甘露,而從不曾從心底培植“愛”,這談何愛的回饋?善良的為人父母者,可曾想過愛的簡單累積豈能等於愛的質量?長期下去,一個連父母、家人都不愛的人,長大以後如何談得上愛社會呢?

雖然現在社會上下都在提倡給孩子們更多的愛、更多的關注、更大的發展空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但我認為,在提倡這些的同時,更應注意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培養孩子對家人、同學、師長乃至整個社會的愛。

第6篇

電視在每個家庭中是非常常見的家用電器,幾乎每個孩子都非常喜歡看電視。今天教學的課文《看電視》很有必要,它讓孩子們學會了謙讓的美德。

在教學設計中,我立足於體現基礎改革的新理念,緊緊圍繞“奇妙”,運用看、讀、演、議等方式,通過品詞品句、以讀代講、演中拓展,把詞語理解、朗讀與感知、理解課文有機地融為一體,引導學生積極與文本作者進行心靈對話,達到理解內容、體會情感、積累知識之目的。上完這一課後,頗有感觸。

本課主要分三個階段完成識字任務:預習中主動識字;閲讀中分散識字;作業中鞏固識字。這樣學生學得輕鬆,教學效果好。

“課堂應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教師教學生識字時沒有按以往一個固定的套路讀拼音、數筆畫、説部件、連詞語,而是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腦筋記字、辨字。當小老師寫字,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趣,又有助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使學生自學生字的能力得到增強。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們實踐了一個樸素的思想——重複—重複—再重複。在螺旋遞進的重複中,學生對於課文中出現的字、詞、句進行了感知,在不斷地詞句“拼裝”中,巧妙地實現了課文內容梳理、字詞鞏固、理清脈絡等三大目標。也許,這就是語文教學中整合思想的一種體現吧。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惜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創新的閲讀。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張揚”自己,如“讀了這句話你想問什麼?”“‘我們’家的電視還會變頻道嗎?為什麼?”這些開放性的問題。都使學生對課文作出了各自獨特的思考,因此,學生對問題作出了多元化的解答,也從中學會了自己品讀、揣摩、推敲課文。

本課教學設計中,我努力運用多種朗讀方法,把朗讀與語言感知、理解課文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聽、讀、演、議中體會“關愛他人”這一中心。在默讀、合作讀、引讀中探究課文內容,在表情朗讀、讀中想象,讀讀背背中深化課文中心。

本課教學中,我還重視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理解詞語。例如:“疲勞”這個詞語,我請學生先聯繫生活經驗想一想意思,再想象一下媽媽“疲勞”的樣子,並用幾句話説一説。像這樣,對一些聚集着語言形象、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詞語,引導學生進行感悟、挖掘,不僅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和情感內涵有較深的理解,還有效地滲透了理解詞語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

本課教學設計立足於體現基礎改革的新理念,即緊緊圍繞“奇妙”,運用看、讀、演、議等方式,通過品詞品句、以讀代講、演中拓展,把詞語理解、朗讀與感知、理解課文有機地融為一體,引導學生積極與文本作者進行心靈對話,以達到理解內容、體會情感、積累知識之目的。上完這一課後,頗有感觸。

總之,教學這一課文,學生受益非淺,自己也覺得很成功。我在想:如果每一節課都象上這節課那麼成功,那我的語文教學將回上一個新的台階,孩子們也會在這樣的教學中,如魚得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