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勤奮説課稿3篇 堅持努力,演繹完美説課稿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1W

勤奮説課稿,是指教師為了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對課堂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和總結後,向同行分享自己的教學心得和經驗。本網站彙集了各學科各年級的精品説課稿,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平台。無論您是新手教師還是資深教育工作者,這裏都能為您提供有用的指導和啟發,助您在教育教學領域大放異彩。

説勤奮説課稿3篇 堅持努力,演繹完美説課稿

第1篇

以學生的思維為中心,從課題入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中,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地領悟課文,體會課文所闡述的論點及告訴的道理。

本課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五單元第16課。《説勤奮》是一篇説理性的課文,通過古今兩個具體事例,告訴學生,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根據本單元的教學訓練要求,我對這節課設計如下:

4)、懂得勤奮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橋樑,知道從小隻有勤奮學習,長大後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難點: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學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每段的大意。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符合本課特點,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進行思想教育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本課是《説勤奮》的第一課時,我採用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運用了指導點撥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時,先談話導入、展示教學目標,再借助課文錄音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接着出示導讀提示,讓學生同桌共同學習探究,繼而進行檢查。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新時代人們對教育的要求開始轉向追求個體的自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重視學法指導,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更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需要。為此我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讓學生充分去感知語言材料,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感悟、小組學習,研究語言文字。我教學時充分讓學生用“讀”“思”“議”“悟”的方法學習本課,仔細品味字、詞、段,理清課文條理。這種方法,不僅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鍛鍊了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課題的意思,並説説自己對勤奮的理解,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下文打下基礎。)

(二)出示教學目標。(設計意圖:課件出示目標,讓學生明白這節課的學習目標,以便下面去學習課文。)

1、聽課文錄音,想一想課文説了一個什麼道理?(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環節,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在仔細聽的同時能明白課文主要説的道理。)

2、課件出示自學提示。(設計意圖:課件出示目標,讓學生明白這節課的學習目標,以便下面去學習課文。)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環節,主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閲讀理解能力與合作能力。)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檢查學生的自學效果,對不足之處師及時點撥。)

(六)佈置作業:分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以檢查教學效果,鞏固所學知識。

(設計意圖:設計這樣的板書,讓學生一目瞭然,幫助學生快速理清課文條理。)

總之,課程總目標提出“學會使用常用的課文工具書,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的能力。”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設計出與教學目標有關的作業。教學之前,我佈置學生回去自學課文,查找資料。學生收集到的資料是多方面的,有圖片、有錄音、有文字介紹,從不同的角度預習了課文,學會了字詞,也懂得了“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和從小隻有勤奮學習,長大後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的道理,為更好地學習課文內容打下了基礎。

説勤奮説課稿3篇 堅持努力,演繹完美説課稿 第2張

第2篇

本文是一篇説理性較強的課文。課文通過古今兩個具體事例,告訴讀者: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本文選擇的兩個事例非常典型,一個是古代的,一個是現代的;一個是天資聰穎的人勤奮成才的,一個是基礎較差的人靠勤奮成才的。這樣,使道理説得更深刻,更能令人信服。

(2)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2)難點:理解“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所藴涵的深刻道理。

關於教法,有一句話對我的啟發很大:“真正的閲讀是與作者心靈的對話,如果讀書的人是正在成長的'中學生,而書的作者是民族與世界、人類的大師、巨匠,那麼,這樣的讀書實際上是一個文化傳遞、精神傳遞的過程,要能形成作者—編者—教師—學生四者之間對話交流的互動關係。”教師應當設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會、認同作者的情感和編者的意圖。據此,我採用討論法激活學生的思路,開拓他們的思維。

課堂教學要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準備以自學討論法作為總的學習方法,以朗讀訓練作為突破口,體會課文所藴涵的深刻道理。

(2)、教師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什麼?是勤奮。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1)、讀課文第二段,思考:圍繞“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這一中心,作者主要寫了哪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

第3篇

這是蘇教版國標本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五單元中的第一篇文章。是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中比較少見的一篇闡明道理的議論文。文章首先開門見山提出作者的觀點:

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然後通過古今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學生: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課文共四個自然段,根據擺出觀點,舉例證明,點題作結的大體結構我把課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扣題立論,作者以問句開篇,引出中心論點: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接着強調指出,古今中外的每一個成功者都是依憑勤奮獲得成功的。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舉例證明。作者例舉了一古一今的兩個典型事例來證明開頭所擺出的觀點。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總結全文。這一部分緊承上文,要強調今天仍然不能忘記“勤奮”二字,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有所貢獻。

我計劃兩課時對本文進行教學,我要説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基於以上的認識,針對新課標對中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2)學習司馬光和童第周勤奮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的道理。

3)教育學生從小要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4)交流課外蒐集到的名人成功的故事,從中受到教育或啟發。

本文的説理性很強,通過具體事例來論證所提出的論點,因此,我把文章2、3兩個自然段的學習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並把理解“手中的鮮花”“汗水和心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等詞句的意思作為教學的難點。教育學生從古今中外的名人身上體會他們的勤奮,從而讓他們明白只有勤奮長大了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考慮到四年級學生的整體素質,也為了實現“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這一目標理念,我對教材進行了創造性的組合,使學生做憑藉了教材,又不拘泥與教材。所以本節課的主要模式為自主探究型閲讀教學模式。

由於本課是《説勤奮》的第二課時,學生已經對課文有了較多的瞭解。因此,本課的教學開展緊緊圍繞“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這一論點,構建學習板塊,系統組織教學。通過教師組織學生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結合司馬光的具體事例,通過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細細咀嚼,理解司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麼,他是怎樣“用汗水澆灌出來的”?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主要採用學習的遷移,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同樣討論童第周手中的“鮮花”是什麼?和“他是怎樣用汗水澆灌出來的?”這樣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領悟“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現在人們對教育的要求已經轉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重視學法指導。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學會。為此我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讓學生充分去感知語言材料,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感悟、小組學習,研究語言文字。我教學生用“讀”“思”“議”“悟”的方法學習本課,仔細品味重點段、句、詞,體會文中的情感。這種方法,不僅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鍛鍊了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標強調教師要善於創設語文學習情景,調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於是我會在時間安排允許的情況下,提前3分鐘安排一個課前談話。這樣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也讓他們真正進入學習的狀態。

由於本文是一篇説理性比較強的議論文,基於這點我引出一個話題:你最崇拜的是誰?為什麼?

讓學生談談自己心中所崇拜的人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這一環節不僅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一個訓練,其實也在為後做一個小小的鋪墊。

橋樑好不氣餒滾瓜爛熟急起直追遠渡重洋稍微一動有所作為名列前茅

在第一課時中我已經教學了生字詞,因此在這裏設計了檢查詞語朗讀情況。讓學生在讀中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

作者是採用了自問自答的方式,你能把這個自問自答的句子換一個説法嗎?

過渡:是的,勤奮是實現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2)相機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討論:“鮮花”在這裏指什麼?(他們所取得的成就)“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麼?(艱辛的勞動)

(4)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第二句話更加具體,通過“古今中外”“每一個”“都是”説明了無數的事例證明了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樑)

課文圍繞“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樑。”這一中心,作者主要寫了哪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相機板書:司馬光、童第周)

著名的史學家,他用了19年的時間,終於編成了著名的史學鉅著。(出示:終於”這個詞説明了什麼?聯繫生活體會“19年”的艱辛艱難。讓學生用朗讀來表達出時間之久。)

司馬光為什麼有那麼大的成就呢?他成功的原因在哪裏?

自小就非常聰明。(從小時候砸缸可以看出)勤奮好學。

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了一會兒書就去玩了,他卻躲在屋裏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從每當、一遍又一遍、滾瓜爛熟等詞語讓學生體會司馬光的勤奮)

長大之後為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後繼續讀書寫作。他管這種枕頭叫“警枕”(在這裏要理解“警枕”就是報警的枕頭,放一段司馬光警枕的故事。司馬光使用它的目的就是為了抓緊時間,讀書寫作。最後歸結到“勤奮”二字。學生在朗讀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稍微一動、繼續”等幾個詞語體會司馬光的勤奮)

小結:從司馬光的事例中我們知道,即使是再聰明的人,他想要獲得成功也不能離開勤奮二字。(在這部分教學時我採用了倒敍的手法,先出示名人的成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討論分析他們能夠獲得成功的原因,再通過對比的形式讓學生明白就算是再聰明的人,他的成功也離不開“勤奮”二字,再在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深刻領悟勤奮的巨大作用,以及對名人的崇敬之情。)

1、學生自學,完成下列思考題,並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有關的詞句畫出來:(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這一形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來解決問題)

學生討論:“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拙是什麼意思呢?基礎差,與司馬光不同的是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卻完成了生物學界中高難度的的餓青蛙卵剝離手術。這是為什麼呢?)

小結:就算是基礎差的人,只要你勤奮,一樣可以獲得成功,童第周的事例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教師相機出示名言警句:

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她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產婆。——愛因斯坦

好,就讓我們一起把它抄在自己語文課本的首頁,時刻勉勵自己。

(這裏自學問題的設計也很有講究,要有一定的內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層次遞進,要有廣闊的拓展空間,要有足夠的思考強度,值得反覆推敲,精心設計。語文課堂應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可以記錄教師板書,可以記錄課堂上隨機產生的佳詞妙句。注重這種積累,會讓學生受益無窮。)

簡單説明一下議論文的結構,然後點出最後一小節的作用:點題作結。通過朗讀感悟: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3)給文章再添加一個事例,你覺得寫什麼比較好?為什麼?

(這裏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讀中學寫,寫中促讀,讀寫結合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課程總目標提出“學會使用常用的課文工具書,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的能力。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設計出與教學目標有關的作業。教學之前,我佈置學生回去收集有關“名人成功故事”文字資料。學生收集到的資料是多方面的,從不同的角度論證了有關“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的道理,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勤奮————青蛙卵剝離手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