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二首》教學反思4篇 談古詩教學:從《靜夜思》到《登鸛雀樓》的反思與思考

來源:巧巧簡歷站 8.28K

本文主要探討《古詩二首》的教學反思,針對學生在學習古詩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教師的教學方法加以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成績水平。

《古詩二首》教學反思4篇 談古詩教學:從《靜夜思》到《登鸛雀樓》的反思與思考

第1篇

當完成教學寫這篇教學反思的時候,我心中湧動的是濃濃的感謝和感動,低年級的古詩教學很難定位,僅僅將古詩作為識字的載體,教學時滿足於一遍一遍地讀,缺失了發展學生思維、語言的重要環節,形同囫圇吞棗,讓學生逐字逐句地理解研討,對於學生來講,又是強人所難,會令他們喪失情趣。我想在二年級古詩教學中,從情趣化入手,更符合學生年齡與認知特點,古詩重想象,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解讀古詩時,想象更是不可或缺,它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達到“思接千載”“神通萬里”的境域。古詩教學情趣化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注意引起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再現作品描繪的場景、畫面,豐富作品中的形象,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產生移情和共鳴,融情於境,入境悟情。”在今天的教學中我力爭做到以下幾點:

1.結合關鍵詞深入理解古詩: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作者筆下的柳樹的樣子——高,綠,柔軟,茂密,美麗等,從而引出“高”“綠絲絛”“粧”“萬條”“垂”等關鍵詞。

2.淡化詩意,寓詩意教學於無形:如設計賀知章和老船伕的對話,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説出古詩的意思。

4.結合圖片,激發嚮往:在這節課上,我多次通過圖片,讓學生欣賞春天,併力爭通過優美的語言使學生產生“春天真美呀”的感歎,從而與作者賀知章產生共鳴——表面是讚美柳樹,實際上是在讚美這催生萬物復甦的春天。

5.旁徵博引,指導積累:讓學生彙報所知道的關於春天的古詩。

1.在語文課上求大求全,想展示的東西太多,導致主題不突出,思路不清晰。

2.教師本人,表現過於緊張,缺乏從容,導致課堂死板。

3.在備課前一定要充分研究學生,同樣一節課,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孩子。

《古詩二首》教學反思4篇 談古詩教學:從《靜夜思》到《登鸛雀樓》的反思與思考 第2張

第2篇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圍繞春天這個主題,安排了四篇課文。分別是《古詩二首》《找春天》《開滿鮮花的小路》《鄧小平爺爺植樹》。

?古詩二首》是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詩中流露出詩人難掩的喜悦之情。在這兩首詩中,都以“柳”來寫春景、春意,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

?村居》是清代詩人高鼎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前兩句寫景,再現了江南二月明媚的春景圖。後兩句寫人,刻畫了兒童放學歸來放風箏的樂春圖。景人合一,相映成趣。

?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所寫的一首詠物詩。詩的前兩句用比喻、擬人的手法,描繪了靜態中的柳樹,使人感到柳樹內在的生命力。詩的後兩句用自問自答的形式,把春風比作剪刀,賦予巧妙的想象,生動地刻畫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在進行古詩教學時,我將朗讀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和手段。

(1)範讀引路,感受韻味。先讓學生聽範讀錄音,老師再範讀。老師範讀時,發音飽滿,控制速度,帶給學生美的享受,讓學生初步感受古詩的獨特韻味。

(2)自主練讀,整體感知。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朗讀時間,朗讀時要重點關注生字的讀音,朗讀節奏為“二二三”。學生在反覆、多次的朗讀中,整體感受古詩的情感。

(3)朗讀展示,昇華情感。學生熟讀古詩後,通過多種形式展示,如個別讀,男女生比賽讀,師生對讀,男女生接讀等。朗讀時可以提醒學生帶上一定的表情或者加上動作。幫助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

(4)熟讀古詩,積累背誦。在教學時,我配上優美的音樂,幫助學生進入畫面,記憶古詩。

(1)讓學生學會運用圖文對照的方式進行古詩自主學習。通過形象直觀的畫面來幫助對詩歌內容的感知,降低了他們的理解難度,也增強了學習古詩的興趣。

(2)強化了對想象能力的培養。讓他們通過在讀中想象的形式進行古詩的深入學習,在此過程中,不斷豐富了對古詩意境的感知,提升了感悟、理解詩歌大意的能力。

由於時間問題,沒能進一步讓學生對其他描寫春天的詩歌進行拓展延伸學習,因而沒能讓他們進行更多同類型詩歌的拓展與豐富,多少顯得有些遺憾。

古詩教學應把字詞隨文學習,學生理解的詞不再重複解釋,節省時間來拓展其他同類型的古詩。

第3篇

開學的第一節課,我上了本課。記得孫校長曾經説過這課的一種教法:繪畫式。我用了。每一句作一個圖,然後形成一副圖畫。那麼“春風吹又生”的原因上什麼呢?學生們紛紛回答是因為草有根。那麼這根就生命力!我覺得二年級的孩子點到此就可以了。學生在理解“枯榮”的時候果然遇到了難題。

知道枯是什麼意思,可是説不來榮的意思。在稍做啟發之後學生馬上明白秋天是枯,春天是榮。在繪畫式結束之的後,我設計了一個情景,讓學生把自己想象在詩人,想一想你如果是詩人你會怎麼樣讀這首詩呢?可能是因為第一節課,他們有點不好意思,我再鼓勵“哪個學生表演的好,就叫他二年四班的白居易”。果然孩子們勁頭來了。可是在座位上還可以,上台就有些膽怯了。只有四個學生上來。不過我好好的利用這四個學生的膽量,請他們表演,並請大家來評怎麼樣更好更像!學生的意見不錯,比如有個學生在演最後一句的時候,明明是小草生長,卻蹲下了。

被學生指出來,我欣喜。有一個學生在讀“離離”的時候語速快,也有學生説,這裏應該慢些,才能更顯出草原的廣闊。能到這種程度我很滿意。不過我批評了不肯站起來表演的學生,我説他們是自己放棄了一次極好的鍛鍊的機會。機會一去,就再也不會來了。從今天的放學前的反饋中,知道學生已經懂得這一點並表示以後要努力。不過我得看行動。

第4篇

1、認識“泉、流”等7個生字,會寫“無、樹”等5個生字。

2、能用聯繫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式瞭解“惜、晴柔”等詞語的意思,初知古詩大意。

無:四筆寫成,第三筆撇不超過第一筆的橫,從豎中線上起筆,第四筆是豎彎鈎,從田字格正中心起筆,豎要寫在豎中線上。“無”不要寫成“天”。

樹:左中右結構,兩邊高中間低。“木”和“又”的捺變成點,注意穿插和避讓。

愛:上中下結構,上邊是“爪子頭”,注意“點,點,撇”的方向。下半部分是個“友”,不要寫成“又”。

角:上下結構,上小下大。刀字頭短撇從豎中線上起筆。下半部分“用”中間的兩條短橫不能碰到左右兩邊,中間一豎在豎中線上。

尖:上下結構,上方”小“字豎鈎變成一條短豎寫在豎中線上,撇捺要舒展。

本課為古詩,同學們要學會:(1)藉助拼音正確朗讀古詩;(2)藉助停頓符讀出古詩的節奏。

同學們在試着説古詩大意的時候,要學會藉助註釋理解古詩,回答問題時要有條理,先讀出詩句,再説出詩句的意思。

本節課整體效果較好,大部分學生能夠藉助提示對古詩進行理解,也有少部分學生可以不借助提示準確説出自己的理解。在古詩朗讀方面,“惜細流”學生讀錯率較高,通過老師範讀,學生反覆朗讀糾正讀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