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開天地反思教學反思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37K

作為一名教師,大家務必要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轉眼間忙碌的教學任務完成了,趕緊寫份詳細的教學反思吧,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盤古開天地反思教學反思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盤古開天地反思教學反思7篇

盤古開天地反思教學反思篇1

教材分析

?盤古開天地》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學習,要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在閲讀的同時,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引導學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掌握理解生詞的方法,讀懂句子、讀懂自然段,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意識與習慣,落實年級段的教學目標。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感受神話故事豐富的想象,激發閲讀的興趣。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能自學字詞,讀通課文。但學生往往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視對語言表達的關注。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讀書,邊讀邊想,邊讀邊議,邊讀邊展開想象,抓住關鍵句段進行品詞析句,利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讀懂課文。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感悟方法,在讀中欣賞提升。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想象,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盤古的獻身精神,激發閲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積累好詞佳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

教學準備:

學生學習準備:預習課文,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自學生字新詞,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詞語。

教師教學準備:

①製作多媒體課件。

②在課前交流中,瞭解學情,溝通師生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引起閲讀期待

(一)播放動畫短片,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二)板書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質疑問難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主要內容。

2.提名認讀生詞,相機正音。

3.引導學生了解並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4.指導學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5.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點詞“創造”的意思,指導書寫“創造”。

(二)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1.圍繞“創造”質疑。

2.師生共同梳理、歸納問題。

學情預設與教學策略:對那些在課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讀書當即予以解決;對那些有思考價值,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問題,進行梳理,板書於黑板上,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讀書去解決;課堂解決不了的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後通過查閲資料等方法解答。

三、順學而導,解決問題,讀懂課文。

(一)解決“盤古為什麼要創造宇宙?”的問題。

1.提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提出的問題。

2.根據學生回答,相機理解“混沌”的意思。

學情預設與教學策略:如果學生不能正確理解詞語,教師可引導學生查字典,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選擇正確的解釋。

(二)解決“盤古怎樣創造宇宙?”的問題。

1.引導學生找到相應的段落,默讀課文,思考相關的問題。

學情預設與教學策略:根據學生的心理需要,按學生找到的順序,依次教學相關的段落。

2.讀中品詞析句,感受盤古的精神與表達的精妙。

(1)學生彙報交流,相機出示下列句子,引導學生重點研讀:

①理解“掄”的意思。

②比較“拿”“提”“拎”與“掄”的不同,感悟盤古的力大、神勇,體會課文用詞的準確。

③指導朗讀,感受盤古劈開天地的力量和勇氣。

①調動學生生活積累,理解“輕”與“清”意思的不同。

②引導學生讀書並有所發現。

③交流學生的發現,感悟理解詞語的方法及語言表達的精妙。

a.通過“清”理解“濁”的意思,感悟利用反義詞也是理解詞語的好方法。

b.在朗讀中,感悟課文通過幾組反義詞,把天地形成的過程寫得清楚、明白。

C.結合句子,進一步理解“混沌”的意思,體會聯繫上下文也是深入理解詞語的好方法。

(2)引導學生用成語概括段意。(板書:開天闢地)

(3)引導學生在讀懂第三段的基礎上,也用成語概括段意。(板書:頂天立地)

3.指導朗讀,展開想象,感受神奇和美麗。

(1)學生自讀,找到自然段的中心句,體會中心句的作用。

(2)邊讀邊畫出盤古身上發生的變化,感受變化的神奇。

(3)指導朗讀,把文字變成腦海中的畫面,感受宇宙的美麗。

學情預設與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抓住“飄動的雲”“奔流不息的江河”等詞語展開想象,感受美麗。

(4)拓展想象,豐富美麗。

①師:盤古的身上是不是隻有這些變化?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②啟發想象,練習説話。

(出示句式)

盤古的(),變成了()的()。

學情預設與教學策略:在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想象要合理、豐富。

(5)有感情朗讀課文,感悟盤古創造的宇宙的美麗。

三、迴歸整體,升化認識。

(一)圍繞板書,説説盤古是怎樣創造的,明晰“創造”的含義。

(二)朗讀、品味中心句。

(三)教師小結。

1.歸納本節課的學習方法。

2.激發學生創造的熱情。

(四)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把這個神奇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

?盤古開天地》是一篇神話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闢地的故事。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闢天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激發閲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

我在教學時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以“傳説中的盤古是怎樣創造美麗的宇宙?”為主線展開教學,在朗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盤古這一神話人物那頂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於獻身的偉大精神,領略神話故事的無窮魅力,激發學生閲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回憶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自己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一、課題的引出聯繫學生的生活積累,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我先播放孩子們熟悉的動畫:《西遊記》、《小哪吒》、《葫蘆娃》,讓孩子們猜出孫悟空、哪吒、葫蘆娃這些神話人物,在他們興趣盎然的時候馬上引出了課題,激發了他們對新的神話人物——盤古的好奇心,也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慾。

二、抓住重點,創設情景,感受人物形象。

在這堂課上,“以讀代講”貫穿始終,讀得充分,讀得多樣。課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講了盤古開天闢地。在教學時,我抓住“掄”“劈”這兩個詞語,與“拿”“砍”進行比較,讓學生懂得課文中的這兩個字更準確地寫出了盤古分開天地的艱辛與決心。並讓學生在朗讀時加上自己的動作,讓學生感受這些詞語的恰到好處。課文描寫天地變化時用了這段話“清而輕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應用了大量的反義詞,我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找出來,體會作者用這些詞語的所妙之處。我還創設一定情景,讓學生體會盤古為了讓天地成形,做了怎樣的付出。“頭頂着天,用腳使勁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老師引讀:不知過了多少年,盤古就這樣頂天蹬地。一年過去了,生接讀……一百年過去了,生接讀……一萬年過去了,生讀……結果“盤古也累的倒了下去。”讓學生在感情朗讀中感受盤古開天地的偉大、勇敢、堅強,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有效合作,激發想象,感受神話魅力。

在教學“盤古倒下後,他的身體變成什麼”這節時,我採用了引讀、師生分句讀,為學生營造了輕鬆、愉悦的朗讀氛圍。同時隨機摘錄了這一節中的優美的詞組,通過美讀,為下一環節學生仿寫“他的()變成了()。”一句話做了知識的鋪墊。

不過縱觀整堂課,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

一、課堂容量太大,上課的節奏有些快。整堂課先是導入新課,接着是檢查字詞的預習,再就是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最後學習課文的1—5自然段,幾乎一節課學完了整篇課文,知識容量很大,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我有點趕時間,少了給孩子們品讀、“消化”的時間。

二、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雖然有示範,有激情導語,學生能有一定的表現力,但讀的形式比較單一,大部分是齊讀、引讀、指名讀。如果讀的形式再多一些,學生的興致可能會更高。還有我卻忽視了讓學生邊讀邊想,沒有很好地將語言文字與畫面想象結合起來。如果當時注意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當時的場面,同時,激勵學生把想象到的畫面,用恰當的語氣讀出來,可能效果會更好。有了這一舉措,不僅有幫於學生對文本進行內化,也教會了學生朗讀的方法與技巧。

精心的付出,就會有收穫。那份收穫會使我更加充滿信心地迎接每一天,面對每一次挫折,永不放棄。

盤古開天地反思教學反思篇2

比如説“頭頂着天,用腳使勁蹬着地”,課文中沒交代有多長時間,一般學生也並不能從這裏體會他的辛苦和堅持。為了體會盤古的力量,我在這個環節是引導那個讀書的學生,“此刻,你頭頂的是整個天空啊!腳下分開的是整片大地啊!”學生立刻領會了,再讀時明顯強調了力量。盤古頂天立地的漫長又用另外一種方式來體驗。反問學生:盤古頂天立地有多長時間?100年?10000年?100萬年?學生這麼一問,反應過來了——不知過了多少年。用後文中的證據反駁了我的假設,自己體會到時間的漫長和艱難。再進行讀句,果然是效果出色。

另外一個設計當時也存在爭議,因為我要學生用數學的思維解決盤古的高度。我當時是這樣設計的:在盤古的頂天立地之下,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100天過去?天升高多少丈?地下沉多少丈?10000天過去?天升高多少丈?地下沉多少丈?這樣不知過了多少年,天升高多少丈?地下沉多少丈?學生回答的是:100丈。10000丈。不知有多少丈。很多人都被這時的高度推進弄得莫名其妙。馬上,我問學生:當盤古就在眼前,仰望盤古,看得清全貌嗎?學生達到:太高了,看不到。再追問他受得了這漫長的辛苦嗎?前面的種種鋪墊在這一刻迎刃而解。用高度推進讓學生明白這是太過於艱鉅的任務,身為神的盤古也有支撐不住的時候,所以他積勞成疾的倒下了。

通過這次備課,我充分體會到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在這節課的輕鬆表象背後,包含了整個年級的多少思考、探索、勞動與付出。很多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和未展現的方面都有我們整個集體的智慧與勞動,這是一節錘鍊出來的課。

盤古開天地反思教學反思篇3

?盤古開天地》是一篇神話傳説,主要講了巨人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故事極富有想象力,文字敍述具體而生動。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楚,把盤古“用他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的過程寫的生動有趣。教學這篇課文,要使學生認識神話這種文學體裁,體會巨人盤古的獻身精神,感受我國古代人民豐富想象力。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激發閲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學生想象力。在教學中,我抓住重點段落,以句式引導,段式引路,啟發學生填補空白,組織語言,訓練能力。

一、巧妙的使用教學資源,激發學習興趣

導入課文,我用了幾張圖片,這些圖片都是動畫片裏的人物有:孫悟空、小哪吒、葫蘆兄弟、嫦娥奔月,它們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二、抓住重點,創設情景

在教學第三段時,為了使學生體會盤古為了讓天地成形,做了怎樣的付出。“頭頂着天,用腳使勁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讓學生伸出雙臂上舉,靜靜站1分鐘,你累了嗎?想象盤古頂天蹬地持續了多久?他累嗎?老師引讀:不知過了多少年,盤古就這樣頂天蹬地。一年過去了,生接讀,一百年過去了,生接讀,一萬年過去了,生讀結果“盤古也累的倒了下去。

三、結合文本,展開想象

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設計男女生合作朗讀來整體感悟語言表達的結構。即:盤古身體的一部分變成了自然界中的什麼。並讓學生展開想象,盤古的其他部位變成了什麼?

四、多種形式,指導朗讀

初讀課文,只能讓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感知,只有對重點字詞、句子理解後,才能讀出味道。在教學中我讓學生使用多種方法朗讀課文,如:分組讀、男女生讀、個別讀、小組比賽讀等。讓學生在讀中去體會、去感悟。

五、在遺憾中成長

這節課中,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在學生朗讀時,雖然我用了許多方法,但是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朗讀,個人課堂調控能力還有待提高。其次對有些環節的處理還欠考慮,如在第四段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想象盤古的身體還有那些部位發生了變化,變成了什麼?學生回答後,我應該再讓學生動筆寫一寫,這樣不僅鍛鍊了他們的思維,還可以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收穫了許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讓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有所提高。

盤古開天地反思教學反思篇4

選擇上這課文是因為自己被盤古頂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於獻身的偉大精神所感動,只有自己感動才能有自己的思想,才能去打動我被教的學生。

但當我拿着這文章反覆閲讀時,覺得太簡單了,除了盤古頂天立地的形象可以渲染渲染,盤古化作了什麼可以做句子訓練,其他的似乎不學,學生都能掌握。這時我心中的那份感動又變得茫然了。

離家長開放的日子只有幾天了,在情急之下,參閲了優秀老師的做法,我認為以下幾點,值得我今後這樣去做:

1、提煉詞語,概括文本

對於三年級的學生,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這位教師能時刻想着學生需要什麼並能發現段落裏藏着成語,而我這位俗人卻沒有敏鋭的眼睛。這一定是老師反覆與文本對話的所得,老師已經讀到了文字背後的東西,下的功夫絕非一天,兩天的事。慶幸自己也學了這一招。從學生的角度説,這樣的設計既是一次積累更是一次概括能力的訓練,一舉兩得。學生的概括能力就會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形成。我覺得孩子需要的就是我們課堂上老師要給孩子的,而這種提煉詞語,概括文本的方法,就是會使學生終生受益的知識。今後在概括文本上自己應下點功夫。

2、詞語的理解與朗讀進行整合

我是一位注重學生朗讀的老師,每堂課我總能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情讀,或高興或悲哀或自豪或讚歎,似乎這種讀已是學生讀好文章的“模板”了。而這位老師卻能把詞語的理解與讀融合在一起,使讀又有了新的解讀。如學習“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這句時,讓學生明白“掄”什麼意思,然後再帶着那份力量去讀;學習“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這句時,讓學生明白“輕、清”的意思,明白四對反義詞的意思,這樣學生馬上便能頓悟天地分開原來就是漫長的,讀就顯得水到渠成。這比教師盲目地説帶上怎樣的心情讀效果要好。

3、積累句子就是反覆出現

備課前,本以為盤古化作了什麼可以做句子訓練,那就是積累。沒想到山外青山樓外樓,特級老師的想法總是出乎人的意料,文章的第四段是這文章的精華,這位老師的做法把它做成了一首詩,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雲,為我們帶來了涼爽。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云為我們帶來了涼爽……多樣的形式使學生不覺得那是枯燥的讀,那是創意。有創意的東西更能打動孩子的心,同時告訴孩子學習就是積累。積累首先要把文章中美的句子化為己有,化為己有最好的辦法便是創造。聰明的孩子老早就知道這就是積累的一種方法。

今天的開放我只是一場演繹,這場演繹還算成功,因為孩子的小手如林。但更讓我欣喜的是進行了一場紮實的語文教學,同時也讓我明白收穫往往就在精心地付出。

盤古開天地反思教學反思篇5

這是一篇神話傳説,講述的是一個

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闢地的故事。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闢天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激發閲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學後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教學時,我扣住重點,在引導學生朗讀的時候,通過引導學生想象,來理解課文內容,如第四自然段盤古倒下後身體發生的巨大變化描寫很具體,我讓學生學習後問:“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偷偷地把一個想象空間留給了大家,你們發現了嗎?”讓學生從書中省略號引導到讓學生自己想象盤古身體還會發生哪些變化?讓學生想象,同學們説得很生動,有的説;“盤古的手指指甲變成了雪花。”有的説:“盤古的手指變成了五座高山,盤古的頭髮變成了茂盛的草地,從高處往下流的瀑布。……等等。複述是中年級很重要的一個學習要求。我在教學中也注意到這一點,這篇課文比較適合訓練學生複述,學生學習完課文後我讓他們看着畫面複述課文,還讓他們回家後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習慣。我還建議學生閲讀其他的中外古代神話故事,擴展他們的知識面。

這節課,我覺得也用許多不足之處,如,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雖然我用了許多方法,如課件作用、教師範讀等,但可能我朗讀基調把握得不夠好,學生朗讀還不夠精彩。神奇的感覺讀得不夠。還有第四自然段教學時我對句式“盤古的身體部分變成了怎麼樣的什麼?“滲透不夠,且前後事物的聯繫滲透不夠,後面學生的想象雖然不錯,但是有些同學只説出盤古的身體變成了什麼,有些同學想象就不夠合理。下次教學我就要注意到了。

盤古開天地反思教學反思篇6

星期四上午第三節課,事一次彙報課,上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三年級語文《盤古開天地》,在講這一節課之前,我在網上看過一些其他優秀教師是怎樣上好這節課的,我從中選出一些自己認為好的地方,把它加入到自己的教案中,這也是一種學習,畢竟我才剛剛開始從事這個職業,還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提高。

可是上完這節課,覺得自己上的糟糕透了,課後我向其他老師詢問我上課的一些情況,上課中的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普通話很爛,我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在平時上課的過程中,學生也是常常給我糾正一些字的讀音,可是不知怎麼的,説着説着一些方言就出來的,可能是習慣問題吧,但是我會慢慢改正的,畢竟作為一名老師,普通話還是比較重要的。

上課過程中在提問題的時候,語言的銜接有很大問題,在突然之間就把問題提出來,給學生有一種跳躍感。而且上課提問的方式有點囉嗦,一個問題總是會問很多遍,這個問題許老師曾對我説過,我今後會改正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就是這節課的重點把握的還不是很好,對於《盤古開天地》這篇課文,重點主要在盤古倒下後,其身體的那些變化,可是由於前面的時間花的相對多一點,後面的幾乎沒有多少時間去帶領學生去感悟盤古倒下後身體發生的神奇變化,最後只能草草了事。

當然,在這節課中我還有一些其他的缺點,,這裏就不一一道來。但我認為我在上面講的幾個問題相對來説還是比較突出的。因此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努力向其他老師學習的。

盤古開天地反思教學反思篇7

本節課我認為在教材的處理上做的很成功,輕重分明,第一自然段一筆帶過;第二自然段重讀,第三自然段簡易地導,第四自然段細細地品味,對教材大膽的取捨,合理巧妙地進行組合。

如第二自然段“創設情境,為讀鋪墊;一下子就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起來;第三自然段中的三次引讀,進一步昇華了學生的感悟;第四自然段讓學生自由品讀,尊重感悟。

在整個朗讀環節中根據學情適當調整朗讀教學的策略。藉助音響、範讀、圖片等各種手段,採用了情境創設、讀好關鍵詞、想象體驗、角色扮演、遞進引讀、畫面再現等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受與想象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在感受中誦讀,在誦讀中想象,同時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理解,避免了“千人同腔”。在這堂課上,“讀”貫穿始終,讀得充分,讀得紮實,讀得多樣,讀得入情,不僅讀通了文本,而且讀出了神話的韻味,讀出了學習的樂趣,展示了“美讀”教學的風采!

本節課中也有一些做的不妥之處,對學生的回答老師的鼓勵性語言還不夠到位,在將來的教學中我會取長補短,我相信我只要肯於探索就一定會有收穫。

我深知教學領域裏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漫漫教學長路,我還得不斷學習,努力前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