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故事讀後感範文8篇 《陶行知的教育智慧: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8W

陶行知是中國著名教育家,他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他的一生都致力於教育事業,他的故事和思想依然深受人們的關注和傳頌。下面是《陶行知的教育故事讀後感範文》。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讀後感範文8篇 《陶行知的教育智慧:讀後感》

第1篇

小兔子種了很多胡蘿蔔,長勢喜人,看來,今年的胡蘿蔔一定會大豐收的。小兔子心裏美滋滋的。這一天的夜晚,天氣悶熱,小兔子在胡蘿蔔地的邊上乘涼,忽然聽到胡蘿蔔地裏有動靜。藉着月光仔細一看,是自己的鄰居田鼠一家,準確地説,是田鼠媽媽和它的兩個孩子。

小兔子急忙跑過去大聲地喊:"田鼠媽媽,不能在這裏吃胡蘿蔔,胡蘿蔔還沒長好呢?快去找別的東西吃吧!"可是田鼠媽媽卻裝着什麼也沒有聽見,理都不理小兔子。小兔子生氣了,撿起一塊小石頭扔過去,沒打着,小兔子還聽到小田鼠嗤嗤的笑聲。小兔子氣極了,撿起一塊大一點的石頭,想了想,又放下了。

折了一根柳樹條衝過去,揮舞的呼呼直響,説:"你們走不走,不走我可要抽你們了。"田鼠媽媽抬眼看了看,説:"別那麼小氣,不就是吃你幾個胡蘿蔔嗎,犯得着生那麼大的氣。"田鼠媽媽旁邊的兩隻小田鼠也一起吱吱喳喳的跟着亂喊。

小兔子想了想,有了主意,説:"好吧,既然你們不聽話,我可就不客氣了。"然後,抱起小田鼠就跑。田鼠媽媽急了,跟在小兔子的後邊喊:"你抱我的孩子幹什麼?你要去哪裏呀?"小兔子不理它,一直跑到田鼠的家,這才放下兩隻小田鼠説:"回家吧!"田鼠媽媽這才放下心來,把兩個孩子摟在懷裏。

小兔子説:"等胡蘿蔔成熟了,我會請你們來做客的。"望着田鼠一家親熱的樣子,小兔子感動的説:"好偉大的母愛呀!"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讀後感範文8篇 《陶行知的教育智慧:讀後感》 第2張

第2篇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那麼,什麼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麼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脱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這一席話,讓我對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麼一個高度,讓人為之震撼,震撼於他的精闢和深刻,同時感歎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

在學習新課程理念,開發園本課程,研究有效教學的今天,我們再回頭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話,是預見?還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時,我想更多還是思考和學習。在學習中領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學習中整合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學習中進行自我提高。現談談自己對'生活既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資源,貼切幼兒的實際需要,適合幼兒實際發展的,是有教育價值的內容,否定一切資源。

在自然的生活中進行教育,創設生活化的環境更易於幼兒理解和接受。 ——生活是活的教育

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教育,善於開啟幼兒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孩子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

圍繞一次區域活動的開展情況,我進行了觀察和引導活動,把關注幼兒的結果轉移到關注幼兒學習的過程中來,讓幼兒真正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方法,獲得經驗。在動手區'製作動物指偶'的活動中,我先引導幼兒觀察和探索製作的方法,並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繪畫。同時我注意觀察幼兒的各自表現,發現孩子對'困難'表現出不一樣的情景:有的馬上請老師求助,有的表現不耐煩,也有的在失敗、嘗試中反覆繼續着……我想這不只是一次操作活動,從活動中,我們更看到了孩子處理問題的情緒和方法,因此圍繞這次製作活動,我組織了談話活動'遇到困難了,怎麼辦?'通過談話,讓幼兒不僅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更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學習經驗。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形式上的活動,應該透過表面的活動,更有效的幫助孩子獲得全面發展的機會,健全他們的性格和個性品質。

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指引我繼續前進、感悟和探索……

第3篇

我最喜歡的一個名人,就是陶行知,他是一位務實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名言是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反映了他獻身教育事業的偉大精神。

陶行知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生活比較艱難,他很懂事,小小年紀就能主動幫助媽媽做許多事情。中午媽媽給他一個紅薯吃,他總要再硬塞一半到媽媽嘴裏。他真是一個有孝心的孩子。在現在的生活裏,許多獨生子女都是家裏的小皇帝、小公主,衣來伸手、飯開張口,不知道報答父母。這些人和陶行知比一比,難道不感覺慚愧嗎?

等他再大一些時,父母送他去當地名師吳爾寬那裏讀書。他刻苦學習,不懂就問,知識面不斷擴大。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要向他學習,學習他那種奮發向上的精神,迎難而上,勇攀科學高峯。

14歲那年,他寫下了我是一箇中國人,要為中國做出一些貢獻的座右銘。這表明他有遠大的志向和偉大的愛國精神。我們是炎黃子孫,無論我們走到哪裏,都要記住一句話:我們的根在中國。我們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將來在祖國各行各業創建一片輝煌。要實現美好理想,從小就要打好基礎,否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就產生教育效果。

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調皮搗蛋,不盡人意的學生有很多,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一定的細心,耐心和愛心,但效果不是很好,我又該怎樣做才能做到藥到病除?我千萬遍地質問自己。後來,我靜下來仔細一想,終於悟出一個道理:從一開始我就沒有耐心,給予他的愛也微不足道,怎能要求他會隨我所願,成為一名好學生呢?我從來都沒有站在一個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總是盯着問題、缺點以及背後的苛求,改變,統統把缺點掃除,以便適應我的眼光,我的標準,我的高度。現在想實在是羞愧難當,但是,我已經有了期待的信心:愛的教育一定能夠使這一些粗糙的小草變成一棵香草,香氣怡人,芬芳撲鼻。

把每個孩子都當成一塊可雕琢的璞玉或是深埋沙礫中的金子,把指責、批評、抱怨,努力換成啟發、賞識、激勵,那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將是一片充滿生機、充滿真誠和愛意的美好天地。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當走進校門,看到這些天真爛漫的孩子,頓時感覺很放鬆,因為他們對我來説就象顏料盒裏那五彩繽紛的顏色,象畫紙上那美麗的風景。我也因他們的精彩而精彩。記得在課堂中的一個有趣的事情讓我感動:孫崇玉,你今天表現的特別好。他抬起頭對我害羞的笑了笑。(直直的看)老師,你的這個牙快掉下來了。不是呀,我的這個牙就長的這個樣,排列不夠整齊,有點亂。那你可以把它拔掉,然後按上假的呀,我爺爺奶奶的就是假的,我想那樣就好看了(自信的笑)。那他們年紀大了,我還很年輕,再説別人都説我這牙長的很可愛呀。(不惑的樣子、搖頭)我感覺……不好看!嘿!這個小傢伙觀察能力還挺強,並且還很堅持自己的意見。我摸摸他的頭,忍不住笑了起來,他看看我,也不好意思的撇撇嘴。

幾年前就看到這個故事,當今天在教師學習的校本培訓課程《有效上課》上看到這個故事,我的感受更深了。故事説的是:有一次,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應邀到某地做一次關於教育的報告。報告開始,只見他拎着一個口袋疾步走上台,從口袋裏捉出一隻雞,然後在桌子上撒了一把米,接着將雞的頭使勁往桌子上按,可是雞就是不吃,一直在 叫,翅膀撲騰,雞爪狂抓······數分鐘後,他將雞放到地上,也撒了一把米,雞自由地走了一會兒後,開始悠閒地吃起米來。最後,他走到話筒前説了句報告完畢。全場愕然!

在人們驚異的眼光中,他道出了教育的真諦,難道教育不是如此嗎?只有主動學習者,才是真正的學習者,任何外在的強制力都是無用的。

是的,幾年前我也犯下了類似的錯誤,好在這幾年我已意識到。而現在我們有的老師還沒有意識到,仍然是一條道走到黑,結果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收效甚微。甚是可悲、可歎!因為他不學習,不瞭解孩子的生理、心裏特點。不學習新知,而憑自己的高壓政策去強逼孩子學習,膽小聽話的孩子因害怕老師而去好好學習,固然暫時取得一定的好成績。但他們的心理是不痛快的,是壓抑的,是感到累的,學習是被動的。而對於那些膽大的,個性張揚的孩子,高壓政策只能物極必反,他們始終成績不夠理想,而且厭惡學習,視學習為極其痛苦的事。

説到這裏,有的人會説,你這樣説,那麼是不是我們對孩子的學習少關注一點,忙自己的事情,由他去。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現在獨生子女多,誰不想自己的子女憑着出色的成績,綜合能力強而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呢?因此大多數負責任的家長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孩子身上。他們不能看孩子有一點空閒的時間,一天到晚三句話不離學習倆字。孩子本來對學習挺感興趣的,但是長此以往,滿腦子都是家長的學習學習再學習,他們一提到學習就反感,就厭惡。就像一個喜歡吃桃子的人,一天到晚讓他吃桃子,長此以往,他一看到桃子不是欣喜,而是反胃。這和我們學習是一樣的道理。

在我任教的上屆和這屆家長中,真有一些對孩子很負責任的家長,他們對孩子的那種愛,那種關心,為了孩子犧牲了很多的精神真令人感動。他們的孩子在他們的關心下,有的確實成績很好,令人欣慰!但有的卻不盡如人意。有的家長很委屈,也很傷心,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自己付出了這麼多,孩子卻沒有取得優異的成績?是孩子智力不行,還是孩子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與其這樣,不如干脆放棄算了。我要説的是,對於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而致孩子成績不夠理想的家長來説,上述的家長是可敬的。孩子為什麼對學習反感,成績落後。就其原因,主要是你們採用了強逼的態度,孩子不是主動地學習,而是被動的學習。這樣一來,孩子當然不會有出色的成績。

因此無論是作為一名老師,還是一名家長,我們必須瞭解孩子,運用我們的智慧,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覺自願的學習,只有這樣,我們的付出才有價值,才有回報。親愛的同仁和家長朋友們,讓我們共同努力,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自覺自願的學習,用我們的雙手托起明天的太陽吧 !

第4篇

學習《教育學》,就知道我國有個大教育家叫陶行知的,《陶行知教育學》讀後感。但那時對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連一知半解都説不上。這學期,我認認真真地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真正認識了我國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讀罷《陶行知教育學》,掩卷沉思,頓覺獲益匪淺。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啟示。

在書中先生指責現在的學校論起名字來,居然是學校;講起實在來,卻又像教校。這都是因為重教太過,所以不知不覺地就將教和學分離了。先生提出:然而教學兩者,實在是不能分離的,實在是應當合一的。現在的新課程思想,不正是從重教到重學的思想嗎?傳統的教學,主要是看老師教得如何,而忽視了學生學得如何。或者誤解為只要老師教得好,學生就必然學得好。評價一堂課,也主要是看老師講得如何精彩,即使看學生,也只是看學生是否與老師的講配合得好。陶公早在八九十年前,就深刻地提出了老師的責任在於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這才是我們教育的真傳統!現在的新課改,其實就是迴歸傳統,迴歸教育的真傳統。這不由得使我想起這麼些年來,教育上不斷提出新思維、新口號、新觀念,不斷地在搞着彷彿是在打破傳統的改革。一會兒素質教育,一會兒新課程,一會兒創造性學習,一會兒探究性學習,把我們的一線教師弄得暈頭轉向了,無所適從了。我們何不少提那麼多口號,少拋那麼多新理論新觀念,靜下心來,真正迴歸傳統,從孔子學起,從陶先生學起,從蘇霍姆林斯基學起。今天的新思想,新口號,新觀念,都從他們那裏找得出來。

傳統,有優秀與糟粕之分。優秀的傳統,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真理,是須我們永遠繼承的。不但要繼承,還要在傳統的基礎上,隨着時代的變遷、事物的發展變化而不斷將其發揚、拓展、光大。比如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温故知新,比如陶公的教學做合一、生活教育等等。至於傳統中之糟粕,或稱之為習慣勢力、傳統勢力,才是改革的目標。我們的改革,不僅是教育改革,乃至於社會改革的很多方面,都喜歡摧毀一切,然後重來。結果糟粕未除,而優秀傳統卻蕩然而失。

陶行知先生談到:學校裏的先生叫做教員,他所做的整體為教書,他所用的法子為教法,好像先生是專門教學些書本知識的人。他似乎除了教書以外,便沒有別的本領,除書以外,就沒有別的事教。而在這種學校裏的學生除了受教之外,也沒有別的功課。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傳統中的糟粕,也就是習慣勢力。習慣勢力雖然惡劣,阻人進步、礙事發展,但它真是強大得很,難以根除。你看陶公所講之現象,八九十年前是這樣,八九十年後的今天,仍然是這樣:學校裏的一些先生,我們叫他們教書匠,他在學校裏所做之事,就是教書。他全然不管學生怎麼學,他只管自己怎麼教,我怎麼教,你學生就怎麼學。除了教那本教材上的東西之外,便沒有其它可教,學生便沒有了其它可學的內容,讀後感《《陶行知教育學》讀後感》。先生們不準學生看課外書,不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學校不給學生接觸自然,走近生活的自由,學生除了一心只讀教科書、一切只為考高分外,便沒有了其它。老師除了教課本知識,

就沒有,或很少教給學生做人處事和生活的道理。教師,這本活的教科書的作用沒有體現出來。學生們從老師身上學到了什麼?

教師沒有愛就不能教育學生。對學生愛是教師高尚職業道德的自我體現。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温存慈詳的態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兩顆心逐漸融化為一的過程中,教師按真人的規範導之以行,或示範,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施教又無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沒有對學生愛,即使教學也沒有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只愛一部分學生,意味着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那是偏愛,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別反對純以面貌美醜為取捨的選拔法,他辦育才學校施愛於所有難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難童,他做到了如諺語所説的那樣: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教師有不偏愛學生的義務由此我想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定的師愛,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學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產物。師愛是包含教育目的的愛,而且通過這愛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稱學生為愛人,説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愛和教育視作天生的結緣。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於是教育產生效果。

在我的教育裏,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麼偉人還大。陶行知先生這樣尊重學生。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而好惡之而褒貶之,絕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視為朽木。有的教師口誅之餘,施以體罰,更是辱人之舉。任何一種體罰都是使學生肉體痛苦,它不僅於事無補,反教學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們會摔破罐,撐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對體罰,他準確地説明了體罰的危害:體罰是權威制度的殘餘,在時代的意義上説它已成為死去的東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兒童改善行為,相反地,它是將兒童擠下黑暗的深淵。罰非愛,害也。作為現代學校的教師,我們要記住陶行知的話:我們奮鬥的工具是愛力不是武力。動武,意味着教師自身的失職。

其次,陶行知先生對學生的愛還應表現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心愛護。即父母想到的,教師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師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們現代教師做學生親人、朋友和導師三個角色,這是陳校長教育思想的體現,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實踐,我們必須認真加以貫徹。

當然,愛不是放縱,愛裏有嚴,愛裏有教育,陶行知為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又囑之以儉樸為美德,絕不可浪費,特別是看到學生出現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就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中找到前進的路。作為現代的教師更應如此。

老師們,熱愛自己的學生吧!當我們對學生產生恨鐵不成鋼的思想感情而一時不理智地做出有傷學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這學生也許是一塊特殊的鋼坯,需要更多的愛去熔鍊鍛造呢?教師愛學生,就不能沒有自我剋制,怒是必須要制的,否則既無補於事又傷神傷身,久之反倒説明自身無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點,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裏,樂其所樂,憂其所憂,用師愛引導他們走向光明、走向未來。

第5篇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力大無窮的英雄叫海格力斯。有一天,海格力斯在山路上行走時,發現路中間有個袋子似的東西很礙腳,便踢了它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有被踢開反而膨脹起來。海格力斯有點生氣,便狠狠踩了一腳想把它踩破,哪知那東西不但沒踩破反而又膨脹了許多。海格力斯惱羞成怒,操起一條碗口粗的木棒狠砸起來,那東西竟然加倍地膨脹,最後大到把路堵死了。

一位聖人路過,連忙對海格力斯説:朋友,快別動它,忽略它,離開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當初,你的心裏老記着它,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擋住你前進的路,與你敵對到底!

寬容的確是一種美德。温暖的寬容也的確讓人難忘。不妨讓我們看兩個例子。公共汽車上人多,一位女士無意間踩疼了一位男士的腳,便趕緊紅着臉道歉説:對不起,踩着您了。

不料男士笑了笑:不不,應該由我來説對不起,我的腳長得也太不苗條了。哄的一聲,車廂裏立刻響起了一片笑聲,顯然,這是對優雅風趣的男士的讚美。而且,身臨其境的人們也不會懷疑,這美麗的寬容將會給女士留下一個永遠難忘的美好印象。

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整潔的鋪着木板的商店裏,手中的奶油蛋糕弄髒了商店的地板,便歉意地向老闆笑笑,不料老闆卻説:真對不起,我代表我們的地板向您致歉,它太喜歡吃您的蛋糕了!於是女士笑了,笑得挺燦爛。而且,既然老闆的熱心打動了她,她也就立刻下決心投桃報李,買了好幾樣東西后才離開了這裏。

是的,這就是寬容——它甜美、它温馨、它親切、它明亮、它是陽光,誰又能拒絕陽光呢!於是想起了邱吉爾。二戰結束後不久,在一次大圞選中,他落選了。他是個名揚四海的政治家,對於他來説,落選當然是件極狼狽的事,但他卻極坦然。當時,他正在自家的游泳池裏游泳,是祕圞書氣喘噓噓地跑了來告訴他:不好!邱吉爾先生,您落選了!不料邱吉爾卻爽然一笑説:好極了!這説明我們勝利了!我們追求的就是民圞主,民圞主勝利了,難道不值得慶賀?朋友勞駕,把毛巾遞給我,我該上來了!

真佩服邱吉爾,那麼從容,那麼理智,只一句話,就成功地再現了一種極豁達大度極寬厚的大政治家的風範!

還有一次,在一次酒會上,一個女政圞敵高舉酒杯走向邱吉爾,並指了指邱吉爾的酒杯,説:我恨你,如果我是您的夫人,我一定會在您的酒裏投毒!顯然,這是一句滿懷仇圞恨的挑釁,但邱吉爾笑了笑,挺友好地説:您放心,如果我是您的先生,我一定把它一飲而盡!妙!果然是從容不迫。不是嗎?既然您的那句話是假定,我也就不妨再來個假定。於是就這麼一個假定,也就給了對方一個極寬容的印象,並給了人們一個極重要的啟示——原來,你死我活的廝殺既可做刀光劍影狀,更可以做滿面春風狀。

是的,這就是寬容!一種大智慧!一種大聰明!有句老話:有容乃大。恰如大海,正因為它極謙遜地接納了所有的江河,才有了天下最壯觀的遼闊與豪邁!像海一般寬容吧!那不是無奈,那是力量!既然如此,何不寬容——即便是與對手爭鋒時。

第6篇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們現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陶行知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致力於教育改革。我有幸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它猶如一絲曙光,引領着我走出教育的誤區,走向光明。

'生活即教育' 是陶行知教育理論的核心。 '生活即教育'就是説'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着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次,'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脱離了實際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説教。同時陶行知又認為'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壞生活就是壞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有選擇地生活,選擇生活就是選擇教育,不是把教育簡單地生活化。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不都是我們理想的教育。只有'健康的生活'才是我們健康的教育。'生活教育'另一層意義是人類需要什麼,我們就教育什麼;社會需要什麼,我們就教育什麼;人生需要什麼,我們就教育什麼。學生需要麪包,我們就得過麪包生活,受麪包的教育。學生進入青春期,就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 '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現實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學生需要的教育。學生喜歡同現實生活、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繫的知識;學生喜歡能用生活的事件來解釋學科知識的老師。 因此,以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要積極創設情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選擇富有生活氣息的內容進行教學,'寓教於樂,情景創設'.在教學中大膽鼓勵,積極引導,喚起學生的參與意識,促使學生投入到教學中來。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熱愛每一個學生'是先生的第一面大旗。在教學中,教師常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至於學生願不願學,是否開心快樂,不為教師所關心。無論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還是在教學方法的採用上,都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教育是人與人的交流,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互學。陶行知先生説得好:'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

尊重,教育不只是教師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更不是教師把做人的道理填鴨式地交給學生。新課標的實施,改變了以往的那種師道尊嚴,新穎的師生關係正在形成。我在實踐教學中,經常進行師生互動,教師可以到學生中間,充當他們的一員。不唱獨角戲,與學生交流、溝通、合作、互動。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正如魯迅所説:'讀完此書,我和一個高尚的靈魂接觸了!'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努力把這種理念貫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體現在自己的每一堂課上。正正如魯迅所説:'讀完此書,我和一個高尚的靈魂接觸了!

第7篇

泰戈爾曾説: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着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愛的教育》是8年代出版的刊物,可以説它和我差不多年紀,今天我捧在手裏細細品味的時候,被書中無數個故事深深的打動了。

這是一部小書,這是一部巨着。意大利的文學在中華的譯介。《愛的教育》其實包含了兩個部分,即《愛的教育》和《續愛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據日譯本翻譯,後者是亞米契斯的朋友所着,也是據三浦關造的譯本來的,對前者是一個合適的補充。

夏先生説: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閲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濕。

在看《愛的教育》時,每每被書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蹟感動,《掃煙窗的孩子》、《班長》、《窮人》、《虛榮心》、《感恩》、《嫉妒》、《爭吵》、《告別》等等和孩子有關的故事中,歌頌了兒童應該具備的純真感情,同時書中也表露了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塑造着兒童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

在我們的中國小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説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教育的整體認識上,作為一個完整教育過程的學校教育,它永遠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兒童為目的的,它首先考慮的是現實社會中各種矛盾的存在和社會本身的發展,是一代代的兒童將成長為什麼樣的人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教育不僅僅是自由的,也是強制的。集體教學的形式一經奠定,所謂因材施教只能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的目標。

愛就像空氣,充斥在生活的周圍,充滿了人的內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了生命。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的境況不一,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

他們每個人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我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不由想到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其實,我們也可以擠出一個固定的時間讓孩子們多聽聽這些愛的故事,感受和體驗愛,學習付出愛。我想,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

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

第8篇

我所管理的高一(七)班,共有學生46人。相較於高一年級的其他7個班,我們班的特點是:男女生比例比較平均,但男生思想活躍者居多,易於接受新生事物,但又對現實缺乏辯證認識,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能力差,學習主動性意識薄弱,紀律散漫,這無疑加大了班級管理的難度。另外,班裏基本上沒有尖子,尾巴卻是挺重的,這也加大了成績提高的難度。於是,在這麼個大框架下,班裏同學的問題也就相應的複雜一些。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我很明確的一點是,學生既是管理的對象,也是管理的主體,教育的過程是師生之間不斷交流的過程,既有各種信息的發出和反饋,又有情感的相互交流。教育學生的前提是理解學生,理解學生的前提是瞭解學生。所以,一切當從瞭解開始。如果老師不能瞭解、貼近學生的內心世界,就會增加施教的難度。無數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創設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或教育氛圍,是使德育入心、入腦的基本前提。而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老師就要盡力開啟學生的心靈之門,感受着學生的感受。有這樣一個學生思想態度的成功轉化讓我記憶猶新。

我班裏有位同學,名叫小鄧(化名)。平時和同學關係不錯,有很多朋友,性格很開朗,尤其愛打籃球。但是他有個缺點,脾氣很急,特別容易暴躁。曾經有一次在歷史課上,因為他的筆袋被他不小心掉到了樓下,他要求撿回,歷史老師不允許,他很不滿意,就不顧老師直接走出了教室&b事後他向歷史老師承認錯誤,在班裏也作了公開檢查,也和我説他知道自己這樣做很不對,不懂得尊重老師,但自己脾氣一急,就什麼也不記得了,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説以後會努力學習,尊重老師,不再這樣。

我開始接手這個班時覺得這個叫小鄧的這個孩子很講義氣,重情義,成績雖然不好,但是腦子很聰明。這樣一次與老師的衝突我想他應該從中得到了教訓,於是仍然鼓勵他要好好學習,積極向上,並表示願意和他在私底下成為朋友。

但之後不久的一件事使我意識到這個孩子還是需要老師們進一步的教育,讓他自己管理自己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是學校籃球聯賽期間的一天,中午有我班比賽,早自習時我在班外觀察情況,發現有幾名男生的座位是空着的,當時我很生氣,但是我想與其去尋找他們不如在門口等着他們出現。不一會,他們幾個人就大汗淋漓的走了上來,於是我把他們幾個人帶到了辦公室詢問情況。瞭解清楚之後我很是生氣,原來他們是因為要準備籃球聯賽所以才沒有及時回來上早自習,而他們認為早自習並不重要,這種學習態度讓我很是不滿。這幾個學生平時就是問題學生(包括小鄧),問題已經一大堆,我想這次我不能只是進行教育,因為這種不學習、隨便翹課的風氣如果鎮壓不住的話,就會在班內造成很壞的影響。於是我採取了小事化大的戰術,準備把這個問題與家長平面化,當然我一個人的力量是薄弱的,於是我想到了學校這個温暖的大家庭,我找到了年級組長賈老師,教務主任王主任和林主任,他們都覺得這不是一件小事,屬於集體翹課行為,應該加大力度教育。於是我讓每個學生給家長打電話來學校解決問題,我要通過這件事情讓他們認識到好好上課,好好學習對於一個學生是多麼重要的事情。在解決這次問題的過程中,小鄧的態度不是很好,還説什麼不參加籃球聯賽之類的氣話,這話讓我也聽得很氣憤,我覺得這個孩子不應該説出這樣的話。由於工作經驗甚少,我一時沒有控制住自己把這話和他的父親説了,本想和他父親一起教育他,但是可能這種方法並不妥當,雖然表面上他最終是承認了錯誤,寫了保證,但是從他的眼神中我感覺到我並沒有完全成功的達到教育他的目的,這讓我心裏一涼。

此後,他就開始變本加厲的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習不再專心,紀律不再嚴格遵守,不僅影響到自己,也影響了班內的其他同學,我總是不厭其煩的進行教育,嚴厲的,温柔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是非之分,作人之道等等,因為我認為對於這種脾氣的孩子,公平的公正的給他講道理的話,會比只去

嚴厲指責的效果好很多。雖然每次都有所得,但是對於孩子來説,當他養成了不好的習慣,他的反覆就會很頻繁。我想我應該找個時機,給他一次大的轉變。

不久後的一次做操,成為了我們師生關係的轉折點。他的動作很不標準。於是操後我把他留下來,進行了個別談話。他的眼神一開始很不友好,他覺得自己就以前相比做的已經很到位了,不覺得自己錯,而且當我説到一半的時候,鈴聲響了,他想回去上課,我想如果今天我不把你説服,那麼我的教育就沒有任何的意義。於是我深吸了一口氣,開始轉變談話角度,談到了我自己,我和他的關係,也談到了他身上的毛病,談到了他的未來,他的人生之路等等。我對他説:&b小鄧,我可以告訴你,現在能夠直言你缺點的人才是真心為你好、關心你成長的人,你以後的人生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但是隻有那些告訴你有錯的人,才是你真的值得信任的人&b你現在身上的毛病很多,學習也很不積極,,你要明白,你上高中是有很重要的任務的,我相信你是個懂事明理的孩子,應該能分清主次。學習的困難,我們可以團結起來一起克服一起進步&b互相幫助才能使我們每個人有更大的進步,你現在的狀態很不好,如果你是對老師有意見,那麼你可以直接提出,好的建議我一定接受並對自己的問題加以改正,我只是想在我的能力範圍內幫助你們每一個人實現自己的理想&b小鄧邊聽邊點頭,雖然這次的他沒怎麼説話,但是我感覺他真的聽進去了,我覺得這次的談話還是很有效果的。最後,由於外面天氣很冷,我們都穿得很少,於是我帶着他在操場上慢跑了幾圈,一邊跑我還一邊對他説:小鄧,看着腳下,你的每一步都有一個痕跡,你的路是靠你自己走出來的,如果不想把它走歪,你就要落好自己的每一個腳印&b

就這樣,這件事就結束了。我覺得多少能讓小鄧有所改進,以後能更聽話,也就達到了我的教育效果。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我收到了小鄧的一封信,信的大概意思是:一開學的時候他覺得我這個老師很好,很真心地對每個學生,他以前從不認為可以和老師交心,但是卻相信可以和我交心,但是上次早自習翹課我和他父親反映他的一句氣話,讓他覺得我並不是他的朋友,不瞭解他&b也從此對我產生了牴觸心理。但是昨天我的一席話,真的觸動了他的心,他是真心的感受到了我是站在他的角度為他的未來、他的人生去思考,是真心幫助他值得他信任的人,他願意重新和我做交心的朋友,以後只要他出現問題,我正面提出,他一定努力改正&b

看到他的信,我真的很是觸動,當即給他寫了回信,表揚他的懂事和進步的決心,我相信只要他肯努力,一定能取得更大的進步。這封信給了初為人師的我更大的信心和動力,我覺得我的工作有了回報。雖然這才剛剛開始與小鄧的交流,但這封信使我體會到我的工作對一個學生是多麼重要,我的工作是有希望的有成就的,更是有樂趣的。也許每個學生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唯有教師付出真誠的關懷和發自內心的師愛,才能把自己變成一隻只細膩各異的鑰匙,架設起一座通向學生心靈的橋樑,深入學生的心中去了解他們。

我認為,轉化問題學生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交融、心理相容、雙向交流、相互尊重和信任的過程,像案例中的小鄧這樣的問題學生平時多遭老師的冷漠,自卑有餘,信心不足,對老師也沒有好感。如果班主任像對待其他學生一樣尊重他的人格,尊重他的權利和義務,與他心心相通,以誠相待,給他創造一種和諧的氛圍,這對於激發他們的自我轉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很有效果的

班主任在與學生進行對話時,除了要真誠、細緻外,還必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情感,應多用商量式的語氣、建議式的口吻。不能不顧學生的意願、情感,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意見,把自己凌駕於學生之上,也應靠愛心、靠理解和尊重幫助學生更大的進步。

在這次事件中,我發現了自身認知的侷限性,沒有花時間去挖掘學生心理的東西。以這次事件作為契機,我會認真調整自己的工作態度,努力去接觸他們,做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更做他們心目中的知心朋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