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設計3篇 "解決問題:策略驅動教學"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6W

本文將通過介紹“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設計來探討如何教授學生解決問題的技能。這種教學設計可以幫助學生髮展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設計3篇

第1篇

教學內容:教學91頁的例2,完成隨後的“練一練”。教材簡析:本堂課教學用假設的策略來解決問題.例2是一個類似"雞兔同籠"的問題通過解決這個實際問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假設策略在不同情景中的應用特點和思考過程.在例1的基礎上,本堂課在呈現問題後,直接提出:你準備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啟發學生在討論中主動想到假設的策略.然後分別通過畫圖和列表呈現了兩種不同的假設方法.通過對假設後數量關係的變化情況進行研究,從而推算出正確的答案.讓學生在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中,進一步明確應該如何來實施這個假設的策略。教學目標:1、 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運用假設的策略分析數量關係、定解題思路,並有效的解決問題。2、使學生在對自己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假設的策略對於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並運用假設的策略解決問題。教學難點: 當假設與實際結果發生矛盾時該如何進行調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學過程:一、導入:1.回顧策略:昨天我們學習瞭解決問題的策略,回想一下,到現在為止,我們學過了哪些策略來解決問題?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畫圖、列表、倒推、替換 2.提出課題:利用這些策略可以方便地幫助我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揭題)[設計意圖:這段談話主要是幫助學生回想起一些學過的策略,以便在後面的學習中能讓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遷移。]二、新課:1、創設情景,提出假設(邊描述邊出示例題)上次秋遊,我們去了黃山湖公園,五(1)班的42位同學去划船,他們一共租用了10條船,正好坐滿。每隻大船能坐5人,每隻小船能坐3人。你知道他們分別租用了幾條大船和幾條小船嗎?提問:你準備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可能一下子想不到提出假設,這時可提示學生:在解決例1時,碰到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先怎樣想?學生獨立思考交流想法。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各種假設:a、假設10只都是大船 b、假設10只都是小船 教師:你們的想法都是把船假設成同一種船。還有其他想法嗎?c、假設5只大船,5只小船。教師:你和他們不同,是把船假設成不同的船[設計意圖:對假設策略的提出是學生遇到的第一個困難,我們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來引導幫助學生想到假設的策略,並且使學生明確可以從兩個角度提出假設:可以都假設成同一種船,也可以假設成兩種不同的船,這裏需要老師作充分的引導。]2、藉助畫圖,初步感知調整策略談話:剛才同學們提出了三種假設,下面我們先來研究假設成同一種船的情況。(1)討論畫圖:a.如果10只都是大船,那我們可以藉助以前學過的什麼策略來推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隻呢?(學生説不出來可以追問:想想,上節課我們是用什麼策略把數量關係清晰的表達出來的?)學生回答:畫圖b.你準備怎麼來畫呢?引導學生:用簡明的符號來表示船和人(課件出示10只大船圖,並給學生也提供10只大船圖)(2)研究調整:a.發現矛盾引發思考:問題1:假設10只船都是大船,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出能多坐幾個人呢?為什麼會多出來呢?學生獨立思考並小組交流反饋明確:當我們把10只船都假設成大船時,也就是把一些小船看成了大船;當一隻小船被看成大船時,每條船會多出2人,所以會多出8人(板書:多出8人)b.藉助畫圖,研究調整:問題2:那需要把幾隻大船調整為小船,才能使10只船正好坐42人呢?)(板書:大船→小船)先想一想,然後再圖上畫一畫。(學生在提供的圖上畫一畫,教師巡視)集體交流:選擇比較典型的2種畫法,上台展示並讓學生説説想法追問:你是怎麼想到把4條大船調整為4條小船的呢?幫助學生初步感知調整策略:一條小船看成一條大船會多出2人,多出的8人正好是4個2人,所以要把4條大船調整為4條小船。板書:5-3=2(人) 8÷2=4(條)3、藉助列表,再次感知調整策略談話:剛才我們藉助畫圖找到了調整的策略,解決了實際問題。我們還可以藉助什麼方法來尋找調整的策略呢?(列表)這位同學把10只船假設成5只大船和5只小船這樣兩種不同的船,那接下來我們就藉助以前學過的列表的方法來試着推算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隻。(1)設計表格:(出示空表格)這張表格中需要哪些數量呢?完善表格項目大船隻數小船隻數總人數與42人相比555×5+3×5=40少了2人 (2)藉助表格調整:a.填入假設,發現矛盾:假設5只大船5只小船,就會比42人少2人(板書少2人)b.引導思考,表格調整:還少2人,也就是這2人還沒坐上船,那要讓這2人也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數量應該怎麼調整呢?先想一想,然後在表中填一填。再在小組裏交流一下你的想法。c.集體交流,得出方法:學生展示方法:方法優化:選取一次調整成功的追問:你是怎麼想的呢?引導學生:少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調整為大船,一條小船調整為一條大船可以多做2人,2÷2=1(條),,所以調整為小船4條,大船6條。(板書:小船→大船,2÷2=1(條)) 4、檢驗結果剛才我們算出了有6只大船4只小船,那是不是正確的結果呢?你有辦法檢驗嗎?學生口答,老師板書算式:6×5+4×3=42(人) 6+4=10(條) 5.還有其它方法嗎?想一想,在小組裏交流一下。[設計意圖:如何進行調整是本課學習的難點,這裏的調整與例1相比學生獨立完成的難度比較高,所以在解決假設成同一種船初步感知調整策略時,需要老師適時地站出來引領學生進行探索,通過一些有效的追問,來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個解決問題的台階,使他們的研究有強力的後盾。在老師引導下進行了初步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在接下來的解決假設成不同種船的問題時,老師只需要幫學生開一個頭,把關鍵的問題拋給學生去研究、完成。這樣老師引導探索和學生自主探索有機結合,幫助很好地學生突破難點,掌握方法,體驗成功。] 5、回顧整理,提煉策略同學們,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剛才我們是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的?(1)引導學生整體回顧:先提出假設,假設後的總人數與實際人數不一樣,這時就需要進行調整,我們可以藉助畫圖、列表等方法幫助我們進行調整,從而推算出正確結果,最後還要對結果進行檢驗。(逐一板書:1.假設2.調整3.檢驗)(2)突破難點回顧:a.在藉助畫圖和表格進行調整時,我們又是怎麼想的呢?我們先算出假設與實際總數相差多少,再算算每一份相差多少,最後算出調整數量。(並逐一板書)b.你是如何確定需要把大船調整為小船,還是把小船調整為大船的呢?(結合板書使學生明確:人數多了,需要把大船調整為小船;人數少了,需要把小船調整為大船。)[設計意圖: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的假設的策略有了初步的體驗,這時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兩個層次的回顧反思,幫助學生及時提煉用假設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針對學習難點如何調整的反思,更有利於學生今後獨立運用策略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三、練習:1.運用策略解決雞兔同籠問題——鞏固畫圖調整的策略談話:下面我們就用這樣的策略來解決一些問題。a.出示:練一練1的題目b.要知道雞和兔各有多少隻?我們可以怎樣來假設呢?(學生提出各種假設) c.如果假設都是雞,可以怎樣藉助畫圖進行調整來解決這個問題?有困難的學生利用書上的提示來獨立完成。d.交流:誰來想大家交流一下你是怎麼做的,又是怎麼想?讓學生完整説一説,是怎樣畫圖、調整,來推算出結果的) 2.滲透估計意識,優化策略——鞏固表格調整的策略談話:剛才大家利用假設的策略解決了非常有名的“雞兔同籠”問題,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問題,六年級的同學就遇到了一些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能不能幫助他們解決。a.練一練2,出示題目:估一估:可能會是各幾塊?你是怎麼想的?b.你估計的怎樣?我們就把你估計的結果作為你的一種假設,你準備藉助什麼方法來幫助你調整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會出現畫圖和列表兩種,這時可以讓學生選擇,並説説為什麼你們都選擇列表的方法?通過學生的交流明白:數量多,畫圖起來不方便,用列表的方法比較方便。c.學生展示,集體交流,説説怎樣通過列表、調整,來推算出結果。[設計意圖:畫圖比較直觀,但是對於數量多的情況,畫圖就比較麻煩了,這時列表的方法就更有優勢了,為了讓學生體會這一點,在練習2中,先讓學生對策略作出選擇,在交流中,讓學生感受到列表的方法更便於我們解決一些數據比較複雜的問題。]五、小結反思,分享收穫今天,我們學習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你有什麼收穫呢?引導學生從以下幾點反思:1.用假設的策略可解決怎樣的實際問題?2.如何用假設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重點引導學生説説如何通過畫圖、列表進行調整來推算結果呢?3.怎樣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畫圖或列表的方法?4.在本課的學習中還有什麼其它的收穫和體驗?[設計意圖:一節課下來,引導學生進行回顧與反思,對學生是很有必要的,而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説,不但要養成反思的意識,更要學會如何去進行反思,這樣一種能力是需要在老師一定的問題引領下,在一次次地反思與交流中培養出來的。] 板書設計①提出假設——發現矛盾②作出調整: 與實際人數比 多出8人 少2人(畫圖或列表等) 每隻船人數比 5-3=2(人) 5-3=2(人) 調整數量 8÷2=4(只) 2÷2=1(人 大船→小船 小船→大船 ③檢驗結果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設計3篇

第2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運用假設的策略分析數量關係、確定解題思路,並有效地解決問題。2、使學生在對自己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假設的策略對於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並運用假設的策略解決問題。教學難點:當假設與實際結果發生矛盾時該如何進行調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學過程:一、直接導入:1.直接出示你知道嗎?“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的數學名題之一。它出自於我國古代的一部算書《孫子算經》。書中的題目是這樣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師:你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嗎?學生回答。2.師説明:解答雞兔同籠問題時,我們會用到一個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同時要用到以前的策略——畫圖或列表。教師板書: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二、以雞兔同籠為例,探究假設1.教師出示題目:雞和兔一共有8只,數一數腿有22條。你知道雞和兔各有多少隻?教師邊出示邊説明:為了解答方便,老師適當的改了幾個數據。師:看到這個題目,是否覺得比較難?師:這樣吧,我們用以前的一種策略——畫圖來解決。師讓學生上台畫雞或兔,當學生有疑問時,問:這樣畫雞或兔是否很麻煩,能否用其他方法來代替?師應引導學生用圈來表示雞或兔,用2腳與4腳區分雞與兔。問:能不能馬上確定雞兔各有幾隻?因此,我們畫圖時不能馬上畫出幾隻兔幾隻雞。師:這時我們可以假設全部是雞或兔了。分別板書:假設都是雞 假設都是兔。師:我們先來假設都是兔,兔有幾條腿?我們就用短線段表示腳,請同學們把所有的腳都畫上。數一數,一共有幾條腿?為什麼會多腿?(要求學生一定説出因為把雞當成是兔)了多幾隻腿?一隻兔比一隻雞多幾條腿?師:因為每隻雞比每隻兔少2條腿,所以我們每次拿走2條腿。要拿走幾次,你是怎樣算的?師:現在你能發現什麼嗎? 現在兔有幾隻?雞有幾隻了?你能否把剛才的過程表述出來?請同桌互説把剛才的過程表述出來。師:剛才的過程我們還可以用式子表示,誰來説明?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分別板書。8×4=32(條) 表示假設全部是兔總共有32條腿。32-22=10(條) 表示實際多畫了10條腿。4-2=2(條) 表示一隻兔比一隻雞多2條腿。10÷2=5(只) 表示雞有5只。8-5=3(只) 表示兔有3只。教師重點多次提問要求學生回答出每句話的含義。教師小結:我們可以首先假設全部是兔,然後數出兔的腿與實際的腿的差距,因為一隻兔比一隻雞多2條腿,所以看這個差距裏有幾個2,所求出的與假設相反的雞,最後求兔。2、剛才我們假設了全部是兔,如果假設全部是雞,應該怎樣想?先讓學生小組內交流,然後有能力的學生獨立完成,其他學生畫圖完成或看提示完成。在交流時分別對每步提問。問:8×2=16表示什麼?(假設全部是雞總共有16條腿)22-16=6表示什麼?(實際少畫了6條腿)4-2=2表示什麼?(一隻兔比一隻雞多2條腿)。10÷2=5表示什麼?(雞有5只)8-5=3表示什麼?(兔有3只)師:上面的方法有什麼共同的特點?3、師:除了全部假設為雞或兔,我們還可以假設每種各有一半,可以怎樣假設?師:如果是總過8只可以假設雞有4只,兔有4只。如果是11只呢,我們可以怎樣假設?師:如果是偶數,我們可以假設每種各有一半;如果是奇數,我們可以假設一種為一半多一點,另一種為一半少一點。而且,此類假設我們用表格來解決。師出示表格 雞的只數兔的只數腿的條數和22條腿比較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分別板書。4 4 4×2+4×4=24 多了2條在這裏“多了2條”,表明什麼?按照剛才的假設兔4只太多了還是太少了?如何調整?如果在這裏“少了4條”,表明什麼?該如何調整?師小結:此種方法我們首先假設各有一半,然後按照這種假設算出腿的總數,根據與題意差距,合理地調整。4、師:要知道我們所求的答案是否正確,我們還應檢驗,如何檢驗?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檢驗。5、小結:剛才我們用了三種方法解答了雞兔同籠問題,都是採用的假設法,可以假設一種全是,也可以假設另一種全是,還可以假設各有一半,在解答時,可以選擇你比較喜歡的一種來解答。三、以引入題為輔,再次鞏固假設法。1、師:剛才我們採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我們回到剛才的你知道嗎。老師把題目轉化了。出示題目。現在你會解決了嗎?這樣吧,行的話你們可以直接完成,不行的話半分鐘後會出現提示,還是不行的話一分鐘後可以兩人或四人商量商量。學生獨立解決,完成後要求學生檢驗。2、交流時在實物轉換儀展示學生作業,師提問學生每步的意義。方法一:35×4=140(條) 方法二:35×2=70(條) 140-94=46(條) 94-70=24(條) 4-2=2(條) 4-2=2(條) 雞 46÷2=23(只) 兔 24÷2=12(只) 兔 24÷2=12(只) 雞 46÷2=23(只)方法三: 雞的只數兔的只數腿的條數和94條腿比較181718×2+17×4=104多10條201520×2+15×4=100多6條231223×2+12×4=94正好小結:對於此類題目,我們可以假設全部是一種量,先求出另一種量,再求出一種量,也可以假設兩種量各一半,然後適當調整,到最後與題目相符。 四、以例題為練,提煉假設方法。1、師:剛才我們解答了兩道雞兔同籠問題,知道了此類題目的方法,接下去老師來考考你。(出示例題)全班51人去公園划船,一共租了11條船。每隻大船坐5人,每隻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幾隻?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交流時要求學生説明理由。2、師:現在你能歸納這種方法的解答過程嗎?小結:於此類題目,我們可以假設全部是一種量,先求出另一種量,再求出一種量,也可以假設兩種量各一半,然後適當調整,到最後與題目相符。五、總結。師:你什麼收穫?

第3篇

1、進一步掌握在具體情境中能用列舉法解決實際問題。

3、進一步發展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問題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談話: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先讓學生説説是怎麼想的,然後小結:我們用列舉法解決問題時,應當注意些什麼?

48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周長是多少?你是這樣想的?

指名讀題,問:“只是向東、向北走”是什麼 意思?

指導學生完成:我們可以將直線相交的點用字母代替,列舉出所有的路線,並按一定的順序列舉。

出示思考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可在書上畫一畫)並進行集體訂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