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國小數學教案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4W

我們在進行教案的寫作過程中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思路是清晰的,無論制定什麼學科的教案,大家都要給自己明確一個教學目標,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解決問題國小數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解決問題國小數學教案8篇

解決問題國小數學教案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99頁例1,練習二十三第1、3、4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兩步計算乘法解決問題,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2.經歷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從中感受一些用乘法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經驗與方法。

3.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學會欣賞自己和同伴。

教學重點:探索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

教學難點:收集對解決問題有用的數學信息,靈活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設計:

一.預習作業:

1.自學教材第99頁,例1的主題圖,想一想:

(1)畫面上同學們在幹什麼?

(2)從圖中你還獲取了哪些信息?

(3)怎樣解決每個方正有多少人?

(4)怎樣解決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

(5)10×8表示什麼?80×3又表示什麼?

(6)你還有別的解決方法嗎?並説出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嘗試作業:p99做一做説一説:第1步求什麼?第2步求什麼?

二.預習反饋:

1.出示畫面:2個班同學做操,每班4排,每排8個同學。

學生根據畫面內容,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人?

2.獨立解答。指名説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3.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解決新問題。(板書:解決問題)

4.出示情境圖:運動會開幕式上廣播操表演。一個方陣與例1相同,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

5.請同學們自己觀察畫面,你看懂了什麼?

收集解決問題的信息數據,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遇到困難可以與同桌交流意見。(組織學生交流。)

(1)你收集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怎樣列式計算的?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3)完善解答過程。你解決問題的過程與結果對嗎?

二.關鍵點撥:

1.自主解決問題。課本第99頁“做一做”。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解決問題。

2.組織交流,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1)5×6×8 (2)5×6×(5+3) (3)5×6×7+5×6

(4)5×6×7+30 (5)30×8 (6)30×5+30×3……

只要學生説得有道理,答案正確就給予肯定和鼓勵。

3.看到這麼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你有什麼感想?

(觀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數學信息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不同。)

師:以後同學們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頁可嘗試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多樣了。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練習二十三第1、3、4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三(1)班5個小隊去植樹,每小隊8人,每人種3棵柳樹和2棵桃樹,他們一共種了多少棵桃樹?(訓練學生收集有用數學信息的能力。)5×8×2

四、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1.學習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2.希望每個同學都能注意觀察、發現,提出身邊的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

這些問題。

3.聯繫身邊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的問題,並解決問題。

五、佈置作業

?作業本》第49頁。

解決問題國小數學教案篇2

設計説明

1、創設生活情境,激活已有知識經驗,為學習新知做好準備。

數學學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因此本設計緊緊圍繞購物這一學生熟悉的場景,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個現實的生活情境,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同現實生活緊密聯繫起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同時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併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動獲取新知的時間和空間,充分讓學生通過看、想、説、算等實踐活動,感知新知和舊知的內在聯繫,為學生學習新知做好準備。

2、注重對數量關係的分析,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3所反映的數量關係是除法現實模型的拓展,滲透了單價、數量和總價之間的數量關係,需要學生根據除法的意義來解決。因此,本設計在注重引導學生對數量關係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把要解決的問題與除法的現實模型結合起來,讓學生運用已有的除法知識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加深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六一兒童節快到了,亮亮想用自己的零花錢給孤兒院的小朋友們買些玩具,可是面對商店裏那麼多好玩的玩具,亮亮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錢能買多少個玩具,同學們,你們願意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幫助亮亮解決這個問題嗎?(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2、出示情境圖:現在,讓我們一起跟着亮亮去商店看一看吧!

⊙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1、觀察情境圖,理解題意,説一説都知道了什麼。

(1)課件出示教材42頁情境圖,學生觀察後,同桌間互相説一説自己獲取的數學信息。

(一個玩具熊6元,一個地球儀8元,一個皮球9元,要解決的問題是“56元可以買幾個地球儀”)

(2)引導學生思考:要幫助亮亮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預設

生:要求出“56元可以買幾個地球儀”,就要知道地球儀的價錢,從圖中可以看到一個地球儀8元。

2、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1)小組合作,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2)彙報,集體交流解題思路。

預設

生1:一個地球儀8元,求56元可以買幾個地球儀,就是求56元裏面有幾個8元。這屬於平均分問題,應該用除法計算。

生2:列式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56元可以買7個地球儀。

3、初步感受總價、單價和數量之間的關係。

(1)引導學生先組內説一説這個算式所表示的意義,然後集體交流。

預設

生:56元表示買地球儀用的總錢數,8元表示一個地球儀的價錢,7個表示可以買地球儀的個數。這個算式表示用56元買8元一個的地球儀可以買7個。

(2)教師小結。

總錢數我們可以稱之為總價,一個地球儀的價錢我們稱之為單價,購買了7個地球儀我們稱之為數量,因此我們得到這樣的數量關係:數量=總價÷單價,單價=總價÷數量,總價=單價×數量。

4、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檢驗結果。

(1)生自由發言,交流檢驗的過程。

(2)全班交流檢驗的過程:一個地球儀8元,7個地球儀一共是7×8=56(元),所以計算的結果是對的。

(3)師強調:我們可以用乘法來檢驗除法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

5、遷移類推,自主解決問題。

(1)引導學生思考:如果24元買了6輛玩具小汽車,一輛玩具小汽車多少錢。

(2)要求學生獨立列式解決這個問題。

(3)集體交流。

預設

生:求“如果24元買了6輛玩具小汽車,一輛玩具小汽車多少錢”,就是“把24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解答。列式是24÷6,想四六二十四,商是4。所以如果24元買了6輛玩具小汽車,一輛玩具小汽車4元錢。

解決問題國小數學教案篇3

設計説明

例5通過對現實數據的分析進行合理調整,尋找最佳方案才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及對現實數據的分析,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後組內交流思考過程,在比較中尋找最佳解題策略。

1.注重審題,培養敏鋭的觀察力。

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往往容易犯低級錯誤,沒有認真審題就稀裏糊塗做題。比如例5情境圖就隱含着兩條數學信息,如果不認真整體觀察就很難發現,所以在教學中,要抓住這一契機,充分利用資源,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及觀察能力。

2.注重培養學生開放的思維和數學思考力。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學習中,學生要全員參與。這裏的參與並不是簡單的行動上的參與,而是思維的參與。在本節課中,學生審清題意之後,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時間,等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後再在小組內交流,不僅避免了合作學習流於形式,而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再隨波逐流。在交流中讓思維得到碰撞,在碰撞中提升數學思考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激趣引入,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中央3套有一檔娛樂節目叫《開門大吉》,大家知道嗎?課前,我們也來玩一把《開門大吉》考考大家的耳力,看看誰反應最快。

(播放歌曲伴奏)

預設

生:讓我們蕩起雙槳。

師:同學們猜得真準,《讓我們蕩起雙槳》是老師兒時流行的歌曲,幾十年來經久不衰。你知道這首歌描寫的是什麼情景嗎?

預設

生:北海划船。

師:大家想象一下,和風旭日,楊柳如茵,輕搖櫓槳,泛舟河中,這是多麼愜意的事情呀!別光美,你知道嗎?這划船裏也有不少學問呢!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租船問題》。

(板書:租船問題)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從現實生活的事例引出研究內容,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審視事物和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閲讀與理解

1.租船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在公園划船都有一些具體要求,劃過船的學生一定是知道的。讓我們一起去公園看看。(打開教材10頁)瞧!這是班主任老師和她的學生在春遊,你從這幅圖中,你能發現有關划船的哪些數學信息?

生1:一共有32人,租小船24元,租大船30元。

生2:這幅圖中我還發現了隱含的數學信息:每條小船可以乘坐4人,每條大船可以乘坐6人。

生3:要解決的問題是怎樣租船最省錢。

⊙分析與解答

1.32人怎樣租船最省錢呢?下面就請同學們幫助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好嗎?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獨立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

(2)自己有了方案之後再在小組內交流,組長做好不同方案的記錄。

(3)整理方案之後準備全班交流。

2.派代表彙報:

小組1:我們小組是這樣想的:如果全租小船需要花192元。算式是32÷4=8(條),24×8=192(元)。

小組2:我們小組是這樣想的:如果全租大船需要花180元。算式是32÷6=5(條)……2(人),5+1=6(條),30×6=180(元)。全租大船比全租小船省錢,這個方案比較合理。

小組3:我們小組是這樣想的:合租大船和小船,可以租5條大船和1條小船,需要花30×5+24×1=174(元);也可以租4條大船和2條小船,需要花30×4+24×2=168(元)。

小組4:通過對比我們發現:租4條大船和2條小船是最省錢的方案。

解決問題國小數學教案篇4

1、使學生通過事物或圖像,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知道幾分之一這樣的數是分數,並藉助圖形明確幾分之一的含義。

2、使學生記住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正確的讀、寫幾分之一,並能藉助圖形認識比較幾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學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3、通過演示、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使學生主動探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教學重點:認識二分之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教學難點: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先請同學們欣賞一幅圖片。這兒風景怎麼樣?

生:很優美。

師:有兩個小朋友在這野餐,讓我們看看他們帶了哪些食物?

生:四個蘋果,兩瓶水,一個蛋糕,

師:你認為他們會怎樣分配這些食物?(生:平均分)

生:平均分,每人兩個蘋果,一瓶水,半塊蛋糕。

師:好,能不能説説這樣分的理由?

生:這樣公平。

師:這裏我想到了一個數學問題。你有沒有想到?

師:把這些食品平均分成兩份後,蘋果每份兩個,可以用數字2來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蛋糕每份半個,可以用一個數字來表示嗎?

生:可以。是二分之一。

師:(師板書:二分之一)這是這個數的讀法,你知道這個數怎麼寫嗎?

生:1/2。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看書的。

師:很不錯的習慣。同學們,你們以前見過這樣的數嗎?像1/2這樣的數叫做分數,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分數。

二、新授

(一)認識1/2

1、師:你們知道分數是怎麼來的嗎?請同學們看投影

2、師:(電腦演示)我們把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原來它的二分之一,寫作1/2

3、師:這裏的它指的是什麼?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可以用二分之一來表示半塊蛋糕嗎?(提示:為什麼是兩分而不是三分?為什麼是之一而不是之二

生:它指的是蛋糕;兩分是因為把蛋糕分成了兩粉,之一指的是其中的一份。

師:其他同學也是這樣想的嗎?很好的想法。下面我們來研究它的寫法。它的寫法是由幾部分組成的?(三部分)哪三部分?()為了講起來方便,人們給這三部分都起了一個名字,它們分別叫分數線、分母、分子;你知道這三部分分別表示什麼嗎?

生:——一表示平均分,2表示把這個蛋糕分成了兩份,1表示其中的這一份。

師:講的真不錯,也只有這樣積極思考才能學得真本事。下面我們放鬆一下,做幾道簡單的題。

4、練習一:判斷(電腦出示)

5、練習二;同學們真聰明。現在王老師要考驗大家是不是心靈又手巧,下面請你們動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出長方形的1/2。

師:哪位同學願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並説一説你是做出來的?

(二)認識1/3

(電腦顯示)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電腦演示)。那麼這一份是這個圓的幾分之幾?第二份、第三分呢?

師: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三份之一,寫作:1/3,讀作:三分之??

(三)認識其它分數

接下來,王老師要看看大家創造力,請你來創造一個分數,並説一説它表示的意思。

小結:像1/2、1/3、1/4、1/8這樣的數,都是我們的新朋友分數。

(四)分數大小的比較

1、利用剛才學生創造的1/2,1/4,結合圖形,比較大小;

2、比較1/2,1/8的大小

3、比較1/4,1/8的大小

4、師:你有沒有發現什麼規律?

(五)練習

師:同學們的表現真不錯,感覺累嗎?想不想試試自己的本領呢?

好,來看第一關(想想做做第一題);第二關(想想做做第三題)。

三、總結

解決問題國小數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兩步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瞭解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②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發現、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

④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教科書p2—4的遊樂園情境放大圖片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尋找數學問題,激發學習的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到遊樂園玩嗎?你們看,這些小朋友玩得多開心啊!在這個遊樂園裏,小朋友們參加了哪些活動?

2、引導收集信息,提出問題:圖上告訴我們什麼信息?你能根據有關的信息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交流數學問題:學生四人小組活動,交流各自發現的數學問題,並在小組內解決。(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4、質疑:剛剛在小組活動時,老師發現根據兩個信息提出的問題,小朋友很快就解決了,可是有一些小朋友根據“看木偶戲”這一情境提出的問題卻難倒了很多小朋友,那到底是什麼數學問題呢?一起來看看。

二、探究加、減法兩步計算的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看木偶戲”的情境圖。

談話:從圖上,你找到了哪些信息?需要我們解決什麼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把三個信息板書出來)

2、四人小組交流討論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1)應該怎樣解決“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這個問題。

(2)學生獨立思考後,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鼓勵學生尋找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3)全班交流,教師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板書出來。

① 22+13=35(人)

②22-6=16(人)

③13-6=7(人) 35-6=29(人) 16+13=29(人) 22+7=29(人)

④22+13-6=29(人)

⑤22-6+13=29(人)

學生説每一種方法的想法。

(4)觀察比較,選擇自己喜歡的解決方法。

讓學生了解前三種是分步列式而後兩種是綜合式。①和④想法一樣,②和⑤想法一樣。前三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但想法是不同的。

説説自己喜歡哪一種解決方法,這種方法是什麼?(同桌互相交流)

3、小結:你發現今天所解決的問題和以前的問題有什麼不同?

三、練一練,進一步鞏固兩步解決的問題的方法。

1、p6第1題。

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尋找信息和問題。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集體訂正(學生説想法)

2、p7第4題。

(出示表格)瞭解表格每一欄表示的意思。

求中國隊的總分這個問題,怎麼解決?(要先求出什麼再求什麼?)

學生獨立完成下面幾題,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有什麼問題嗎?你能在生活中尋找到這樣的兩步解決的數學問題來考同學嗎?請把這星期尋找到的問題整理到數學銀行裏。

[課後反思]

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圍繞問題的解決採取與之相關的信息,創設開放性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數學信息,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解題的思路,初步學習解決兩步計算應用題的解題步驟與方法。課堂上老師採用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從而拓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自覺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解決問題國小數學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本課時學習的是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例題是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替換,發展解題策略。解題的關鍵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這個數量關係進行的替換活動,把較複雜的問題轉化成簡單的問題。教學的任務是把學生潛在的、無意識的方法喚醒,使隱含的思想清晰起來。

學情分析本節課的學習者特徵分析主要是根據教師平時對學生的瞭解和學生前面的學習表現而做出的。

學生是合肥市區六年級的學生。

學生有良好的小組合作進行探究的學習習慣。

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係,並能根據題目的特點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二、能力目標:

使學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於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三、情感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去分析數量關係,並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和選擇相應的解題策略。

2、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感受替換策略對於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程序教 學 內 容教學活動學習方式教學策略

一、複習

引新。

1、提問:

同學們我們學過哪些解決問題的策略?

(列表、畫圖、列舉還原)、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的知識。組織學生回憶舊知、交流、彙報。以舊引新複習引新

二 、探究

新知

(一)用替換策略解決倍數關係問題

1、出示例題(圖文結合)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個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都可以倒滿。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2、理解題意

(1)你從題中獲得哪些信息?要我們解決什麼問題?

根據回答完成板書:

小杯6個

小杯的容量 720 ml

是大杯的1/3,

大杯1個

你認為哪個條件是解題的關鍵?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它們的關係還可以怎麼説?

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

現在根據已知的條件能直接求出 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不能!

那麼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我們可以:

把1個大杯換成3個小杯

或是

把3個小杯換成1個大杯

3、自主探索,研究替換策略

同學們想到了兩種方法來解決,下面請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方法

(1)先畫出換杯子示意圖。

(2)然後根據圖再列式計算。

4、彙報交流

請個別學生回答解題的方法

生A、大杯換小杯

1個大杯換成3個小杯

13=3(個)

6+3=9(個)

7209=80(毫升)

803=240(毫升)

生b、大杯換小杯

6個小杯換成2個大杯

63=2(個)

2+1=3(個)

7203=240 (毫升)

2401/3=80 (毫升)

5、檢驗結果

怎樣知道我們計算得對不對呢?

我們要來檢驗一下。

這題怎樣檢驗?

生: 806=480(毫升)

240+480=720(毫升)

符合果汁有720毫升這條件就行了嗎?

生:80240=1/3 或是

24080=3

還要符合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這個重要的條件才行。

都符合了題目中的條件才説明我們做對。

請大家寫上答語。

6、比較方法,提升策略

在剛才的探究中,我們知道了可以把小杯替換成大杯,也可以把大杯替換成小杯,在這個過程中怎樣來替換,又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完成板書:

小杯6個 6+3=9

1/3 720毫升

大杯1個 2+1=3

仔細觀察這兩種方法,它們的共同點是什麼?

都是把兩種不同容量的杯子換成同一種容量的杯子,來計算的。

7、小結方法,揭示課題

也就是把兩種不同的量換成同一種量。

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策略。

(二)用替換策略解決相差關係問題

1、理解題意

出示變式題(圖文結合)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個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都可以倒滿。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20毫升。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還是剛才那道題嗎?

與剛才的題目有什麼不同?

已知的條件和要求的問題各是什麼?

關鍵句是什麼?

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20毫升

還可以怎麼説?

小杯的容量比大杯少20毫升

你會解答嗎?

2、自主嘗試

請自己試一試,用我們學習解答例題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自主畫圖列式計算

3、交流方法

生c、大杯換小杯

1個大杯換成1個小杯

720-20=700(毫升)

7007=100(毫升)

100+20=120(毫升)

小杯6個 6+1=7 720-20

多20 ml

大杯1個

生d、大杯換小杯

6個小杯換成6個大杯

206=120 (毫升)

720+120=840 (毫升)

8407=120(毫升)

120-20=100 (毫升)

小杯6個 6+1=7 720-20

多20 ml

大杯1個 6+1=7 720+120

4、檢驗結果

互相檢驗結果

生: 1006=600(毫升)

600+120=720(毫升)

120-100=20 (毫升)

符合已知信息我們就做對了。

5、小結變式題思路

仔細觀察,它們的共同點是什麼?

也是把兩種不同的量通過替換變成同一種量,這樣使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

組織學生畫圖、列式解答、研究方法,使學生充分感知替換策略

引導學生利用兩種量之間的關係,想到不同的解決方法,同時發現它們共同的特徵。組織學生討論,再利用多媒體直觀演示,豐富學生的感知。

組織學生自己嘗試根據兩種量之間的關係,繼續運用替換策略解決相差問題。運用多媒體直觀演示,解決教學中的疑難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替換中,總量變化的疑惑點。

引導學生比較發現替換策略能解決的兩種不同情況的問題的特徵。充分體會替換策略的價值。

通過自主研究,彙報交流,使學生的語言、思維得到發展,學生通過畫圖計算感知替換策略。

觀察比較、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通過嘗試算法,彙報交流,進一步理解替換策略,體驗它的實用性。

通過比較集體研討發現問題的不同類型的特徵。

畫圖彙報交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

通過相互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合作學習,共同研究策略。在合作學習中,相互取長補短,增強合作意識。

放手讓學生自主研究替換策略解決相差問題,充分體驗策略的真正的價值。

引導觀察比較,歸納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比較例題與變式題

例題與變式題都是運用替換策略解決的,它們有什麼異同?

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這兩道題目我們都是用替換的策略來解決的。

倍數關係,杯子個數變化,但總量沒有變。

相差關係,杯子的個數沒有變,而總量卻變化了。

根據學生回答完成板書。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紙盒問題

2個大盒,5個小盒裝滿球,正好100個,一個大盒比一個小盒多裝8個,一個大盒裝多少個?一個小盒裝多少個?

(1)先畫出替換示意圖

(2)再交流自己是怎樣來解答的

2、門票問題

六(3)班43名同學和王老師、楊老師一起去秋遊,買門票一共用去470 元,成人票的價格是學生票的2倍,每張成人票和學生票各多少元?

3、練習十七的第1題

鋼筆和鉛筆的問題

4、機動練習

小明原來有一些郵票,今年又收集了20張。送給小軍30張後,還剩52張。小明原來有多少張郵票?

5、生活實例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獨立分析習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獨立完成,交流反饋。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深化新知,充分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

五、板書設計解決問題的策略 替換

小杯 6個 6+3=9(個)720ml

小杯是大杯的1/3 變了 沒變

大杯 1個 2+1=3 (個)720ml

小杯 6個 6+1=7 (個)720-20

大杯比小杯多20ml 沒變 變了

大杯 1個 6+1=7 (個)720+120

解決問題國小數學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實際問題中的信息,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

2、 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

教學過程

一、 動畫引入,感受策略

1、 談話: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播放動畫《曹衝稱象》的故事,播放至曹操質疑大象有多重呢)大象有多重?稱大象,沒有那麼大的秤!又不能殺掉大象。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曹衝究竟想出了一個什麼樣的策略?(板書:策略)

2、 小結:曹衝想到把大象轉化成同樣重量的石頭,稱出石頭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體重了。這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其實,在日常生活和數學學習中,為了解決實際問題,需要運用很多策略。(板書:解決問題)

[説明:教材安排解決問題的策略單元,重在相對集中地介紹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需要經常使用的、基本的解題策略。學生第一次接觸策略,對策略的含義並不清楚。教學一開始,以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動畫片《曹衝稱象》引入新課,讓學生初步感受到選擇合適的策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是有效的、必要的。]

二、 解決問題,初步體驗策略

1、 學會列表。

談話:我校同學在小書蟲俱樂部成員的帶領下積極參與了讀書快樂,快樂讀書的各項活動,為了及時記下讀書心得,大家利用假期到文具店購買筆記本。(出示例題情境圖)

引導:仔細觀察情境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問:題目中的信息比較多,怎樣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學生可能提出不同的想法:按不同人物將信息進行整理;從問題出發,找到有關聯的信息。

引導:老師給大家介紹另一種整理信息的方法。出示表格:

可以先把題目中小明買筆記本的信息填在表格第一行,第二行填誰的信息?(小華)5本填在哪裏?多少元填在哪裏?完成下列表格:

小明

3本

18元

小華

5本

?元

回顧:為什麼每人購買的本數和所用的錢數填在同一行?(買的本數和錢數是對應的,3本用的錢數是18元)

你覺得列表整理信息有什麼好處?(清楚、簡潔)

[説明: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教學的重點之一是讓學生學會收集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並按一定的結構填寫在表格裏。在教學中,教師注意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在學生初步設想整理信息方法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將題目中的信息對應地填寫在表格裏。]

2、 引導學生利用表格,分析數量關係。

引導:根據表格的第一行,小明買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出什麼?(1本的價錢)再看錶格的第二行,求小華買5本用去多少元,需要知道什麼條件?(1本的價錢)

提問:你能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

引導學生列式:18 3 = 6(元)

6 5 = 30(元)

提問:解決這個問題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3、 嘗試從問題想起,列式解答。

提問:剛才我們是根據表格從條件想起的。如果從問題出發,可以怎樣想呢?(要求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價錢)

提問:這樣想該怎樣列式?

小結: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採用了兩種不同的思路。

(1) 從條件想起:根據買3本用去18元,可先求出1本的價錢。

(2) 從問題想起:要求買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價錢。

[説明:為什麼要列表?列表有什麼好處?不能僅僅停留在簡單地感覺清晰、簡潔上,還要讓學生學會利用表格,分析數量關係,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教學時,注意充分引導學生分別觀察表格的每一行,體會既可以從條件出發想問題,也可以從問題出發想條件,初步明確地感受綜合法和分析法這兩種不同的思考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進一步體會表格是合理的、必要的,從而形成對這一解題策略的體驗。]

三、 嘗試解決問題,進一步體驗策略

1、 列表解決問題。

出示:如果小軍用42元買筆記本,他買了多少本?你能先列表整理再解答嗎?(學生自己填表)

提問: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怎樣想?先在小組裏説一説。

引導學生分別從條件和問題想起。

全班交流,列式解答。

2、 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

提問:通過兩次用表格整理條件和問題,你體會到什麼?(利用表格分析數量關係比較容易)

談話:根據上面兩題的解答結果和表格,如果把兩次的表格合併起來,可以得到:

小明

3本

18元

小華

5本

?元

小軍

( )本

42元

我們把這張表格再簡化:

3 本 18 元

5 本 ( )元

( )本 42 元

學生在書上第66頁填出括號裏的數。

觀察:從左往右看,你發現了什麼?(本數與錢數對應,每本價錢不變)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買幾本,都要先算出什麼?

觀察:從上往下看,又發現什麼?(本數增加,要付的總數增加)如果買10本,要付的錢跟42元比會怎樣?

[説明: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嘗試列表整理題目中的信息,並分析數量關係,解決問題,這對學生進一步體驗策略是及時而有效的。讓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再次經歷對數量關係的完整認識,更清晰地體會分析實際問題數量關係的基本策略,積累豐富的解決問題的經驗,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四、 解決問題,鞏固策略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題。(略)

2、 書法長卷。

介紹:我校的才女邱葉紅同學是南京市十佳少先隊員,小書法家。為迎接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專門書寫了2008米書法長卷,已經被載入上海吉尼斯大全。

出示信息:邱葉紅同學為迎接北京奧運會書寫2008米書法長卷,一個星期寫了210米,照這樣的速度,她10天能寫多少米?

學生獨立列表整理信息,並列式解答。

3、 想想做做第3題。

引導重點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4、 投籃比賽。

出示相關信息:姚明在兩場比賽中投籃30次,投中21次,得分為42分。奧尼爾在三場比賽中投籃40次,投中30次,得分為60分。

解決下面的問題:

(1) 假設姚明保持這樣的狀態不變,下面的五場比賽中姚明一共能得多少分?

(2) 姚明平均每場比奧尼爾多得多少分?

[説明:練習以教材為基礎,同時適當補充一些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問題,着力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列表的策略。通過練習,使學生體會:不管具體的問題情境怎樣變化,列表的方法都是必要的,從而能夠自覺地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運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解決問題國小數學教案篇8

教學內容:

教材第69頁例3及相關題目。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與圓相關的組合圖形的特徵;掌握計算此類圖形面積的方法,並能準確計算。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 考、合作探究、討論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結合例題滲透傳統文化教育;通過體驗圖形和生活的聯繫感受數學的價值,提升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並能準確計算。

教學難點:

對組合圖形進行分析。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圖形世界是美麗的、奇妙的,世界因為有了五彩的圖案而更加美麗。古時候,由於人們的活動範圍小,往往憑自己的直覺認識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以為整個大地是平的,並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鍋。我國古代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説法。(課件展示)雖然這種説法是錯誤的,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體現在建築設計上。比如,精美的雕窗、鳥巢和水立方等建築,這裏面也藴含了很多數學知識。

二、預習反饋點名讓學生彙報預習情況。

(重點讓學生説説通過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麼問題)

三、探索新知

課件出示例3中的雕窗圖案。

1.觀察一下,這兩種設計圖案有什麼聯繫和區別?每個圖案中的圓和正方形有什麼關係?都是由正方形和圓組成的,但左邊是外方內圓,正方形的邊長等於圓的直徑;右邊是外圓內方,圓的直徑等於正方形的對角線的長。

2.理解題意。如果兩個圓的半徑都是1m,求出正方形和圓之間部分的面積。抽象成我們學過的數學圖形就是:思考:怎樣求正方形和圓之間部分的面積?先想一想,再同桌交流。左圖求的是正方形比圓多的面積,即用正方形的面積減去圓的面積。右圖求的是圓比正方形多的面積,即用圓的面積減去正方形的面積。

3.分析解答。知道兩圓的半徑,就可以求出它們的面積,關鍵是求正方形的面積。觀察圖可知,左圖正方形的邊長等於圓的直徑,由此可求面積;右圖正方形的邊長不知道,不能直接用公式求面積,可以將正方形看成兩個底是圓的直徑,高是圓的半徑的三角形。學生自己計算,集體訂正。

4.回顧反思,理解算法。師:如果兩個圓的半徑是r,結果又是怎樣的?結合圖形算一算。學生分小組探究、彙報結論。想一想:當r=1時,和前面的結果一致嗎?代入看看。

小結:不管圓的大小如何改變,外方的正方形與圓之間的面積都是半徑平方的0.86,而內方的正方形與圓之間的面積都是半徑平方的1.14倍。

四、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第70頁做一做。

五、拓展提升

求下面各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1)3.14×52÷2-5×2×5÷2=14.25(cm2)(2)12×12÷2-3.14×(12÷2)2÷2=15.48(cm2)

六、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你還有哪些問題?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本節課設計讓學生經歷觀察思考、分析推理等學習活動,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不足之處:對組合圖形的面積的計算沒有進行回顧和總結。

教學建議:

教學時在每個環節結束後讓學生進行總結或説一説感受,使知識能夠得到沉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