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0篇 "從疏漏到通透:我對《筆算乘法》教學的反思與探索"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7W

針對2021年全國國小數學教學大綱中增加的《筆算乘法》內容,一些教師發現學生在掌握“橫式乘法”後難以適應“豎式乘法”,於是提出了一些教學反思和建議。本文將探討這些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0篇

第1篇

1.流程清晰:理清楚教學流程背後的目的,收穫頗豐。複習導入環節喚醒已有知識經驗;激趣嘗試環節自主解決問題,呈現不同算法;交流互動環節總結筆算算法,理解算理;總結應用環節運用經驗嘗試解決問題。

2.收穫了“闖關”的思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將授課環節連接在一起,環環相扣,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3.鞏固練習環節,出題避免單一化,練習具有層次感。即,模仿性練習、單一練習和綜合性練習。

1.在展示的過程中,忽略了“估算”的環節。背後體現了在面對計算類的內容教學時,讓孩子們估算的意識弱。這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引起注意。

2.説明算理時,小棒的位置不能完全模仿教材,欠考慮。既然是要向“算法”過渡,那麼就一定要把直觀的小棒圖變得更易理解的形式。考慮將3個十放在一起,18根當中的1個十緊挨着剛剛的3捆,自然而然地變成“4個十”,答案能更為顯而易見地展示為48。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0篇

第2篇

本節課是課本65頁例題2進位的筆算乘法,重點講解19乘19的豎式,讓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乘法的方法,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不進位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我先出示幾個問題:

(1)、這算式第一步算什麼?是怎樣算的?個位滿十怎麼辦?十位呢?

(3)、第三步呢?讓學生帶着這幾個問題獨立嘗試計算,指名板演並給大家解釋他的計算過程,其他四人小組也交流算法並全班彙報。

這節課的重點是理解進位筆算的算理,在學生展示並講解方法之後,我都一一作出了評價,最後由老師再演算一次,並一邊算,一邊講解算理(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9去乘19的每一位,積的末位要和個位對齊,表示9個別19是不是171,個位滿八十向十位進8,再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1去乘19,最後把兩個積相加),然後再讓全班齊説算理。接着出一些錯題讓學生判斷並改正,並要他們知道錯在哪?筆算進位的兩位數乘法要注意什麼?再通過書本65頁的“做一做”來加深進位的兩位數乘法計算方法,並讓學生同桌間説説筆算的過程,同桌説説,指名説,以此方法突破教學重點。

第3篇

今天上午第一節課給同學們上了因數中間或末尾有零的筆算乘法的習題課,現對這節課做出以下幾點反思:

在課堂上讓學生上來板演時,發現學生對於因數中間或者末尾有零的筆算掌握的並不好,在列豎式時,不知道哪個數位對齊,還是用常規的方法來計算,或者是最後計算完,粗心大意末尾忘記添零。沒有找學生上來板演之前,我以為這節課的知識學生掌握的都不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還是要多多的從學生的作業和板演中來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才能針對其問題進行輔導。在發現這些問題時,我又在黑板上講了四個習題,仔細的給同學們計算的過程和方法,然後又找同學到黑板上板演練習八計算題,讓學生相互糾錯訂正,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整節課進行的還比較順利,也對知識進行了鞏固。

上完課我批改作業時,發現很多學生的計算過程都存在問題:列豎式數位對不起、粗心大意忘記進位、一位數的加法計算錯誤,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跟學生再次強調的課。學生的計算是比較薄弱的,在以後的課堂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鞏固。

第4篇

新課標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我在課堂開始就從班級買作業本入手,再現了學生熟悉的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計算設置在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之中,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使學生願意去主動探索知識。

2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給學生創設了思考與交流的空間。

新課標提出“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在探索筆算乘法的過程中,我先請同學估一估,培養了學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計算,學生積極地投入到交流討論當中,不少同學的口算能力很強,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結果,在交流中學生充分的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礎之上,我又引導學生試着用豎式解決這一問題,有了口算的基礎,學生通過認真的思考與合作交流得出了筆算乘法的方法。從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到相互交流探索筆算方法,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活動中學生經歷了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的得出過程,體會了計算的用處,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當然,在課堂中也有不足之處,例如,平時一些發言少的、內向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參與的深度就遠遠不及活潑開朗的孩子,這就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當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改進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第5篇

4月18-20日,我很有幸參加了在xxx舉行的x市農村國小數學“關注常態,聚焦高校”課堂教學研討會,在幾天的緊張學習中,不但飽覽了眾多教學高手的真功夫,而且還聆聽到多位專家的精心點評,受益匪淺。更有幸的是能和劉敏老師同上一堂課,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大師的風采,她的自信,穩重,駕馭課堂的能力,課堂上生成的問題能靈活機智處理的能力等等,有很多值得我去學習的地方。

通過參加這次活動,我的感觸很大,讓我覺得這些專家前輩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都是通過平時的思考總結,主動探索,積累經驗,不斷的反思、思考、創新、實踐,才會有今天的成績,才會使自己變的如此強大。我很想問問我自己,我每天都是在幹什麼?做了哪些有意義的事呢?是要我去做,還是我要去做呢?每天都思考了嗎?每天都反思了嗎?每天都進步了嗎?哪怕只有一點點。真的得好好靜下心來,好好思考,接下來應該怎麼做呢?

非常感謝於科長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這麼好的平台,展現自己。也很感謝縣教研室給我這次鍛鍊成長的機會。通過參加這次的研討會,我感覺到自己真的很渺小,感覺自己腦袋裏空空的,自己真是懂的太少了,感覺到了自己有很多很多的不足,需要去學習的有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下面我就對我執教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進行深刻的教學反思。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估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雖然在乘法筆算的順序和數位的對齊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礎,但計算作為最根本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應該是我們教學的重點。所以,本節課我把教學目標定位在讓學生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在課堂上我發現回答問題積極的就那麼幾個同學,我試圖調動其他同學的積極性,但是我屢次的嘗試,都是以失敗而告終,從這點上説明了我駕馭課堂的能力很差。

評價學生不但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增加其學習的興趣,主動探索知識的慾望。一個良好的評價語對一個孩子來説也是很重要的,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表情都會對他們產生深刻的影響。但是我這節課老用你很棒、不錯、很好,這一類的評價語,很單調,反覆出現,讓學生覺得習以為常,也激發不起學生的樂趣及其學習動機。

比如:口算題第2組題目,我的設計意圖是想把這組題目和豎式計算第二步聯繫起來,先給學生做個鋪墊,然後便於學生理解用豎式計算的第二步是1個十乘24得24個十也就是240。但是通過教學效果來看,體現的不是很明顯,屬於無效環節。還有估算那個環節,設計意圖是先讓學生估算,再嘗試用筆算,這樣既複習了上節課的估算方法,也能使估算的數值能驗算筆算的大約數值,使估算、筆算有機結合。但是課堂上只讓學生估算出結果,沒有讓學生體會到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沒有使學生明確估算對筆算的作用,設計意圖體現的不明顯。

學生突發情況不知道如何處理,出現了走教案的情況。比如在讓學生比較方法的時候,有的學生説喜歡方法一,有的學生説喜歡方法二。我當時也沒有在意這個學生的想法,按照我原來的思路,為了突出這節課的筆算乘法,極力的倡導第二種做法。這個細節反映了我的教學機智,應變能力和課堂調控能力的不足。

比如兩個因數相乘,告訴學生第一個因數,第二個因數簡潔,明瞭。但是當時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老是説數字,讓學生理解比較困難,浪費了時間,沒達到很好的效果。

在板書的方法一的時候我課前設想是往下寫一寫,和豎式的兩步計算正好持平,讓學生很明顯看出來,其實這兩種方法的算理是一樣的,只是呈現方式不同。但是課堂上考慮的不夠仔細,把方法一書寫的位置過於朝上,導致了用豎式計算的時候沒有給學生們清晰的呈現出這個問題。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深深的感受到數學課堂是樸實的、也是生動的。我想數學課堂最重要的不只是讓學生學會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數學的方法,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

第6篇

1.故事情境貫穿於整節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備課的時候考慮到,計算類型的課比較枯燥,學生會覺得很沒意思,因此產生厭學的心理。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我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設計了一個去數學王國參觀、並且幫助王國找尋寶石的情境,並且將這一情境貫穿於整個課堂之中。從課堂上學生的狀態上來看,學生們很喜歡這樣的故事情境,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進來,主動地進入到學習活動中。

2.充分挖掘學生的已有經驗。新課標提出,教學時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學習了乘法的意義、數的組成等知識,因此讓學生自己嘗試着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12乘3的結果。隨後在學習筆算乘法的環節,也是讓學生自己嘗試列豎式,因為學生有了筆算加減法的學習經驗,因此也能夠將以前學過的知識遷移到新知中去。通過課堂反饋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在老師講之前自己嘗試用豎式來解決問題。

3.關注課堂評價,評價方式多樣,關注反思與總結。在課堂中分別採用了同桌互評、老師評價、自我評價的方式,針對學生的認真傾聽、積極交流、書寫工整、準確計算方面進行了評價。不但關注了學生的學習結果,同時又關注了學習過程。體現了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落實了新課標中的理念。在課堂最後設計了寫一寫自己的收穫和感受的環節,讓學生了解到反思是一種習慣、是一種態度,應將這種反思和總結的習慣應用於每一節數學課後。

4.通過檢測及時瞭解學生課堂學習掌握情況。下課前設計了檢測環節,通過幾道基礎的練習,及時地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這樣才能結合學生出現的不足之處課後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查缺補漏。

5.對於學生的書寫要求還不夠細緻。這節課是學生第一次學習乘法的豎式寫法,應在書寫上多強調強調,在學生彙報的時候也可以藉助投影找一些反例,讓學生挑錯,從而規範書寫。

6.算理滲透的還不夠。尤其是如何將數的組成的方法遷移到寫成豎式上,這一點在備課的時候就沒有想好應該如何處理,因此在講課的過程中,總感覺沒有點透。通過參加這次百花獎,我的收穫也很多,尤其是知道了在新課標理念下教學目標應當如何設定,一些關鍵詞應當如何使用等。今後我也會把這些收穫落實到平時的每一堂課中,讓平時的課堂真正做到高質高效。

第7篇

?筆算乘法》主要解決筆算過程的書寫格式和豎式中每一步計算的含義問題,這是在學生會做表內乘法,整十、整百的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以及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為乘法豎式書寫與加法相似,加上筆算方法與口算方法有相通性,對學生來説書寫格式與算理理解並不是特別困難。因此教學時,我將一環節交給了學生自己去嘗試,去探究,最後自己來概括。另外在教學中,我有意識的滲透以下三個方面:

一、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往往採用正確計算的方法,不會主動的去用估算,甚至要求估算解決的問題,也會忽視而採用正確計算。教參中要求教學筆算前,先讓學生對例題進行估算,我覺得有種為估算而估算的味道,不利於學生自覺得應用估算。讓學生自覺得應用估算,能體會到做算的應用價值。當然例題中教學新知前也進行了口算方法的鞏固,算法交流中進行了口算方法與筆算方法的對比,意在讓學生明白,要計算正確的結果,不僅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筆算,要視數據而定,培養學生靈活計算的能力,

例題是兩位數乘一位數,練習中最多也只是三位數乘一位數,為了讓學生真正得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我在鞏固練習中通過做一做三道題的練習後的對比,使學生明白一位數去乘的次數與多位數有關,這樣為學生以後計算更多位數的數乘一位數作了鋪墊。這樣使教學不再侷限於教材中的知識點,而是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與能力。

一要充滿智慧挑戰,也就是數學味,發揮數學的思維價值;

二要有生活味,發揮數學的應用價值。那麼要發揮數學的思維價值,在新授課教學時,教師除了要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外,練習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像這節這樣知識點比較簡單的課,適當的設計拓展性的練習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最後的練習題應該還算算得上吧。

這節課學生的表現還算可以,但自己還有一點做得不到位:幻燈片口算小木棒並沒有與黑板呈現的板書做到順暢的過渡,導致新授時間過長。

第8篇

一、讓學生主動學,以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為起點

一個籃球24元,你能提出問題嗎?(1)預設:問題:3個籃球多少元,算式怎麼列,表示什麼意思。等於多少,用到什麼舊知識

師問:買10個籃球要多少錢,算式怎麼列,等於多少,用到什麼舊知識,24×10表示什麼意思,再計算,這一連竄的問算式表示的意義為了更好的理解筆算乘法的意義。至於用到什麼舊知識,主要使新知識不在新,為新舊知識搭好“腳手架”。滲透了轉化思想。問:12個籃球要多少錢,算式怎麼列(24×12),師再提出買十籃球要多少錢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先讓學生估一估,並連問:你能估算嗎?怎麼估?估大了還是估小了?因為之前剛剛學過,很容易就喚醒學生的已有的知識。估完後,問學生,能口算嗎?既起到了複習的作用,也起到了鋪墊的作用,也體現了尊重學生的知識起點。再通過引導,讓學生了解筆算乘法的必要性,展開新課。

二、通過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習方式的改變

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的方法是讓學生‘再創造’”。即讓學生通過數學活動自己去探究、去尋找正確的方法。這本節課中,在學習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時,通過交流,讓學生充分展示學習的思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讓學生真正自己領悟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組織學生創新,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介紹不同的計算方法。要求寫出你的計算過程,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向老師同學請教。

同桌交流:寫好後和小組的夥伴交流計算方法,説一説分幾步計算,每一步表示什麼意思。

三、提倡算法的多樣化,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算法多樣化是問題解決策略多樣化的一種重要思想,它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新課標指出:筆算教學不應僅限於豎式計算,應鼓勵學生探索和運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同一道計算問題,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水平和認知風格存在着差異,常常會出現不同的計算方法和解題策略,這正是學生具有的不同個性的體現。在本節課教學24×12時,放手學生試算,學生出現了多種不同的計算方法,有根據口算的方法來計算的;有把因數拆成兩個一位數,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來計算的;有直接列豎式進行計算的;在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同伴交流,這樣的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創新能力。有利於學生間的數學交流。而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每一個學生都獲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人學到了不同的數學。

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有目的性的練習就是要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鑽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也就是説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明確每一道題的練習意義,確保一步一個腳印,步步到位。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練習的優化。因此在探索檢驗過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個層次的練習,1、半脱式的練習,2、把豎式轉換成以填空式的形式出現,3、判斷練習,4、計算,5、綜合練習前兩題主要是為理解算理服務的,後兩題是為了鞏固練習。計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導學生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裏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逐步樹立應用數學的意識,從而從“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積極主動更有興趣的來學習今後的計算課。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滲透一種數學策略,掌握一種數學方法,使今後學生面對沒出現過的題目、類型或其他生活中的問題,不再驚慌不已、束手無措也是我本節課要傳達給學生的:原來新問題也不可怕,也只不過是舊知識的重新建構。

第9篇

在《筆算乘法》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現總結如下:

一、收穫:學生在上一節課中,對整百整十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乘法中,不理解三位數的百位數如何參加運算。對於這個情況,我在複習兩位數乘法後,增加了321×3的練習,讓兩位數乘法向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中間的過渡難度變小,通過這道題的練習,減輕了學生直接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難度,通過學生的練習,學生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十位數時,基本沒有出錯,效果較好。這讓我意識到,必須隨時瞭解學生,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才能真正上好一堂課。

二、不足:儘管在收穫中我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了教案的調整,但因此而延長了情境探索的時間,而在後面的自主探索、解決問題中,沒有及時調整所用的時間,因此到鞏固應用時,時間略倉促,對練習題的處理沒留出足夠的時間,使學生在通過練習題提高中,沒有達到課前預設的目標,成為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正是由於對時間的把握不夠,讓我反思平時上課時同樣出現這個毛病,平常上課沒有對每一節課各環節的時間把握。有時在課中由於拖拉,一節課講不完,由於又進行的過多,使部分學生對知識掌握的不紮實。這需要在以後教學中一定要精心備課,切實把握好每一個環節。

通過這節課,我覺得受到最大教育的不是教室裏的學生,恰恰是站在講台上的我。使我深深認識到自己平時教學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總結,認真學習,爭取將每一節課都上成優質課,真正實踐一個人民教師的職責

第10篇

今天,我教學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下面就這節課談談我的感觸:

感觸一:注重學習過程,激發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來解決問題。 教學24x12=?時,我先讓學生進行“估算”,再由學生進行“計算”。計算過程中有學生進行“口算”,有學生進行“筆算”,口算方法靈活,筆算合理規範,呈現出算法多樣化的思維環境。在指導用豎式計算時,我採用:一讓學生自己先體會計算過程,二説是怎樣算的,三辯藉助多媒體每一步是怎樣得來的,為什麼是這樣?四小結計算方法,五練習,“五步曲”逐層深入。在整個計算活動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和時間,讓其經歷計算過程,允許並鼓勵他們有不同算法,在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解法,鼓勵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使學生在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得到收穫,並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感觸二:準確捕捉了課堂生成問題,發揮了教師“傳授與解惑”的指導作用。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及時的改變教學思路,靈活的改變教學設計,如何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在這節課中也得到了體現。 在處理“第二個因數的個位與第一個因數乘的積時有進位應如何算”這一難點時,先指導算理,讓學生初步能夠明白。然後引用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有進位又怎麼辦”這一問題展開後面的教學。我敏鋭地捕捉到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存在的實際問題,及時進行鍼對性的講解。還以多媒體出示了兩道檢查錯誤的讓學生去探究,進行算理的指導。通過比較與講解,及時幫助了學習障礙,發揮了教師“傳授與解惑指導作用”。

感觸三:練習應有層次性和多樣化。 學生初步掌握筆算的方法後,我用多媒體出示三道筆算題讓學生在草稿紙上做,再由多媒體演示筆算過程。後面用多媒體出示了兩道檢查錯誤的筆算題,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點評然後進行練習鞏固,練習的設計要注重多樣性,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要注重練習的層次性,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練習是計算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學生對計算技能和算理的形成與消化、理解與掌握,往往是通過練習來檢驗,同時還能促使學生感悟、優化算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在練習設計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有層次的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穫,這樣才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同時注意“以趣引導”,使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再到“我樂學”。

感觸四:教學中出現的不足 在讓學生自己試做24x12=?過程中,沒有一個學生會做,我腦子一片空白,不知怎麼辦才好,最後改變了備課思路,由小組合作學習變成啟發式進行引導,效果還是不錯的。但在總結筆算的方法時,應該加上小組討論這一環節,會更好。 對於計算教學,需要我們教師做到服務生活,以趣導入,算法多樣,不拘一格,分層練習,形式多樣。例如:最後我加了一道趣味數學題12x11,36x11通過計算髮現其中的奧妙。這些只要我們都做生活的有心人,計算教學一定會更加精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