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桃子》教學實錄5篇 《眾享桃膾》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4W

《分桃子》教學實錄是一份關於教師教學經驗分享的實用文章。文章總結了一位資深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分桃子》這個寓言故事進行教學的案例,詳細描述了教師的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以及學生的反應和收穫。通過這篇實錄,讀者可以瞭解到如何通過有趣的故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

《分桃子》教學實錄5篇 《眾享桃膾》

第1篇

讓學生通過看圖,弄清已知條件,能根據條件提出問題,並能利用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和兩位數加法進行計算。

看到這幅圖,你都想知道那些問題,那些問題不明白?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看圖,然後想一想,算一算,再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比一比誰的想法好。

生1:因為大猴摘了3筐,每筐12個,而小猴只採了6個。

生2:因為大猴採了3筐,每筐12個,就可以用12×3=36,而小猴採了6個,36比6大,所以大猴採得多?

生2:因為大猴摘了3筐,每筐12個,一共是3個12,所以用12×3。

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為大猴和小猴做了一次裁判,大家有沒有想一想,要知道它們誰摘的多,首先要知道什麼?

師:要求大猴比小猴多摘多少個,首先要知道哪些?

師:大家同意嗎?(同意!)那麼圖上有沒有告訴我們這些呢?請小朋友再仔細看圖,再來告訴老師。

生1:圖上告訴我們小猴摘6個,但是大猴沒有,只是告訴我們摘了3筐,每筐12個。

師:小朋友觀察很仔細,既然這樣,大家想一想,在這道題目中要求大猴比小猴多摘多少,必須先算出什麼?請大家拿出作業本,自己來列式算一算。

生1:先要算大猴摘多少個,再算大猴比小猴多摘多少。

生1:因為小猴比大猴少摘多少個就是大猴比小猴多摘多少個。

師:小朋友們真棒,下面你能根據這幅圖提出其它問題嗎?

師:求大猴和小猴一共摘了多少個,先要知道哪些?先要算什麼?

師:剛才我們已經裁判出大猴摘得多,那麼我們再來看一看誰摘的快。大家先想一想,要説出你的理由。

生2:大猴摘的快,因為大猴摘了3筐,而小猴1筐多不滿。

生3:大猴摘的快,因為大猴和小猴是一起去,一起回來的,用的時間一樣,大猴比小猴摘得多,所以我認為大猴摘的快。

師:是啊!同樣的時間裏面,誰摘的多,速度肯定快了。就象我們做口算,同樣5分鐘時間,有的同學做了40題,有的同學做了20題,你認為誰快呢?

本片斷通過做“裁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不斷髮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同時注重學生語言的訓練和思維的引導,培養學生用簡潔有效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算法(思維的結果)。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自主學生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發展能力,教師則通過創設情境和利用語言進行必要的引導。

《分桃子》教學實錄5篇 《眾享桃膾》 第2張

第2篇

1、教材:本節課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課時,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綜觀全部教材,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百以內的一位數乘、除兩位數的口算和二位數乘法,這為本課教學提供了知識鋪墊的思路孕伏,而本課教學又為今後繼續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奠定基礎,因而本節教學內容在整個教材中處於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材創設了猴子兩次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2只猴子平均分48個桃子,這題中十位上的數能被2整除,這個內容在第一單元口算除法中學習過,在這裏主要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以及豎式中每一步運算的意義。第二次是3只猴了平均分48個桃子,十位上的數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豎式計算,教學時要組織學生用學具動手操作,並做到操作與思維的有機結合,真正理解豎式每步的含義。

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理解和掌握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與算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學習習慣,因為這是能正確解題的關鍵。而學生在這方面的生活經驗又較少,在教學中,應充分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體悟豎式的計算方法。

2、學生:國小三年級學生充滿好奇心和對數學學習的激qing,但他們由於受到認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經驗的缺乏,很難只通過課本和教師的直接講授來學習,他們天生好動,思維活躍,喜歡動手,多通過直接體驗、親身實踐來積累經驗,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會全身心投入,他們是由興趣而進入學習過程的。

3、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中心任務,所有教學環節都是為此服務的,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進步和發展。根據這一要求和本節教學內容,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確定如下教學目標:①探索並掌握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三)位數的計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確進行計算,並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②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③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知識、數學思維和方法應由學生在現實的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做數學”,本節課教學中力求體現:

1、建立新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以學生髮展為本,實現教師角色轉變;

2、致力於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由“學會”變為“會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緊密聯繫學生現有的知識背景與生活實際,使數學生活化、活動化,重視學生學習經歷與體驗,強調在過程中理解與發現。

根據本節教學內容特點,以及學生年齡特徵和現有知識水平,為了更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上述三條教學目標,本節課採用談活法、討論法、練習法、發現法等多種方法交*進行,並靈活恰當地運用電教優化課堂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讓他們多動手、動口、動眼、動腦多種感知覺都參與學習活動。教師只是在學生探究知識的本質處適當給予點撥啟發。同時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啟發引導,層層深入,採用設疑問難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把數學課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積極而有效地投入學習活動。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及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讓他們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一種愛好、一種追求。國小生對故事都很感興趣,本環節把教材主題圖編成小猴分桃的童話故事,創設這一能引起學生認知衝突的問題情境引入,用小動物作為主人公,使學生身處擬人化的境界,啟發學生自己發現並提出問題,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

出示課題後,老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看到這樣一個課題,本節課你想學到些什麼?打算有怎樣的收穫?學習目標讓學生自主確定,學生會根據自己的情況,提出適合自己的目標,這個目標不是老師硬性規定的,而是學生根據自己原有基礎提出來的,自然會為達成目標而努力,從而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探究算法時,先讓學生用自己想用的方法進行嘗試計算,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蘭登塔爾曾説:“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讓學生自己把要學習的東西“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東西告訴學生。

剛進入這樣除法豎式的學習,並且第二次分桃時,十位上的4又不能被3整除,對於學生來説,這一問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探索性,符合最近發展區理論,這時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組織學生在個別思考之後進行小組合作,並注意加強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交流反饋,自然體現算法多樣化,鼓勵學生解題策略的多樣性。這裏尊重學生的差異,鼓勵創新,學生在交流反饋時,教師適時進行鼓勵性評價,學生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在他們的心中喚起自豪感。實踐證明,注重激勵和發展的評價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熱情具有極具重要的作用,是培養學生自信人格的重要途徑。

交流反饋後,面對多種算法,這時讓學生説一説你最喜歡用哪種算法,給同學們介紹一下這種算法的優點,進行算法優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然會有與眾不同的想法與做法,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問題,這往往正是創新思維的萌芽。

練習既是信息反饋的手段,又是學生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措施。為此本環節安排了練習教材中的兩道習題,第一題從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合理遷移到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首先讓學生進行估算,培養估算意識。第二題更貼進學生生活。這樣安排練習,有層次、有坡度,由易到難,螺旋式上升,符合課標對練習的要求,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思維特點。

?標準》中指出: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與生活應當是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源於實踐,高於實踐,而又用於實踐,離開了生活,數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數學教學要關注學生生活。在本環節,引導學生髮現今天所學內容在生活中的用處,把數學融入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感到數學的價值,並啟發學生從數學角度思考他們生活的世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課堂小結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是學生自我反思的一種極好的機會,這裏引導學生總結、提高,並通過反思悟出新的數學問題,繼續進行探究活動。

另外本節課還注意到板書內容的條理性、概括性、整體性、直觀性等。

整節課貫徹愉快教育精神,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鍛鍊了能力,還產生了積極的良好的情感體驗,激發了進一步學習的強烈需求,師生在寬鬆愉悦的氛圍中完成了教學任務。

第3篇

二、學生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熟練地掌握百以內一位數乘、除兩位數的口算和一位數乘法的基礎上,開始學習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學生沒有接觸過商的中間或末尾有0 的除法,教學時,如果直接給學生講解算理,可能會出現滿堂灌的情況。這樣,有的學生感覺枯燥無味,聽不進去;有的學生感覺簡單易學而忽視算理;還有的學生會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精心製作了形象生動的課件,並創設了學生最愛聽的童話故事,讓故事的情節貫穿始終,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不知不覺中,讓學生經歷了由舊知引出新知,由一點引出幾點,由現象探究規律的過程。

1探索有關0的除法規律,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的算理。

2理解與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並理解算理。

3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感受探究與合作學習的愉悦。

五、課堂實錄師: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可大家不能只帶着耳朵聽,必須睜大眼睛去觀察,開動腦筋分析,張開嘴巴表達,還得再動腦做題,和故事中的小主人來個比賽。大家願意嗎?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猴子最愛吃什麼水果嗎?(學生各抒己見)

師:對。桃子又大又紅,軟軟的,甜甜的,多好吃呀!其實不只是猴子愛吃桃子,許多小動物也很愛吃桃子。不信,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到動物王國去看看。小動物們為了吃桃子,是怎樣找桃子、分桃子的,好嗎?

(課件出示情境圖:大屏幕上,藍天與綠地之間出現了一棵大桃樹,樹上結滿了又大又紅的桃子。)

(隨着老師的點擊,小松鼠、小兔子、小刺蝟、小象4只動物由遠及近來到這棵桃樹下。)

師:同學們,老師講的故事就從這裏開始了,大家眼、耳、手、腦並用,可得好好聽啦!

師:同學們,這4只小動物來到桃樹下,誰也不去爭,誰也不去搶,卻一起去數樹上的桃子,共數出了48個。原來他們想把這些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隻分得一份,可真夠公平、友好的。同學們,咱們得幫他們分分,看看平均每隻小動物能分得幾個桃子?該怎樣列式計算呢?

( 評析 單純的計算,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通過創設情境,把計算與故事相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既複習了舊知,又為引出新知做好鋪墊。)

(二)探索新知 1.探究“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師:每隻小動物分得12個大桃子,興高采烈地回家了。可是最愛吃桃子的是猴子呀!(課件出示4只猴子也來到這棵桃樹下,找桃子吃的情境圖)它們抬頭一看“啊,樹上一個桃子也沒有了!”猴子們顯得很失望。大家想一想,樹上沒有桃子了,用數怎樣表示?

師:樹上的桃子數是0,那麼這樹下的4只猴子,平均每隻能分得幾個桃子?該怎樣列式呢?

師:有道理。那麼誰能把這個道理完整地講給大家聽?

生:樹上的桃子數是0,樹下的每隻猴子肯定都分不到桃子,所以0除以4得0。

師:敍述得真清楚!(繼續點擊並講故事)就在這4只猴子犯愁的時候,又從後面追來了一隻小猴子,它也想分到桃子。大家看一看,這時樹下共有幾隻猴子?平均每隻猴子能分得多少個桃子?用算式怎樣表示?

師:假如再來一隻猴子或再來10只猴子呢?你還會列式計算嗎?

師:是呀,其他自然數都能做除數,為什麼0不能做除數呢?太不公平了!那好,今天咱們就給0一次機會,讓它做一做除數,試試看行不行。

生1:我在算0÷0時,商是1能行,是2也行……是幾都行。

生2:我在算5÷0時,找不到商,因為任何數與0相乘都不等於5。

師:同學們,通過這兩種情況我們就明白了0不能做除數的原因:

當0÷0時,商不確定;當5(或其他不是0的自然數)÷0時,又找不到商。所以0不能做除數。

( 評析 教師很注重課堂的生成,不放過學生每一個思維的火花。通過引導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習、發現。同時由舊知引出新問題,探究新問題,實現舊知識向新知識的遷移,體現了數學教學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基礎之上的輕鬆和愉悦。)

師:同學們,我們接着聽故事。剛才從後面追來的小猴子跑累了,實在走不動了,可原來那4只猴子因沒有吃到桃子很不甘心。它們很有毅力,決定繼續找。於是它們走啊走,終於又找到了一棵大桃樹(課件出示)。桃樹更大了,桃子更多了。它們非常高興,數了好久才數清,“哇,共有408個桃子呢!”為了公平,它們決定平均分這408個桃子,於是就開始動腦筋做題了。同學們我們也和它們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好嗎?

(學生試算,然後在展示台展示交流,教師引導歸納。)

生1:把408分成400與8,400除以4得100;8除以4得2;100加2得102。也就是400÷4=100, 8÷4=2,100+2=102。

生2:把408分成400與8,先算8除以4得2,再算400除以4得100,最後算100加2得102。

師:這兩位同學運用口算的方法,又快又準地幫猴子們算出了結果,其他同學還有不同的方法嗎?在展示台上展示展示,將你的好方法告訴大家,好嗎?

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最高位是百位,百位上是4,表示4個百,4個百除以4,商1個百,因此百位上商1;十位上是0,表示0個十,0個十除以4,商為0個十,因此十位上商0;個位上是8,表示8個一,除以4得2個一,因此,個位上商2。

百位上4除以4得商1,十位上0除以4,直接得商0,個位上8除以4得商2。

生:當百位得商後,沒有餘數,被除數十位上的數字為0時,可以直接在十位上商0,因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師:講得非常好,我們今後遇到這種情況,採用生2的方法比較簡捷。同學們,現在看看大屏幕上小猴子們計算的結果,與咱們一樣嗎?(課件出示結果)噢!相同,都是102個,看來大家都很聰明。同學們,現在我們仔細觀察這個商,與以前做除法時得到的商有什麼不同?

師:對,你們的眼睛真亮,我們今天研究的就是商中間有0的除法。(板書課題)

( 評析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只有注重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才能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師:同學們,我們做數學題做得不錯,小猴子做數學題做得也不錯吧!你們看,小猴子在分桃子的過程中對做數學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一隻愛動腦筋的猴子説:“我要是改一改被除數中的兩個數字,你們誰還會算?”於是它出題了:

師:同學們,咱們能被小猴子出的題難倒嗎?誰來算算?

師:大家看,這道題商的中間也是0。同學們,商中間有0的除法你會算了嗎?那請你想一想,就在以上這個算式中,如果除數不變,被除數的百位數字也不變的情況下,你怎樣改變十位、個位上的數字,商的中間還可以是0嗎?

生1:只要被除數十位上的數字比4小,商的中間就是0。

生2:我在找到404÷4=101後,依次給被除數加上4,就得到408÷4=102,412÷4=103,…,436÷4=109共9個算式。

師:很好!你們不但善於觀察發現,而且善於有序思維,這樣學習肯定會有收穫的。

( 評析 開放性的問題設計,給了學生一個選擇的空間,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師:小猴子都那麼愛動腦筋,那麼善於發現數學問題,我們能示弱嗎?老師現在也給大家出一道數學題,你們會做嗎?

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8個百除以6得1個百,百位上商1,餘2個百即200與十位上的4合起來是240,即24個十,24個十除以6得4個十,十位上商4,個位上0除以6得0,在個位上直接商0。師:大家仔細觀察,這個商與前面的商又有什麼不同呢?

師:對,我們今天的課題有兩個內容,那就是商中間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填充板書的課題)。

師:同學們,你能説説為什麼下面這些題商的末尾有0嗎?

生:這些算式的被除數都是三位數,並且末尾都是0,當除到被除數的十位時,餘數都是0,個位上0除以除數仍得0,所以商的末尾都有0。

( 評析 進一步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應用能力。)

(三)鞏固練習 師:你會計算商的中間有0、末尾有0的除法了嗎?

師:好!現在老師就帶大家到動物王國的數學醫院去,看看誰會當數學醫生,會給這三道數學病題治病。

師:咱們都會給數學題治病了,真夠聰明的。那老師就帶大家去聰明屋逛一逛吧,看誰能把聰明屋裏的難題拿下。

( 評析 不同梯度的練習,給了學生一個選擇的空間,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體現了“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的教學理念。)

(四)課堂小結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了這麼長的一個故事,帶領大家參與了小動物們找桃子、分桃子以及做數學題的過程。那大家學到了什麼知識呢?談談你的收穫。

( 評析 通過回顧小結,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再現了學習交流中的思維火花,將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都昇華到了更高境界。)

在教學中,我注意隨着故事情境的變化,創設出一系列的數學問題,鋪墊出一條由舊到新、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數學知識探究之路。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他們體驗到生活中存在着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體驗到知識的產生和變化,體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成果,體驗到探究學習的樂趣……這些學習過程的體驗正符合標準提出的“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的理念。

七、案例點評在“數與代數”教學中如何有效地落實新課程的理念?這是每個數學教師極為關注而又深感困惑的問題,封老師的這節課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探討和嘗試,並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激發興趣、引導探究、注重感悟,是這節課的主要特點。

計算課教學枯燥無味,學生興趣不大,這是不少教師的同感。封老師的這節課首先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一句親切的談話讓學生羣情振奮,整節課都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進行,在這樣的氛圍中求知,學生會沒有興趣嗎?

自主探究是新課程所提倡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封老師在這節課中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且力求處理好兩個關係,即:學生自主探究和教師指導的關係;探究學習和接受學習的關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探究學習真實、有效。

感悟和內化是數學教學的一種目標和追求,它既反映在學習的過程中,又體現在學習的結果上,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內化,這是封老師這節課的一個重要特點。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這種“精神”和“能力”則來自於對所學知識、方法的不斷感悟、內化和提升,只有在這樣有意識的日積月累中,素質教育的要求才能得以實現。

這節課確實是一節真實、有效的課,但還有一些地方需引起重視和進行改進。如:要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適當的時間和空間,評價手段要多樣化等。課堂教學改革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上好每一節課是我們每個教師永遠的追求。

第4篇

教學目標:1、探索並掌握列豎式計算的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探索、掌握、規範豎式計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首位能整除)的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算理及書寫格式。

教具準備:課件,學生每人準備4籃桃子圖和8個桃子。

1、師:同學們花果山桃園大豐收,猴王摘來了一些桃想獎賞給猴兒們,可猴兒們平時表現都不錯呀,怎麼分呢?於是猴王想,先考考猴兒們,誰回答對了我的問題就把桃先給它,這可把猴兒們愣住了!同學們想不想幫助小猴子啊!(想)

2、看桃子卡片口算。(誰回答對了就把桃子送給他)

(1)15×3=36÷3=26×2=86÷2=62÷2=

(2) 2 )8(請一生上台書寫,回憶以前豎式的書寫格式。)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例題(有48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猴子,每隻猴子分多少個?)

師:48÷2你們會算嗎?我們可以用桃子來分一分。(請學生分桃子。)

1、交流分的方法:請學生上台分桃子,邊分邊説。先怎樣,再怎樣,最後每人分得多少個?

(要分得又對又快,先分什麼後分什麼,指出一般可先分整籃,再分單個。)

談話:如果做題都用實物分一分,那太麻煩了,而且我們以後還會學更大的數的除法,經常是不能直接口算出答案的,那麼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計算呢?(列豎式來計算)前面我們複習了商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現在出現了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你們會不會寫豎式呢?大家想一想,分桃子用了兩次,寫豎式時要分幾步來寫,大家試一試,寫出豎式。同桌兩個人可以討論,不會寫,也可以看課本第54頁。

展示同學在試寫豎式中有代表性的幾種豎式,進行評講。(為了不亂,又讓人看得清楚,寫豎式時,一般都採用逐位除的方法。)

因為先分整籃,所以先把4平均分兩成2份,得到2,商在什麼位上?(十位)為什麼?(表示2個十)下面算2乘2得4,4表示什麼?(表示分掉了4籃桃子),4減4得0,因為還沒分完,這裏不寫0,整籃的分完了,就要分單個的,為了看得清楚,把被除數個位上的8落下來放在這裏除,把8個1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個,所以商4,寫在什麼位上?(個位),2乘4得8,8表示什麼?(表示分掉了8個桃子),8減8得0,0表示分完了,沒有剩餘。

2.算式門診。有兩隻淘氣的小猴子他們是這樣做的,請判斷是否正確。

第5篇

?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注重加強學生的體驗,強調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瞭解了乘法的意義,會用2-5的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這一課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即分一分的實踐活動),經歷從“任意分” 到“平均分”的過程,瞭解平均分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把一些具體物品平均分,並知道每份是多少。反思本節課,我覺得有以下收穫與不足。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享受到從事數學學習活動的喜悦。

這節課一開始,我以故事引出問題:猴媽媽要把8個桃子全部分給他的兩個猴寶寶,有幾種分法?請大家用圓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學生很願意動手分),通過全班交流,列出各種分法。接着問:你認為哪種分法能讓兩個猴寶寶都滿意?説出你的想法。(每個猴寶寶分到的桃子一樣多)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學習數學 ,體驗平均分的意義。

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認識既不發生於主體,也不發生於客體,而發生於聯繫主體與客體之間的活動之中。“平均分”的認識,是國小生學習除法的開始。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我引導學生參與到多種形式的“分一分”活動當中,循循善誘,從一個總數分成2份到多份,從“隨意分”到“分到同樣多。” 在參與這些操作活動的過程中 ,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還幫助學生體驗理解了數學知識,即“平均分”的認識。

3.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與交流,感受分法的多樣化與答案的統一性。

在“小貓分魚”的活動中,我讓學生小組合作來幫助小貓解決“12條魚,4只小貓想分到同樣多的魚,每隻小貓分到幾條呢?”小組4位同學分別扮演4只小貓、用12根小棒代替魚,動手分一分,分好後,派代表彙報是怎麼分的,(即交流分的過程,説出不同的想法),得到什麼結果。感受分法的多樣化與答案的統一性 。這既尊重了學生生活經驗、認知特點等的差異,又為學生展示個性提供了較為廣闊的空間,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然後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分魚的過程和結果。

總之,這節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不足的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爭取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揚長避短,為成為優秀的數學老師而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