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問教案8篇 "追問求知:打造高效學習與問題解決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9.38K

本文是關於“學與問教案”主題的簡介,教案是教師教授課程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重要的輔助學習材料。本文將介紹教案的重要性、編寫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項,幫助教師和學生更好地利用教案提升教學和學習效果。

學與問教案8篇

第1篇

3、聯繫課文説出詩句中帶點的字的意思,再解釋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繫在一起的,教育學生髮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麼?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國小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第5自然段: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然後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

1、聯繫課文説出詩句中帶點的字的意思,再解釋詩句的意思。

2、引導學生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繫在一起的,教育學生髮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一)、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接着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

要點:先寫問的重要性;再寫向誰問;接着寫怎樣問?最後教育學生要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然後看看這道填空題,把它完成。

填空:知識就是指有(),知識是學來的,也是()。

學與問教案8篇

第2篇

咱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與問,在學中問,在問中學。請大家拿出學案。

指名讀第二小節。點評:他和平時比有沒有進步?我聽出來了。

過渡:通過這兩個事例我們能明白一些道理,誰來讀最後一節。

指導寫懈、翔、翱,指名説容易寫錯的地方。描一個寫一個。

生:沈括小時候問媽媽為什麼山寺中的桃花開得遲,媽媽沒有予以解答,後來他自己探索出了答案。

請同學中在自己研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間為15分鐘。

1、彙總《學案》中提出的不懂的問題,進行小組內的自問答。

重點探討:什麼是值得研究的問題?每組組長、時間監督員、記錄員請舉手。老師給每個小組發一塊小黑板。

請七個小組把小黑板貼在大黑板上。先看看有沒有重複的。

拿出其中一個小組的問題:你們認為是先學再問還是先問再學?

引導學生認識到無論是先學再問還是先問再學都是一種學習,他們是相輔相成的。

第二個問題:問是得不到精確的答案的,關鍵要看書。

第三個問題:為什麼説在求知過程中要把勤學好問把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生1:沈括問了媽媽問題,這是他勤學好問的表現,媽媽沒有解答出來,他最後通過觀察思考解決了問題,所以要兩者結合。

生1:因為課題就是學與問,這兩個例子都是學與問相結合的。

生2:哥白尼小時候非常喜歡問問題,最後才成了天學學家。

生1:把問比作金鑰匙。説明要學習就必須要問,否則就沒有辦法走進知識的殿堂。

師問個智慧含量高的:學問貴在學,貴在問,還貴在什麼?

第3篇

認識、比較物體的粗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教師演示用的4種不同粗細的物體(小棒、牙籤、蠟筆和水彩筆)幼兒標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強的為7種不同粗細的物體,能力中等的為5種不向粗細的物體,能力差的為3中不同粗細的物體)(牙籤、小棒、蠟筆、記號筆、水彩筆)

1、請幼兒用自己盒內的東西穿木珠提問:你在玩木珠的過程中發現什麼了?(牙籤、小棒穿進,蠟筆等沒穿進)

2.尋找原即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小棒、牙籤細,蠟筆粗)

二、比較粗細出示小棒師:剛才我們玩了穿木珠的遊戲,有的東西穿進去了,而有的東西沒有穿進,那麼小棒剛剛穿進了,它是粗的還是細的?

(2)若回答粗的,則出示蠟筆,讓幼兒比較那麼這支筆到底是粗還是細。

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粗細的,要兩樣東西才能比較出租和細。三利用粗細不同的物體排序師:你們盒子裏的東西有粗有細,那麼我們來幫他們排上隊

(1)先找出最細的,然後找出最粗的,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依次排隊。

(2)從盒中先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一,然後再在盒中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二,反覆運用這個方法依次排隊4、請幼兒採用互換方法比較一種方法排列。

第4篇

2、引導學生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繫在一起的,教育學生髮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2、通過閲讀本文,知道問與思的密切關係,養成良好的勤學好問的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1、(師板書學、問)師: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個詞學問,你知道什麼叫學問嗎?(知識、學識、文化)

2、(師在學與問之間板書一個與字)師:老師在中間加上了一個與,那又該是什麼意思呢?(生答)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文章,叫《學與問》。那麼,學、問之間存在着什麼樣的關係呢?讓我們帶着這個問題共同學習這篇課文。

1、師:我知道大家一定預習過了這篇課文,那麼課文一共幾個自然段呀?(5個自然段)那我想請5位同學分別來讀一遍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看看同學們預習得怎麼樣。(讀完後及時評點朗讀)2、師:每一次的朗讀,我們都會有不同的體會,現在我想請同學們快速瀏覽一遍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麼?(很多有學問的人,小時候都是非常好問的;學和問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只有多問問題,才能學到知識;學和問不能分開;)

3、小結:通過預習,大家就瞭解了這麼多,説明大家真的做到了邊讀邊想,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接下來,我們將認真地去學習、體會課文,相信大家對兩者關係的感悟會更加清楚、明白。

1、為了説明這些道理,課文用了兩個小故事來證實。那麼我們就先看看其中的一個事例。課文先介紹了誰?那我們就一起走進哥白尼,瞭解哥白尼。

2、師:請大家先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説説讀了課文後你知道了什麼?(他從小愛問問題;他什麼都愛問;他問的問題都跟自己的生活有關)

3、師:聽了大家對哥白尼的介紹,你對哥白尼有什麼印象呀?(勤學好問;愛提問題;留心觀察;充滿好奇)

4、師:是呀,哥白尼能成為一名偉大的天文學家是和他小時候的這些習慣分不開的。

5、師:你從這段中的哪些詞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問的?

(小時候就喜歡問、經常纏着、世界、問這問那、省略號)

(相機讀句子,注意讀出哥白尼的好奇、好問。指導朗讀。)

(聯繫哥白尼提出的問題,理解後補充省略號中省略的內容再指名讀、齊讀)

6、師: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讀懂了什麼?(問是成功的開始;只有學會問,才能取得成功)

7、師:我想大家對這些話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齊讀)

1、過渡: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於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聯繫起來,在這方面,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小時候是怎麼做的呢?

2、小結:看完這段文字,你覺得沈括又是個怎樣的人呢?(勤學好問;留心觀察;愛動腦筋)是呀,課文中列舉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為了説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齊讀)

1、教師導入:無論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還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們距離我們已經有好長時間了,我們現在面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又該怎麼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哪幾個詞最能概括我們面對的世界的特點?(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3、是啊,對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有新奇,有疑惑。那麼,有了問題,我們該怎麼做?

4、自由讀3自然段。問:讀了這一段,你們知道可以怎麼做嗎?(我們應該多提問題)

5、是呀,古人云:能者為師,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書上是如何來解釋它的意思的?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找出有關的句子。(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指名回答,然後齊讀一遍)

6、老師這裏也有孔子的兩句名言,誰能結合剛才我們讀的這句話,説説是什麼意思嗎?

過渡:課文學到這裏,我想同學們一定也懂得我們從小應該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因為(導讀)我們從小應該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1、學完了《學與問》這篇説道理的文章,我們不難發現作者除了和我們講道理,還舉了哥白尼、沈括的兩個事例介紹,這種寫法是説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擺事實,講道理。以後想要和別人講道理時,可以想想這篇文章的寫法。

古時候有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家,得到了個當朝宰相贈送的書有學問兩字的金匾。這家主人過世後,他的兩個兒子分家,誰都想得到那塊能帶來學問的金匾,互不相讓。結果兩人只好找來工匠把匾從中一分為二。老二得到了有學字的半塊。於是他就扛着這半塊匾到處求學,見什麼學什麼,從不多問。幾年下來,卻一無所獲。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學你們現在就是這位智者,我就是這家的老二,你該如何幫助我這位只知學的青年呢!

第5篇

1、理解兒歌內容,使幼兒掌握正確的上下樓梯的方法。

一、組織幼兒參觀動物園。到動物園去要走一段樓梯。“小朋友,你們會上下樓梯嗎?”

教師完整念兒歌:一二三四五六七,小朋友們走樓梯。向右走呀不擁擠,一個跟着一個走。小手扶着小欄杆,上樓梯呀下樓梯,安全第一要牢記!

提問:你在兒歌裏面聽到了什麼?我們應該怎樣走樓梯?

四、組織幼兒分組練習上下樓梯,教師從旁指導,並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第6篇

窗口的介紹。進一步瞭解遊戲規則,認識並學會“紙牌”窗口的基本操作,同時掌握玩紙牌的技巧。

課前準備好學生本課應完成的作業一份,以及學生要用到的素材

③窗口大小改變:沒有最大化狀態,拖放窗口的邊界或角落。

④窗口位置的移動:沒有最大化狀態,拖放窗口的標題欄。

在堆牌區,當有兩張牌可以移動時,應先移動有較多牌的牌堆中的那張。

應先考慮堆牌區牌的移動。只有當所有可能的移動方式都考慮過了,才考慮移動發牌區的牌。

將可以從發牌區或堆牌區放到接牌區的牌快速地放入接牌區。我們可以先將鼠標指針指向這張牌,再用食指快速連續地按鼠標左鍵兩次,這個動作稱為雙擊。

雙擊:鼠標指向這目標後,再用食指快速連續地按鼠標左鍵兩次,這個動作稱為雙擊。

第7篇

2、引導學生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繫在一起的,教育學生髮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點: 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係。

教學難點: 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1、師板書“學”,問:同學們,從你們哇哇落地,一無所知到現在,説説你學會了什麼?

生:我學會了寫字,我學會了掃地, 我學會了唱歌,我學會了説話…

師:從不會寫到會寫,我們成長着,從不會説到會説,我們生活着,你發現沒有(課件出示: 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 過程。 生活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 的過程。)

生:成長的過程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生活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師:真會思考!我們一起來讀讀。(課件出示:成長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生活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從這句話中,你們發現了我們的成長和生活都離不開?生:學。

師:你真會觀察!你真有學問!學和問連在一起就組成了“學問”,我們常常把“學問”説成“知識”,把有知識説成有“學問”。

2、古往今來,在你的心目中哪些人可以真正稱得上有學問的人呢?

師:有學問的人一定是喜歡問問題的人,你們平時就喜歡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剛才還説了那麼多有學問的人,老師覺得你們也是有學問的人。(生顯得很開心。)今天這堂課老師也想來做一次一個有學問的人。老師想和同學們互換一下角色,在學習的同時,老師有不懂的問題就會向你們發問,可以嗎?

(1) 師:這篇課文講了兩個有學問的人,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哥白尼和沈括)瞭解他們嗎?讓我來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

課件出示詞語:不懈探求 沈括 瞬息萬變 相輔相成 翱翔

a、 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這個詞,通過預習你知道這個詞是描寫誰的嗎?(哥白尼)請你用這個詞來形容一下哥白尼。

師:除此之外,通過課前查閲的資料你對哥白尼還有那些瞭解?(師相機出示課件)

(是啊,在日心説創立之前,人們一直都認為太陽繞着地球轉,這叫“地心説”,一字之差,可是整整等待了一千多年啊。)

生:我還知道哥白尼寫了本《天體運行論》,我知道哥白尼最後被教會殘害死了。

師:是的。要想成為真正有學問的人,還需要有不懈探求真理的勇氣。

b、 課前讓大家蒐集了有關沈括的資料,能用一兩句話介紹一下他嗎?

生:我知道沈括寫了本《夢溪筆談》,我知道沈括是物理學家。

師:沈括不僅是物理學家,還是化學家、軍事家、文學家、立法學家、天文學家、樂律學家……他還寫了《長興集》、《蘇沈良方》等著作。(課件出示)

c、師:“瞬”為什麼是“目”字旁啊? 生:眼睛看着千變萬化的事物。

師:千變萬化,眼睛怎麼來得及看啊? 生:“瞬息萬變”的意思是“一眨眼的工夫就發生了千變萬化”,“瞬息”就是一眨眼,所以“瞬”是“目”字旁。

師:你能根據詞語的偏旁部首來思考,學習方法很好。

d、“相輔相成”這個詞是什麼結構,能再説幾個同結構的詞嗎?

e、文章哪個句子含有“翱翔”這個詞,讀一讀。“翱翔”就是?什麼會“翱翔”呢?學了課文大家將瞭解的更為深入。

剛才通過對這幾些詞語的瞭解,我們已初步認識了哥白尼和沈括這兩個大學問家,老師想請你們推薦兩位朗讀好的同學,來讀讀文中發生在這兩個大學問家身上的兩個故事。

a.師:老師在我們班上課的時侯,有同學説——哥白尼的學問是學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問來的?

生:我認為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因為書上説:“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經常纏着爸爸媽媽問這問那:太陽為什麼總是從東方升起,從西邊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麼多星星,為什麼到了白天卻無影無蹤了?小雞為什麼……所以我認為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的。”

師:對啊!從你的回答中老師感覺到哥白尼的學問的確是問來的。那些詞最能體現?(經常、纏着、省略號都可看出學問是問來的)讓我們來讀讀這段話。

生:讀——“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經常纏着爸爸媽媽問這問那:太陽為什麼總是從東方升起,從西邊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麼多星星,為什麼到了白天卻無影無蹤了?小雞為什麼……”

生:我還從“哥白尼對科學奧祕的不懈探求,正是從這些稀奇古怪的‘為什麼’開始的。”看出他的學問也是問來的。

生:老師,我覺得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我們可以從“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他仍然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隨大人到深山的寺廟裏去,發現那裏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看出來沈括的學問是自己學來的。

生:對,另外還有通過觀察思考。(板書:觀察思考)

師:哦,老師現在“終於”明白了:要想成為哥白尼,只要問;要想成為沈括,只要學……

師:怎麼又不對啊?你們自己説的啊,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

生:我們是説——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的,但不僅僅是問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也不僅僅是學來的。

b.思考:為什麼説他們的學問既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呢?

生:沈括是先問媽媽,媽媽沒能解開他的謎團,然後他就自己學習。終於發現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原因,所以説沈括的學問是問來的,也是學來的。

出示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唐白居易 小解詩句意思:四月,平地上正是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剛剛開始盛放。我常常為春天的逝去,為其無處尋覓而傷感,此時重遇春景後,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來春天是轉到這裏來了。

師:(恍然大悟狀)哦,我終於明白了。看來做學問還得抓住關鍵。你也是個有學問的人,能抓住關鍵詞來體會。

生:哥白尼的學問也是這樣:既是問來的,也是學來的。他經常纏着爸爸媽媽問這問那,説明是問來的。我還從“不懈追求”這個詞看出他的學問也是學來的,不懈追求就是學習。

生:書上不是説了嗎?“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師:我被你們説服了,正如你們所説: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師:(出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讀讀看。

生:剛才説學問是問來的,也是學來的,怎麼這裏説,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師:會問問題了,書上説:有知識就是有學問,那麼學問就可以説成——

師:是啊,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問”非常重要,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課件)

師:理解這句話嗎?這裏有個關聯詞語“是……也是……”説明什麼/

生:”學”與“問”就好像小鳥的兩隻翅膀,少了一隻都不可以飛。

師:老師真的佩服你,佩服你會學習。有時候深奧的道理就可以通過舉簡單的例子來説明清楚。

師:課文學到現在,“學”與“問”到底是什麼關係呢?板書——與

師:你們想説的是不是這些話啊?讀讀看,出示——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課件出示)

師:你們怎麼就不能像書上這樣説得清清楚楚呢?要不要再讀一遍啊?

師:誰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學”與“問”之間的關係?

師:哦,我現在明白了:學與問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板書——相輔相成

師:同學們,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瞬息萬變,你們以後在學習、生活中每天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哥白尼和沈括是古人,他們就那樣勤學好問,作為新一代的國小生我們該怎麼做呢?

生:讀——我們更應當像哥白尼那樣,遇事多問幾個“為什麼”。學會從平常事物中發現問題。有了問題,可隨時隨地請教別人。

生:繼續讀——你可以請教父母 和老師,也可以請教同學和朋友。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古人説的“能者為師”就是這個道理。(課件出示)

生:不算。請教應該打破沙鍋問到底,真正把問題弄懂。

生: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這就是“能者為師”的意思。

師:對了,這是書上的解釋。我們讀讀看。(課件出示: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紅色字體)

生:只要他們有可以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老師。

生:再讀——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這也是我們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多説過的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課文學到這兒了,我這個大學生也有個問題:書上都是説別人成為我們的老師,我們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嗎?

生:也可以的,只要我們可以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

生:不管是誰,只要可以給人以啟發,給人以幫助就可以做老師。

師:從這節課中老師發現你們真是勤學好問的孩子。是啊! 我們國小生從小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就好比——

生:繼續讀——插上了兩隻強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時,知識的天空將任你翱翔,宇宙的奧妙將任你探求,你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現在能來説説還有什麼可以“翱翔”啊?

師:是的。我們的思想也可以“翱翔”,可以翱翔於遙遠的古代,也可以翱翔到未知的將來。

同學們,課文學到這兒。你們認為在我們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問題時我們該怎樣去學,怎樣去問,怎樣去處理好學與問這種相輔相成的關係呢?師:在“學與問”、“相輔相成”上打了個大大的問號,然後靜靜地看着學生。

生:我以後在學習中也要勤學好問,解決這些問題。師:今天勤學好問,明天睡懶覺嗎?

師:是的,只要堅持勤學好問就一定能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老師我這個大學生為了將來能夠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勤學還要好問嘛,所以想在最後再文大家一個問題:這篇課文和我們前面學過的課文有什麼不同,他在寫作上又有什麼特點呢?我們下節課一起交流好嗎?

同學們,課文學到這兒了,老師想送大家幾句話(出示名人名言:)

(2)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 ——清 鄭燮(xiè)

(3)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

(4)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誌就是善於提問。——普列漢諾夫

( 5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陶行知 《每事問》

1、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家,得到了一塊當朝宰相贈送的書有“學問”兩個字的金匾。這家主人過世後,他的兩個兒子分家,誰都想得到那塊能帶來學問的金匾,互不相讓。結果兩人只好找來工匠把匾從中一分為二。老二得到了有“學”字的半塊。於是他就扛着這半塊匾到處求學,見什麼學什麼,從不多問。幾年下來,卻一無所獲。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學假如你是這位智者,你會怎樣來説服這位只知“學”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僅可以用書上原文、原故事來説服“老二”,還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來説服“老二”。)

(1)寫一段話。利用搜集來的有關學與問的小故事説明“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並在結尾用上這句話,下節課與同學交流。

(2)蒐集名人勤學好問的小故事或名言,下節課與同學交流。

第8篇

1、學會運用泥工的多種技能,表現海洋中的動物與植物,並學會用小棒雕刻的方法來表現細小的部分。

每人一個透明的金魚缸或造型各異的瓶子,泥塊,小棒,海底世界的錄像。

教師:小朋友,我們在電視中看到海底世界有哪些動物和植物?

教師再放錄像一次,觀察海底的動物是什麼樣子的:《重點觀察各種畫類、烏龜、蝦的外形特徵。

教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塑造出海底世界的景象,請小朋友將你想做的動物及植物用泥雕在魚缸表面,做完後為了讓小動物做的更加形象。小朋友還可以利用這些小棒在動物或植物的表面雕刻出相應的花紋。

指導能力較差的幼兒首先確定主要內容。製作出簡單的動物形象,利用小棒,簡單雕刻。

指導能力強的幼兒表現出有情節的性的畫面。通過製作,水紋波及草等畫面更加完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