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重點3篇 突破困境的教學設計:成功路徑與實現技巧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8W

教學設計是教師為實現教學目的,根據學生需要,根據教育規律和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安排、指導、引導和評價的過程。教學設計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效果的質量和能力提升的高低。因此,教學設計是教師必須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教學設計重點3篇 突破困境的教學設計:成功路徑與實現技巧

第1篇

? 教學設計有許多階段,而階段既有即時的,也有長期的? 教學設計應該以系統的方式進行

教學系統設計是以傳播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從而找出最佳解決方案並對其進行評價、試行與修正的一種理論和方法。

概括來説,研究教學過程的系統程序就是教學設計的研究對象。教學系統設計的研究內容:

(一)在龐大的教育科學體系中,教學系統設計是一門應用學科、連接學科

(二)教學系統設計也是一門設計學科,它植根於教學的設計實踐 教學目標的定義:

教學目標(學習目標)是對學習者通過教學後應該表現出來的可見行為的具體的、明確的表述。

① 認知學習領域目標: 識記 領會 運用 分析 綜合 評價

② 動作技能學習領域目標分類: 感知 準備 有指導的反應 機械動作 複雜的外顯反應 適應 創新

③ 情感學習領域目標分類: 接受或注意 反應 評價 組織 價值與價值體系的性格化

① 言語消息:需要學習者對相對特定的問題給出特定的回答,主要涉及記憶 ② 智力技能:辨別、形成概念、使用規則、高級規則的獲得 ③ 認知策略:管理思維,如何學習

④ 動作技能:學習者必須要有肌肉運動達到某個結果

⑤ 態度:學習者是否需要做出選擇,教學目的是否指明瞭方向

3.霍恩斯坦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 認知領域 情感領域 動作技能領域 行為領域 教學目標分析常用的方法:

層級分析法—用於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情感學習信息加工分析法—用於智慧技能、動作技能、情感學習解釋結構模型法(ism分析法)—多級遞階的結構模式 教學目標闡明的方法

b——行為(behavior): 説明通過學習後,學習者能做什麼(行為的變化)。

d——標準(degree):説明達到上述行為的最低標準(即達到所要求行為的程度)。

情感類教學目標包括培養學習者的某些態度,使他們樹立某種觀念、養成某種良好的習慣、形成某種高尚的道德品質等。

情感類教學目標的闡明要通過思想意識的外在表現來進行表述。

某一特定情境下,學習者學習方面目前的狀態與所期望達到的狀態或應該達到的狀態之間的差距。

(1)內部參照需要分析法(2)外部參照需要分析法(3)內外結合參照需要分析法 學習目標的定義:

它是對學習者通過教學後應該表現出來的可見行為的具體明確的表述。

? 可描述具體的行為表現,能為教學評價提 供科學依據。

? 可以幫助教師評鑑和修正教學的過程。學習目標的理論支撐:

? 布盧姆等的教學目標分類簡介 ? 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系統 ? 巴班斯基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 ? 板元昂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 撰寫學習目標的方法:

內部過程與外顯行為相結合的方法 情感目標的編寫方法

1.提高認識、樹立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情感領導的教學目標)往往是其他學習能否成功的先決條件。所以學習目標應儘可能地包括複雜的高級認識目標和情感目標。2.編寫目標應排除學校條件、教師個人因素等的影響,使其有共性,便於在校際間、教師間、師生間交流。

在此階段的初期即新生兒時期,嬰 兒所能做的只是為數不多的反射性動作。通過與周圍環境的感覺運動接觸,即通過他加以客體的行動和這些行動所產生的結果來認識世界。2.前運演階段(2-7歲,相當於學前時期):

自我中心主義 3.具體運演階段(7-11歲,相當於國小時期):

以兒童出現了內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恆前提的、有邏輯結構的動作為標誌,兒童智力進入運算階段,首先是具體運算階段。

當兒童智力進入形式運算階段,思維不必從具體事物和過程開始,可以利用語言文字,在頭腦中想象和思維,重建事物和過程來解決問題。故兒童可以不很困難地答出蘇珊的頭髮黑而不必藉助於娃娃的具體形象。發展認識論(查有樑)

直覺運演階段(15-18歲,相當於高級中學時期)結構運演階段(18-22歲,相當於大學時期)綜合運演階段(22-28歲,相當於研究生時期)體系運演階段(28歲以後,相當於專家時期)學習風格的定義:

學習者特有的認知、情感和心理行為方式,它作為相對穩定的指標,反映學習者如何知覺,如何與學習環境相互作用並作出相應反應 學習動機的定義:

學習動機是指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和內容而圍繞某一主題形成的,比較穩定且簡明的教學結構理論框架及其具體可操作的教學活動方式,通常是兩種以上方法策略的組合運用。

教學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學條件下,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結果所採用的方式、方法、媒體的總和,它具體體現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典型的以教為主的教學策略有哪些:

學習者以小組形式參與、為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在一定的激勵機制下為獲得最大化個人和小組習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關行為 協作學習的應用範圍:

(4)問題解決小組(5)記筆記小組(6)學習策略訓練小組(7)閲讀小組 計算機支持的協作學習(cscl):

主要指利用計算機技術(尤其是多媒體和網絡技術)來輔助和支持協作學習計算機支持的協作學習的形式:

廣義:泛指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活動,它是一種學習的理念、策略與方法,適用於所有學科

狹義: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來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瞭解社會、學會學習,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1.貫徹人類認識論的完整過程,真正實現教學中知行的統一 2.以自然界或社會中的真實問題作為研究的專題 3.注重學習的實踐性

4.注重學習的過程及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5.強調學習的自主性 6.強調學習的開放性

(1)尋找適合中國小生研究的問題(2)明確研究性學習的目標(3)設計研究性學習的方案(4)制定組織研究性學習的策略

(5)掌握與研究性學習相關的信息技術(6)開發與研究性學習相關的教學資源(7)跟蹤研究性學習的過程(8)借鑑國內外成功的經驗(9)評價研究性學習的成果 學習環境的定義:

? 學習環境是學習活動展開的過程中賴以維持的情況和條件 ? 學習環境是各種學習資源的組合? 學習環境是學習資源和人際關係的組合 學習環境的特徵:

情境:問題情境、任務情境和社會文化,資源:鑑於ppt沒有,親,還是自己悟吧 工具:認知建構工具和協作交流工具等,策略:建模、支架、教練策略等 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主要內容:

4、認知工具:表徵工具、建模工具、績效工具、信息收集工具等

它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承載信息的載體,二是指存儲和傳遞信息的實體。

教學媒體是指以傳遞教學信息為最終目的的媒體,用於教學信息從信息源到學習者之間的傳遞,具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

聽覺型媒體、視覺型媒體、試聽型媒體、相互作用型媒體

人際環境是指在學校中,學校領導與教師的關係、學校領導與學生的關係、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教師與教師的關係以及學生與學生的關係等構成的複雜的人際關係。課堂氛圍營造策略:

1.使學生懂得社會交往的意義和目的2.教育學生在社會交往中處理好奉獻於索取的關係 3.幫助學生通過社會交往,正確樹立“自我形象” 4.戰勝自卑,增加交往的積極性 5.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同學關係

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過程極其結果進行測定、衡量,並給以價值判斷。評價與測量的關係:

測量與評價有着密切的聯繫,它們是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關係。測量是評價的基礎和手段,評價需要藉助測量的結果進行判斷,而測量也需要評價,評價是測量的目的。教學評價的功能:

診斷功能、激勵功能、調控功能、教學功能、導向功能 我國基礎教育評價存在的問題:

評價內容:過多倚重學科知識尤其是課本上的知識,忽略了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心理素質以及情緒、態度和習慣等綜合素質的考查;

? 評價標準:過多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忽略了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的價值;

? 評價方法:以傳統的紙筆考試為主,過多依賴量化的結果而很少採用體現新評價思想的、質性的評價手段和方法;

? 評價主體:被評價者多處於消極、被動的地位,基本上沒有形成教師、家長、學生、管理者等多主體共同參與、互動的評價模式;

? 評價重心:過於關注結果,忽視被評價者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難以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

用於顯示有關學生學習成就或持續進步信息的一連串表現、作品、評價結果以及其他相關記錄和資料的彙集 檔案袋的特徵 :

(2)作品的收集是有意而不是隨意的(3)檔案袋應提供學生髮表意見和對作品進行反省的機會(4)教師要對檔案袋裏的內容進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釋

五形態:理想型、展示型、文件型、評價型、以及課堂型

三形態:最佳成果型、精選型和過程型 檔案袋基本結構:

觀察的信息資料羣、作業實績的標本羣、考試信息羣 多媒體教學資源評價體系評價指標:

教育性 科學性 技術性 藝術性 經濟性 形成性評價的過程:

? 確定收集信息的類型和方法以及處理統計數據的技術手段 ? 選擇被試並闡明成果的背景條件

形成性評價實施中的其他條件因素 多媒體教學軟件:

一種根據教學目標設計,表現特定的教學內容,反映一定教學策略的計算機教學程序,它可以用來存貯、傳遞和處理教學信息,能讓學生進行交互操作,並對學生的學習作出評價的教學媒體

友好的交互環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 豐富的信息資源,擴大學生知識面

超文本結構組織信息,提供多種學習路徑 多媒體教學軟件類型:

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境。

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需要 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 網絡課程的構成:

教學設計重點3篇 突破困境的教學設計:成功路徑與實現技巧 第2張

第2篇

指是以傳播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等多學科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從而找出最佳解決方案,並對其進行評價,實行與修正的一種理論和方法。

id1:第一代id模式的標誌是在學習理論方面是以行為主義的聯結學習(即刺激——反應)作為理論基礎;

id2:第二代id2模式標誌是以認知學習理論(特別是奧蘇貝爾的認知學習理論)作為其理論基礎。

1教學目標:指對學習者通過教學後應該表現出來的可見行為的具體,明確的表述,它是預先確定的,通過教學可以達到的並且能夠現有技術手段測量的教學結果。

布魯姆將教學活動索要實現的整體目標分為認知,動作技能,情感等散打領域。3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

智力技能 認知策略 動作技能 態度 4編寫教學目標的abcd模式,並能在具體例子中區分a b c d a(對象):闡明教學對象 b(行為):説明通過學習以後,學習者應能做什麼; c(條件):説明上述行為在什麼條件下產生; d(標準):規定達到上述行為的最低標準(即達到所要求行為的程度)。第三章

1 學習需要的定義:指學習着目前的學習狀況與期望達到的學習狀況之間的差距。2 分析學習需要的方法

(1)內部參照分析法(2)外部參照分析法 3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這一階段的兒童的心理主要依靠視覺,聽覺等器官來感知外部世界。

(2)前運演階段(2-7歲):這一階段的兒童已經形成了客體永久性,能夠運用維方式來接觸外部世界,並且能夠進行簡單的動作,智慧技能的學習。如模仿,動作重複等。

(3)具體運算階段(7—11歲):這一階段的兒童在認識方面在認識方面已逐步由簡單到複雜,能夠對較為複雜的行為進行學習與運用。

(4)形式運算階段(11歲以上):這一階段的人已經具備自我意識及相應的價值觀,人生觀,態度觀,能夠獨立思考並完成相應的動作,技能。

所謂的認知結構,就是指學生現有知識的數量,清晰度和組織結構,它是由學生能夠回想起來的事實,概念,命題,理論等構成的。5 學習動機的定義

所謂的學習動機,是指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6 keller的arcs模型

a注意力 r關聯性 c自信性s滿足感 7網絡環境下學習者的特徵分析

(2)學習者在網絡中`更容易結成團體,但從眾和服從權威的心理卻在削弱;(3)學習者在網絡環境中的扮演意識強烈;(4)學習者在網絡環境中認知策略發生了變化;

(5)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在網絡中的到了充分的發揮和完善;(6)學習目標多樣化;

指不同的教學條件下,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結果所採用的手段和謀略,它具體體現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

(1)先行組織者:先於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材料,它要比原有學習任務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含水平,並且能清晰的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關聯。

(2)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的教學過程主要由三個階段組成:

b呈現作為先行組織者的概念;確認在闡明的屬性;給出例子;提供上下文。

b. 使學習材料的邏輯順序外顯化; c. 保持注意; d. 顯示材料;

e. 演講,討論,放電影,做實驗和閲讀有關的材料。

(1)理論來源:這種教學策略是來源於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鄰近發展區”理論;

(2)最近發展區:指兒童獨立解決問題時的實際發展水平(第一個發展水平)和教師指導下解決問題時的潛在發展水平(第二個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

a.搭腳手架:圍繞當前學習主題,按“最鄰近發展區”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b.進入情境: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請境(概念框架中的某個層次); c.獨立探索:讓學生獨立探索; d.協作學習:進行小組協商,討論; e.效果評價: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學習小組對個人的學習評價。

實地同地cscl; 非實地同地cscl; 實地遠距cscl; 非實地遠距cscl;

(2)是學習活動展開的過程中賴以維持的情況和條件;(3)是各種學習資源的組合;

(4)是學習資源和人際關係的組合; 2 教學媒體的特性:

依據:(1)教學內容;(2)教學目標;(3)學習者特徵;(4)教學條件

廣義的學習資源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可被學習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學習的人,財,物,信息等。

5計算機作為認知工具的主要作用:(1)作為課程學習的資源工具;(2)作為情景探究和發現學習工具;

(3)作為協商學習和交流探討的通信工具;(4)作為知識建構和創作實踐工具;(5)概念圖工具;

1 教學評價:(1)定義: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地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定,衡量,並給予價值判斷。(2)功能: 診斷功能;激勵功能;調控功能;教學功能;導向功能

(1)按評價基準的不同,教學評價可分為相對評價,絕對評價和自身評價

(2)按評價的功能不同,教學評價可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3)按評價分析方法的不同,教學評價可分為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 3評價教學系統設計方案應考慮的因素:

(2)可實施性;(3)創新性 4教學系統設計形成性評價的6個階段:

根據多媒體教學軟件的內容與作用的不同,可以將多媒體教學軟件分為課堂演示型,學生自主學習型,模擬實驗型,訓練複習型,教學遊戲型和資料工具型等類型。

2多媒體教學軟件的設計與開發過程(1)項目定義;(2)教學設計;(3)系統設計;(4)腳本編寫;(5)數據準備;(6)軟件編輯;(7)試用評價;(8)形成產品

根據教學軟件設計與開發過程的一般規律,結合網絡課程的特點,可以將網絡課程的編寫過程歸納為8個步驟:

(1)分析教學對象,明確教學目標;(2)突出課程特色,確定教學功能;(3)設計教學模塊,建立系統結構;(4)劃分欄目內容,設計屏幕版面;(5)編寫腳本卡片,收集素材資料;(6)選擇編著工具,建立片段模型;(7)開展教學實驗,進行評價修改;(8)不斷充實改善,登記上網發佈。

1教學系統設計應用系統方法分析研究教學的問題和需求,確定解決他們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學步驟,並對教學結果做出評價的一種計劃過程和操作程序。

2.教學目標分析的方法有歸類分析法、層級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和解釋結構模型法 。

3.“主導——主體”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的“學與教”理論和奧蘇貝爾的“學與教”理論。

4.加涅將學習結果分為五種類型,即言語信息、智力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和態度。

5.奧蘇貝爾把學習區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即:機械學習、有意義學習、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而有意義學習是他所主張的主要學習形式。

6.在教學系統設計實踐中,存在着不同層次的教學系統設計。按照教學中問題範圍、大小的不同,教學系統設計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教學系統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和教學產品設計。(或以“產品”為中心的層次、以“課堂”為中心的層次、以“系統”為中心的層次)

7.學習目標描述中馬傑的abcd法則的英文全寫:a是對象、b是行為、c是條件、d是標準。

8.教學媒體設計的心理學依據主要有注意、知覺、記憶和概念形成。

9.學習支持包括課程支持、技術支持、學習方法支持、情感支持和實踐性教學環節持。

10.喬納森提出的建構主義學習環境模型所設計的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可以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支持包括建模策略,教練策略,支架策略。

.學習風格:由學習者特有的認知、情感、和生理行為構成,它是反映學習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與學習環境相互作用並對之做出反映的相對穩定的學習方式。

認知結構:是指學生現有知識的數量、清晰度和組織結構,它是由學生能回想起來的事實、概念、命題、理論等結構的。

.支架式教學策略:這種策略應當為學習者建構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

e-portfolios:一個檔案是對學生工作有目的的收集物,用這種收集物來展現學生某一方面或是多方面的努力進步及成就,這個收集物必須有學生參與選擇內容選擇的標準,評斷的標準以及學生自我反思的證據。

isd:以促進學習者的學習為根本目的,運用系統方法,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等原理轉換成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環節競選具體計劃,創設有效的教與學系統的過程或程序。

混合學習:結合基於網絡的技術以實現教育目標,混合各種教學方法以實現最佳的學習效果,無論是否應用教學技術,各種形態的教學技術和麪對面、教師引導下的訓練相結合教學設計和實際工作任務相結合。1簡述教學系統設計的一般模式。

1、以教為主的教學系統設計模式(基於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基於認知注意學習理論)

2、以學為主的教學系統設計模式(基於建模主義學習理論)

2.布盧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系統包括幾種目標,其具體內容是什麼?

答 :認知學習領域目標分類分為識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動作技能學習領域目標分類分為感知、準備、有指導的反應、機械動作、複雜的外顯反應、適應、創新。情感學習領域目標分類分為接收或注意、反應、評價、組織、價值與價值體系的性格化。

3.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有何異同?對教學設計有何意義?

不同點:兩種知識的不同功能導致了不同的知識表徵形式;兩種知識有着不同的類型劃分;兩種知識的習得過程及其條件不同;

相同點:兩者在人們長時記憶中的表徵特徵方面雖然完全不同,但它們都對貯存在人腦中的知識和經驗作了同樣經濟的表徵。並且,這種知識在有限的工作記憶的容量中能夠被靈活地運用。4.基於web的學習環境設計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5.在基於計算機網絡的協作學習方式中,常用的協作式教學策略有哪些?

答:常用的協作式教學策略有“課堂討論”、“角色扮演”、“競爭”、“協同”和“夥伴”等五種。五種策略的實施特點各有不同:前兩種(“課堂討論”與“角色扮演”)對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要求更多一些,比較適合於以教為主的場合;後面三種更強調學生之間的相互激勵、相互切磋和學生自身的獨立探索,因而比較適合於以學為主的場合。

8.結合具體的實例,談談“先行組織者”策略的具體實施?

答:認知工具是支持和擴充使用者思維過程的心智模式和設備。認知工具:

答:目的意義: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需要;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需要;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與一般的多媒體教學軟件相比,基於internet的網絡課程子啊使用環境、教學功能和教學作業上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優質網絡課程比較缺乏的情況下,探索和研究網絡課程的開發理論、構成要素、設計原則以及編寫過程與方法具有重要意義。設計原則:個性化、合作化、多媒體化、交互性、開放性。

根據aect'94教育技術領域定義。教育技術的設計子範疇包含四個主要方面:(教學系統設計,學系者特徵,教學策略,訊息設計);

“史密斯——雷根模式”在策略設計中提到三種策略是:(組織策略,傳遞策略,管理策略);

梅瑞爾的成分顯示理論認為可以將知識分為行為水平和內容類型兩個維度,其中行為維度包括(記憶,運用,發現),內容維度包括(事實,概念,過程,原理);

影響教學系統設計的變量主要包括(教學條件變量,教育方法變量,教學結果變量);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必須考慮到如下幾個方面的因素:(社會的需要,學生的特徵,學科的特點);

教學結構的設計是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它具有的特點是:(理論依附性,動態性,系統性);

學習環境的特徵主要表現在:(情境性,建構性,操作性,動態性);在設計多媒體教學軟件的知識結構時,必須遵循的原則是:(體現知識內容的關係,體現學科教學的規律,體現知識結構的功能);

協作學習活動的基本特徵:(以小組活動為主體,強調小組成員的合作互助,強調目標導向,強調總體成績作為激勵)。

第一代教學設計的代表性模式“肯普模式”包括四個基本要素,為(教學目標,學習者特徵,教學資源,教學評價);布魯姆對情感領域的分類主要包括(注意,反應,價值與價值體系的性格化,組織,評價);常用的協作式教學策略有(課堂討論,角色扮演,競爭式教學策略,協同式教學策略);

試述多媒體教學過程設計的幾個方面; 闡述開發網絡課程的目的意義及設計原則;

在進行學習需要分析時,應特別注意那幾點; 計的一般任務?

第3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萬以內數加減法的估算。教材p9

1、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學會運用取一個數的近似值的方法進行加、減法估算,培養估算意識,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

2、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算策略。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合理運用估算策略的意識和能力。教學難點:解決問題時是用精確計算還是估算做出判斷。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理念:聯繫現實,創設情境,在開放中合作,在交流中收穫

?海寶來了》這部動畫片,讓我們掌握了很多世博知識,今天這節課,由海寶帶領我們去學習新的數學知識。

2、第四周收集的大約是200個,上面哪個數肯定不是第四周收集的數量? ①219個②199元、③299元

1、提問題:海寶請同學們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個數學問題。

2、第三、第四周大約一共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這個問題和我們以前解決過了的問題有什麼不同?要精確計算嗎?揭示課題:估算

3、請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估算一下192+219的結果會是多少? 交流估算的過程,展示估算的方法

方法一:192接近200,219接近200,200+200=400個 方法二:192接近190,219接近220,190+220=410個 ………………

4、小結:剛才同學們的估算方法和估算結果都是合理的,解決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採用。只是有的結果會精確一些,有的結果會粗略一些,討論:剛才的方法哪個精確一些?哪個計算起來會簡便一些。

5、500個送一回,大約再收集多少個又可以送一次去鬍子博士這裏?

第四周比第三週大約多收集了多少個?這是用估算解決的問題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