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學問》教學設計6篇 《精準剪枝,迎來綻放》——剪枝技巧教學設計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5W

《剪枝的學問》是一本介紹植物修剪技巧的書籍,在園藝愛好者和專業園藝師中廣受歡迎。針對這本書,本文提供一份教學設計,旨在幫助讀者更好地掌握植物修剪的技巧和要點。

《剪枝的學問》教學設計6篇 《精準剪枝,迎來綻放》——剪枝技巧教學設計

第1篇

今天,我説的是國小語文蘇教版第六冊《剪枝的學問》一課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包括教學重難點的確立,如何突出教學重難點的設計以及相關的教學理論。題目是:“剪繁枝,增實效——説《剪枝的學問》”

?剪枝的學問》一課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第八單元第26課,也是三年級段的最後一篇課文。

“剪枝的學問”這一標題告訴我們,文章寫的是剪枝方面的學問。但作為國小語文教材,它不是純粹的介紹所謂的“學問”,而是伴隨着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記敍了“我”在桃園看剪枝並瞭解剪枝的原因,明白剪枝是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文章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以“我”的心理變化為線索,敍述筆調輕鬆活潑,結尾處“我”的感悟寫得含蓄深刻。

?剪枝的學問》和前面的《寓言兩則》、《爭論的故事》兩篇課文相互聯繫,密切配合,突出本單元“寓義於言”這個專題,三篇文章儘管體裁不同,分別是寓言、民間傳説、記敍文,但是三者都是通過故事的形式,寓之一個深刻的道理,從而引發深思。這些課文故事性強,尤其是《剪枝的學問》一課,文中又有許多貼切的詞、生動的句、鮮活的段落,是對學生進行雙基訓練的好素材。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教材編排的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正確讀寫“遠近聞名”、“充滿信心”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與價值目標:瞭解剪枝是為了來年能收穫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學重點:把握“我”的心理變化,瞭解剪枝給人的啟示。

教學難點:理解王大伯説的話的意思,體會藴涵的道理。

為了順利達成目標,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第二課時,精讀課文,感受“我”的心理變化,瞭解剪枝是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這裏,説的主要是第二課時。

三年級語文正處於由低年級識字教學為主向高年級閲讀教學為主過渡階段,重要任務是進行段的訓練,在段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理解詞語,運用詞語的能力。

三年級學生是屬於低段到高段轉折點的學生,積累了一、二年級所學的知識,也掌握了一些閲讀方法以及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因而,對於本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和王大伯説的話的理解,應該是比較順暢的。但課文所要揭示的哲理卻是比較深刻透闢的,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一般不易理解,所以教學中需要通過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地把握課文內容,從中領悟事理。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 語文的重要特點是“情”,注重情感體驗是閲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在設計時我以情為基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在教學本課時我使用這樣的教學語言:“如果此時王大伯出現在你眼前,你有什麼話要跟他説?有什麼問題要問他嗎?”“王大伯,你剪掉的是什麼枝條?為什麼剪掉它?”“王大伯,這些粗壯的枝條如果不剪掉行嗎?”多媒體畫面展示春天桃園紅雲片片,花香陣陣,引得“蜜蜂花間舞”,引得“遊人花下戲”的繁茂景象,展示夏天果園成熟的景象,從情入手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師全情感染下,學生切己體察、感同身受地與文本對話。

“三分文章,七分讀。”“書讀百遍,其意自見。” 本文字裏行間藴涵着作者豐富的情感。為此我採用以讀代講法,以讀為主線,打開學生情感的閘門。感情朗讀貫穿全文教學,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心理變化,知道“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以讀代講,不但可以培養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感受課文的語言美,使學生能“目視其文,口發其聲,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則誘發探索,因此我把質疑,釋疑作為學生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我抓住教學的疑點難點,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啟發鼓勵學生思索探討,逐步解疑。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説過:“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説,是一生最有價值的本錢。”

新課程倡導“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學語文。”“減少是為了增加”是剪枝的學問,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講,也是教學的學問。本課設計時,我刪繁就簡,圍繞“我”“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的心理變化這條主線,三次走進王大伯的桃園,隨着“我”的情感變化起伏,看剪枝、問剪枝、賞桃花、悟道理。整個教學過程,分三個環節。

課文描寫“我”的心理變化,用了“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這一系列詞語,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因而我的教學設計也是緊緊抓住文章的這個課眼。課伊始,複習聽寫課文中體現“我”心理變化的四個關鍵詞: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指導學生讀出“我”不同的心理變化,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質疑:我為什麼會有這些心理變化的?引導學生讀文理解,內化感悟,在隨着“我”的情感變化起伏中,共鳴共振,使之懂得“學問學問,一學二問”的道理。

學習第一段,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文,走近王大伯。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你是從哪裏看出了的?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遠近聞名、總是、大、甜”的朗讀、品析,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如果此時王大伯出現在你眼前,你有什麼問題問他嗎?”激勵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王大伯家的桃子為什麼總是那麼大,那麼甜?”

和作者一起滿懷着好奇走進王大伯家的桃園,看到的是王大伯他們忙着剪枝的情景,“你怎麼啦”、“幹嗎要把好好的枝條剪掉?”一連兩個問號,都充分表達“我“當時的着急、不理解、一臉疑惑。

理解王大伯解釋剪枝的原因的話語是文章的重點。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與文本進行對話:“王大伯,你剪掉的是什麼枝條?為什麼剪掉它?”、“王大伯,這些粗壯的枝條如果不剪掉行嗎?會有什麼後果?”“什麼叫“瘋長”?” 從而讓學生明白簡單的科學道理,剪掉的是粗壯的而且不結果實的枝條。這些知識點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慾望。

對於王大伯的話,“我”是“將信將疑 ”,我“疑”的是什麼呢?我“信”的理由又是什麼?通過追問,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剪枝動作的熟練,説話時充滿的自信,都是令人相信的理由,但是畢竟耳聽為虛,沒有親眼見到,我只能“將信將疑”。

“我”經常掛念着王大伯的桃園,不知道剪枝後到底怎麼樣了。春天到了,“我”第二次走進了王大伯的桃園,看到了一番怎樣的情景呢?。老師聲情並茂的配樂朗讀,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把學生帶到到王大伯家的果園,然後多媒體課件展示春天的桃花盛開的興旺景象,從而勾起了“我”對王大伯的話成為現實的熱切盼望。

夏天到了,該是桃子成熟的季節了。暑假一到,“我”迫不及待地第三次走進了王大伯的桃園。教師出示第五自然段,學生在默讀的基礎上找出這時的“我”看到的桃園景象,引導學生抓住“一棵棵、掛滿”體會桃子的多,從“光鮮紅潤,彷彿胖娃娃的臉蛋”體會果實的豐美。然後,老師不失時機地出示畫面,王大伯家果園豐收的景象使得學生不由自主地發出驚歎聲。多媒體生動形象的畫面的創設,巧妙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輕鬆、和諧的課堂教學的氛圍。一個“啊”字,一個“!”,都充分表現出了“我”又驚又喜的激動心情。在指導學生感情朗讀之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我”為什麼又驚又喜,驚的是什麼?喜的又是什麼?感悟桃園的喜人的豐收景象驗證了王大伯的話。

“我又驚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時説的那番話,還真有道理呢!”王大伯去年説了哪番話?其中又有什麼道理呢?最後再次回顧王大伯的話語,研討枝條減少了,結的桃子卻更多更大的對比關係,這就是剪枝的學問。

課文的思路與“我”的心理髮展變化過程密切契合,因此,本課的教學思路就抓住了“我”的心理髮展變化過程,緊緊與課文內容扣合起來,引導學生把握情節,前後聯繫,領悟事理,循序展開。

總結全文,其實果樹要想結出又大又多的果實,除了要剪去無用的枝條,還會摘去多餘的花和果,出示圖片,帶領學生走進果園,看看工人們是如何管理果園的(施葉面肥、人工受粉、摘除多餘的花多餘的果、為水果套袋,提高果品的質量等)。原來生產勞動中也藴涵着豐富的知識,為幫助學生加深對“剪去多餘枝條、增加果實產量”這個道理的認識,我設計了説話寫話練習:由於種桃能手王大伯家樹上結的桃子總是又大又多,所以到桃園參觀學習的人也越來越多,可最近王大伯比較忙,請學生做回小小講解員,代替王大伯來介紹介紹摘花的學問、摘果的學問(兩個內容自選其中一個)。這樣舉一反三,學生對“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加深了認知的深度。

文本給我們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為語文課程的實踐者和操作者,我們不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生活中處處都有學問,讀完全文,我讓學生聯繫自身實際説説“減少”是為了“增加”道理,例1:菊花摘花蕾,少留幾朵,開出又大又美的菊花。例2:學校花壇裏的月季花,冬天要剪枝,來年會長出新枝條,開出更多更美的月季花。例3:計劃生育,減少人口,提高生活質量。例4:我們學校實施素質教育三項規定後,我們的書包輕了,我們重複機械的作業少了,但我們的校園生活更豐富了,同學們參加到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得更有興趣,發展更加全面了。……這樣的操作,從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知識,也是為了滿足孩子無限的求知慾,學生對“減少”是為了“增加”這個道理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明白我們做事不要一味的求多,而要少而精。

學問學問,要學就要問,學了課文之後,希望同學們像文中的“我”一樣,留心觀察,善於思考,勤於發問,去學到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贈送名言:“學問學問,一要學二要問。”“生活處處有學問,處處留心皆學問。”這一環節告訴學生從社會生活中學語文,鼓勵學生從課本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後向父母、親戚、鄰居、朋友瞭解生活中還有哪些“減少”是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也可瞭解其他方面藴涵的哲理,並記錄下來,在班中交流。

板書設計是教案的濃縮,是課文內容的主線,是主題的昇華。“我”的心理變化的四個詞語是課始時指名學生聽寫上去的,“我”的心理髮展變化過程正是課文的思路,也是本課的教學思路。幾個問號、一個感歎號表現的是“我”情感的起伏,也是“我”探究學問的過程,真是“一標一點總關情”!同時“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也在板書中得以體現。

語文教學倡導簡約,這是一個把握教材,重組教材,恰當取捨的過程。我們語文老師不妨也學習果農的剪枝藝術,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作必要的“修剪”,將語文教得簡單些,來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剪枝的學問》教學設計6篇 《精準剪枝,迎來綻放》——剪枝技巧教學設計 第2張

第2篇

1、同學們,你們家有人養花草嗎?他們平時都是怎樣照料花草的?

2、板書:剪枝。(“剪”形聲字,上面一個“前”,下面一個“剪刀”的“刀”)誰來讀?為什麼要給樹木修修剪剪呢?這其中藴涵着什麼明白學問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剪枝的學問”

1.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用心讀讀這三排詞,每一排詞分別寫的是什麼內容呢?誰來説説?

4.看來,大家預習得很好。做到了讀準字音,瞭解課文內容。由於王大伯種桃很有名,作者就去了他的桃園,他的所見所聞,使得作者的心理不斷地發生變化。

1.請大家快速讀課文,找一找,劃一劃:“我”先後幾次走進王大伯的桃園,分別在什麼季節?( “我”一共三次進桃園,分別是在冬季,春季和夏季。)

2、我三次進桃園,心情發生了哪些變化呢?從課文中劃出表示心情的詞語讀一讀。(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  將信將疑又驚又喜)

3、作者為什麼會產生這些心理變化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王大伯的桃園,走進王大伯,體會作者的心情吧!

(1)第一次作者是-----(滿懷好奇)地走進桃園的。(點擊:滿懷好奇)誰讀?為什麼這麼讀?(帶表情讀好這個詞語,略皺眉)

(2)我為什麼“滿懷好奇”地走進桃園?(因為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他種的桃子總是那麼大,那麼甜)

(3)出示課文第1自然段。“遠近聞名”可以換成什麼詞來理解呢?

指導朗讀(抓住“遠近聞名,總是那麼大,那麼甜”這幾個詞指導學生讀好。)

5、過渡:我滿懷好奇走進了王大伯的桃園,為什麼轉眼間會“一臉疑惑”呢?

(1)“疑”指(疑問)“惑”指(困惑),那“疑惑”是什麼意思?(心裏不明白而感到困惑。)

(2)我為什麼會疑惑?好好的枝條被剪掉,我看到後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呢?讀讀我問王大伯的話。

(3)出示:“王大伯,您怎麼啦?幹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

指導朗讀,注意讀好“怎麼、幹嗎、啦、呢”等語氣詞,讀出兩個問號表達的當時的心情、神情:着急、不理解、一臉疑惑等。

(4)看到我一臉疑惑的樣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訴了我。出示王大伯的話。指名讀,什麼叫“瘋長”?看起來,張得粗壯,好好的枝條,其實是沒有的,不結果的。王大伯毫不猶豫地把它們剪掉了,而對於留下的枝條,王大伯是------從王大伯的這些話中你們知道王大伯為什麼要剪枝?(板書;減少-------枝條)

6、我聽了王大伯的話,不再一臉疑惑,出現了什麼變化?(將信將疑)

(1) “將信將疑”是什麼意思?我相信什麼?懷疑什麼?(種桃能手不會做不利於桃子豐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條,桃子不就少了嗎?)

(2)是啊!耳聽為虛,沒親眼所見,我當然會“將信將疑”啊。出示含有“將信將疑”的句子。誰能讀出作者又相信又懷疑的語氣?

7、我經常掛念着王大伯的桃園,不知道剪枝後到底怎麼樣了。春天到了,我第二次走進了王大伯的桃園,看到了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

(1)出示課文第四自然段,自由讀,邊讀邊想想,這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3)看者這滿樹的桃花,此時作者的心裏想的是什麼呢?(齊讀最後一句)

8、夏天到了,該是桃子成熟的季節了。我迫不及待地第三次走進了王大伯的桃園。

(5)我為什麼又驚又喜,驚的是什麼?喜的又是什麼?

(驚的是:大伯的預料成了現實,剪枝果真實現了豐產;

喜的是:桃園豐收了,結了那麼多光鮮紅潤的大桃子。)

(6)、此時的“我”不禁想起什麼?再讀王大伯説的話。(出示王大伯的話)

(7)、看來,剪枝裏頭真的有着大學問的啊!剪去了無用的枝條,保證了桃樹有充足的養分,就能結出了更多更大的果實。減少是為了增加啊!(完成板書)

1、其實果樹要想結出又大又多的果實,除了要剪去無用的枝條,還會摘去多餘的花和果,讓我們一起走進果園,看看工人們是如何管理果園的?

2、小結:原來生產勞動中也藴涵着豐富的知識,生活中處處是學問啊,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善於思考,勤於發問,就能學到很多很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3、實踐活動:由於種桃能手王大伯家樹上結的桃子總是又大又多,所以到桃園參觀學習的人也越來越多,可最近王大伯比較忙,誰能來代替王大伯來介紹介紹種桃的經驗。

第3篇

2、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剪枝是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4)指導書寫生字:嚓瘋靠注意間架結構難寫的生字。

1、學習第5節,出示“減少是為了增加,還真是這麼個道理。”

*剪掉這麼多的枝條,我非常不理解,我是怎樣問王大伯的?這兩句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我的不解之情?指導朗讀。

(2)從王大伯的説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麼枝條?為什麼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麼枝條?對留下的枝條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

(3)王大伯對不能結桃子的枝條“咔嚓咔嚓”地剪去,對能結桃子的枝條“撫摸”,“充滿信心的説”,這是為什麼?

(2)王大伯桃園裏結的桃子有什麼特點?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3)為什麼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會又驚又喜,驚的是什麼?喜的又是什麼?

小結:看來“減少”是為了“增加”。這裏面還真有學問,要不然它怎麼會運用到各個方面呢?所以,我們平常做事也要注意這個道理。

2、小結:“剪枝的學問”告訴我們生活就是一本教科書,到處有學問,只要我們平時注意觀察,善於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規律,更好地生活。

第4篇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敍了"我"在桃園看剪枝並瞭解剪枝的原因,啟示我們"減少"是為了"增加";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介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寫"我"在果園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經詢問,瞭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寫春天來了,桃花盛開,"我"盼望花兒早日結果.第五自然段寫桃子豐收了,我在驚喜的同時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話.課文的重難點是把握我的心理變化,瞭解剪枝給人的啟示.

?剪枝的學問》一課取自生活中的常見事例,講述的對象"王大伯"也僅僅是一個普通又平凡的勞動者,但是就在這位平凡的老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他在自己熱愛的工作崗位上所做的不平凡的事.課文描述王大伯的話語不多,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個種桃技術精湛,視桃為子女的老人,尤其是王大伯的一番話,簡潔,生活化但卻意藴深遠.所以,對本文的內涵把握,不能僅停留在讓學生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做生活的有心人"這一層面,也要走進"王大伯"的精神世界,感悟他的真情,體會他之所以能成為種桃能手,不僅是技術精湛,更是他對種桃本身的情有獨衷.在王大伯身上,"勞動的快樂"與"剪枝的學問"緊密結合.

課文以事情發展為記敍的順序,以"我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的心理變化為線索,將"我"三進桃園所見(冬剪枝春開花夏結桃),所聞(王大伯的話),所悟(減少是為了增加)以5個自然段敍述出來.第一自然段簡介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剪枝的學問》"種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寫"我"在果園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經詢問,瞭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寫春天來了,桃花盛開,"我"盼望花兒早日結果.第五自然段寫桃子豐收了,我在驚喜的同時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話:減少是為了增加.

在把握了文本精神,理清了文章脈絡之後,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看到文章的重點,難點所在:把握我的心理變化,瞭解剪枝給人的啟示..

1,通過對人物語言,行為的朗讀感受王大伯對種桃的鐘愛與技術的精湛,感悟王大伯那普通而不平凡的形象.

2,把握敍述主線,抓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悟,讀懂課文內容,瞭解剪枝是為了來年能收穫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3,能聯繫生活實際,結合課文組織語言,把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

[設計課堂教學必須有一個着眼點,這個"點"我們姑且稱為"課眼".這一課的行文是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的,課文中用了這樣四個詞語"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教學時,我先出示這四個詞語,然後一個一個地引導學生讀文理解,內化感悟,在隨着"我"的情感變化起伏中,共鳴共振,使之懂得"學問學問,一學二問"的道理,在學文中加厚生活的積累,增強了解生活的情趣.]

1,王大伯是種桃能手,從哪裏可以看出 (遠近聞名,總是,大,甜)

[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的朗讀,品析,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體驗,激勵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

3,過渡:如果此時王大伯出現在你眼前,你有什麼問題問他嗎

b,學習第二段(2,3小節),體會"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的變化過程

1,"我"跟你一樣好奇,板書:滿懷好奇,帶表情讀好這個詞語,略皺眉.

2,怎麼他的桃子就能結得那麼大,那麼甜呢 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看,問個究竟.

(2)我看到了什麼 (讀出相應句子)"只見"後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用一句話概括這番情景.(我看到王大伯他們在剪枝.)

(3)再讀,説説還從這些內容中讀懂了什麼 (剪枝動作熟練,瀟灑;慧眼識"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無用枝,經驗豐富;剪掉了許多的枝條)

(4)好好的枝條被剪掉,我看到後的心情或者説表情是什麼樣的呢 讀他問王大伯的話,你可以理解當時的他.出示:"王大伯,您怎麼啦 幹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 " 指導朗讀,注意讀好"怎麼,幹嗎,啦,呢"等語氣詞,讀出兩個問號表達的當時的心情,神情:着急,不理解,一臉疑惑等.板書:一臉疑惑

(5)看到我一臉疑惑的樣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訴了我.同桌一問一答,説清原因.

第2,3小節是課文的重點,通過邊讀邊想,主要讓學生明白:王大伯為什麼要剪枝 重點理解王大伯的話:"你別看這根枝條長得粗壯,其實它只吸收營養,不結果實.這種枝條不剪掉,到了春天就會瘋長起來,把許多養分奪走."

2.枝條瘋長了,會產生什麼後果 3.這些粗壯的枝條該不該剪 扣準了"瘋長"這個字眼,學生對"剪枝的學問"就有了初步的瞭解.

(7)從王大伯的説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麼枝條 為什麼剪掉它 他留下的是什麼枝條 對留下的枝條是怎樣做的 怎樣想的

(8)王大伯對不能結桃子的枝條"咔嚓咔嚓"地剪去,對能結桃子的枝條"撫摸","充滿信心的説",真不愧是個種桃能手啊!分角色朗讀對話.

(9)我聽了王大伯的話,不再一臉疑惑,出現了什麼變化 板書:將信將疑

結合課文理解"將信將疑":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懷疑.為什麼我會"將信將疑"呢 (種桃能手不會做不利於桃子豐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條,桃子不就少了嗎 )

[俗話説:"一石激起千層浪".這話用在語文課上也很恰當.所謂"石",就是課文中一些關鍵的詞語,我們要善於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理解,咀嚼和回味,從中讀懂其涵義.]

2,春天到了桃花開得怎樣 從哪裏可以看出 播放圖片欣賞美景.(蜂在花中舞,人在樹下戲)隨機説上幾句古詩讚贊眼前景象.

4,指導朗讀第4自然段.這一節寫得很美,讓學生用多種形式朗讀,抓住"紅雲片片無數的蜜蜂歡天喜地飛舞,奔跑,嬉戲"等詞想象桃園的美麗景色以及"我"與小夥伴嬉戲的歡樂情景;抓住"早日"體會"我"盼望桃園豐收的急切心情.

1,桃樹春天開花,夏天結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來到了王大伯的桃園.這時的我看到了什麼景象呢 指名讀相應語句."只見"後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2,王大伯桃園裏結的桃子有什麼特點 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通過"一棵棵,掛滿"體會桃子的多,通過"光鮮紅潤,彷彿胖娃娃的臉蛋"體會果實的豐腴.

3,看到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樣 (驚訝,高興,即又驚又喜)板書:又驚又喜

4,讀好"啊"這個語氣詞中代表的感情,再讀我看到的景象.

5,為什麼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會又驚又喜,驚的是什麼 喜的又是什麼

(驚的是:大伯的預料成了現實,剪枝果真實現了豐產;喜的是:桃園豐收了,結了那麼多光鮮紅潤的大桃子.)

(小結:看來"減少"是為了"增加"啊.這勞動中也藏着豐富的學問,我們可得好好向生活學習,向有經驗的人學習呀.)

[讓學生在自我閲讀後獲得獨立感悟,在此基礎上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彙報交流,促進師生在彼此的聆聽和訴説中進行心靈的對話,思維的碰撞,從而獲得深層次的感悟.]

學完課文後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怎樣判斷無用枝 怎樣剪才合適 等等)

2,小結:"剪枝的學問"告訴我們生活就是一本教科書,到處有學問,只要我們平時注意觀察,留心周圍事物,並且善於思考,就能發現生活中的規律.

[這一過程,讓學生在開放的氛圍中積極思考,大膽提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積極性.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在這一環節中充分尊重學生,"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通過邊讀邊思,讀後批註,進一步貼近文字,與文本對話,加深對文本的感悟.]

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條,笑了笑,對我説:"你別看這根枝條很粗壯,其實它只吸收營養,不結果實,這種枝條不剪掉,到了春天就會瘋長起來,把許多養分奪走."接着,王大伯撫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條,充滿信心地説:"來年就靠它們結桃子囉!"

引導學生閲讀本文資料,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剪枝是為了來年能收穫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2,向父母,鄰居,親戚請教,生活中有哪些"減少"是為了"增加"的事例,先理清思路説一説,再有條理地選擇一,兩個寫下來.

[促進學生在回味品析中領悟到課文內容中藴含的道理;並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去思考,發現和探索,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

第5篇

教學要求: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2、 通過學問,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剪枝是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3、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的朗讀課文。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1、 上課之前,老師想和同學們瞭解一件事情。誰看過別人培養花草樹木?看過的或家中有人養花的請舉手。2、 他們是不是經常拿把剪刀給小樹修修剪剪?3、 你知道為什麼嗎?4、 修剪枝條還有這麼多作用。今天我們就來學一篇跟修剪枝條有關的文章,題目就是“剪枝的學問”。5、 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二、初讀指導1、 自學生字詞。(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會讀田字格上面的生字。(3)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剪枝減少影響遠近聞名瘋長增加揮舞彷彿又驚又喜2、 檢查自學效果。(1)出示詞語:(略)(2)指明逐行讀。(3)瞭解詞語掌握情況,重點理解詞語的意思。(4)齊讀生字詞。(5)理解脈絡。三、精讀訓練1、 直奔中心,引發前文。“我”認為什麼裏面還真有道理?“減少”是為了“增加”是從哪件事情中得知的?2、 齊讀第5自然段。3、 牽動導讀第1、2自然段。(1)“我”是不是一開始就有這樣的認識?一開始“我”的心情怎樣?“不解”(板書?(3)什麼原因使我不解?(4)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麼?(4)指導朗讀第1、2自然段。過渡:一個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為什麼要剪掉那麼多的枝條,還能結桃子嗎?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四佈置作業。用鋼筆描紅,並在田字格上仿寫兩遍。第二課時一聽寫生字詞二、繼續精讀訓練1、導讀第3自然段。(1)指名讀。(2) 從王大伯的説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麼枝條?為什麼要剪掉它?留下的什麼枝條?對留下的枝條是怎麼做的,怎麼想(3) 王大伯對不能結桃子的枝條“ 喀嚓喀嚓”地剪去,對能結桃子的枝條“ 撫摩着”“充滿信心的説”,這是為了什麼?(4) “我”聽 王大伯的解釋,有什麼表現? 什麼叫“將信將疑”?我還有懷疑什麼?(5) 知道朗讀第3自然段。2、 導讀第四自然段。(1) 指名讀。(2) 春天到了,桃花開得怎麼樣?從哪裏可以看出?(3) 齊讀“春天到了……飛舞“這三句話。(4) 在桃園裏和小夥伴嬉戲的“我”盼望什麼?(5) 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3、 導讀第五自然段。(1) 指名讀。(2) 王大伯的桃園裏結的桃子有什麼特點?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3) 為什麼“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會又驚又喜,喜的是什麼?驚的是什麼?(4) 那麼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麼?(5) 齊讀第五自然段。三、 總結全文1、 分組分段朗讀全文,説説剪枝的學問是什麼?2、 教師小結:剪枝的學問告訴我們生活就是一本教科書。到處有學問,只要我們平時注意觀察,善於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規律,更好的生活。習作8 肚子再也不疼了 教學要求:1、 能讀懂例文,瞭解這個童話是怎麼編出來的!2、 能編寫一個幫助小朋友挑實害處的童話。 教學過程:一、 啟發談話,導入新課同學們,上學期已經練習過組合玩具來編寫童話故事了!今天我們再來編童話故事,雖然比上一次難了一些,但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編寫有趣的童話故事。二、 閲讀例文,瞭解寫法。1、 學生輕聲自讀例文。思考:(1)這個故事主要説了什麼?(2)這個童話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3)學生再讀例文,想一想:不講衞生的小朋友聽了這個童話故事後會改正嗎?三、 根據要求,自編童話1、 引導學生明確要求------幫助挑食的小朋友。2、 引導學生根據要求想象故事的主體情節---挑食的結果是不能健康的成長,體質差,甚至畸形。3、 指導學生將故事説的具體一些。4、 同桌互聽,相互幫助修改。四、 交流評議,動筆協作。1、各組推選教好的向全班編講童話故事。2、邊集體評議、修改。3、 學生動筆將童話故事寫下來,教師巡迴指導。

第6篇

1.以情為基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語文的重要特點是“情”,注重情感體驗是閲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本課教學從情入手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師全情感染下,學生切己體察、感同身受地與文本對話。

2.以讀為主線,打開學生情感的閘門。本文字裏行間藴涵着作者豐富的情感。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心理變化知道“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3.悟為強音,加深學生認知的深度。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於學生的課堂行為,並影響和改變學習的質量。因此,教學中我通過文字信息“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等讓學生從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內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義,品味出字裏行間的意境。

這是一篇記敍文,記敍“我”在桃園看剪枝並瞭解剪枝的原因,啟示我們:“減少”是為了“增加”;生活中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

文章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以“我”“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的心理變化為線索,以輕鬆活潑的筆調娓娓到來。最後,“我”的感悟寫得含蓄蔚籍,雖未一語道破,但讀者心中自明。

3.瞭解剪枝是為了來年能收穫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學會取捨,向有經驗的人學習。

1.同學們,有句俗話説得好:生活處處皆學問。學問的意思就是——知識。你的學問都從哪兒來?(書本、老師、生活、父母……)其實獲得學問的途徑有很多,只要留心觀察,我們會發現生活中的各個行業都有它的學問。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桃園,看看果農能教給我們什麼學問。

3. 剪枝究竟有什麼的學問呢?我們不明白,小作者一開始也不明白,後來他三進桃園,經過王大伯的介紹,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終於弄明白了。

(1)、老師帶來了四個詞語,你會讀嗎?這四個詞語都是描寫什麼的?

(2)、這四個詞就是小作者三進桃園,弄明白“剪枝的學問”的過程中發生的心理變化。

(3)、同學們,讀詞和讀課文一樣也要讀出感情,比如(師範讀)會讀嗎?(指名讀)

1、早就耳聞王大伯家種的桃子總是那麼大,那麼甜,我很好奇,他是用什麼辦法讓桃子年年豐收的呢?於是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滿懷好奇地走進了桃園,可眼前的一幕讓我一臉疑惑。

(1)、“我”看到了什麼?小聲地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②、“咔嚓、咔嚓”、“剪刀揮舞”説明了什麼?讀出你的理解。如果是你,也能剪得如此嫻熟嗎?這正説明了王大伯經驗豐富。

(2)、而“我”的疑惑是什麼?(指名説)此時是什麼心情?帶着這樣的心情來問問王大伯吧。

是呀,這麼好的枝條剪下來,能不讓人心疼嗎?(再指名讀)

(3)、體會的好就一定能讀好,讓我們一起讀第二自然段。

2、看到我一臉疑惑的樣子,王大伯又是怎樣解開“我”心中的疑團的呢?

①、王大伯剪掉的是什麼枝條?(“只吸收營養,不結果實”、“瘋長”、“奪走養分”)

②、王大伯一眼就能識別出這些枝條,如果是你能識別出嗎?這不正説明了王大伯經驗豐富,不愧為種桃能手嗎?

③、同桌分好角色,一人讀“我”的問,一人讀王大伯的答,來練一練兩人的對話,馬上老師請人上前表演。(1-2組表演)

②、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抓住“撫摸”、“充滿信心”去理解)

正因為王大伯經驗豐富,他才充滿信心地説——(引讀句子)

③、王大伯通過他的語言、動作向我解釋了剪枝的原因,我們再一起來讀讀他的話。(齊讀王大伯的話)

①、信。為什麼?(王大伯是種桃能手、總是那麼大,那麼甜)看來你是王大伯忠實的“粉絲”,對他的話深信不疑,那你就用敬佩的語氣讀一讀第一自然段吧。

②、不信。為什麼?(尊重學生的觀點,不要急於否認)老師和你一樣也不相信,正所謂“眼見為實”,我的懷疑是什麼?(指名讀)小作者和我們一樣也是一半相信,一半懷疑,這就叫將信將疑。(分男、女生讀句子)

3、真的能象往年一樣結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嗎?為了揭開心中的謎團。春天,小作者再次走進桃園,這次他又有什麼見聞和感受呢?讓我們一起隨小作者去看看吧。

(3)、此時你最想説什麼?能讀出來嗎?(齊讀第四自然段)

(4)、春華秋實,桃花謝了,就要結桃子了,這似紅雲片片的桃林該結出多少桃子呀,我站在樹下入神地凝視着盛開的桃花會想什麼?(指名2人讀“盼望”的句子)

4、俗話説“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桃子成熟的夏季,“我”第三次走進桃園,看到了什麼?

(2)、指名讀看到的情景,再次走進桃園你有什麼感受?(指名3-4人帶着自己的感受讀句子,體會桃子的“大、多、甜”)

(3)、小作者的心情是什麼?他“驚”的是什麼?“喜”的又是什麼?這又多又好的桃子是怎麼得來的?

小結:也就是減少了桃樹上無用的枝條,而增加了桃子的產量。(相機板書:減少枝條,增加產量)

(4)、不僅是種桃樹,其他果樹也需要剪枝,剪什麼枝,留什麼枝,怎麼剪可都是學問,農業生產中的學問可真不少呀!

(5)、除了桃子大豐收讓小作者喜悦之外,還有一喜,想知道嗎?齊讀最後一句。

①、原來他還收穫了一個道理呢,再讀讀去年王大伯剪枝時説的話。(學生自由讀)

是呀,這就是剪枝的學問,也正是王大伯在眾多種桃者中成為能手的原因。現在你對王大伯的話還懷疑嗎?而是深信不疑,此時你最想説什麼?

王大伯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深深地明白了減少無用的枝條,是為增加桃子產量的道理。因此他必須捨棄那些看上去粗壯的枝條,所以我們也要象王大伯一樣學會取捨,其實這個道理還藏在我們生活的許多地方。比如小紅想學舞蹈、又想學美術、還想學音樂,可是她發現這三門都學得平平,因此第二年她捨棄了其中的兩門,花更多的時間學其中的一門,結果這門成績突飛猛進,這不正驗證了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嗎?

同學們,我們生活中的各行各業都有它的學問,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多向王大伯這樣經驗豐富的人學習,就一定會獲得更多的學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