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吟誦心得體會3篇 雅興乘風韻華章:古詩詞吟詠心靈之旅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W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吟誦古詩詞不僅可以增加對古文化的理解和鑑賞,更能夠體味其深沉的情感與美感。本文將分享吟誦古詩詞的心得體會,探索其中的含義與韻味,希望能夠引起讀者對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愛。

古詩詞吟誦心得體會3篇 雅興乘風韻華章:古詩詞吟詠心靈之旅

第1篇

文質兼美的經典詩文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性情得到陶冶,有利於孩子的文化積澱和語言發展。然而,如何使學生不增加負擔,又樂於學習詩文,不再一味死氣沉沉的背誦,而換之以一種生動活潑的形式來記誦呢?下面是我聆聽戴建榮老師講座,來聊一聊他的“古詩詞吟誦教學法”,這是他經過長期探索尋找到的是一種古今結合的誦讀形式。

多年來,我們的教師們都是按照“兩字一頓”的節奏來教古詩。久而久之,學生們的詩文朗讀便成了“小和尚唸經”。由於朗讀呈“千篇一律”的狀況,缺乏新意,學生對學習經典詩文的興趣大大減弱。而戴老師將“平仄”引人詩文朗讀,則能揚長避短,既朗朗上口,又抑揚頓挫,富有變化,增強了詩文的節奏感,體現了古詩詞的音樂美。“平仄”是格律詩中最主要的語音規律。“平”指平聲字,包括現在普通話中除去由古人聲字變來的全部陰平和陽平的字。“仄”指上聲、去聲和入聲的字。同樣是兩字一頓,如果結合了“平仄”,五言詩句看第2、4和末尾字,七言詩句看第2、4、6和末尾字,按照“平長仄短”的方法(平聲拖長音節,仄聲聲停氣不停)去朗讀,韻味就理濃了,古詩的音樂美在此充分體現。

同樣是朗讀王之渙的《涼州詞》,按照“平仄”規律朗讀,一句詩中平仄相間,給人以抑揚頓挫之感,而且避免了千篇一律,讀來跌蕩迴環,更覺意境深遠,與“兩字一頓”的“普通”朗讀方法相比,優勢不言而喻。

吟誦是我國傳統的一種以欣賞為主的讀書方法,是古人學習的重要手段。吟:呻也,即曼聲而唱;誦:讀之而有音節者,即朗誦,它可以按照特定的吟誦曲來吟,也可以按照統一的調來吟,但兩者都必須遵循平仄規律來吟誦。吟誦調可一篇一律,亦可千篇一律,故吟誦看似變幻莫測,只要掌握平仄規律,也是有法可循的。

當今的詩文教學中,由於種種原因,吟誦古詩這一教學方法被人漸漸淡忘。而我認為“熟讀成吟”是古詩文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葉聖陶認為:“吟誦的時候,對於研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瞭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當我們的學生對詩文內容熟知了以後,教師可以指導他們來吟一吟古詩。在舒緩的韻律中,在抑揚的節奏中,學生們曼聲而唱,既增強了對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又深一層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情感,真可以怡然入醉。在吟誦時如結合一段悠遠的.民族音樂,如蕭、古琴等樂器彈奏的樂曲,更是能把學生帶入一個美妙的境界,給學生一種不同尋常的藝術享受。

古人所謂的“吟”就是唱。古曲《陽關三疊》又名《渭城曲》就是按唐代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詩譜的曲,唱出了哀怨別離之情,流傳至今。吟唱是吟誦的發展。《毛詩序》中這樣寫道: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吟誦不足則吟唱,全部是唱,不再是“半念半唱”。優秀的吟唱曲既表現了詩詞的聲律特點和節奏關係,又加強了歌唱性,能更好地傳達詩人的感情,引起人們的共史鳴。

吟唱,有的可按照古譜,如《渭城曲》;有的可按照後人譜的曲,如《登鸛雀樓》;有的可自己譜曲,在吟唱這一環節中,多媒體課件不可缺少——既要有吟唱伴奏曲,詩詞內容的畫面,再加上詩文的歌詞。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陶醉地吟唱,更容易感受詩情,進入詩境。

在學生吟唱的過程中,我們還鼓勵學生藉助體態語,亦歌亦舞起來。我們常借用手語增加吟唱的效果,因為手語中有字形、有書空、有主動的形象。手語最大特點是形象性強,吟唱中再結合手語,有利於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記憶。另外,在打手語這一環節,由於允許學生即興發揮、自由表現,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因此小孩子們特別活躍。課堂裏,孩子們天籟一般地吟唱聲伴着他們此起彼伏的手語,這將是一個怎樣的釋放活力、舒展靈性、生動有趣的誘人景象呵!

戴老師的古詩詞吟誦法讓我們品經典詩文之味,在經典詩文中徜徉,但誦讀活動卻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見影的事情,是一件長期的文化浸潤。萬事貴在堅持,“合抱之木,起於毫末,百層之台,起於壘土,”我們堅信,今天我們誦讀經典美文,播種詩意人生,明天,孩子們必將在這些美好情愫的浸潤下,情感變得柔軟而細膩,頭腦變得敏鋭而智慧,人生變得詩意而幸福。我們教師的精神世界也將在誦讀經典的過中,充分享受民族文化的精神滋養,這是提升我們自身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必經之道。

古詩詞吟誦心得體會3篇 雅興乘風韻華章:古詩詞吟詠心靈之旅 第2張

第2篇

新版國中語文課本的一個明顯的改進,就是課文中的古詩文的比例大大增加了,這實質上也是對語言的工具性的深層次的理解和對文言古詩文中豐富的人文因素的的高度重視的結果,並且課程標準對古詩文教學也提出了明確的學習要求:即“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

很多學生認為當今社會是科技發達的社會,文化領域、科技領域大多使用的是白話文,對古文學習無須努力去死記硬背。他們的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其實古代文化中有許多作品是值得我們去深刻研究、領會的。有的告訴我們為人處世之道,有的文章告訴我們學習文化知識的方法或見解,有的文章可以讓我們認識政治上的.利與弊等等。所以,學習古詩文既可以瞭解中國悠久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歷史,也可以把歷史當成今天或者是明天我們的人生道路的照明燈。為此,在古詩文的教學中有必要注意以下幾點:

教學古詩文,應和現代語體文一樣,引導學生自己閲讀、自己思考、自己講解,以使他們真正理解,並激起閲讀的興趣。現在有的教師逐字逐句地串講,一字不漏,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很徹底,實際上由於是灌注式的教學,可可説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反而是不徹底的。在教師指導下自讀自思自講,雖可能有誤讀和曲解的地方,但一經教師指出,既可得到糾正。再者,也是更為重要的,只有指導學生自讀、自思,他們才能以自己之力,瞭解自己生疏的文言,以至進入文言所反映的歷史生活中去。為此,就有必要提出思考題,讓學生回答討論。這對古文的學習來説是必不可少的方法。思考討論題可以兼及內容和語言兩方面。一般的應側重在內容的一面,可就人物、事件、情景、氣氛、環境、背景和作者等各個方面,提出思考課題,讓學生思索,發表看法。

古詩文學習中,可能爭論的問題比學習現代文多,而且有極不相同的看法。教師要各抒己見,讓學生不受拘束的發表見解。這裏,教師不要固執先入為主的某些傳統看法,而要留意當代語言學和文藝理論的新學説,隨時吸收科學的新成果,以做出更科學的解説。當然,這種解説要嚴格限制在課文及其直接相關的範圍內。

二、指導學生誦讀,讀準讀暢“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這句話強調了讀的重要。誦讀是語文教學的不可缺少的環節,古詩文教學誦讀就更為重要。要通過誦讀促進學生讀準、讀暢,進而增強語感、理解內容、提升品位。對讀的要求可由低到高。如開始要求讀準,古詩文中生僻字較多,古今不同音的字也較多,還有些文言句子不順口,很容易斷錯句。教師可採用示範朗讀對學生進行讀的指導。以此為基礎,注意節奏、重音,在發展到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具有古人的味道。這樣以讀感染,激發興趣。讀的方式應多種多樣,如:範讀、自由讀、個人讀、小組讀、全班齊讀等。有條件的可配樂朗讀,活躍氣氛,激發興趣。當然誦讀要根據課文長短、難易程度及學生的讀的情況而掌握好讀的時間、遍數,以保證課堂的高效。

現在的大部分學生朗讀能力差,口頭表達能力差,這不能不説是與教師忽視朗讀訓練有關。因此在教一些名篇的時候,都要求熟讀和背誦課文,因為熟讀和背誦可幫助學生理解詞句。課文中的古詩文大都是一些淺易的文章,一些較困難的詞句文中的註解都有,而另一些稍難的詞句,學生可在多讀中理解掌握。熟讀和背誦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意圖,常常體現在段落及句式上,通過多讀可以加深理解。在讀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能夠和作者產生共鳴,能真切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理解文章的內容。另外,熟讀和背誦可以使學生領會寫作上的特點及語言特點。只要能反覆多讀,學生就能更好的掌握語言的妙處,這是教師滿堂講授所不能代替的。

在既有課文註釋,又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讓學生自己口譯和筆譯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口譯必不可少,筆譯則看課文的長短和時間的多少或譯或不譯,或全譯或譯一部分。口譯尤其是筆譯中的錯誤或不完全的地方是自然的,不能期望完善的語譯。重要的是,只有學生自己譯,他們才能深切地體驗到古詩文的特點和妙處,才更有利於真正掌握閲讀它的能力。

指導語譯時,一要提出較具體的要求,比如哪裏是重點譯部分,哪些詞語句必須明確譯出之類。二是隻要求譯出詞語句中直接反應出的意思,不要求深入思想內容。

在學完必修課文中的古詩文後,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寫讀書心得和評論,一方面加強了課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思想素質;我們還可以建議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歷史人物和事件,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這樣,學生在學習古文的過程中,不僅能深入把握與瞭解課文所涉及的人物、歷史事件以及思想情感,寫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3篇

古詩,一個充滿韻味的字眼;古詩,一個充滿活力的文題。古詩,一個我童年時期的美好記憶。小時候,我喜歡模仿小詩人的樣子揺頭晃腦地背誦李白的《贈汪倫》,那副模樣至今回想起來仍令我忍俊不禁。到了二年級的時候,我喜歡在課餘時間興致盎然地翻看《國小生必背古詩詞100首》,那時雖然看得似懂非懂,但我仍徜徉於詩文的墨香中,久久難以釋卷。再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變了,變得衷情於現代文,不再像從前那樣痴迷於古詩。

可是在上個星期,我們班組織表演了一期古詩詞大會,才讓我重新找回了從前的我——那個喜愛朗讀古詩的小男孩。

那天下午,我們上完了美術課,忽然得知第二節課是“第一期古詩詞大會”。在剎那間,我回想起了上週星期一貟老師舉辦的班會活動,那期班會確定了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將舉辦四期古詩詞大會。第一期由石珺同學負責,而第三期則是由我負責。我對石珺他們很有信心,希望他們能帶給大家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

上課了,大家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一雙雙期待的眼神望向石珺他們,教室裏靜得出奇。開始演示ppt了,石珺他們做的古詩ppt精彩紛呈,出的互動詩題深深地吸引了同學們,同學們的搶答積極而又熱烈。縱觀整場表演,好得出乎意料,真是棒極了。

隨着第一期古詩詞大會的圓滿落幕,大家感到非常得滿足。貟老師説這期的表演令她始料不及,原本以為我們對這次的古詩詞大會不會用心去籌辦,卻沒想到石珺組競出色的完成了“首場秀”。

通過這期的古詩詞大會,我相信同學們一定從中收穫了不少的'知識,感受到了祖國傳統文化那無羣無盡的藝術魅力。我相信古詩詞大會今後在我們班還能繼續的舉辦下去,因為同學們愛古詩,我也愛古詩……

放學回到家,我將放在書架上的那本《國小生必背古詩詞100首》小心翼翼地取下來,將上面的浮塵輕輕地撫去,只因我又想起了那個兒時的我——那個揺頭晃腦朗讀古詩的孩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