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讀後感7篇 探尋無限智慧:牛頓的啟示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4W

牛頓是英國科學家、數學家以及物理學家,他的名字與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運動定律密不可分。他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以簡潔明瞭的語言解釋了自然界的科學規律。牛頓的貢獻不僅改變了我們對自然的理解,也為後世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文將以“牛頓讀後感”為主題,深入探討牛頓的思想與成就。

牛頓讀後感7篇 探尋無限智慧:牛頓的啟示

第1篇

科學家告訴我們,好奇心是人們的天性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也是激發探索科學奧祕的主要動機;而最能滿足這強烈慾望的方法是勇於問為什麼,勇於嘗試、創新,勇於推翻前人的話、結論,而最終得到的就是自己的成果。看了《小牛頓科學全知道》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這個道理,我也明白了每一個科學理論的誕生,就代表着一個科學巨人流下的汗水。

?小牛頓科學全知道》實現了閲讀與實踐、觀察與實驗的結合,把閲讀的樂趣融合在故事和遊戲中,讓人一見就很喜歡。這本書中有幾個大方面:專題報道、藝術停看聽、科學大園、追根究底、e素養。通過這幾個方面,介紹了很多關於科學的一些知識,還有一個人文的知識、歷史的知識、自然的知識和動植物的知識呢,真是豐富多彩啊!當然它所呈現的不僅僅是生動的故事、豐富的知識和精美的插圖,還有一個個引人入勝的世界,以及世界背後的奧妙。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不飛的鳥兒沒胸部?",它講的是適合生活在地上的`平胸鳥,它們的形態和身體構造,自然和會飛翔的鳥兒不同。不能飛行的平胸鳥,翅膀退化成小小一片,平時藏在羽毛之間,根本看不出有翅膀。在我看來世界上的動物真神奇,它們為適應環境,做出了很多的改變。

科學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它給我們帶來財富。我們要熱愛科學,但你不去探索科學,不去實踐,你將永遠不會得到科學的幸福。科學就像一片一望無際的海洋,我們就像一條魚,水被污染了,我們一定要探索一個新區域。科學就是這樣,要不斷探索、發現。

我最喜歡《小牛頓科學全知道》,我以後一定會繼續看這本書。

牛頓讀後感7篇 探尋無限智慧:牛頓的啟示 第2張

第2篇

牛頓,是一位聞名中外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他提出的“牛頓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取得了劃世紀的成就,突破了平凡的17世紀。把手錶當雞蛋燒、忘了客人的存在……這些牛頓的事例無人不知,自從讀了《牛頓的故事》後,我受益匪淺。

牛頓在一身中,把全身都投入到了科學研究當中去,從來不分心,他具有着全神貫注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牛頓成為17世紀的頂峯人物。

有人問牛頓為什麼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牛頓説:“如果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一開始,我以為,巨人就是那魁梧高大的,使你忘不到頭的人,後來,我才知道牛頓所指的巨人指的是胡克、笛卡兒、伽利略、哥白尼這些在科學上有着突破性的人物,他們的科學知識,給牛頓的研究打好了良好的基礎。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我們學知識就是因為有了書本,有了身邊朋友與親人的勸告、教誨,才使我們擁有了巨大的智慧,我們就站在了教誨、勸告……的肩膀上,它們使我們更加出色。

牛頓還説過:“我不知道在別人看來,我是什麼樣的.人;但在我自己看來,我不過就象是一個在海濱玩耍的小孩,為不時發現比尋常更為光滑的一塊卵石或比尋常更為美麗的一片貝殼而沾沾自喜,而對於展現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卻全然沒有發現。”從牛頓的這句話中,我明白了做人要謙虛,不要僅僅有了一點知識和智慧,就炫耀,真正的知識是沒有邊境的。

牛頓這位17世紀的偉大人物,將永遠永遠印在我的心中。

第3篇

每週一次,牛頓都要和他的好朋友史貝麗去教堂做禮拜。有一次,沙漏時鐘裏的沙子結團了,時間不準了。他們做禮拜差一點兒遲到了。史貝麗打算換一個沙漏時鐘,但是沙漏時鐘是一個稀罕東西。史貝麗對牛頓説:“你能不能做一個新的沙漏時鐘呢?”牛頓答應了。

牛頓發現沙漏時鐘會漏水是造成時間不準的原因,他想起書上有水漏時鐘的資料,他打算做一個水漏時鐘,因為它可以避免沙漏時鐘存在的缺點,比如漏水、受潮導致沙子結團什麼的。

牛頓先做了兩個水槽,兩槽相連處有個小孔,還有時間刻度。他一個晚上守在水漏時鐘旁,當教堂的鐘聲響起時,但水漏時鐘裏的浮標卻還停留在五點半左右,慢了半小時。牛頓不灰心,又把小孔挖大一些。第二個晚上,他還要守着浮標再做一次試驗。當浮標到達了6的數字,教堂的鐘聲剛好敲響了,這鐘聲也宣告着牛頓研製水漏時鐘的勝利。

從牛頓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種刻苦鑽研的科學精神,正是這種精神,這種毅力,才使得他成功地研製了水漏時鐘。我以後一定要做一個善於學習,善於思考,刻苦鑽研的好學生

爸爸後記:《牛頓的故事》這本書小宇反覆看了五、六遍,達到了愛不釋手的.程度。她寫讀後感,既沒寫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也沒寫牛頓把懷錶當雞蛋煮的“馬大哈”,因為她不想寫許多人寫過的內容,千人一面。

這裏面有一個小插曲,小宇寫“牛頓要和他的好朋友去教堂做禮拜”時,我説,牛頓的好朋友史貝麗和艾薩克兩人之間不要用“和”字,用頓號分開就行了,一個句子最好不要出現兩個“和”。小宇笑着説,牛頓就是艾薩克,用不着第二個“和”字。

我只知大名鼎鼎的牛頓,而不知艾薩克,為自己的知識面狹窄感到慚愧。

第4篇

這兩天我看了一本書叫《牛頓的小故事》,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牛頓是偉大的英國物理學家。1661年就讀於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1669年,年僅27歲就擔任劍橋的數學教授。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實驗室的酒肉》這個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次,牛頓的一位朋友來看他,他在實驗室外面等了好久,肚子餓了把桌子上的雞吃了,不辭而別。過了好長時間,牛頓的實驗告一段落,肚子突然餓了,趕快跑出來吃雞。他看到盤子裏啃剩下的雞骨頭,居然對助手説:“哈哈,我還以為沒吃飯哩,原來已經吃過了呀!”

從這個故事説明牛頓非常酷愛科學,他廢寢忘食地做實驗,為我們人類做出貢獻。

可是我學習態度不好,叫我多寫個字就發脾氣,多寫一頁口算就把自己關到房間……

有一次,我下了一盤圍棋,媽媽叫我再下一盤,“憑什麼?”我不耐煩地大叫道。馬上就把自己關到房間裏,一來到房間,突然有兩隻精靈在我頭上飛來飛去,一隻説:“趕快出去向媽媽承認錯誤!”另一隻精靈説:“呸呸呸,笨蛋!曾媽媽不注意你趕快衝到電腦房玩遊戲!”

我選了第一隻精靈的話,出去向媽媽道歉,認真地再下了一盤棋。

所以,我從現在開始做事要認真,學習態度端正,聽爸爸媽媽的話……做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

第5篇

我是非常喜歡科普作品的,認為作者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可以把那麼深奧的科學知識當成故事來講述。

我又是很挑剔科普作品的,認為有些作者要麼是沒有一定的專業背景講不清楚,要麼就是沒有優美的文筆説得有趣,最重要的是,對一些實驗性很強的學科不能設計有趣且生活中可行的`實驗,讓孩子通過閲讀,達到“玩中學,做中學”的目的,而這一點恰恰是孩子獲取知識的最好途徑。

漢·劉向在《説苑·政理》中提到:“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換種表達方式就是:告訴我,我會忘記展示給我,我會記住但是讓我身臨其境,我則能理解!對於孩子來説,如果在閲讀的過程中,能根據書上的提示,自己親自動手做一遍,其實更利於智力開發和創造力的培養。正是基於這樣的觀點,在《小牛頓科學館》試讀的6個話題中,一下子抓住我眼球的就是《空氣的實驗》。

才翻開第一頁,就看到第一篇《科學小實驗》的下方的“準備材料”四個字,接下來列出的三個小實驗,講述高中物理才提到的分子布朗運動。接着在第二篇《看故事學物理》中,又列出《熱空氣吹氣球》的小實驗。第三篇《動動手》則像一堂手工課,在教會你做走馬燈的同時,又講述了原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科普作品,特別是講述實驗性強的學科,孩子們需要的不只是閲讀,還需要動手,這樣才能真正獲得知識。

第6篇

我最近讀過一本書叫《牛頓》,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像愛因斯坦、牛頓、愛迪生、諾貝兒等偉大的科學家小時侯很平常,甚至連1+1這種簡單的問題都不會,誰能想到,他們長大後,竟都變成了改變世界的偉大人物!

1624年12月25日,聖誕節的早晨,在英格蘭北部一個偏僻的小村子烏爾索普,誕生了一個男孩,他,就是未來的大科學家——牛頓。小牛頓的爸爸在小牛頓出生前因得肺炎而死,他的媽媽悲傷過度提前生下了小牛頓,也許真是得到了上帝的保佑,能放在大玻璃杯子的小小牛頓竟奇蹟般地活了下來。為了紀念丈夫,媽媽給孩子取了一個和爸爸一樣的名字:艾薩克

牛頓。小牛頓沒過多久就離開媽媽和外婆住在一起。小牛頓對生活中各種東西都非常好奇,他沒有父愛、母愛,遇到問題只能自己解決,便慢慢養成了獨立思考、不愛説話的`習慣。他把椅子改裝成了木頭馬車,他一有空就躲在倉庫做工具箱、小書架,漸漸地,孤單的小牛頓,在手工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樂趣。

他雖然一直痴迷於小發明,但他沒有忽略學習,經過不斷的努力,牛頓終於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劍橋大學。牛頓在大學期間的學習成績最有功的就是巴羅教授。巴羅教授是牛頓的導師,他更加賞識牛頓的勤

奮和才能,還非常關心牛頓的學業,耐心地指導牛頓的科學研究,並且熱心地將自己嘔心瀝血的研究成果和專長,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牛頓。牛頓不斷地努力和不屈不撓地精神打動所有人,英國女王親授爵士稱號。1727年3月20日凌晨1點多鐘,牛頓的心臟永遠停止。

牛頓確實以其一生的艱苦探索創造了科學的輝煌,為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他是多謙虛啊!

第7篇

牛頓是16世紀至17世紀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在物理、數學、天文和冶金術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牛頓在劍橋讀書時因為瘟疫而被迫返回家鄉。在家鄉,他把凌亂的思想重新整理、規劃,在頭腦裏形成一個系統。他把物體在不同時間的運動狀態用點來描繪出來,這樣就可以用曲線表現出物體的運動軌跡,便創造出一種嶄新的'理論——微積分。

秋天,牛頓在蘋果園看見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於是他思考着蘋果為什麼不往上飛而往下掉。他認為,肯定有某種力量蘋果吸下去,這種力量肯定大於磁力。他又得出結論:存在地心吸力,並發現了萬有定律。

他曾經用三稜鏡進行光線實驗,各種顏色的光通過三稜鏡後,在牆壁上留下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無論怎樣改變三稜鏡的方向,它們的排列都不會發生變化,於是他得出結論,並創立了光譜和色散學説,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反射望遠鏡。由於他的突出貢獻,被皇家學會吸收為學會成員。

讀完這本書時,我深有體會到牛頓是個心靈手巧和善於思考,並有深遂的洞察能力。他對科學的態度有着執着追求,並鍥而不捨地探索自然的奧祕。學習中的我往往對學習漫不經心,馬馬虎虎。從他的成就中,我看到了科學發現的艱辛,成功的不易。我想要向他學習這種敢於挑戰困難和失敗,不斷追求的品質。

牛頓説過:“你若想獲得知識,你該下苦功;你若想獲得食物,你該下苦功;你若想獲得快樂,你也該下苦功;因為辛苦是獲得一切的定律。”我銘記住這句話:沒有辛苦的付出,也沒有幸福的收穫。沒有努力的學習就沒有更高的超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