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葉的夢》散文教學反思2篇 《綠葉之夢》:散文教學的反思與啟示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5W

《綠葉的夢》是一篇深受讀者喜愛的散文,它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綠葉的生命歷程。然而,對於學生而言,如何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內涵,培養自己的文學素養,是一項必不可少的任務。本文就帶來了一些針對該散文的教學反思,希望能為讀者提供一些啟示和借鑑。

《綠葉的夢》散文教學反思2篇 《綠葉之夢》:散文教學的反思與啟示

第1篇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在敍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尋訪一位朋友,但讀至第三自然段,我們會猛然發現作者通篇運用了想象、擬人的手法將山中的景化作友人。作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感悟語言文字的情感”與“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是這節課的兩個重要的教學目標。為此,我在開篇的時候設置了這樣的環節。“朗讀課文,想像課文中的情境,好好想想作者在山中訪問了幾位朋友?”以讓學生充分了解作者的行文資料以及結構。之後是讓學生在默讀的基礎上思考“你覺得作者與山中朋友的感情如何?你在哪裏體會到了?”。以這個問題帶動學生感受文中語言文字的情感。學生在默讀、彙報交流中都提及了文章運用了許多優美的修辭句子。在指導學生進行情感朗讀的同時,一併讓學生體會當中的表達方法特點。在第一課時裏,我就讓這兩個問題作為主線問題,讓學生在充分把握文章資料的基礎上,感受文中表達方法的特點。

在第二課時中,重點在於作者是怎樣展開想象與聯想表達情感的,以及體會句子的美妙之處。當學生在我的引導下説出了“鳥兒、露珠、樹”對作者的知心話後,我本來能夠引導學生:“明明是聽到鳥兒的鳴叫,作者卻説……鳥兒呼喚我的名字。明明是看到晶瑩的露珠,作者卻説……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明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樹,作者卻説……每一棵樹都在望着我。”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説?――這是關鍵的一問,可惜,我做得不足。如果當時我能體現這一環節,相信學生對文章表達上的特點會更深刻。可惜當時上課時,我就直接將想象這種表達方法跟他們講了,而側重點也放在了“想一想作者平時還會到林子裏去和朋友們做什麼?”或許是缺乏前期對錶達方法的深刻理解,導致這一環節中,學生的思維展不開。

如果再上這一課,我會以“情”這條主線設計教學,把體驗文章的情感與學習文章的表達更完美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中感受情感,在感受句子情感的同時體會表達方法,然後再學以致用,在體會表達方法的基礎上拓展思維訓練。

《綠葉的夢》散文教學反思2篇 《綠葉之夢》:散文教學的反思與啟示 第2張

第2篇

?荷葉母親》的語言很適合我們七年級的孩子拾掇珍藏,透過那清麗的文字,我們能感受到濃濃的母愛。《荷葉母親》以景物為依託,它描述了定格在兒時記憶中的兩個對比強烈的畫面。一朵白蓮在雷雨之夜,被打得四處漂散,身是泘萍。沒想白天繁密的雨又至,作者不由得擔心起那一朵剛剛展開花瓣的被雨打得左右欹斜的紅蓮。正當敏感的小冰心倚在細心的母親身旁無法可想之時,紅蓮旁的一片大荷葉傾側了下來,正好覆蓋在紅蓮上,無懼無畏地守護着紅蓮,正如母親呵護着兒女一般,這一刻在作者的心中定格成為永恆……

在講授《荷葉母親》這節課時,我決心把課堂交給學生,按照朗讀——探究 ——發現這樣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去感受這篇課文的文質之美,探究詩文的構思美,使學生對詩歌的賞析上升到一定的審美層次。在探究過程中,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感悟出荷葉對紅蓮的廕庇也就是母親對兒女的庇護,從而清楚地認識借物抒情的寫法。在課堂上學生動腦還動手,運用同類寫法發表個性化的見解,抒發對母親的愛。

我總在想《荷葉母親》,荷葉並不美,為何我們的孩子能在淡淡地鋼琴聲中讀得如此聲情並茂呢?或許情濃是本文的關鍵。家庭的和睦、水鄉兒女的敏感、母親的細心都在作者包含深情語言中娓娓而致。特別是文章描寫的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場景,温馨感人,既充滿了濃濃的愛意,又讓人順理成章地聯想到母親對子女的無微呵護和關愛。

當然,隨着新課程改革的進行,還有許多問題值得商榷,現在只能摸索着走,在摸索中不斷地改進,不斷地提高。力爭達到 文章由學生自己讀懂,疑問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由學生自己解決,知識由學生自己發現獲取,規律由學生自己概括掌握 的境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