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昆蟲捉迷藏》6篇 小小生命大啟示 | 中班教案《昆蟲捉迷藏》

來源:巧巧簡歷站 2W

本篇教案以幼兒園中班為主體,以昆蟲捉迷藏為主題進行活動,旨在培養幼兒對昆蟲的認知能力,同時提高幼兒的觀察力和專注力。通過石虎的角色扮演,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認識昆蟲,並瞭解其生活習性,達到了教育健康、活躍智慧的目的。

中班教案《昆蟲捉迷藏》6篇 小小生命大啟示 | 中班教案《昆蟲捉迷藏》

第1篇

中班的小朋友已經對各種昆蟲比較感興趣了,可是見到的也只是在菜園地裏最常見的那幾種,許多別的孩子們都沒見過,通過展示相似於各種植物的昆蟲,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引發幼兒在以後生活中的探索發現和觀察能力。

1、瞭解螳螂、枯葉蝶等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1、掛圖一副(畫面有蝴蝶、蟋蟀、瓢蟲、蜻蜓、螳螂、枯葉蝶、木枝蟲等昆蟲)。

3、幼兒、家長收集關於動物自我保護的圖片、圖書等資料。

(1)出示掛圖,請幼兒仔細觀察畫面,找一找發現了哪些昆蟲。

(2)引導幼兒尋找不容易發現的昆蟲,如:花螳螂、枯葉蝶、木枝蟲。

(2)提問:小鳥為什麼找不到花螳螂、枯葉蝶、木枝蟲?

(3)閲讀幼兒第三冊第四頁,仔細觀察花螳螂、枯葉蝶、木枝蟲。

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請幼兒相處好辦法不容易讓別人發現自己。提醒幼兒躲藏是注意安全。

將相關圖片、圖書等資料投放在發現區,讓幼兒繼續瞭解動物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中班教案《昆蟲捉迷藏》6篇 小小生命大啟示 | 中班教案《昆蟲捉迷藏》 第2張

第2篇

1、瞭解枯葉蝶、竹節蟲、螳螂等昆蟲保護自己的方法,理解“保護色”“擬態”的含義。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方法的興趣,感受動物生存的奇妙。

1、經驗準備:活動前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動物自我保護調查表》,對動物的自我保護方法 有一定的經驗儲備

2、材料準備:課件、昆蟲圖片、昆蟲操作卡、仿真昆蟲、遊戲場景(大樹、草地、花園)。

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擬態”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

1、激趣:聆聽音樂《森林狂想曲》,幼兒在音樂的情境中飾演小昆蟲進入活動場地。

2、幼兒交流、分享已有經驗,瞭解多種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

(1)小組自由交流、討論。(對前期經驗的回顧)昨天,我們一起討論了動物的話題,小朋友們還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了關於動物怎樣自我保護的書和圖片,請向好朋友介紹一下吧。

(2)教師引導幼兒集體交流、觀看視頻資料。(將幼兒的經驗進行梳理與提升)誰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發現?(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調查表,同步觀看視頻驗證)3、觀察枯葉蝶、竹節蟲,尺蠖,金花蟲的圖片,瞭解昆蟲的保護方法,理解保護色和擬態的.作用。

(1)幼兒自由觀察圖片,尋找其中隱藏的昆蟲。(對昆蟲保護色、擬態產生初步的瞭解)圖片上的小昆蟲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請你找找看它藏在哪裏?用筆來圈一圈。

(2)集中討論、幼兒分享自己的發現。(分析發現昆蟲的體表顏色及體型特徵與其生活環境的聯繫)原來每幅圖裏都藏着一隻小昆蟲啊,你覺得誰藏的最好?誰有什麼新發現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結:昆蟲們為了保護自己,有的會把身體的顏色變的和周圍環境很像,我們把這種方法叫作“保護色”。有的不僅顏色像,連樣子也像,這種方法更高明,我們叫它“擬態。”

4、遊戲“比眼力”:幼兒細緻觀察、快速尋找圖片中隱藏的昆蟲。(幼兒新經驗的遷移和運用)是小昆蟲藏得好,還是小朋友眼睛亮?我們和它玩個比眼力的遊戲吧!

5、遊戲“昆蟲小偵探”,在躲藏和尋找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昆蟲的“偽裝術”, 產生探究的興趣。(遊戲中感知、體驗)昆蟲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你認識它們嗎?藏在哪裏不容易被發現呢?

這裏有大樹、花園和草叢,請一組小朋友幫昆蟲找到最安全的地方藏起來。另一組小朋友來做“昆蟲小偵探”去找一找,然後説説你找到了什麼?是在哪裏發現的?

6、活動延伸:提供迷彩服、坦克車、飛機等內容的圖片,供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探究“保護色”在生活中的運用。

我們人類也向昆蟲學習了“保護色”這種躲藏方法,你想知道嗎?我這兒還有一些圖片,送給你們帶回去和老師、小朋友們一起發現其中的祕密吧!

本活動目標我根據本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重在培養和激發幼兒對動物保護本領的好奇心,我在把握活動的重難點、關鍵點的同時,還充分考慮了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在活動中我注重讓孩子在遊戲中探究,豐富體驗,給幼兒較充分的發展機會。但由於幼兒對昆蟲的瞭解還不夠多、不夠深入,他們在活動時對有些昆蟲的生活習性還不是很瞭解,因此表現出部分幼兒沒有完全融入到活動中。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應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提供更多的機會,注重生活經驗的積累。

第3篇

1、瞭解枯葉蝶、竹節蟲、螳螂等昆蟲保護自己的方法,理解“保護色”“擬態”的含義。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方法的興趣,感受動物生存的奇妙。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1、經驗準備:活動前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動物自我保護調查表》,對動物的自我保護方法有一定的經驗儲備。

2、材料準備:課件、昆蟲圖片、昆蟲操作卡、仿真昆蟲、遊戲場景(大樹、草地、花園)。

重點: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擬態”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

1、激趣:聆聽音樂《森林狂想曲》,幼兒在音樂的情境中飾演小昆蟲進入活動場地。

2、幼兒交流、分享已有經驗,瞭解多種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

(1)小組自由交流、討論。(對前期經驗的回顧)昨天,我們一起討論了動物的話題,小朋友們還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了關於動物怎樣自我保護的書和圖片,請向好朋友介紹一下吧。

(2)教師引導幼兒集體交流、觀看視頻資料。(將幼兒的經驗進行梳理與提升)誰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發現?(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調查表,同步觀看視頻驗證)

3、觀察枯葉蝶、竹節蟲,尺蠖,金花蟲的圖片,瞭解昆蟲的保護方法,理解保護色和擬態的`作用。

(1)幼兒自由觀察圖片,尋找其中隱藏的昆蟲。(對昆蟲保護色、擬態產生初步的瞭解)圖片上的小昆蟲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請你找找看它藏在哪裏?用筆來圈一圈。

(2)集中討論、幼兒分享自己的發現。(分析發現昆蟲的體表顏色及體型特徵與其生活環境的聯繫)原來每幅圖裏都藏着一隻小昆蟲啊,你覺得誰藏的最好?誰有什麼新發現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結:昆蟲們為了保護自己,有的會把身體的顏色變的和周圍環境很像,我們把這種方法叫作“保護色”。有的不僅顏色像,連樣子也像,這種方法更高明,我們叫它“擬態。”

4、遊戲“比眼力”:幼兒細緻觀察、快速尋找圖片中隱藏的昆蟲。(幼兒新經驗的遷移和運用)是小昆蟲藏得好,還是小朋友眼睛亮?我們和它玩個比眼力的遊戲吧!

5、遊戲“昆蟲小偵探”,在躲藏和尋找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昆蟲的“偽裝術”,產生探究的興趣。(遊戲中感知、體驗)昆蟲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你認識它們嗎?藏在哪裏不容易被發現呢?

這裏有大樹、花園和草叢,請一組小朋友幫昆蟲找到最安全的地方藏起來。另一組小朋友來做“昆蟲小偵探”去找一找,然後説説你找到了什麼?是在哪裏發現的?

6、活動延伸:提供迷彩服、坦克車、飛機等內容的圖片,供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探究“保護色”在生活中的運用。

我們人類也向昆蟲學習了“保護色”這種躲藏方法,你想知道嗎?我這兒還有一些圖片,送給你們帶回去和老師、小朋友們一起發現其中的祕密吧!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第4篇

?捉迷藏的昆蟲》這個活動將昆蟲擬人化,和小朋友捉迷藏,符合孩子的思維特點。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綱要》指出要“寓教育於遊戲中”,本活動以遊戲為主線,讓孩子在玩捉迷藏的過程中學習並鞏固新知識。同時科學是嚴謹的,因此活動中的材料多為實物原型。昆蟲的自衞防身方式通常有保護色、擬態、警戒色三種,鑑於中班孩子的認知水平,只選擇了其中一種“保護色”,其他的知識留待以後探討。

1、採用觀察法和語言交流,引導幼兒對已有昆蟲的經驗進行梳理。

3、通過錄像,直觀的呈現昆蟲自我保護的本領,理解昆蟲的保護色及其作用;

4、採用討論和直觀法拓展,激發幼兒探究更多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1、瞭解枯葉蝶、螳螂等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活動重點:瞭解枯葉蝶、螳螂、竹節蟲三種昆蟲的自我保護方法。

1、觀察昆蟲圖片,梳理幼兒已有經驗。隨着音樂《春天》表演入場。

出示昆蟲圖片,提問:你認識它們嗎?這些昆蟲你在哪裏見過?

(1)出示幻燈片,請幼兒尋找躲藏的昆蟲——枯葉蝶、螳螂、竹節蟲。

3、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4、經驗拓展,瞭解其他動物的自我保護辦法。

5、分組操作:遊戲——幫小動物躲貓貓。

幼兒分成四組,將小動物圖片放到適合其隱藏的背景圖上,然後老師來找小動物,進行糾錯和交流。

活動延伸:在圖書區投放相關圖書、資料,讓幼兒繼續瞭解動物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第5篇

動物,是幼兒所喜愛的,也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幼兒對動物有很大的探索慾望。同時中班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還有所欠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因此我藉助《昆蟲捉迷藏》這一活動,一方面讓幼兒瞭解一些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激發幼兒探究動物積極思考的願望。另一方面,引導幼兒通過 “動物捉迷藏”的遊戲,幫助幼兒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提升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1.瞭解一些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重點: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原理及方法;

1、你們玩過捉迷藏嗎?捉迷藏怎麼玩?(其他人躲起來,一個人去找)

2、有一些昆蟲想和你們玩一玩捉迷藏的遊戲。來看看你們認識它們嗎?

(一)播放ppt:引導幼兒認識昆蟲。(蚱蜢、知了、花螳螂、枯葉蝶)

1、你們現在都認識了這些昆蟲,那讓我們來找一找它們都藏在了什麼地方吧!

2、還有許多昆蟲也很淘氣,也藏了起來,我們來看看這幅圖上藏了哪一隻昆蟲?

總結:原來枯葉蝶也跟花螳螂一樣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的'。

3、你們的眼睛可真厲害,還有一隻昆蟲也藏了起來,我們找找看。

今天,我們瞭解了一個新的本領,叫做“保護色”。誰來告訴大傢什麼叫做保護色?(利用與自己顏色、形狀相近的地方躲避敵人叫做保護色)

1、還有一些昆蟲不知道自己該藏在什麼地方,讓我們一起幫它們藏一藏吧。

總結:原來,你們都是利用保護色的方法幫小昆蟲們找到它們的藏身之處的。

(一)不僅昆蟲會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之外,還有一些動物也會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1、貓頭鷹:你看誰藏在這裏了?它又是怎麼保護自己的呢?

5、那我們又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呢?(看看衣服、鞋子、眼鏡、帽子)

其實,我們玩捉迷藏的時候也可以用保護色的方法保護自己,活動結束後,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我相信你們都有自己的想法,下午小朋友和我一起來分享你們的好方法好嗎?

在圖書區投放相關圖書、資料,讓幼兒繼續瞭解動物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本次活動,依據中班幼兒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幼兒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幼兒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活動中注重讓幼兒在遊戲中探究,豐富體驗,給幼兒較充分的發展機會。也藉此活動幼兒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技能。但由於前期幼兒對昆蟲的瞭解還不夠多、不夠深入,他們在活動時對有些昆蟲的生活習性還不是很瞭解,有些幼兒沒有找到躲藏的昆蟲。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提供更多的機會,注重生活經驗的積累。

第6篇

1、瞭解花螳螂、枯葉蝶、竹節蟲等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ppt:花螳螂、枯葉蝶、竹節蟲等動物的圖片;小昆蟲頭飾若干;用於捉迷藏的道具若干。

師:小朋友,你們玩過“捉迷藏”的遊戲嗎?那誰能來説一説捉迷藏是怎樣玩的?小朋友們説的真完整,看來大家對這個遊戲是非常的熟悉,怎麼樣,想不想玩啊?那不如我們現在就來玩玩這個遊戲吧。

師:請小女生負責藏,小男生負責找。小女生可以藏在我們活動室的任何一個地方,但是大家一定要記住不要都擠在一起,這樣很容易被發現哦。好了,小女生準備好了嗎?請你們快速安靜地走到自己選擇的地方……好了,小男生出發吧,看誰能第一個找到小女生。

(根據現場情況,若女生全部被找出,就請男生説説你是怎樣找到這位小朋友的?若有個別女生藏的隱蔽,沒有被找出,那就請該小朋友講一講自己是如何藏起來的,為什麼要這樣藏?教師根據情況總結)

師:這個小遊戲真的太好玩了,老師小時候也經常玩呢,不過呀我還要告訴小朋友們一個祕密,不但我們喜歡玩捉迷藏,你們知道嗎,小昆蟲也非常喜歡這個遊戲呢,而且它們捉迷藏的功夫可咱們高明多了,不信你們看(播放課件)

師:小朋友,這幅畫面上藏着8種小昆蟲,你們發現它們了嗎?請你説出它的名字吧。(相對容易找出的昆蟲)老師根據幼兒找到的昆蟲數量,提問:8只昆蟲中我們找到了x只,還有幾隻沒有找到呢?(幼兒計算)咦,我好像聽到什麼聲音了,快聽,原來是竹節蟲在説話,它説小朋友怎麼還沒有發現它們呢。快,大家再好好找找它在哪呢?(此處可根據情況適當引導)呀,竹節蟲原來在這裏啊。那麼還有誰沒找到呢?請小朋友們根據剛才的方法再找找(若幼兒找不出,教師就出示枯葉蝶、花螳螂等圖片,引導幼兒根據圖片來尋找)

師:這下我們總算把8只小昆蟲都找到了,不過剛才我們為什麼沒發現這些小昆蟲呢?為什麼看不出它是一隻昆蟲?它們躲在哪裏了呢?它們身上的顏色與周圍的環境有什麼聯繫?

根據幼兒回答總結:因為它與周圍的植物顏色非常接近,所以不仔細就看不出它是一隻昆蟲。師:那昆蟲為什麼要這樣做呢?讓我們通過一個小故事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吧。

4、講述科學小知識《捉迷藏的昆蟲》,認識昆蟲的保護色。

教師配樂介紹:昆蟲有自己的敵人,許多小鳥都非常喜歡吃昆蟲,小鳥飛得快,一下子就會捉住昆蟲,昆蟲常常想辦法保護自己,讓小鳥找不到自己。

你看花螳螂剛生下來的時候,還是幼蟲。它躲在花朵的中間,就像花蕊,小鳥怎麼也找不到它。枯葉蝶就像一片兒破葉子,它停在樹上和葉子非常像。小鳥飛過來,看不見它,就又飛走了。你再看看竹節蟲,它爬到樹枝上,停在那裏,就像小枝幹。要是不仔細看,誰也找不着它。如果沒有這樣的本領,昆蟲就很容易被它的敵人吃掉。

看完課件提問:小鳥為什麼找不到花螳螂、枯葉蝶、竹節蟲?小朋友,想一想,昆蟲的這種保護自己的方法叫什麼呢?

教師總結:昆蟲本領真大,為了保護自己,它們會把身體變得和身邊環境的顏色一樣,我們把昆蟲的這種本領叫“保護色”。如果沒有這樣的本領,昆蟲就容易被它的敵人吃掉。

師:在大自然中,很多昆蟲和小動物都會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當然還有些小動物它們還有一些奇特的自我保護的方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ppt:壁虎、烏龜、烏賊、刺蝟、變色龍、黃鼠狼)引導幼兒説出常見動物的自我保護方法,教師根據情況總結。

師:怎麼樣,小動物們這種自我保護的'本領是不是很厲害啊?在大自然中,幾乎每種動物,每種昆蟲都有自己的敵人,不過呀幸好這些小動物,小昆蟲都有一套自我保護的方法。小小的昆蟲都能用如此聰明的方法來保護自己,讓自己更好地生存下去,那我們偉大的人類當然就更不能落後了。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其實啊生活當中我們人類也模仿了小動物“保護色”的本領而設計出了迷彩服,大家看(解放軍迷彩服的圖片)他們是誰?為什麼要穿成這樣?他們臉上是什麼?為什麼要化成這樣?

教師總結:原來解放軍為了保護自己,迷惑敵人,他們就利用了昆蟲的這種“保護色”的本領來掩飾自己,使敵人不容易發現咱們。除此之外呢,解放軍作戰時用到的坦克還有在野外住宿用到的帳篷都是根據這個原理來設計的(引導幼兒觀看圖片)。看來“保護色”這個本領不但能保護小昆蟲,而且對我們人類的幫助也是非常大的。不如,我們就利用小昆蟲的保護色這個本領來玩個遊戲吧。

師:老師這裏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的頭飾,有小昆蟲也有花朵、大樹之類的,請小朋友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頭飾,隨音樂跳舞。(創設情境,老師扮演小鳥)當小鳥出現時,小昆蟲要立刻藏起來。(找一種與自己衣服顏色相近的東西或衣服相近的夥伴可以擁抱一起,也可以根據自己所戴頭飾選擇相應的地方藏起來。)

兩遍遊戲之後討論:剛才小鳥為什麼都沒有發現咱們?你藏在了哪?為什麼要藏在那兒?

結束:剛才我們都是用了保護色保護了自己,其實啊有關於小動物和小昆蟲的祕密還有很多很多,請小朋友在平時的生活中繼續觀察昆蟲,繼續探討昆蟲的祕密吧。

縱觀本次活動,各個環節都是圍繞着目標層層遞進地展開。我以遊戲的形式貫穿活動始終,採用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下獲得發展。從幼兒的參與情況及其反應來看,本次活動設定的目標還是比較合理的,幼兒也都能達到預設目標。這個活動所傳授的知識點,由於幼兒平時接觸的比較少,所以他們比較感興趣;另外活動中課件的製作、電腦的使用,都能很好地吸引幼兒,整個活動從頭到尾,幼兒的參與性都是比較高的,尤其是最後一個環節,再次利用遊戲將本節活動的核心內容提升,並與開頭的遊戲相呼應,使幼兒在愉快而又輕鬆的氛圍下達到了預設目標要求。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學習樂趣。當然,在活動中也出現一些問題,如在活動過程中,我總是急切地想告訴幼兒答案,沒有讓幼兒盡情地回答;環節設計方面,感覺還是不夠新穎,這些都需要我在日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繼續完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