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案範文合集5篇 「走進生命世界:完整教案範文分享」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7W

本文集匯聚了多篇生命教育教案範文,涉及國小、國中、高中各階段。這些教案旨在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生命、珍愛生命,培養學生自我保護意識,提高生命素養和健康素養,幫助學生成為有情有義的好公民。

生命生命教案範文合集5篇 「走進生命世界:完整教案範文分享」

第1篇

1.作必要的語言積累,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語句;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生命、生命》教學設計13。

2.學習本文通過具體事例表達思想情感的寫作手法。

3.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生命的價值,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語言積累和語感的培養是國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故確立第一個教學目標。

“生命”這個話題相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説還很抽象,故作者刪繁就簡,從具體、細小的生命入手,便於學生認識。故確立了第二個教學目標。

生命的長河是沒有止境的,人應該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珍愛生命。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對作品中的情境作出自己的評價,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故確立目標三。)

學習作者由具體現象表達思想情感的寫作手法,國中一年級語文教案《《生命、生命》教學設計13》。

沒有條件的地區可準備錄音機、磁帶(輕音樂)、放像機、錄像帶(森林大火的場面)、投影儀、投影片。

1. 新課標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審美的素質、能力,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根據情意原理,只有真正參與才能有審美活動,因此,本文應該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

2.“生命”是個深奧的話題,要讓七年級學生真正理解它會有一定難度,可讓學生通過朗讀,對課文中具體生命現象有一定的印象,再通過“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最能引起他們共鳴的語言,深入課文內涵,感受作者的生命情懷,或許可領悟生命的可貴。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一個蟻穴被大火團團圍住,裏面成千上萬的螞蟻為了活命,緊緊抱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大蟻球,滾向火海,隨着劈哩啪啦的聲音,外層的螞蟻紛紛死去,蟻球也越來越小,但它們仍然不屈地、昂然向前滾動,直到變成一個小球,但終於逃出了火海。如果你就在旁邊親眼目睹,你會想些什麼?如果你是其中的一隻螞蟻,你會選擇什麼?

為了生命的延續,螞蟻不惜代價,世間萬物為了不辜負上蒼賦予的生命,都在頑強的生存下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觸摸着自己的心跳,走進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感受生

生命生命教案範文合集5篇 「走進生命世界:完整教案範文分享」 第2張

第2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在這個單元中,我們學習了幾篇跟生命有關的課文。在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跟許許多多鮮活的生命打着交道。請看一組生命的畫面,相信你一定有很多的想法。你想説些什麼?

然而,生命並非只有陽光的一面。作家杏林子自小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抬,頭不能轉,她卻在輪椅上寫出了帶給我們思考和啟迪的《生命 生命》。

① 從大家對題目富有個性的解讀中,可以看出“生命”這個詞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那麼,生命是什麼呢?作者也跟同學們一樣在思考。

② 作者不僅寫了一個引人深思的題目,而且一開始就提出了疑問,激發我們閲讀探究的興趣。這是一種寫作的方法。

2、會讀書的人能把每一個字都看在眼裏,讀準讀順。下面請你自由朗讀課文。讀後想一想:作者是從哪三件事引出生命的思考的?運用剛才所學的詞語來説一説吧。 【板: 飛蛾 瓜子 心跳 ……】

3、寫法小結:作者緊緊扣住題目《生命 生命》,第1自然段先寫了對生命意義的疑問,2、3、4自然段分別引用了三個與生命密切相關的事例,從中引出了第5自然段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過渡:飛蛾這個事例和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有什麼關係呢?p89

1、範讀第2自然段,邊聽邊想:哪些詞句是緊扣題目中的“生命”來寫的?圈畫出來。

生命的脆弱——聯繫上文“只要、就”。(飛蛾的生命只有9天)

珍惜生命——比較“跳動”和“躍動”;聯繫生活舉例。

2、語言訓練:[出示]我常常想,生命是什麼呢?小小的飛蛾告訴我:生命 。

3、飛蛾的求生慾望使我對這個小生命的態度不知不覺地發生了變化,一開始我覺得飛蛾怎麼樣,後來呢?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騷擾”(討厭)“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震驚,忍不住!”(震驚、敬佩)

自由讀,把你體會到的作者的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過渡:飛蛾的求生慾望令我震驚,同時也引發了我對生命的思考。而那一粒小小的香瓜子又是怎樣撥動我的心絃的呢?

1、默讀第3自然段,思考:香瓜子的生命力可以用這一段中的哪一個字來概括?你是從哪裏體會到的?

[出示](生存面臨的困難——“磚縫中、堅硬的外殼、沒有陽光、沒有泥土”)

(生命力的體現 ——“冒出、衝破、不屈向上、茁壯生長”)

3、用“即使……也……這真是一個……的生命!”來誇一誇香瓜子。

“小小的”“多麼強”,指導讀出驚歎、敬佩、讚美之情。男女生讀。

5、多麼震憾人心的生命畫面啊!你願意給畫面配上飽含感情的朗讀嗎?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自由讀。指名讀。想讀的站起來讀。

6、小結:這兩個事例緊緊圍繞題目和第1自然段的疑問來寫,寫事中自然地融入了作者的感受,敍事生動,情感真實。

1、昇華感悟:學到這裏,回過頭來再看題目《生命 生命》,你會不會有新的理解呢?[出示圖片]生命

生命是珍貴的,是小飛蛾極力掙扎的身影。生命還是什麼?

2、學生彙報。師:把我們剛才所説的連起來,就是生命的詩篇、生命的讚歌啊!

3、生命是一個永遠值得思索的話題。[出示]我常常想,生命是什麼呢?

那麼,杏林子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她對於生命會有更深刻的感悟嗎?就讓我們暫時留下一個問號,下節課再繼續在作者的引領下探尋生命的意義吧。

出示多媒體課件,展示生活中有積極向上一面的動植物圖片

(“糟蹋”這裏是浪費的意思。這句話是作者在靜聽自己的心臟律動後產生的生命意識:一個人的生命只屬於自己,我們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作者用“可以……也可以……”,強調的是兩種人生態度,前者是負責的態度,後者是不負責的態度。)

2、深究最後一段:質疑——釋疑——訓練朗讀——指導積累

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第一句話中有一對反義詞,你能找出來嗎?在前邊的事例中,“有限的生命”指什麼?“無限的價值”指什麼?從現實生活中,人的生命中體現的“無限的價值”指什麼?生命是短暫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不懈的努力去創造無限的生命價值,使生命穿越時空,成為永恆。這句話表達了作者積極的人生態度。)

3、想象拓展,啟迪心靈(本組課文中的事例,能否引發你對生命的其他思考?)

第一點思考: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第二點思考:回答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

第三點思考:將目標、信念付諸於行動。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奮鬥,“勇敢地活下去”。

1、細細品味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現在讓我們再來讀讀課題,你會帶着怎樣的語氣讀?(讚歎、回味、留念……)

2、推薦書目:汪國真的《熱愛生命》;張曉風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熱愛生命》;傑克倫敦的《熱愛生命》;美國克倫沃森的同題文章《生命生命》……

讀一讀:可以讀老師推薦的書,也可以讀與本組課文主題相關的書籍。

第3篇

?山中訪友》是一篇適宜學生自主閲讀的寫景美文。根據新課標的理念,本設計將課文設計成三個層面處理:以課文為範例,感受美、體驗美;以課文作靶子,發現美、積累美;將課文作引子,思考美、延伸美。一步步導引學生步入文學的殿堂。

導入 :《山中訪友》把大自然人格化,用“訪友”的形式,使司空見慣的景物,成了呼之欲出的帶着特定意藴的活生生的個體。文本視角獨特、想象奇特、筆調輕鬆、富有詩情畫意,引起讀者的無限遐想。這種出神入化的風格,開拓了新的審美視野。

1.本設計着力讓學生自主感悟、探究,讓“學生”唱主角,讓“讀”唱主角,將有形的文字變成有聲的“音符”,使學生進入作品的意境,體悟自然的靈性。

2.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各自解讀課文的意藴。為了拓展解讀的深度,可設計如下問題組,引導學生討論:①作者寫的上“山中訪友”,訪的友是誰?②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帶有特定意藴的景物的?③文章中景中含而未露的文旨是什麼?

點撥之一:原來作者要訪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景與物,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字裏行間透露出的是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德高望重的古橋,寫得敦厚。它始終“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在凝重的畫面中充滿神韻。這多麼像“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形象啊!但這 德高望重的老橋,你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波光明滅,泡沫聚散,歲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堅持着,你那從不改變的姿態,讓我看到了一種民族的性格,一種古老而堅韌的靈魂。這分明是民族文化底藴的寫照——意與境相諧。

恰如知己的樹木,寫得也分外醉人。“每一株樹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勢。有許多鳥喚我的名字,有許多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以樹的眼睛看周圍的樹,我發現每一株樹都在看我。”有聲有色的渲染、極其誇張的點畫,和盤托出了人與生機勃勃的自然的無比親和——情與景相生。

各種稱謂,寫得也格外親暱。“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鏡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渾濁嗎?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白雲大嫂!月亮的好女兒,天空的好護士……”與這些極富人情味的景物和詩、歡笑、唱歌……親暱的稱謂、關愛的眼神、温馨的話語、發自心底的讚美。這都是心靈與心靈的對話,舒心愜意!——物與我相忘。

(二)美讀。品析想像美。讓學生一邊美讀,一邊想像,置身於作品的意境之中,而後誘導學生找出想像奇特的段落和句子。

點撥:“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我的思想變成樹汁,在年輪裏旋轉、流淌,最後長出樹籽,被鳥兒銜向遠山遠水”、“ 慈祥的老柏樹立即撐起了大傘。滿世界都是雨,惟我站立的地方沒有雨,卻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説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恣肆的文筆,奇特的想像,情如泉湧而又不乏韻外之意,透露出的是自然與人的敦厚之情及作者對自然的頂禮膜拜。這些美的想像,發掘出了人性中善的因子,達成了自然之景與人之性靈的完美溝通,創設出了使人陶醉的意境。

(一)研讀。探究語言美。本文簡約流暢的文筆,形象明麗而又毫無修飾痕跡的語言,清爽的筆調,同作者筆下描寫的自然之景一樣淳樸清秀。指導學生用心研讀,並潛心品味個別妙句。

點撥:“走出門,就與含着露水和梔子花氣息的好風撞個滿懷。”文句不作雕飾,信手拈來,卻又自然恬靜清新。“就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哼幾段小曲,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寫得無拘無束,不求節律韻調,卻又別有一番動人的韻致。“不拉贊助,不收門票,天生的金嗓子,從古唱到今。”“你也是一位無言的禪者,雲霧攜來一卷卷天書,可是出自你的手筆?”這些行雲流水的、娓娓道來的似聊天般的文字,淡而有味,純而含韻,意藴深邃,質樸中藴涵着無盡的雋永。

(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一環節設計讓學生圍繞“美”點來積極地賞析。哪怕是一句一詞的品析,也是最美的心聲。

點撥之一:如我認為文章美在“作者回歸大自然同時被大自然同化”。舉例:作者走進山林的一段,“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棵樹,腳長出根鬚,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呼吸地層深處的元氣,我的頭髮長成樹冠,我的手變成樹枝,我的思想變成樹枝,在年輪裏旋轉、流淌,最後長出樹籽,被鳥兒銜向遠上遠水”。辛棄疾詞中也曾説過“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賀新郎》

文章美在人稱轉換:文章有時用第三人稱,有時用第二人稱,從而使情感表達更充分。 簡析:作者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所以視大自然為朋友,人稱的變換為我們營造了一個詩情畫意的童話世界。這樣倍感親切、動人,使作者的孤獨之旅成為歡欣之旅。

(一)推薦一些美文,如《囚綠記》片斷,與學生一起賞析。

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樂。我懷念着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歡喜看水白,我歡喜看草綠。我疲累於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黃漠的平原。我懷念着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擇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綠也視同至寶。當我在這小房中安頓下來,我移動小台子到圓窗下,讓我的面朝牆壁和小窗。門雖是常開着,可沒人來打擾我,因為在這古城中我是孤獨而陌生。但我並不感到孤獨。我忘記了睏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許多不快的記憶。我望着這小圓洞,綠葉和我對語。我瞭解自然無聲的語言,正如它瞭解我的語言一樣。

1.品意境;2.品語言;3.品美句。讓學生暢所欲言,繼續完善自身。

(二)拓展延伸。設計“假如你是 (景物),請與遊人互訴心聲”。請先在橫線上填上景物,然後寫一段文字,寫法自由,字數不限。

注意:審題角度,不是以遊人的視角寫景物,而是從景物的角度讓它與遊人互訴心聲,實際上景物與遊人已經成為朋友,運用擬人,抓住特徵寫。以寫作促閲讀、求發展 。

第4篇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三個事例的內容,深刻理解三個事例所引發出的側重點不同的三點思考,以及三點思考分別提出的三個要求。

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杏林子的材料,以瞭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張海迪最新創作的長篇小説《絕頂》,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該書自1998年開始創作,耗時四年,共計35萬字。

責任編輯胡玉萍第一次與海迪面對面交談時,心中就擔憂——以她這樣的身體狀況,能完成這部長篇創作嗎?後來,她瞭解到,張海迪只要身體稍微好一點,就繼續艱難地創作。張海迪説:“每天我都想放棄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來,精心地、像看護一小簇火焰一樣,讓它燃燒,生怕它熄滅……,’

去年歲末,胡玉萍拿到書稿後,確確實實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彷彿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確乎是沉甸甸的……

無獨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歲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炎,後來病情惡化,她忍着極大的痛苦,高聲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學習她珍視生命、堅強勇敢的精神,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

②配樂範讀:學生帶着問題聽讀課文,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a.題目中“生命”一詞,為什麼連續用兩次?去掉一個行不行?為什麼?

b.作者列舉了哪三個事例,試用一句話概括每個事例的內容。

c.三個事例藴含的意思分別側重哪一方面?對人生的三點思考分別側重哪一方面?

a.是一種修辭方法——反覆。去掉一個不可以。因為連用表示強調,表達了對生命的強烈的呼喚,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去掉就沒有這種表達作用了。

b.小飛蛾在險境中,生命面臨着嚴重的威脅下,極力掙扎着——強烈的求生慾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視的。

香瓜子在牆角磚縫中長出小苗——從生命誕生這個角度説明,生命力之強大。

“我”靜心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識,就會嚴肅地思考人生。

第一點思考: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第二點思考:回答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

第三點思考:將目標、信念付諸於行動。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奮鬥,“勇敢地活下去”。

正是由於為生命而奮鬥,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歲就患了類風濕關節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雖然病情惡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強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們,是因為它的思想內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現的。下面我們再細細研讀文章,看看三個事例分別抓住哪一個關鍵詞,側重哪一個方面,三點思考分別提出了哪三個要求。

①“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躍動”改為“跳動”行不行?為什麼?明確:不行。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躍動表達心情急切。用“躍動”更能表達“生之慾望”。

②“隔了幾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為什麼不能去掉?竟然表達了一種意想不到,表達出一種驚喜,若去掉就沒有了這種表達效果。

③“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肅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來形容力量巨大,這裏指小瓜苗在沒有生存條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現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肅然起敬”表達了對頑強的生命力的一種崇敬,在這裏是不可隨便調換的。

④“小瓜苗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地向上,茁壯生長,昂然挺立。”又説“它僅僅活了幾天”……前後是否矛盾,為什麼?

小瓜苗在沒有生長的條件下,靠瓜子本身的養分,確實能茁壯生長、昂然挺立,而瓜子的養分僅僅能供養它活幾天。

⑤“我都願意為它奮鬥,勇敢地活下去。”作者為什麼要加“勇敢地”來修飾“活下去”?作者那種難以忍受的病痛,活着會比死了還要難受。張海迪也是如此,同樣是生不如死。像她們這種情況,活着比死亡還更需要勇氣,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飾成分。

朗讀課文最後三段,説説你學習了此文的思考。結合你的生活,從你的周圍舉出一兩個例子,談談你的認識。

②比較閲讀:試比較《生命生命》與課文後的選文的異同。

?生命生命》列舉了一隻飛蛾、一棵小瓜苗這些不起眼的小生命。説明這些小生命無論怎樣卑微,都具有令人不可思議的生命力。從人的'生命現象説起,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嚴肅的思考。

本教案體現了新課改的要求,是按新課程標準設計的,注重了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和語文素養的培養,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設計了科學的教學流程,呈三大板塊:整體感悟、研讀與賞析、體驗與反思。由與作者經歷極其相似的張海迪的事蹟導入,能毫不費力地設置一種情景氛圍,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重視結果,忽略過程,是語文課的大忌。一切事物的結果往往是簡單明瞭的,過程才是複雜漫長的。諸多的東西都隱藏在過程當中。“找一找哪個詞用得好——換一換行不行——讀一讀,讀出情”,這個環節,就是讓學生體驗讀書的過程,側重於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體驗與反思”,這一板塊,是將課堂所學延伸到生活實際中,體現了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最高層次——應用,從而達到人文教育的目的,引起學生對生命的關注和思考,珍愛生命,讓生命更有意義。

第5篇

1、理解積累“騷擾、小憩、庸碌、糟蹋、擎天撼地、肅然起敬”等詞語。

2、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生命的價值,鑑賞本文珍愛生命的人文美。

引導學生抓住主題詞,探究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味生命的頑強和美好。

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質疑問難,切磋學問,砥礪思想,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好課文。

女作家杏林子,12歲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炎,後來病情惡化。病痛中,她以頑強的毅力寫下了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以女性的細膩和敏鋭,觀照尋常的生命現象,抒發的感悟便多了幾分親近和自然,《生命 生命》便是這樣的精彩篇章。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作品,與作家對話,去感受有意義的生命之歌。

1、找一名學生讀“讀一讀 寫一寫”中的字詞;學生領讀,老師糾正:

騷擾、小憩、茁壯、糟蹋、擎天撼地、肅然起敬、辜負、昂然挺立

讀一篇文章、一段文章,善於抓住主題詞或關鍵詞,就抓住了中心,抓住了精神。例如第一段是圍繞“生之慾望”一語展開的,第二段都是圍繞“生命力”一詞展開的,抓住了這樣的詞語,就容易讀通。

1、三個事例為什麼這樣排列?為什麼前兩個事例舉的都是小蟲子、小瓜苗這樣的小生命?

3、小瓜苗僅僅活了幾天,説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