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3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精選:實用必備!

來源:巧巧簡歷站 4.12K

本篇文章為大班教師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包括語言、數學、美術、音樂、科學等多個科目。這些模板均經過精心設計,旨在幫助教師高效地備課授課,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3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精選:實用必備!

第1篇

?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提出以活動為特徵的課程組織,強調活動的價值,注重活動的過程體驗,以改變幼兒學習方式為突破口,優化教與學的方式。活動取材源於幼兒的生活經驗,臨近畢業,孩子們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小書包、在書包的選擇上他們往往關注的是款式、名牌、色彩、功用等,而忽視書包肩帶的寬窄,忽略小書包對自己身體的保護作用。因此,教學活動--背背小書包,從幼兒身體的自我保護入手,與科學小知識:壓力不變,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相結合,重在幼兒的體驗探究過程,將科學知識淺顯、易懂的傳遞給幼兒,並能在生活中去有效運用,進一步激發幼兒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1、感受不同寬窄肩帶的書包,帶給身體的不同體驗。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1、重點:感受不同寬窄肩帶的書包,帶給身體的不同體驗。

2、難點:發現寬肩帶比窄肩帶的書包背起來更輕鬆的小祕密。

材料:不同肩帶的書包若干、圖書若干、小實驗:兩塊海綿和小椅子

3、小結:小小書包,有這麼多的變化,你一定能找到一個你喜歡的小書包。

1、剛才,你們發現了書包的肩帶有的寬,有的細窄,如果在這兩個書包裏放入一樣多的圖書,背在我們的肩上,哪個會更舒服、更輕鬆呢?

小提示:2人合作--在書包中分別放入5本圖書--兩人輪流背背小書包,慢慢繞走一大圈。

1、我們一起來看一個小實驗,海綿代替我們的肩膀,小書包背在我們的肩上有什麼變化?你發現了什麼?

5、小結:細肩帶書包壓在我們的肩上,會刻出深深的痕印,我們背起來會覺得痛,很不舒服,而寬肩帶的書包不會把我們的`肩膀勒疼,背起來舒服和輕鬆。通過小實驗,我們知道了寬寬肩帶的書包能保護我們的肩膀,讓我們背起來更舒服,所以,我們以後選擇小書包的時候,要儘量選擇寬寬肩帶的書包。

1、這是細肩帶的書包,我們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它變寬,讓我們的肩膀背起來更舒服、輕鬆呢?

2、出示加肩帶的書包,加上一個小小的寬肩條,就能讓我們背得更舒服。

3、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些這樣的好方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請你想一想它什麼部位加寬了?加寬了以後有什麼用處?

教學活動在張弛有序的過程下逐一展開,幼兒學得很快樂、很輕鬆,教學環節的設計為教學活動目標而服務,活動的有效性得到體現。活動注重幼兒的體驗和探索;注重科學小實驗的論證,讓幼兒在即時有效的觀察中,得到論證,達成共識;注重科學道理與生活的結合,將科學知識淺顯化、生活化的傳遞給幼兒,活動中的延伸環節,讓幼兒更多地關注自己生活周圍的事物,去發現更多這樣的好方法,科學和生活的結合更具有教學的意義。

活動取材源於幼兒的生活,過程中注重幼兒的探索和體驗過程,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將科學道理淺顯、生活化的傳遞給幼兒,幼兒在快樂中學習,獲得經驗。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3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精選:實用必備! 第2張

第2篇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幼兒不知道我們吃的“飯”是從哪裏來的,更有一些幼兒不愛惜糧食,用餐時飯粒經常掉得滿地都是,即使知道的也只是説“飯是用米燒的”,那麼“米”是那裏來的呢?孩子們又不知道了,大多數孩子從家長的口中只是瞭解到:米是用稻子打出來的,而稻子又是農民伯伯種出來的。可孩子們連稻子都沒有見過有怎麼能進一步瞭解呢?正是因為“米”非常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太常見反而容易讓人熟視無睹了。因此我們為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鼓勵他們積極主動探索生成了這個《米》的主題,同時也為了讓幼兒知道:每天吃得飯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懂得糧食來之不易,要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1、利用地方資源,初步知道米的種植、生產過程、以及種類,感知現實生活中的相關成品,瞭解米營養價值

2、在收集、品嚐各種米及其相關製品的過程中感受科技的日新月異。

3、在欣賞圖片、古詩等活動中,感受農民伯伯種植的艱辛,能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2、信息資源:引導幼兒收集關於主題的圖片資料、錄象資料和上信息等

3、家長資源:協助孩子收集各種各樣的.米,欣賞鄉下看看收割的景象。幫助孩子填寫一些活動調查表、製作一些操作材料

4、物質資源:大家一起各種各樣的米、各種材料製成的“起米”工具等、一些農具的模型或圖片

第3篇

1.對序數的認識:序數表示事物在計算時或排行時的次序,如日常使用的第一、第二等表示次序的數,是在基數前加“第”來表示。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遇到的簡單問題。大班幼兒在該課程內容上的發展目標為:確定某一目標的空間方位,指出前往目標的路徑;理解數字的序數意義,懂得數字可用來表示物體排列的次序。

3.幼兒基礎分析:初入大班幼兒已具備一定的空間方位經驗,如上、下、裏、外、前、後等;對數字表示的序數意義(如排列位置)有初步的經驗認識(小區樓房上的數字、電影院座椅上的數字等);大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得到進一步深化,抽象邏輯思維迅速發展。運用幼兒前期思維發展的基礎和學習生活經驗進行本節活動的學習,是對幼兒多方面素質發展的鞏固和深化。

1.學習從不同的起點與方向辨別序列中物體的排列位置,建立辨認物體排列位置的思維方法。

2.理解序數的意義,能夠用“第幾”準確表示序列中物體的排列位置。

情境設計:現場請三位小朋友在幼兒的前面站成橫向一排,辨別他們的位置。

?注:若出現“第幾”的資源,教師要呈現孩子對“第幾”的認知思維過程,若孩子只能説出“中間”等概括性方位詞,教師也表示認可,隨即進入第二環節】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為了瞭解幼兒的經驗基礎,從孩子們的回答中,老師能很快地發現幼兒現有的'經驗基礎。他們會用“在中間”,在xx的旁邊來表示乙小朋友的位置,但是,他們大多是不會用“第幾”來表示。同時,這個環節也是調動幼兒的思維,是幼兒思維啟動的階段。關鍵是要孩子能夠在腦海中思考三個孩子位置的排列情況。)

1.情境設計:現場再請一位小朋友加入隊伍站成橫向一排,辨別他們的位置。

師:又加了一位小朋友,現在乙小朋友站在什麼位置?

幼:從那邊數起他是第2個,從這邊數起他是第3個。(孩子在表述的過程中會用“這邊”“那邊”並且用手勢來表示方向。)

師:同一個人,同一個位置,為什麼會有兩個不同的表示結果?

教師總結:哦,確定位置時起點和方向不一樣時,表述方法和結果可能是不一樣的。

(設計意圖:當幼兒的人數從三個增加到四個的時候,中間孩子的位置顯然發生了變化。孩子們很快發現,原來的表述方法已經不能清楚的表述那個夥伴的位置了。在這種情況下,幼兒需要新的經驗的幫助即“第幾”。教師巧妙地引入了新的經驗,並且讓孩子把新的經驗運用到活動中。該活動的關鍵是要開始建立幼兒的思維路徑——定起點,明方向,即從誰開始數起,他在第幾個。)

情境設計:另請五位小朋友站成橫向一排,幼兒辨認自己好朋友的排列位置。

師:請每個小朋友在五個人中間找一個夥伴做你的好朋友,然後告訴大家你的好朋友站在第幾個,但是不能説出他的姓名哦。

教師把所有幼兒分成面對面坐好的a、b兩組。如:請a組的xx孩子説出自己在b組的好友,再請a組其他的孩子來猜。其他孩子進行補充。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鞏固新經驗,在前面的環節幼兒已經習得了表述夥伴位置的新經驗。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理解並且自如地運用這種新的經驗。很多孩子只是停留在單純的語言的表述上,沒有真正去思考起點和方向的問題。其次,這個環節讓所有的孩子都參與到了裏面,並且儘量調動,再現每一個孩子的思維:從xx開始數起,他在第幾個。)

情境設計:根據自己照片標示的樓層數,把照片送進對應的樓層裏。

教師總結:用“第幾”表示排列位置時,不同的起點,不同的方向可能就會有不同的表示結果。但是數樓層,我們在生活中都是從下往上數的,它的方向是固定的,所以,我們需要遵守大家認同的方法。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我們會盡量的給孩子提供多一些的操作機會,讓孩子通過操作鍛鍊思維的能力。但是在本次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沒有提供任何的操作材料,而只是用孩子作為“活”教具,讓孩子在看一看,説一説的過程中來展現自己的思維過程。顯然,這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要適時恰當地引導孩子去思考。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在本次教學過程中,把難點放在建立幼兒良好的思維途徑:定起點和方向上。並且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自己的思維過程。“從xxx開始,他在第幾個。”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會用這樣的語言表述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思維過程。但絕不是要孩子來學説這句話。可能有一些孩子在表述的過程中不是特別的清晰,但是在孩子的腦海中已經知道:“我需要找到起點和方向。”

數學教學要求教師語言簡潔明瞭。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注重自己語言的修煉,努力做到“精準,精煉。”只有這樣,才能適時地引導孩子去思考,給孩子充分思考的時間,給孩子足夠的展示自己思考的空間——表述。而不是老師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用自己的思維取代孩子的思維。“教師後退了一小步,幼兒前進了一大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