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的教案4篇 "美麗探索:《論美》課程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7W

《論美》的教案是一份教師用來指導藝術教育的重要資料,它基於文化人類學的視角,探討了美的內涵、價值和意義,涉及哲學、文化、心理學等學科領域,為學生全面認知、體驗和探究美的世界提供了有效的指導和支持。

《論美》的教案4篇

第1篇

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馬克思、恩格斯)。曾任掌璽大臣,升大法官,授子爵。反對經院哲學和唯心主義,提出“假相”説。認為經院哲學使人與自然隔絕,束縛於教條和權威之下,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主張打破“假相”,剷除各種幻想和偏見。還主張“雙重真理”説,強調發展自然科學的重要,提出知識就是力量,認為掌握知識的目的是認識自然,以便征服自然。在教育方面,強調學校應傳授百科全書式的知識。主要著作有《論科學的價值和發展》、《新工具》。

明確:“外形美”輕,“內在美”重。作者的觀點主要是“美德最美”,“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理由是美德是最根本的美,再加上美形和美行,就能產生一種更能打動人心的美。文章以比喻和實例提出中心論點:美德最美,然後分三層具體論述:(一)“內在美”是人生最重要的;(二)“最高的美”是行為之美,即美德之美;(三)進一步強調美德最美。最後勉勵人們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結合起來,讓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第一部分(1),以一個比喻、一個實例,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美德最美

第二層(3),通過顏色之美、形體之美、行為之美的比較,論述“最高的美”是行為之美,即美德之美。

第三層(4),通過某些老人和年輕人的對比,進一步強調美德最美。

第三部分(5),勉勵人們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讓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把美德比作“寶石”,它們的共同特徵是“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這就把美德與樸素聯繫起來,區分了內在與內在不同的美,突出了美的內在意義。

文章又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令人肅然起敬”為例,説明了內在美德比外在“華貴”更有價值。

全面理解一個比喻、一個實例的意思,就是:不要只去追求華貴外表,美德最美。

一種人“過於追求外形美而放棄了內在美”,結果“一無作為”;

文章主要談的是前一種人的情況,並且指出“造物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彼。”

“此”指代“容顏俊秀”;“彼”指代“才能、作為和美德”。“造物”指造物主、上帝。在唯心主義者看來,上帝創造了一切。這裏是一種幽默的説法,人的美貌如果説是與生俱來的,“才能”卻是通過後天的學習和訓練而形成的,不是“造物”給予不給予的問題。採用“造物是吝嗇的”這種説法,增強了事理中間的某種“必然性”,並添加了諷刺意味。

後一種內外兼美的情況是辯正地補充前面而寫的,並不表明人人都應該“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顏色之美,是純外在的美;形體之美,在一定程度上已體現了人的意志和主觀努力的因素;優雅行為之美,體現了人的內在素養。三者之美的不同層次的比較,充分説明內在美重於外在美。

“最高的美是畫家所無法表現的”,“最高的美”是內在美,是品德之美。它難於直觀,也不可能做作。意大利克羅齊説:“美不是物理的事實它不屬於事物,而屬於人的活動,屬於心靈的力量。”

“美是不能制定規範的”,意思是美不可能有統一的外在規範;

“創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意思是個體(部分)與一定的機遇和環境相適應,整體和諧,那就是美,人在遭逢的場合中能夠表現出相應的“優雅行為”,也就創造了美。

運用對比表明,“優雅”的“作風”、“優美的修養”勝過“美貌”;“不配”一詞,表現了作者對某些虛有其表者的蔑視。

以“盛夏的水果”為喻,指出美“容易腐爛而難已保持”的特點,形容形體美難以永久保持,並以許多美人“有過放蕩的青春,卻迎受着愧悔的晚年”為鑑,告誡人們要“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

“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出真正的光輝”,其含義是:只有具備了“美的德行”,美才是光彩四射的,“美的形貌”才是有價值的,一切才是最完美的。

本文論證了美德是人類最高的美,勉勵人們致力於內在美的追求,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使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論美》的教案4篇

第2篇

1、知識目標:體味文章對美的論述,培養錘鍊語言的意識。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需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去發現、去用心去感受,更需要我們去理性地思考,今天讓我們隨着英國大哲學家培根一起來《論美》。

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

2、作者認為這幾種美是怎樣的關係?由此,可以看出最高層次的美是哪一種美?

參考:“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

(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內在美重於外在美。所以在三者中最高)美德最美

3、作者是採用哪些論證方法論證“美德最美”這個觀點的?請舉例説明。

明確: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舉例略。

培根的隨筆,都是勸世箴言之類的短文。黑格爾曾指出:“培根擁有豐富的閲歷,高度的想象,有力的機智,透徹的智慧”“他的話常常被人家引為格言”下面就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選取你認為最精彩的一句話做一張“美的格言卡”。

格言: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

賞析(推薦理由):以寶石為喻,説明一個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樸素的外表會使這美好的德行更加寶貴。

3、總結:通過格言卡的製作,我們發現這篇文章在語言上有麼特點?

賞析(推薦理由):一個人既有外形美,又有內在美,是不容易的。

賞析(推薦理由):晚秋的景色是一種成熟的美,具有最豐富的內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説明有些老人,因為具有豐富的內在修養而顯示出不同尋常的成熟美。

格言: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以保持的。

賞析(推薦理由):這裏的美是指外表的美麗。這句話用水果打比方,説明沒有豐富的內藴而只有表面的美麗,是不可能長久的。

1、培根認為:美德最美。確實,一個人無論容貌如何,當有了美德,他身上就會散發出美麗的光芒。同學們,縱觀古今中外,你們知道有哪一些名人因為他們的精神和美德而流芳百世嗎?

2、名人們因為美德更為後人所敬仰,可是美德並不只是名人們的專利,我們平凡的人有沒有德行之美呢?有人説“美在於發現”,同學們,你發現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哪一些美呢?

示例:為身患絕症的同學捐款。樂於幫助同學解決難題。

會讚美的人,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會讚美的人,有一顆美好的心靈。讚美別人,就是肯定自己。在別人的優點中,肯定了自己的眼光;在別人的表現中,肯定了自己的氣度。你的讚美,一如珍珠,令別人愉悦的同時也會使你光華耀眼。

請你説一説,讚美一下一位你認為美的老師或同學的名字,送他(她)一句精彩的讚美。

你雖然沒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美貌,但是你在學習上勇於攀登的精神讓我感動,我讚美你!

(1)華麗——華美、華貴(2)俊秀——俊美、俊俏 (3)優雅——優美、儒雅 (4)完美——完善、圓滿

2、課文中“因為造物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彼”一句中“吝嗇”怎麼理解?“此”和“彼”分別指什麼?

吝嗇——過分愛惜,不大方的意思,這樣寫顯得幽默風趣。此——指形體美;彼——指內在美。

(1)美貌的人並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不能。用“並不”限制“都有”,説理就實事求是,很有分寸。

(2)其實像這樣畫出來的美人,恐怕只有畫家本人喜歡。——不能。“恐怕”表猜測,並非排除“畫家本人”以外的人也會喜歡,這樣就避免了説理絕對化。

4、文中説:“有許多臉型,就它的部分看並不優美,但作為整體卻非常動人。”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的?

5、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這一論點是怎樣提出來的?

美德最美。在文章的開頭用一個比喻、一個實例表明這個主要觀點。

6、課文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你就某一論證方法説説它的表達作用。

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舉例論證有兩種類型,其一具體式舉例,如“奧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典型地論證了外在美與內在美可以統一起來;其二是概括式舉例,如以“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為例,説明不要只去追求華貴的外表,美德最美。

7、從課文中摘抄你欣賞的比喻句,體會這些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這裏以寶石為喻,説明一個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樸素的外表會使這美好的德行更加寶貴。

“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2)第2段中開頭的“美”和末句中的“美”是同一概念嗎?為什麼?

不是。開頭的“美”是指形貌美,句末的“美”是指形貌、德行結合的美。

“只有確實內在品格很高的人……這種不自重的結果是別人也放棄對他的尊重。”

(1)文中畫線句“禮節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薦書”向人們傳遞了什麼信息?

舉止有禮貌的人一定能夠到處贏得好的聲譽,從而立於不敗之地。

(2)作者讚賞什麼樣的行為舉止?鄙視什麼樣的行為舉止?

讚賞優美的舉止,即舉動自然純真,不過於做作;鄙視表現過於做作,過分注重細微末節,或者粗放不拘禮儀,有失自重。

(3)從選文內容看,作者的觀點是傾向於人可以不計較小節呢,還是應該注重小節?請結合具體語句説説你的理由。

應該注重小節。因為作者認為,只有確實內在品格很高的人,才可以不計較小節,而作為常人,小節問題隨處存在,它更易為人注意,且只要做到細心,就可以習得優美的舉止。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美貌終歸有年華消逝的時候,只有美德能散發出永恆的光芒!不管容顏俊秀還是長相平凡,只要豐富我們的修養,完善我們的德行,只要我們善良、誠實、自信、自強,我們就可以説——我是最美的!

第3篇

1、初步瞭解培根的審美觀,品味文章的有關論述,培養錘鍊語言的意識。

2、學習雜感的寫法,聯繫相關知識,表達自己對美的理解。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十七世紀英國偉大的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的《論美》。一説到美,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這樣兩件事。

1.1946年,二戰剛剛結束,德國曆經戰火的城市,到處頹垣殘壁,一片慘象。一天,有兩個美國人訪問了一户住在地下室的德國居民,然後,這兩個人有一番發人深思的談話:“你看他們能夠重建家園嗎?”

“對,任何一個民族,處在這樣一個困苦的境地,還沒有忘記美,那就一定能在廢墟上重建家園。”

2.《紅樓夢》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説榮國府》中,有一段冷子興的敍述:“那週歲時,政老爺試他將來的志向,便將世上所有的東西擺了無數叫他抓,誰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脂粉釵環抓來玩弄,那政老爺便不喜歡,説將來不過酒色之徒。”這是賈寶玉抓週的一個鏡頭,賈政的評價完全是唯心的,倘從唯物的角度出發,一個週歲嬰兒,抓取脂粉釵環是理所當然的,因為脂粉釵環色彩最美,不僅賈寶玉,李寶玉、張寶玉也照樣如此。可見,不管身處絕境的民族,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都愛美,但是怎樣認識美呢?我們今天要學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論美》。

1.師:美的分類有: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等等。美無處不在,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培根這篇文章僅533字,主要談了哪一方面的美呢?

明明談的是“人的美”,為何起“論美”這麼大的題目呢?

一篇文章的理解不要忘了出處,這本書的書名就是《培根論人生》。作者作了説明:“系關於人性及人生問題之研討”,體現了文藝復興後歐洲人的價值觀,在這樣的總標題下,“論美”也必然只涉及“人”的領域。(注意不是談自然美,藝術美。)

2.這篇文章的語言簡潔、含義深刻,含金量很高,同學們在預習中一定有不少問題要提出來討論,現在請一個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一下有哪些問題要提出來。

(1)第二段寫“美貌的人並不都有其它方面的才能。因為造物主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給彼。”後面又列舉一連串二者兼備的人,是否自相矛盾?

——其實不矛盾,因為培根用詞時極有分寸:“並不都有……許多……此話也不全對……”説明絕大多數人是美貌和才能不能兩全的,但大千世界,情況是多種的,不排除有兩全之人。思維多麼周密,言辭嚴謹,貌似自相矛盾,實則無懈可擊。

第4篇

2、能恰當引用課文語句,寫一段文字表明自己的觀點。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17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寫的一篇雜感《論美》。常言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有的人為了讓這張臉變得好看一些,花許多鈔票去美容,還有甚者,不惜千金去做整容手術,當一回人造美女或人造美男。我們都不是一擲千金的富翁,當然沒有那麼許多閒錢花在這張臉上,那麼我們如何去追求自身的美呢?那麼我們學習完這篇課文,相信同學們能找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用文中的句子歸納課文的主要觀點,並簡要説説課文論述的思路。

1、有一位品學兼優的同學,他的臉上有一塊難看的胎記,其他同學的異樣眼光使他很難為情。他自己也常常為這塊胎記而鬱鬱寡歡。作為好朋友,請你寫一封信勸説他(她)。

仔細閲讀課文,對於作者的一些見解你是否贊成?如果贊成請舉一個例子證明;如果不贊成也請舉一個例子來反駁。

教師寄語:擁有美,猶如擁有冬日的陽光,温暖了別人,也會温暖你自己。學會熱愛,學會珍惜,學會奉獻,你就是最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