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柴靜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2W
  比起市面上直接描寫心理的書籍,《看見》是為數不多的讓人直擊內心,讓人震撼的好書,對於人性,對於生活,對於社會百態的映射和展露,生活本身矛盾密佈,尤其在互聯網時代下,即使是確鑿的事實也值得我們細細推敲,不斷推翻,不斷疑問,不斷重建,不斷思考。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看見柴靜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愛分享。 
看見柴靜
  “一個國家由人構成,一個人也由無數他人構成,你想如何報道一個國家,就要如何報道自己。”
 ——柴靜 
  看見》是柴靜央視十年曆程的自傳性作品,全書由一個個簡短深刻的故事組成。文章沒有太過華麗的詞藻,字句中飽含的是她在採訪報道時的心路歷程。她並沒有選擇太過標誌性的事件來奪人眼球,因為時間早已記錄下這一筆筆重大事件。她所選擇的,既有那些不為人知她卻記憶深刻的人和事,也有唐山大地震、非典等大事背後的採訪故事。
 
  同時,《看見》看見的,不僅僅只有這些,還有一個初來乍到的女孩。
 
  她被選擇成為國家電視新聞主播,卻因沒學過採訪、毫無經驗而遭遇挫敗。非典時期,她成為了現場記者,現實生活犬牙交錯的切膚之感,讓她一點一滴脱離外在與自我的束縛,對生活與人性有了更為寬廣與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間,非典、汶川地震、兩會報道、北京奧運……在每個重大事件現場,幾乎都能發現柴靜的身影。在書中,她記錄下淹沒在宏大敍事中的動人細節,為時代留下私人的註腳。一如既往,柴靜看見並記錄下新聞中給她留下強烈生命印象的個人,每個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
 
  《看見》最值得讚賞的,就是讀者與故事中的人產生的奇妙共鳴。這些都是採訪過程中活生生的、具體的人,在他們身上所發生的故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我們同身邊人的故事。
 
  “他人經受的,我必經受。”
 
  這既是柴靜個人成長的自白書,也是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更是我們自己的故事。“《看見》是唯一一本我不敢在外面看的書,因為每一次看完一篇故事,我的粧都會花了。”一位讀者如是説道。柴靜是一個善於捕捉美麗的人,她會將某個時間中的某個小小的細節放大,留下令人潸然淚下的文章。
 
  作家總是習慣且善於藉助一切事物來突出主題。每個故事的開頭,都是一句短小而有深度的箴言。恰如散文形散而神聚,通篇看下來後,心中總有一種説不清道不明的感覺,而這句話再次浮現在眼前,又會給人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大徹大悟。
 
  這就是《看見》的魔力,也是柴靜的魅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