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課堂讀後感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3W

寫讀後感是一個反思的過程,讓我們思考人生、價值和目標,讀後感可以是對作品的讚美,也可以是對作品的質疑,它展現了我們的獨立思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魅力課堂讀後感7篇,感謝您的參閲。

魅力課堂讀後感7篇

魅力課堂讀後感篇1

學期末收到趙希斌老師的《魅力課堂:高效與有趣的教學》一書,於是拿回家在寒假閲讀,我慶幸在這次寒假中可以和他的《魅力課堂》相遇,它猶如冬日的一縷陽光,輕撫這我的臉龐和心靈,我慶幸自己沒有沉湎於電視和網絡,也深深地譴責自己為何不拿到手就開始閲讀,這樣我就不會對當時是否要拿它回家而糾結!是它,用生動的.例子告訴我,我該做和能做的還有很多很多;是它,用幽默的語言鼓勵我,我可以用幽默詼諧的語調和學生互動;是它,讓我懂得了我應該努力在三十五分鐘的課堂中為孩子們構建一座健康快樂的樂園。

趙教授用細膩、風趣、幽默的講述首先從“高、思、實、正、通”五個層面暢談了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方法,然後又從“引、問、比、動、趣”五個方面闡述了教學形式把握的策略。在豐富的案例與深刻的剖析中,趙教授將“高層次的學科素養、高水平的思維能力、紮實的學科基本功、正確先進的價值觀、知識方法的通聯廣達”的內涵,通過引人入勝的引導和風趣幽默的講述,讓我領悟到要做一個教書的有心人,用智慧打造魅力課堂。

做一個教書的有心人!教師要與課改俱進,要具備精湛的教學藝術,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要能“調動學生、説動學生、震動學生”,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博學多才來讓學生佩服、敬重與歎服。我想這就是我們常説的人格魅力吧。教師的人格魅力就像是一塊磁鐵,能吸住學生學習的興趣。試着想想,一個知識淵博的老師,一個充滿智慧的老師,一個風趣幽默的老師,一個勇於創新的老師,難道不能創造出一個快樂,充滿魅力的課堂嗎?這樣的智者型老師能不讓學生欽佩嗎?

作為一名國小體育教師,如何打造體育魅力課堂呢?體育課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學生的高度參與,更離不開課前、課中、課後場地器材的合理安排與佈置。如果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一會兒要到器材室找所需器材,一會兒又要為了場地的分配問題而一與其他老師商討調動隊伍等諸多問題,我想這時的教學秩序一定會混亂不堪,教學效果也會大大折扣。因此,在課前教師要首先準備好本課所用的器材,精心佈置好教學所需的場地,體育器材要簡單實用,儘可能少而精,並且可以一物多用。在課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設計遊戲器材的擺放。例如:在摸高遊戲中,教師可以協助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學習掌握的程度,放置不同高度的摸高器,讓學生們在練習過程中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樂。課後,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搬運器材,這樣做既有利於一堂課的完整教學,又充分培養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高效課堂、多元育人,是我們長期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標。趙老師的《魅力課堂》一書,又一次讓教師們感受到深刻的思辨、廣博的學識、巧妙設問與追問對提升教學效率的重要作用。打造高效與有趣的魅力課堂,是所有教師追尋幸福教育的方向,也應成為我們追求魅力教育的目標。

總之,只有善想會幹的人才會有自己的個性與思想,才能抓住教育改革的契機走在前沿,才能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點燃真正人文教育的火焰。要讓體育教學有趣、簡單、高效,這是體育老師應該努力追求不懈的;要讓學生愛上體育,體育老師應該用好自己的智慧捍衞住體育課堂這塊領土;要想成為學生生活中的良師益友,體育老師必須要不斷提升個人魅力!

魅力課堂讀後感篇2

在讀了趙希斌老師的《魅力課堂》之後,深深感受到他在教育事業上的博大精深,他的高瞻遠矚和細緻入微也能從書本中領略一二。書本從兩個大塊“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展開,既有理論的依據又有實例的佐證,恰到好處地為我們講解了有趣而又高效的課堂。趙老師在第一章裏面説到“高層次學科素養”,一流教學教素養,趙老師就是一個活教材,所以我在想做一個教師不難,但要做一個有教學素養的教師這條道路真的是任重而道遠的。

作為一個數學教師,也時常感覺到肚子裏的苦水越積越多,説不完學生的種種不是但也無可奈何,殊不知如果跳出抱怨的怪圈,從學生的客觀情況以及相關理論入手好好地摸索與探究行之有效的方法,那麼對於教師和學生都是有益的。比如針對部分學生記憶水平薄弱的特點,教師可以圍繞以下幾點作出相應的努力:

(1)以理解為基礎進行記憶。

(2)在應用過程中進行記憶。

(3)加強記憶的趣味性。在一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材中要教授“數的合與分”,如果教師不是把分的結果用兒歌的形式讓學生熟記,那麼學生在記憶的時候肯定要碰到困難,但是運用兒歌就能朗朗上口,從而解決了難記憶的問題。再如在平時的教學中可能是機械地重複使教師沒有那麼多的耐心,覺得孩子怎麼還是不會,其實他可能從根本上就沒有理解所學的內容,因此教師當下要思考的是如何通過長期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理解力,讓學生能夠將學習內容進行轉化;讓學生能夠對學習內容進行解釋;讓學生能夠形成推斷。

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願學。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形成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裏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激發起來,萌芽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

所以為了做一個好教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教師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佈置在教學環境中,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專心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範,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範必須要明確,要説到做到,然後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

高效是教學的目標,有趣是教學的過程,讓我們都能做一個擁有愛心與智慧;方法和策略;素質和素養的優秀教師。

魅力課堂讀後感篇3

傳統教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仍然高懸頭頂。同樣是課堂,有的教師視為畏途。有的教師視為樂園。同樣是上課,有的學生覺得是一種享受。有的簡直成了受罪,如何激發這些生命的活力?讓課堂不僅成為我們播種希望和理想的地。更要讓種子破土萌芽,激情迸發,讓靈魂在課堂起舞?趙希斌老師的這本《魅力課堂,高效與有趣的教學》恰恰融魅力、興趣、高效三者為一體,給人深刻啟迪。

我所理解的魅力課堂:那麼如何解決“把握教學內容”和“把握教學形式”兩大聚焦問題,讓我們的課堂充滿魅力,有着蓬勃的生機呢?如何讓教學高效和有趣?下面是我所理解的魅力課堂:

(一)有魅力的課堂是學生喜歡的課堂

古人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第一位老師。無數案例告訴我們,個人的成功與幸福很大程度上來自興趣。課堂教學也如此。興趣讓學生願意走進教室、樂於坐在那兒聽課;興趣讓學生從主動的追求中獲得滿足,智慧得到增長;情趣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可以從中萌發理想、堅持夢想、追求美好。

然而,在我們日常的教學中,學生學得興味索然的現象充斥着我們的課堂。其中原因相當複雜。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一個班級,真正喜歡學習的、對學習始終充滿興趣的一定不超過三分之一。老師為教知識所累,為分數、排名所累,學生為高難度的接受知識所累,為考試所累,教師教得無味,學生學得無趣的情況比比皆是。

我們無法改變現實,但可以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心態,改變教學方式,讓我們的課堂變得可親一些,有趣一些,生動一些,從而使教學變得更高效,讓我們的孩子更多的愛上學習,喜歡上課。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終身難忘。”

戴着鐐銬也要舞出精彩,是教學的大智慧。教師不僅僅要把知識教給學生,更重要是要讓學生喜歡學習。當學生真正的愛上學習之後,你的課堂才是充滿魅力的。

(二)有魅力的課堂是學生得到發展的課堂

課堂為學生而設,學生在課堂上提升興趣,得到知識,獲得能力,這是魅力課堂的又一個層次。美國學者劉易斯這樣説:我們必須認識到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學習狀況觀察的重要性,他説:“這是一堂好課,但學生沒有收穫”,就等於説“手術是成功的,但病人卻死了”。

怎樣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發展?我認為判斷一堂課是否有“魅力”,不是看教師的設計多麼精巧,看課件多麼精美,而是看學生在課堂上有沒有收穫,收穫了多少。學生的發展是課堂教學的最大價值。

(三)有魅力的課堂是教師成長的課堂

無論學生是 “遲鈍”、“偏離”、“反覆”、“不聽話”,還是“聰明”、“專注”、“一貫”、“懂事”都是顯示着其成長中獨有的魅力,向世間萬物一樣,展現着自己獨特的美,而我們教師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和有一顆包容的心靈,靜待花開。

課堂是學生髮展的地方,也是教師成長的場所。魅力課堂之所以有魅力,是因為教學相長,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在專業上得到了發展,體驗到了幸福,這也是魅力課堂的另一種詮釋。

課堂是教師的立身之地。越是鑽研課堂,越是覺得有滋味,越是感到要讀的書還有很多,要研究的問題一個接着一個,這就是魅力課堂饋贈給教師的禮物。

我們應該如何使課堂有魅力呢?

(一)魅力課堂需要教師豐富的學識和智慧

要想課堂有魅力,老師自己必須有足夠的知識底藴和高超的智慧。因此老師首先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問題意識,只有對教學中的問題足夠敏感,才能確定改進和完善前行的方向,多問自己“怎麼回事?為什麼?怎麼辦?”其次老師要加強知識的學習和儲備,因為影響教師進步的重要原因是擁有信息的多少和搜尋信息的能力;第三,教師要不斷訓練自己的理論化思考,對平時的教學現象多觀察,多思考,多問“是什麼、和為什麼”,總結出規律並嘗試以此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二)魅力課堂需要鼓勵和表揚

人們總是希望獲得別人的肯定和表揚,大人如此,小孩更是。在孩子們的心中,最是期盼來自老師的微笑和表揚了。教師要徹底地放下“架子”,設法解除學生的思想包袱,讓他們敢於嘗試,我們的課堂才會在師生的相互交往,積極互動中,不斷的有精彩的動態生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讓我們的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來自老師的微笑,讓學生身心愉悦,讓課堂氣氛輕鬆愉快,來自學生的微笑,讓教學樂從學出,讓思想擦出絢麗的火花。微笑是一種肯定,而堅定的眼神,上揚的嘴角,微微點頭……又何嘗不是一種鼓勵呢?讓這些肯定性的神情和動作成為教師的習慣,久而知就會改變教學的風格,改變課堂的氣氛。讓我們迴歸到最本真的狀態,從“心”出發。

(三)魅力課堂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和體驗

學習是高強度的心智活動,情緒狀態的優劣至關重要。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充分調動一切情感因素,讓學生主動的學,積極的學,讓我們的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魅力源於教者紮實的教學根底,深厚的教學底藴,巧妙的設計。課堂上我們要善於抓住學生的智慧,以一個學生的智慧帶動幾個甚至全班學生的智慧!

課上一分鐘,課下十年功,讓我們為打造魅力課堂努力,讓我們的學校充滿魅力,讓我們的教育洋溢魅力。

(四)魅力課堂需要張揚語言魅力

如果一堂課,都用一個平板的音調上到底,學生一定會覺得寡淡如水,甚至會昏昏欲睡,更不用説提起興趣了。即使學生有那麼一點點興趣,也會在這種氛圍中消失殆盡。而同樣的內容,如果採用不同的語調,使之激情抑揚頓挫,則教與學的效果明顯不同。教師只有自己的語言儘可能做到講人如見其人,講事如臨其境,講物栩栩如生,講景歷歷在目,才能讓學生精神飽滿,興趣盎然,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情景,組織恰當的語言內容,去打動學生的理智和心靈,或幽默風趣,或以理服人,充分體現教師的教育機智。教師幽默的語言可以使課堂氛圍和諧融洽,使師生心靈對接溝通。

(五)魅力課堂需要學生的主體探究

打造吸引人的高效課堂,教師需要改變以“講”為主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發揮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自覺探究書中知識,解決問題。給予足夠孩子探究時間,等待孩子從無到有的探索。

我想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和滑雪和游泳一樣,必須有時間給學生親自實踐,只有親身的體驗,學生自己學會了如何停和如何浮,才會滑雪和游泳,因此我們老師要學會等待,等待學生獨立學習,才能放開臂膀讓孩子在自由輕鬆的課堂氣氛中自由翱翔。

總之,“樂趣讓學生願意走進教室、樂於坐在那兒聽課;興趣讓學生從主動的追求中獲得滿足,知識之火得到增長;情趣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可以從中發現理想,堅持夢想,追求美好。”我們的課堂就好比一盤菜餚,把“趣”這味調劑品加進去,味道才鮮美可口,品嚐之後也會回味無窮。所以,魅力課堂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實踐,改變不合理的教法,重視學習,重視探究,重視學生的獨立性、主體性。 高效是教學的目標,而有趣是教學的過程,兩者相輔相成。做一個有魅力的老師,上有魅力的課,是每一個老師的終身追求。

魅力課堂讀後感篇4

暑假裏我認真閲讀了《魅力課堂》這本書,他主要表達對於“什麼是好的教學”這個問題的看法。同時這次暑假的90學時培訓也學習了“國中科學教學有效性的認知解釋”、“促進學習的問題設計與教學實施”“國中科學疑難實驗研究”“教學疑難問題的有效解”等等有助於提升課堂的魅力的相關課題。這些對我們以後的教學活動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什麼是“魅力課堂”?其實世界上最複雜的問題其答案往往最簡單。教學成就了學生智慧的頭腦,飲食成就了學生健康的身體。什麼是好的食物?我想大家一定有共識——“有營養”“好吃”。什麼是好的教學?其標準看來也很簡單——“高效”與“有趣”。

教學必須高效。教學是有目標的,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在課堂上付出的青春年華是不可逆的。因此,必須追問教學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形式的把握是否優化,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怎樣的收穫,這種收穫不只用於應對考試,更應讓學生終身受益!

教學必須有趣。關於學習的古訓“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山有路勤為徑”,這暗示學習與快樂無緣,是艱苦乃至痛苦的。無趣的、痛苦的學習使學生處於被迫、壓抑的狀態,他們不會在學習中投入感情,也不會從學習中收穫感動,這樣的教和學又怎能高效呢?現實中,其實有大量的教師苦苦地教、學生苦苦地學。但是,有沒有高效又有趣的教學呢?肯定的!書中我們就會發現很多這樣的例子。面對重重壓力使教學變得有趣確實不易,但這更顯示其迷人和美麗,更值得我們教師追求。

對教師來説,高效與有趣的教學要滿足兩方面的條件:一是把握好教學內容,二是把握好教學形式。

把握好教學內容,意味着教師對教學內容有非常深刻的理解,能夠凸顯學科教學中最有價值的成分,這類似於廚師選好的、對的食材;把握好教學形式意味着教師能夠以恰當的、吸引學生的方式進行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將學科教學內容中的精華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富有熱情地學習,這類似於優化菜品的“賣相”和用餐環境。

把握好教學內容體現在五個方面:高、思、實、正、通。

把握好教學形式體現在五個方面:引、問、比、動、趣。

新教改本來形勢逼人,我們應該急起直追。提高教學質量的唯一途徑就是不斷學習、實踐和反思。具體來説,可以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嘗試。

第一,提高自己的問題意識。我們要對教學中的問題足夠敏感,找到問題才能確定改進的方向。由自己生成的問題針對性更強,由問題驅動的行為哼持久也更有效。

第二,我們要加強知識的學習和儲備。在信息時代,影響進步快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擁有信息的多少和搜尋信息的能力。對於教師來説,面臨具體問題時需要收集信息,借鑑前人和同行的經驗為解決問題提供線索;平時為了自身素質的提高,也需要通過大量的閲讀、觀摩和討論不斷獲取和更新知識。

第三,我們要訓練自己的理論化思考。理論是對事物規律和本質的認識,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一定是盲目和低效的。要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將實踐和理論思考結合起來,要善於思考,善於總結,善於發現教學的規律和本質。

結合科學教學的特點,把握好教學形式中的“問”非常關鍵。金鵬教授認為原始問題具有以下特點:客觀性;複雜性;已知條件的隱蔽性;解決問題的多樣性;計算結果的發散性;解決問題的最佳性。

原始問題又分為以下幾類:定性問題;半定量問題;定量問題;實驗問題。

好問題的價值

(1)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從動物到人類都具備的重要的心理過程,被好奇心驅動的學習行為最為高效,也最為愉悦。

(2)激發學生的思考。學習有兩種狀態,一種是被動接受,另一種是主動收穫,後者更為有效。主動獲取知識的基本途徑就是積極思考,對所學知識進行思維加工,經過思考獲得的知識更容易達到深入理解的狀態。

教師提出了一系列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學生需要主動地回憶、聯想、對比、類推、概括、推理,教師的提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思考,這樣學習狀態對提高教學效率很重要。

(3)創設學習情境、澄清學習目的。對於學習這樣一件需要付出巨大時間和精力成本的事情,學生當然想要知道為什麼要學習這個內容,以提問的形式澄清學習目的是好的方法。

教師提出的這些問題與學習目的形成了直接的關聯,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達到學習目的的過程。這些問題創設了一個情境,這個情境中有一個清晰的、“看得見摸得着”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所學的知識與解決的問題形成直接關聯,這使得學生學習的目的性更強。

(4)成為師生互動和驅動教學的載體。基於提問的師生互動也是驅動教學的良機。學習前,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中,教師可通過提問驅動學生學習;學習後,教師可通過提問檢驗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

在科學教學中,經常存在這樣的提問誤區:為了提問而提問,學生被當作工具;不需要思考,總結標準答案;只有少數同學參與;學生不知所措或不為所動。

例如:要麼問題過於簡單,無需思考即可完成;要麼問題雖有一定難度,但不管是否理解,只要對照教材,即可得出正確答案;要麼問題指向性不清晰,學生不知如何思考;要麼問題確實很難,學生根本沒能力解決;要麼呈現形式是知識點加練習題,學生學生厭倦。

如何提出好問題?針對學習目標直接提問;將問題置於現象之中將問題置於故事和典故之中;將問題置於現實問題或事件之中;將問題置於學生的認知弱點和價值觀的轉變之中。

如何提高解決原始問題的能力呢?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1、建立和強化應用知識。

2、從整體出發,抓主要矛盾,建立正確的簡化模型。

3、學會挖掘和挑選有用的數據。

4、運用創造性問題。

5、學會運用信息反饋方法。

結合科學教學的特點,把握好教學形式中的“動”是又一個關鍵。

審美大事朱光潛指出:“人生來好動,好發展,好創造。能動,能發展,能創造,便是順從自然,便能享受快樂,不動,不發展,不創造,便是摧殘生機,便不免感覺煩惱。”

瑞士心理學學家皮亞傑認為,“個體的發展實際上就是練習、經驗、對環境的作用等意義上的大量活動的產物”。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從做中學’是教育的基本原則,教學過程應該就是‘做’的過程。兒童生來就有一種要做事個要工作的願望,對活動具有強烈的興趣,對於要給予特別的重視。‘從做中學’也就是‘從活動中學’從經驗中學‘,它使得學校裏知識的獲得與生活過程中的活動聯繫了起來”。

這三位大師對教育教學有一個共同的期許——讓學生“動起來”!

在科學教學中,我們往往設計大量的小組實驗、演示實驗、學生實驗以及各種各樣的課內外探究活動,真正讓學生“動起來”!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有效吸引學生的有向注意;跟蹤思維;體驗科學事實;理解科學本質。

魅力課堂讀後感篇5

有云:“安其學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翻開《魅力課堂》這本書,但凡書中受學生歡迎的課堂,其教師首先是充滿魅力的,學生喜愛他,他的課總是有味道的,能吸引學生關注。這讓自己思考頗多,同樣身為教師,我如何改造自己,如何改造自己的課堂,讓學生能漸漸喜歡上自己,喜歡上我的語文課?

靜下心來,閲讀《魅力課堂》,在優秀教師的做法中積累經驗,從他們的言論中領悟教學的藝術,那些典型的課堂案例總會讓心靈振動。

從這裏,我明白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魅力課堂需要我們的鼓勵和表揚。

人類,總是希望獲得別人的肯定和表揚,大人如此,更何況小孩。在孩子們的心中,所期盼的正是來自老師的微笑和表揚。教師要徹底地放下“架子”,設法解除學生的思想包袱,讓他們敢於嘗試,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在師生的相互交往,積極互動中,不斷的有精彩的動態生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讓我們的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來自老師的微笑,讓學生身心愉悦,讓課堂氣氛輕鬆愉快,來自學生的微笑,讓教學樂從學出,讓思想擦出絢麗的火花。微笑是一種肯定,而堅定的眼神,上揚的嘴角,微微點頭……又何嘗不是一種鼓勵呢?讓這些肯定性的神情和動作成為教師的習慣,會改變教學的風格,改變課堂的氣氛。讓我們迴歸到最本真的狀態,從“心”出發。

二、魅力課堂需要我們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學習是高強度的心智活動,情緒狀態的優劣至關重要。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充分調動一切情感因素,讓學生主動的學,積極的學,讓我們的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魅力源於教者紮實的教學根底,深厚的教學底藴,巧妙的設計。課堂上我們要善於抓住學生的智慧,以一個學生的智慧帶動幾個甚至全班學生的智慧。

課上一分鐘,課下十年功,讓我們為打造魅力課堂努力,使我們的學校充滿魅力,讓我們的教育洋溢魅力!

三、魅力課堂需要我們張揚語言魅力。

聲音平板、基本上用一個音調上到底的課,一定會使學生覺得寡淡如水,甚至會昏昏欲睡,更不用説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了。即使學生有那麼一點點興趣,也會在這種氛圍中消失殆盡。而同樣的內容,如果採用不同的語調,使之激情而抑揚頓挫,則教與學的效果明顯不同。教師只有自己的語言儘可能做到講人如見其人,講事如臨其境,講物栩栩如生,講景歷歷在目,才能讓學生精神飽滿,興趣盎然,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情景,組織恰當的語言內容,去打動學生的理智和心靈,或幽默風趣,或以理服人,充分體現教師的教育機智。教師幽默的語言可以使課堂氛圍和諧融洽,使師生心靈對接溝通。

四、魅力課堂需要學生的主體探究。

為了打造吸引人的課堂,我們教師需要改變以前以“講”為主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發揮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自覺探究書中知識,解決問題。這需要我們等待,因為學生的探究是緩慢的,有時會甚至是不能有所收穫的,這時需要我們教師等會等待,等待孩子探究的過程,等待孩子從無到有的探索。

我在滑雪的時候,最大的體會就是停不下來。我剛開始學滑雪時沒有請教練,看着別人滑雪,覺得很容易,不就是從山頂滑到山下嗎?於是我穿上滑雪板,哧溜一下就滑下去了,結果我從山頂滑到山下,實際上是滾到山下,摔了很多個跟斗。我發現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停止、怎麼保持平衡。最後我反覆練習怎麼在雪地上、斜坡上停下來。練了一個星期,我終於學會了在任何坡上停止、滑行、再停止。這個時候我就發現自己會滑雪了,就敢從山頂高速地往山坡下衝。因為我知道只要我想停,一轉身就能停下來。只要你能停下來,你就不會撞上樹、撞上石頭、撞上人,你就不會被撞。因此,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高速前進。

我想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也是一樣的道理,需要等待,需要讓學生獨立學習,這需要我們教師放開臂膀,讓孩子在自由輕鬆的課堂氣氛中自由翱翔。

總之,魅力課堂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實踐,改變不合理的教法,重視學習,重視探究,重視學生的獨立性。

魅力課堂讀後感篇6

?魅力課堂》是從把握教學內容和把握教學形式兩大部分來闡述高效與有趣的教學,閲讀後引人深思,受益很多。

讀完《魅力課堂》後,讓我覺得高效有趣的教學應該要做到“345”。這“345”的含義從狹義上的理解為;三個階段;指課前延伸——課內探究——課後提升;四個環節;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鞏固拓展;五課型;指新授課——複習課——講評課——閲讀寫作課——實驗探究課;包括特殊課型,如英語課,音樂,體育,美術,微機課,還有如安全,環境,傳統文化,人生規劃等地方課程。

“345”從廣義上分析,(一)它符合新課程的標準和要求,如新課程要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二)符合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三)基於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理念,(四)突出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思想,(五)變“勉強”教育,為主動學習,(六)更加符合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合作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理論,“有效教學”理論,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等理論。

但是不管什麼課型,我認為全部要按照課前延伸,課中探究,課後提升來進行教學設計,再在課中探究部分滲透四個環節,這是大錯而特錯的,課的課型不同,特點不同,要有不同的流程,要靈活運用流程中的各環節,課堂是動態的,你固定不變,勢必把教師框在模式裏面,課堂更加呆板,更加機械,我也多次講過;“今天的教學,是讓孩子學會自己走路,當學生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或交叉路口的時候,教師要正確引領,不是老師設計好了,牽着學生走,學生總是跟着老師的思維走,圍着教師轉”。

“我們不能再把孩子教到教材裏面去”;“我們再也不能讓學生的脖子上再長上老師的腦袋”,“老師要做一個趕海的人,把學生引領到知識的海洋,讓孩子做大海中的一條小魚,他要去尋找海洋中的微生物作為食物,使自己茁長成長,他要去迎擊風浪,在大風大浪中鍛鍊,他要去躲避大魚吃小魚的殘酷現實,學會生存;他要做大海上空中的一隻海燕,搏擊長空,自由在的翱翔藍天……”等等。試想如果這樣固定教學模式,我説的這些老師怎樣在課堂上完成?

另外,課前延伸是指什麼?教學設計,老師侯課,課前預習,課前演講,課前蒐集資料,課前討論,課前準備算不算課前?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學模式”是指大容量,快節奏,立體式——預習課,展示課反饋課——六個環節,如果説我們把課前延伸只看作是課前預習的話,杜郎口的預習課將怎沒上?

再説課中探究環節,我想不管上什麼課,都離不開探究,但不能把它作為步驟來死板硬套,要靈活運用,首先要弄清這個問題有沒有探究的價值,現在許多老師的授課,總是把課中探究作為步驟再滲透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鞏固拓展四個環節,我的理解是這四個環節要根據不同的課型來靈活運用,如新授課的教學流程,學(自學)——研(合作交流)——展(展示反饋)——教(精講點撥)——達(當堂達成);複習課教學流程;知識梳理——反饋整合——鞏固拓展,只需要這三個環節就夠了,並不是説非要把這四個環節不管什麼課都要按照步驟來授課,還有講評課,閲讀寫作課,實驗操作課,不同特點的課等,都需要設計不同的教學流程,設計不同的教學環節。再例如説英語課作為特殊課型,它分語法課,詞彙課,聽説課,讀寫課,聽説課的流程是;聽後説——説後做——做後查——查後共享,我們能否把四個環節作為步驟必須滲透在課中探究這個階段嗎?如果説必須的話,那還研究不同的課型幹什麼?

什麼是課後提升?只是課後嗎?講完課要求當堂生成算不算課後?課的結尾算不算課後?現在規範辦學行為,控制學生的在校時間,假如每門學科,都在所謂的課後佈置提升的作業的話,學生的負擔怎麼減下來?還有四個環節中的第四個環節“鞏固檢測”,我就很不同意這個提法,這個提法説明這個人的觀點還沒有跳出那種“口耳相傳”“手把手進行教學”以教為主的教學思想,原先課堂以教師為主體,老師講,學生聽,開始教師導入新課,最後進行達標檢測,現在學習方式變了,有自主學習部分,合作探究部分,精講點撥部分,我們要求及時反饋,堂堂清,試想,自主學習環節後是否應有跟蹤練習,合作探究環節後是否也應有一個檢測練習,精講完以後是否也應及時跟蹤一個檢測練習,當然,我的意思也不是每個環節都要有鞏固練習,問題是可以不可以?所以,我想應該把“鞏固檢測”改為“鞏固拓展”。一堂好課有三個標準;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所以我們是不是要正確,寬泛,靈活理解“課後提升”這個名詞。

我覺得“345”是課堂教學的一個總體構架,應正確進行闡釋理解和運用,切不可死板硬套,我們要不斷的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努力改變現行課堂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有問題不可怕,關鍵是如何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着力構建自主,高效,優質的課堂,實現課堂教學的新突破!

魅力課堂讀後感篇7

通過讀《魅力課堂》一書,最讓我有感觸的就是把握教學形式一輯中“好問題驅動教學”一章,因為這是作為新教師的我在課堂上實際遇到的問題。

由於缺乏經驗,我們在備課時往往籠統地寫:討論什麼什麼問題,但卻甚少思考如何表述這個問題。比如在上木材這一課時,我想讓同學們交流木製傢俱的優點,於是我直接問他們:木製傢俱有什麼優點?孩子們倒也是動了一番腦筋思考並説出了木材的一些特點,但卻沒有孩子提及易加工這個優點。繞了半天,只能由我説出。課後我反覆思考,若想讓孩子們想到易加工這一點,我不妨帶一些精美的木製雕像,將他們與普通的鐵片作比較,孩子們可能更容易理解。

或許這就是《魅力課堂》一書中説的將問題置於現象之中。書中説“各種現象一旦進入我們的視野,就會成為思考的對象,這也是人類認知發展和知識積累的基本過程。教師的任務是有選擇地、高質量地向學生呈現各種現象,激發學生的思考。”自然學科的一個特點就是知識源於生活,要向一些平日裏司空見慣的事物問為什麼?作為教師,我們不能憑空拋出這些個問題,最好能將現象重現於學生面前,讓學生在現象中尋找問題的答案。

這又讓我聯想到在上“橡膠”一課時,我們請學生説説橡膠的特點。但如果光提出這個問題,學生可能一時摸不着頭腦,但如果給他們呈現一些橡膠製品,比如橡膠手套、各種球類、有橡膠包裹柄的老虎鉗時孩子們馬上就會豁然開朗,聯想到橡膠有防水、耐磨、有彈性、是絕緣體等特點。

在趙希斌老師的書中我也瞭解到一些提問的誤區。基本都是新老師容易犯的錯誤。比如為了提問而提問,學生被當作道具。很多時候,為了課堂效果,老師們總愛提一些學生早已知道且沒有意義的問題。“老師根本不在意學生回答什麼,學生及其思考被當作道具,而且在後續的教學中根本也用不到。”這樣的問題大可被刪去。又有學生面對老師的提問不知所措或不為所動的現象。趙老師也為我們分析了原因。概括地講有三個原因,一是問題不知所云,二是問題鏈條太長,三是問題太瑣碎。我想,作為教師,首先一定要把問題講明,給學生一個思考的方向。這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反覆琢磨提問方式及內容,設身處地以學生的角度思考。其次,在提出多個相關問題時,一定要注意“點題”。也許教師的備課應該也如作文一般,抓住中心思想,給學生設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時不時地點一下整堂課的主要內容,既要利用問題鍛鍊孩子們的發散思維,又要注意將他們拉回課堂的關鍵點。

?魅力課堂》一書中尚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如如何引生入“勝”,如何打比方、舉例子、作比較,如何讓學生動起來。我想這些都需要在日後的教學中且學且教,多反思,多實踐,讓自己快快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