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心得體會感想參考4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4W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開創了近代民主革命,使中國反動統治者在政治上亂了陣腳,也使中國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看完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你有什麼感想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最新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心得體會感想參考4篇,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最新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心得體會感想參考4篇
 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心得體會感想1
  
  在公司團委的關懷組織下,我們部分青年團員觀看了影片《辛亥革命》。影片講述了廣州起義到武昌起義勝利,建立中華民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為袁世凱代替的過程。
  
  從影片而言,影片整體貼合史實,但在秋瑾赴死、林覺民《與妻書》、黃興與徐漢達等情節上過於煽情,這可能是商業電影的通病,由於電影篇幅限制,許多細節也被忽略,當然導演也有自我的想法,例如作為辛亥革命重要的戰役——武昌起義在影片中微不足道,主要是因為導演張黎經過考證後,發現武昌起義勝利但是是件偶然的事件。這也説明歷史常常是在種.種偶然事件中被創造的。
  
  儘管電影沒有將辛亥革命詮釋得完美,但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年期間觀看此電影卻能讓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再次回顧辛亥革命,學習當時的革命精神,思考自我的人生。
  
  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革命,具有重大的影響好處,其成功推翻了滿清政府及中國實行二千餘年的封建皇權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其更重要的好處在於思想上的影響,劉少奇認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這使得更多的有為青年加入革命的行列,為一個民主共和的夢想拋灑熱血。但在袁世凱竊取革命的果實之後,我們不得不承認辛亥革命不是一次成功的革命。袁世凱作為原清朝的官員,其專制思想根深蒂固,當上大總統卻是為再次恢復帝制,在其領導下的中華民國自然無法在臨時綱領的指導下運作。
  
  孫中山1921年寫信給俄羅斯外交人民委員齊契林時也提到“此刻我的朋友們都承認:我的辭職是一個巨大的政治錯誤”,他在遺囑中也囑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總結辛亥革命最終的失敗,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性。資產階級革命者在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他們能夠付出一切與大清王朝一戰,但在中華民國建立以後,已經擁有政權的革命黨人趨於保守,期望以和談形式逼迫清帝退位,甚至孫中山就職臨時大總統後,為了促使清帝儘快退位,在未徵求他人意見的前提下,向公眾提出了“誰讓清帝退位,就將大總統的職位讓給他”這個觀點,最終讓袁世凱不費吹灰之力就竊取革命果實。
  
  二是武裝力量不夠,缺乏強有力的軍隊。辛亥革命雖然勝利了,但是很多省的真正權力還是掌握在擁有軍隊的地方軍閥手中,南京國民政府並沒有真正掌握軍權,也就喪失了在政治上的主動地位。三是缺乏廣泛的羣眾基礎。辛亥革命由資產階級領導,其指導思想,發展方向都以資產階級為主,沒有從廣大農民羣眾出發,無法為人民解決温飽等基本問題,難以獲得廣大民眾的支持。
  
  辛亥革命的精神,我認為在這天仍是值得廣大青年學習的。我們的身邊就有黃花崗葬着的七十二烈士提醒我們,辛亥革命的勝利是當時的有志青年拋棄富裕的生活、拋棄家庭妻兒、犧牲自我的生命換來的。之後11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又將個人的命運融入於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強盛的滾滾洪流,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壯麗的歷史篇章。比較現面臨轉型的中國社會,各種社會問題產生,道德理想缺失青年處處可見,趁着辛亥革命百年之際,我們就應進行自我反思。
  
  個性作為一名共青團員,我們要走在社會禮貌建設的前列。在工作上,要腳踏實地,業務中精益求精,團結協作,發揚創造精神,以高效率高質量的工作為現代化建設服務;在公共生活中,我們要用心參與政治,為社會有利發展建言獻策,同時帶頭傳播社會主義道德風尚,例如近期發生的佛山小悦悦遭車碾事件中路人視而不見的行為足見社會道德的倒退,我們務必勇敢地站出來,做出表率,改變這些窘境。我們不需要如先烈般犧牲生命,只要我們表現出一個有社會良知的青年應有的形象——在需要我們的時候主動伸出手,為他人帶給力所能及的幫忙。
  
  電影出現不少關於革命目的的解釋,歸根到底,革命是為了明天我們能擁有幸福的生活。目前國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但我們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物質禮貌與精神禮貌卻未可言“幸福”,需要我們個人及羣眾繼續努力奮鬥,借用孫中山先生一句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與諸君共勉。
  
  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心得體會感想2
  
  教師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辛亥革命》。就像教師在觀影前講的那樣,此刻的我們對祖國的歷史瞭解得太少了,能經過這樣的方式深刻學習辛亥革命的歷史,回顧當年的腥風血雨,這樣的學習對我來説十分的有意義。
  
  影片的一開始烈士秋瑾的話就引人深思:我此番赴死,是為革命,中國婦女還沒有為革命流過血,當從我秋瑾始。縱使世人並不不盡知革命為何,竟讓我狠心拋家棄子。我此番赴死,正為回答革命所謂何事。正是有無數敢於拋頭顱、灑熱血的中國革命者,在那個風雨搖曳的年代,拋家棄子,獻身革命,才拯救了中國,拯救了中國人民。
  
  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今年是辛亥革命110週年,回望百年辛亥,緬懷革命先賢,作為一名當代當學生,一名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我要始終如一地做一名最堅定、最徹底的愛國主義者,牢記“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當今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努力學習,貢獻自我的一份力量!
  
  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心得體會感想3
  
  在辛亥革命百年紀念之際,紀錄片《辛亥革命》開始播放了。我感到十分有意義。
  
  此刻的中國已是世界上名副其實的大國。在這一刻,回顧百年前的先人為改變中國面貌而進行的奮鬥與犧牲,仍是激勵我們繼續前進的寶貴資源。
  
  近代以來,由於政治的腐朽,在西方列強的侵略與下。迫使中國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在殖民主義強加的不平等條約體系束縛下一步一步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中國人民不甘承受列強欺凌,幾代人都在追求民族復興。歷史上,許多人為這一目標進行多次嘗試,辛亥革命就是前人從事的努力。
  
  我們重視辛亥革命,是因為儘管它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境遇,可是,辛亥革命掃除了兩千年來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為中國的提高打開了閘門,這是相當重要的功績。百年後的人們已經很難切身體會辛亥時期的社會狀況,甚至不能理解當時的革命志士們的歷史性的抉擇。所以在今日,社會上有些模糊的認識:如認為“辛亥革命給社會造成的破壞大於建設,延緩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進程”。
  
  其實,辛亥革命的親歷者們如何不想以温和的方式改變封建中國的面貌呢?但他們並非從一開始就醉心於以激進手段改變中國落後局面,可是在經歷了一再的失敗與挫折,意識到清王朝決不可能真心實意地退出權力的中心而實施“立憲”,這其實是當時條件下應當做出的正確選擇。
  
  看了紀錄片,對革命者的選擇就會有更清醒的認識。
  
  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心得體會感想4
  
  110年來,中國史學界對辛亥革命的研究偏重於其武裝鬥爭方面,尤其是今日,當我們在隆重紀念辛亥革命豐功偉績的時候,仍看到我國一些地方,還在不斷地為爭奪哪個地方,才是辛亥首義的地方而較勁,究竟是武昌?還是廣州?實際上這種觀點是對是錯,其爭議或者研討沒有什麼太大的史學意義。
  
  眾所周知,孫中山等人於1894年10月創立興中會後,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發動過無數的革命武裝起義,包括1895年10月26日(夏曆九月九日)的廣州起義,1900年10月8日的惠州起義,1904年11月16日(農曆十月初十)的長沙皇殿起義,1906年的萍瀏醴起義,1907年5月的潮州黃崗起義,1907年6月的惠州七女湖起義,1907年9月的欽州防城起義,1907年12月的鎮南關起義,1908年3月的廣西馬篤山起義,1908年4月的雲南河口起義,1908年7月19日秋瑾和徐錫麟約定同時在浙江和安徽起義範文寫作,1908年11月19日安慶起義,1910年2月12日廣州新軍起義,1911年4月27日的廣州黃花崗起義等。中國雖在辛亥之年終於推翻了腐朽專制的封建制度,但這並非是一、二次革命起義一蹴而就能夠做到的事情,實際上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從1895年10月就開始在全國各地不斷髮動武裝革命起義,在這16年間已有無數革命先烈用“拋頭顱、灑熱血”的為國捐軀壯舉,才將封建腐朽的清王朝拼打得搖搖欲墜,其後經過辛亥年各地爆發的民眾武裝起義,才使革命獲得成功。而值得一提的是1911年11月3日上海爆發的辛亥起義的巨大作用和歷史地位,對於辛亥革命“上海起義”,孫中山先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説:“武昌既稍能久支,則所欲救武漢而促革命之成功者,不在武漢之一看,而在各省之響應也。”並且他明確指出:“時響應之最有力而影響於全國最大者,厥為上海”。
  
  參與辛亥上海起義的主要領導之一的李平書先生也曾經説過:“上海光復,為響應武昌首義之第一聲,亦可雲次義”。可見上海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獨特、作用巨大、入黨申請書影響深遠。這裏筆者還需要特別補充一下魯迅先生在《黃花節的雜感》對辛亥年4月27日廣州起義犧牲戰士的追記範圍,(注:魯迅稱讚在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勝利後,先前的黃花崗起義“這些失敗的戰士,當時也就成為革命成功的先驅”),應該講這16年來為推翻封建專制統治而英勇獻身的戰士們,全都成為了辛亥之年“革命成功的先驅”。由於他們在跨世紀的前赴後繼、英勇獻身,才換來了民主共和的國家新生。
  
  今天當我們在海峽兩岸回顧和緬懷辛亥先烈們的時候,前者的百年祭奠將永遠成為後人心中繼往開來的一座高聳入雲的歷史豐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