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優秀的讀後感精選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4W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告訴我們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只有用心陪伴,才能收穫幸福美滿的家庭,相關的讀後感你知道怎麼寫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優秀的讀後感精選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優秀的讀後感精選三篇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優秀的讀後感篇1

剛一開學,我就動員辦公室的幾個老師一起買了好幾本關於教育的書籍。給自己規定的是每月至少讀一本書,現在細細想來,自己還算超額完成計劃。其中劉稱蓮老師寫的《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很合我的口味,劉老師對孩子的精心照顧、睿智用心深深打動了我。讀的過程,細細地與我的教育觀作了比較,哪些我也是這樣做的,哪些是我可以借鑑的。讀完之後,隨即又買了幾本,讓它真實有效的在家長的人羣中傳讀開來,畢竟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大家的陪伴。這本書的封面特別雅緻,一個可愛的孩子在一位母親的陪伴下,悠然的漫步在鬱鬱葱葱的路上。雖然是兩位遠去的背影,但是温馨的畫面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母愛和無比的幸福。《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一共分為六個部分,劉老師分別從生活、閲讀、學習、品格、心理、溝通六個方面,通過具體事例講述了自己陪女兒的成長曆程。我就以下兩個方面來對照自己是如何陪學生一起成長的。

閲讀篇——泡在書海里

劉老師講到“父母為孩子創造的是閲讀的氛圍,孩子就可能喜歡

上閲讀。對於閲讀,家長要做的就是:一是讓孩子有書讀,二要讓孩子讀到書。‘有書讀’就是要有適合孩子閲讀的書;‘讀到書’,就是要讓孩子能夠接觸到書。”

想想我們班的學生閲讀從一年級入學就開始滲透了,後來學過拼音之後,許多孩子從撕不爛的小圖畫,小漫畫到精美的小故事,從優秀的童話故事到《寓言故事》《成語故事》,從《兒童百科全書》到《中華五千年》,讀書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由剛開始的我讀他們聽到現在很多孩子都可以向大家説出自己最近讀書的收穫。很多次看到班級的書在旁邊凌亂的放着,心裏雖然歎息這羣孩子怎麼還沒有整理的習慣,但是心底卻是欣喜的,假如每天書櫃都是整整齊齊,無人理睬,那不就傻眼了麼?想到這些,安排兩個學生再次整理一下,順勢在引導下次我們擦亮眼睛看誰能把書放得整齊,隨着借書秩序越來越規範,書櫃也越來越來整齊了,丟書的現象也消失了。相信越來越多的知識和好的習慣也在他們的腦海裏積累着。

學習篇——學習是一顆糖

劉老師講到“國小生喜歡學習的前提就是熱愛學校、熱愛老師、熱愛同學並對學習充滿興趣,只有這樣,他才會對學習充滿熱情並不斷的成長進步。所以沒有必要刻意在孩子學習上花太多心思,而想辦法讓孩子愛上學校愛上學習。”

對待這一屆的孩子,説真的寬容了許多許多:1。原來書不會背的不許回家,現在變成了不會背的鼓勵他多讀幾遍再加上還要複習就行了。2原來作業交不齊影響第一節上課情緒,現在第一節上課之前不問交作業情況。下課後沒完成的補一補就可以了。3原來孩子寫字不認真的有撕掉重寫現象,現在寫不好的,放學後我會找出與他寫字水平相當的進行書寫比賽,結果一個比一個寫得認真,看着自己書寫的作品,臉上不禁露出了既羞澀又甜蜜的笑容,當然也得到了大家對他們的肯定,隨後讓他們把自己的作品貼在自己的家的書桌上,警示自己以後要照着這樣的字體去完成功課。每次比賽活動都有效果,還能堅持一段時間。唉,慢慢來吧。

是啊!只有讓孩子嚐到了學習的甜頭,他才會和你合作,才會快樂專注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尤其是低年級,我們不能給孩子太多的負擔和壓力,只希望能在我們的幫助下給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慣即可。

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某些教育思路有了堅定的認識,感受到了陪伴也是一種愛,我們做父母的做老師的要學會將深沉的愛化為耐心、温暖、智慧的守候,靜下心來陪伴孩子,全身心的愛護孩子,耐心陪伴,靜待花開!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優秀的讀後感篇2

説實話,我很少讀國內的各種育兒聖經,覺得絕大部分都是空洞的理論或者過分強調學習的技巧性,然而最近學校老師推薦的這本《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卻是一本拿起就放不下的好書,作者劉稱蓮老師用一位母親温柔細緻的筆觸,從生活、閲讀、學習、品格、心理、溝通這六方面,通過女兒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個小事例講述了自己陪伴女兒的成長曆程,字裏行間充滿的是濃濃的父母之愛和睿智用心。在劉老師女兒成長的道路上,我看到的不止是孩子的進步,更多的是父母的陪伴和引導,一家三口並肩行走的温馨足跡。

我們家也是對孩子的教育比較用心的,在讀書的過程中也不時把自己的育兒觀跟書中對比,很慶幸大部分的觀念都跟作者不謀而合,針對國小階段的學習引導,則書中有些觀念是可以借鑑的。

無論是《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還是我們家的育兒觀,都可以總結為“尊重、陪伴、引導,見證孩子一路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家長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權利,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跟孩子平等地溝通,尊重孩子的身心發育階段和特點,而不是用所謂的家長權威居高臨下地教育。我相信,只有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才能發展為自尊、自信、平和、友善的孩子。而孩子的所有發展,都建立於此。

劉老師的這本書裏,我們也不難發現,他們並沒有“教”孩子多少,而是在父母的言傳身教和默默的陪伴中,孩子自然而然就養成了良好的品德和習慣。家長不是教育者,而是陪伴者和引導者,要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長大,並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引導,而不是把家長的意志強加於孩子。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時間,“孩子的進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無法阻擋的一個過程,家長只要用全心的愛去陪伴,並靜靜地等待和欣賞就已足夠。”

家庭教育觀念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看劉稱蓮老師的《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很多時候都不禁會心微笑,同樣的“遊戲時間”和“家庭日”,女兒上國小前贈她的寄語和“要求”—認真地學、開心地玩,二者同樣重要,探索大自然的美麗神奇;潤物細無聲式的閲讀習慣培養,給孩子打開一扇廣泛閲讀的門,通過各類書籍瞭解整個世界而不僅侷限在童話、公主之類孩童主題;從歸納整理自己的玩具書籍開始培養孩子必要的生活和學習技能,教會孩子錢從哪裏來,怎麼支配自己的零花錢;獲得知識比分數更重要,錯題不可怕,每修改一道錯題就是一次進步,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和想象力;跟孩子隨時保持平等順暢的溝通……

教育沒有點金術,成功亦沒有標準,“健康、善良、快樂”,這是我們對採葳生命之初的期望,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就是教育的成功;內心的安寧平和,就是幸福的本源。我們只願陪着我們的孩子,見證她一路成長,綻放生命的美好。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優秀的讀後感篇3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很合我的口味,劉稱蓮老師的很多做法值得我學習。

其中讓我感受深刻的是學習篇——學習是一顆糖,這一部分的第二篇:尋找孩子喜歡上學的“吸鐵石”。文中説道,國小生喜歡學習的前提就是熱愛學校,熱愛老師,熱愛同學,並對學習充滿興趣,只有這樣,他才會對學習充滿熱情並不斷地成長進步。所以沒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學習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辦法讓孩子愛上學校,愛上學習,讓孩子渴望和小夥伴交往,孩子有幾個好朋友,就如同有了幾塊孩子上學的“吸鐵石”,讓孩子期盼和老師見面,想方設法讓孩子喜歡上每一位老師,從內心崇敬老師,孩子才會愛上老師的課程,並努力學習。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呵護,“副科”同樣激發了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孩子覺得學習是生動有趣的,從而愛上學習。讓孩子的成就感得到滿足,不斷的誇獎和鼓勵孩子,滿足孩子的成就感,讓孩子越來越自信,而自信又是孩子做事情成功的基礎。作者的實踐處處綻放着獨特而有效、用心而無痕的教育智慧。

作為老師,我從中可借鑑的非常多,如何能將自己的課上的生動有趣;如何能做一位有魅力的老師去吸引我的學生;如何讓學生愛上學校、喜歡上學;這是我需要思考和學習的。

國小是孩子成長的重要起點,這六年可能會影響他人生後面的六十年。孩子的成長是自然且獨特的,作為孩子的國小教師,我們需要給孩子更多的引領,這就需要我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不斷的創新,用自己的愛和智慧同家長朋友一起為孩子引航,靜靜等待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