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你所在的單位》心得體會(精選2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2W
善待單位,是一種追求,更多的是制度法規執行到位,讓狂妄者受到約束,讓努力者有更多的收穫,大家的利益得到保障。下面本站小編整理的《善待你所在的單位》心得體會(精選2篇),以供參考。 
《善待你所在的單位》心得體會(精選2篇)
 
關於《善待你所在的單位》心得體會一
  
  今日,學習一篇文章《請善待你的單位》,感觸良深。我的單位是學校,從參加工作那天起愛校如家這個詞深深感染了我,從教近四十年始終把學校這個單位做為人生髮展,生活依靠的港灣。善待單位就是尊敬單位,呵護單位,發展單位,依靠單位,在單位裏同呼吸共命運。校榮我榮校恥我恥要把學校當做自己的家才能舒心的做好單位裏的各項工作,才能不爭名不爭利,盡職盡責完成本職工作,才能把單位確實當做自己的家。
  
  “家”這個字在我們的心中都不陌生甚至是非常的熟悉,因為有了家,生活才變得有趣;有了家,工作才能順心;有了家,才懂得什麼叫關愛,什麼叫珍惜。家是我們擁有的第一個屬於自己空間的地方,也是我們無論身在何處甚至異國他鄉,卻經常能想起甚至在心裏永遠也放不下的一個地方。“家”讓我們多了一份情感,多了一份思念。剛才所説的,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小家,但是在浩瀚的社會裏,在這繁雜的環境當中,我們還擁有另外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那就是我們在一天的絕大部分時間裏為之奮鬥、為之努力的單位。為工作成就、個人進步,這是我們的共同心態;感動於領導關心、同事幫助、親人的理解,這是我們的共同體驗;珍惜工作,珍惜現在,珍惜我們走到一起的緣分,這是我們的共同願景。
  
  我們愛自己的家,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家的源頭來自少男少女們的初戀,成長於不斷加深加深的血緣親情。家是社會的細胞,愛就是這個細胞的核。單位是一個大家,她的成長和發展同樣需要所有成員傾注自己的關愛。
  
  我想,對單位的關愛主要基於二點最基本的理由:一是這是一個能給我們帶來薪水的地方。薪水是我們努力工作的價值反映,是對我們付出的勞動的一種回報。我們需要薪水,用以滿足我們基本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我們的這個單位,我們工作的這個崗位,只所以能獲取利益,贏得薪酬,前提當然是能給社會提供服務,能夠造福於民。在當前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獲得一個穩定的能給自己帶來薪水的工作崗位越來越不容易,我們要珍惜和熱愛我們的工作,我們的單位,這個大家為我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二是工作也是人生的一種需要。人雖是個體的,但總要以一定的組織形式存在,要參與到組織社會當中。當我們處於一個組織中的時候,我們便在自身之外又有了一種組織的的生命,我們通過為他人、為單位、為社會的奉獻找到生命的意義。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工作又有着遠比獲得薪水多得多的內容。請各位同仁善待你的單位吧。
  
關於《善待你所在的單位》心得體會二
  
  今天讀了幾遍《請善待你的單位》。這篇文章文筆樸實,循循善誘,就像一名有思想的老者在與自己的後輩談心。文章用通俗的語言、形象的比喻來闡述這樣一個道理:善待你所在的單位。
  
  單位就是我們的“家”。正如文中所説:“如果你是小草,單位就是你的地。如果你是小鳥,單位就是你的天空。如果你是一條魚,單位就是你的大海。如果你是一隻狼,單位就是你躍馬馳騁的戰場。”我還想加上這樣一句:“如果單位是一個家,你就是家庭的一名成員。”
  
  對於“家”,你有愛,也可能有恨,你享受了家的温暖,也可能感受到少許的委屈和不公。但我們能因此而離家出走嗎?能因此而嫌棄這個家嗎?答案是否定的。宋人留下的一句流傳了數百年的不朽的格言:“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這句精典的格言飽含着哲理。
  
  家,是生活的港灣,是人生的棲息地,人人都希望有一個温暖的家。正如一首歌所唱:“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驚嚇的時候,我才不會害怕。誰不會想要家,可是就有人沒有它,臉上流着眼淚,只能自己輕輕擦??”有多少人想尋找一個單位作為“避風港”而找不到,有多少人想尋求一個這樣的“家”而年年參加考試卻名落孫山。他們總會唱“我想有一個家”,而總是難以有個“家”。而我們這些有“家”的人,為什麼不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呢?我們需要“家”的温暖,需要“家”的呵護,而“家”呢?也需要每一個成員關心她、愛護她、維護她、發展她。單位垮了,解散了,“家”也就沒有了,我們怎麼辦?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文章説:“沒有單位,你,什麼也不是。”
  
  我們要有感恩的心態。很多人,在得到了金錢、地位、名譽之後,在得到了在鮮花與掌聲之後,卻沒有感到幸福,而是整天叫苦連天,口口聲聲説領導不理解他們,同事不理解他們,下屬不理解他們,就連父母、妻子、孩子也不理解他們。這其實就是一個心態的問題。不是別人出了問題,而是自己出了問題,自己的心態出了問題。主要原因是自己缺乏一種感恩的心態。有感恩心態,首先要學會珍惜,也就是文章中所説“珍惜工作”、“珍惜關係”、“珍惜已有的”。
  
  工作來之不易,是我們生活和生存的保障,要珍惜,要“感謝那些讓你獨擋一面的人,感謝那些給你壓擔子的人,感謝那些給你補台的人。”
  
  關係來之不易,也要珍惜。同事之間不要斤斤計較,要心胸寬廣,“寧可自己受委屈也儘量不爭高低”,正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高”。清代詩人張英的《觀家書一封只緣牆事聊有所寄》:“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背後的故事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
  
  “已有的”來之不易,要珍惜。已有的地位,已有的榮譽,已有的工作,都是我們經過多年的努力得來的。我們為此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付出了我們的青春,可以説來之不易。我們得到了,往往就忘記了其中的艱辛,忘記了為之而付出的努力,就不珍惜了,就不在乎了,就認為無所謂了。假如有一天,我們真的失去了這些,我們將一無所有,我們將成為一名空白的“社會人”。
  
  我們還要有一顆責任心。古希臘人説,人是揹着一個包袱走路的。包袱裏有家庭、 事業、友情、兒女等。歷經艱辛,卻無法丟棄其中任何一件。因為這上面寫着兩個字:責任。幹好工作是責任,孝敬父母是責任,經營好家庭是責任,教育好子女是責任,踐行自己的承諾也是責任。
  
  有責任心,就不能“把工作推給別人”,而是要認認真真地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有責任心,就不能“愚弄他人”,而是要誠懇地對待同事,誠懇地對待別人;有責任心,就不能“沉不下心來”,而是要踏踏實實,埋頭苦幹,“在單位能多幹一點就多幹一點,總有人會記得你的好”。
  
  《請善待你的單位》這篇文章着實教會我善待單位、善待工作的內涵與意義,使我明白今後努力的方向,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做一名符合現代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的新型教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