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讀後感模板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1W

隨便應付完成的讀後感是不會對自己的寫作水平有幫助的,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加強我們對書上情感的領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人生若讀後感模板6篇,感謝您的參閲。

人生若讀後感模板6篇

人生若讀後感篇1

雖不諳世事,倒也常常感歎人生無常,世事難料。但終究自覺尤欠思想,苦於無處得解。終於在驀然回首間,覓得《人生》於燈火闌珊處。

一如路遙先生一貫風格,《人生》的語言樸實無華,平淡如水,但小説卻是一波三折,迭起波瀾。不知是否巧合,人的一生不也是如此嗎?不流於華麗堆砌,終要歸於平淡,可又不是那麼順當。人生本是如此。

書中主人公高加林是個有知識有才華有理想的青年,卻被村支書的兒子頂替了民辦教師的職位,無奈只有當回農民,他的內心痛苦不堪,他倔強的性格使他不願屈服於村支書的不光彩的行為。他將內心的苦悶訴之於毀滅性的勞動,藉以轉移精神上的痛苦。但同時他仍未放棄夢想。這是他的第一次選擇。

人生如夢,美好不期而遇——他與善良美麗的巧珍戀愛了。愛情滋潤了他的心田,巧珍陪伴他走過了這段最苦悶的日子。而此時的加林並未放棄他的理想。終於,轉機來了,加林的叔父高玉智調回大馬河任職。他的下屬為討好他,安排加林到縣裏當了通訊幹事,而他也又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希望,感受到自己走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風風光光的他此時高興的如狂似醉。而不知不覺中他已經做了第二次選擇。

真正重要的是最後一次選擇。是他在人生岔道口的選擇。就在這時聰敏大方,脱俗出眾的黃亞萍闖入了他的生活。志趣相投的黃亞萍有意與他到大城市生活。面對遠大前程與甜美愛情的艱難選擇,也正是這個選擇改變了他的一生——他的私慾戰勝了良知,他背棄巧珍選擇了那既屬於他又不屬他的生活。這是第三次選擇。但生活永不會一帆風順,不久加林被告發走後門遭到開除。所有的一切都灰飛煙滅,包括金子般的巧珍也嫁為人妻。高加林又回到了生他養他的土地,回到了現實。

作家柳青説:“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作為一個有才華的年輕人,他始終心懷理想,沒有人可以否認他追求理想的想法,但他的錯誤就在於沒有正確對待理想和現實,武斷的選擇了眼前的那道“彩虹”。可彩虹終究只是彩虹,通往未來的橋需要自己鋪設。

其實,人生事事難料,選擇也無所謂對錯,我們也不必過分薄責高加林的過失。因為未來永遠無法預測,不然我們也無需選擇。選擇不可魯莽,不可盲目,要深思熟慮,仔細推敲,審慎地下決定。有的決定決定一生。西漢班超心懷壯志,投筆從戎,為國征戰,終成一代名將。那是他謹慎思考後的決定,因為他知道自己在文學方面難有成就,於是毅然放棄。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果斷的抉擇建立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之上。但當時間這塊試金石證明選擇錯誤時,也要及時懸崖勒馬,重新思量人生之路。

選擇的過程無疑是艱難的,但更重要的是選擇後的堅持以及敢於承擔後果的勇氣。保羅·柯艾略曾説過:“凡是值得一去的地方都不會有捷徑。”人生的道路如此漫長,怎能沒有幾日風雨?一旦認定選擇,就不要畏縮,更不能後悔,後悔只能羈絆你前進的腳步。我十分佩服巨人集團董事長史玉柱,拿得起,放得下,面對破產,他沒有沉淪,沒有陷於後悔而不思進取,如今重又捲土重來,輝煌更甚昔日。所以人生不是不允許犯錯,只要誠實承認自己的錯誤,加以修正,及時調整方向,理想終會實現。

高加林的悲劇的確是他個人的選擇的錯誤,但正如路遙先生在書中説的:“社會不能逃脱它的責任。我們應該廓清生活中無數數不清的東西,讓陽光照亮生活的每個角落,使那些正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年輕人走向正軌,讓他們的理想得以實現。”這個社會應當提供更多的機會與渠道供高加林一樣有才華的年輕人選擇,而不應被村支書那樣的人阻塞了他們騰飛的道路。

人生的未知性,它的無數選擇,它的現實與理想的差距繪就了它的繽紛多彩,雕琢了這樣的純粹唯美。馮小剛的電影《童夢奇緣》有這麼一句台詞:生命是一個過程。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悲的是不能重來,可喜的是它無需重來。站在人生的岔道口,少一分彷徨,多一分淡定,少一點草率,多一點思索,少一些猶豫,少一些果敢,選擇那條屬於自己的道路,把握人生,把握命運,堅定勇敢地走好奇妙人生每一步。

人生若讀後感篇2

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是因為他的品格。季羨林先生是我國當代學界的泰斗、國學大師、國寶。而這位老者卻表示:“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之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季羨林談人生》一書歸集了季老對人生思考的文章,向我們展示了“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的善良老人。

什麼是人生呢?開篇關於人生的探討,發人深思。季先生提出了“你為什麼活着?活着難道就是為了恣睢的享受嗎?難道就是為了忍飢受寒嗎?”這些問題。我雖得不出些確切的東西,但的確會使人頭腦清醒一點,會減少一些糊塗,讓我也開始思考一些有關於人生,説的更小些,也就是思考一些有關於自己學習、生活、工作、家庭、朋友、社會的簡單問題。因為人生萬不可糊里糊塗地過,這一點讓我茅塞頓開。而之後的再談、三談人生,着重談到了人性。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本能賦予人類的優勢在於有思想、有良知良能。與我們最緊密相關的就是倫理道德問題。“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而對於我們來説應當先提升自身得到的水平,進而做一個有良知的人。

當我開始試圖瞭解季先生所謂的人生、人性、良知、道德……我想對我影響最大的是《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一篇。“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責任感隨着我一步步從家庭走向學校、社會,慢慢由幼稚變為成熟,越來越覺得其重要性。我有責任去不斷的提升自己,不僅僅是為我這個個體,往實際説也是為了自己的父母,今後自己的家庭,而往大了説也是為了這個社會良好的運轉。每個人不一定能取得多大的成績,而這種責任感我覺得真的可以推動一切往好的方向發展。所以我是完全贊同季先生的觀點的,並努力肩負起屬於我的那一份責任。我想這種使命感對我是一種激勵吧,在成長的道路上的新社會人。

在我慢慢長大成人,作為新的成年人,新的社會人,在人生中存在着許多的迷惑與彷徨。而季先生的話讓我受益匪淺,讓我瞭解了一些事情,讓我豁然開朗。對待善良的人,一要真情實意,二要寬容忍耐。而容忍也是有度的,絕不能超過一道底線。容忍是一種美德,對於現實來説,這個民族需要更多寬容的人們。這些都是為人處事方面的感受。

在學習工作上,人們多談成功二字。天資+勤奮+機遇=成功。天資人各不相同,我們無能為力;機遇不可預期,我們也無能為力。這樣看來,勤奮是很重要的。所以,當一個人經歷過打磨,努力過甚至吃了虧,摔了較,在機遇來臨時才能很好的把握。

讀了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很多思考,經過思考後必定會有多少的提升。雖然有些道理是從小聽到大的,當靜下心來冷靜思考,那種細微的牴觸心理也將消失。用一種更成熟更廣闊的視野去看待所有的一切,人也會慢慢的平和。彷彿一目見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隱於無形。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統,把心留給東方。季羨林,最難時也不丟掉良知。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長者,以及他的人生之道。

人生若讀後感篇3

説到“理想”,我相信每個同學都不會陌生,。當別人問起你的理想時,有人會説:“我的理想是當人民教師,今後也像教過我們的老師一樣,為祖國培育優秀人才。”有的同學會説:“我的理想是當一名醫生,醫治那些得了病的人”。有人會説:“我的理想是當一名科學家,讓人類的生活更美好”。理想就像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盞燈,無論在那都為你一直亮着,為你照亮前進的路;理想就像是人生道路上的座標,為你指明前進的方向;理想就像是人生道路上行駛的動力,為你補滿前進的信心。前幾日,老師發了一本叫《理想點亮人生》的書,書中講的是一些關於名人的故事:從小病魔纏身卻不放棄的張海迪;身高僅150釐米卻獲得150餘枚國內外獎章的鄧亞萍;身殘志堅的小小鋼琴家何宇軒;立志為祖國造結實的大橋的茅以升;讓所有人遠離飢餓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勇炸碉堡的董存瑞;用熱血譜寫戰歌的夏明翰……都為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拿其中一個來説吧!鄧亞萍身高僅及乒乓球枱的她,多次因身高被乒乓球館的教練拒絕,可是鄧亞萍卻從不氣餒,她人生的理想是戰勝所有對手,獲得更多的世界冠軍。她一直苦練,每天接球打球要重複一萬多次!汗水浸濕了她的訓練服,只好不停地換,顧不上休息,一天下來,她至少換了8-10件訓練服。皇天不負有心人,身高雖為150釐米的鄧亞萍,先後獲得了150餘枚國內外乒乓球大賽的獎牌!是什麼使她不斷堅持下去?是什麼使她擁有如此堅強的毅力?是什麼使她越來越努力的訓練?是理想!點燃理想之燈,我們就有了前進的勇氣。再大的風,再大的雨,我們都能迎着風雨前行。

我們的理想可以越飛越高,而地上的路仍然需要自己一步一步走的。我們作為00後,將來祖國的發展,建設祖國的重任就落在我們身上了。有一句話説得好:“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趁現在還有好好學習的機會,就應該專心致志的把心放在學習上。我也有人生的理想,我的理想就是長大後當一名特警,維護國家的生命財產,不讓xx分子有可趁之機!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理想,就像一隻小鳥,沒有了翅膀,就再也不能看見天空的浩瀚;如果沒有理想,就像一條小船,沒有了船槳,就會失去平衡,在路途中翻倒。我們只要有了理想,就要一直朝着自己的目標前進!

理想點亮人生,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充實些吧!理想,不只是想象,更是對自己目標的一種努力、奮鬥。“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作為現在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奮鬥不去追求理想呢?讓我們現在就出發!追求我們的理想!

人生若讀後感篇4

一直想讀錢鍾書的《寫在人上邊上》,起因是讀了他的《圍城》,被他詼諧幽默的語言,深邃的思想所吸引;遂想多讀他的作品,首選就是這本《寫在人生邊上》了。事實證明,沒有選錯;裏面很多觀點讓我豁然。現在寫着書評只是些許自己的見解,至於大師原意我就不多揣摩了,當然也不是我可以輕易揣摩出來的。

書裏主要的文章有《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窗》、《論快樂》、《説笑》、《吃飯》、《談伊索寓言》、《談教訓》、《一個偏見》、《釋文盲》、《論文人》等十篇。

?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中,作者天馬行空般將神話、中外名著糅合一起,用一個想象出的魔鬼的口吻説出自己心中所想。而豐富的內容也體現出作者的博聞。《窗》一文,也是多引用。討論門與窗的關係更是妙,用趣味的例子舉出門窗的區別,讓人讀來不禁失笑。門進來的是客人,光明正大的進來;而窗進來的,卻是不顧及你的感受,而且會暫時成為屋子的主人。現實生活也是如此,你表面上的工作不一定是你所喜歡的,但是你下班後卻孜孜不倦投入其中的工作卻會是你的所愛。《吃飯》一文更是説出很多日常常見道理。如:吃飯還有許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聯絡感情、談生意經等等,那就是請吃飯了。

社交的吃飯種類雖然複雜,性質極為簡單。把飯給自己有飯吃的人吃,那是請飯;自己有飯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飯,那是賞面子。交際的微妙不外乎此。反過來説,把飯給予沒飯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無飯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飯,賞面子就一變而為丟臉。這便是慈善救濟,算不上交際了。把吃飯和交際這種國內常見的現象説得如此透徹。吃飯本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和交際混在一起,就變得複雜了,種種微不可言的關係。但是作者用一個簡單例子就把這事説得清晰透徹。

一本《伊索寓言》,我們讀大多會説出和教科書上給的道理,但是作者卻從另一個角度説出了自己的見解,就如凡事都是兩面的,想多一步,或許好事就變成壞事了。如: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氣,問小蛙道:牛有我這樣大麼?小蛙答説:請你不要漲了,當心肚子爆裂!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該跟牛比偉大的,她應該跟牛比嬌小。所以我們每一種缺陷都有補償,吝嗇説是經濟,愚蠢説是誠實,卑鄙説是靈活,無才便説是德。因此世界上沒有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這樣,彼此各得其所,當然不會相安無事。這是一個揚長避短的做法,但大多數卻總是忽略自己的長處,用自己的短處去和人比,結果只會是自己吃苦頭。當然還有很多有新穎的想法,篇幅所限就不多説。

我們總是説那些抨擊別人的人,説他們自己沒做好卻去抨擊別人,説他們這樣不好,但是錢先生卻給了我們另一個説法,應該讓這些人去抨擊其他人。所以不配教訓人的人最宜教訓人;愈是假道學愈該攻擊假道學。假道學的特徵可以説是不要臉而偏愛面子。依照莎士比亞戲裏王子漢姆雷德(hamlet)罵他未婚妻的話,女子化粧打扮,也是愛面子而不要臉。假道學也就是美容的藝術。就如最厲害的敵人應是最瞭解自己的人,這樣攻擊起來,招招致命。裏面也有關於道德的説法,聽起來讓人茅塞頓開。沒有道德的人犯罪,自己明白是罪;真有道德的人害了人,他還覺得是道德應有的代價。就如同懂法律的人犯起法來,總會覺得自己是在做正義的事一樣。

書中還有很多經典的例子,它們生動有趣,而又將深刻的道理説得淺顯易懂。這就是一本好書所該有的。

人生若讀後感篇5

人生如果選擇錯誤,發展就會出現歧路。每一段人生都有自己該演繹的東西。

?人生》發表於1982年,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構成了它的時空背景。作品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年青的農村小夥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經歷。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起了國小教師,他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滿足地生活着,可是因為村長的兒子高中畢業沒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農村當農民,在痛苦煎熬的時刻,村裏最漂亮但沒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進他的生活。內心由彷徨轉為寧靜。這一切因為叔叔的調回使他返回城裏。同原來同學亞萍相見。亞萍與原男朋友分手而不顧一切追求,在都市生活中,加林與巧珍差距越來越大。最後放棄了巧珍,與亞萍好上了。加林走後門被揭發。加林又不得不回到農村,但巧珍已成為人家的新娘。但一切都悔之晚矣。故事簡單但寓意深刻。

沒有農村生活體驗的人,很難理解農村人的世界。即使是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如果沒有那份真摯燃燒的愛也無法理解他們。在路遙的文字世界裏沒有極度的壞人,就在於他對這個世界沒有絕對惡意的猜測,而是用愛和温暖回報那個給予他生命體驗的世界,巧珍和高加林他們都做了一個夢,都是一個不滿足於現狀的夢,也都是黃粱一夢。從這個角度上來説,他們倆是一樣的。所以人們更多去思考的不是始亂終棄,而是這其中的矛盾與掙扎。高加林的奮鬥經歷在中國當代社會具有典型意義。高加林作為一個有知識、有理想、有抱負的農村青年,企圖以自己的智慧和奮鬥,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從表面上看,高加林所追求的是一種生活環境的改變,而實質上作品揭示的是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衝突、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衝突。高加林始終處於矛盾之中,個人奮鬥與社會境遇的不協調、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矛盾衝突,最終導致了他的人生悲劇。

小説更深刻地分析了造成這一悲劇的社會、文化和歷史根源。高加林雖具有比別人更強的能力和才能,但卻被毫無理由地擠出民辦教師隊伍;即使他再有才華,幹得再出色,因為他是農民的兒子,他就必須被趕出縣城。高加林的悲劇,體現他選擇了一種與現存的人生觀相矛盾的奮鬥生活,更展示的是社會現實的不公正。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如果加林沒有和巧珍分手那麼他也許會在小城裏長久地工作下去,但是一個有文化的人能和一個大字不識的人生活一輩子嗎?如果加林選擇的.不是亞萍而是另外的一個城市女孩,那麼他又會是哪樣地生活呢?人生沒有那麼多的如果,也沒有理想中的美滿,它總是或多或少地讓我們的現實與理想相背,一個人的性格與追求往往決定了他生活的大致軌跡。愛是什麼?它有多大的力量?生活又會給你這次選擇一個什麼答案?誰都不知道,所以只有周密而鄭重地做好人生的每一次決擇,做到不後悔。

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人生的路途坎坷,不必貪多,要的是過程。就算人生“對不起”我們,我們也不要做出“對不起”人生的選擇,那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負責。我極力推薦《人生》,並非它出色到不行,而是真的可以學到該學到的東西。

人生若讀後感篇6

什麼是幸福的生活?

找到將來和過去和現在的平衡,享受每一段什麼都沒有時光,沒有痛苦,沒有快樂,這才是理想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標準是:儘量少的痛苦和也沒有無聊的狀態那就確實得到了塵世間的幸福。

對子虛烏有獵物的追逐都會帶來苦惱,疾病,憂患等,追逐到手的歡娛,它只是慾望暫時抑制,歡娛只是失而復得的片刻快感。一切快樂來至身體裏健康出現問題而恢復或某種慾望得不到滿足,快感就是慾望得到了滿足的結果。一滿足後快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不滿足時又相當的苦悶。

但如果我們犧牲歡娛以避免痛苦,那我們肯定獲得收益,摒棄所有快感,就等於摒棄快感的反面:所有的痛苦。我們就會認識到這個世界所能給予我們的最好東西,不外乎就是一種沒有苦痛的、寧靜和可以讓我們勉強忍受下去的生存;我們必須限制對這個世界的期望和要求,這樣,我們才能更有把握實現它們。而要避免很不幸福的最保險的辦法,就是不要要求很幸福。快樂是一場夢,痛苦卻真正實在的。因此,一個人所能得到的最好運數就是生活了一輩子但又沒有承受過什麼巨大的精神上或者肉體上的痛苦,而不是曾經享受過強烈無比的歡娛。所謂幸福論就是平平安安的,減少了許多不幸生活的活法。

該選擇什麼工作為人生目標?

選擇工作唯一的標準是選擇你喜歡做的工作,如果它能為你帶來好處,那更好不過。人類整個存在其實就是有不如無的東西,所以實在的東西都是虛無的,所有虛無的東西都是實在的。如果只為了金錢而埋頭做事,到了目標實現的時候,我們所取得的成果已經不再適合我們的需要了;或者,我們成年累月為某一工作做準備,但這些準備工夫不為人知地消耗了我們的精力,到頭來,我們再也無法進行計劃中的工作了。所以,經歷長年的拼搏,歷盡諸多風險,我們終於獲得了財富,但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已不再有能力享受這些財富了。我們其實就是為了別人苦幹了一場。或者,經過艱苦努力,終於如願爬上了某一職位,但我們卻已經無力勝任這一職位的工作了。諸如此類的事情屢見不鮮。這是因為我們所追求的結果來得太晚了。或者,與此相反,我們太遲着手做事情了,也就是説,就我們做出的成就或者貢獻而言,時代的趣味已經改變了。新一代的人成長了起來,他們對我們成就的事情不感興趣;其他的人走了捷徑,趕在了我們的前面,種種情形,不一而足。賀拉斯的這些話就包含了這方面的意思:為何耗損你的靈魂!

把慾望調節到一箇中庸的尺度,亞里士多德在《倫理學》裏不經意地説過一句話,我視這句話為人生智慧的首要律條,我還是把它譯成德語吧[1]:“理性的人尋求的不是快樂,而只是沒有痛苦。”這一句話所包含的真理在於:所有的快樂,其本質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質卻是肯定的。誰要是完整地接受了我的哲學的教誨,並因此知道我們的整個存在其實就是有不如無的東西,而人的最高智慧就是否定和抗拒這一存在,那麼,他就不會對任何事情、任何處境抱有巨大的期待;不會熱烈地追求這塵世的一切,也不會強烈抱怨我們計劃的落空和事業的功敗垂成。相反,他會牢記柏拉圖的教導:“沒有什麼人、事值得我們過分的操心。”

人為什麼會有煩惱?

在這裏我用一個日常司空見慣的事實對此真理加以解釋。假如我們整個身體健康無恙,但只有一小處地方受傷或者作痛,那我們身體的整體健康並不會進入我們的意識,我們的注意力始終只集中在那疼痛的傷處。我們生活中的總體舒適感覺就會因這一小處傷痛而煙消雲散。同樣,儘管各樣事情都按照我們的想法進行和發展,但只要有一件事情違反了我們的意願——儘管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這一併不如意的事情就會進入我們的頭腦;我們就會總是惦記着這一件事情,而不會想到其他更重要的、已經如我們所願發生了的事情。在這兩個例子裏面,我們的意欲都受到了傷害。亞里士多德:理性的人尋求的不是快樂,而只是沒有痛苦。

除了你自己嫌棄自己,沒有人能傷害得了你。別人的看法只對他自己產生作用。誰要是聽到別人背後説他的話,還有説話的那種語氣,幾乎每個人都會非常氣憤。最後,我們要知道:甚至名譽本身所具有的價值也只是間接而非直接的。當我們終於成功地摒棄了這一普遍的愚蠢做法,那我們內心的安寧和愉快就會令人置信地增加。同樣,我們的舉止和態度會變得更加自信、踏實,更加真實和自然。

從這些特殊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自身的影子,因為極端的例子往往最清晰地説明事情。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的憂心、煩惱、操勞、憤怒、恐懼都確實與別人對我們的看法有關。所有這些都和上述那些可憐的罪人的所作所為同樣荒謬。我們的嫉妒和憎恨也大都出自同一根源。

讀書能知道人性的弱點,否則被淹沒於芸芸眾生的愚蠢的看法中,過於看重別人的看法,悲喜寄託在些凡夫俗子身上,你的心就飄浮不定。

怎樣去看待成功?

莫忘初心,偉大的人不是因為被別人認為偉大而偉大,而是它本身的偉大。能慢慢成熟的作品,經過時間的沉澱,會煥發出持久的生命力。比起一年長大的雜草,一年之後連根拔起。雖然成功有一定偶然,但是好的作品遲早會受到肯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