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讀心得體會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07K

想要寫好心得體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前,寫心得體會的時候要注意與實際情況做好結合,這樣才能得到更多認可,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陪讀心得體會7篇,感謝您的參閲。

陪讀心得體會7篇

陪讀心得體會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家長朋友們:

你們好!

從孩子一生下來,我們作為媽媽的就一直陪在孩子身邊陪讀,隨着社會的變遷和時代的進步,我覺得真的快趕不上時代的潮流了,看着很多人給孩子報這個班報那個班的,説實在的,咱也不能讓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差吧,不是有句話説“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經過別人介紹我來到了xx音樂,聽到了老闆的介紹真的覺得不錯,所以就給孩子報名了,從暑假開始我就一直陪着孩子學琴,孩子學的還行吧,一般情況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壞,其實主要是我的心態不好,覺得學琴吧也不是上學,學的好壞無所謂,也不是經常帶孩子去練琴,加上她剛上小班,年齡也小。下午放學後回來就寫作業,寫的太慢了,等吃完飯後就差不多好睡覺了,就沒時間練琴了,所以在她班裏她的成績很差。

每次陪着上課,看到別人的孩子得分都比俺閨女高,我都覺得丟人,恨不得立刻揍他一頓,後來我慢慢的就想改變他,也改變一下我的不端正的態度,今年我給她買上了電子琴,沒時間去學校我們就在家裏練琴,下午下課回來後我就讓她快點寫作業,她寫作業我就練琴,她就能聽見,還能聽出我哪裏彈錯了,背過了曲子彈的就容易多了。

我老認為我的孩子笨,在她班裏他是成績最差的,其實我錯了,她很聰明,一首曲子她從上課到回家練個三遍兩遍就能背過曲子,可是我就不行,從這個上看來他不是不聰明,主要是練習的少了,於是我就下決心陪孩子一起練琴,孩子沒事玩的時候我就練琴,她不練我練,我一練琴孩子就説我笨,她就非要練,這樣她才慢慢能在家練幾遍了,但還是練的不夠以後我們會繼續加油練習的,爭取不在班裏做個最後了。

陪讀心得體會篇2

今年暑假期間,按照學校的統一安排,為進一步激發孩子的閲讀興趣,提高文字和閲讀能力,我陪兒子閲讀了《活了一萬次的貓》和《時代廣場的蟋蟀》這兩本書,共同感受了兩本書中主人公的變化無常和喜怒哀樂,分享了讀書帶來的樂趣。通過親自參與,使我感受頗深,在此,談點體會和認識。

一、家庭教育是關鍵。

在我一貫的思維裏,認為孩子教育重點在學校,有老師管理就足夠了,家長只要照顧好孩子的衣食冷暖就行了。通過此次和孩子零距離的接觸,他的調皮、不專心以及需要不停的督促引導,使我發現自己原來那種片面的認識是多麼不靠譜,也使我感受到孩子童年教育是多麼難,更使我聯想到老師在學校同時管理那麼多孩子是多麼辛苦。我深深地認識到,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和學校共同擔負起責任,家長的適當參與是孩子接受教育不可缺的一部分。

二、親子陪讀很重要。

通過和孩子一起閲讀,我感覺,一方面能激發他的閲讀興趣,使他很快進入狀態,增強認識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大人可以隨時感受到孩子的思想變化,掌握孩子學習方面存在的缺點和短板,瞭解他的興趣愛好,瞭解他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強。其次,通過切身參與,可以增強和孩子的交流,拉近和孩子的距離,增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和親情,引導和教育孩子如何做人。

三、課外閲讀不可缺。

平時在學校,孩子接受的主要是必修課程學習教育,雖然也有語文課,但側重點不同,有一定的侷限性,閲讀量和麪比較狹隘,風格也比較單一。因此,利用暑假和寒假期間,適當給孩子安排各種風格的課外閲讀,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文字能力,也可以陶冶情操,增強孩子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我感覺學校的這種做法值得推廣和堅持,在以後的假期中,建議多安排一些類似家長和孩子互動的活動,以此來促進孩子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陪讀心得體會篇3

新來的校長要求老師們輪流去陪讀。所謂陪讀,其實就是晚託班監督,幾個小朋友在那裏寫作業。一個叫張娜的小女孩很活躍。觀察了她幾分鐘,我就判斷出她是多動症。無法坐穩一分鐘,(老家俗語叫陀螺屁股)也無法做到持續一分鐘不講話。語言很生動,語氣呀,神態呀,都非常出色,東扯西拉,顧盼生情。不時地跟後座一個小男生飛個媚眼,撒個嬌,撅個嘴,發個狠,許個願什麼的。看她的家校聯繫本上有她媽媽的簽名“劉慧”,愣了一下。記得前幾天被臨時叫去給某小女孩報聽寫,報完之後應邀籤其媽媽的名,就是劉慧。那天感覺小女孩還很聽話很乖呀。今天這是怎麼了。

不過這疑惑也沒有太放在心上。後來我問她:“今天要不要老師替你媽媽簽名?”她説不要,還好像有些驚訝的樣子。不多久,劉慧來接她了,很普通的中年勞動婦女,也沒有跟我打招呼。聽她們的對話,知道小女孩還有個弟弟,那麼她應該是農民工子弟了。難怪在街道二小讀書,我的孩子當年在沒有轉户口時,也無法就近入學,而只能進街道二小。

不久,又有一個文靜的小女孩進來寫作業。她的家校本上有她母親的簽名,”劉慧“。啊?原來這才是那天讓我報聽寫的小孩子,真是無巧不成書呀。這個小女孩上的是民辦國小,收費很高。問她為什麼不讓她媽媽簽名,她的解釋是她媽媽有一天籤煩了,從此後就再不簽名了。這個小女孩看上去很文靜聽話,但是成績也不怎麼好。

其實也沒有什麼可以大驚小怪的。正常家庭、學業順利的小孩子,恐怕也不會到這個教室裏來。下午還有一個高三藝考生,聽説鋼琴彈得很好,全市第二名,要報考上師大藝術系,擔心文化課過不了三百分,來這裏補習一下。教語文的章老師後來對我説,真不知道她家長怎麼想的。不到兩個月時間,語文也許可以對付着提點分,英語和數學補得起來嗎。

陪讀心得體會篇4

有時候一想到陪讀,就想到無數陪讀家長的心酸,孩子成績的好壞直接就影響到對家長陪讀所付出的回報,有喜也有愁。今天我們換種心境和孩子一起讀書,這是另一種陪讀,無需成績的回報,卻成了生活的另一種樂趣。

難得的週末,是不是也想睡睡懶覺、到户外走走?卻不知靜靜地陪孩子讀讀書也挺悠閒,瞬間將生活與工作的瑣事置之腦後,心境開始變得空靈。一家人沒了日常的煩躁,原來孩子看的書也有很深的意義與人生哲理。我們小時候也看過同樣的故事,卻只明白的膚淺,現在再讀讀這些小故事,其中隱含着太深的做人真諦。

孩子的成長與未來的社會生存的確需要很多很多的知識,但今天陪孩子讀讀書才深切體會到未來孩子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更需要有端正的生活態度。知識只是孩子未來謀生的技能,而做人的道理與端正的態度才能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與價值。讓我們多陪孩子讀讀書吧,用我們的人生歷練與領悟去讀讀孩子的書,因為我們的體會更深刻與真實,我們有必要將孩子理解不到的東西結合我們的體會早早的告訴給孩子,讓他更多更深刻的理解未來他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去做人、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今天陪孩子讀的這篇故事所得到的心得我們就可以分享給孩子,告訴他貪婪與不切實際的索取、內心的狠毒與自私,最終會讓人的一生一敗塗地。人生的美好是要自己真真切切的去創造,這樣的人生才有價值與意義。

讓我們用另一種心態去做陪讀吧,多給孩子一些課堂上學習不到的知識,不要用索取孩子成績的心態去做陪讀。與孩子共同學習,與他分享我們的人生經歷與對生活的理解,這會是家庭生活的最大樂趣,也是真正意義的陪讀。讓我們將陪讀進行到底吧!

陪讀心得體會篇5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需要愛心,在幼兒園學習和生活的孩子們更需要愛心,記得一位名人曾經説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為幼教老師,教育好孩子是我們的最終目標,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獻出我們的愛心。

孩子上幼兒園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起點,他從這裏開始了真正的社會生活和學習生活。對於剛剛脱離父母懷抱的他們來説,幼兒園是一個全新而又陌生的環境。他們希望得到認可、讚賞、同情、關心和愛護,希望得到老師的愛。這就需要教師用自己一顆真誠、熱愛、賞識孩子的心去喚醒、去呵護。多與孩子交談,多給孩子以愛撫,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用愛心來澆灌和呵護他們。哪怕只是一道温和的目光,也會讓其爭當“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念倍增。

作為幼教老師,的過失莫過於對孩子沒有愛,的悲哀莫過於失去了對孩子的愛。在幼教的日常工作中,愛心的體現無所不在。幫忙孩子繫好帶子、穿好衣服、蓋好被子是愛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勵孩子是愛心……愛心是重要的,有了愛心,我們就會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這種博大而寬宏的愛心不斷地轉換成日常保教活動的耐心,責任心。從有利於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不斷加強自身幼教專業素質的提高,精心設計好每一個教學活動計劃,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孩子”。給孩子愛心,他就會認可你;給孩子愛心,他就會親近你;給孩子愛心,他就會喜歡你;給孩子愛心,他就會感到幼兒園如家一般温暖;給孩子愛心,他就會在學習和生活中去關愛別人。請不要吝惜我們的愛心,讓我們在幼教崗位上全方位地奉獻出我們的愛心,讓孩子在愛的海洋裏不斷茁壯成長。

陪讀心得體會篇6

在丁老師的推薦下,最近讀了《中國親子故事全集》,一本被稱為濃縮人生精華的好書。裏面的故事生動趣味橫生,哲理深刻,短小精悍,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我。

第一個故事《目標分解法》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馬拉松選手山田本一奪得了世界冠軍,開始讓人不可思議。一而再的奪得冠軍,讓人迷惑不解,最終得知祕密後,卻讓人瞠目結舌。原來成功竟然這麼簡單,一個簡單的故事,卻給了我意味深長的人生啟示。

我不禁想到自己的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每當幾位老師集中在一起佈置作業時,她就很着急,老想着什麼時候能完成這麼多的作業,哭喪着臉。每當看到這種情況,我總會大聲教訓她,要她一門一門慢慢寫,不要總想着作業多,只要靜下心來,完成的速度就會很快。如果老糾結作業多,很難完成。而她總不信我的話,還衝我發脾氣,讓我來寫寫看。但當她潛心寫作業時,常常不到兩個小時,作業也就寫完了。這時我總笑她幼稚的想法。但當幾位老師再次集中佈置作業時,她常常又會故態復萌,不時抱怨着。這簡直讓我氣急敗壞,想狠狠地揍她一頓。

看了《目標分解法》的故事後,我的心不由輕鬆下來,壓在心頭沉沉的一塊石頭落了下來。原來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演繹,讓孩子不要人為製造壓力,而應儘量放鬆心情,為自己減壓,才能積極向上,更好更快地完成學習任務。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兒童是朝陽,充滿着希望。少年時光的確是美好的、單純的,但是少年也要有一點擔當精神,不能老想着玩,而是在玩耍時,想想自己該做些什麼。遇到困難,要想出好方法,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去儘量克服。

生動而有哲理故事,藴含着豐富的內涵,這麼好的親子故事,的確能成為孩子在成長教育過程中的法寶。吸收一個個故事的精髓,讓孩子有興趣去理解做人的道理,體悟不管做什麼事,都要運用智慧,不急不躁,才不會半途而廢,牢牢掌握自己的命運,將來才不會懊悔與惋惜少時的寸光陰。

陪讀心得體會篇7

犬子恰與晨風友之公子同級——國小四年級,十年來,各種“陪讀”的情況都有,不單單是晨風目前才出現的以陪讀之名行“監督”之實。從陪做作業到陪理書包,從陪上興趣班到陪彈琴,從陪到不陪再到陪,也是出現過反覆等各種情況。但現在已經基本上不需要陪了,僅需偶爾行使“抽查”的權利,效果還是不錯的。具體心得如下:

一、以大人的`智慧、孩子的方式去陪讀。

儘管是四年級的孩子了,彷彿已經懂了很多東西,但畢竟還是孩子,所以,首先在一些技巧和經驗方面,肯定是不如大人的,我們還是可以用我們的智慧掌握局面的,同時,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孩子還是更能夠接受一些“遊戲”的方式,即使在你心裏,你覺得這事其實就是這麼回事,但對於孩子,換了個形式,感覺就是完全不一樣的。舉例説明:本來你是為了監督他做作業,然後坐在他對面看自己的書,你是一本正經地監督他,他是不得不被你監督,可是,如果換個形式,對他説:“兒子,我們來場比賽怎麼樣?”他肯定馬上來了興趣,問:“比什麼?”,然後告訴他:“爸爸(媽媽)現在手頭有個任務……(把你自己定的目標告訴他),你的任務是做完自己的作業,我們看誰在規定的時間裏先完成?”這樣,孩子的興趣會大大提高,他也不認為你是在監督他,避免未來產生牴觸和依賴兩種不良的情緒。而且,可以許諾孩子贏的人有獎勵,前面兩次可以故意讓他贏,以激勵他的興趣,然後適當地時候自己贏,讓他輸,給點挫折,激起他更多的興趣。這個方法其實不僅僅適用在陪讀這裏,可以廣泛使用在孩子的日常教育中,效果非常不錯。

二、目前的陪讀是為了接下來的不陪讀。

之所以陪讀,除了解決類似“眼面前”的短期任務,還有個觀察和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目的,所以,目前的陪讀歸根結底是為了將來不陪讀。正是因為這個目的,在陪讀的過程中,家長不能夠以“等上國中”或者“等上高中”就好了為目標,而要從一開始就主動有目標,有個計劃,準備要逐步“撤退”的,而不是“等”到什麼時候。有了這個目標,你就不會是簡單地“監督”和“陪”了,而是會在陪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孩子的主要問題在哪裏,然後針對孩子的問題給些建議,然後重點地讓孩子改正,給孩子鼓勵,讓他(她)明白自己其實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當然,這個“明白”的過程也可以“遊戲化”一些,比如你覺得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的狀況有好轉了,就可以某次藉故正好有應酬或者要加班,向孩子“請假”,説今天不能一起完成競賽遊戲了,看來只能他(她)獨自完成了,孩子會因為這個變化產生新鮮感,會激起某種興趣,家長也正好借記檢驗一下成果,然後給孩子一個積極的鼓勵。如果效果好,逐步增加次數,直至不再陪;如果效果不好,觀察或者詢問,發現問題,繼續制定計劃,有針對性地改正,直到完全解決。這才是陪讀的真正目的,幫助孩子發現問題,然後幫助他一起改正和解決問題,樹立他的自信心,讓他知道,他是完全可以自己做好的。這對於孩子的未來成長很重要。當初我陪兒子去彈琴,因為知道這是一定要家長陪的,所以,從一開始就下了很大的決心,剛開始的幾堂課,很認真地跟着一起聽樂理,看指法。

後來,我就覺得這不是個辦法,長此以往下去,就變成我上課了,而且,他因為有大人上也產生了依賴。後來,我有一次特意沒去,然後回來就説要請教他,因為那天的課沒上,他興致高昂,當起了“小老師”,給我講了那天的課堂內容,我極大地鼓勵他,然後告訴他:“媽媽以後肯定跟不上你的進度了,因為你不僅上課,還有練習,媽媽根本就不練習,怎麼能跟得上你的進度和水平呢?”他的自信心一下子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不僅上課自己去上了,還會抓緊練習,每次都會問我:“媽媽,你是不是已經跟不上我的進度了?!”我説:“是的,媽媽現在最多是能聽出來你彈的不流暢了,但是錯在指法上還是樂理上,媽媽已經分不出了,所以,必須靠你自己了。”

從那以後,兒子彈琴我再沒陪過,但每週他會興致勃勃地演奏給我聽。同理可得,在學習其他功課和知識的過程中,這個方法也很有效。

三、不僅僅是陪讀。

對於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做功課,學習,讀書方面需要我們家長陪,很多時候,甚至整個人生,他們都需要我們陪!但這個陪,一定只是“陪”,而不是替代,也不是“監督”。我們之所以陪,一方面是為了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會和你一起面對”,會幫助他們解決一些事情,但一定要讓孩子知道,這些事情是他們自己的,爸爸媽媽只是幫忙,幫助他們面對,但最終還是要靠他們自己的力量來徹底解決。不要讓孩子覺得“讀書是為了讓父母開心或者滿意”,做什麼事情都是因為“我爸爸媽媽讓我這麼做的”,父母更不要用“你幫我把書讀讀好就行了!”“你快點給我把作業做完”這樣的語言,給孩子傳遞的信息就是這些事情不是他們的,而是為了完成家長的任務。

以此類推,生活中孩子的很多問題和安排,我們家長都會有這種包辦替代的“越權”,而不是真正地“陪”孩子成長,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和孩子一起成長”不是一句簡單説説的口號,而是在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而不是從我們家長的角度,一廂情願地做很多自認為“為了孩子好”的事情,往往適得其反。也只有這樣了,你會發現,孩子不僅僅是耗費了我們一生的牽掛和付出,不僅僅是讓我們願意傾注一生心血、傾一生積蓄而付出的那個“前世冤家”,而是能讓我們解讀父母養育之恩,讓我們重温來時之路,讓我們感懷同行之人的“精靈”!想起晨風説的那個“蠟燭”的比喻,其實,我們的生命,從開始的那刻,就在燃燒了,無論我們願不願意,或者説我們知不知道。可是,因為孩子的出現,或者我們的某個寄託,或者事業的成功,或者某個理想和追求,讓我們的燃燒更有了目標,多了一份精彩,多了一層意義,使這燃燒不僅燃燒自己,還能照亮家人、他人,甚至後人,那就不是一種悲壯,而是一種温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