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表彰大會上的發言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1W


通訊員表彰大會上的發言

各位領導、各位朋友:

總編辦要我在今天的會上發個言,説什麼呢?我覺得還是要感謝報社領導,感謝編輯、記者朋友們對我們通訊員的關心和支持。感謝給我這個老通訊員機會説一説與寫稿子有關的想法和感覺。

我是最近幾年才把業餘時間大部分花到寫作上去的,而且主要是副刊稿件的採訪與寫作。我覺得這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年紀大了,工作壓力和家庭壓力都輕了,花一點功夫寫一寫我們這個時代,寫一寫我們這個時代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把我們對時代對人生所作的思考和感悟用文字的形式傳達給讀者,豐富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豐富我們報紙的版面。而且還有利於身心健康。好事情呀,所以,我一直致力在做。

近幾年,我每年都有幾十篇、數萬字稿子在宜興日報上刊登,有些稿子還獲得省、無錫市等獎項,其中20XX年1月份宜興日報上刊登的散文《本命年的暖色》,參加中國散文學會舉辦的“20XX全國散文作家論壇徵文大賽”,獲評一等獎,雖然僅是一種榮譽,我覺得也是對稿件質量的一種認可。

關於我這幾年來參與“人文宜興親近之旅”題材的挖掘、採訪和寫作,其實是有很多感慨想説的,有好多東西可説的,只是因為時間關係,不便展開來。首先我覺得這個欄目的設置就很有思想和見地,我喜歡這個欄目,我相信好多讀者都有這樣的感覺:人文宜興,這是有公論的。我們的先人,把好多好多人文的精神化為了文字,化為了我們的精神財富。我們當代人要做些什麼呢?可以做些什麼呢?我們要做的事就是更好地傳承和發揚。經濟學上有個名詞叫“背書”,通過背書,把票證轉讓給下一手。我覺得人文宜興親近之旅,它既是“背書”,更是“面書”,就是要用我們的親歷親為,親近我們宜興特有的地域文化。“親近”之旅,貴在“親”,貴在“近”,但更為重要的,我覺得是要有“感”,有了真切的感受和感悟,才使這樣的親近有了更值得回味的意義。

去年一年,我先後有三篇自我感覺較為有意思的整版文章在宜興日報上刊登。這就是:1月19號的“湧流千年的陽羨泉歌”、4月14號的“陶運碼頭:繁華陶業的歲月定格”,以及12月23號的“黃龍山:掘井千尋話滄桑”。這些文章,每一篇成文的背後,都付出了相當的心血。確定了主題以後,要蒐集資料,要研究資料,要思考,要一趟一趟地採訪,從採訪中尋找新的有價值的線索和故事,尋找感動點。因為像這類題材,沒有新東西,或者是發現不了新東西,很難提起興趣來的。我相信各位也會有同感。而且絕對不要指望一趟採訪會解決你想要的所有素材。那樣的想法對我來説是幼稚的。像黃龍山的文章,從去年夏天最熱的時候起,近半年時間吧,一趟一趟,我趁着每星期送外孫去丁山學二胡的機會,騎着摩托車就去黃龍山、青龍山兜風,尋找我想要的感覺,就去拜訪一位一位與黃龍山有關的老人,和他們聊天、喝茶、交朋友,從中發現我感興趣的故事。甚至會一早趕去丁山的廣場上兜圈,因為這裏的早上肯定會有我想要尋找的採訪對象。有人也許會問,為這篇文章你究竟去了多少趟丁山?説實話,我不記得。值得高興的是,關於陶都的青龍山、黃龍山,我一共寫了一萬七千多字的兩篇文章,其中的一篇發給徐沭明主任,我請她看看,她讀了以後,給了“很震憾”的評價。好!這就是我最想要的評價。因為我們寫的稿子,首先要能感動自己,再就是要能感動編輯,只有把這兩者感動了,那就一定會感動讀者了。

很有意思,潛意識裏,我有時把這樣的採訪和寫作當作滿足自己好奇和求知慾望的一種生活。我相信,這就是文章。雖然會有辛苦,會有困難。但我更相信,這樣有意義的付出,收穫的將是價值。

正是龍年新春,用小品“不差錢”裏丫蛋的話説是今天陽光明媚。再次感謝報社領導給我的榮譽!祝宜興日報越辦越好!祝各位領導和朋友萬事如意!龍年大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