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9W

農業農村污染一直是一個大問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是我省開展的七大標誌性治污戰役之一。本站整理了一份污染治理實施方案,歡迎查閲!
 

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

 

安徽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出台

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是我省開展的七大標誌性治污戰役之一。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安徽省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從垃圾、污水、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明確舉措,提出到2020年,實現“一保兩治三減四提升”,如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全覆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等,進一步增強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方案提出,到2020年,實現“一保兩治三減四提升”。

“一保”:保護農村飲用水水源,農村飲水安全更有保障。

“兩治”: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實現村莊環境乾淨整潔有序。

“三減”: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和農業用水總量。

“四提升”:提升主要由農業面源污染造成的超標水體水質、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環境監管能力和農村居民參與度。

我省明確攻堅戰五大主要任務,分別是:

(一)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

加快農村飲用水水源調查評估和保護區劃定。縣級及以上人民政府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組織有關部門開展農村飲用水水源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和保護區的劃定,2020年底前完成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噸以上的飲用水水源調查評估和保護區劃定工作。

加強農村飲用水水質監測。縣級及以上人民政府組織相關部門監測和評估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供水單位供水、用户水龍頭出水的水質等飲用水安全狀況。實施從源頭到水龍頭的全過程控制,落實水源保護、工程建設、水質監測檢測“三同時”制度。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噸以上的飲用水水源每季度監測一次。

開展農村飲用水水源環境風險排查整治。以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噸以上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為重點,全面排查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是否存在排污口、違法建設項目、違法網箱養殖等環境違法行為。對水質不達標的水源,採取水源更換、集中供水、污染治理等措施,確保農村飲水安全。

(二)加快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

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按照“減量優先、鼓勵分類、城鄉統籌、綜合治理”的原則,推行適合農村特點的垃圾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方式。建立農業生產廢棄物回收處理機制,規範處置農村工業固體廢物。到2020年,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全覆蓋,全省農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實現有齊全的設施設備、有成熟的治理技術、有穩定的保潔隊伍、有長效的資金保障、有完善的監管制度。2019年底前,要完成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及羣眾反映強烈的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

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制修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篩選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用技術和設施設備,採用適合本地實際的污水治理技術和模式。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位,實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優先開展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村莊環境整治,保障村民的飲用水安全。到2020年底,確保新增完成4300個建制村的環境綜合整治任務。

保障農村污染治理設施長效運行。各市、縣人民政府應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管理辦法,明確設施管理主體,建立資金保障機制,加強管護隊伍建設,建立監督管理機制,保障已建成的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

(三)着力解決養殖業污染

推進養殖生產清潔化和產業模式生態化。優化調整畜禽養殖佈局,推進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創建升級,帶動畜牧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推進水產生態健康養殖,加快實施水產養殖池塘、工廠化等水產養殖設施標準化改造。

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實現生豬等畜牧大縣整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鼓勵和引導第三方處理企業將養殖場户畜禽糞污進行專業化集中處理。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集成,因地制宜推廣糞污全量收集還田利用等技術模式。到2020年,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

嚴格畜禽規模養殖環境監管。將規模以上畜禽養殖場納入重點污染源管理,對年出欄生豬5000頭(其他畜禽種類摺合豬的養殖規模)以上和涉及環境敏感區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執行環評報告書制度,其他畜禽規模養殖場執行環境影響登記表制度,對設有排污口的畜禽規模養殖場實施排污許可制度。將符合有關標準和要求的還田利用量作為統計污染物削減量的重要依據。推動畜禽養殖場配備視頻監控設施,記錄糞污處理、運輸和資源化利用等情況,防止糞污偷運偷排。

加強水產養殖污染防治和水生生態保護。優化水產養殖空間佈局,依法科學劃定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養殖區。推進水產生態健康養殖,積極發展大水面生態增養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連片池塘尾水集中處理模式等健康養殖方式,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等生態循環農業。實施水產養殖尾水排放標準,加快推進養殖節水減排。發展不投餌濾食性、草食性魚類增養殖,實現以漁控草、以漁抑藻、以漁淨水。嚴控河流、湖泊投餌網箱養殖。大力推進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修復水生生態環境,加強水域環境監測。

(四)有效防控種植業污染

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深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和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與全程綠色防控,提高農民科學施肥用藥意識和技能。集成推廣化肥機械深施、種肥同播、水肥一體等綠色高效技術,應用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等綠色防控技術。嚴格執行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質量標準,嚴格控制高毒高風險農藥使用,推廣高效緩控釋肥料、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肥料、生物農藥等新型產品和先進施肥施藥機械

加強秸稈、農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切實加強秸稈禁燒管控,強化市、縣人民政府秸稈禁燒主體責任。重點區域建立網格化監管制度,在夏收和秋收階段加大監管力度。嚴防因秸稈露天焚燒造成區域性重污染天氣。在重點用膜地區,整縣推進農膜回收利用,推廣地膜減量增效技術。

大力推進種植產業模式生態化。發展節水農業,加強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和節水改造,選育抗旱節水品種,發展旱作農業,推廣水肥一體化等節水技術。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中型灌區“十三五”規劃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任務,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535,有效減少農田退水對水體的污染。

實施耕地分類管理。在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的基礎上,有序推進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2020年底前建立分類清單。

開展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以耕地重金屬污染問題突出區域和鉛、鋅、銅等有色金屬採選及冶煉集中區域為重點,聚焦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開展排查整治行動,切斷污染物進入農田的途徑。

(五)提升農業農村環境監管能力

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明確和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以縣為單位,針對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建立農業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發展產業目錄,明確種植業、養殖業發展方向和開發強度,強化准入管理和底線約束。生態保護紅線內禁止城鎮化和工業化活動,生態保護紅線內現存的耕地不得擅自擴大規模。在長江干流、主要支流及重要湖泊、重要河口的敏感區域內,嚴禁以任何形式圍墾河湖、違法佔用河湖水域,嚴格管控沿河環湖農業面源污染。

強化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執法。創新監管手段,運用衞星遙感、大數據、APP等技術裝備,充分利用鄉村治安網格化管理平台,及時發現農業農村環境問題。鼓勵公眾監督,對農村地區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事件進行舉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