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職業“火海”的代價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6W

很多小有所成的在職者都會為逃離“火海”而切換職業。至於逃離“火海”後怎麼樣,卻想都沒想,或即使想了在現實中也不是那麼回事。

逃離職業“火海”的代價

這是個相對自由的時代,理論上每個人都可以進行自由職業切換,每個人都可嘗試一下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真要無所顧忌地職業切換和嚐鮮,其職業代價則是無法估量的。

職業切換分兩種類型:一是選擇希望型,另一類是逃離“火海”型。本文主要集中分析後者。

文化切換,為何一年無獲?

A君早年到P國留學,並在P國工作一段時間後選擇回國,隨後在P國的一家世界500強的企業一直做到中國區總部運營總監,受人尊重,收入不菲。然而當他為這家企業服務十多年後,卻突然選擇離職。在離職前,我勸他先不要着急,有點眉目了再離職,但他説實在熬不下去了,就想離開。我問其職業訴求,他説只要不是P國的企業均可以,幹什麼都行。雖然我們努力幫其尋找,一年來始終無果,他也一直賦閒在家。

下面是我幫其尋找工作的大致經過。

剛離開P國企業頭兩個月,其實P國的企業客户問我們要過不少適合他的職位。但他都堅決回絕了,並一再強調只要不是P國的企業都可以。但因他除了漢語外,只會P國語,所以只能為他推薦本土企業。而本土做大的品牌企業偏偏要求會外語,而他又認定與P國業務相關的企業均不考慮,所以這些做大的國內品牌企業他也不適合,只適合本土那些成長中的民營企業。進而,我們又幫他推薦了至少5家以上成長中的民企。而這些民企要麼直接拒絕,要麼面試後拒絕。理由很簡單——擔心他適應不了。因為他過去任職的企業太大了,在世界500強都排名靠前。我每次推薦都和老闆做充分溝通,説他如何做好了心理準備,他本人也都認真準備面試,老闆和人力資源系列的管理者也都認可他的專業能力和職業操守,但最終,都在“等考慮考慮”的推辭下無果。

有一位企業老闆在面試A君後,對我説:他的專業能力沒有問題,就是擔心他幹不長。於是又安排公司另外兩位老總面試,結果同樣。其理由除了老闆擔心他習慣了知名大企業的規範化,到民企恐不能適應外,還有一條就是他拿慣了外企高工資,一旦拿了成長型民企低兩三倍的工資,心理上可能不適應。儘管A君一再強調沒關係,但最終對方還是拒絕了他。

後來又有諮詢公司找他,問他能否做諮詢顧問。但一接觸發現:原來還是讓他做P國企業客户的事情。於是他又拒絕了。因為他對P國的企業文化從心理上產生了排異反應。

就這樣,一晃一年過去了。再推薦工作時,企業就又多了一條擔心:他遠離職場如此長的時間,還能否適應職場?所以,A君至今仍待業在家。

行業切換,何必內行跳外行?

還有一位高級經理人Z君,他逃離的是一個行業。因為他在M行業從20歲開始,打拼了13年,做到了業內中型偏大規模企業的執行總經理,最後決定逃離這個行業。他對我講:只要與這個行業沒有任何關聯的企業都可以,但有一個前提:收入不能降。他帶着這種心態,求職了5個月一無所獲,後經朋友介紹到我這裏做職業諮詢,下面是我倆的對話:

Z君:您説我離開M行業為什麼就找不到一份適合我工作呢?我在M行業能幹得有聲有色,到其他領域我相信自己也能幹好。

筆者:假若你還回到M行業會怎麼樣?會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

Z君:那會輕車熟路,我會找一份同樣的職務,而且薪水比原來要高的工作。因為業內人都知道我,知道我曾經創造的出色業績。

筆者:那換一個行業,大家還知道你嗎?你還能輕車熟路嗎?

Z君:當然不了,但我自信能幹好,只要給我半年時間,我絕對能熟悉。

筆者:我可以相信而不堅信,但客户不會相信,只是相信有可能。

他認可我的觀點,於是我就給他談了企業的人力資源觀。

你在M行業是人才,離開了M行業就變成了人材(具備可以培養的潛質)。人材要成為人才,需要把木字旁去掉。而這一是需要時間,二是需要成本。而並不是説時間夠,成本付出了,人材就一定能變成人才,只是有可能。

而這種可能,對用人單位來講就是風險:第一,萬一風險發生了誰負責任,是選人的人,還是用人的人?第二,你大概要有半年時間的熟悉期,這半年對企業來説意味着什麼?競爭對手能等你半年嗎?第三,成本有多大你測算過嗎?找外行轉變成內行,除了時間耽誤不起外,重要的是外行的試錯成本。而內行最起碼不會犯常識性錯誤。

所以成長型的民營企業用外行一般都比較慎重,除非沒有內行可選。Z君自己放着內行不幹,非逃離出來找外行幹,這不是舍易求難、捨近求遠嗎?同樣,A君逃離P國也如此類。

職場中類似的人有很多,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初衷,就是逃離“火海”!至於逃離“火海”後怎麼樣,想都沒想,或即使想了也想不明白,或即使想明白了在現實中也不是那麼回事。

切換之後,為何兩頭落空?

上面的案例是職業切換還沒完成的,下面我們講切換完成者的感言。

有人會舉出一些職業成功切換轉型的經典案例,其實這些都是低概率事件,大多數人只是多了一段職業經歷罷了。

我接觸過不少切換轉型完成的人。其中有一位大學教授,財會課教得很好,也有一定的名氣。三年前突然轉行逃離教授職業,原因是實在不想當教書匠了。剛好有自己的朋友做老闆,企業幹得不錯,就到朋友的企業裏做了CFO。當時他43歲,工作幹得也不錯,老闆非常滿意,自然薪酬比當教授高多了。後來,朋友的企業經營不善,效益滑坡,於是他被迫離開,開始了求職之路。當我們為其推薦服務單位時,遇到了難題:他非常想到知名的品牌企業做CFO,但是這些企業幾乎都拒絕他。一是做高級財務管理人員,他專業的從業經歷太短,做基層的財務總監,又擔心他年齡偏大,因為過兩年他就是奔50歲的人了;用人單位的另外一個擔心是他在企業時間工作短,當教授時間太長,書卷氣還沒有完全去掉。

後來,他對我説:他的大學同學,出來一直做財務的都已經做到相當高水平了,而自己並不比這些同學差;正不平之時,回頭後又發現那些和他同資歷甚至不如自己資歷的大學同事近年來也有非常不錯的職業發展。他感慨説:我現在才發現,我的人生職業切換,導致我兩頭靠不着,虧吃大了!當然他也堅稱:我也有了自己獨特的優勢,既做了大學教授,也有了企業財務專業的從業經歷,這是其他大多數人所沒有的。

他説的沒錯,他擁有了別人所不具備的職業經歷,這也是一種財富。不過從職業發展和職業成就來説,他卻落後了。

何不浴“火海”而重生?

與上相反,我接觸過另一位高級職業經理人,因為自己的學歷低,只有國中還沒讀完的羞澀學歷,從參加工作開始就在物流行業做搬運工、庫管員,憑着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一步一步的成長,最終成為一名年薪高達數百萬的高級經理人。而他三十多年來從沒有離開過物流行業,儘管跳了很多次槽。

我也問過他:你從十幾歲開始就幹物流,三十多年來就沒有換過行,你沒有想過換行?或是熱愛物流行業?您猜他怎麼回答的?他説:“談熱愛物流業,那是瞎扯!只是幹熟了物流,就會幹物流。我在30歲左右時曾想換行,因為我非常討厭物流這一行,整天搬來搬去、存來存去、送來送去,責任、風險、客户投訴等等,想想都煩,可就是因學歷太低換不了,沒辦法,只能是踏下心來幹物流。沒想一干就三十多年,今後也不會換行了。我敢説,物流行業很少人有我這麼長的從業資歷,所以在任何一家企業,所有的人都沒有我對物流熟。説我是專家談不上,説我是專業堅決笑納。”他言語間充滿着自信。

這位物流人士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也遇到過所謂物流行業的“火海”,他也想逃,但他沒有“資格”逃,無處可逃,所以無奈在職場“火海”中燒烤了三十多年,結果浴火重生,燒煉成數百萬年薪的高級職業經理人。如今他五十好幾了,依舊煥發着職業的青春氣息。試想,只有國中還沒畢業的學歷就能有如此職業成就,那麼我們擁有豐厚學歷的人如果能堅持,能在職場“火海”中冶煉30年,是否會成就更大呢?

自己究竟適合幹什麼?

我經常接觸的大多都是人們所説的職場成功人士,有的甚至是十分成功的知名人士。但他們中有不少人會問我:“你説我適合幹什麼?”其實,現實中幾乎每個人都會問自己究竟適合幹什麼。因為一個人的職業生涯非常短暫,也就大概30年左右,我們都想在30年左右的職業生涯中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成就自己輝煌的人生。

然而即使是成功者,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最適合幹什麼!因為自己要了解自己,太難了!通常情況下,人是很難藉助工具和專家瞭解自己的,那怎麼辦?我的答案是:當你不知道自己適合幹什麼時,千萬不要把自己想幹的作為自己適合乾的。你適合幹什麼工作,主要的評判依據是他人認為你適合幹什麼。這個他人是誰?是比你閲歷豐富的人,是你的上司,是有豐富經驗的人力資源專業人士,是組織裏面主要做人事工作的人。當然,更現實的考察方法是:你已經幹過並幹成的事情,是你最適合的事情。

誰最容易心生“逃”念?

我們也對有強烈意向逃離“火海”者的性格進行過觀察、統計和分析,凡是有極強烈的願望逃離“火海”的人,大概是這三類性格能力者:一是求新求變願望強烈但又缺乏綜合分析能力的人,二是性格內向而不善與人交流的人,三是偏執而輕率衝動的人。

這三類性格的人在今天相對自由的職場環境條件下,在缺乏相對職場法律和道德層面約束下,其逃離衝動變得尤為突出。這種人儘管每次跳槽也都是滿懷希望,但往往時間不久又十分失望地離開,又滿懷希望地加盟新的組織,就這樣在希望和失望的切換中譜寫着自己的職業生涯,直到跳不動為止。

當然,從年齡段來分析,有逃離行為的人主要是集中在30—35歲左右的職場人士。因為這個年齡段的人自信而狂妄,有一定閲歷、能力和資源,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信念最強烈、最堅定的時候。這些信念催促着自己不顧一切地逃離現實中的職場“火海”。

跳槽是正常的,但不顧一切地逃離“火海”型辭職卻是職場大忌。逃離“火海”是人的天性,遇到問題和壓力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想逃離。但為什麼有的選擇了堅持,而有的選擇了逃離呢?關鍵是自己職業的心態歷練得如何。

我不反對跳槽,但跳槽要符合職業邏輯。當年齡不佔優勢時,要特別注意;而年齡在30歲左右這一年齡段,更要穩一穩自己的心態。

對那些逃離出“火海”而仍處在職位休閒期的人士該如何辦?我的意見:火海無邊,回頭是岸;快速回歸,方是上策。

當然,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人生百味。“我就想嚐嚐新鮮,成功與否無所謂”,有這樣的觀點也無可厚非。但這樣的結果往往是新雖嚐了,突破卻難有,如同打井理論:打了無數的淺井,就是沒有一個打透的。當明白道理的時候,卻已經過了播種耕耘的季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