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市場就業調查報告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6.66K

調查報告是調查研究的最終成果,具有相當的權威性和可靠性,調查報告應當準確反映研究對象的實際情況和特徵,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大學生市場就業調查報告5篇,供大家參考。

大學生市場就業調查報告5篇

大學生市場就業調查報告篇1

一. 大學生就業難,普遍覺得報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從人力資本投資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責難大學生對工作崗位,特別是對收入水平的抉擇,大學生謀求較高收入的工作崗位是有道理的。在查閲相關資料計算後發現:城鎮國小、國中、高中和中專、大專和本科、碩士、博士各學歷階段畢業人力資本量分別為2002年價格人民幣3.1萬、4.9萬、7.4萬、 19.4萬、31.6萬、49.8萬;各階段新增人力資本邊際收益率(高學歷與低學歷收入之差比以本學習階段投資新增人力資本量),分別為9.8%、 2 2 .2%、 11.0%、 4 .7%、 18.8%、14.6%。可以看出,從中等教育水平培養到高等教育水平,需要人力資本投資12.1萬元,邊際投資很大。據有關調查資料,目前大學畢業的平均工資水平為每月17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畢業的為1500元左右,大學投資收益率僅為4.7%。這樣低的邊際收益率,對大學階段的人力資本投資是極不合算的。因此,大學生及其家長找一個能回報大學階段投資的收入水平的工作崗位,就是投資對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經濟人最理性的反應,而簡單説大學生擇業條件太高,挑三揀四,從成本收益理論講,是毫無道理的。否則,從投資回收角度講,他無法收回大學階段的教育投資,實際是虧損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學呢?

再次,大學生需求方面也存在着深層次的體制問題。主要是民間投資受到制約,中小企業數量人少,民問中介、社區等組織不發達,自由職業者受到限制。日本1.25億人口有6 6 0萬個中小企業,中國近13億人口只有7 0 0萬個。從世界性的規律來看,一個國家的企業,99.5%以上是中小企業;觀察中小企業數量與在企業中就業人員的關係,中小企業平均從業者為10人左右:而從就業的結構看,一個國家65%--80%的勞動者在中小企業就業;隨着發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業數量也不同,發達國家中小企業數量平均每千人50個左右;而許多大學生畢業後,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工人、管理人員、創業者等,中小企業就是大學生就業的最多去處。中國為什麼就業難,就是因為每千人中小企業數太少。除了社會、家長和大學生“吃皇糧”、官本位等觀念外,辦企業市場準入門檻高、時間長、手續多、成本大,開辦企業後貸款難,政府收費項目多,中小企業很難經營和成活,是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太少的最主要體制原因。

另外,我覺得應該從大學生本身找原因。作為企業,他所支付給員工的工資肯定是建立在員工能為他提供經濟效益。顯然,能為企業帶來越來越多的經濟效益得到的報酬就會越多。那麼一個本科生究竟能為企業帶來什麼呢?據調查:1.教育培養的技能性和創業性人才較少。大學教育中企業所需要的培養。高級技術技能人才的專業、課程、實驗、操作、實習等較為缺乏,許多畢業的大學生到企業後,實際操作能力較差,無法適應崗位需要。而在大學中幾乎不開創業課程,大學生畢業後,對於怎樣開辦一個企業,怎樣研究和開拓市場,怎樣進行核算,怎樣經營和管理企業等等,一無所知。另外,現在大學生的觀念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的大學教育過去是培養“吃皇糧、捧鐵飯碗”人才教育。大學畢業後一般分配到黨政社團、國家事業、國有企業單位計劃分配,工資有一定標準並穩定提高,除了國有企業外,工資來源為財政經費,在過去大學生畢業數量較少的情況下,大量的分配到這些單財政還負擔得了。現在,黨政社團、事業單位都在進行機構改革和人員精簡,國有企業每年也要減出幾百萬人來。現在還有很多人能從這種思想中走出來。

二.考研又在逐步演變成很多人的“獨木橋”考研大軍急劇增加。“校漂族”實在太難。

大學畢業了,但仍有人“漂”在校園……

“校漂族”在擴軍,這已成為社會和媒體關注的一個熱點。所謂,是指那些已經畢業,卻仍留連再校園內或者學校周圍,經常到學校用餐,到學校圖書館查閲資料或參加學校一些講座,閒暇是逛學校周邊的小店……

“校漂族”到底有多大比例,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這樣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的生活到底是精彩還是無味?讓我們走進“校漂族”,瞭解一下他們的生存與心理狀態。

“堅決拼一個美好的未來”是他們的目標。他們已經覺得沒有退路了。所以他們很苦--這是我的感覺。

“6點多起牀,接着到教室自習,然後在學校食堂吃飯,晚上自學到10點多,最後回到自己租的小屋。”在山東大學的自習教室裏,我跟這位“校漂族”的一員聊了起來。再大四考研失敗後,他決定再考。我們是校園裏的“大五”生,從外表看,我們跟師弟師妹們沒什麼兩樣,宿舍、食堂、圖書館三點一線。我們在依賴和利用學校的資源,只是我們的心不再為外邊多彩的世界所誘惑了,我們沒有多少“漂”的資本呀。

另外,我還見到一位三次衝擊“考研”的。前兩次都是功虧一簣,儘管他的精神壓力很大,但他説“我已經沒有退路了”,他家庭狀況不是很好。

他只能節衣縮食,每天天未亮就從自己與別人合租的小屋於出來,在教室一呆就是一天,晚上很晚才回家,一天三餐幾乎都在啃麪包或方便麪。“拼一個美好未來”,這幾乎是所有“校漂考研族”的共同心願。一時找不到一個好工作,考研也許就是一個別無選擇的選擇了。對“校漂族”而言,或許是人生的一個新的起點。

去年,國家就業制度規定: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學校可根據本人意願,其户口兩年內可繼續保留在原就讀的高校,待落實工作單位後,將户口遷至工作單位所在地。這一規定的出台,使户口留在學校的尚未找到就業單位的學子,更是把校園作為一個人生的緩衝地帶。

暫緩就業成為許多大學生的選擇。住在學校附近,他們感到有一份安全,有一份歸屬與依靠,這也許是他們心中本能的選擇。有專家説,部分學生進入社會後心理上仍然未“斷奶”,無法適應社會,因此選擇重回學校尋求心靈的依靠。這種解釋雖過於絕對,但對“校漂族”而言,對校園的歸依情結確是無法排解的。

當然,“校漂族”工作暫無着落,經濟拮据,也是他們選擇繼續留住校園的重要原因。“住在學校附近,傍依學校的食堂、圖書館等,生活經濟實惠而方便,還可以充充電,查查資料。就連學校周圍的各種商店賣什麼,哪家東西最便宜、哪個餐館有什麼地方菜,我們都一清二楚。”這是一位山東的“校漂族”告訴我他們在學校附近的原因。

“哪兒漂都是漂,幹嗎浪費學校這份難得的資源呢?”有許多“校漂族”,他們更多是看重了學校的資源和校園氛圍。

“畢業之後,在選擇居住環境時,總是不自覺地把所選地點和校園做比較,後來雖然也曾在單位附近租過房子,但學校裏的圖書館、閲覽室、自習教室,這些曾經讓我留下汗水和身影的故地,總也揮之不去,最後,我又搬回了校園。剛畢業半年多,對於家在外地的我,校園是我對這座城市最熟悉的地方,也是精神上的一個“家”。

但很多學校認為,輕易辦理暫緩就業而加入“校漂族”這一羣體,不應提倡。一方面,他們佔用了學校資源,對那些即將畢業的高校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也不利於學校的管理;另一方面,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放棄正當時候的就業機會,盲目地被這一羣體同化而做“校漂族”,將來就業會更困難,“先就業再擇業”應該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再一方面,選擇“校漂”,其實對學生本人也不利,“校漂”期間檔案記錄是中空白的,容易使用人單位產生疑問,不利於本人就業。

調查總結:

兩天的時間中,我接觸了很這樣的“校漂族”,很多時候我都被他們的這種精神感動着。他們真的很苦!我感覺到他們所承受的不僅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們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壓力,用他們的話説,他們己經沒有退路了。從心底裏我佩服這些人。但我覺得這不是一種正常的狀況,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畢業後勇敢面向社會,理性分析,理性選擇,去尋找適合發揮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強,回報社會,這才是進取的人生態度,而不應該把考研作為自己的全部。“校漂族”的形成,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多數應該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他們漂泊的生涯也是為了尋找更好的人生起點,這是它的積極意義。它作為人生角色轉換的緩衝帶,從容地規劃一下人生生涯,也許半年,也許一年,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這種生存狀態不宜過長,不應該成為一種生存常態。一味沉迷其間,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漂”的感覺很自由,但畢竟無根,不穩定,成本也比較高。另外,作為學校,也要及時調整教育內容,除傳授系統學科知識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讓學生順利完成校園與社會的對接。就業難,考研難。對於以上問題,首先: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收益低問題,一是高等教育要進行調整和改革,從吃皇糧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調整專業,改革課程,加大技術技能專業的設置;另外,大專和本科所有專業,在畢業前一年內,開設必修的創業課程,使大學生掌握必要的創業謀劃,尋找合夥人。簽訂合夥協議、註冊登記企業、經營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識。二是政府要網開一面,各部門要降低註冊登記企業的門檻,縮短開辦企業的時間,減少開辦企業的審批手續,減免開辦企業的各種收費,放開較多的行業讓中小企業進入;在企業開辦後。銀行應當積極地為中小企業貸款,發展較多的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政府和銀行可推出大學生創業小額貸款,杜絕政府各部門向中小企業收費和罰款。這樣才能增加對大學生的需求,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難。另外作為考研一族應該積極面對社會,理性分析,理性選擇,去尋找適合發揮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強,回饋社會,這才是進取的人生態度,而不應該把考研作為自己的全部。但願隨着制度的改革,觀念的提高,以上狀況能夠得到改善,解決。

大學生市場就業調查報告篇2

(一) 當前形勢與問題

根據國家勞動保障部的統計,xx年的就業狀況很不理想。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495萬,比xx年增加82萬,同比增幅達19.9%。由於解決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歷史遺留問題的任務仍然很重,新成長勞動力已進入高峯期,特別是高校畢業生近年增量多、壓力大,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

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495萬,比xx年增加82萬人,xx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559萬,比xx年增加60多萬,預計今後三年內還將以每年50萬的速度增長。無疑,這對社會是一個巨大的衝擊。可以説xx年及以後的就業還是任重道遠啊。革命尚未成功,吾輩仍需努力。

xx年經濟藍皮書發佈,認為,目前,我國勞動力市場上勞動力的供給依然大於需求,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既是用人需求的主體,又是求職人員集中求聘的職位。目前,從文化程度上看,國中及以下,碩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員求職難度要高於其他學歷,這種狀況在明年將持續。此外,明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堪憂,預計畢業生實際就業人數將在600萬人以上。

藍皮書還認為,近年來,應屆畢業生進入公務員隊伍的比例越來越小,進入民營、三資企業畢業生的比例卻在提高。在中國畢業生網最近發佈的xx年和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中,使用了“就業寒流”來形容大學生就業形勢,而根據今年的大學生就業情況來説我們只能用就業的冬天來描述.

結合相關資料,我覺得主要存在的問題是:

一、選材要求高:

應屆生就業不吃香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着“選材難”。一企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員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學應屆畢業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説,“儘管我們公司的棟樑和骨幹全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我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

二、薪酬逐年降低:

市場只給1700元/月 ,這次關於大學生薪酬期望值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66.4%的本科畢業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xx元以上,但據北京和上海有關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月薪的市場值平均為1600~1700元/月,畢業生的期望值顯然高出社會現實水準,也導致部分大學生“有業不就”。

三、供需差別大:

崗位增36%學生增130% ,畢業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來社會公認的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直接原因。從xx年至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從114萬增加到338萬,是擴招前的3倍。

四、缺乏工作經驗:

教授多“教練”少 ,調查顯示,大學生求職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缺乏工作經驗”,佔63%。我國的教育體制多年來按照一種模式培養人才,專業設置脱離社會需求,不注重學

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大學生有的是專業知識,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質、禮儀和法律觀念,大學裏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練”。

五、怕吃苦,愛面子:

許多企業反映,大學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識脱離實際,不願從基層做起,缺乏吃苦耐勞精神,比較愛面子,怕從事底層的工作被朋友親戚看不起,人際溝通能力差,比較自私,因此不願意接收應屆大學生。

六、學生缺乏求職技巧

用人單位表示,部分學生在求職時往往表現得不夠自信,過分緊張,回答問題時支支吾吾,表現不出自己的實力。更有一些求職者面試時弄虛作假,企圖欺騙矇混過關,誰知很快就被有經驗的用人單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試失敗的慘痛教訓。而這樣久而久之,用人單位也會覺得大學生不誠信而喪失信心。

七、頻繁跳槽:

大學生就業後穩定性差,是造成企業不願意接收大學生的另一重要原因。企業接收大學生後一兩年內流失率在30%以上的達到被調查企業總數的50%。甚至像聯想集團這樣的大型企業,也認為他們為大學生高流失率“交的學費太高”。

(二) 天然去雕飾—還事實清晰面目

俗話説的好,“every coin has its two sides”,對待問題始終應該以一個積極的全面的態度分析,不可否認,大學生就業難正日益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然而還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因為我國的人才總量是缺乏的。有專家認為:大學生就業難的程度被誇大了——有關部門的統計顯示,每年社會新增就業機會大約700萬至800萬個,而每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則大約在300萬左右。就這一數據而言,大學畢業生理應有比較大的就業空間。但我國在疏通渠道和就業服務上有明顯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間。一方面是民營企業、邊遠地區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業服務有很大的侷限,尚未形成全國性的就業市場,大學生異地求職,信息不暢,成本太高。此外還有就業觀念須轉變的問題。

從測量的角度來看,現行的初次就業率指標和數據所反映出來的走低,事實上誇大了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現象。第一,主動不就業者,如想繼續深造的人,屬於退出勞動力市場的人員,不能算做失業;第二,非簽約就業即隱性就業,事實上也是就業。兩者一減一加,結果是:目前對大學生的名義就業率的統計低於實際的初次就業率,大學生的就業難度被誇大。

同樣的,對“大學生的就業難度被誇大”這一觀點,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副教授王向前有些不同看法。他認為:大學生要高價,主動失業的現象在前幾年比較多,但目前已經發生變化。王向前認為,要客觀地看待大學生“要高價”的問題。他表示,由於大學畢業生多了,用人單位選擇的餘地大了,因而變得非常挑剔。用人單位為減少成本,增加競爭力,把大學生工資壓得很低。據瞭解,他所在的學院,大專畢業生的最低工資期望值只有600元,本科畢業生也就是1000元。王向前説,大學生現在上學的成本是很高的,北京的大學一年全部費用約1.2萬元,包括學費、住宿費、伙食費、交通費、服裝和課外書等。學生家庭支付或學生本人打工掙錢都很不容易。學生參加工作後,有的要還銀行助學貸款或給付出學費的家庭一些回饋,這都是必須的支出,都要掙較多的錢來應付。而且,大學生工作後還有住房問題、婚姻問題需要解決,都需要很大的開支。因此,不能盲目地説他們“要高價”。大學生就業難不但是事實,而且解決他們就業難問題需要社會各方面的相互配合。

就我個人而言,我也是很同意王向前教授的觀點,要價高實在是下下策,而開口低價顯然也是一種在葬送自己甚至後來者的拙劣方式,要知道打價格戰沒有真正的贏家,這是鐵律。況且,大學生就業之後要面臨的問題豈止是生活。要問中國人最關心的是什麼,十有八九會選擇住房,更重要的是80後畢業工作以後要贍養的是雙方父母,最普通的一句話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尤其是自xx年以來物價飛漲,談錢真的很俗,清高的人何以持家,又何談責任呢?現實就是殘酷的。理解就好。

(三) 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決之道

大學生就業難度加大,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應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有關人士指出,為了促進大學生更好就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1、加大就業宣傳力度。要讓大學生更多地瞭解社會、瞭解市場、瞭解需要怎樣的人才,政府、學校要加強對大學畢業生就業方面的指導、培訓,不能盲目地追求就業率。

2、擴大就業渠道。高校擴招後,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列入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只有大力發展經濟,不斷增加就業崗位,擴大就業渠道,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各級黨委、政府要制定有利於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扶持政策,從人才管理、職稱評定、崗位流動等方面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以有利於促進大學畢業生和就業為前提,充分發揮他們在科技創新、現代管理、信息技術等方面的作用。

3、大力挖掘就業信息,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更多的途徑和平台。各級政府人事、教育主管部門、學校等單位要多加強聯繫、協調,共同辦好 “ 人才信息網”,注意經常蒐集、更換、發佈各類人才信息,努力實現人才信息網上招聘工作。同時,要不定期召開人才招聘會,拓寬大學生的就業渠道。

然而,我們大學生畢業生也不要過於悲觀,去埋怨沒有趕上好的就業時代。一定要調整心態,不要好高騖遠亦不要急於求成!放低姿態,多找機會去社會體驗、實習,鍛鍊自己的實際能力,可以去參加一些提高技能和經驗的培訓,經過半年或者一年的社會實踐,獲得工作經驗,大大提升自己就業時的競爭力,以高姿態來一次漂亮的自我演繹。

大學生市場就業調查報告篇3

一、調查目的

瞭解會計行業的發展現狀與人才需求,尋找自身能力結構與職業需求之間的差距,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為職業生涯規劃奠定基礎。

二、調查對象和範圍

主要縣區設有會計崗位的各大中小型企業和事業單位。

三、調查內容

主要調查各單位會計人員的性別,學歷水平,所學專業,會計職稱,會計年限,以及對會計就業前景的看法等。

四、調查方法

通過現場書面問卷調查瞭解40名會計從業人員相關情況以及他們的主要看法。共發放問卷40份,收回40份,本調查問卷分為單選題和多選題(詳見調查附表)。

五、調查結果與分析

從調查結果看,我們調查的對象類型比例如下:

(1)從表一看,男女比例為9:11,可以看出,女性在會計人員這一塊佔了大多數,但在瞭解中可知,男性擔任會計主管的要多,而女性擔任出納和一般會計人員的較多。從表二看,大專學歷佔的比例比較大,其次是本科。這説明會計專業對學歷的要求相對還不是很高。大專生在這一領域競爭力相對較強。從表三可以看出,會計專業還是一個比較對口的專業,在這些被調查的會計人員中有百分之六十二點五以前是學會計專業的。這説明同學們以後從事會計的可能性還是較大的。在表四會計職稱方面,一般會計人員和初級職稱較多,中級次之,高級和注會較少,這反應出當今社會還是缺乏高端頂尖人才和工作經驗豐富的人才。雖然從表二中得出會計專業對學歷的要求相對還不是很高,但同學們也應該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會計技能,使自己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有很大的優勢。從表五看,在瞭解中得知,會計年限越久一般擔任的崗位級別越高。這説明“幹一行就要愛一行”,只要你堅持不懈的努力工作,遲早有你發光的時候。

(2)在這次調查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對會計的第一印象就是算賬,記賬,這説明很多人在剛接觸會計這一詞彙時都不是很瞭解它真正的意義,很多同學現在也許還不是很瞭解會計的真正含義,這也包括我,但不要為此擔心,這只是一個開始,只要你努力就會成功。其次,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認為我國會計人員的社會地位高,受人們的普遍尊重,會計環境是影響會計人員社會地位的決定因素,而在所有影響會計制度發展的環境因素中,經濟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我國60多年的會計史證明了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另外,在會計行業的前景方面,有42%的人認為需求量還很大,就業容易;38%的人認為發展前景還較好,就業一般;20%的人認為基本已經成飽和狀態,就業困難。而且,在會計行業中,誠實,穩重,細心是人們認為必不可少的。

(3)調查中,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會計業務處理能力應用是異常突出的,而其它的經濟業務處理能力、税務業務處理能力、統計分析能力、審計能力等相應地應用較少。

六、調查體會總結

作為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需具備以下幾點:(1)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職業操守以及敬業態度。(2)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2)牢固的財務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把基礎理論知識學紮實(3)廣泛的知識面要堅持學習。但不能只學習和會計有關的知識,還要學習與經濟相關的知識。(4)掌握會計電算化,不斷提高英語水平(5)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良好的綜合素質。要做到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我自認為自身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為了達到這些要求,我一定不斷完善自己,爭取做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

大學生市場就業調查報告篇4

高校擴招的政策使大學生的人數飆漲,同時也對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形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就業難早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畢業就失業”似乎也已經成為大學生的普遍心理。

對每個大學生來説,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奮鬥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處於不敗之地。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我們展開了關於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調查問卷。

調查對象:

調查者都是在校大學生,其中專科學校的學生佔64%。

專業有:

傳媒(新聞、文祕)

語言類(商務英語、應用英語、日語、德語)

經濟類(國際貿易、市場營銷、電子商務、信息管理、會計)

設計類(建築設計、動畫設計)

技術類(計算機科學技術、園林工程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

管理類(旅遊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社會工作

調查形式:

調查問卷共104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回收率高達96%,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取,不定項選取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設計問卷。

調查數據分析: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十分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隨着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而事實上,在畢業生和企業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渠道,企業的用人標準、企業人才的選取條件沒有在有效的時間的傳遞給大學生,大學生的培養缺乏市場導向,這使大學生就業時缺乏足夠信息,從而產生就業盲目性。

調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透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忙大學生儘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帶給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為同學們在今後的求職就業過程中帶給參考。

調查結論及推薦:

一、大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的比較少

在調查中瞭解到,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還是比較少的,只有24%的同學表示一向在關注就業信息,而71%的同學只是偶爾關注,在看到時留意下。而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為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同學們大都表示對未來的工作有擔心,但在實際生活中卻缺少了這種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現。

總結照成這方面的原因:

1、因為學生此刻仍在安逸,舒適的校園中生活,對激烈的社會生活沒有足夠的瞭解。在經濟上仍依靠父母,忘卻了就業壓力帶來的緊張感,每一天仍是如中學生活,上課、下課,對就業缺乏了準確的瞭解和認識。

2、學校帶給的就業指導不到位。同學們表示,雖然學校開設了就業指導課,但只是泛泛的講些大道理,缺少了實際的操作潛力。

二、大學生個人潛力存在缺陷,自我認識不足

自我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情商、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潛力、個人的生理狀況等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資料之一。

透過對部分用人單位的瞭解,發現社會所需要的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綜合素質就應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講誠信,善於協調、容易與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基本的法律法規知識。

調查顯示,有60%的大學生認為造成就業難的狀況,除了社會壓力大,企業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問題還是在於自身的工作經驗的缺乏,缺少實戰經驗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和潛力缺失,突出表現為相對缺乏社會實際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潛力,缺乏艱苦創業精神,在與人合作與溝通方面存在着障礙。在調查中發現,有57%的同學認為自我表達潛力和人際交往關係是自己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難題。

大學生市場就業調查報告篇5

前??

作為大二的學生在不久以後即將踏入社會,開始我們人生中的又一個旅程。走出校園,我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擇業。隨着時間的發展已成為大學生面臨的嚴峻問題。選擇什麼樣的具體職業應該根據每個人的潛能和特長來確定。要量體裁衣,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行業的更加細化,與此相對的職業也更加多樣化,這一情勢為具有不同潛能和特長的個人尋求更符合自身條件和興趣的職業,創造了日益廣闊的前景。因而,當代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要正確判斷自己有哪些潛能和特長,力求做到對號入座。

20__ 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並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__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__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__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

主體:問卷的設計

製作問卷時,我們力求所選題目確切、簡潔、針對性強,並遵守以下幾點:問卷主題明確,所有設問都必須與主題有關;言語簡明準確,以免影響理解和答問;問卷項目由淺入深,並注意期間的來聯繫,使被調查者可以連貫做答;設問切合實際,充分考慮被調查人的差異。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問卷.(詳見附卷一)

一、調查概況

此次調查問卷主要對畢業生的擇業價值取向、薪酬標準、就業地點、專業滿意度、擇業心情、就業服務等問題進行調查。調查採取隨機抽樣形式,管理類的文科學生,也有技術應用類的理工科學生。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78份,有效率為78%,其中男生佔34.6%,女生佔65.4%。由於在抽樣調查中,充分考慮了樣本的代表性和性別比例的協調性,因此此次調查較為客觀地反映了當前20__屆畢業生擇業心態。為方便學生答題,問卷均採用選擇題形式,分為單選和多選。為了讓我們的調查問卷更真實有效,所以我們在人員學歷的選擇上針對不同學歷的人都選了30%左右的人。在我們的調查中有70%的人是來自農村,剩下30%是來自城市和縣鎮。

二、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1、關於就業形勢與自身就業前景評價

關於目前社會的就業形勢,91%的調查者認為“形勢嚴峻,就業比較難”,分別有3.8%的調查者認為“形勢正常”和“不瞭解”,而認為“形勢較好,就業容易”的有1.3%。可見,絕大多數畢業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認識。

在對自身就業前景評價方面,多數畢業生則顯得較為自信。調查表明,對就業前景持一般態度的調查者佔56.4%,20.5 %的畢業生對自身就業前景比較樂觀有信心,14.1%的調查者表示不樂觀,而9%的調查者則表示不知道。對此的解釋可能有兩種,一是畢業生已在擇業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準備,加之金融危機的到來,加大了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二是畢業生尚未進入求職面試的高峯期,對求職的艱辛認識不夠。隨着求職面試的高峯期的逐漸到來,迷茫的同學的比例還會上升。這就需要就業工作者深入瞭解他們的困惑所在,有針對性地加強就業指導,以使他們及時調整好心態。

2、關於升學和工作的選擇

在升學和工作的選擇上,79.5%的調查者選擇工作,11.5%的人選擇升學,而2.6%的調查者選擇考公務員,還有7.7%的調查者選擇了回家創業。可見,在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很多同學想在國家的優惠政策下,自主創業,減少就業的壓力,鍛鍊自己的能力。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3、關於就業的影響

在就業決策時,有39.8%的調查者受父母的影響比較大,有3.8%的調查者表示會受老師的影響,還有5.1%的調查者比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決定,不受他人影響”的調查者佔51.3%。可見,現在的畢業生在做選擇時還是比較慎重的。

4、關於就業地點的選擇

調查表明, 66.7%的調查者選擇就業地點時,格外青睞大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這主要是因為大城市比較重視人才,工作和生活條件好,經濟收入高,發展機會多,並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儘管大學生擇業首選大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擇業地點過於集中,勢必導致人才的閒置與浪費,同時也增加了就業的難度。10.3的調查者喜歡到國外和內地的盛會城市去工作。而對於西部邊遠地區和農村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有23%的畢業生將其作為首選。儘管國家出台了很多鼓勵畢業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發達地區的基層就業和參加志願服務的優惠政策,但畢業生的積極性仍顯不足。這表現出大學畢業生擇業的功利性和短視,他們不願承擔艱苦的工作,奉獻意識與鍛鍊意識不強。學校應該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對大學生的奉獻意識的培養,對畢業生的擇業中的功利和短視心態要適時加以引導。

5、關於薪酬標準

在求職者最為關心的薪酬問題上,畢業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調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調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這一檔上,35.9%的調查者選擇1200--xx元之間,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佔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這表明,大學畢業生希望自己早點從父母的經濟依附中解脱出來,實現經濟上的獨立,並渴望獲得舒適的生活條件,因此希望能獲得較高的薪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