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聲音的祕密教案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5W

教案促使教師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在教案的撰寫過程要求教師對教學資源進行充分的調查和利用,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科學聲音的祕密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科學聲音的祕密教案6篇

科學聲音的祕密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字,會寫10個生字,學習部首“牛”。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小帕斯卡是怎樣發現聲學的震動原理的,激發學生學習帕斯卡仔細觀察、好動腦筋的良好品質和習慣。

教學重點:

1.瞭解聲音的祕密的發現過程,學習帕斯卡細心觀察、好動腦筋的品質。

2.理解聲學的震動原理。

3.學會書寫10個生字。

教學準備:

1.聲學的震動原理圖。

2.帕斯卡的照片。

3.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能利用我們身邊的物品想出辦法讓它們發出聲音來嗎?(學生動手敲打搖 吹)

剛才我們聽到了各種各樣的聲音。其實在我們周圍可以隨時聽到各種聲音,有美妙的音樂,也有煩人的噪音。那這些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呢?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大科學家帕斯卡的身邊,一起探索這聲音的祕密。(出示課題:聲音的祕密)

1.讀題思考:什麼是祕密?

2.聲音的祕密是什麼?

二.初讀課文,正字正音。

1.自由朗讀課文,做到流利、通順、有感情。

2.同桌互讀課文,糾正讀音、停頓、語氣等問題。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看誰讀得流利,有感情。

4.用圓圈標出所有要求認寫的生字、生詞。

三.深入學習課文。

1.朗讀展示,指名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卡片,認讀生詞。(生字加點)

帕斯卡按動發麻玩耍震動刀叉停止方式

(2)指導學生自主歸類識記漢字。

熟字加偏旁法:帕按麻式

形近字區別法:耍——要叉——又止——正

字義講解法:震

(3)小老師上台指名認讀生字,並相應擴詞。

(4)根據本課認和寫的字很多是相同的,所以趁熱打鐵直接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

物——“牛”字旁,加“勿”(指導書寫)。大多跟動物有關。又是形聲字。

本課的形聲字還有:帕按消震(指導書寫)

字義上理解:腦——月字旁跟人身體有關。(指導右半部分筆順)

感——心字底跟人心情有關。(指導鹹的筆順)

學生板演,自主書寫:叉止——此

2.圍繞重點問題,分組討論;

(1)通過讀課文,你知道是誰發現了聲音的祕密?(帕斯卡)

(2)誰能簡單介紹一下帕斯卡?(出示帕斯卡照片,簡介帕斯卡。)

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指名介紹。

小結:帕斯卡是法國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從小就注意觀察和動腦筋。早年提出帕斯卡定理,研究了代數中二項式展開的係數規律,還提出了帕斯卡定律,總之,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第二課時

一、講讀課文。

1、通過讀課文,你覺得小帕斯卡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從小就注意觀察和動腦筋)

2、你從哪裏知道的?(第二自然段)

3、齊讀第二自然段,並説説你從中知道了什麼?(指名回答

4、思考;帕斯卡是怎樣發現聲音的祕密的?

5、從這裏我們能看出帕斯卡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善於觀察、善於動腦)

6、對!他不但善於觀察、善於動腦,還善於動手實踐,可以從哪裏看出來?(第四段)

7、齊讀分析:他發現的是不是和現實生活中的一樣呢?我們可以拿出自己準備的東西試驗一下。(同桌合作,感覺聲音的祕密)

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銅鑼或小鼓,敲打,讓學生確實感受到聲音的傳送方式主要靠的是震動,而不是打擊。讓學生擊打鑼鼓,並觸摸感受被擊打的鑼面、鼓面領悟聲音裏的祕密,學生通過多次試驗,親身體驗科學的奧祕。這一環節,可以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同時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8、聲音的祕密到底是什麼呢?(聲音的傳送方式,主要靠的是震動,而不是打擊。打擊停止了,只要震動不停止,還是能發出聲音來。)

9、實踐應用:現實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可以説明聲音的祕密所在?

(1)用手摸自己的喉嚨,然後説話,看看有什麼發現?

(2)把文具盒裏的物品掏出來,然後敲打文具盒,感覺這種聲音是怎樣傳出來的?

(3)把一根皮筋使勁撐開,然後用力彈它,你會聽見什麼?

二、總結課文。

帕斯卡為什麼能發現聲音的祕密呢?那是因為他從小就有注意觀察、勤於動腦、勤於動手的習慣。正是因為他有這些優秀的品質,所以在他11歲那年,就發現了聲學的震動原理,從此開始了他一生偉大的科學探索。

三、拓展創新。

學完這課,你有何感想?你打算在今後的生活中怎樣做?

板書設計:

聲音的祕密

帕斯卡是震動不是打擊

(法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善於觀察、動腦、動手)

科學聲音的祕密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小帕斯卡是怎樣發現聲學的震動原理的,激發學生學習帕斯卡仔細觀察、好動腦筋的良好品質和習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8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學習偏旁部首

教學難重點:

1.瞭解聲音的祕密的發現過程。

2.瞭解聲學的震動原理。

3. 學會書寫10個生字。

教學準備:

聲學原理示意圖。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讀書指導。

1.初讀課文,正音識字。

2.自讀課文,糾正讀音、停頓、語氣等問題。

3.識字教學:

出示生字,以開火車形勢練讀。

學生組詞並用詞説話。

二、讀課文,深入理解

1. 朗讀展示,指名讀課文,檢查學生讀課文的情況。

2. 集體交流,説説讀懂了什麼。

3. 圍繞重點問題,分組討論。

(各種各樣)的聲音

( )的音樂

( )的祕密

( )的噪音

問:聲音究竟有什麼樣的祕密呢?

三、小組選派代表,彙報討論結果。

1. 小組活動探究,體會帕斯卡善於觀察、勇於時間。

2. 積累內化,自選詞語由學生獨立完成。

四、作業: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指名讀課文,要求讀熟,讀出感情。

二、認識文中9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1.學生自己試着認。

2.師領讀。

3.生領讀。

三、會認,會寫10個生字。

1.先觀察10個生字。

2.認識10個生字。

3.指導寫10個生字。

4.反覆認、寫、組詞、説話等。

5.練習:選詞填空。

關心 關懷 愛護

(1)黨對我們的(),我們永記心間。

(2)少先隊員要()公共財產。

(3)老師向媽媽一樣()我們的健康成長。

6.獨立完成課後52頁練習。

科學聲音的祕密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聲音的產生,能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對聲音的探索。

2、通過討論聲音的作用,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具有一定的做實驗記錄的能力。

2、實物準備:錄像機、大音響、ppt課件、大鼓、砂紙(人手一份),豆子、棉花、玻璃杯和筷子(每組三個)、水(四量杯)、毛巾(若干)、水彩筆(四支)。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ppt,用闖關的方法讓幼兒猜測三種聲音:打雷聲、心跳聲、木門的聲音,從而引出“聲音”這一主題。

2、討論: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聲音,那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呢?(猜想)

二、通過實驗讓幼兒瞭解聲音的產生——物體震動產生聲音。

1、敲打撒滿豆子的鼓面,請幼兒觀察,討論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小結:物體相碰撞產生震動,就發出聲音了。

2、請幼兒嘗試用砂紙發出聲音,感受其震動,討論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小結:物體相互摩擦產生震動,就發出聲音了。

3、討論:這兩次實驗發現聲音產生的共同點。

總結:物體震動會發出聲音。

4、延伸:如果不想讓物體發出聲音,那麼就是物體停止震動。

三、請幼兒自由的選擇材料,從而探索聲音的不同。

1、出示三個水杯,猜想:如何做到分別敲擊三個水杯,如何讓它們發出的聲音不同?

2、幼兒動手實驗驗證,找出實驗中發現的規律,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表內。

3、每組幼兒派一名代表説出小組實驗的結果。(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

4、延伸:説出聽音樂時和聽噪音時的感受,讓幼兒瞭解噪音對身體有害,引導幼兒平時要輕聲説話、玩玩具等,不要製造噪音。

四、討論聲音的作用,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1、討論:生活中聲音還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2、觀看ppt,初步瞭解聲音的以下作用:

(1)辨析熟悉的人。

(2)挑西瓜。

(3)用聽診器看病。

3、請幼兒回家蒐集相關資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動反思:

活動一定要讓幼兒有提升、有發展,帶給孩子們強烈的聽覺和視覺衝擊力,拓寬了幼兒視野,提升了科學探究的素養,為幼兒今後科學探究精神的樹立奠定了良好基礎。

科學聲音的祕密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體驗聽診器可以使聲音放大的現象,產生操作興趣。

2.產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聽診器1-3個。塑料漏斗,像皮管,酸奶杯,線,回形針。

活動過程

一、聽聽説説樂幼教

1.引導幼兒把手放在胸膛上,感覺心臟的跳動。

2.指導幼兒趴在同伴的胸前聽一聽心臟跳動的聲音。

3.讓幼兒戴上聽診器聽一聽同伴,老師心臟的跳動聲。

教師:用聽診器聽到心臟的跳動聲和趴在前用耳朵聽到的心臟跳動聲有什麼不同?

二、小實驗

1.觀察桌上的材料

塑料漏斗,像皮管,酸奶杯,線,回形針。

2.教師提問:

我們能運用桌上的材料來做一個傳遞聲音的實驗嗎?”

3.教師示範製作方法:

在倆個酸奶杯低各挖一個小洞,用線穿過,再用回形針卡住。

4.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三、遊戲—打電話

1.用自制電話通話。

教師引導幼兒用手握住線。

2.教師:你發現了什麼現象?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

3.教師小結:聲音是通過線來傳播的,如果把線握住,聲音就傳不過去了。

四、幼兒討論:動聽的聲音和煩人的噪音

科學聲音的祕密教案篇5

設計意圖:

自然界的聲音無處不在,無所不有,對於大班孩子來説,聲音是熟悉的,但是對於聲音是怎們產生的卻又很陌生的。為了培養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提高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及動手操作能力,本節課我通過讓幼兒動手操作、探索發現聲音產生的祕密,並藉助聲音駐波器感受聲音的大小與物體振動之間的關係,最後讓幼兒感受身邊的噪音,瞭解其危害,再次增加幼兒對聲音探索的興趣。

活動目標

1、能夠自由地選擇材料進行對聲音的探索,知道聲音是因為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

2、感受聲音的大小與物體振動之間的關係。

3、感受身邊的噪音,瞭解噪音的危害,體會好聽的聲音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鼓、碰鈴、串鈴、三角鐵等各種樂器和盤子、碗、小勺等任何可以發聲的物品若干;

2、教學課件(聲音駐波器)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主題。

教師播放好聽的音樂,幼兒感受這段音樂的美好。

激發興趣,談談生活中還有哪些聲音。

2、自由探索,交流討論。

幼兒自由選擇樂器,並請個別幼兒向集體展示。

交流自己的發現,引導幼兒説出這種物體是怎麼發出聲音的,為下一環節做鋪墊。

3、發現問題,得出結論。

教師出示小鼓,敲擊產生聲音,通過小豆子在鼓面上跳舞的實驗,從而明白,聲音是因為物體間碰撞振動而產生的。

4、教師設疑:怎樣能使小豆子在鼓面上跳的高一點?怎樣使小豆子在鼓面上跳的低一點?幼兒探索,並實際操作,得出結論,拍打鼓面的力量與小豆子跳的高低有關係。

教師總結:物體振動強度大,產生的聲音就會大;相反,物體振動強度小,發出的聲音小。

5、結合聲音駐波器,想象直觀的感受物體振動與聲音大小的關係。

6、幼兒感受生活中的噪音,如汽車發動機的轟鳴聲、建築工地的施工聲、ktv唱歌的聲音等,瞭解噪音對人們的危害,同時感受好聽的聲音帶給人們的愉悦感。

活動反思

在自然界中,聲音是無處不在、無所不有的,但對於大班孩子來説,聲音是熟悉的,但對於聲音是怎麼產生的卻很陌生。為了培養孩子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提高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本此活動,我設計從聆聽聲音、探索聲音、發現聲音祕密等幾個環節着手,重點探索聲音產生的祕密,難點是讓孩子藉助聲音駐波器探索聲音的大小和物體振動的大小之間的關係。

這節微課,目的在於幼兒通過視覺、聽覺、感知覺等方面對聲音產生興趣,直觀的通過視頻讓幼兒瞭解聲音產生的原理,我還藉助幼兒園科學探索室的聲音駐波器演示,觀察聲音的大小和物體振動之間的關係,達到這節活動的目的。在活動最後環節,我尋找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噪音,讓幼兒感受噪音帶給人們的危害,呼籲孩子們遠離噪音的污染,讓好聽的聲音來裝扮我們的世界,激發幼兒繼續探索聲音奧祕的興趣。

因為是一節微型課,自己設計的不是很充足,聲音的探索也需要孩子們在實際生活中去感受、去探索,這只是給孩子在探索聲音的過程中拋磚引玉,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探究慾望,也是《指南》中科學領域的核心理念,希望評委老師們看到這節課後,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科學聲音的祕密教案篇6

設計意圖

我們的周圍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聲音,聲音給我們傳遞意義豐富的信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設計了科學活動——聲音的祕密,讓幼兒在活動中觀察、嘗試、探索和發現,培養幼兒的探究慾望。

活動目標

1.對聲音感興趣,有探究慾望。

2.知道物體振動會產生聲音,震動大小決定色聲音大小。

3.大膽嘗試,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及動手能力。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各種常見聲音的音效、各種樂器、幾種常見的生活物品。

活動過程

入場:跟隨音樂《大貓和小貓》入場,感受聲音的大小關係。

(一)導入

師:“今天除了我們的客人老師之外,還有幾位小客人也來了,請小朋友聽一聽,猜猜看,它們是誰?”

播放四種小動物音效,以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看小朋友猜的對不對。

(二)感知生活中的各種聲音

1.師:“今天小動物們來,是想請小朋友們幫一個忙,什麼忙呢?昨天晚上小動物們聽到了一些聲音,想請小朋友幫忙聽一聽這些都是什麼聲音。”

播放大自然當中的各種音效;風聲、雷聲、鳥叫聲、流水聲等。

師:“小動物們説謝謝小朋友,今天晚上他們可以睡一個安穩的覺了。”

2.師:“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着聲音,小朋友想一想,除了剛才聽到的這些聲音之外,你還聽到過哪些聲音?”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感受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的聲音。

3.嘗試讓自己的身體也能發出聲音,請幼兒説一説是怎麼做的。

師:“小朋友想一想,我們的身體可不可以發出聲音來?”

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並請小朋友一起來試一試。

(三)探究聲音

1.師:“我們的生活中有這麼多的聲音,那聲音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想法。

2.出示小鼓,請幼兒嘗試讓它發出聲音。

教師出示小鼓:“小朋友看,這是什麼?怎麼樣能讓它發出聲音?”

請小朋友試一試。

3.知道物體振動產生聲音,震動大小決定聲音的大小。

將小紙片放在小鼓上,敲打小鼓,觀察紙片的變化,引導幼兒發現物體震動能產生聲音。物體振動越大聲音越大,物體振動小,聲音就小。

(四)操作探究,嘗試讓物品發出聲音

1.給幼兒準備充足的樂器,讓幼兒幼兒自由探索讓其發出聲音,鼓勵幼兒説一説讓其發出聲音的方法。

小結:讓物品震動發出聲音有多種方法:敲、打、拍、碰、搖、吹等

2.每人選擇一種樂器,嘗試讓它發出大小不同的聲音。

師:“剛才小朋友都當了一回大貓和小貓,現在讓我們手中的小樂器也來當一回大貓和小貓吧!”

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讓手中樂器發出大小不同的聲音。

3.師:“今天,我把平時被大家隨手扔掉的瓶子、罐子、木棍、木塊等廢舊材料也請到了我們的活動室,請小朋友來想想辦法,看能不能也讓它們也發出好聽的聲音來,變成一種樂器呢?”

引導幼兒知道廢舊物品可以再利用,養成環保的好習慣。

4.生活中有很多的聲音,有好聽的也有不好聽的,放引導幼兒知道生活中要儘量減少製造噪音,保護環境。

(五)音樂遊戲——大鼓和小鼓

請幼兒每人選擇一種能發出聲音的自制樂器,和小動物們一起去參加森林音樂會。

1.師:“今天,有兩隻小動物要去參加森林音樂會,想邀請咱班的小朋友一起參加,想去麼?”

2.師:“一隻是大象,它準備的是大鼓,一起來模仿大鼓會發出什麼聲音?”

請幼兒來模仿大象敲大鼓的聲音。

師:“還有一隻是小狗,它準備的是小鼓,它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呢?”

請幼兒來模仿小狗敲小鼓的聲音。

跟隨音樂一起來為大象和小狗伴奏。

(六)結束

帶上我們的小樂器和大象、小狗一起去參加森裏音樂會吧!(伴隨音樂離場)

教學反思:

活動一定要讓幼兒有提升、有發展,帶給孩子們強烈的聽覺和視覺衝擊力,拓寬了幼兒視野,提升了科學探究的素養,為幼兒今後科學探究精神的樹立奠定了良好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