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教學反思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4.16K

為了可以讓自己教學的目的明確都是需要進行教案的寫作的,作為教學活動中的重要部分,教案的制定一定要周密嚴謹,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小班教案教學反思6篇,感謝您的參閲。

小班教案教學反思6篇

小班教案教學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袋子的多樣性,瞭解各種袋子的不同作用。

2、知道購物時要使用環保袋,增強環保意識。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袋子,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各種各樣的袋子。

1、出示各種各樣的袋子:小朋友看,老師這裏有什麼?

2、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袋子。

二、感知袋子的多樣性。

1、誰能説説你看到這些袋子的感受。這麼多的袋子都一樣嗎?一眼看上去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2、引導幼兒每人拿一個袋子進行觀察,説説自己拿的袋子的特徵:如果你觀察袋子,你會從哪些方面進行觀察呢?(啟發幼兒説出從袋子的形狀、顏色、質地、外形特徵等方面進行觀察。)

3、現在請你按照剛才我們説的幾方面來觀察袋子吧。引導幼兒集體交流自己觀察到的袋子特徵,説説自己的觀察結果。

三、袋子的共同作用和每種袋子的特殊作用。

1、雖然袋子各種各樣,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想想是什麼呢?它們都可以裝東西,可是裝的物品都不一樣,你知道你的袋子可以裝哪些東西嗎?用這個袋子裝上東西有什麼好處?引導幼兒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

2、請幼兒看書,説説書中每種袋子的特徵及用途。

四、遷移幼兒生活經驗,説説自己見到的其他袋子,增強環保意識。

1、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袋子呢?你們和爸爸媽媽購物時,用什麼袋子裝東西呢?

2、幼兒回答,教師小結:我們在購物的時候,會使用環保袋,這樣就可以重複利用袋子,不會浪費一次性袋子,為我們國家節省了資源,更不會造成白色污染,有利於環保。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如:一開始在引導幼兒觀察塑料袋時,可以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可回收標記”的存在,進而主動探究這個標記的意義。而且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幼兒提供各種生活中的真實場景來幫助幼兒理解“環保”等這類較為抽象的概念。這樣,幼兒獲得的才是具體化、情景化和真正有價值的知識。

小班教案教學反思篇2

活動目標:

1、 嘗試運用多種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化在水裏,感受水的“變化”現象。

2、 能將自己在活動中的發現大膽地表述出來。

活動準備:

1、 一杯白糖水,標記指示圖,磁鐵板一塊。

2、 裝有温開水的水壺每組兩把,奶粉、果珍、白糖若干盤,小勺、水杯人手一個,蓋布四塊。

活動過程:

一、 觀察活動,引入課題。

1、教師出示一杯白糖水,讓幼兒猜猜是什麼水?

2、請個別幼兒品嚐,説説是什麼味道的。

3、猜測活動:水怎麼會是甜的?

二、實驗活動:水娃娃的魔術

觀察桌上的材料,説説都有些什麼?提出操作要求:

1、只能選擇一種飲料粉進行衝調。

2、水壺倒水時,一手哪好把子,一手扶助壺身,不能倒的太滿。

3、使用過的物品(小勺、水壺)要放回原處。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比較、探討“飲料粉”,到哪兒去了。

三、品嚐活動。

説説調配好的水是什麼味道的。

四、表述結果,教師記錄。

請個別幼兒説説自己的衝調方法、步驟。教師利用標記指示圖進行記錄。

五、再次衝調飲料。

提出要求:

1、選擇另一種材料進行衝調。

2、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衝調。

幼兒操作。

六、延伸活動。

你還喝過哪些味道的水。水除了能使糖、奶粉、果珍粉溶化,還能使什麼溶化?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變魔術這一孩子感興趣的現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慾望。

小班教案教學反思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中健康檢查的項目,能配合醫生進行檢查。

2、懂得健康檢查的重要性。

3、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4、初步瞭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5、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於身體健康。

活動準備:

1、準備一些檢查身體用的醫療器械:聽診器、身高體重計、視力表,檢查五官的小鏡子等。

2、教學掛圖一套。

重點難點:

瞭解故事中健康檢查的項目,能配合醫生進行檢查。

活動過程:

1、穩定幼兒情緒,做手指操。

2、出示各種查體儀器,瞭解用途,讓幼兒初步體驗。

(1)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樣東西。出示聽診器,問:“小朋友這是什麼呀?誰知道這是幹什麼用的?”找小朋友聽一下、戴一下。

教師總結:這是聽診器,用來檢查人體的心臟,聽肺裏的雜音用的儀器。醫生在給我們做檢查時,我們要掀起外衣,請小朋友掀起外衣,老師做醫生給小朋友聽一下咚咚咚的心跳聲。

(2)出示身高體重計。問:幼兒這是幹什麼用的呢?告訴幼兒這是量身高、稱體重用的。找幼兒示範,要求雙腳並齊、站直進行測量。

(3)讓幼兒閉眼數一、二、三,出示視力表。問:小朋友誰見過?教師告訴幼兒,這是視力表,用來檢查小朋友視力用的。視力表的字母從大到小,小的字母看的越清楚就説明視力越好。檢查時先擋住一隻眼睛,然後再換另一隻眼睛檢查,指出開口方向。請全體小朋友起立練習一下。

(4)讓幼兒猜一下,這是幹什麼用的?

出示檢查五官的小鏡子、手電。請幼兒示範給小朋友看。知道這些是用來檢查小朋友的耳朵、眼睛、口腔、鼻子等的醫療器械。

小結:以上這些東西都是醫生給小朋友做健康檢查用的,健康查體不是有病的時候才去檢查的,健康檢查很重要,通過檢查可以讓你早知道身體狀況,早治療,能預防不生重大疾病,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定期的健康檢查。

3、通過故事讓幼兒鞏固查體儀器及用途

學小貓叫。教師出示掛圖並提問:a:貓媽媽帶小貓到醫院做健康查體,問幼兒誰是貓媽媽?誰是小貓?是誰在對小貓做檢查?檢查了什麼?

出示掛圖b:小貓又檢查了什麼?小貓怎麼做的?雙腳並齊站直,稱體重,量身高。

出示掛圖c:小貓又在做什麼檢查?視力檢查,小貓怎樣做的?

出示掛圖d:象醫生還對小貓做了什麼檢查?故亊講完後提問;最後象醫生怎樣表揚小貓的?小貓怎樣回答?

小結:象醫生對小貓檢查了心臟、稱了體重、量了身高、查了視力、檢查了五官。小貓説健康檢查真有趣。

4、組織幼兒模擬查體遊戲。

小朋友您們説健康檢查有趣嗎?讓我們一起來做健康檢查吧!組織個別幼兒和老師一起扮演醫生為全體進行簡單模擬健康檢查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通過這一活動,引導幼兒瞭解人的身體以及體檢的部位與方式,讓幼兒覺得體檢既神祕又有趣,使幼兒一起在有趣的中實現情景化的展示。

小班教案教學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中感受並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高矮與三隻大象的關係。

2、樂意參與活動並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分操作材料、三隻大小不同大象以及對應的三捆木頭圖片、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熊一家,通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導入:小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大象)是大象一個人嗎?還有誰?

2、哪個是爸爸?為什麼你説他是爸爸?

3、哪個是大象寶寶?為什麼?

4、那媽媽呢?

5、小結:在我們家裏,一般情況都是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

二、創設大象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過分碗這一事件,區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導語:大象一家今天要感很重的工作所以要先吃的飽飽的才能幹活,吃飯需要什麼?,碗呢?大象寶寶早就準備好了三隻碗。

2、哪隻碗給爸爸?什麼顏色的?哪隻給媽媽?什麼顏色的?

寶寶呢?什麼顏色的?

三、情境“分香蕉”,體會香蕉的大小和三隻大象的關係

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2樣早餐。他們會吃些什麼呢?請你來猜一猜。

2、到底是什麼呢?(香蕉)第一樣早餐是香蕉

3、哪一個給象爸爸吃?為什麼?哪一個給象寶寶吃?為什麼?

哪一個給象媽媽?為什麼?

4、小結:一般情況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香蕉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水”,感知“高”、“矮”

1、引導語:第二樣早餐是什麼?(水)剛剛香蕉有大有小,我們一下就看出來了。裝水的瓶子有什麼特徵,要怎麼分呢?為什麼?在瓶身上標有數字最高的表上數字1、最矮的表上數字3,不高不矮的表上數字2。

幾號瓶給大象爸爸吃?為什麼?幾號瓶給大象寶寶吃?為什麼?幾號瓶大象熊媽媽?為什麼?

2、通過肢體語言引導幼兒感知“高”、“矮”小結:大象爸爸胃口最大,喝的水也是最多的……

五、情境“運木頭”,引導幼兒操作現在大象爸爸媽媽吃飽了也喝了水,就要開始工作了,今天他們的工作是要搬運木頭(出示木頭圖片),請小朋友觀察哪一捆木頭適合大象爸爸搬運,哪一捆木頭適合媽媽搬運,小象適合搬運哪一捆呢?

小象想請芽芽一班的小朋友幫忙分木頭,看看到底大象一家的成員能不能搬運適合的木頭。

1.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2.請幼兒展示操作材料,集體指導。

六、遊戲活動,

活動反思:

一、選材來源於生活。

注重挖掘生活中的尋常事和平常物,如運木頭和贈送禮物等活動。

二、目標制定合理。

該活動目標制定能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知識、技能、態度情感等方面促進幼兒發展。

三、教學過程層次清晰,脈絡分明。

整個活動以遊戲的情境貫穿始終,從讓幼兒感知5以內數的數量關係到操作中進一步感知通過添上或減少的方法使兩組數量變得一樣多,每個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過渡自然。

四、教學方法靈活,師幼互動積極、有效。

在教學活動中,不論是集中活動還是分組操作、遊戲,教師通過多通道讓幼兒來感知、體驗和實踐。幼兒在寬鬆的氛圍中活動,情緒愉快,各種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在活動中,幼兒樂於參與,教師親和力較強,師幼融為一體,互動積極,體現了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的教育理念。

五、教具簡單、方便、實用。

如,對比卡、圖片、串珠、插花、穿線動物等都利用了廢舊物品,如泡沫、空塑料筆芯、廢舊的塑料花、可樂瓶也被老師們當作寶貝收藏了起來,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小班教案教學反思篇5

一、活動背景

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無處不在,有鳥叫聲、雷鳴聲、樹葉的沙沙聲,琴兒的叮咚聲……這些都會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和探索,而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又是以傾聽為基點的,因此,我選擇了這一內容設計本次活動。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使幼兒樂於傾聽各種悦耳的聲音,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2、通過探索、操作活動,激發幼兒對各種聲音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展示台上面陳列着各種會發聲音的玩具及樂器,能夠使幼兒人手1至2件,並用布遮蓋好。

2、電腦、投影儀、投影屏、激光筆及“這是誰的聲音”光盤。

(三)活動過程

1、玩玩具,找聲音。

(1)引導幼兒進入活動室,請配班老師啟動“會發聲的玩具狗”。

師:哎呀,活動室裏可真安靜。聽,誰在叫?……

幼:是小狗在叫,“汪汪汪”。

師:哈哈,原來是玩具狗叫了,你們喜歡玩玩具嗎?今天,我們準備了好多玩具,大家來玩一玩,並聽一聽它們會發出什麼聲音。幼兒自由地玩玩具,聽聲音,教師鼓勵幼兒多交換。

(評:在安靜的環境中,以玩具狗的叫聲吸引幼兒的興趣。同時,錯落、美觀又便於幼兒取放玩具的展台及各種啟動後會發聲的玩具,更激起了幼兒探索的慾望。整個環節讓幼兒在自由的擺弄中探索它們發出的聲音,並嘗試模仿其聲音,充分調動了幼兒觸覺、聽覺,使多種感官協調作用,符合幼兒認知特點。幼兒此時的情緒十分高漲,都有了迫不及待地想表達自己發現的願望,為下面的表述做了充分的準備。)

(2)交流自己聽到的聲音。

師:你玩得開心嗎?你怎樣讓小玩具、小樂器發出聲音的?你會學這個聲音嗎?

幼a:我很開心,我一壓娃娃的肚子,娃娃就唱歌了,它唱“我的好媽媽……”

幼b:我敲了琴,它叮咚,叮咚,叮咚響,很好聽。

幼c:我發現它有電池。我一開,汽車就跑起來了,還有“嘀嘀”的聲音。

幼d:我在“小青蛙”開關上轉呀轉,它一邊跳一邊叫“呱呱呱”,怎麼也停不下來。開始很好聽,後來就覺得吵了。

(評:在良好情緒的激勵下,幼兒幾乎每人都講了自己的發現,還學了各種聲音,能力強的幼兒還表達對聲音的喜好,因此既交流了成功的體驗又為幼兒正確區分悦音與噪音打下了基礎。)

2、回憶以往聽到的各種聲音。

師:除了這些玩具、樂器會發出聲音,平時在公園裏、馬路上、家裏,你還能聽到什麼聲音,你來學學看?

幼a:馬路上,汽車的聲音最多,“嘀嘀叭叭”。

幼b:我最喜歡聽下雨的聲音,“嘩啦、嘩啦”。

幼c:我家裏的洗衣機聲音最響,“轟隆、轟隆”,可難聽了,媽媽説這洗衣機要壞了。

幼d:我家樓上的姐姐會彈鋼琴,“叮咚、叮咚”的樂曲聲,真好聽。

師小結:生活中,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有的好聽,有的難聽,好聽的聲音,我們多聽聽,那些難聽的聲音我們不喜歡。

3、遊戲:聽聽這是誰的聲音?

師:看你們開心的樣子,電腦娃娃也想來和你們做遊戲,不過電腦娃娃要你們仔細地聽,猜猜是誰的聲音,猜對了它還會把小門打開,給你們看看裏面有誰並表揚你們。(放“這是誰的聲音”光盤。)

老師與孩子看電腦聽聲音,猜各種動物或樂器等聲音。

師小結:今天玩得真開心,電腦娃娃也一直稱讚我們聽得仔細,我們請它和我們一起去室外聽聽外面的聲音吧!

三、活動評價

1、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始終處於寬鬆、愉快的氛圍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孩子的情感及表達慾望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2、活動中充分調動了幼兒多種感官的協調作用,如入場後玩具及展台的佈置給幼兒以美的視覺效果,幼兒主動探索玩具發出的聲音又充分調動了幼兒聽覺、觸摸覺等。

3、運用現代教育手段,結合幼兒遊戲,能更進一步激發孩子的積極性。

4、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楚,從第一環節引導孩子有意識地傾聽各種玩具和樂器的聲音,到第二環節,能回憶日常生活中聽到的各種聲音,到第三環節分析性地傾聽各種聲音,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和效果。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對探究過程與結果的表達和交流,孩子們由於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就樂於表達和交流。

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活動環境體現自由性。幼兒在看一看、玩一玩、比一比中自由探索,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活動內容凸現生活性。活動中的內容都是來自幼兒生活中的內容。

3、活動過程呈現輕鬆性。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都比較輕鬆,打破了以往的教於學的模式。

4、活動策略的多樣性。

5、教師的角色轉變。在以往的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來進入活動並開展活動的,感覺與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着以孩子們的玩伴這一角色進入活動,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發現,讓孩子們感到我是他們的大朋友,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使孩子們能大膽地來提問。在實施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和我走的很近,每個幼兒都願意説、樂於説,而且效果較好。

小班教案教學反思篇6

一、設計意圖:

生活中常聽到幼兒會隨口説出1、2、3、4、5。。。。。。,但讓幼兒實際來數一數某個東西的時候,卻是口裏數的和實際數量不相符,為了讓小班幼兒感知並認識數字1、2、3,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培養幼兒對數的感知力、想像能力和同伴合作的意識,鍛鍊幼兒的小手靈活性。

二、教學目標:

1、讓幼兒感知並認識數字1、2、3。

2、幼兒學會用手指出示數字1、2、3。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三、教學重難點:

感知並認識數字1、2、3。

四、教學準備:

1、卡通數字1、2、3。

2、數字1、2、3的大卡片及相應圖片。

3、魔術口袋,各色數量的塑料小膠棒、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4、各色數字1、2、3小卡片人手一套。

5、數字兒歌磁帶。

6、自制數字箱三個。

五、教法

遊戲法、情景法、練習法、賞識法。

六、教學過程

1、導入主題,認識數字1、2、3。

聽數字兒歌引出數字1、2、3。

兒歌:

1像鉛筆能寫字,2像小鴨水中游,3像耳朵聽聲音,4像紅旗隨風飄,5像秤鈎來秤菜,6像口哨嘟嘟響,7像鐮刀割青草,8像葫蘆藤上吊,9像勺子來盛湯,10像筷子加雞蛋。

今天我們請來數字寶寶1、2、3,我們看看他們歌曲裏唱的那樣,像鉛筆、小鴨和耳朵嗎?(分別出示卡通數字1、2、3讓幼兒觀察數字形狀)。

2、讓小朋友大膽想像數字1、2、3還像什麼,感知字形。(對大膽想像、積極回答的幼兒給予鼓勵)。

3、感知數字1、2、3。

分別説出大數字寶寶1、2、3,將數字和卡通圖片相對應,讓幼兒看看數字是否像歌曲中唱的一樣。

4、用手指表示數字。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伸出你靈巧的小手,告訴我你的小手都有哪些本領?"屈;老師。教,案網出處"(幼兒自由回答)那麼你會用小手來表示1、2、3嗎?教師出示不同數的實物,讓幼兒點數並用手指比劃1、2、3、來表示物體的個數,同時糾正幼兒的手勢。

教師説出數字幼兒用手指來表示。同時也可選擇幼兒擔任小老師。

遊戲:看實物出手指。

教師從魔術口袋中拿出相應數量的膠棒、三角形、正方形、圓形讓幼兒點數。説出數量,同時用手指來表示其數量是幾。

七、活動延伸:

1、遊戲:數字寶寶回家(回強對字形的感知認識)。

小朋友們真棒,現在數字寶寶請小朋友們和它們一起做遊戲。帶領幼兒隨音樂出活動室,在草地上撒上1、2、3的各色數字小卡片,讓幼兒將數字1、2、3撿起來人別送回他們的家裏。

2、數字找朋友比賽(草坪上擺放有數量是3的:積木、水杯、盆子;數量是2的:蘋果、梨、香蕉;數量是1的:帽子、鞋、衣服。)將小朋友分成兩組進行比賽,分別把自己的數字卡放在擺的實物下,看哪一組擺的快而正確。

八、活動反思:

把對1、2、3。。。。。數字的感知與遊戲結合在一起,既培養了幼兒點數數的能力,又達到了幼兒遊戲的目的,整個活動幼兒情緒高漲。現通過發揮幼兒感知的想像力,對數字進行形像化的比喻,加深了對數字的記憶。利用魔術口袋變換不同圖形的卡片,練習讓有兒用手指表示個數,慢慢讓數所表示的意義深入幼兒的心理。最後,利用"數字寶寶回家"、"數字找朋友"的遊戲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一個數所表示的是物體的個數。同時也鍛鍊了幼兒小手的靈活性和同伴之間的合作意思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