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茶教案反思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9W

一份創新的教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認真準備好教案是提高我們教學能力和水平的必要條件,能夠為我們的教學工作增添信心和動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小班茶教案反思5篇,供大家參考。

小班茶教案反思5篇

小班茶教案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

3.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1.請二個幼兒不熟悉的老師分別扮演“陌生人”“警察”

2.玩具手機一個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1.教師在室外幼兒看不見處觀察,“陌生人”走進教室,陌生人:“小朋友,你們老師在嗎?”然後分別走到幾個幼兒面前説:“我帶你去找媽媽好嗎?”(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各種反應,當“陌生人”準備帶幼兒走時,走進教室。)2.教師:“×××,你認識這個阿姨嗎?”

3.繼續表演情境:“陌生人”見教師來了,想逃。教師:“小朋友,你們認識她吧?請問你是誰?”

陌生人:“我……我……”

4.教師用“手機”撥打“110“警察同志,我們這裏來了個陌生人,要帶走孩子,請你們趕快來”。

5.警察出現,帶走了“陌生人”,“請你到警察局走一趟”。

(二)談話,瞭解不能跟陌生人走。

1.剛才來的那個人是什麼人呀?

2.什麼是陌生人呢?

3.能不能跟陌生人走?為什麼?

4.陌生人要帶你們走,你們應該怎麼辦?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遊戲“陌生人來了”,老師或幼兒扮演“陌生人”進行遊戲,加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鞏固簡單的自我保護辦法。

2.家園共育: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兒不要隨便開門,不隨便讓幼兒不熟悉的人去幼兒園接孩子;教會幼兒簡單的自我保護辦法。

教學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將繼續探討和努力,將安全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斷增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為每位幼兒撐起一把安全的保護傘!

小班茶教案反思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目測比較高矮,知道什麼高,什麼矮,感知高矮相對性。

2、練習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進行排序。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比較判斷的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有高矮物體的大圖。

2、兩支塑料花。

3、每人一套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初步比較高矮。

請一位小班幼兒和一位小班幼兒踏步走進教室,請幼兒比較誰高誰矮。請幼兒説出:“大哥哥高高的,小弟弟矮矮的。”

2、觀察大圖比較高矮。

引導幼兒比較圖片上物體的高矮,並説出什麼東西是高的`,什麼東西是矮的。

3、引導幼兒發現高矮是通過比較而來的。

教師出示兩支不同高度的塑料花,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請幼兒觀察哪支花高,哪支花矮。(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教師總結:比較兩個物體的高矮要把物體放在同一水平面上。

4、引導幼兒不受物體大小、形狀的影響,按高矮給物體排序。

請幼兒給不同高矮的物體進行排序。

5、排隊遊戲:幼兒通過自身參與,進一步體驗物體的高矮是比較出來的。

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園的房屋、樹木、運動器械等,並比較它們的高矮。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通過三個活動環節,讓幼兒感知物體的高矮,比較高矮;學會運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較高、比較矮、最高、最矮等語詞,並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對關係;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認為本次活動設計是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請兩個幼兒上台比較高矮,讓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比起圖片來更直觀,先讓幼兒自己來比較,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再來觀察圖片比較高矮,最後進行排序。幼兒學起來是層層遞進的,對高矮概念掌握的較好,完成原先設立的目標。

小班茶教案反思篇3

活動目標:

能按物體的某一特徵作肯定和否定的分類。

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0個穿戴不同的貼絨男女娃娃;絨布1塊;標記圖數張(如圖);每個幼兒1支水彩筆。小塑筐10個;各種顏色的積木若干;螞蟻頭飾6只。幼兒用書、筆。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10個貼絨娃娃,引導幼兒觀察這些娃娃的外表特徵,然後學習分類。

1.啟發幼兒説説這些娃娃有什麼不同,如有的穿紅衣服,有的不穿紅衣服;有的戴帽子,有的不戴帽子……

2.想一想,把這些娃娃分成兩組,廣組是這種特徵的(要穿紅衣服),另一組不是這種特徵的(如不穿紅衣服),可以怎麼分,比一比,誰想的辦法多。

3.請個別幼兒按不同標準分類後,在黑板上演示,然後教師貼上標記圖。

二、使用幼兒用書第14——15頁,給物體分類。

三、《螞蟻搬糧》。

1.教師扮演螞蟻媽媽,請5名幼兒扮演小螞蟻,小螞蟻按螞蟻媽媽的要求去搬糧食。例

如:請小螞蟻把紅顏色糧食(積木)放在一個筐裏,不是紅顏色的糧食放在另一個筐裏。教師改變要求,幼兒不斷改變分類方法。

2.幼兒輪流扮演小螞蟻,比一比哪個小螞蟻搬糧食又對又快。

3.小結螞蟻搬糧食的情況。

課後反思:

教師應在活動之前基本推測到活動中會出現的一些問題,需要全班孩子同時參與的活動,一定要有足夠大的場地,這樣不會顯得擁擠。我之所以想到這樣調整,是因為我覺得這樣的調整會讓活動開展的更加順利,能進一步的實現預期的效果。在每次的活動後,教師不但要對活動進行反思,而且還要記錄在案,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以便在以後類似的活動中不會範同樣的錯誤。

小班茶教案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能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按abab的形式進行排序。(重點)

2、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3、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三角形、圓形小卡片人手一套

2、ppt

活動過程:

一、春遊——感知物體的abab排列規律

1、小朋友,美麗的春天到了,大家都去春遊啦。

2、點擊ppt。小朋友來到了公園裏,公園裏有些什麼?

3、樹是怎麼排隊的?

4、花是怎麼排隊的?

5、出示ppt2。啊呀,前面有條河,但是小石橋壞了。我們一起來修吧!

這些石頭是什麼圖形?他們是怎麼排隊的?;接下去是什麼形狀的石頭?

二、修小路——運用abab規律進行排序

1、情境:路遇小兔,傷心的小兔説回家的路壞了,我們一起來幫小兔修路吧。

2、小兔訴説路的規律:一個三角形一個圓形一個三角形一個圓形

3、教師演示。

4、幼兒操作練習。

5、師幼共同檢驗。

6、小兔送禮物,送給每位寶寶一個圖形

延伸活動:

回家——嘗試運用abcabc規律排序

1、哎呀,我們回家的路也壞了,怎麼辦?

2、看看我們有幾種圖形?三種圖形怎麼排?

3、師幼合作修路。

課後反思:

亮點:

1、整個活動的四個環節比較清晰:第一環節談話導入,並用喊圖形寶寶來引出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第二環節看一看小路,第一次用兩種圖形讓幼兒發現規律,在第二次加入一種圖形,讓幼兒有一個逐步理解的過程,並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形的規則,並能將觀察的結果用語言表述出來,從而來了解鋪小路的規律;第三個環節選一選小路,通過幫小貓選擇小路吃到小魚來進一步理解活動中按規律排列的方式;第四個環節鋪一鋪小路,提高幼兒排列規則的認識,並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圖形的認識。

2、整個活動能關注到個別幼兒,會讓每一位幼兒都有發言的機會,並適時進行鼓勵,讓幼兒獲得了成功感。

3、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參與度很高,看得出來孩子們的興趣非常的高,也非常喜歡這個活動。

不足:

1、數學活動中的語言要比較規範性,而在本次活動中的語言比較隨意,不夠精煉,不夠規範。

2、幼兒的操作紙的設計有些問題,可以把這條路畫得再長一些,讓幼兒能多排一些,教師的示範圖標應該是設計在紙上而不是貼在桌面上,這樣有些幼兒會忽略,從而沒有根據規律進行鋪路。

3、在評價的過程中,顯得有些多餘或者説是無效的,因為全都貼在一起很難檢查出來誰沒有按照規律進行排序。應該可以把圖標放在上面,然後請一組的幼兒貼在一起,這樣就很容易檢查出來誰沒有排對。

收穫:

這次雖然是組級的公開課,但是讓我學到了很多,我相信在一次次的磨練中,對於數學活動,我會越上越好。同時也感謝小班組的老師們,給了我這麼多有益的建議,相信有了這些建議,在我今後的道路上會有更大的幫助。

小班茶教案反思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理解歌詞內容,學唱歌曲。

2、能愉快的參與活動,喜歡用身體動作進行表演。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豬睡覺》課件

2、小豬胸飾

3、小動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律動《走路》

1、邊唱邊跳《走路》

師:寶寶們,今天天氣真好,媽媽帶你們到草地上去玩吧!你們看誰來了?出示一些小動物,幼兒説出他們的名字,一起進行律動《走路》。

師:我們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吧!剛才,有那麼多小動物在玩,真熱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還有誰?

二、新授歌曲《小豬睡覺》

1、認識可愛的小豬

(1)(放課件)誰來了?它長得什麼樣?

(2)它在幹什麼?

(3)小豬睡覺是怎麼樣打呼嚕的?

(4)小結:小豬吃得飽飽,閉着眼睛睡覺,大耳朵在扇扇、小尾巴在搖搖,咕嚕嚕嚕嚕、咕嚕嚕嚕嚕、咕嚕、咕嚕、咕嚕、咕嚕,小尾巴在搖搖。

2、和小豬一起唱歌

(1)分段看動畫"請你們把小豬的動作用一句話來説一説。"(幼兒嘗試説出每句的歌詞。)

(2)小豬睡覺時會發出什麼聲音呢?(幼兒重點學念咕嚕嚕嚕嚕並學唱旋律)

(3)我們一起來説説小豬睡覺的事,不看畫面,你們能記住嗎,那我們蒙起眼睛?"(幼兒練習完整,有節奏的念歌詞。)

3、幼兒聆聽歌曲師:我們一起來聽聽小豬睡覺的事,這首好聽的歌曲叫做《小豬睡覺》。

4、幼兒學唱歌曲。

(1)"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小豬睡覺的事。"(跟教師學唱並練習咕嚕嚕嚕嚕的樂句)

(2)"小豬想請你們唱歌,這次我們唱時,把小豬打呼的聲音唱的響一點。"

(3)"小豬打呼嚕的聲音真響,這次我們搖着豬寶寶來唱一唱。"

5、幼兒根據歌詞做相應動作,進行歌表演。

師:我們也來扮演小豬,跟着小豬一邊唱,一邊表演,找一個好朋友一起去表演吧。

三、結束部分

師:小豬寶寶們天亮了,起牀了,我們又要去郊遊啦!

歌曲表演《郊遊》,帶着孩子一起唱着歌進行歌曲表演,結束。

活動反思:

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而音樂活動都能為幼兒提供發展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機會。在幼兒園中音樂創造能力培養方面的要求是“樂於參與即興創造活動。”幼兒在創作過程中的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是評價創作教學是否獲得成效的主要依據。

?在農場裏》這節歌唱活動,其活動目標是在學習歌曲的基礎上,結合歌曲內容,充分發揮想像力,編創的歌詞,並結合歌詞進行即興動作表演。我改變以往的圖譜,換成了生動的背景圖,以及相應小動物的圖片和節奏卡,讓幼兒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地方,各種動物在這裏悠然自得地生活,同時我將歌唱、體態律動、創編歌詞等幼兒喜愛的活動融入《在農場裏》。這首歌旨在通過幼兒對農場裏各種聲音的模仿、想像與創造歌唱使幼兒的聽覺、觀察力、模仿力、創造力等諸多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同時還能使幼兒拉近幼兒與小動物的距離。首先在創編歌曲《在農場裏》根據歌曲內容,我以遊戲的口吻告訴幼兒:“農場裏還有那些動物朋友沒有來,我們把他們也請到《在農場裏》?”然後出示相應的小羊、小狗、公雞等動物圖片,並讓幼兒討論:如果小羊、小狗、公雞在農場裏,歌曲應該怎麼唱?

這是創編的準備階段,為創編新的歌詞內容作準備。本環節幼兒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創編時都很積極,都有創編的慾望,並且幼兒創編的也很好。本活動是一種輕鬆、愉快、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後是創編的練習階段,請幾個能力較強的幼兒到前面指着圖片分別領唱。此環節幼兒非常輕鬆、愉快地體驗了創作成功的喜悦。最後活動在愉快活潑的氣氛中進行、結束。

此次活動唯一不足的就是有一小部分幼兒對歌曲的最後一句有些混淆,雖然我糾正了一下,但效果並不很好,這也許是我班幼兒語言能力弱,又是全班幼兒一起上課的原因吧,我相信只要稍微個別輔導一下,那幾個幼兒一定能改過來的。不過我覺得整個活動效果還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