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語文六上教案優質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5W

教案的適切性包括課堂資源和教具的選擇,以滿足學生的需求,教案的適切性包括考慮到學生的文化背景和特殊需求,以確保包容性教育,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人教語文六上教案優質7篇,供大家參考。

人教語文六上教案優質7篇

人教語文六上教案篇1

?尋找幸運花瓣兒》

[教學目標]

1.瞭解“我”尋找幸運花瓣的過程,並體會由此產生的心情變化。

2.朗讀句子,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悻悻、誑”等詞語的意思,説説對幸運的理解。

3.學習格言,聯繫生活實際理解“這快樂是源於一個新的發現?幸運也許是一種心靈感受”的含義。

4.感受心中充滿美好的希望,併為之而努力的過程是人生的一大快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師: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你是怎樣理解“幸運”的呢?可以舉例説説你曾經親身經歷的事,或看到的,聽到的?

2.學生交流對“幸運”的理解,教師點撥。

3.師:剛才,你們談了自己對“幸運”的理解,你們有沒有聽説世界上有種花瓣叫幸運花瓣?今天,我們就和小作者一起去尋找幸運花瓣。

4.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5.尋找幸運花瓣

5.讀了課題,你有什麼想了解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輕聲讀課文,並完成填空。

2.學生交流自學,梳理課文內容。

⑴ 師介紹幸運花瓣。(出示圖片)

⑵ 完成填空,教師歸納。

三.研讀課文,體會心情。

1.師:作者為了得到五瓣兒丁香,苦苦尋找,通過不懈努力,終於找到了。此時此刻,她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輕聲讀讀課文,劃出句子,並試着提提問題。

2.出示句子:我回味着這幾天為找到一朵五瓣兒丁香而“樂此不疲”的心情,我又回味着由於找到了五瓣兒丁香的驚喜,這都是我從未體驗過的一種快樂。

⑴ 朗讀句子。

⑵ 質疑問難,隨機解決。

3.師:在尋找五瓣丁香花的過程中,哪些語句寫出作者不同的心情?讀讀5-23節,劃出有關的句子。

⑴ 學生交流,找到句子。

① 於是,那天放學後,我興致勃勃地又去了街心花園。

② 我找了很久,眼看上課時間就要到了,我還是沒有找到,只好悻悻離去。

③ 我像發現了奇蹟似的興奮不已。

④ 我幾乎已認定自己是一個找不到幸運的人了。

⑤ 我的心為之一動,趕緊數一數: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兒丁香!

⑵ 這五句句子中,你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如何變化的呢?

⑶ 師根據學生討論,並歸納板書:

興致勃勃→悻悻→興奮不已→沮喪→驚喜

4.師生共同小結。

5.為了找到五瓣兒丁香,作者付出自己艱辛的勞動,在三天尋找過程中,有一天的描寫體,讓我們再來讀讀第12-20節,想想這次作者又是如何尋找的呢?

⑴ 出示第12-20節,學生輕聲讀,選你喜歡的一句句子,説説作者是如何尋找幸運花瓣的?

⑵ 教師出示花朵,學生觀賞。重點指導句子,朗讀、體會。

我必須把目光直視着張開的花瓣兒,這樣才能看得清它長着幾個花瓣兒。於是,我側着頭,從左邊看看,再從右邊看看,有時候,還要彎下腰仰起頭從下往上看。

⑶ 同音字區分,指導朗讀句子。

一片盛開的紫丁香,在我眼前一朵一朵地劃過:

四瓣兒,四瓣兒,還是四瓣兒……

⑷ 配樂朗讀第12節-20節。

6.師:作者是如此專心致志地尋找幸運花瓣,她早已深深地陶醉在尋找五瓣丁香花的快樂中,即使在最沮喪時也未曾放棄,就在她心灰意冷時卻忽然發現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

⑴ 學生讀第21、22節。

⑵ 指導朗讀句子,讀出作者驚喜的心情。

⑶ 放飛想像,她當時會怎麼想,怎麼説呢?

我的心為之一動,趕緊數一數: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兒丁香! 。

⑷ 齊讀句子。

師:作者在幾乎已認定自己是一個找不到幸運的人時,卻忽然發現五瓣丁香花,此時此刻,你想到哪句話形容當時的情景?

7.找到五瓣丁香花,她是那樣激動,那樣驚喜,難怪她會回味。朗讀第23節。

8.小結:尋找幸運花瓣的過程使作者感到樂此不疲,使她獲得驚喜,更帶給她從未體驗過的快樂。

四、總結全文,理解鞏固

1.師:幸運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如文中所説。

出示課文最後三節。

⑴ 指導朗讀這三節。

⑵ 讀到這裏,你覺得這快樂是什麼?

⑶ 文章最後一節描寫的正是作者在尋找五瓣丁香花的過程中對“幸運”的領悟。

⑷ 把它當作格言記住,並試着背一背。

2.老師再向你們推薦幾句格言,選擇你喜歡的一句介紹給大家。

幸運之神需要我們每個人努力地尋找她,只有付出艱辛的勞動才能收穫快樂,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把心中的希望變為現實,成為一個幸運的人!

五、拓展作業

(1)抄寫詞語:繞道 興致勃勃 落日餘暉 悻悻然 興奮不已 詫異 樂此不疲 萌發

(2)學了課文,你對幸運是否有了新的理解、感悟呢?動筆寫一寫。

(3) 讀一讀,仿照課文的寫法,用幾句話把一個人尋找東西的情景寫具體。

我必須把目光直視着張開的花瓣兒,這樣才能看清它長着幾瓣兒。於是,我側着頭,從左邊看看,再從右邊看看,有時候,還要彎下腰仰起頭從下往上看。

人教語文六上教案篇2

◆學生自學

帶着過渡提示問題,初讀課文,並讀準生字,找出新詞。

整體感知,提問:文章似乎是個嚮導,帶着你遊覽,能看出導遊線路嗎?

教師指導:隨着導遊線路觀看圖象或網頁瀏覽,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麗風光。

◆引導讀通

結合看畫面,指導讀好課文各個小節,讓學生説説作者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同時正音、解詞、通讀句子。

如: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寫了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雪峯,雪水和雪水匯成的溪水。讀了這段話我彷彿見到了寂靜的天山,又是充滿生機的天山。我彷彿走進了一個寂靜的清涼世界。)

師:我跟你們一樣,作者筆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麼獨特,那麼令人神往。正像剛才同學們説的,這是一個寂靜的,又是充滿生機的地方。作者是

如何具體、形象地描繪這一景物的呢?

(再次默讀課文)我覺得作者不僅仔細觀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開豐富的想象,運用確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繪出來。

你們覺得哪些想象和比喻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作者把雪峯比喻為白緞子,雪峯間的雲影比作是銀灰色的花朵,整個雪峯

就變成像一塊繡着花的白緞子,多漂亮呀!

還有,作者把從峭壁斷崖上瀉下來的雪水比作銀鏈,既寫出了雪水的樣子,又寫出了它的光亮,多麼生動啊!

作者還把溪流拋起的浪花比作是盛開的白蓮花,浪花像玲瓏剔透的小水珠

那麼的美,多討人喜愛,這裏也流露了作者當時那種喜愛之情。

師:我很贊同同學們的看法,的確,生動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見的景物變得栩栩如生,讓讀者有親臨其境的感覺。除了比喻外,還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去

揣摩,欣賞?

我還覺得作者用詞很巧妙,很有特點,如一開頭寫“炎暑被遠遠地拋在後邊”這個“拋”字,寫雪水流下時用“飛瀉”這個詞,讓人感到雪水流下時很有氣勢。

我覺得作者在寫這些景物時,層次非常清楚,從藍天到雪峯,接着寫溶化的雪水,最後寫雪水匯成的溪流從上到下,很有條理。

師:説得好。描寫景物,要注意按一定順序寫。

這篇課文其餘各段中都有很多寫得生動的地方值得我們探究發現。現在

請大家互相合作探究,等會兒把你們探究的成果與大家交流,好嗎?

◆合作學習

你覺得 哪些語段、詞句寫的好?這段話或這一詞語好在哪裏?在四人小組裏閲讀交流,説出感受,請同學發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請教老師。

◆班級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在班上彙報討論情況,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對體會不到位的進行點撥,並結合朗讀加深體會。

◆激發興趣,課外延伸

在學生交流後,問他們是否喜歡讀這樣的遊記,並讓學生在課外自由選擇讀些這方面的書,也可以瀏覽互聯網上的資料,鼓勵學生多和老師、同學交流。

◆摘抄優美詞句

用專門的摘錄本子,指導摘錄的格式,提醒學生在課外閲讀中也要進行這樣的摘錄。

◆作業

複習詞語卡。

三板書設計

雪峯、雪水和雪水匯成的溪流

*七月的天山 密林幽靜的美景 移步換景的方法

深處的景象

語文園地??

教學目標:

1、就春遊活動講清楚自己的計劃,並參與商討,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參與意識。

2、能具體明白的描寫生活中觀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發的聯想。。

3、感性認識排比句的特點及其表達作用。

4、積累描寫景物的古詩詞,激發課外閲讀興趣。

5、學習瀏覽獲取需要的信息,並交流感受。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導語

不知不覺春天已經來到我們身邊。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學們最想去春遊了,記得往年我們去了哪裏?今年我們還要去,不過需要由大家來自己安排。

◆準備計劃

先讀讀課文裏的這段話,想想需要考慮哪些問題,準備紙筆,稍做記錄。

◆分組討論

恐怕一個人拿不定主意,咱們分小組進行。看哪一組計劃的周密、妥當,咱們就聽從他們的意見,每人稍做準備,談談自己的計劃,再由小組長統一意見,推選一人作好發言,師生評議。最後,由班長綜合大家意見,制定出一個春遊方案。

第二、三課時

習作

◆啟發談話

我們在校園裏生活了三年,對環境應該很熟悉了,你能説説嗎?你最喜歡哪個地方,比如校園的花壇,有哪些花草等,你經常在那裏做些什麼?(鼓勵學生自由説,放開説,教師做適當補充指點)

小結:有的同學平時能夠留心觀察,説了自己的所見所想,講的很具體,而有的同學疏於觀察,我們要做善於觀察的人。

◆實地觀察

現在給大家30分鐘時間,去校園裏做一次觀察,把觀察到的景物記錄下來。可以選一處景物來寫,具體寫出你的感受來,或者你想到了曾經在那裏發生過的事情,覺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寫下來。注意要仔細觀察。

◆交流觀察所得

指名説説你已經觀察到什麼,準備怎麼寫,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啟發。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進行點評。

◆學生完成習作

◆同桌互相交流,評改

改通順,指出錯別字及其病句、標點錯誤等;評優點,劃出你認為的好詞好句或者精彩語段;提建議,提出哪些內容需要具體或補充,哪些可簡單或刪除等等。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日積月累

◆複習導入

檢查讀詞語卡中的詞語,有選擇的聽寫詞語。

◆我的發現

分角色讀讀對話,説説小林和小東發現了什麼?讀句子,回到課文中去找這些句子,再讀一讀,説説用這樣的句式有什麼好處。交流後進行摘抄。我們在哪些課文中也學到過類似的句子?

◆日積月累

自由朗讀詩句,説説自己讀懂意思的詩句,提出難以理解的詩句,教師點評釋疑。比一比,看誰背的多,背的快。

◆寬帶網

1、自讀:看圖,讀文,説説從中瞭解的知識。

2、小組交流:介紹自己瞭解的五嶽和五湖。

3、拓展知識:蒐集或下載資料,遨遊祖國的山山水水。

4、集體交流:圖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圖片自己口頭介紹,或者直接在多媒體教室打開網頁介紹。

教學反思:

第二組

教學內容本組有四篇課文、詞語盤點和語文園地三大版塊。

本組4篇課文,四篇都是寫人記事的課文,兩篇精讀和兩篇略讀。

是以“以誠待人”為專題編寫的.除課文之外,還在“語文園地”裏安排了“日積月累”“趣味語文”等欄目.

教學目標1. 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討論解決;

2. 初步瞭解描寫人物外貌、動作和語言的方法。

3. 本組課文是通過具體事例來講誠信故事的,語文園地中

口語交際,要求運用一些真實的事例來交流怎樣真誠地對待每一個、每一件事,這樣安排的目的是強調學習的遷移,讀與説的結合。

4、另外,課文中的故事內容有一定的時代感,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認識,受到真誠待人、重諾守信、寬容理解良好品質的教育。

教學重點讓學生潛心讀書,走進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內容,與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並通過揣摩、品味作者對人物語言、行動及外貌描寫等詞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質,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運用一些真實的事例來交流怎樣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

教學措施本單元教學按蒐集像片、課文圖片、初步感知------課文具體解讀-----讀練綜合運用的思路來組織教學。

教學時數10—13課時

課型: 講讀課文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在還車之舉中表現出的高尚品質。

2、幫助學生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德育目標:幫助學生樹立誠信的觀念。

讀懂課文內容,體會父親面臨的是一個道德難題,深刻認識父親的誠信品質。教學難點

理解母親説的兩句話。

教學方法:故事導入,理清作者思路,複述課文。再精讀課文。

1、學生自己瞭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資本主義社會人們生活的現狀。

2、收集有關讚美誠實、信用等方面的名言或諺語。

教學課時 兩課時

1、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彙報預習情況,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引導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教學難點理解“生計、拮据、精湛、迷惑、饋贈”等詞語。

人教語文六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認識7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邊讀文邊想象句子所表達的情景,體會孩子們的快樂以及熱愛大海的感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海給孩子們帶來的歡樂。

教學難點:結合上下文及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課文中重點詞句所表達的情景,體會作者在字裏行間的情感,感受孩子們對大海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收集海濱風光圖片及有關資料。

教學方法:朗讀理解

教學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看孩子在大海邊嬉戲玩耍的場景,他們快樂嗎?你想知道他們怎樣和大海親密接觸的嗎?(教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詞語。

1、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每個字的字音,讀通課文。

2、查字典理解“珍藏”等詞語的意思。

3、檢查學生認讀生字詞語的情況。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他們讀準了沒有?句子是否通順?

2、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用自己的話説説)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踏浪堆城堡拾貝殼看船出海

四、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孩子們是怎樣踏浪的?畫出相關句子。

2、學生回答,教師相機出示句子,指導學生想象畫面。

句子:孩子們踩在軟軟的細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腳印。

3、學生自讀句子,想象畫面。

4、小組交流,全班反饋。

5、結合學生回答,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讀出孩子們心中的喜悦,讀出大海給孩子們所帶來的歡樂。

6、另外幾句,着重指導學生讀出浪花的可愛與頑皮,在讀中體會作者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7、齊讀第一自然段。

五、教師小結,交代下節課學習的內容。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自然段,感受到了孩子們在海邊踏浪的快樂。

2、一起讀第一自然段。

3、那大海給孩子們還帶來了哪些快樂?今天繼續學習下面餓內容。

二、學習課文的二——四自然段。

1、自由讀2、3、4自然段,把你感興趣的自然段多讀幾遍,並想一想,你對哪些地方感興趣?

2、小組交流自己感興趣的句子或內容。

3、全班交流。

(a)堆城堡

在沙灘上,孩子們是怎樣尋找快樂的呢?

出示句子:在海邊,孩子們提着小水桶,拿着小鏟子,挖沙子,堆城堡。(指導學生讀出孩子們堆城堡的快樂。)

呀!海水一下子湧進來,城堡嘩啦啦地塌了。大家七手八腳地忙着,要再堆一座更大、更高的城堡。

指導:他們再堆城堡的時候説了些什麼呢?(體會孩子們的可愛)

指導朗讀。

他們除了堆城堡,還堆了什麼?(讓學生體會到大海給了孩子們無限的想象的空間,體會孩子們的快樂與興奮)

再讀這兩句話。

(b)拾貝殼。(方法同上)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想象。

過渡:給孩子們帶來無限遐想的是什麼呢?

出示:沙灘外面是大海,大海的盡頭是什麼呢?海有多深呢?深深的海底又有什麼呢?(指導學生體會孩子們渴望瞭解大海的心情,通過朗讀評價達到這一目的。)

渴望瞭解大海的孩子們還想到什麼呢?

4、齊讀第五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整體迴歸。

1、齊讀課文。

2、學完了課文,你知道大海個孩子們帶來了哪些快樂呢?

3、師總結:大海給孩子們帶來很多的快樂,大海也帶給了孩子們許多的神祕,孩子們徜徉其中是那樣的幸福。

四、小練筆。

試着有課文中的相關宗祠寫句子。

人教語文六上教案篇4

認知目標:

瞭解故宮博物院的建築佈局。

技能目標:

學習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事物的方法;學習本文選擇組織材料上突出重點、有詳有略的特點與層次安排的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對故宮博物院建築羣的瞭解,認識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

1.理清本文的説明順序,探究作者的説明技巧。

2.以太和殿為例,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教學難點:

説明文空間順序立足點的確立以及具體空間順序的方位詞的把握

教學方法:

啟發式、討論式

教學媒體:

投影儀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多媒體顯示“故宮”全景圖

同學們,知道這是中國哪個旅遊景點嗎?

對了,這是故宮,明清二十四位皇帝居住的地方。它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築藝術的瑰寶,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聽到這裏,同學們是不是很想到故宮一遊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故宮,去深入瞭解故宮的獨特魅力。(板書課題、作者)

投影學習目標:

瞭解故宮博物院的建築佈局。

學習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事物和總分結合的方法。

學習課文選擇組織材料上突出重點、有詳有略的特點與層次安排的方法。

三、本文原來是一篇廣播稿,曾經配上音樂,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後來在《地理知識》雜誌刊載,選入教材時作了部分刪改,可以看作一篇解説詞,屬於説明文。

現在請班上普通話標準,聲音洪亮的一位同學來當播音員為大家播讀這篇課文,其他同學合上書本邊聽播音員讀課文邊看屏幕上投影圖片。(播音員讀到課文的景點時教師投出相應景點的圖片)

四、學生默讀課文,按課文的説明故宮佈局圖

同桌之間討論、交流之後,教師用多媒體顯示故宮佈局圖

五、理清文章的説明順序

明確:空間順序。

1、師生一同回顧關於説明文的説明順序的知識。

常見的説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按時間變化介紹説明事物的是時間順序;按空間的位置關係來説明事物的稱之為空間順序;按推理來體現事物內部聯繫的是邏輯順序。説明事物的發展變化宜採用時間順序。説明一座或很多建築物時,離開空間順序難以讓讀者看明白。空間順序要特別注意弄清空間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裏、大小、上下、前後、左右、東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説明事理用邏輯順序便於體現事理的內部聯繫。

2、提問:本文采用了哪一種説明順序?

明確:本文是按照空間順序説明介紹故宮的,大體上按照遊覽參觀路線沿中軸線由南向北逐次介紹的。作者沿着參觀路線,以天安門為起點,穿端門,進午門,過漢白玉石橋,來到前三殿。依次介紹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並略提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華殿、武英殿合稱為“前朝”。然後繼續向北,簡單介紹了位於中軸線上的“內廷”建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以及御花園。最後出順貞門到神武門而離開故宮,這樣寫井然有序,條理分明。

六、重點分析課文5~8段,體會課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老師提問:作者重點介紹了故宮的哪個宮殿?

學生回答:太和殿。

老師提問:課文哪些段落是介紹太和殿的?

學生回答:5、6、7、8段。

閲讀太和殿部分,探究下列問題:

1、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太和殿的?説明順序是怎樣的?

2、作者為什麼要把太和殿作為解説的重點,詳細介紹?

3、太和殿的主要的裝飾物是什麼?為什麼以它作主要的裝飾物?

明確:

(一)、學生閲讀太和殿部分,探究: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太和殿的?説明順序怎樣?

教師步步引導:

1、第5自然段是介紹了太和殿的什麼呢?

老師引導學生理解説明了太和殿的高、面積、屋頂、殿檐、額枋、樑柱、圓柱、窗、門、台基。

引導學生掌握具體的説明順序。

明確:從上到下。

提問:這些是介紹太和殿的什麼呢?

明確:外觀。

引導學生找出介紹太和殿外觀的立足點。

明確:太和殿前的台基上。

歸納:閲讀按空間順序寫的文章,要求:1)具體介紹了哪些事物;2)具體的説明順序怎樣;3)介紹了哪一方面的內容;4)立足點在哪裏。

學生仿照第五段的分析,自學第六段。

學生齊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小組討論,通過提問完成:1)事物;2)具體順序(要求在書上圈上方位詞)3)內容;4)立足點

明確:方台、寶座、龍屏、柱、蟠龍;是按空間順序説明的,先以朱漆方台為立足點,由上向後再向兩旁介紹下部佈局,然後沿大柱導上,以中央藻井的雕金蟠龍為中心點向周圍展開,介紹上部裝飾;介紹的是內景;立足點是大殿正中的朱漆方台。

介紹那麼多的事物,哪個介紹得最詳細?

明確:龍。

為什麼對龍的描述有10次之多?

明確:龍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龍天子”,也是皇權的象徵,突出龍,也是突出皇權的威嚴。

第七自然段,介紹了太和殿的什麼?

明確:位置。

提問:太和殿的位置在哪裏?

明確:紫禁城的中軸線上。

提問:強調太和殿建築在中軸線上,用意是什麼?

明確:為了突出皇權。

提問:第八自然段,介紹了太和殿的什麼?

明確:作用。

提問:太和殿有什麼用呢?

明確: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

小結:可見,作者寫故宮博物院着重寫了太和殿,從文章的剪裁角度來看,屬於詳寫。

板書(投影片出示):

太 和 殿

第5段(外觀) 高 屋頂 上 圓柱 外

面積 殿檐 窗

額枋 門

樑柱 下 台基

第6 段(內景)(正中)方台

(上面)寶座

(背後)龍屏

(兩旁)柱

(頂中)蟠龍 內

第7 段(位置)中軸線

第8 段(用途)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

這部分採用了從外向內的説明順序,從殿外寫到殿內;寫殿內設置又按照方位順序寫:正中、上面、背後、兩旁、殿頂、中央、周圍等。

(二)作者為什麼要把太和殿作為解説的重點,詳細介紹?

明確:因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個故宮的重點建築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統治權力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個建築羣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為介紹的重點。

(三)、教師總結:説明文在以空間順序説明事物時,要抓住重點,詳略分明,這樣才能突出説明事物的特徵。同學們在今後的寫作實踐中,要學習作者這種重點突出,有詳有略的寫作特色。平均使用筆力,只能分散讀者的注意力。

七、學生談談學了這一課有什麼收穫。

八、佈置小練習: 以《我們的校園》為題寫一篇説明文,要求按空間順序寫,400字左右。

提示:

1、空間順序怎樣安排應考慮清楚;

2、重點介紹哪座建築要心中有數。

人教語文六上教案篇5

一、教師在前——作為引領者

這裏的教師在前,我覺得指一堂課的教學設計,教師都要經過精心鑽研教材,精心準備,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還有每一個教學環節的預設是為了達到什麼目標,教師都要心中有數。

課堂中用背景資料的介紹作為情景導入,是課前設計好的,可以讓學生了解背景,同時引領學生談談看到了什麼,想説什麼,這樣初步感受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誼。

在感悟重點句的時候,設計中也明確哪幾句是要“咬文嚼字”感悟的,那麼在課堂中,就要時刻關注學生動態,引領抓字詞感悟,在我的課堂在中,學生説到“冒着”體現大娘不顧生命危險,而我沒有順勢讓他們找找還有那些動詞也體現了這個。師傅的課堂在中,抓住一系列的動詞“帶着、頂着、冒着、穿過、送”感悟到危險,並以悟促讀,更加體會到大娘不顧生命危險為志願軍送來打糕的精神。

學習送打糕的時候,師傅設計大娘送去的僅僅是打糕嗎 學生回答很精彩,有“還有一份心”、“一份温暖,一份真情”、“一種精神的慰藉”、“是精神上的幫助”。而我沒有在研讀部分挖深,只是浮在表面上,所以學生也遊離在文本之外,遊離在課堂之外,更不能很好地朗讀了。

二、教師在旁——作為合作者

教師作為語文教學的引領者,但決不是牽引着學生走進課堂,進行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在旁,是指面對課堂的生成,怎樣進行有效的應對,怎樣與學生真正的合作,共同完成教學設計的目標。

在初讀課題“再見了,親人”的時候,一學生“親人”讀得特別重,於是老師反問,你為什麼這樣讀,學生回答因為這裏要突出親人,老師又機智地告訴學生這個課題順序倒了,本來應該是“親人,再見了”,那是為了突出重點,接着又讓學生讀了課題,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在説到大娘為了救傷員而失去了唯一的親人的時候,學生説傷員可能很重,而大娘年齡大,身體瘦弱,志願軍背大娘還差不多,現在大娘背,而且背到很遠的防空洞,一定很艱難。這是老師沒有想到的,在放手讓學生讀的時候,相信學生是聰明的,等待他們把精彩的答案呈現出來。學生還講到丟下自己的小孫孫,背進防空洞可以看出,大娘想都沒有想,老師馬上講到,是啊,一背一丟是多麼鮮明的對比啊,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在一齊朗讀志願軍回憶大娘所做的事情的時候,學生無意地將“三天三夜”讀得特別重,於是師傅馬上抓住這點,反問學生為什麼讀那麼響亮,學生又開始聯繫上下文,説到:

“説明打得困難。”

“跟後面頂着打糕,冒着炮火,送食物聯繫起來,更能體現雪中送炭。”

“志願軍空着肚子拼了三天三夜,很辛苦。”

“一般空着肚子餓一頓就不行了,他們還三天三夜不吃,很困難。”

教師從生成的地方,與學生合作,一起關注語言文字,讓學習不露痕跡,不覺得生硬。

三、教師在後——作為鞭策者

這裏的教師在後指面對目標的初步達成,如何進行有效的提升,讓教師作為鞭策者,在學生的後面輕輕一揮鞭,讓學生更快、更深地領悟到文本思想。

當學生講到從“丟下自己的小孫孫,背進防空洞”可以看出,大娘想都沒有想就丟下小孫孫,把傷員看得比小孫孫還重要,老師馬上講到:“是啊,一背一丟是多麼鮮明的對比啊,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

當一學生讀得很有感情,都快流淚的時候,教師表揚到:“老師似乎真的看到志願軍流下了眼淚。”這一表揚,讀的學生倍加有信心,聽的學生有了試一試以及想挑戰的慾望,讓朗讀更加有感情,讓感悟更加深刻了。

要上好一堂課,教師必須把握好自身的角色,真正把學生裝在內心,隨時改變引領、合作、鞭策的角色。我知道,教學這條路還很漫長,我只是剛剛起跑線上,還需要全力地研究與實踐,不應該氣餒,不應該灰心。

人教語文六上教案篇6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在學生個性朗讀,想象畫面,心理體驗的過程中,獲得思想啟迪,領悟深刻的道理。

教學目標:

1、認識“溢、添”等8個生字,會寫“牆、牌”等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課文內容想象畫面。

3、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願意和同學交流閲讀感受。

教學重點:

想象畫面,體會人物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

教學難點:

體會童話採用對比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的突出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粗知課文內容。

1、板書課題。

2、檢查學生預習生字詞的情況,分兩組出示詞語。分組對比讀,讀準字音。

鮮花盛開綠樹成陰鮮果飄香草翠花??

狂風大作雪花飛舞冰雪覆蓋鮮花凋謝

3、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練習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設計意圖:童話採用了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課前檢查生字預習時,教師也將兩組詞語對比出示,給學生感覺上以直觀的暗示,為下一步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對比讀文,充分想象,強化體驗。

1、(課件演示):花園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引導學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畫面。

教師相機板書:鮮花盛開綠樹成陰鮮果飄香

引導學生想象:在這樣美麗的花園裏,你會做些什麼?心情如何?

教學預設:學生可能會説:在花園裏捉蝴蝶,看蜜蜂採蜜,聽小鳥鳴叫等。心情無比舒暢。

帶着自己無比歡樂的心情朗讀課文1、2自然段。

2、巨人回來了,但是花園卻完全變了樣,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6自然段。此時的花園用什麼詞來形容最恰當?

板書:狂風大作雪花飛舞

(課件演示):花園周圍砌起了高大的圍牆,上面豎起一塊寫有“禁止如內”四個大字的告示牌。指導“牌”字的寫法。

同學們,看到這個告示牌,你有什麼想法?從高高大大的圍牆邊走過,你又是什麼樣的心情?

(設計意圖:本文教學的難點就在於體會對比的表達方法,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難點,組織學生進行第一次對比學習,把鮮花盛開、綠樹成陰的花園與狂風大作、雪花飛舞的花園相對比,把孩子們前後截然不同的心情相對比,讓學生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感受文本。)

3、過渡:巨人在孤獨與寒冷中不知過去了多久,一天,他突然看到一縷陽光從窗外射進來,他的花園又一次發生了奇蹟般的變化。

引導學生自由讀第7自然段,找出對比描寫的語句練習朗讀。

板書:草翠花??

冰雪覆蓋鮮花凋謝

4、站在樹下的小男孩再一次創造了奇蹟。仔細默讀8-11自然段,畫一畫,小男孩創造了哪些奇蹟?

(教學預設)學生可能會找出這樣幾點:

小男孩用他那會説話的眼睛凝視着巨人,使巨人心裏感到火辣辣的;

小男孩在樹下一伸手,桃樹馬上綻出綠芽,開出許多美麗的花朵;

小男孩使巨人明白了,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小男孩在巨人寬大的臉頰上親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

巨人拆除了圍牆,把花園給了孩子們。

5、想象:小男孩那會説話的眼睛凝視着巨人,他可能會對巨人説些什麼?巨人從小男孩的眼裏讀懂了什麼?

6、小組合作,討論理解句子:

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換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

(設計意圖:本環節緊緊圍繞課文,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書中瞭解課文內容,對比人物態度和感覺;在讀書中合作交流,訓練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在讀書中拓展學生創造想象的空間,淨化了學生的心靈;在讀書中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使工具性與人文性得到和諧的統一。)

三、看圖想象,續編故事,編排課本劇。

1、指導看圖,用學習本課積累的詞語,生動地描繪畫面的內容。

2、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想象他們之間的對話,把故事繼續編下去。

3、小組分工合作,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

板書設計:

巨人的花園

鮮花盛開綠樹成陰鮮果飄香草翠花??

狂風大作雪花飛舞鮮花凋謝冰雪覆蓋

分享快樂無比幸福

人教語文六上教案篇7

教材分析:

一、課文簡析

作者在闊別母校十多年後回到母校,觸景生情,勾起了作者對自己童年學習生活的甜蜜回憶,抒發了作者對母校無比熱愛之情。課文以作者行進的地點:進校門--到操場--出校門為線索分為三大段。第二段為重點內容,第一段與第三段前後呼應為點題之筆。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兩個方面,即作者回到母校時的所見所聞及由此引起的回憶與感想,隨着所見所聞的變化,作者產生多種感情,先是興奮,後是喜悦,最後是留戀。感情逐步加深又互相交織在一起。

文章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容易引起即將告別的五年級學生的共鳴。

二、語句簡析

1.“像開閘後湧出的歡騰的潮水,學生們歡笑着從教室裏湧出來,湧向寬闊的操場。”

把學生們歡笑着走向操場的場面生動地比喻成開閘時的潮水,且把喻體置前,強調學生們走向操場時的熱鬧場面。

2.“我漫步在操場上,欣賞着花木,撫摸着幼苗,傾聽着教室裏傳出的琅琅書聲,五年的喜怒哀樂,像天鵝扇動着雙翼,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

在操場上,作者由所見所聞把自然聯想到的五年國小生活感受生動地比喻成天鵝扇動着雙翼翩翩飛來。使上下文連接自然。

教學目標:

1、按地點的轉換理清課文的結構,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母校的熱愛,對童年學習生活的留戀之情。

2、根據語言環境,選擇合適的動詞並體會準確用動詞的重要性,積累有關的語句。

3、能根據語言環境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寫比喻句。

4、根據課文結構特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理清課文的結構,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母校的熱愛,對童年學習生活的留戀之情。根據課文結構特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1、讀準下列黑體字的音,讀通課文。

弧度( )石砌( )甬道( )迤儷( )( )松柏()

2、詞語積累

① 寫出帶有“情”字的成語,並理解詞語

? 、 、

② 表示心理十分依戀不捨的詞語

? 、 、

3、讀課文,口頭填上恰當的動詞,把句子熟讀通順

① 大門, 石砌的甬道, 秋菊傲放、松柏長青的花園, 寬寬的石階, 了寬闊的操場。

②我 在操場上, 着花木, 着幼苗, 着教室裏傳出的琅琅書聲,五年的喜怒哀樂,像天鵝扇動着雙翼,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

4、熟讀全文,寫出課文按地點的轉換進行描寫的不同地點是 、 、 。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課題

1、時間過得真快,再過一個月,你們即將離開母校升入中學,用幾句話説説此時此刻你的心理感受。

2、是呀,母校是你成長的搖籃。當你第一次邁進校門時,你還是個充滿稚氣的頑童,當你邁出校門時,你已經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少年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母校》,看看作者闊別母校十年後,再次返回時,感受又如何呢?

3、出示課題, 母校 一齊讀題。

設計意圖:這一課的學習正是學生面臨國小畢業的時刻,內心有一定真切的感想:怕與好朋友從此分別,與熟悉的母校説再見;高興自己將成為一名中學生。學習之前寥寥數語激發內心情感,有利學生較快投入學習狀態。

二、整體感知課文

自己輕聲朗讀課文,讀準課文中生字的音,初步填空

地點看到聽到的心裏想到的

進校門

到操場

出校門

指名學生交流,教師隨機板書。

(主要講清課文的順序,其餘的學生能説多少就多少)

地點看到聽到的心裏想到的

進校門我看到翠綠色的拱門。我似乎又聞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湧起最後一次邁出校門時的留戀之情。

到操場

1、欣賞着花木,撫摸着幼苗,傾聽着教室裏傳出的琅琅書聲。

2、下課鈴聲一響,操場上一篇沸騰。

3、我看到操場中間舉行長繩比賽。我想到了四年級時的那次拔河比賽,為了集體的榮譽,我們也努力過,奮鬥過。

出校門我看着迤儷的陽光拖成的身影。千種情思湧上心頭

根據上述表格的內容,在文中找到相應的小結,看這篇文章重點寫了哪一部分?

(操場上看到、聽到、想到的2——8節)

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記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學生回顧全文交流。

出示:地點的轉換句子

“走進大門,沿着石砌的甬道,穿過秋菊傲放、松柏長青的花園,踏着寬寬的石階,來到了寬闊的操場。”

“我慢慢來到拱形校門下……”

找到句子中的一系列動詞。讀一讀,體會幾個動詞的作用

設計意圖:在閲讀、交流、填表活動中整體把握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為後續學習奠定基礎。

三、學習課文重點部分2——8節

默讀課文2—8節,哪句話可以看出這部分內容是由所看所見而產生的聯想。

指名交流,指導朗讀。

根據學生的交流出示:我 在操場上, 着花木, 着幼苗, 着教室裏傳出的琅琅書聲,五年的喜怒哀樂,像天鵝扇動着雙翼,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

1.填上合適的動詞。

2.“我漫步在操場上,欣賞着花木,扶摸着幼苗,傾聽着琅琅讀書聲。”句中將“欣賞”與“扶摸”調換,可不可以?為什麼?

3.讀讀句子。

4.想象:五年的喜怒哀樂,像天鵝扇動着雙翼,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除了像“天鵝”還可以像什麼?(像夏天陣陣的風 ;像百花的清香 ;像南歸的大雁,排着長隊 。)

5.把句子説完整具體。

設計意圖:重點部分按“觸景”與“生情”兩部分寫的,比喻句把所見所聞與聯想到自然地連接。閲讀、體悟、想象説話使學生對句子的理解深入透徹,不僅學習了知識,更懂得了寫作技能。

四、初步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初步閲讀了課文,知道作者在離開母校十多年後回到母校,看着熟悉的校容和學生,按照地點的轉換勾起了學生對對童年生活的一連串回憶。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課文詞語。

第二課時

一、 回顧引入

1.課文是按哪兩部分進行描述的?(從“觸景”與“生情”兩個方面敍述。)

2.讀一讀有關的句子。

二、繼續學習課文2——8節

過渡:漫步在操場上,欣賞着花木,撫摸着幼苗,傾聽着教室裏傳出的琅琅書聲,五年的喜怒哀樂,像天鵝扇動着雙翼,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那作者看到了什麼?

出示

看,操場中間在舉行長繩比賽,十幾個精神抖擻的小男孩正準備呢,身上的運動服特別顯眼。長繩剛一擺動,中間的一個男孩的腿就絆住了繩,周圍的國小生善意地鬨笑起來。被絆住的男孩低着頭,紅着臉,使勁搔着後腦勺。又重新開始跳起來。

我在一旁看着,不由得笑了。當年,為了集體的榮譽,我們也努力過,奮鬥過。

想象填空

1.被絆住的男孩低着頭,紅着臉,使勁搔着後腦勺,心想: ,於是又重新跳起來。

2.我在一旁看着,不由得笑了,那是因為 。

3.小組學習,大組交流。

4.指名一學生朗讀,其餘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情景。

5.從小男孩與我的動作、神態中,可以看出什麼?(強烈的集體榮譽感)

6.指導有感情地朗讀5、6節,感興趣的同學練習背誦。

7.我由此想到了什麼?四年級時的那次拔河比賽,大家的表現如何?(同樣積極努力地為班級爭光)

找到有關的句子與詞,交流讀。

自己自由讀,將大夥的表現傳達出來。

指名讀,學生點評。

8.全班齊讀2——8節。體會作者的喜悦之情。

9.下面兩句比喻句意思一樣嗎?為什麼文中用第一句?

①像開閘後湧出的歡騰的潮水,學生們歡笑着從教室裏湧出來,湧向寬闊的操場。

②學生們歡笑着從教室裏湧出來,像開閘後湧出的歡騰的潮水,湧向寬闊的操場。

10.小結:作者在操場上,欣賞着花木,撫摸着幼苗,傾聽着教室裏傳出的琅琅書聲,

隨後寫下了下課鈴聲一響,操場上沸騰的長繩比賽情景,由此聯想到四年級時的拔河比賽。這些描寫特色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觸景生情)

設計意圖:比喻修辭手法在單元中多次出現,但在表達時句式和以前學習的有所不同,學習過程中要弄懂比喻句為了表達的需要,本體和喻體的順序可以有變化。

三、學習課文的開頭和結尾

作者除了寫操場上看到的、聽到的,以及由此聯想到的情景外還寫了什麼?

1.輕聲讀課文的開頭。

2.交流:看到“翠綠色的拱門”

聯想到“我似乎又嚐到了和小夥伴們手拉手歡呼着跑入拱門的喜悦,似乎又聞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湧起最後一次邁出校門時的留戀之情。”

3.教師引讀,從中體會作者當時的興奮心情。

4.根據課文內容,再仿照這樣的句式説一句。

望着 ,我似乎 ,似乎 ,似乎 。

再讀9——11節。

教師學生交流,朗讀,體會作者的留戀之情。

四、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1、課文的寫作順序是什麼?結構特點是什麼?(按地點的轉換以進校門、在操場、出學校門為線索,從“觸景”與“生情”兩個方面敍述。)

2、提示概括:我回到母校觸景生情。進校門,看到 ,想到 在操場,看到 ,想到 ;出校門,看到 ,想到 。

3、自由説説,個別交流。

設計意圖:閲讀課文,因文而異地選擇適當的方法、正確、熟練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單元訓練的重點。根據課文的寫作順序和結構特點(按地點的轉換以進校門、在操場、出學校門為線索,從“觸景”與“生情”兩個方面敍述)進行概括,循序漸進提高這一方面的能力。

佈置作業

設計意圖:作業練習讓學生自主選擇,激發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慾望,滿足不同類型的學生需求,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發揮。

熱門標籤